备课改革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时间:2022-02-03 09:27:56

备课改革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众所周知,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备课的方向决定着上课的方向,备课的质量决定着上课的质量。但传统的备课费时费力,一点也不实用,甚至是一点也不用,大部分教师的备课仅仅是为了应付学校和上级检查,该模式强调以“教师为本”,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考虑的更多的是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讲得准确、精彩、顺畅,如何重点突出、难点到位,是专为教师的“教”而设计的,它注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注重知识结果,忽视思维过程与方法,完全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如何“学”,包括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反映在课堂上就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单一、陈旧,课堂教学低效率,高消耗,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遏杀了孩子们好学的天性,使孩子们把学习当作一种沉重的负担,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日趋降低。而真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目的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却走向了反面,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失败!在倡导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的今天,急需有一种新的备课模式来颠覆传统的备课模式,基于这种形势,我们把备课改革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将传统备课改为教学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形成“三导三动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我们的教学设计包括两个部分:备案和学案。备案是基于教师“教”的教学设计,是供教师用的;学案是基于学生“学”的教学设计,是提供给学生用的。备案是学案设计的基础,学案是备案得以落实的最终归宿。

一、备 案

备案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识水平,自主选择的教学的组织程序和表达方法而形成的案例。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课题,包括课型、主备教师、审核时间。其中,审核时间为备课组集体研讨、修改完善备案的时间。

2.教材学情分析。主要是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了解课程标准要求;认真研究教材,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搜寻有关资料,充实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现状,为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提供依据,为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预设学生学习的起点、梯度作准备。

3.教学思路。在充分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在课堂上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从而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流程及所采取的措施。

4.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即问题的预设,要求教师制定预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提高学习效率。

5.板书设计。

6.课后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效果的反思,包括备案和学案设计的得与失,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提供有益的经验。

二、学 案

“学案”是教师为了启迪学生智慧、发展学生能力,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而设计的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它是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和生成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它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一是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二是强化了知识的探索性,即如何科学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求得创新和发展;三是引导性,“学案”实际是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更是一个路标,指引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具有“导读、导听、导学、导思、导做”的功能。

1.学案的一般内容

(1)课题,包括年级、学科、课型、主备教师、审核时间等。其中,审核时间为备课组集体研讨、修改完善备案的时间。

(2)学习目标。

(3)学习的重点、难点。

(4)学习过程。该部分是学案设计的核心内容在编制过程中要明确以下几点:

1)学习方法是根本。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三重对话,《学案》是三重对话的最佳结合点,因此,学案设计重在让学生明确学什么,如何学,最终要达到什么效果,并针对学习内容给予方法指导,提高学习的时效性。

2)问题预设是关键。“学案”实际上就是一份引导探索型的自学提纲。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具有一定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思考,以达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理想效果。

3)知识生成是核心。学案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并且鼓励学生能够标新立异,积极提出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

4)技能训练是重点。坚持“做中学”,教师要设计部分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题目,让学生独立进行技能训练,训练提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做到由易到难,控制习题数量,按容易题、中等题、高档题为7∶2∶1的比例来编写,为兼顾程度较高的学生,可适当编拟一些选做题,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这样不仅能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而且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新能力。

(5)自我检测。为检验学习效果,教师可组织部分典型性题目,供学生自测。

(6)资源链接(课外拓展)。为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兴趣,教师可设计一系列可读性强、与所教内容密切相关的材料供学生阅读,也可组织部分拓展性的知识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鼓励学生挑战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

(7)学习反思。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谈体会,进行学习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2.学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转变观念,打破神秘感,增强责任感。一提到设计“学案”,有的教师认为是一场彻底的革命:设计学案应该由教育专家来做的,我们的任务就是上好课。其实,这是由于教师传统的思维定势造成的,设计学案不是编写教材。应该说,我们现用的课本就是一本很好的学案,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是为实现教育培养目标,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供学习者使用的学习材料。严格地讲,教材应当叫做“学材”,更具体的来说就叫“学案”,当前我国教材编写呈现出了百花争鸣的局面,有人教版教材、冀教版教材、北师大版教材、鲁教版教材等等,学习者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自由选择教材,但总体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一样的,所以不论选择何种版本的教材,都是为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实现学习目标服务的,学案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教材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少走弯路,只要是教材或学生手中资料有的内容,教师就不再重复编入教学设计之中,避免使教学设计成为教材的翻版或内容的重复,这样,就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使其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教材。

(2)学案的设计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各科《课程标准》均根据本科特点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如《数学课程标准》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因此,教师设计学案一定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创造性的工作,防止超越课程标准,一味追求拔高、离奇,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3)学案的设计要充分利用教材和学生现有资料。既然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指导学生学习,做到三个明确:①明确学习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前必须写清楚自学的内容(或范围)。②明确学习方法。例如,看书,是围绕思考题看书,独立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解决疑难;或是边看书边做练习题?做哪些练习题等。怎样好,就怎样设计。③明确学习后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如数学《等腰梯形的判定》一节在学案设计时有一部分是这样写的: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20~122页,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1.等腰梯形有哪些性质?它们的逆命题是什么?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2.等腰梯形有几种判定方法?你会证明吗?你有几种证明方法?

3.你在证明过程中,添加辅助线了吗?在等腰梯形中有几种常见的辅助线的做法?

4.做课本练习1、2。

在思想品德《公共利益的维护》一课在学案设计时有一部分是这样的:

阅读课本45~48页,完成下列问题:

1.体验

(1)我了解得政府机构有_____、_____、_____。

(2)假如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会怎样?试举例。

(3)你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2.结合预习举例说明政府维护公共利益的方式(提示:从法律、行政、经济等方面)。

3.中国政府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你能举出两例吗?

即老师将课程内容通过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学案引导下通读教材、学习教材,学习内容具体,问题具有启发性、引导性和竞争性,而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照搬照抄,成为教材的翻版。

3.学案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因此教师在学案设计中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如问题情境的设计、学习内容选择、学习进度和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体现出层次性,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低起点、密台阶,对学有余力并对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操作可就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以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选择阅读;习题的选择与编排应突出层次性,可设置巩固性训练、拓展性训练、探索性问题等多种层次,切忌一刀切,造成“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的局面,影响或阻碍了学生正常健康地发展。

4.学案的编写设计要突破教学计划的局限,大胆整合,富于创新性。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根据教研室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一章一节地进行教学,认为只要将上级业务部门的计划贯彻落实好了就算完成任务了,殊不知,业务部门的教学计划仅仅是指导性意见,作为教师还应根据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果某一节课内容较为简单,或学生通过学习已掌握,那么教师就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加快学习进度;如果某一节课内容较多,或内容不好理解学生掌握不好,那么教师就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放慢学习进度,求得学习效率的最优化。也就是要结合教材的特点而采用一些变化的形式。如课时分配可以一节课一课时、一节课两课时或多课时、一课时两节(或以上)课等。方式上可以分两次自学,两次检测、点拔,最后运用、训练;也可一次性学习,但分两次检测、点拔,最后运用训练;还可学一点,检测一点,再学一点,再检测一点……最后运用训练等变化了的结构,但不管怎么变,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体现了两条线,一条线是充分放手让学生学和练,这是一条明线,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条线是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这是一条暗线,表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防止将学案设计成简单的练习题的罗列,让学案成为练案。

5.学案的设计要突出学科特点。由于学科不同,学案的设计也应呈现不同的特点,按照我们目前的要求,数学、物理、化学等以理解训练为主的学科,要求在课前预习,这样教师就要相应地增加思考和训练的容量;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不要求课前预习,不要求留课后作业,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的时间,向课堂要效益;英语学科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朗读、阅读和交流应是重中之重,因此在设计学案时,应以学生对单词、课文的记忆和背诵作为重点,在熟练记忆单词和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进行语法学习和作文训练。语文教学应以阅读欣赏、写作训练为主,其中阅读欣赏是前提,在学案设计中应以阅读欣赏的方法指导为重点,在阅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

6.媒体使用的补充设计。教学媒体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工具。广泛而正确地使用媒体,可以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媒体设计,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推动剂,教师应在编制学案的同时,进行媒体设计,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学习内容。但它绝不是指以往意义上的简单的知识罗列或仅仅体现课堂教学进度的课件,而是对重点、难点问题的演示和阐释。

三、教学设计的生成

教学设计是一种全新的备课模式,要求备课组集体编写学案,即“四设计”。

1.自主设计:首先是利用寒暑假任课教师个人疏通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其次是教研组长会同备课组长确定各部分内容的主设计教师。然后是设计教师根据分工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分别设计备案和学案。

2.集体设计:主设计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解分析,同科教师集体研讨,提出修改意见,由主设计教师进行完善,形成定稿。

3.课前设计:上课前一天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学案进行预习,并再一次补充完善学案,即进行课前备课。

4.课后设计: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写“课后反思”,总结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在学科组教师交流研讨后,由主设计教师填在备案“教后反思”中,为下一步完善学案提供实践基础。

上一篇:Course Design Project: A Systematic Way to ... 下一篇: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