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时间:2022-02-03 06:04:20

论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颜之推(公元531年―约595年)字介,(粱)金陵人,祖籍山东临沂人。他根据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和切身经历,写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该书共20篇,内容涉及到教子、治家、学习、修身等方面。它较为系统地概括了家庭教育的一般特点,介绍了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揭示了家庭教育的一些特殊规律,成为家庭教育的典范,他的家庭教育思想丰富了我国古代教育理论宝库。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当今的家庭教育提供一些借鉴。

一、主张及早施教

颜之推特别重视早期教育。他认为一个人的发展幼年时期是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所以要特别重视幼年教育,并应尽早进行。“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斜视,耳不妄听,声音滋味,以礼节之”。虽然一般人做不到这一点,也要及早进行。“当及婴稚识人眼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也就是儿童刚能分辨外界事物的时候就要加以引导教诲。他说:“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之后,思虑散逸,故须早教。”儿童时期精神集中,易于学习,是学习文化知识的最佳时期,并以自己为例论证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吾七岁时,诵读《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儿童时期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具备接受教育的条件,儿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在一定时期一定阶段有一个高峰期、最佳期即关键期。所谓关键期就是儿童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比较容易而且掌握的比较牢固的时期。抓住了这个关键期,当此时而开导之,则顺而易;错过了关键期,过此时而防闲之,则逆而难。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也认为:一个人的智力的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时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他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由此可见,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

颜之推还认为早期教育有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人在年少,性情未定,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引用孔子的话“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认为早期的教育和训练就象与生俱来的。“骄慢已习,方复制止,捶打至死而无威,忿忿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待恶习已经养成再去改变是很难的。朱熹在《蒙童须知》中也曾提到:“蒙童治学,始于冠履,次及言行步趋,次及洒扫损洁,次及读书写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即要求孩子懂事时就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应引起家长注意的是:早期教育应促进儿童德智体美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早期智力开发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的,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是早期智力开发并不等于早期教育,更不能忽略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个孩子的样子,如果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早期教育还应重视道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如果不以道德作为智育的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

二、坚持严而有慈,把爱护和教育结合起来

颜之推认为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态度应当是既要威严又要慈爱,两者不可偏废,要做到严慈结合。他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他特别强调对子女光有爱是不够的,一定要从严教育。他根据多年的社会观察指出:“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反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父母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该责备教育时反而夸奖或一笑了之,等孩子懂事的时候,还认为事情本来就应该如此,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颜之推还主张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应坚持平等原则,他说:“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颜之推主张在教育子女方面严而有慈,把爱护和教育子女结合起来的思想对当今仍有借鉴意义。首先,父母对孩子不可溺爱,严而有度。家长对孩子的爱应该是理智和情感的结合,是爱护和严格要求的结合,父母对孩子的爱要建立在有利于孩子未来和终身发展的立场上,不能对孩子的缺点和过失采取姑息纵容的态度。同时,家长对孩子严格要求也要严而有度,对孩子提出合理可行的要求,不能要求过高,更不能操之过急。其次,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养方式。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时所持的态度和选择的行为方式,对家庭教育的效果有重大的影响。科学合理的教养方式应该是教养结合、严慈相济、情理交融,既要关心爱护孩子又要严格要求孩子,既要理解尊重孩子又要对其不良习惯和错误行为进行批评和教育才能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再次,家长要有一定的教育能力。在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也对家长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家长不仅需要一般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教育能力。家长的教育能力主要包括:“了解孩子的能力,评价孩子的能力,指点孩子的能力,保护孩子的能力,协调亲子关系的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家长不仅要了解孩子的物质需求和身体状况,而且要注意孩子的精神和心理发展需要,及时的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发现孩子的个性倾向、兴趣志向以促进其健康的成长。

三、重视理想教育,要勤学以求上进

颜之推认为只有依靠自己的真才实学才能生存于世,并要求子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志向,以自立求发展。他说:“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诸求自身耳。”正是从这种求生存、求自立的思想出发,他非常重视子弟的理想教育,并主张通过勤学以实现其理想。所以,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他说:“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也,无过于读书也。”而且他还认为,任何一行都有技艺,只要善于钻研勤于学习就能掌握技术为己所用,并列举了大量古人通过勤学最终学有所成,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的实例来规劝子弟要勤学以求上进。

颜之推认为,人最终要依靠自己来求生存和发展,主张子弟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并通过勤学来实现目标,这一思想对当今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指导和启发意义。首先,父母和学校要重视孩子的理想教育。有目标,才会有动力。家长和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包括他的兴趣和能力),给孩子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其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其次,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加以帮助和引导,这有助于孩子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独立的生活。最后,要勤学,获取真知和生存的本领。

四、父母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作用

家庭教育将家庭生活与教育活动交织在一起,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子女对父母爱戴和信任感成为他们接受父母教育最直接、最有力的内在动力。颜之推说:“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青少年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父母的品德、修养、言行举止、生活态度、价值观等都成为孩子注意的中心,对儿童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颜之推认识到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父母兄长以身作则非常重要,他指出:“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他很强调长辈风范对后代的影响,认识到家长自己的品行和人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因素,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能否以身作则是家庭教育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尤其是青少年可塑性很大,其行为主要来自对周围人的模仿,儿童年龄越小,模仿性、可塑性就越大。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最亲近、最可信赖的人,孩子往往把父母的言行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不加批判地接受。从这个角度来说,现代教育要求家长为孩子作出表率。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莲柯认为父母的自然行为在家庭教育中具有决定意义,“不要认为只有你们同孩子讲话或领导、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孩子,在生活的每一瞬间都在教育孩子。”父母只有以身作则,以良好的行为和高尚人格来影响、教育子女,才能受到好的教育结果。此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父母在管教孩子之前,先要把自己管好。

另一方面,父母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素质,为儿童树立学习的榜样。人的成长是一个逐步社会化的过程,观察学习是儿童认识的主要来源,父母在家庭中把自己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态度和期望通过有声或无声的语言传递给孩子,这对孩子的价值观、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大学网站新闻信息分析 下一篇:因材施教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