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信在大学生隐性思政教育中的创新应用

时间:2022-02-03 02:44:02

浅析微信在大学生隐性思政教育中的创新应用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自身和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利用微信功能开展大学生隐性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和内容,以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微信;大学生;隐性思政教育

一、微信及微时代

功能不断完善的微信等新媒体载体,越来越获得人们的青睐,开始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打造了我们身边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微时代”和特有的生活方式。人们在微信中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双重身份让我们有了更多的话语权。特别是以90后为主的大学生群体,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接受力强,更是成为了微信的重度用户,其思想和行为受微信信息的影响较大。

二、隐性思政教育

隐性思政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政教育而言的。@性思政教育是指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公共场合(通常是课堂),使用公开手段进行的有组织、有纪律、有程序的教育活动。而隐性思政教育是指思政教育者为了实现思政目的,把教育内容以内隐的形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淡化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识和抵触情绪,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目的。

相对于显性思政教育,隐性思政教育具有潜隐性、渗透性和人性化的特点,其教育方式是间接的,教育过程更具随意性。这种持久性的教育结果可以激发教育对象的兴趣爱好。大学生可以自由参与热门话题的讨论,在微信公众平台快速获取相关资讯,这使教育者的教育工作更加轻松和生活化。看似无意的教育,却往往在潜移默化中能达到最终的教育目标。

三、微信在大学生隐性思政教育中的创新应用

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意识到微信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调整自身工作态度,迎合大学生的媒介使用习惯,创新思政教育的沟通方式,让微信在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过程中产生越来越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1.分类引导。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大学生的不同政治面貌,对党员学生和团员学生传播不同的思政教育内容,以便根据其自身政治面貌和觉悟,接收和反馈不同的微信信息;根据大学生的不同专业,结合专业特点,传播不同的微信内容,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根据大学生的不同年级,把思政教育与学业教育、职业教育结合起来,传播不同大学阶段的微信信息,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思想政治情况进行隐性指导。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更加细化大学生分类,细化微信内容,充分发挥微信信息的思政教育功能。

2.微信思政教育平台的打造与推广。高校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意识到打造微信组织平台与功能平台的意义。微信公共账号和群聊、朋友圈功能可以为大学生隐性思政教育带来即时、互动性的便捷沟通。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建立学校、学院、班级的公众账号,在公众平台定期推送社会、学校的热点事件和政策等,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达到隐性思政教育的目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开展微信评比、朋友圈晒照片、投票、分享学习资料等形式丰富的活动,利用大学生碎片化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大学生的活动参与度。

3.加强线上与线下活动的衔接和互动。作为典型的网络媒体,微信的不足之处在于无法实现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接受者的信息反馈不够及时,传播者无法及时更改传播效果差的内容。所以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把线下的活动与线上结合,通过线上宣传,扩大线下活动的传播范围和教育功能,通过线上活动拓宽线下活动的参与度。

4.加强主客体的监管。微信作为新兴网络媒体的一员,进入的门槛较低,其巨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要求我们要对其严格监管。新时代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要有更高的媒介素养,其中对思政教育微信信息的监管最为重要和迫切。思政教育者要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在微信视域下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甄别和监管,引导大学生对微信进行正确的认识、使用和判断。

随着微信的发展和普及,高校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适应新的思政教育方式,让微信更好地为大学生的隐性思政教育服务,寓教于乐,切实做好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于双.网络环境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锦州:辽宁工业大学,2014.

[2]陈静,张兵.微信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政教育工作的对策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5(4):169-170.

[3]薛艺.利用新媒体搭建思政教育新平台――如何利用微信、微博等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现代交际月刊,2014(8):187.

[4]马志伟,黄焕汉,庞丽.自媒体时代隐形资源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导性[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1-3.

上一篇:“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下一篇:工业4.0时代的网络信息安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