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中建立基于“优势”的评价和预防体系

时间:2022-02-02 01:31:06

心理健康教育中建立基于“优势”的评价和预防体系

〔摘要〕当前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诊断标准和预防机制上都存在着强调心理问题、偏重消极因素的病理倾向。二十世纪末兴起的积

>> 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 浅析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和优势 班主任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和策略探析 高职校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和途径 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及途径 发挥班主任角色优势,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语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用体育优势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高校优势资源对教师心理健康的作用 建立得分的优势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丑人”的健康优势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及优势分析 网络教育的优势 优势中的平衡 发挥语文学科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Web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 德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利用体育优势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任何个体随时随地都能免费接受测试。自2001年问卷以来,已有超过四十万人次接受过测试。研究表明,VIA-IS信度效度良好,Cronbach α系数大于0.70,间隔4个月的重测信度也大于0.70(Park et al., 2006)。

当然,除了性格优势问卷,今后我们在进行学校心理健康评价工作时,需要不断引进各种发现学生“积极因素”的诊断工具,以便全面评价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国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与积极心理学整合的过程中,已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基于“优势”和“积极”的诊断体系,“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调查”(Multidimensional Student Life Satisfaction Survey: Huebner, 2001)、“发展资本分析”(Developmental Assets Profile: Search Institute, 2005)、“加州健康儿童调查―心理弹性青少年发展模型”(California Healthy Kids Survey-Resilience Youth Development Module: Constantine et al., 1999)等都是广为运用的“优势”评价工具。

(二)形式灵活多样的“优势”预防

面对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开课为主、形式单调的现状,建立基于“优势”的预防体系要求我们“大胆创新”,把学生从教室解放出来,探索更加丰富灵活的多种教育形式。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或从事义工,这种方式在国外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相当流行,它非常有利于塑造学生善良、利他的积极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众道德感。研究表明,这种社会活动的教育形式一方面能够减少青少年辍学、犯罪、早孕等问题,另一方面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业成就,促使学生树立内在动机与生活目标,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与健全的价值观念(Allen et al. 1997; Kirby,1997; Larson, 2000)。

另外,团体辅导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育形式,它既符合中小学生喜从众、爱模仿的心理特征,又能使学校中有限的心理教师资源发挥尽可能大的功效。实际上,根据“优势”理论发展来的积极心理治疗(positive psychotherapy)常常采用团体辅导,已经具备比较完整规范的团体活动设计,它的主要内容在于指导团体成员在日常的生活中运用自身的性格优势,在行动中感受乐趣、体验成功、实现价值。研究表明,这种团体辅导能够增进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使得个体面对挫折和损失时能够积极应对,甚至能够改善个体的身体健康状况(Seligman, 2006; Haidt, 2006; Seligman, Steen, Park, & Peterson, 2005)。这种活动模式完全可以用于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优势团体”,在科学评价每个学生性格优势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在学习、社交、合作和修养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主动应用自己的优势,帮助学生获得真正的成就感与幸福感,从而最终促进学生的积极成长。

(三)多方参与,营造“积极”环境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校心理教师的职责,更需要各科教师、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与多方参与。有专家指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以实施全员、全科、全过程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基础,建立一个分层次、确定重点的多层教育体系”,这个教育体系包括专业程度从低到高的三级队伍:第一级队伍是由学校各科教师组成,他们应该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承担起“学生心理保健医师”的任务;第二、三级队伍分别是学校心理教师与专业心理医生。而父母在孩子的性格发展和优势塑造中则扮演着关键角色,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好的教养方式,尤其是权威式教养方式,与孩子的亲社会行为、与人分享、与人协作以及自我控制的积极品质有着较高相关(Baumrind, 1998)。权威式的父母对于孩子的需求十分敏感,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同时,他们又会严格规范孩子的行为方式,帮助孩子构建正确的观念和积极的态度。当然,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密、支持的关系,和谐的家庭氛围以及稳定的家庭结构,对于孩子优势的培养与激发同样具有密切联系。最后,学生的心理健康少不了社会的参与,尤其是大众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充当着社会榜样角色,对于学生的行为发展与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总而言之,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的优势激发和心理健康营造积极有利的整体环境。

参考文献:

[1]Christopher Peterson & Martin E. P. Seligman. Values in Action Classification of Strength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2]Martin E. P. Seligman &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 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55, 5~14.

[3]Martin E. P. Seligman . Learned optimism: how to change your mind and your life (2nd ed.). New York: Pocket Books,1998.

[4]Mark D. Terjesen, Matthew Jacofsky, Jeffrey Froh, & Raymond Digiuseppe. Integrating positive psychology into schools: implication for practice.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2004,41: 163~172.

[5]Nansook Park. Character strength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The ANNALA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2004,591: 40~54.

[6]Shane R. Jimerson et al.. Strength-based assessment and school psychology: a summary and synthesis. The California School Psychologist,2004,9:9~19.

[7]Alan Carr著,郑雪等译.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8]曹新美,刘翔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J].教师教育研究,2006,18(3).

[9]徐美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3).

[10]申继亮,彭华茂.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11]孙清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12] 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1,(7).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上一篇:身心灵平衡模式的高考心理辅导有效性研究 下一篇:代币制在中小学生行为改善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