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2-01 11:50:49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如今,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赋予了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更多新的内涵。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化辅导员队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24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53-01

1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内涵和特征

1.1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内涵。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是指高等学校中辅导员这一群体从事的,一种具有一定专业背景,需要专门技术以及特殊智力来培养和完成的职业,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是一个不断学习与实践的过程。

1.2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特征。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需要具备两个特性,一是具备一套专业知识。辅导员需要具备专门的知识与技能,包括教育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实践知识以及通用性;二是具备一个职业理念。首先,高校辅导员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其次,高校辅导员要具有专门的专业知识,同时这种专业知识应该具有能够解决学生具体问题的功能;而且这种专业知识必须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并且是学校运行中不可缺少的。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另一个重要特性就是要具有以引导学生、助其成长为首要取向的职业理念。这种职业理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高校辅导员要具有“利他主义”的精神,即在工作中始终要以学生的利益和需求为工作依据,要把学生的前途当作自己的前途一样慎重;其次,高校辅导要具有客观、公正的工作准则,即在工作中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不因任何原因对任何学生产生任何歧视。

2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现状

2.1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产生。 我国的辅导员制度始于建国初期,1951年11月30日,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召开,此次大会上,《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的报告》经政务院正式批准,报告中提出:“为了加强全国工学院的政治思想的领导,各工学院有准备地试行政治辅导员制度,设立专人担任各级政治辅导员,主持政治学习思想改造工作。”[1]1952年10月,教育部了《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要求在高等学校设立政治工作机构——政治辅导处,在学生中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随后全国高等院校相继设立了政治辅导处,我国高等院校辅导员制度初步建立。

2.2 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自1999年开始在高等学校中实行扩招,之后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生在校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得高等学校的管理难度不断加大。同时,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就业难度越来越大。至此,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心理辅导等都成为高校辅导员面临的全新挑战。因此,建立一个具有较高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修养以及出色的管理能力的辅导员队伍是成为新时期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各种新观念、新思潮不断涌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变得更加重要。因此,辅导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成为重要途径。

3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进程中职业守则的发展与确立较为落后。 高校辅导员缺乏统一的准入与退出机制,因此对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教师缺乏有效的制约力。

3.2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进程中缺乏成熟的专业化标准。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既需要专业知识又需要专业实践,是一个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教育实践的过程,目前这一过程缺乏成熟的专业标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专业标准的缺失,使得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无法进行客观、公正、有效的评价。

3.3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进程中缺乏完整的辅导员知识体系的建立。 任何一个职业,都需要有一个牢固的知识基础,辅导员工作是建立在辅导员知识体系之上的教育实践过程,而不只是建立在经验和直觉之上。辅导员知识体系应该是一门完整的学科,建立完整、系统的辅导员知识体系,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进程中的前提条件。

3.4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进程中缺乏长期和系统的专业化培训。 长期和系统的专业化培训是稳定辅导员队伍的重要基础,辅导员工作不仅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同时也是自身发展的过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培训是辅导员专业化进程的必要条件。

4 加快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进程的建议

4.1 促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提高辅导员社会地位。 一种职业只有专业化才会有令人尊敬的社会地位,而专业地位的提高是社会地位提高前提条件。不断提高和改善辅导员的专业教育,促进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是提高辅导员社会地位的有效途径。

4.2 完善辅导员队伍管理机制。 制定高校辅导员管理条例,明确高校辅导员职业准入资格及退出标准。辅导员职业准入资格的建立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制度保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辅导员必将从高等学校管理的一个岗位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专门的社会职业。因此只有实行严格的辅导员准入资格及退出标准,才能使优秀人才不断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来,才能推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进程。

4.3 建立辅导员专业化培养制度。 任何一项职业的专业化都需要一个专门的培养制度,辅导员这一职业的专业化也是如此。首先,辅导员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修养;其次,要使辅导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包括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最后,要有专门的辅导员职业发展规划。

4.4 提高辅导员在专业领域的研究能力。 辅导员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要具有相应的研究能力,在日常的工作中,辅导员身兼教育家、心理学家、职业规划师、思想政治教育等多重身份。因此,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背景、学术背景的支持,还需要具有持续不断的研究能力。

在高等教育中,高校辅导员既是学习者,也是研究者,同时又是一名合作者。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就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自我追求的过程;在教育实践的活动中,辅导员的职业生涯也是一个不断研究、不断追求的专业成长过程。不仅如此,高校辅导员还是一名教育的合作者。他需要与学生合作、与家长合作,也需要与同事、领导合作。因此,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就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合作,共同成长的过程。总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辅导员自身的不断的努力,高校辅导员队伍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学茹 任大新 从我国辅导员制度的现状看辅导员专业化的出路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院学报 2011.12

[2] 王广婷 周亚夫,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进程中的若干思考江苏高教2010.1

[3] 朱正昌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人民出版社 2020.3

注释:

[1] 马叙伦《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的报告》,1951年11月30日

上一篇:地方本科高校教材使用的探讨 下一篇:练习射击的五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