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02-01 08:18:40

【前言】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及应对策略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一、中式英语的出现的原因 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一种语言干扰或者影响。 迁移又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母语与目的语相似,能够促进目的语的学习。相反,如果目的语和母语存在差异,学习者在目的语的学习中就会盲目套用的表达习惯或模式...

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及应对策略

摘要: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是影响译文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式英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受到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在语言交际中出现的不符合规范英语或英语文化的“特殊”英语。

本文分析了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在汉英翻译中的表现和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 中式英语;汉英翻译;应对策略

H319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环境下,中国涉外交流活动的日渐频繁推动了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翻译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然而,国内大部分译员都以汉语为母语,根深蒂固的中式思维模式使他们在汉英中难免出现中式英语现象。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初学者可能使用中式英语,英语水平较高的译员也可能难以避免,但在英语本族语者看来它是难以理解或不可接受的。作为语言沟通的桥梁,翻译在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英语在中国正在大范围普及,但是真正精通这门外语的中国译者为数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式英语泛滥,对中外交流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中式英语进行相应的研究非常必要。

一、中式英语的出现的原因

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一种语言干扰或者影响。 迁移又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母语与目的语相似,能够促进目的语的学习。相反,如果目的语和母语存在差异,学习者在目的语的学习中就会盲目套用的表达习惯或模式,因此出现错误,这就是负迁移。母语的负迁移作用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一个主要障K,起着“干扰”作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学习者设立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母语系统,然后才开始学习另一种语言,但这第二语言习得系统并不完善,并且是寄生在母语系统上的,所以母语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之前,头脑中已经有了母语的存在,有其自己的固定形式。中国人学英语,尤其是在汉语环境下学习英语,母语对英语的消极影响很大,汉语在词汇、语法结构以及表达方式各个层次上特有的诸多特征,总是被学生有意无意地迁移到英语中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中式英语。

二、中式英语的特点

中式英语现象相当普遍,体现在词汇、词组及句式等各个层面。下面将通过实例分别加以说明。

(一)词汇层面

1.望文生义

英汉语在词汇意义上存在不完全对应关系,每个中文词语可能有不止一个英语对等词,这就要求译者在具体的上下文语境中理解其含义,寻找较合适的英语对应表达方式,并注意搭配和用法。望文生义或生搬硬译就要闹笑话。

例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不把人看作高于一切……

Ever since ancient times,Chinese people have never considered that human beings are higher than other creatures.

仔细阅读原文,不难看出此“高于”并非指具体的高度,而是抽象意义上的“地位高于”。“superior to”和“a supreme creature”都是不错的选择。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像这种望文生义的“中式英语”还有很多,它经常会使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感到疑惑不解,甚至啼笑皆非。

2.词语冗余

汉字中语义重复的说法,在汉语为母语者眼中丝毫没有不妥。然而,讲求严谨、注重逻辑的英语则十分忌讳语义重复。

例如:道路崎岖不平。

The road is rough and bumpy.

上例中的汉语原文十分自然,译文则显累赘。“崎岖不平”乃汉语互文见义表达,同时也是出于协调平仄效果的考虑,中国人觉得并无不妥。而在译文中,rough与bumpy却属于明显无意义重复,英美人并不认可。

(二)句式层面

汉英翻译中译文质量不高的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没有把握住英汉句子结构的不同之处,译文汉语句子结构痕迹明显。我们知道,英语大量使用定语从句、分词短语、介词短语等,句子主干结构突出,各部分之间通过关联词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层次明显。而汉语多用并列动词或并列分句,句子里并列关系居多,层次不甚明显。例如:

园内有亭台楼阁,有池塘和假山,景点超过40个,每天至少有一万人在园内游览。

With pavilions, halls, chambers, towers, ponds and rockeries,it has more than 40 scenic spots. Atleast10,000 people visit the garden everyday.

原文中,前两个分句“有亭台楼阁”、“有池塘和假山”对第三个分句中“景点”的说明,属于次要部分。而第三个分句和末句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译文应该把次要的部分用从句处理,这样就能显出层次,突出句子的重点。

三、应对中式英语的策略

首先为了避免译者在翻译时凭字典中对应的词死译,译者在学习英语时要了解目的语的文化内涵,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译者要大量接触和输入目的语。只有广泛阅读地道的英语,才能对其理解、记忆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才不致于受到更多的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其次是语法知识。语法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没有这个坚实的基础,说出来的句子,译出来的文章肯定是中式英语。在学习语法知识的时候,要特别留心中英文语法之间的差别。如词汇的差异、表达的差异、句子语态和语序的差异等方面。通过比较,更深刻地理解英汉翻译时的具体方法,已达到翻译出准确的句子的目的。

另外英语的思维方式的培养。中国的学生经过十余年的英语学习,掌握了不少词汇,基本的语法知识也很全面,但是为什么总是翻译出中式英语呢?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没有形成英语的思维方式,学习者在进行交际或者是书面翻译时,往往用汉语的句子做底稿,接着按照汉语的句子按部就班的逐词翻译,说出的英语明显带有汉语生拉硬扯的印迹。因此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要逐渐形成英语的思维模式,用这种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要想形成英语的思维模式,不仅要掌握基础的词汇、语法知识,更要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及文化差异,根据具体的情况及上下文来确定正确的翻译方法,用英语思维来理解和表达,以翻译出地道的英语,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

四、结语

中式英语是汉译英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它是学习者在语言能力和文化背景缺乏的情况下采取的补偿措施。学习者只有大量增加目的语语言材料的输入,培养语感,并且加强英汉对比分析的学习,才能增强自己的英语语言能力,使自己的译文为英美人士认可、接受,才能达到翻译的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文中. 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2]连淑能. 论中西思维方式[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3]张艾莉.也谈“中式英语”[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4).

[4]琼・平卡姆.中式英语之鉴[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上一篇:浅谈机制砂生产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爱 尊重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