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的魅力

时间:2022-02-01 10:25:18

一、案例

午后,一缕暖暖的阳光射进办公室,桌上那盆迎春花绽开了美丽的笑脸。我的心情变得愉快起来,闻着淡淡的花香,批改完作业,我伸了个懒腰。这时,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我拿起课本匆匆地走进教室:“上课!”“起立!”随着班长的一声号令,三十五名同学齐刷刷地站起来,看着一张张可爱的面孔,我的劳累一扫而光。我把书本放在讲桌上:“请坐,今天……”还没等我把话说完,课堂上举起了几只小手,我问:“有什么事吗?”“老师,刘某课下又骂人了。”“老师,刘某上科学课玩玩具。”“刘某昨天的英语作业没写完。”……听着同学们七嘴八舌的报告,我愉快的心情荡然无存,一股怒火从心底骤然升起。昨天刘某与同学打架,我批评教育了他,这才刚过一天啊!我的脸拉下来,眼睛搜索到他的位置,看看坐在座位上的他,这时随手乱翻着书,面对同学们的指责,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情。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拿起讲桌上的黑板擦,使劲往桌子上一拍,冲着他大声吼道:“刘某,你昨天怎么给老师说的?”说完这句话,我感觉自己的心脏就要跳出来了,同学们也被这一声怒吼吓住了,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也许看到我生气了,他停止了手中的动作,低着头一言不发。“你给我站起来!”我大声呵斥着,他没有任何反应,“请你给我站起来!”我又一次大声喊道,同学们也小声地说:“站起来,站起来啊!老师让你站起来……”面对着这么多压力,没办法了,他一只手扶着桌角,一只手使劲抠着桌面,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装出一副委屈的表情,嘴里嘟囔着:“老师,我错了……”老一套又来了,昨天不也是这么说的吗?我知道他不是真诚的,回想每次犯错他都是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承认错误,道歉,保证改过,可是每一次事后都是依然我行我素,没有一次真正地改过。这真是让我头疼的孩子,该怎么办呢?再看看讲台下的同学,有的眼里充满着期待,有的眼里露出一丝得意……我知道同学们都在等待着我对他暴风骤雨般的批评。

二、分析

静心想一想,对待这个学生,其实我每一次对他的批评教育都成了一种形式,他已经习惯了我的教育方法,在他看来他只要给别人道歉了,给老师保证了,老师就原谅他,就没有事了。所以每次教育效果不理想,如果今天我还按原来的处理方式,我想效果还和原来一样。我今天能不能换一种方式,宽容他一下,效果会怎么样?“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不可能尽善尽美,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和缺点,我们没有理由苛求他人不犯错误,何况是涉世未深、正在成长、需要教育和引导的小学生呢?对这样一个学生,也许教师以宽容的气度与他进行沟通,或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克制,一定克制,我努力让自己慢慢平静下来。我迅速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语气变得缓和一些:“同学们,刘某同学昨天给老师说,他会做个好孩子的,老师相信他,同学们也会相信他,是不是?”“是!”“让我们给他时间,好吗?”“好!”同学们齐声答道。“我想他一定是个说话算话的孩子,是吗?刘某。”我面带微笑望着他,他慢慢地抬起头,脸儿红红的,眼睛怯怯地看着我,小声地说道:“是的。”“让我们给他点掌声,鼓励鼓励他。”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请你坐下,你以前的事,老师和同学都忘记了,从今天开始让老师和同学重新认识你,好吗?”他的眼里流露出一丝惊喜。“同学们,请坐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这节课,我看见他听得特别认真。

这件事后的第二天,他所有的作业都写完了。虽然书写不是那么认真。几天过去了,他没有犯错,没有人报告他,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这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我抓住这个时机,在课堂上表扬了他。从他的表情中,我看出,他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后来他居然做了几件好事,如主动帮同学做值日、给同学修理转笔刀等,我感到很欣慰。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学校应该是一个允许孩子犯错的地方,孩子什么错误都不会犯,很完美,那他们还要来学校做什么?”这句话很有道理。原谅是一种风格,宽容是一种风度。但在实际中,尽管“年轻人所犯的错误连上帝也会原谅”,但令人遗憾的是,面对学生的错误为人师者却往往没有了宽容的风度。我们不妨看看一个被称为“宽容的最高境界”的故事:一位在山中修行的老禅师月夜散步,一个小偷在他的茅屋里偷东西,老禅师知道小偷在茅屋里找不到什么值钱的东西,便从容走进屋里,脱下自己的衣服披在惊魂未定的小偷身上,并平静地说:“你走老远的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啊!”望着消失在夜色中的小偷的背影,老禅师感慨地说,但愿我能送他一轮明月,照亮他的前程。第二天早上,老禅师一睁开眼睛,发现那件披在小偷身上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大门口,老禅师高兴极了,他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陆地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这句名言,诠释了宽容的内涵。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博大的胸怀,宽容地对待学生、工作、生活、社会、世界。宽容本身也是一种沟通、一种美德。确实如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当学生犯了错,千万不要生气,而应学会宽容。生气是人类最坏的毛病之一,它是用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是一种徒劳的、于己于人无益的、无能的表现。把宽容插在水瓶里,它便绽出新绿;播种在泥土中,它便长出春芽。让我们多多运用“宽容”,让宽容的魅力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起心的桥梁,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

上一篇:谈化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后进生 下一篇:幼教管理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