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鼻息肉内窥镜术后应用丙酸倍氯米松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1-31 01:08:48

鼻窦炎、鼻息肉内窥镜术后应用丙酸倍氯米松的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6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3-0009-02

【摘 要】目的 探讨丙酸倍氯米松在鼻窦炎鼻息肉内窥镜术后的疗效。方法 比较鼻窦炎鼻息肉内窥镜术后患者使用丙酸倍氯米松及滴通鼻炎水的疗效。结果 丙酸倍氯米松与滴通鼻炎水比较,在鼻窦炎鼻息肉内窥镜术后患者有显著差异(p

【关键词】丙酸倍氯米松 鼻息肉 内窥镜 临床观察

近年来随着鼻内窥镜在鼻息肉手术中的应用,为治疗鼻息肉展现了极为广阔的前景。但术后术腔恢复迟缓容易复发,成为影响其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1月在鼻窦炎鼻息肉内窥镜术后局部应用丙酸倍氯米松,在促进术腔恢复和预防息肉复发方面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按照1997年海口标准,选取2004年1月-2006年1月拟行鼻内窥镜手术的鼻息肉患者,因Ⅲ型发病机制更加复杂,为使得比较具有一致性,本研究中均选择Ⅱ型79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丙酸倍氯米松治疗组41例,男29例,女

12例,年龄21~64岁,平均44岁。一组为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22-61岁,平均38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术者于鼻内窥镜下行鼻息肉摘除术及病变鼻窦功能性开放术(Messerklinger)术式,术后常规全身应用抗生素7天,术后第2天抽出鼻腔纱条,术后第3天开始治疗组以滴通鼻炎水喷鼻,每日3次,再以丙酸倍米松

喷鼻,每日2次,术后2周停滴通鼻炎水,仍以丙酸倍氯氯米松喷鼻,治疗3月。对照组以滴通鼻炎水喷鼻,每日3次,交替进行,术后2周停用。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周、2周、3周、1月、2月、3月、半年、1年行鼻内窥镜复查。

1.3 观察方法及内容术后12周观察术腔水肿消退情况,术后3周-2月观察有无粘连,息肉前期的囊泡及水肿性肉芽增生情况,术后2月、3月、半年、1年行鼻内窥镜复查。

2 结果

经χ2分析,在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上述各种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

鼻用糖皮质激素广泛应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和真菌性鼻窦炎等鼻腔和鼻窦粘膜炎性疾病,国内文献报道[2]鼻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治疗慢性鼻窦炎,特别是鼻息肉,根据丙酸倍氯米松具有的强抗炎和消除水肿及其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等作用,我们将其应用于鼻窦炎、鼻息肉术后,据我们体会,术后局部应用丙酸倍氯米松可迅速消除水肿,明显缩短术腔干燥时间,有利于术腔愈合,而且可明显延迟和阻止囊泡和水肿肉芽增生,而鼻息肉的前期即为囊泡和水肿肉芽,许庚等的研究表明[1]丙酸倍氯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在鼻息肉术后局部应用对促进术腔的恢复和预防息肉复发有显著效果。本组病例与文献报道相似。但就具体采用何种激素类药物,各家的看法不一。我们认为所采用的丙酸倍氯米松是人工合成的高效类固醇激素,其抗炎作用较可的松高出约数百倍至一千倍,鼻腔局部喷药后,经鼻粘膜吸收和经鼻咽部咽下的药物很少,且在肝脏内迅速灭活,不至于产生肾上腺功能抑制等副作用,因此,是高效且安全的药物,值得同道借鉴。

参考文献

[1] 许庚.非变应性持续性鼻炎(慢性鼻炎)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新概念[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21(14):636-638.

[2] 吴敏曼,孙虹.鼻息肉复发的防治[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30(4):259-262.

上一篇:锁骨下静脉穿刺床边紧急临时起搏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X线与CT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