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奥运的人

时间:2022-01-31 05:31:48

收藏奥运的人

已经陆续举办一年的奥运物资拍卖会是中国拍卖史上参与人群最广的拍卖会。公众瞄准的是奥运物资的纪念价值、文化价值和升值潜力,而参与拍卖的物资也借此完成了从国有资产到民间藏品的流变。又一轮“抄底奥运”的热情正在扩散。

8月8日上午,温州皮鞋商人金衍铭坐在北京产权交易所(下称北交所)的拍卖大厅里,这里正在举行奥运一周年专场拍卖会,金衍铭心仪的目标是一套撰写人纪念版的北京奥运会申办报告和一枚由奥运申办会徽设计者签名的首日封。为了得到这套藏品,他特意从温州飞到北京,想尽办法才成为了最早报名的前150名竞买人之一。

作为首个拍卖标的,金衍铭势在必得的这套藏品很快掀起了一轮竞拍热潮,竞拍底价从1元迅速蹿升到5万元。金衍铭感受到了压力,他不停地举牌拉高价码,但其余买家寸土不让,在经过79轮竞价后,金衍铭无奈地摇摇头放弃了。坐在他前面的68号买家举起了标牌,以13万元的价格把这套藏品纳入了自己的收藏库中。

在北京奥运一周年之际举行的这场拍卖会是北交所组织的第一场非奥组委委托的民间奥运物资拍卖会,吸引了像金衍铭这样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奥运迷和收藏家。在过去的一年里,赶赴北交所的竞拍者还包括民营企业、农村村委会、地方小学校等。在此之前,他们中的很多人,一次也没踏进过拍卖所的大门。这些不同地域、阶层的买家,共同目标是北京奥运会的物资。每个人都相信:这是最后的奥运物品抄底机会。

第一场奥运物资拍卖会

2008年9月9日,距离奥运会开幕后仅一个月时间,第一场奥运物资拍卖在北交所举行,参与竞拍的买家仅寥寥数位,每件标的拍卖时竞拍者仅有两三名,其中之前各受媒体关注的“姚明睡过的床”,因为“内部原因”而临时取消拍卖――到场的买家们私下里纷纷猜测:“大概是有买床的买家临时没有到场,交易所害怕流拍所以取消了。”

参加拍卖的其中一组拍品来自北京奥运媒体村――汇园公寓使用的通用家具,起拍价为10万元,拍卖的1700余件家具包括单人床、电视柜、写字台等。两名买家以1000元的幅度几轮叫价后,来自怀柔区琉璃庙镇安州坝村的村民秦圆圆以12万元拍得1700余件家具。

秦园园的身份是村干部的家属,她竞拍家具的目的是为村里填充村委会新建的活动室。“是我个人出资的,我老公是村干部,之前看过预期的价格,觉得这个价钱很合理。”秦园园最初把心理价位定在14万元,“超过14万元就要考虑一下了,可是没想到12万元就拍到了。”

在记者的追问下,秦园园思索了一下,说:“初步估计运费要8万,从这里(金融街)到怀柔。”秦园园承认,她们村子里的活动室,其实是放不下一千多件家具的,“我会当成礼品送给亲戚朋友一部分,毕竟是有奥运性质的家具”。

当天的另外两组拍品也同样来自奥运媒体村:8台电冰柜被人用6200元拍得;10张咖啡桌和40把咖啡椅被人用6100元拍得。这两组拍品的买家是一位来自内蒙古某食品加工企业的女员工李秀霞。

两位成功拍得商品的买家在现场都表现出足够的激动,而没有拍到的买家也并未表现出太多遗憾。“那些东西不值这个钱,升值潜力不大。”一位男性买家在当天的拍卖中仅仅举了一次牌便放弃了竞拍,他向记者表示:如果仅从物品价格来看,做家具生意的行家,绝对有可能拿到比拍卖场上更“便宜”的货:并且从家具、电器的款式和功能上,一些来自大城市的买家认为“这些东西并不合用,属于比较经济型的东西”。

2008年的第一场奥运物资拍卖就这样以总成交量13.23万元结束了,历时一个小时。到场的买家不乏以“捞便宜”为期待者。

“第一次”除了宣传预热不够,北交所副总裁梁雨这样来总结家具、办公用品拍卖中的问题:“办公用品增值幅度最低――当然也都拍掉了。比如电脑,整个奥运村的电脑和外面的电脑没什么区别,而且这些东西更新很快。”在2009年3月拍卖奥运缶之前,北交所的几场奥运物资拍卖,多以家具和办公用品为拍品。

奥运缶的拍卖高潮

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奥运物资拍卖一直在北交所不间断地举行。回顾一年的故事,梁雨说:“还是3月份开始拍的缶增值幅度最高,因为文化价值、纪念价值都比较高。”他认为,目前还没有哪件拍品从社会关注度、拍卖增值幅度上可以和奥运缶相比。

提到奥运缶的拍卖,肯定离不开南京夫子庙小学,这间小学的竞拍故事被北交所的工作人员称为佳话。在外人看来,这段佳话发生在拍卖界的确具有充足的话题性,以及难得的民间趣味。

2009年3月初,在得知不久后的3月8日北交所将拍卖奥运会开幕式表演时使用的奥运缶后,远在南京的南京夫子庙小学的师生对这件拍品格外期待,并且勇敢地将此事放上日程,3月8日,小学校长带着学校的3万元“缶款”进京了。

此前,南京夫子庙小学师生联名写了一封信给北交所,信中写道;“作为传承孔子教育思想的学校如果能够拥有这样的‘缶’,意义是多么重大啊!”“如果我们能够拥有奥运缶,我们会倍加珍惜,去了解它、学习它,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我们夫子庙小学发扬光大……”北交所董事长熊焰立即亲自对此信进行了回复,对夫子庙小学的诚意表达了感激。南京夫子庙小学在南京市是百年名校,学校代表还未进京时,南京当地媒体即对此事高度关注,北京媒体也纷纷把目光瞄向这所小学。因为竞拍资金不够充裕,众多媒体对小学参与竞拍表示“不乐观”,认为3万元参加竞拍“纯属参与”。

在当天的拍卖标的中,奥运缶都是成组拍卖,夫子庙小学的3万元是要竞投一组10个的奥运缶,也就是每个缶预期价格在3000元以内,才能成功。“如果单位拆得更小――当初我们拍卖奥运缶,都是一组一组卖的,有的是10个一组,有的是50个一组――有人建议说如果每次拍卖的数量更小、时间准备更长,可能市场效果会更好。但是时间来不及,因为奥组委有时间上的要求。”北交所副总裁梁雨坦言。

奥运资产的拍卖和其他普通拍品的拍卖存在很多细节上的不同:“拍卖唯一的困难是:奥组委委托给我们的时间很短,从给我们委托到要求我们处置完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在一个月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应该是令人满意的,奥组委也是非常满意的。”

夫子庙小学显然是无力竞拍10个一组的奥运缶的。几轮竞价后,“3万元”就不是钱了。现场的400多位买家,举牌者此起彼伏,价格迅速升到50万以上,其中来自江苏苏州新东方汽配城的苏春莉加入举牌报价,她出价50.7万。在举牌的同时,她突然喊出:“若成功竞得,将捐赠1个给南京夫子庙小学的学生。”媒体纷纷把镜头对准了她。

而其他竞拍者并未因此而退出,又叫价几轮后,苏春莉报价51.1万元,再次喊出:“若成功

竞得,将捐赠两个给南京夫子庙小学的学生。”

最终苏春莉以53万元的价格拿下这10个缶,并且按照当初的“喊话约定”,苏春莉代表的江苏苏州新东方汽配城将两个缶捐赠给了南京夫子庙小学。

这笔账无疑是划算的,苏春莉和她代表的企业,用53万元换来了剩下的8个奥运缶,外加全国百余家媒体的头条报道。

而“用几万块钱买回上百件奥运物品”,在2009年3月之前的几场拍卖里,并不是“纯属参与”的神话,但随着拍卖品规格的提高,在之后的拍卖会中,优越的经济条件成为每个买家必备的“硬实力”。

从国有资产到民间资产

今年8月8日的奥运物品拍卖会,是第一次拍卖由民间收集上来的奥运拍品。其中包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训练画布、男子举重冠军用比赛杠铃、奥帆赛工作艇、纪念火炬等物品――这些物品从名称上看上去似乎依然“归属于”奥组委。

其中奥帆赛工作艇的卖家侯洁告诉《新周刊》,参加拍卖的两条橡皮艇,是奥运结束后,厂家从奥组委回购的。

侯洁的身份是青岛立行车船事业发展生产公司的代表,她这次专程从青岛赶来,“顶压”拍售两条橡皮艇。“之前听到好多人反对,说‘没听说过拍卖橡皮艇的,肯定卖不掉’,我们来参加只是想试试,试试能不能卖出去,并且也想借助拍卖让社会了解我们公司。”借奥运拍卖提高企业知名度,刷新公众的消费意识一直都是商家的策略。

侯沽回忆说,青岛立行车船在奥运期间承办了奥帆赛的138条船只的制造工作,在奥运会之前,就和奥组委签定了回购协议,卖给奥组委的船,赛后要由他们公司自行出资买回,这些“二手船”的处理工作也由他们自己负责。“北京是个内陆城市,我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买家竞拍,最后的价格还不错。”侯洁带来的两艘橡皮艇,最后分别以29.9万元和18万元成交,侯洁对这个价格很满意:“我们特别想让老百姓知道,‘游艇’其实并不是什么高不可及的奢侈品,几十万也能买艘艇。”

与侯洁相似,这场拍卖中的多位卖家均是企业代表,他们的产品成为这场拍卖中的“民间藏品”,在物品正式拍卖前,有些企业代表还会在交易所的安排下,走到拍卖台前演讲一番,而买家们则因为“保密原则”而并未公开身份。

8月8日这场“一周年拍卖会”,参加拍卖的十余件物品,除了比赛用器材,火炬、首日封等物品,选择的尺度就更注重“文化价值”和“纪念价值”。拍卖的成交价格证明:火炬等物的确更具“价值”。其中10把“历届奥运会火炬”的成交价为180万元人民币,一把萨马兰奇签名的第29届奥运会火炬成交价为61.9万元人民币。而那块仅用来开幕式训练用的画布,因为没有买家举牌接价而当场流拍。

“往届的奥运会没有通过公开的市场来进行销售物品,所以也没法比较。而且许多国外的奥运会是私人、私企赞助,只要那些赞助人不提出‘处置奥运资产回收资金’的要求,奥组委就可以不做这件事情。我们之所以要做这件事情,是因为政府在奥运会中‘出了钱了’,所以形成了一些‘奥运会之后的资产’,具有国有资产的性质,需要公开处理。”梁雨说,价高价低在拍卖场中是很正常的现象,而“公开拍卖”至少解决了一些奥运会后的道德难题――“如果不公开拍卖,老百姓和媒体肯定会猜测:那些资产都哪里去了?都被什么人卖掉或占有了?公开拍卖就把这些问题全回答了,这是最重要的意义。”

而此时,南京夫子庙小学负责奥运缶的刘红校长正在计划9月份的开学仪式上,学校该组织什么节目来呈现奥运缶――3月份以来,两尊奥运缶在小学里的各种活动中已经露脸多次,并且热度持续不减。

金衍铭这样的温州鞋商还会回去继续做他的生意,“以后不一定,也许还会再来拍卖会”。

而北交所的官网每天也有众多网友浏览,人们希望看到更多的奥运“珍玩”出现在今后的拍卖会上。

奥运拍卖一周年

2008年6月25日,在北京奥运会还未开幕时,奥组委与北京产权交易所签定了《北京奥组委资产处置服务合同》。

随后,北交所专门成立了奥运资产处置的工作小组,在会员队伍中通过招标方式挑选了拍卖、评估等机构,参与合作的包括嘉禾拍卖等拍卖公司。一年来北交所组织奥运资产专场拍卖会25次,先后处置了奥运家具家电、公务用车、奥运开幕式用缶等资产超过70万件,共计评估值5200余万元,回收现金1.8亿元,资产增值率260.19%。持续长达一年的奥运资产拍卖创造了中国产权市场上拍卖持续时间最长、竞买人数最众、竞价轮次最多、溢价率最高的4个纪录。

最受藏家喜爱的奥运藏品

奥运缶:2009年3月8日,首组奥运缶拍出70.6万元,掀起拍卖高潮。在目前成交的奥运缶中,编号为1890号的奥运缶最终以28.8万元的价格成交,成为单个成交价最高的奥运缶。

奥运火炬:2009年8月8日,10把历届奥运火炬的真品拍出180万元的高价。10把历届奥运火炬分别为: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1972慕尼黑奥运会,1976蒙特利尔奥运会,1960年莫斯科奥运会,1988汉城奥运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

奥运竹简:2009年3月18日,10个标的共200卷奥运竹简以总价637.5万元成交;778卷无字竹简以8500元起拍,最终以612万元成交,溢价率高达94053.85%,创历史之最。单卷“竹简”起拍均价不超过80元,成交均价却达到3.18万元。

上一篇:云南:一所集合最多可能性的大宅 下一篇:杂志能救唱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