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 精读 品读

时间:2022-01-30 10:13:2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我校积极探索课外阅读有效性策略与研究,实施“分学段课外阅读层级目标”。即根据学段学生的特点,分设低年级“趣读”、中年级“细读”、高年级“品读”的层级目标,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

一、兴趣入手,激发课外阅读的原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低年级学生好动、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如何让他们与抽象的文字为载体的书本为友,教师有目的地引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巧用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应从他们感兴趣的故事入手。老师常挑选一些充满童趣的故事读给学生听,老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让学生发现一个故事、一本好书的魅力,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使他们忍不住找这样的书来看。

2.精心挑选,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向。

曾经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学生正在看漫画版的《西游记》。里面的故事梗概与原著没有太大的出入,但人物的对话却是漫画作者设计的“潮人潮语”,有的甚至粗俗不堪。这样的漫画版名著,除了让学生知道有《西游记》这样一本著作外,对于语文素养的培养是毫无益处的。于是,我先表扬了那位学生爱看书的行为,再告诉他这些漫画固然有趣,但原来作者写的故事更动人。第二天,我找来正版《西游记》,在班上选读了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那位看漫画版的学生也听出了原著的不同,还问我这书是在哪里买的。我告诉他:“这本书有很多字你可能还不认识,不过可以买一本注音版的,这样你不仅能了解孙悟空的故事,还能认识到很多的生字呢!”他听后很雀跃。我想他一定会买到一本注音版《西游记》,然后迫不及待地展开他的西游之旅。

3.善用资源,营造阅读环境。

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阅读的良好环境。如给学生安排具体的课外读书时间,每周两节阅读课,坚持每天自由读书半小时,设立读书兴趣小组等。阅读课上老师和学生一起读书,谁有疑问随时提出大家交流,当堂解决,让学生有阅读的收获,各兴趣小组之间经常交流读书体会,互相学习。

二、着眼精读,掌握课外阅读的真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拿到一本感兴趣的书更多的是被书中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书中更多的细节是不被他们关注的,尤其是中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他们极少会自觉地对课外书籍进行正确的精细化阅读。

1.学会精读,须从阅读习惯开始。

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通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指导,方可逐渐养成。对小学生主要进行以下习惯的培养:

(1)阅读序文、目录的习惯。即首先要看一本书的前言、后记、目录、内容提要等,对这本书有整体的了解,才便于确定下一步采取何种方法阅读。

(2)读书动笔的习惯。即重要文章力求精读,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或边读边圈划,或作旁注眉批,或写读书笔记。

(3)查阅参考资料的习惯。即阅读书籍、文章,如遇生疏的内容、疑难的问题需要弄懂,就需要动手查阅资料。

(4)边读边思的习惯。即阅读时要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要读有所思,读有所获,读有所悟。

2.组织阅读交流,以展示性评价促学生精读。

我们倡导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指导。尤其在学生阅读完一本书后,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交流,进行展示性评价活动。在阅读交流别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与感受,在展示性评价中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增强他们的阅读收获。

如在阅读《西游记》时,根据作品特点,从语言、人物、写作手法、思想感悟及基本文学常识等方面入手,引导孩子们边看边批注,看好后每个章节出一至两个题目考考学生的办法开展班级读书交流活动,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阅读交流模式。在活动中,引领孩子们展开阅读心得交流,对小说中的主人公展开多元评价,提高孩子们的阅读鉴赏能力。另外,举行精彩片段诵读会、名著故事会、制作书签、编写读书小报、举行好书推荐演讲会等活动也是不错的展示性方式。

3.参与阅读考级,巩固精读成果。

每学期末举行的网络阅读考级活动,更是对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质量与阅读能力较为系统的个性化考评。考级题目为标准化试题,分选择题、判断题、个性评价题三大板块。原则上要求学生只要仔细阅读完了必读书,参与读书交流活动,孩子们就一定能“合格”,合格者就可以成为“快乐小读者”。

三、学会品读,进入课外阅读的真境界。

进入高年级学段,指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品读是很必要的。让学生读出情境,品出情味,让他们的情感大门打开后,漾起涟漪,泛起微波。

1.挖掘美的人性。

人性美,就是人在面临一些事的时候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如牺牲、无私、怜悯、爱等。好的文章就是对这一人性的赞美和歌颂。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挖掘文章中人物的人性美,让他们得到感化,受到启示和教育。

2.鉴赏美的意境。

意境是客体的情境与意象在读者头脑中所产生的一种综合的审美境界,有些境界是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美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美景中寻找意境。

3.品味美的的语言。

一篇美文的经典语言就如一杯醇香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它不仅有酒的醇香,更能传达人的真、善、美。指导学生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品读把握文章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了解文学语言的不同风格及其表现力(如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深等);辨析作品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掌握鉴赏文学语言的方法与技巧等。

总之,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学识。语文教师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张扬个性,放飞理想。

上一篇:对海明威小说中的尼克形象的思考 下一篇:最优小波包变换在齿轮箱振动信号去噪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