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脑膜炎并存低钙性惊厥5例误诊分析等

时间:2022-01-30 07:32:11

化脓性脑膜炎并存低钙性惊厥5例误诊分析等

化脓性脑膜炎并存低钙性惊厥5例误诊分析

刘亚琴

化脓性脑膜炎与低钙性惊厥在小儿均系常见病,当两种病同时并存时,低钙惊厥诊断不难,而化脑易被误诊。现将我院2004年5月以来误诊5例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3个月-7个月4例,新生儿1例,均为人工喂养。首发症状以发热惊厥、发热腹泻出现者各l例,发热咳喘3例,4例分别在发病的2~5天。出现惊厥,来院就诊时神清,精神欠佳,其中嗜睡1例,目光无神反应淡漠2例。5例都有不同程度惊厥表现,1例惊厥为首发症状,4例在发病2―5天发生,其中1例右侧肢体及面肌抽动,4例双眼凝视或上翻,四肢抽动,口吐白沫,口唇青紫,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抽止后一般多入睡,醒后一般情况同前。前囟不紧张或饱满,无脑膜刺激征,查血钙0.8mmoL/L 1例,1.0~1.2mmoL/L 4例,血磷1.36-1.60mmoL/L 3例,1.78―1.98mmol/L 2例,WBC(15.2~20.2)×109/L,N 70%~90%。5例中误诊为上感、小儿腹泻败血症并低钙血症各1例,支气管肺炎合并低钙抽搐2例。入院后给予抗感染静滴抗生素、钙剂,肌注维生素D以及对症治疗。除1例仍有惊厥,1例发热不退外,其余3例在治疗3~5天后体温下降,惊厥逐渐停止。其余病例减药或停药,但2~3天后患儿又出现发热,双眼凝视、面肌或四肢抽动,止痉后烦燥不安2例,嗜睡昏迷3例,并出现前囟紧张或饱满,脑膜刺激征阳性,腰穿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蛋白(++-+++),细胞数(1050~1650)×109/L,多核占60%~80%,其中2例脑脊液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头颅CT第4脑室扩张。结果死亡1例,自动退院1例,痊愈3例。

误诊分析

新生儿和小婴儿化脑病程早期表现不典型,且小儿前囟和颅骨缝尚未闭合,使高颅压体征表现不明显或出现较晚,从而造成误诊。

临床工作者诊断思路过于狭窄,验血钙降低就用低钙解释惊厥,经补钙治疗惊厥不止,考虑低镁所致,直至患儿出现典型中枢神经系统体征时才想到化脑可能,延误了治疗。

病初并存感染性疾病与低钙惊厥时,往往把血象生高的原因误诊为其他感染所致,而忽略了颅内感染之可能。如果早期把精神症状如烦燥、拒乳、目光无神、嗜睡等表现与发热惊厥进行综合分析及早做腰穿验脑脊液,可减少误诊率。

其他感染并低钙惊厥时,由于感染治疗不当或不彻底,感染未控制继发引起化脑也有可能。病初的惊厥可能是低钙所致,但在补钙抗感染治疗数天,病情无好转且加重时首先应考虑化脑。

低锊惊厥抽痉前后精神好,可突然抽出无发热,而化脑在抽出前后有烦躁、拒乳、凝视。抽痉后嗜睡昏迷两者表现截然不同,所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低钙惊厥伴有发热及精神症状的,尤其是婴儿、新生儿一定要仔细观察,综合分析对可疑化脑病例及早做腰穿,以减少误诊率,提高治愈率。

赖氨匹林致阿司匹林哮喘1例报告

周 斌 王 丽

临床资料

患者,女,23岁,3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全身酸困,畏寒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入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9℃,脉搏9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5mmHg,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腹未见异常,给予抗炎治疗,并给予赖氨匹林0.9g静脉注射,随后患者立即出现气喘,呼吸困难,颜面发绀,查体:双肺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立即给予吸氧,平喘,呼吸机辅助呼吸,经治疗患者症状逐渐缓解。

讨论

阿司匹林哮喘为内源性,发作无季节性,服用阿司匹林或同类药物后几分钟或几小时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导致哮喘发作,持续时间一般几小时至几天,如发生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查周围血嗜酸性粒常明显升高。

阿司匹林哮喘的发生机理:目前比较公认的学说是阿司匹林等药物通过抑制气道环氧酶途径,使前列腺素E的合成减少,而前列腺素E具有扩张支气管作用,结果使合成前列腺素E的原料花生四烯酸在脂氧合酶作用下生成过多的白细胞三烯。由于白细胞三烯具有强烈的支气管收缩效应,从而引发哮喘,这也是阿司匹林哮喘来势凶猛的原因之一。

赖氨匹林为阿司匹林和赖氨酸复盐,临床主要用于发热及轻中度疼痛,其不良反应较多,如胃肠道反应,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可引起水扬酸反应,过敏反应,瑞氏综合征,因此临床应用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严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上一篇:甲亢误诊13例分析 下一篇:谈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