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季》中的苦难与启示

时间:2022-01-29 11:44:33

张洁可以说是当代散文领域中少有的一位直面苦难、咀嚼苦难并以苦难的本体形式感染着读者的作家。张洁第二次获茅盾文学奖时已经是68岁高龄。可正是在第六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上,她的胸前却挂着一个U盘。有记者问她为什么挂u盘,她说:“来领奖却担心家里会忽然失火,于是把电脑里写好的文字存到u盘里,然后像挂项链一样挂在脖子上”,因为“身家性命都在这里呢”。这就是张洁,将文字视作身家性命的人。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能在被鲜花与掌声包围的时刻,预想到灾难的降临,这个细节,可以说是对张洁苦难意识最生动的注脚。

她的《我的四季》一文,充满了耕耘的艰辛。面对苦难的挣扎,回顾苦难的欣慰,都深深地感染着读者。

本来,春天里风和日丽,草长莺飞,充满生机和活力,预示着希望和美好。可在作者笔下,春天的泥土并不肥沃,满是“树根、石块”,是“一块不毛之地”,只能依靠自己“细瘦的胳膊”和“锈钝的犁”来耕耘。可以想见作者的人生之春是艰辛的,就像她在《挖荠菜》里所描写的那样,忍饥挨饿,备受压迫。可是作者没有哀叹,也没有自怨自艾,而是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作者笔下的夏天是“干旱”的季节,即便“有风吹过来了”,却被风“吹到另一片土地上”去了,“那刚刚灌浆、远远没有长成的谷穗”,“在无情的冰雹下”,“永远没有尝过成熟是什么一种滋味”,便“夭折了”……

1978年,41岁的张洁发表第一篇作品。对于自己的创作经历,张洁在《我的第一本书》中曾经这样说过:“……在成为职业作家之前,我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写作。我只有一间房子,晚上为了不影响母亲、女儿的休息,我在厨房的切菜板上写。在洗衣服时,或是上班的路上进行构思……我自己因为入不敷出,白天忙完办公室里的工作,晚上还要给工厂缝手套,给工程师抄讲义,以补偿工资收入之不足……当我摩挲着我第一本装帧粗糙、纸张低劣的书的时候,我又悟到,我的痛苦,其实就是我的财富。”

夏季是作者奋斗的青年时代,充满艰难坎坷。最初遇到困难时,作者也曾把战胜困难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但她很快明白,必须自己在土地上寻找水源。可是,找到水源后,才发现“自己忘了带盛水的容器”。惨痛的教训让她明白,在遭受挫折的人生夏季里,最正确的选择不是懊恼、哭泣,而是勇敢地重新开始。人生就是这样一次次在失败中反思、奋起,并走向成功。

秋天金风送爽,谷粒归仓;冬天瑞雪纷飞,正好围炉夜谈。但在作者心中,秋冬是收获点检的季节。回顾人生的春夏,作者自豪地宣告:“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真正地付出过,认真地耕耘过,无愧地经历过,不管结局如何,都能坦然面对。这也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坚守的人生态度。特别是对于即将走上人生之路的青少年来说,直面苦难的坦然与奋进是受益终身的宝贵精神财富。

上一篇:从《劝学》看圣贤的智慧 下一篇:2011高考优秀作文展评.江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