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01-29 01:29:41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改革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学生健全个性的培养,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以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建构体现新理念、具有实效性的课堂,是每一位教师共同面临的新问题。那么,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和谐的师生观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否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将会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我这里所说的情感交流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上,而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言行,也能影响与学生的交流。平常遇到自己的学生,尤其是哪些“问题”学生要主动点头示意问好打招呼,主动地与其聊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进行交流沟通,逐渐拉近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或是生活中的烦恼,都要善于聆听,并耐心的帮其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当学生感觉到老师是他们的好朋友时,就会乐意与你接触,向你敞开心扉,听从你的教导,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积极地与老师配合,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果。

二、教师的创新意识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成功地构建一个开放、高效的高中语文“好课堂”,其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改革创新的意识,树立体现课改精神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所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好教师”就是“好课堂”的“火车头”,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思想认识提高了,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任何所谓的教育都是徒劳的,所以,在45分钟的课堂上,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尽快形成适合素质教育的学习素质?课堂上也不再以教师讲课为主,而变成了引导。课上教师可将设计好的学案发给每个学生,针对学案中提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同学进行交流,针对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可指名让某组或某生回答,也可有其他组学生抢答;针对学生可能理解不到深度广度的问题,教师也可不用学生举手进行检查性提问。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和热情,激活了课堂氛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语文课堂的“改革开放”,使课堂效益大大提升。

三、丰富的教学语言是高效课堂的媒介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语言是教育的媒介,是老师用以向学生传导影响的最重要的工具。教师通过语言不仅向学生传输一定的知识、转变他们的思想,而且,教师语言表达的优劣,会直接影响课堂气氛,直至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语言合乎规范,还要讲究艺术性。教学中,我努力追求语言的鲜明、生动、优美,尽量使教学语言对教材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对学生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导入新课时,我以自然流畅、凝练生动、引人入胜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传授文化知识时,以科学准确、言简意赅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举例说明时,以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帮助学生明白事理。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抓住这些,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可以更好地突出语言特点,强化其作用,营造作品的情感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多媒体是高效课堂全新的教学手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多媒体的运用,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渠道越来越多,但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沟通学生新旧知识和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创没语文学习的情境,这样,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使他们爱上语文。中学语文课文中有些单元是欣赏,了解诗歌、散文,教学内容具有艺术性等特点,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往往会将课堂变成空洞的说教,使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容易造成学生疲劳,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将多媒体应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变得立体而丰富,就会产生无穷的总趣,学生求知的触角便可作多方位地延伸,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的讲解比较空洞、枯燥,缺乏艺术气氛,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录音机播放朗读磁带,并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诗歌里面出现的物象(诗歌中的意象),物象的展示和美妙的音乐,使学生如同步入诗歌的意境一般,去领略诗歌中的诗意,体味意境美。通过多媒体微机的教学,不仅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总之,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八仙过海,各取神通”。相信有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反思,语文课堂教学一定会从“无效、低效”的泥沼中,走向“有效、高效”的领地。

上一篇:美术教学中情感的表达 下一篇:浅谈作业批改中评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