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观察护理

时间:2022-01-28 11:58:59

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观察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42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的护理经过。结果 42例患者中,40例经一次消融获得成功,2例复发后再次行射频消融获得成功。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监护,积极有效的术后护理,可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促进患者顺利康复的有效护理方法。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快速心律失常

随着心脏介入性诊疗技术的发展,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已被广泛采用并被患者接受。RFCA是经皮穿刺送入心导管,利用射频能源通过导管在心内消融靶点,达到根治快速心律失常的目的。目前RFCA已成为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主要用于治疗预激综合征、房室结双径路等引起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RFCA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而且高质量的护理对于安全有效地开展RFCA意义重大。我科于2006年2月至2008年6月期间实施RFCA治疗SVT4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42例SVT住院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龄15~73岁,平均年龄59岁;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7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5例。

1.2 方法 患者全部采用局麻下经皮穿刺术,分别选择左锁骨下静脉或右颈内静脉、股静脉、股动脉在C臂X线透视下插入数根电极导管置高位右方、希氏束区、右室心尖部、冠状窦,先行电生理检查,证实旁道或双径路的存在,并反复诱发和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再行旁道标测确定靶点位置,然后打开射频仪放电消融靶点。

1.3 结果 42例患者中,40例1次手术成功,2例房室结双径路患者第1次手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频繁发作行第2次RFCA,术后未再复发。

2 临床护理

2.1 术前心理护理 虽然该技术目前已基本成熟,但相对于其治疗方法来说临床应用时间仍较短,患者不甚了解等不足因素,因此,在RFCA前需向患者反复介绍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治疗目的、重要性、消融操作过程、术中配合、术中和术后有关注意事项以及该手术的成功病例,增加患者对手术的知情度,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从而树立治疗信心,这对顺利完成手术及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2.2 术前相关准备

2.2.1 手术区皮肤准备 术前一日备皮,包括双侧腹股沟及左、右侧颈肩部、腋窝皮肤,注意勿损伤皮肤。

2.2.2 药物准备 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对依赖性心律失常药物控制症状的可在监护下停药。

2.2.3 适应性训练 术前1 d~2 d指导患者床上平卧排便,防止术后尿潴留及便秘。

2.2.4 辅助检查 术前1 d完善必要的辅助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电解质、肝肾功能、乙肝指标、胸片、心电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2.2.5 抢救药物和仪器的准备 包括抗心律失常药、升压药、呼吸兴奋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硝酸甘油、除颤监护仪、血压监护仪、吸痰器。

2.2.6 胃肠道准备 术前4 h禁食,但对老年患者、体质较弱及糖尿病患者禁食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因长时间禁食状态下行有创手术而出现虚脱和低血压。

2.2.7 建立静脉通道 术前建立静脉通道,最好采取留置针方法,以方便术中及抢救用药。

2.3 术中护理

2.3.1 术中心理疏导 护士应鼓励安慰患者,分散其注意力,做好解释工作,避免患者出现恐惧不安情绪。

2.3.2 术中严密监护 术中应持续心电监护及血压监测,密切注意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神志及面色的变化。在发放射频电流过程中,患者可感到胸痛,电生理检查调搏时,可出现心悸,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胸闷、出冷汗、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应警惕是否心包填塞、心肌穿孔,此时,立即配合医师做相应处理。保持静脉通道通畅,按医嘱准确用药,并注意观察药物反应。本组无一例发生心包填塞、心肌穿孔、血栓。本组出现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心率32次/min~48次/min,经静脉注射阿托品1 mg后转为窦性心律,心率70次/min~80次/min。室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13例,经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0 mg后室性早搏消失。

2.4 术后护理

2.4.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术后心电监护24 h,2 h内每15 min测血压、脉搏、呼吸各1次,以后每30~60 min监测1次,每日测体温4次,连续测3 d,每日描记心电图1次,连续3~5 d。若出现心律失常或低血压,患者感觉胸闷、气促、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师警惕心包填塞,及时处理。

2.4.2 拔管综合征的预防和护理 术毕拔除鞘管时,由于疼痛刺激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患者可出现心率减慢、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出冷汗、低血压甚至休克,所以护士在拔管前应备好抗心律失常药和升压药。对心理特别紧张的患者,伤口局部可注射麻药以减轻疼痛。多根鞘管不要同时拔除,应相隔15~20 min,拔管时要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及心律的变化,一旦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立即配合医师进行抢救。本组有3例在压迫止血时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出冷汗等迷走神经兴奋表现,立即按医嘱静脉注射阿托品、多巴胺,同时减轻按压力度,给予患者心理安慰。经上述处理,患者心率、血压迅速恢复正常。

2.4.3 伤口出血、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拔除鞘管后,局部伤口应按压10~15 min,若为动脉鞘管伤口,按压时间应延长20~30 min,按压伤口的力度要适宜,以局部不出血而能触及足背动脉搏动为宜,确认止血后用无菌敷料覆盖包扎,沙袋压迫4~6 h,手术肢体制动6~8 h,卧床休息24 h。经常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为防止血栓形成,术后常规口服抗凝剂肠溶阿司匹林,用药期间要注意观察皮肤、黏膜、牙龈等有无出血,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每6 h测体温1次,连续测2 d,每天伤口换药1次,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以监测有无术后伤口感染。本组无一例发生出血和感染。

3 小结

RFCA已成为目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最有效方法,其出现的并发症常见为心律失常、低血压、迷走神经反射。因此,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术后严密观察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使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上一篇:护理部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下一篇:护理人文关怀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