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乐陪伴式分娩提高产科质量的探讨

时间:2022-01-28 04:41:12

导乐陪伴式分娩提高产科质量的探讨

摘 要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式分娩对产科质量的影响。方法:2006年6~12月对96例初产妇(观察组)采用导乐陪伴式分娩,与同期93例(对照组)仅有家属陪伴分娩的初产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对产痛感觉明显减轻,总产程缩短,产后出血量减少,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关键词 导乐陪伴式分娩 剖宫产 产后出血

资料与方法

2006年6~12月将自然临产的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6例,采用在家属陪伴下的导乐陪伴式分娩,对照组93例产程中仅有家属陪伴,采用传统的待产接产方法。两组均无绝对的剖宫产指征,年龄、身高、体重、孕周及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观察组:导乐员在产前、产时、产后2小时内对产妇一对一持续心理生理和情感上支持与鼓励,使产妇在舒适、安全、轻松的环境下顺利分娩。孕妇入待产室,做产前宣教,消除产妇恐惧心理,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随着产程进展,在家人的参与下,由导乐员指导和帮助产妇在宫缩时做深呼吸,同时顺时针按摩其腹部或按压骶部,孕妇大喊大叫时耐心解释,禁忌批评或劝导。宫缩间歇时鼓励孕妇自由活动(胎膜未破),并给予生活上的照顾,使产妇感到舒适、安全和受鼓舞。随着产程进展,疼痛加剧,导乐员耐心讲解、鼓励、安慰孕妇,于宫口开大4cm可选择用“笑气”吸入无痛分娩,同时指导家属积极配合。进入第二产程,产妇疲乏,要不断鼓励其坚定信心,仔细观察各种情况变化,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并予技术指导。胎儿娩出后,导乐员及时向产妇及家属道喜,同时指导新生儿早接触和早吸吮,帮助产妇饮食,按摩子宫,观察出血量。用称重法测量产时和产后2小时出血量。陪产时,导乐员负责观察胎心、宫口、儿头下降情况并及时描记产程图。整个产程在无焦虑,充满热情、关爱和鼓励的气氛中进行。

对照组:由家属陪伴采用传统待产方式,由助产士按要求轮班对产程进行观察处理。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和t检验。

结 果

两组孕妇分娩方式比较:观察组自然分娩86例(89.58%),剖宫产9例(9.38%,持续性枕后位4例,胎儿窘迫3例,脐带因素2例),产钳术1例;对照组自然分娩66例(70.97%),剖宫产22例(23.66%);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量比较,此项未统计剖宫产者。产程图描记反映观察组各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产时、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

新生儿情况比较:两组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出生1分钟Apgar评分,观察组4~7分3例,新生儿窒息率4.29%;对照组0~3分1例,4~7分5例,新生儿窒息率7.14%;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讨 论

导乐是针对孕妇精神心理因素而采取的心理疗法,由有分娩经验、富有爱心和热情的妇女陪伴分娩,在分娩过程中给予孕妇心理、生理和情感上的支持。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导乐员由受过此项训练的医务人员担当,她们与孕妇进行语言和情感交流,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纠正。耐心解释以暗示和鼓励的方式使孕妇增强信心,积极调动孕妇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按摩减轻了疼痛,因而减少了由于孕妇主观原因造成的难产和剖宫产。

参考文献

1 曾红友,马凤兰,邱洁.产时“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的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6,21(6):863.

2 宋丽华,尚丽新,等.硬膜外镇痛分娩172例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10):637.

上一篇: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糖尿病、心理因素及C-反应蛋白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