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思想品德课动态生成教学

时间:2022-01-27 12:41:43

浅论初中思想品德课动态生成教学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动态生成教学是当前新课改下的热点话题,它是学生的点滴生命成长对当前思品课教学提出的应有之义。那么首先就要真正从思想最深处上认识初中思想品德课动态生成教学的深层意义以及应注意的关键点,本文将简要对其进行浅论。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动态生成教学

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动态生成教学的深层意义

(一) 从学生的点滴成长看:有利于重视学生的点滴表现

以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多的是关注教学性目标,而很少关注表现性目标。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性目标是预先规定好,预先就规定了学生在教学完后应获得怎样的知识和采取怎样的行为,并且以此目标的最终达成度作为衡量教学价值的最主要标准。这样的不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精彩表现,而只是关注最终的学习结果在多大的程度上达到了预设的教学性目标。而表现性目标是不同的,表现性目标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它是比较灵活的、开放的和动态的,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发展的潜能空间的,所以,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精彩表现,而这些非教学性目标是教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它们能真正的促进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同时也能更好的促进教师的教学。

动态生成教学关注具体的教学过程,我们现代教学的真正核心应是学生的发展,而只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的得以实现。我们要把教学过程丰富的意义生成和价值延展出来,所以把更多的目光放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教学过程具有丰富的价值属性即它为教学创造留下了许多的空间与可能,动态生成的核心是能有很好的创造,而只有在过程中才能真正看到许多的创造。学生许多美丽的思维火花只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的看到,他们丰富的发展过程才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更应关注的主要方面。

(二) 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看:有利于重视学生的终身发展

作为以生命的完善和成长为目的的现代教学,不可能不关注学生发展,学生发展是生命成长对教学提出的应有之义。它是课程改革核心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教学观“学生主体性原则”的具体实施,课程标准认为,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接受过程,不是纯粹的预设教学(具体形态、规律性教学),而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交错纵横的生态系统,不再是一个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的计划课堂,而是一个动态的、成长的、变化的、有生命的完整历程。动态生成不可避免的在课堂教学中出现,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是师生生命经历的重要场所,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让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课堂教学必然是动态生成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和多边互动、多向交流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师生和生生的合作、对话与碰撞,出现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自主构建。因此,这种动态生成必然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对学生将来的发展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发展学生的积极思维以及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二、 初中思想品德课动态生成教学应注意的关键点

(一) 从最深处上转变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行为

思想品德课的目标达成,应要求在思品课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学生的成长,为我们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因此,我们思想品德课的真正教学应该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心理和道德品质,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拥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人格健康发展,要注重过程中的体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更多的应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学习,也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每一步成长。我们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在引导学生的学习上,应该运用多样化且巧妙的方式组织思品课教学,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等。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推动学生的真正成长,这才是我们要追求的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标,把思想品德课“讲台上的学习”转变为学生“课桌上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并且发展能力与人格。

(二) 合理处理思想品德课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课堂因“预设”而美丽,因“生成”而精彩。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的调控与把握。要想拥有有秩序、有活力的课堂,教师在课前要进行精心“预设”,要以“生成”为导向进行“预设”,在课上要动态地把握、促进“生成”,要以宏观的、整体的“预设”为基础引导和规范“生成”。预设制约着生成,生成反作用于预设,二者是相互对立统一的;预设是对生成的规约,生成是对预设的超越;生成的动态性和随机性要求预设必须具有一定的包容度和自由度,预设的计划性和目的性要求生成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教学过程应该建基于预设,但又能突破预设的樊笼,从“预设”走向“生成”,在“生成”中超越“预设”。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是师生生命经历的重要场所,教师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教学,使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思品课的教学实际活动中,我们思品课的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综合分析各方面的情况,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结合,从而提高思品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三) 反思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实现教学价值最大化

为了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进而促进学生的每一步成长,最重要的应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把自己放到研究者、反思者的位置,只有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优缺点、教学中还可以发挥的潜能空间等等,同时听取其他老师和专家的意见及建议、观摩优质课教学,这样,才能培养起我们思品课教师敏锐的洞察力,培养起即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动态开放的教学中及时且有效捕捉教学信息和资源,并且灵活恰当的处理,使思想品德课变得精彩和生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施)[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

[2]方国才.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陈大伟.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5]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教育研究,2002(10)

[6]李炜.教学观念的重要变革:从预成到生成论[J].全球教育展望,2006(5)

[7]张建文.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8]娄丽志.基础教育改革动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上一篇:“欧姆定律”教学案例 下一篇:强化音标教学 夯实英语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