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合作战略研究

时间:2022-01-26 07:32:57

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合作战略研究

摘要:随着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的新兴产业,“人才”作为其发展的核心要素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文章通过对海峡两岸的创意产业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而提出加强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合作的对策建议,从而在提升我国软实力的同时,也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关键词: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人才

一、 引言

随着世界人才竞争的不断加剧,我国关于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与推进,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10年6月,我国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该《纲要》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其中要求,人才资源总量从2010年的1.14亿人增加到1.8亿人,增长58%,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6%。“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具有高度经济效益的新兴产业,其不但增长速度高于其他产业,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人才质量和数量是其发展的关键所在,文化创意人才的培育无疑已成为衡量我国国家竞争力的一项指标。

二、 海峡两岸创意产业及其人才合作现状

1. 中国大陆创意产业现状分析。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极具有经济效益的新兴产业,其融合了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核心产业。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的文化、传媒和体育部(DCMS)于1998年提出,“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2005年12月,北京首次使用“文化创意产业”的称谓,揭开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崛起的序幕。对于中国来说,其文化创意产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据《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显示,我国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产业的市场上所占份额不足4%,与此同时,美国占43%,欧盟占34%,日本占10%。虽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起步较晚,但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表1为2008年我国各大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

而据《中国文化创意产业2011年度报告》显示,在对全国60个城市的排名中,北京和上海在各项统计指标上均远远领先其他城市,企业数量超过5万个,就业人数超过100万人,资产总额超过1.5万亿元,营业收入均在5 000亿元以上;广州、深圳和杭州等11个城市,其各项指标的排名也基本在前20名以内,企业数量均在1万个以上,就业人数在20万人以上,资产总额在1 500亿元以上,营业收入在500亿元以上。由此可见,虽然我国较之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视与扶植,海峡两岸的通力合作,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其创意产业的发展必将赶超发达国家。

2. 中国台湾创意产业现状分析。2002年5月,台湾当局明确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列入“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划(2002-2007)”,以期通过行政力量营造环境,推动产业发展,该计划并于2007年底实施完毕。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文化创意产业,2010年1月7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在“立法院”第七届第四会期第十七次会议上获得“三读”通过。中国台湾当局的一系列扶植政策,无疑壮大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而使得中国台湾软实力大幅度提升。创意生活产业作为中国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中独有的产业类别,其扩展和延伸了中国台湾文化创意的产业领域。据中国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办公室的数据显示,从2003年~2008年,中国台湾创意生活企业、营业额、就业人数等都有一定的变化。创意生活企业数从28家上涨为127家,营业额从98亿元台币提升至234.5亿元台币,就业人数也有大幅度提升。同时,发达的媒体及数码科技可以作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平台,据了解,中国台湾拥有超过100个电视频道,且电视节目、流行音乐和文化出版业在中国大陆、东南亚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并且其软件研发也已达到一定的水平。

3. 海峡两岸人才合作现状。近年来,随着两岸在经济、贸易、文化等多领域交流的不断深入发展,为两岸人才交流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发展空间。2010年第八届“6·18”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大会期间,海峡两岸70家知名人力资源机构参加了展示与合作洽谈活动,20项中国台湾人力资源机构服务项目成功对接;一百多家单位和二千多名高中级人才参加了海西项目人才对接与中高级人才专场招聘洽谈活动。2012年7月,由浙江省人力资源经理协会、中国台湾1111人力银行联合举办的“2012年第二届两岸高层次人才网上交流会”在台北成功举办。浙江省100家企业推出300个岗位,包含三十多个行业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人员来到北京,并将其优秀的创意、巨额的资金和丰富的运作管理经验一并带来,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和完善。这也表明了大陆有其想要发展的空间与资源,与此同时,中国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也为大陆带来了新的创意与思路。

三、 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

1. 必要性分析。

(1)文化创意产业对人才的急剧需求。人才一直是发展各个产业的核心要素,人才素质的优良直接决定产业发展的兴衰,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而言,这一要素显得尤其重要。据统计资料显示,“日本的创意、创造学校已达5 000余所,创意人才达到5 000万;美国创意人才也有3 900万,尤其是文化创意中心城市人才更为密集,如纽约文化创意人才占总就业人数的12%;伦敦、东京则分别高达14%和15%。而目前我国从事创意产业的人才还不到10万,预计‘十二五’期间创意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5 000万”。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匮乏的情况,我们不仅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优秀人才,同时还应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人才培养机制。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诸多知名大学都在探索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机制,同时,台湾为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政府联合各个大专院校,培养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人才。除此之外,其还制订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国际进修交流与延揽来台计划作业要点》等政策,进而培养高端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通过政府的人才政策导向措施,中国台湾省在短时间内集聚了大批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由此可见,海峡两岸通过交流合作,双方可以学习并探讨其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机制,进而培育出满足我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需求。

上一篇:EAP与组织幸福管理探析 下一篇:专栏后记:为“销售农民工”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