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你有多宜居

时间:2022-01-26 04:05:31

在这个春天,从地方“两会”直至全国“两会”,“幸福”成了最响亮的关键词。首都北京同样吁求“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老百姓的幸福感从何而来?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良好的居住环境是其中之一。打造“和谐宜居之都”也因而成为北京“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

作为国内最早提出“宜居城市”理念的城市,北京距真正成为一座宜居之城还有多远?为了解市民对北京宜居度及自身居住环境的评价,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于2010年11月,对城六区1046名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被访者普遍认为在北京生活居住、购物出行,方便但不够舒适

一般来说,居住环境的衡量依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可从两方面进行: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居所物资环境,如居住范围内的道路、场地、绿化等。软环境指的是居所社会环境,如居住区域内的治安状况、人口素质、生活方便舒适程度、信息交流与沟通、社会秩序等。

对于居住硬环境与软环境的测量可以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对于客观数据,政府部门有精确全面的数据统计。本调查只从考查城市居住者对居住环境的主观感受与评价入手,以主观数据(满意度与主观评分)来分析北京市居住环境的优劣。

在调查指标的选取上,往往需要对居住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考虑及取舍,笔者根据调查需要及施测可行性,结合有关文献资料,确定了4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以期对北京市居住环境做一个粗略的诠释。同时,我们将调查统计结果一并列于表中。

一级指标得分普遍不高,最高为方便快捷度(63.4),生活舒适度得分最低。这表明相对来说,被访者普遍认为在北京生活居住,购物出行比较方便,但不够舒适,生活环境状况一般,安全系数尚可。

二级指标中,得分最高依次为供电、供水、购物方便程度和出行方便程度。得分最低依次为宠物饲养管理、流动人口管理和出租房屋管理,它们与最高分项同时出现在“生活舒适度”中,明显影响了该一级指标的得分。

对于居住安全度,环境安全评价低于建筑安全评价;对于环境优劣度,人际环境评价优于社区环境评价,优于自然环境评价;对于生活舒适度,基础设施完备度评价高于公共服务管理评价,社区服务得分较高;对于方便快捷度,生活便捷强于出行便捷(见表1)。

市民对居住环境的评价不好不坏

被访者对其居住环境的总体满意度评分为60.7分,该评分系由被访者根据其对居住环境的总体满意度进行的主观评分。经相关分析,居住环境总体满意度评分与4个一级指标的相关度都达到显著性水平(P

居于不同类型社区及不同居住状态的被访者对居住环境的评分稍有差异。各项评分最低的为平房区住户,最高的为高档小区住户,住在普通商品房社区或自有住房的被访者对各项的评分也都高于总体或与总体持平,老旧小区只在居住的方便快捷度评分一项上与总体不相上下(见表2)。

仅半数市民认为北京宜居

城市是否宜居,其现状水平是客观存在,而衡量标准则多为主观设定,不同研究者指标设计多有不同,但究其核心都是对“以人为本”的社会环境和“以自然为根”的自然环境的评估。因而,一个城市是否适宜居住、宜居的水平如何,不是仅靠数据可以评定的。结论还要在市民的感受和实际生活中去寻找。

调查显示,只有55.6%的被访者赞同北京能被称作宜居城市,而另有1/3的被访者持反对意见,更有11.4%的人态度不明朗。以上居住环境满意度调查结果也反映出,市民对居住环境的总体满意度及影响宜居的4个一级指标(环境优劣度、居住安全度、生活舒适度和方便快捷度)评价都不很高,说明北京距宜居城市的理想目标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作为北京市民,要承受太多的压力,同期调查数据显示:市民物价压力为3.80(0~5分评分之平均分,下同),住房压力为3.77(86.7%的人表示对目前的高房价难以承受),食品安全压力为3.37,就业压力为3.29,工作压力为3.27,医疗压力为3.24,养老压力为3.19,交通压力为2.98……总压力值为3.17,56%的人感到有很大或较大的生活压力。

调查还显示,市民中仅30%的人认可社区宜居环境,23.2% 的人对自己的生活现状比较满意,9.6%对自己的收入满意,10%对家庭收入满意。未来生活最令市民不安的前五项依次为:个人及家人身体健康(57.6%)、个人及家庭收入(52.0%)、房产置业(33.1%)、子女抚养和教育(28.4%)和个人及家人就业(27.7%)。

市民对优化自身居住环境持三种不同态度

那么,就居民个体而言,他们会怎样对居住环境进行优化与改善呢?调查显示,市民主要有三类做法:一类为主动进取型,如改善室内环境(38%)或另购房产(13.2%);另一类为被动等待型,希望有第三方出面或某种机会出现帮助其改善居住环境,有40%的居民希望由政府或物业出面治理社区环境,27.8%的人希望政府进行旧楼改造,26.3%的人盼着拆迁;第三类为维持现状型。

总之,居住环境的优劣及其是否能给城市居民带来安全、舒适与方便的生活感受,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居住环境满意度评价,进而影响人们对城市宜居度的评价。如何更好地优化居住环境、增强城市宜居度,需要有识之士不懈地努力、探索与追求。

(作者单位: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

上一篇:大地震搅动在京日资企业 下一篇:揭秘“公交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