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成为有用的技术

时间:2022-01-26 08:19:13

让信息技术成为有用的技术

摘 要:信息技术课之所以不叫电脑知识课,是因为它以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为核心。《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的确,信息技术所要做的,就是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技术,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结合新课标和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简单探究。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任务教学

在我国,教育是延续了封建教育体制而发展起来的,课堂教学自然会无意识地走向“灌输”的窠臼。信息技术作为信息的技术,在我国起步本来就较晚,因此信息技术教育也相对落后,加之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一直较低。

一、转变教学观念

观念是影响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从传统教学向新课改过渡中,教学观念的革新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驱动力。但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的一种理论提升,这就要求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对《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进行研究学习,学习后用于理论实践。新课标中强调,信息技术要“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因此,在信息技术改革中,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

1.要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统一起来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正是主体的自我知识构建过程。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统一起来,不仅要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同时也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主导是强调教学中教师通过一定目标的指导来引导学生不断靠近目标。如在“Flas制作”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关键帧、层的意义,掌握“动画补间”动画制作的一般步骤,学会“动画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进一步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还要让学生通过制作“太阳从左向右移动的动画和旋转的风车”,了解“动画补间”动画制作的一般步骤。而具体的引导过程又要通过课堂导入激发兴趣、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交流展示进行总结等步骤进行。

2.教师要从“教”的角色逐步转变为“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还总是抱着“传道、授业、解惑”的思想,而要树立学生本位意识,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老师,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

二、更新教学方法

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是为了考试而教学,教学中教师不是讲解,就是让学生通过做题来练习,结果,学生可能在考试中获得很高的分数,而遇到实践问题却不知如何操作。课堂模式基本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操作”,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效率也无法提高。

要革新教学方法,首先得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基础。以“数据图表与分析(一)”教学为例,教学之初,教师先播放风景图片,提问图片上的风景是哪里。然后以旅游和青海旅游为引子,出示青藏线海拔高度变化图和川藏线海拔高度变化图和两组数据,展示由表格数据创建的两幅柱形图,待学生观察后提问:“表和图,哪个能更直观、更美观地反映问题?”接着以任务形式来学习新知,任务为“分析在Excel中创建图表的步骤”。学生完成任务后引导总结,总结后以实际案例进行练习。

从上述的教学过程不难看出,学习过程中更多的不是教师在讲,而是学生在做,任务形式让小组的积极性更强,参与度更高,学生实践的机会多了,操作技能也就更加熟练了。但在这里需要澄清一个问题,即有的教师认为,这样放手让学生去做,如果考试中他们不会做怎么办?影响考试成绩怎么办?其实不然,很多教师正是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将学生死死地拷住。教师应该明白,学生不是一个容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主动的构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教师给予他们一个平台,他们就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效率就会成倍的提高。

三、注重开展任务教学

任务型教学从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出发,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任务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积极意义。但在活动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明确任务目标,做好任务准备

如在“制作作文选”的任务活动中,目标可设定为:学会灵活运用Word创作图书的正文;掌握设页眉、页脚的方法以及分页符的用法;掌握合并文档的方法及编辑文字、段落的技巧;使版面设计、内容、色调等搭配和谐;完成正文的制作。而任务准备包括材料准备和知识准备,在该活动中,材料准备主要是学生事先准备好作文;知识准备是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该活动主要涉及文档的合并,段落的编辑排版,查找和替换、拼写检查等工具的使用,分栏的应用,页眉、页脚的设,收集素材等,这需要学生在任务前就做好准确。

2.在任务过程中,教师做好指导

如当学生遇到“插入分隔符”的问题时,不仅要向学生解释清楚为何要插入分隔符(为了使每篇作文独立成篇,需要在作文与作文之间设分页,这时可以通过分页符来实现。),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步骤来完成(操作方法是:执行插入“分隔符”命令)。

3.评价

在评价阶段,重点是要通过评价来引导学生再次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同时,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总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不是为了考试而开设的学科,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开设的。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革新观念和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撒蕾.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现代企业教育,2012(1).

[2]林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讨[J].华章,2011(24).

[3]钟松娣.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新课程:上,2012(4).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

上一篇: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型教学模式 下一篇:老师,让我喝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