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中重度痛经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1-26 12:47:29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中重度痛经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评估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中重度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中重度痛经患者停服所有镇痛药,采用2%利多卡因4mL+山莨菪碱2mL+维生素B6 0.1g+维生素B12 0.5mg对双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并交替进行,每天1次,10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的差异,并统计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对疼痛改善的自我评价满意度增加(P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痛经; 前列腺素

[中图分类号] R614.4,R711.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5-125-02

原发性痛经是指育龄女性患者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者其他不适,病情严重者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临床检查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目前对原发性痛经尽管选用药物治疗效果也明显,但均属于对症治疗。我院门诊于2008年1月~2009年5月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中重度痛经患者,获得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40名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月经期下腹坠痛,妇检无阳性体征,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等引起的继发性痛经[1]。年龄在18~32岁,病程为6个月~15年,无严重器质性疾病,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Ⅲ级。所有患者来诊前均服用镇痛药,均未在治疗过程中退出。

1.2 治疗方法

40名患者均停服与治疗痛经有关的药物,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方法如下:所有患者均采用C6横突前方入路法[2],患者去枕平卧,以左手食指或食、中指,摸清C6横突前结节并固定,右手垂直进针,使针尖抵达横突前结节,针尖斜面向尾端,反复回抽无血液、无脑脊液、无向肩背和喉部放射样感觉后,注入2%利多卡因4mL+山莨菪碱2mL+维生素B6 0.1g+维生素B12 0.5mg,注射过程中注意回抽。注药后,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穿刺和注药过程中患者不得说话和吞咽,保持头颈部不动,阻滞成功的标志为Horner’s综合征。每天1次,两侧交替进行,10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为痛经消失,3个月以上未复发;显效为痛经基本消失,有时复发,但症状较轻微;好转为痛经症状较前明显减轻;无效为痛经症状无变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疼痛分级,分为1~10级。

1.4 统计学处理

对所有患者进行VAS评分,包括治疗前、1个疗程后和2个疗程后,所得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χ±s)表示。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行配对t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VAS评分分别为(6.2±2.4)分、(3.9±2.5)分、(2.1±1.2)分。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对疼痛改善的自我评价满意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365,P

2.2 疗效分布

40例患者中,经一个疗程后治愈8例,显效15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为80%,经两个疗程后,治愈12例,显效17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达92.5%。见表1。

3 讨论

原发性痛经是指月经前后及行经期间,出现下腹及腰部痉挛性疼痛、坠胀、胀痛等,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肢冷等,该疾病多数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子宫痉挛性收缩有关。中重度痛经是指VAS评分在4分以上。据调查,中重度痛经发生率约为38.2%[3],严重影响女性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许多实验已证实,子宫合成和释放前列腺素F(PGF)是原发性痛经的重要原因,月经期子宫内膜碎片释放过多的PGF刺激子宫痉挛性收缩可造成子宫供血不足,缺血缺氧,刺激疼痛神经元引起疼痛。痛经者子宫内膜和经血中前列腺素含量较正常妇女明显升高,且内膜中前列腺素浓度越高,痛经越严重[4]。并且前列腺素进入血液循环还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晕厥等全身症状使患者不适,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疼痛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后,末梢神经释放前列腺素的数量增加,从而加剧患者疼痛程度,形成恶性循环。

目前临床用于治疗痛经的药物如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可抑制前列腺素(PG)的生物合成,减少其对靶器官的作用,缓解由其引起的子宫痉挛性收缩,还有直接抑制钙流动的作用,使PG的合成受到阻滞,可使子宫平滑肌松弛,因此可使子宫收缩引起的阵发性疼痛得以缓解。但其只是对症治疗,止痛效果不能持续,每次月经来时或痛经开始时需重复用药。

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痛经,因为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减少患者体内前列腺素的释放,并对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有利于下丘脑神经内环境的稳定。

从本试验看出,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中重度痛经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经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80%,两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92.5%,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基本上达到了临床治愈的目的。但星状神经节阻滞具有很大风险,需要熟悉解剖和临床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操作,可推荐为药物治疗无效痛经的新疗法。

[参考文献]

[1] 乐杰. 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7-348.

[2] 张立生,刘小立. 现代疼痛学[M].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130-1132.

[3] 赖西铭.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症的探讨[J]. 河北医药,2006,28(4):284-285.

[4] 廖义清,郭志强.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症的临床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6):669-670.

(收稿日期:2010-03-30)

上一篇:气管插管用于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的效果评价 下一篇: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