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让一部分品牌先强起来

时间:2022-01-25 07:34:22

转型升级:让一部分品牌先强起来

针对中国普遍的“三高一低”经济现状,如何快速地向投入少,自然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品牌附加值高的“三小一高”经济局面科学转型,乃是当今中国经济的当务之急。通过我们对西方各国早期的经济转型实践研究来看,唯一的办法和迫切之举就是必须沉下心来,科学地打造出“具有时代前瞻思维和能担当起国家品牌生产力示范标杆的民族品牌生力军,从而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全面走上“文化立企品牌立国”的科学发展之路,并以此来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化发展。”

所谓国家品牌生产力,从广义上讲是指:主动担负起“文化立企 品牌立国”的战略使命,能代表一个国家或民族最高的品牌生产力水平,去积极迎战品牌全球化新时代。狭义上讲是指:在产业链中能高度整合行业内外的优势资源;在产业的战略升级中能担当起示范标杆;在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能主动承担起国家支柱产业协力共生的聚合倡导力;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环境里,可引领民族品牌科学地迈进国际化道路的引领导向力。国家品牌生产力的核心思想是打造国家最高标准的品牌示范,核心作用是强力引领和推动民族品牌走向国际化。

率先打造出国家品牌生产力示范标杆

在全国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和“加快民族自主品牌建设已经成为新时期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的伟大建设热潮中,2009年工信部联合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纺织企业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的,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依托行业组织选择出“自主创新能力强、市场覆盖面广、市场占有率高、企业赢利能力强”的100家服装家纺自主品牌企业并进行重点跟踪和培育。要求广泛鼓励和支持这些代表民族自主创新力的100家企业品牌,走出国门和国际品牌同台竞争,为民族的纺织服装产业增光添彩。

而事实现状是,在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和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过后,如今越来越多的前沿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已经开始逐渐地意识到了,只有着力从制约民族经济的根本性瓶颈上予以突破,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品牌大时代里,有我们中华民族品牌的立锥之地。

只有彻底地担负起世界责任,并大力提振和倡导责任文化的普世性,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西方民众对中国品牌的习惯性排斥;才可能让世界民众逐渐从心底里信任中国品牌;只有大幅度地提升民族品牌的科技创新力,才可能有效减少民族品牌“出口总量不少而单品价值不高,外贸总额大却遭遇反倾销多”尴尬局面的屡屡发生;只有依靠自主创新,并率先打造出能够代表中国国家最高水平的自主品牌示范标杆——国家品牌生产力,才可能引领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才可能彻底地消除民族品牌附加值低的根本性桎梏。

换句话说,也就是未来的中国必须走以“文化立企品牌立国”的科学化发展之路,才有可能在国际化的政治和经济舞台上,有我们中国的可持续化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所谓“文化立企品牌立国”是指衡量一个民族品牌附加值的高低,主要是看该民族品牌文化和科技含量的高低;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强弱,归根结底要看一国在全球范围内有多少知名的国际品牌。因为,21世纪的世界经济已经完全步入“品牌立国”的大时代。并且,当今世界的各国也都在积极地打造具有各国自身特色和能代表本国品牌最高生产力水平的“国家品牌”并积极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所以,要想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民族品牌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前提必须是先打造出国家品牌生产力。

着力打造国家品牌生产力的内外环境和基本条件

(一)国家品牌生产力诞生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由于中国的品牌产业起步晚,特别是关于民族品牌科学发展方面的基础性理论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所以,这就势必使民族品牌在走国际化道路的历程中注定是要走漫长的弯路。特别是在当今中国万事都习惯于“摸着石头过河”和“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感性思维和目的文化的负面思维影响下,很多知名的民族品牌及其操盘手们都错误地认为,只要把产品卖到境外去了就等于是民族品牌走向了国际化。同时,也正是因为多数人一直持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和滞后的方法论,才导致中国品牌的国际形象总是与责任和诚信等普世文化很难沾边,最显而易见的结果就是“出口不少而价值不高,外贸总额大遭遇反倾销也多”的尴尬局面频繁发生。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在面对全球化的品牌竞争大时代,中国人曾经赖以骄傲的人力成本和自然资源等比较优势已经不复存在的关键时刻,中国如果再要继续走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是没有出路可走了,因此,接下来我们全体炎黄子孙需要正视的头等大事,那就是民族经济到底该从何处去突破的战略性问题?

幸好,当今的中国精英们,已经就中华民族的转型发展大计达成了诸多共识。那就是,未来中国必须走以“品牌文化建设和科技创新”的“品牌力经济”模式,来替代传统的以“出口为导向的资源消耗式”发展模式。因为,当前国家、区域、城市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自主品牌影响力的强弱、高知名度商标群体的拥有量和自主知识产权方面的竞争。

(二)区域优势推动传统产业科学转型和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

建立以长江三角洲为首的中国国家品牌生产力示范基地,是既有历史传承性又有时代的必然性。因为,长江三角洲便捷的地理交通条件和雄厚的人文科教优势以及雄厚的资本优势和先进的发展理念都是中国其他区域难以比拟的。自古以来,长江三角洲就是文化商贸发达地区。南宋以后的杭州和绍兴,在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相对鼎盛的时代,如元代的曲赋和丝绸业,明清时代的小说等都得到了创造性地突破与发展。近年来国家之所以把杭州定为“中国动漫之都”也正是基于这些要素综合考量的。所以,建立长江三角洲为国家品牌生产力示范基地是基于如下优厚的资源条件和特定因素的。按2011年5月11日《经济日报》12版《东部沿海纺织业如何构筑新优势》作者沈则瑾的观点:

首先,东部地区有资金优势,可以在环保上加大投入,解决污染物的排放和治理,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生存。

其次是东部地区无资源优势,应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创造高附加值的终端消费品如服装、家纺产品上,走产业集群下大品牌带动小企业发展之路。

还有,利用东部地区优势发展产业链两端,一端是产品设计和开发,另一端是营销、物流、商贸,这种产业化发展适合上海、深圳等中心城市。

另外,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希望作为我国纺织工业主体和中心的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要正确认识“十二五”时期纺织产业发展的走势和定位,重点加强高技术、高附加值、差别化产品的开发,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他认为,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要解决好以下层次的问题:

一是重点中心城市要形成一大批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中心的基地,推进时尚创意产业和研发中心的建设,成为中国纺织产业的骨干和龙头力量;

二是在东部沿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先进特色的纺织企业,以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发展一批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整的现代纺织集中体系。

可以看出,建立以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上海为轴心的高新科技和品牌孵化经济圈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这个经济圈的实质就是国家品牌生产力示范基地的雏形。

总之,在纷繁复杂的21世纪里,一个没有国际知名品牌的民族,肯定不能算是个强大的民族;一个没有国家品牌生产力的国家就肯定没有国家安全保障力。在这方面,浙江太子龙控股集团作为一个普通的民营企业组织,能够从民族的可持续化发展和国家安全战略高度上着眼,期望通过打造国家品牌生产力的深层次产业革命,来全面提振民族品牌的整体竞争力,从而实现自身提出的“文化立企品牌立国”发展战略是值得广大的中国企业借鉴和学习的。

上一篇:企业文化的战略导向 下一篇:创新是场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