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空间服务探讨

时间:2022-01-25 03:55:47

图书馆空间服务探讨

【摘 要】图书馆服务正在经历从文献服务、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空间服务的发展与转变。“空间服务”将是现代图书馆服务发展的新趋势。图书馆空间服务主要包括用户实体环境服务和虚拟的信息空间服务、资源空间服务和学习空间服务等。

【关键词】资源共享;图书馆服务;空间服务

1.图书馆空间服务的概念

空间是图书馆的服务场所,如何有效的优化整合组织图书馆的服务空间,给用户和读者一个集成化、一站式的信息知识资源与学习研究场所,将决定未来图书馆服务工作效率的高低,更是推动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方式。当前,图书馆服务正在经历一个从文献服务到信息服务、知识服务、空间服务的转变过程。图书馆的服务从“文献服务”、“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始终离不开具体的服务空间与场所。“空间服务”将是现代图书馆服务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未来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定位与主要内容。图书馆空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空间,它是供个人、群体或组织从事信息活动的由图书馆建筑、图书馆设施、信息资源、图书馆文化、图书馆员、读者用户等构成的信息服务环境。图书馆空间服务主要指的是图书馆信息空间服务,它是图书馆为满足用户信息需求可以提供的资源体系、知识空间、服务设施、实体空间、学习研究场所、文化氛围等一系列信息利用环境与空间的总称。图书馆信息空间构建的优劣直接影响了用户利用图书馆的效率与信息知识需求的满意程度,决定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成败。未来的图书馆除了向用户提供可直接利用和感知的文献、信息与知识等服务产品外,更需要图书馆员开拓创新,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高效、友好的知识学习与信息获取的空间环境。空间服务与开发将成为未来图书馆服务发展的新趋势。

2.实体环境空间服务

2.1 自然环境服务

自然环境是图书馆空间环境的主体与基础,对自然环境的关心与尊重是图书馆生态空间建设的根本。首先,在图书馆建筑上要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向发展,从选址、材料、施工及验收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都要尊重自然环境的科学生态理念,强调实用性和对人体及环境有益无害的人文环境和自然和谐发展[1];其次,应加强对图书馆建筑空间的功能区域划分,在功能区域上应包括信息资源获取区、信息交流区、信息研究区、学习区、信息素质教育区、信息控制区、休闲区等,功能区域设计应着重于信息利用、交流、协作与学习等“一站式”服务功能的发挥,必须满足以用户为中心、因需而变原则[2];第三,服务设施设置的生态化、人性化,服务设施包括阅览桌椅、参考咨询台、电脑技术支持台、残障辅助设施等,要把这一系列的设备设施按照用户利用信息的功能要求整合为不同的信息利用功能区域,为用户提供方便、舒适的信息利用、研究与学习环境。

2.2 人文环境服务

图书馆生态环境除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外,更应有高雅的人文环境,要体现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只有优美的自然环境资源与高雅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才能营造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图书馆育人环境。首先,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图书馆建筑在形式应有各自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图书馆本身就是地域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以凝固的形态传承历史、文化,见证本地域历史的沧桑变迁,是地域文化的的结晶,是地域文化在物质资源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具体体现,一个图书馆建筑被人熟知,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建筑风格、文化特色给人们留下的印象,风筝制作是潍坊民艺术文化的杰出代表,潍坊学院图书馆建筑的外型象一只飞舞的巨大蝴蝶风筝,这正是潍坊的地域文化特色的表现;其次,是营造一种高雅的室内文化氛围,我们的图书馆就是要给读者提供这样一种高雅的人文空间环境,这种特色化的文化环境正好成为激发人们求知欲望的动力,潍坊学院图书馆室内墙上装帧有潍坊历史文化名人画像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成为学子们学习的像样,还有潍坊学院图书馆内建有的潍坊文化名人馆,也给读者以丰富的人文享受。

3.虚拟信息空间服务

3.1 信息环境空间服务

用户信息环境是指与用户信息需求相关的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设施与信息渠道等信息交流要素的总和。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化数字化的信息资源不断激增,由此造成信息环境与空间的混乱,给用户造成了极大不便。用户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数字化信息空间,用户需要一个优化、整合、有序、界面友好的信息环境。良好的信息环境、资源系统、数据库或网站为用户提供了轻松地了解资源概况、快速找到所需信息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对信息需求不明确的用户,可以依赖完善的导航体系,在漫无目的的浏览过程中得到他们并不知道自己需要的信息。我们应当为用户构建一个嵌入到用户信息环境中的个性化的用户信息利用环境空间。在这一空间里,可以把图书馆服务嵌入到用户的工作与学习环境,使用户在需要信息时,不必离开自己熟悉的信息环境,随时可以利用图书馆在网络上提供的各类信息内容服务。随着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普及,很多图书馆已经开始提供嵌入用户环境的服务,使用户不但不必到访图书馆,甚至也不必首先到访图书馆网站,就可以开始利用图书馆的服务。

3.2 信息资源空间服务

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服务空间中最基础的物质性资源,离开了信息资源图书馆服务将成为无本源,因此构建丰富完善的信息资源空间体系是图书馆空间服务的关键。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在形式和内容上不仅包括传统的图书、期刊、报纸、档案、手稿,还包括了各种电子文献和网络文献、数据库等。我们必须构建一个方便、快捷、可共享的信息资源空间,以便用户访问馆藏或远程书目资源、电子资源及网络资源,实现用户与信息资源的无障碍联通。信息资源空间是一个广泛的多系统间、多类型间、异质资源间的资源共享体系,要涵盖不同行业体系的资源,要让信息资源的生产者、传递者、经营者、使用者都参与到这一空间里来,特别是要加强与出版商的联合[3]。

3.3 学习研究空间服务

提供学习研究空间与场所是图书馆存在的一项重要社会服务功能,实现学习与研究空间共享是推动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工作任务与目标。学习与研究共享空间就是以学习与研究为中心,以知识与科学创新为目标,在图书馆知识资源共享空间平台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通过图书馆与校内外各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全体员工的合作和参与,创造的一个支持协同研究、个性化学习的知识社区和资源共享环境。图书馆学习研究空间构建必须以学习和知识创造为中心,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支持协同式学习与研究全过程,强调对小组交流、协作和指导的支持,需要全体馆员及师生员工共同参与,需要整合校内外多种信息资源、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配置促进个人及小组学习与研究的协作空间,同时把图书馆服务及环境融入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在教师、图书馆员、信息技术人员和其他服务人员的共同支持和参与下,支持、帮助和指导用户利用学术资源、交流经验和分享思想,最终达到提高学习研究效率和创新知识的目标[4]。

参考文献:

[1]吴力武.图书馆建筑生态环境布局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17):82-85,103.

[2]任树怀,盛兴军.大学图书馆IC规划与建设:理论基础、构建模式与实施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08(5):82-85.

[3]袁曦临.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其理论基础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8(9):102-105.

[4]邹婉芬.北卡罗莱纳大学charlotte分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解读[J].图书馆论坛,2009(2)92-94.

作者简介:黄鑫,潍坊学院图书馆馆员,多篇。

上一篇:高职学生参与ACM程序设计竞赛的特点和培训研究 下一篇:浅谈高校图书馆人性化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