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职生物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

时间:2022-09-11 05:38:25

试论中职生物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

【摘 要】任务型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针对中职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原则和实施模式的构建。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初步探索与尝试,任务型教学法注重知识的运用和学法的指导,强调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在做中学”的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法优势明显。

【关键词】中职教育;生物教学;任务型教学法

生物是中职农业类专业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显得日益重要。由于生物主要是从分子水平揭示生命活动的规律,涉及的概念较抽象,分子结构较复杂且代谢途径错综交织,因此,学生觉得学习内容多而琐碎、学习与应用的难度都较大。另当前中职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基础知识薄弱,这使生物的教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笔者在生物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应用任务型教学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了生物的真实用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任务型教学法综述

1.任务型教学法界定

任务型教学法是指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的教学活动。任务型教学法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和教师的关注,早期多用于语言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视过程与互动的教学模式。近几年来,众多学者和教师尝试在非语言教学领域使用任务教学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任务与任务设计

任务是任务型教学的核心,任务设计是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关键。有专家提出,任务有5个基本特征:①任务是一种活动,意义是最重要的;②有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交流的方式加以解决;③任务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④任务的完成是首要的;⑤对任务的评价以任务最后的完成情况为依据。

因此,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任务,把教学的重心从形式转移到意义上,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

当然,在中职生物的教学中,设计出合理和恰当的教学任务,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任务设计应目标明确

设计目标明确的任务是任务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设计的任务要涵盖某一阶段教学目标所涉及的知识。教师要在学目标的框架内把总目标细化为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容易掌握的小任务,使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小任务来实现总的学习目标。通过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应使学生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为其进一步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任务设计应难易适中

首先,教师要深刻地理解学科特点和分析课程教材,选取教材中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且能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难易适中的内容作为任务。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析,使所设计的任务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在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和认知能力的前提下,选取开放性的任务,以符合大多数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和实现任务的能力,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思考和努力可以顺利地完成任务。

(3)任务设计应师生互动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重视师生互动、真实情境与任务完成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互动活动。互动模式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互动等。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作为任务的设计者,需要让学生认识到任务的意义;应通过组织、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帮助和促进学生完成任务;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做出适时与恰当的评价,并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同时,对学生之间及其与学习资源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参与,但最好不要去控制整个互动过程和内容。

(4)任务设计应依托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列为学习环境四大要素之首,认为教学应置于一定的情境中。《情景认知和学习文化》一文中首次提出:情景认知是具有情景性的,知识是在情景中通过活动与合作而产生的;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情景之中时是有效的;只有在情景中呈现的知识,才能激发学习者的认知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可见,创设有利于任务呈现和实施的教学情境是任务顺利实施的良好开端。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模式的构建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操作程序。鲁子问等人认为: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舶来品,在我国的实施要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学科特点。任务教学主要为“任务呈现任务准备~任务完成一任务反省”三个实施模式:①任务呈现,即创设情境和理解任务要求的阶段,是一种激活和导入的活动;②任务准备,即发现差距、进行必要的知识和材料准备的阶段;③任务完成,强调师生共同参与以达成任务成果;④任务反省,是提供机会让学生重新审视任务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学生应进行任务反思和巩固练习,教师应对学生使用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纠正、调整和评价。

在生物的教学中,尝试使用了“创设情境,任务呈现一教师指导,任务准备一分工互动,任务完成一成果展示,任务反省与评价”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探究”、“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和途径”等多个任务。

本文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和途径”为例,总结了任务型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情境,任务呈现

将任务融于情境之中,不知不觉地将任务呈现出来,是任务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生物过程,是生物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因此,笔者通过对光合作用相关过程及其意义的介绍,提出“寻求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这一任务,并明确此任务的知识目标是能描述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作用及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且能解释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感目标是通过小组的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养成乐于合作、勤于动手的习惯等。

(二)教师指导,任务准备

在这一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改变传统的将学习当成是任务的学习观,让学生明白要完成的任务是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真实任务;应告知学生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包括光合作用的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反应过程及意义等,从而有利于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操作;应要求学生根据任务的需求来学习,主动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与完成任务有关的知识信息和学习材料。

(三)分工互动,任务完成

任务型教学法体现了“在做中学”、以用促学的教学思想。任务的执行应体现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理念。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一般不超过6人,本例为4人)。组内成员可以分别执行不同的具体任务;然后通过讨论、分析、交流,对获取的不同资料、观点进行修正;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小组对问题的理解与结论。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到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获取、处理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

在本例中,为了帮助学生完成“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和途径”这个总任务,笔者将总任务分解为几个具体的任务,包括“列表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整理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等。学生通过查阅参考书、上网搜寻、向农户请教、实地考察农业生产过程等途径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只是给出一个大体的思路,而不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这为学生的合作探究创造了空间,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四)展示成果,任务反省与评价

评价是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只要学生能积极参与、努力探究,就予以鼓励和表扬;特别是对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的积极思维给予及时评价。这对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具有积极的意义,也会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探究欲,从而有利于任务目标更好、更快地完成。

由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学习过程具有特殊性,所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用试卷作为评价学习效果的唯一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意志品质等也应作为任务完成情况的重要评价内容。

在本例中,学生完成任务的成果是学生能结合实际总结出“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和途径”,能正确地描述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以及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并尽可能多地说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通过各小组的讨论、补充、记录,学生总结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CO2、水分、矿质元素、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等;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除了考虑上述因素外,还要考虑土壤、作物品种、种植方式、病虫害、植物激素等因素。因此,笔者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采用了学生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而较为客观地评价了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任务型教学法应用效果的分析

笔者在生物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为:(1)任务型教学法倡导更为开放的课堂,学生所完成的任务是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真实任务,且学习的内容有所扩展,形成了通过多种途径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和信心得到了提高和增强;(2)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倡导“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完成真实任务的过程中把知识记得更牢固、运用得更灵活,而不是机械地记忆或无意义地练习;(3)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师生关系更融洽,师生、生生互动更充分,学习环境更轻松,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的变革也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但是,在任务型教学法的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任务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使课堂管理和对学生的评价难度加大;(2)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自觉性和自控性有待改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还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完全适应任务型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

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教学改革尝试,任务型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它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的角色,成为任务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中介者和评价者。学生则要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和主人。教学过程也要从教师“满堂灌”转变为师生共同参与,从而使学生在富有吸引力、好奇与感性的氛围中获取知识,真正实现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课堂教学由教学行为向学习行为的转变,从而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参考文献:

[1]王晓霞,牛勃,解军,张悦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2).

[2]吴升华.论PBL医学教育模式[J].医学与哲学,2000,2l(12).

作者简介:张雷(1981—),男,毕业于淮阴师范学院生物专业,讲师,江苏省涟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农业专业教师,主要从事中职农业专业教学研究工作。

上一篇: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下一篇: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