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偶发事件演绎课堂精彩

时间:2022-01-22 10:22:14

让偶发事件演绎课堂精彩

摘 要:如何有效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在关注学生的兴趣、保全他们的自尊心的基础上巧妙解决问题,把不利因素转变成很好的教学素材应用到课堂学习中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偶发事件;亮点;节外生枝;教育机智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3-045-1

课堂是教师、学生互动交往的场所,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教师预设之外的偶发事件,老师们把这些偶发事件称为课堂上的节外生枝。面对这些节外生枝,教师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批评学生,而应分析具体情形,紧紧抓住有助于学生发展的细节,加以合理放大,巧妙利用,在节外生枝中寻找师生互动的沟通点,与文本内涵的嫁接点,充分挖掘蕴藏在节外生枝中的“富矿”,化腐朽为神奇,演绎课堂精彩。

一、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是教师教育机智的表现

如果课堂偶发事件处理得当,教学秩序不但能够继续顺利进行,而且可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我们作为老师,要运用教育机智,随机应变,科学巧妙地利用各种契机为课堂教学服务。批评学生,未必就能收到好的结果,或许会使原本活跃的课堂变得没有气氛。那么,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就微乎其微了。而正确处理偶发事件最能表现出教师高度的教育机智。在教育工作中我们教师随时需要这种教育机智。教师在处理偶发事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高度的理智感、责任感和巧妙的教育艺术,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炽热的心肠和闪亮的智慧,感受到教师的人格之美。这一切能转化为一种灵魂的感化力量,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人格信赖。从这一意义上说,处理偶发事件是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增长才干、树立威信、增强教育能力、塑造自我形象的良好机会。

二、借助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教育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所以我们应该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在处理偶发事件时适时地渗透德育,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塞所说:“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更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所以有时偶发事件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宝贵资源,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又一机会。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于自然地与知识溶于一体。要从教材及每节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结合最近的社会现象及社会热点问题,或则是结合现阶段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题内容,也可以是结合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寓德育思想于知识的讲授或学习活动之中,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作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水融。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运用正确的心理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环绕学生的种种心理需要进行教学。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在语境中、活动中以及在交际中学习英语,感受英语。因此教师要在精心地组织好教学活动,从而在语境中、活动练习中和交际中向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内容。这样既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促进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并形成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风貌。

三、教师要有一定的语言技巧

一是语言要简洁。出现偶发事件时,切忌长篇大论,拖泥带水。要惜话如金,以片言明百意,言尽而意有余。一语道破天机,使学生回到课堂上来,并从中受到教育。二是语言要准确,有的放矢,针对性要强。要针对眼前的窟境,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等……而眼前的现状是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另一种事物上,要根据二者建立联系,巧妙地把话题转移。要求教师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要敏捷。三是语言要有愉悦性。比喻新颖、幽默、含蓄,力求妙趣横生而鞭辟入里。幽默雅致而不失高贵矜持的风度。否则,教师疲惫学生无趣。

四、让学生从偶发事件中感受到教师的爱

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英语教师要“蹲下来”和学生保持一样的高度,要站在学生角度上,去体验他们的情绪,欣赏他们的兴趣与爱好,以学生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行为,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从而正确处理偶发事件。而学生一旦感受到来自教师发自内心的信任、尊重、理解、和宽容,会对他们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样才能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而这一切都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只有热爱学生,才会相信学生能行,并把这种信任落实到平时的言行中,使学生体会到你对他的信任,进而激发学生的自信与自强;只有热爱学生,才会尊重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只有热爱学生,才会善于发现学生们的长处,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只有热爱学生,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爱和尊敬。

课堂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使教师与学生零距离的交流知识和情感,还为教师们提供了一处机智应变、富于挑战的多彩空间。而要想在这个空间里灵活驰骋、自由扬鞭,则需要授课者具有机敏的头脑和应变的技巧。也许一个灵光闪现就会开启无数智慧的头脑;也许一个妙手偶得就能点亮无数双闪亮的眼睛。马卡连柯说: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可能避免刻板的公式,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方法并以正确的运用。而课堂教学应变艺术是一种比较高超的艺术,由于课堂上很多偶发事件是事先预料不到的,所以应随时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巧妙地融进自己的教学中,利用意外情况与讲授内容快速的合理的契合,借题发挥做文章。这样灵感性的发挥创造是课前备课在课堂上的随时延伸,使教师知识积累,各方面修养及激情瞬间的高度凝合。具有机智的教学可以把偶发事件、失误等弥合在如同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活动中,并达到天衣无缝的妙境,甚至面临山穷水尽的关头,也只需急中生智地顺水推舟就能化险为夷,出现柳暗花名又一村的喜悦。这些高妙的充满机智的教学大多是在风趣的氛围中实现的。教师要达到此境界必须具备一定素质和条件。

上一篇:例析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作业设计 下一篇:综合题中“充分”与“必要”的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