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换届选举过程调查分析

时间:2022-01-21 03:29:34

村委会换届选举过程调查分析

摘 要:村委会换届选举是村民自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农村民主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农村管理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三年一届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已经进行了八届,从选举形式到实质内容、从观念到具体实践, 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但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结合2012年2月第九届河北省XX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通过实地调查,对村委会换届选举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村委会换届选举过程,加强村民自治的民主化建设。

关键词:村委会 换届选举 村民自治

1.河北省村委会换届选举发展历程

我国村民委员会产生于1980年,在体制解体后由农民自发选举产生。1982年宪法确立了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198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始试行,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制度框架逐步建立。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施行。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的四项制度之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①

河北省为保证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和基层选举制度,制定了一系列的地方性法规。主要有:《河北省村民委员会组织条例》(1990年)、《河北省村委会换届选举试行办法》(1993年)、《河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1999年)、《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1999年)、《河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2002年)。2011年9月河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和《河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两部新修订的地方法规。到2012年,河北省村委会选举已经进行了九届,逐步实现了从点到面、从指定到选举、从等额选举到差额选举、从间接选举到直接选举的转变。据统计,河北省在八届村委会选举中每届平均参选率保持在80%左右。

2.村委会换届选举过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2012年2月10日,河北省XX村举行村委会主任、委员候选人选举,全村共1089人,参加投票人数876人,产生村委会主任候选人2名,副主任候选人2名,委员候选人6人。2月23日,举行村委会主任、委员正式选举。参加投票人数902人,产生村委会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委员3名。在此过程中,通过调研发现在换届选举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2.1选举前宣传动员不到位,村民对选举过程缺乏全面了解。

在换届选举前期,村党委、选举委员会未做到广泛宣传动员村民积极参选。也没有让广大村民了解、掌握选举的方法步骤和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只是在选举举行前一天,村党委书记通过广播通知村民明天要举行村委会换届选举,希望广大村民积极参加。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75%村民对于选举流程、规定不了解,5%的村民对选举流程基本了解。53%村民对选举停留在只是投票的认知程度。从数据不难发现,XX村民的民主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在于选举知识宣传和普及的力度不够。相关工作人员没有能够做到尽职尽责,不能为村民民主的发挥提供有效的渠道和保障。同时选举前没有候选人竞职演说环节,广大选民对部分候选人缺乏了解而难以正确表达选举意愿。

2.2委托投票和证办理程序不合理,审查程序不严。

根据《河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规定:“不能到场直接投票的选民,应当在选举日前向村民选举委员会提出由其在本村有选举权的近亲属代为投票的书面委托申请,经村民选举委员会同意后,受委托人持村民选举委员会发放的《委托投票证》进行投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外出打工人员因其在外地,要提供书面的委托申请必须通过邮寄、传真等形式得以实现,在操作中有很多的不便之处。大部分人嫌麻烦,而选择不办理委托投票。此次选举中,发现委托投票也成为了贿选和操纵选举的手段,在选举中了解到个别村民在村中可以参加选举,但因受贿或被迫而委托候选人的亲属投票,以增加某个候选人票数,影响了选举的公正性。

2.3村民政治冷漠现象明显,权利意识淡薄。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村民认为投票结果对自己的切身利益影响不大,选谁都无所谓。在对待村中事务时表现出参政情绪不高涨,参与程度不够,尤其表现在选举上,村民们大都抱着“选谁都无所谓”的思想,被动地参与选举。大多数村民容易选择眼前的切实利益放弃选举权力行使,产生贿选情况。在农民生活中,政治生活几乎已经被排除在外,大多数农民认为参不参与政治生活不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对政治的关注至多表现为“听听”,在日常生活中不会讨论、发表意见。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虽然很多农民希望自己能够参与到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上来,但对于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的途径和方法的了解少之又少。村民不能有效地参与到政治活动过程中去,不利于村民自治组织地有效发挥,也容易使民主决策产生偏差。

2.4家族、宗族观念浓厚,选举变成利益群体之间的斗争。

由于农村家族观念比较浓厚,人情社会特征明显。每一名候选人背后最坚强的支持者就是其家族,在实际选举中,家族的胜率非常高,家族内部往往只选本姓氏、本家族的人员而排斥其他姓氏家族的人员,选举中出现了利益集团的矛盾斗争。虽然村民也明白选一个能力突出,办事公道的村委会主任对全村的发展有利,但觉得那是全村人的整体利益,不如选家族中人,以更有益于今后自己利益的获得。在XX村选举前期,某候选人就千方百计地通过家族、亲戚朋友等多方面的关系为自己争选票,村民往往也碍于情面,不愿得罪人,而选择该候选人。在选举中,这些行为都严重破坏民主选举,影响民主选举的进行。

3.推进村委会换届选举规范化的策略研究

3.1加强换届选举的宣传工作,加强对选举的监督管理。

村党支部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中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结合地方特点和经验, 针对选举各阶段的任务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宣传到位,使群众清楚,为什么选,选什么样的人和怎样选。宣传工作要经常化、形式多样化。要尽量采用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宣传。通过宣传, 教育群众,发动群众, 来克服和抵制狭隘的宗族和家族观念,让每个村民成为选举过程的监督者。选举过程中村中成立选举投诉站,鼓励村民举报选举过程中存在的贿选、拉选票行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换届选举公平公正。

3.2增设竞职演说环节,实行竞选演讲承诺制。

竞职演说是在选举前竞选人通过演讲方式宣传自己,表明自己参选意愿的一种方法和途径,通过这种形式让村民了解竞选人的工作能力以及今后开展工作的思路、方法和计划,从而便于村民选举。有意愿参选村委成员的村民,在预选前通过依次登台竞职演讲,全面介绍个人情况、特点优势和工作设想等,让群众在充分听取参选人的陈述后作选择。同时将已当选人的竞职承诺在村务公开栏公布并上交乡镇政府存档,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并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3.3规范委托投票方式,设立秘密写票处。

放宽委托投票限制,取消外出人员提供书面委托申请办理委托投票的规定,由选举委员会三名以上成员,用免提电话方式拨打需办理委托投票的外出人员电话,并对通话过程进行全程录音。按照外出人员选举意愿,由选举委员会委员代为投票。选举会场和投票站应当设立发票处和秘密写票处。选民凭《选民证》依次领取选票,由选民本人到秘密写票处填写选票,然后投票。避免选票被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看见,选举现场有6个以上工作人员维持秩序。

3.4妥善处理换届选举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选举工作有序进行。

村民在选举过程中因意见分歧向选举委员会反应, 或因村中利益集团、家族势力干扰而聚众闹事等, 选举委员会要高度重视,妥善处理。及时对有关人员进行说服劝导和安抚,根据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有效协调农村各种利益关系, 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防止问题扩大化、严重化。对村民反映选举中违法操作问题, 要认真听取, 及时调查清楚后依法处理。另外对极少数村民无视法纪, 借机闹事, 蓄意破坏选举的, 应依法严肃处理。

4.后记

20多年来,我国村民自治取得了重大发展,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答记者问时指出:“农村村委会许多实践证明,农民直选村委会是成功的。”通过本次社会实践调查,能真切地感受到我国村民自治取得的进步,但也同时发现在村委会换届选举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很多操作不规范的现象,村民们对于选举的关注度和热情还不高,选举期间,候选人拉票现象普遍存在。基层选举中,能选出一个像华西村吴仁宝一样能带领村民致富的带头人、当家人对于村子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基层民主自治的发展任重而道远。相信随着村民政治素质的提高,选举程序的进一步规范,一定能促进村委会选举更加公平、公正和公开。

参考文献:

[1] 孙晓莉.国家权力与村民权利的结合[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4).

[2] 张天琪.冷漠和异化:村民自治的现实处境[J],东南学术,2011(4).

[3] 方立明.科学规范村委会换届选举程序的探讨[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2期.

[4]党国英.村民自治选举环节[N],光明日报,2004-l0-29.

注 释:

①《村民自治:中国基层民主的发展进步》,《学习时报》,2009年3月5日。

作者简介:

曹翠娜(1990-),女,民族:汉,籍贯:河北省,工作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学历学位:大学本科。

上一篇: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管理队伍完善策略 下一篇:建立辅助养老保险机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