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学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时间:2022-01-21 02:20:31

军校学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摘 要】军校学员在校学习训练期间,要完成从地方青年到军人的转变和从军人到职业军官的转变,在此过程中,其心理将会遇到更大压力,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弄清军校学员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类型、产生原因和应对策略与方法,对提高军校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员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军校学员 心理健康问题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E0-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066-02

一 军校学员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和智力正常的情况下,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心理最佳功能状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现代人所必备的素质。与地方大学生相比,军校学员将承担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也将经历更为严峻的心理挑战,他们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也会增高。概括而言,军校学员易产生以下几类心理健康问题。

1.心理适应问题

进入军校,学员要完成从地方青年到军人的转变、从军人向军官的转变,面对新的角色身份、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训练任务、新的纪律要求……学员会产生一系列的身心不适。其中以新学员入校后一周到两个月之间,心理不适应表现得最为集中、最为明显。军校学员心理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军校节奏快的生活不适应,产生紧张情绪;二是对高强度的学习训练不适应,产生心理疲劳现象;三是对严格管理不适应,压抑心理;四是对远离亲人、面对陌生人际环境不适应,产生孤独感。

2.自我意识问题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和态度。军校学员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在这一时期常产生四个矛盾:一是独立意识与依赖意识的矛盾;二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三是闭锁自我与开放自我的矛盾;四是自信自我与自卑自我的矛盾。学员自我意识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自我中心与过度从众的心理问题、过分理想化与过分现实的心理问题、过度自我接受(自负)与过度自我拒绝(自卑)的心理问题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部分学员入学前并不了解军校,入学后发现军校与自己想象的并不一样,就会有心理反差感,这种心理反差往往是学员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

3.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交往不仅直接影响军校学员的学习、训练和生活,而且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容易使人获得良好社会支持,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使人精神获得愉悦和满足,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交往则使人感到压抑、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军校学员入学后要面对全新的人际环境,需要学员不断调整心态,加强与战友、领导的沟通与交往。由于部分学员的个性、人际交往技巧等原因,他们并不善于处理日益丰富的人际关系,从而产生缺少知心朋友、难以与他人交往、与他人交往平淡、不善与人沟通交流,甚至产生社交敏感、恐惧、孤僻、猜忌等人际不良心理。

4.学习训练问题

与高中时期的学习相比,军校的学习训练具有本质的不同。学员在军校学习期间,他们不仅要完成一般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还要同时完成一名军人、一名未来军官所必需的课程教育。因此军校学员的学习时间紧、学习任务重、课程门类多、军政训练强度大,学员面临的心理压力很大。军校学员学习训练中容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学习训练目标模糊、学习训练方法不当、产生学习训练倦怠、出现训练考试焦虑、产生器械训练恐惧心理等问题。

5.情绪问题

军校学员的情绪起伏波动较大,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如压抑、郁闷、恐惧、焦虑、愤怒等。由于年龄较小,社会阅历较浅,缺少心理调解疏导的方法技巧,当学员产生不良情绪时,由于缺乏心理辅导与自我疏导,往往容易使不良情绪泛化、固化,从而引发更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 军校学员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1.早期经验与家庭环境

相关研究表明,生活在娇惯、溺爱、纵容、专断家庭环境中的婴儿,其心理发展会受到阻碍,严重影响了他们潜能的进一步发展。儿童早期与父母的关系也是影响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单亲家庭的儿童由于缺乏正常家庭关系,往往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更易产生孤独感、无助感,难以与人相处。

2.生活事件

生活事件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的变动,如生活变动、亲人亡故等,生活事件不仅是测量应激的一种方法,也是预测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是中等水平的应激事件,如连续发生,对人抵抗力的影响就可以累加,心理应激也会增加,从而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3.人格特征

人都有独特的人格特征,人总是依其人格特征来应对各种应激因素,并建立对紧张性刺激的反映方式。研究显示,情绪越稳定、行为越随和、性格越外向者心理健康问题越少;情绪越不稳定、行为越古怪、性格越内向者心理健康问题越多。

4.军人职业

德国著名军事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充满危险、劳累、不确定和偶然性的领域。与其他职业相比,军人职业具有危险性大、要求严格、身心负荷重、不确定性、易受挫等特点。这都会使军人产生挫折感,导致痛苦、自责、丧失信心等不良心理状态,更易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三 军校解决学员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与方式

1.实施心理选拔

在学员入学之前,可利用心理测评工具,对学员的智力、情绪、人格品质、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综合测评,为选拔心理素质过硬的学员提供科学参考,同时也将那些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或心理健康隐患的人淘汰,从而把好学员入学关。

2.开展心理教育

从心理健康角度看,当事人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主人。只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不断增加当事人的心理健康知识,教会他们应对生活事件的技巧和方法,就会增强他们应对负性生活事件的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对于军校学员而言,要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的作用,通过开设军人心理学、人际交往心理、心理疏导的理论与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不断增强学员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他们进行自我心理疏导与调节的能力,使学员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3.组织心理训练

实践表明,心理训练是增强军校学员心理素质、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策略与方法。当前,多数军校已建立了心理行为训练场,开展了相关的心理训练,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还缺乏更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科目,缺少心理训练效绩的评价。从国外心理训练的实践看,心理训练应与军事训练、实战演练相结合,这样将会极大提高学员对现代战争的心理适应能力,预防和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概率。

4.进行心理疏导与治疗工作

军校应尽快建设较为完善的心理服务体系,特别是要建立诸如心理咨询室、心理宣泄室、心理治疗室等部室,为那些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员提供帮助。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员,应及时进行心理诊断,针对存在的问题迅速开展心理治疗工作。

5.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军校应尽快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组建一支反应迅速、专业性强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及时对那些处于心理危机之中的特殊学员实施干预,帮助他们度过心理危机。此外,军校心理危机干预力量也可以在军校学员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及时随队开展心理服务工作,化解学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克劳塞维茨.战争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67~69

[2]刘婷.当前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0(1):63

[3]张静、王筱枚.军校大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5):425

[4]梅清海、周建新.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2004(5):45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藏书搬迁工作经验谈 下一篇:高校辅导员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