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学目标控制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时间:2022-01-21 11:30:33

谈教学目标控制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摘 要:课程改革要想成功,必须结合学生实际,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因此新课改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数学作为基础文化课,培养目标不是数学家,其作用是为学习专业理论和技能打下基础,为将来的学习、今后的深造打下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淡化认知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关键词:课堂控制;设计原则;数学教学

教学目标控制理论认为: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启动、导向、激励、调节等心理功能,目标控制是现代管理中的基本控制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明确而具体地向学生提出教学目标,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新学习任务的动机,形成一种期待心理和学习定势,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利用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课堂控制是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是符合当今课改精神的。

一、实施目标控制是有效的课堂控制

在学生学习新的教学内容时,以预习指导的方式,把大纲规定的目标分解为数个小问题,即小目标,并把它写在黑板上,指导学生看书预习。这种教学方法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好处在于:

1.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心理学认为:人的注意力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中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可维持20~30分钟。采用教学目标控制可以创设一种情境,从上课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上,从而使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看书预习:由于教师讲授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学生对所讲内容已较为了解,因此就能跟上教师的步伐,同时学生也会在教师讲授时暗暗地比较,检查自己看书的效果,从而起到激励作用。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不仅知识基础差,而且缺乏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特别是学习数学,许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学习数学;学习方法也主要停留在模仿的层次,课后只完成作业,一般不预习,也不知怎样预习。因此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并且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为以后自学其他知识创造了能力条件。

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

所谓数学思维就是“观察―抽象―归纳―推理―应用”,设计的小目标基本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这些问题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学习体验,使之形成正迁移。如在进行等比数列定义及通项公式的教学中是这样设计预习指导的。

请同学们参照等差数列的学习方法看书预习,观察下面几个数列:

①1,3,9,27… ②3,6,9,12…

③1,■,■,■,… ④2,4,8,16…

(1)它们哪些是等差数列,哪些不是?

(2)不是等差数列的有何特点?

(3)参照等差数列的定义说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并用数学语言表示。

(4)用通项公式表示上述数列。

(5)仿照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6)用等比数项的通项公式求出上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与(4)比较是否相同。

通过这种目标设计,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①培养学生的课堂主动参与意识,形成师生互动

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心理特点,设计问题难易适中,有些问题只要看书就能回答,有些问题需要一定的思考方能回答,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也可以节省许多“口水”,教师实际讲述的时间很短,而学生的活动贯穿整节

课堂。

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安排学生看书预习时,要求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尤其是心算能力。

③符合现代信息技术特点

采用目标控制教学方法的灵感来自于信息技术中的“超链接”,设计的问题相当于链接点,那么,教学就等于是师生共同展开各个链接内容。

二、教学目标设计原则

1.教学目标设计不能单纯设计知识目标

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考虑认识目标,更要设计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而后两种目标是重点,要通过这种组合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进行情感教育。如在“圆的一般方程”的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一般方程的条件和特点,还要让学生掌握用配方法进行一般方程和标准方程转化的能力,同时要让学生体会辩证法中事物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思想,因为转化思想本身也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

2.教学目标设计应有一定的层次

学生的基础、能力参差不齐,因此设计问题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差异,要让基础较差的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体会成功的喜悦,也要让基础较好的学生感到一定的难度,从而达到启迪思维的目的。

3.教学目标设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应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分层推进,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置于教师的引导、指导之下,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操作取向,应是在教师的引导、指导下,让全体学生充分参与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思维经历数学知识的提出、形成、发展、探索的过程。

4.教学目标设计应依据学生实际,注重学生已有体验,努力把教师拟定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目标设计不能完全知识本位,也不能完全以教材为中心,而应重视学生已有的学习体验。职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他们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模仿,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尽量考虑学生的过去学习经验,把教师拟定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问题设计应贴近生活、生产实际,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充满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

总之,采用教学目标控制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在实验阶段,有很多地方还不够成熟,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完善。尤其在数学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我们应该积极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建湖县第二中学)

上一篇:牛津英语教学中听说能力培养的策略 下一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