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拨职场新鲜人

时间:2022-01-20 11:39:33

点拨职场新鲜人

新的一年,又将有大批高校毕业生进入职场,人们把他们称为“职场新鲜人”。而诸如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名校毕业的高材生,如何应对职场,如何轻轻松松地做个“职场新鲜人”?以下故事,或许可以给你以启迪。

案例一:名校高材生也应有高情商

案例人:许晴,清华大学毕业,就职于杭州某电子公司技术部

大学毕业后,许晴即就职于杭州某电子公司技术部。照理说,全公司的人都应该欣赏他才对,因为许晴是公司人事经理相中的。他有清华大学的毕业文凭,这对一家小公司来说,显然是“高攀”了。许晴的相貌与谈吐不算出众,但照公司员工想来,“修缮”自己对一个清华出来的人才来说不算太难,何况,许晴开出的待遇比其他学生也要合理得多。人事经理那天给老板打电话还不无得意地说:“我们算是找到一匹跑得快又吃草不多的好马了。”

报到那天,许晴穿了一件短袖白衬衫,这件衬衫后来他穿了一个星期,当时最高温度摄氏33度,虽然办公室里有空调,同事们经过他身侧都要掩鼻而过。中午休息时,大家一起聊天,许晴的伯乐――人事经理嚷嚷着要减肥。大家通常会礼貌地说:“你又不胖。”许晴却上下打量了她一遍说:“对啊,你太胖了,有几斤啊?”伯乐毫不顾忌地狠狠白了他一眼:“关你什么事啦?”那一眼,让许晴郁闷了一个下午。千里马就此失去了伯乐的欢心。

办公室有一辆车,供大家拜访客户时用,当然,是否载你要看司机高兴。许晴哪里懂这些,上班没几天,就吩咐:“下午我去拜访客户,我要用车。”完全用对“下人”的口气下命令,还用问吗,车当然是没有空的。

半年了,许晴在办公室的生存状态一直就这样别别扭扭的,近日,有同事经过他的办公桌,发现他正埋头看报纸上的招聘广告。同事便怀疑,他能找到一份让别人喜欢他的工作?其实,办公室生存一点儿也不难,如果许晴懂得一点人情世故,拥有较高的情商,技术工程师或许愿意多同他交流,人事经理当然会再指点指点他;如果,他可爱一点,没进过大学门槛的人们当然会仰慕他。可惜……

许晴在职场的失败给了我们不少的启示,怎样才能快速适应职场的要求呢?让我们看看一

新鲜人成长手册

1.做一个机动的救火队员,随时帮助同仁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2.时时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不断提升自己的绩效。

3.参与公司内的变革计划,担任其中的角色,承担改革的任务。

4.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与心得,协助他人学习成长。

5.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时时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层面。

6.促进团队的运作,主动排难解忧,使团队工作做得更好。

7.公司顾问的助手,与他们做最密切的接触。

8.加强积极聆听的技巧,利用“听”的活动来获取信息与经验。

9.凡事做正面的思考,将困难与问题均视为对自己的挑战。

10.跟随领导者做事,一方面得其信任,另一方面也让学习有个方向。

案例二:不要守着过气的高校文凭吃饭

案例人:高彤,复旦大学毕业,就职于广州某报社

2009年从复旦大学毕业的高彤南下,在广州一家报社工作。由于语言不通,干得不太开心,她萌生了跳槽的念头。起初,她认为凭复旦新闻系的文凭,找份差不多的工作根本不会费力气。没想到,在接连几次面试中,和人家说自己是复旦的,对方脸上一点反应都没有。她感觉这和她毕业前找工作时的情形大不相同。那时,只要一自报家门,招聘的人没有不对她另眼相看的。“难道仅仅一年,我的名校文凭就贬值了吗?”

这时她想起去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高中同学陆璐和她有着同样的困惑。毕业后陆璐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觉得工作枯燥乏味,收入也比不上同届毕业的同学,就找了个机会和经理面谈,想换一个部门,并且提高工资。“我是去年从北大毕业的……”没等她说完,经理就打断了她的话:“这有什么关系,我关心的是在这一年里你比别人多做了什么!”

应对建议

名校学历是找工作最好的敲门砖和最权威的介绍信,很多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深以为然。然而,进入工作领域以后,情形就变了。一位多年从事人事管理工作的女士说,毕业学校可能是判断应届毕业生基本素质最可靠的依据,但当他们从大学生变成有工作经验的人以后,这个人的能力、水平都可以在前一段时间的工作中找到答案。名校的光环往往只在找工作的时候给你帮助,而一年以后就要凭自己的真本事吃饭了。

陆璐现在还安分地留在原来的岗位上,她说: “等我有了成绩再提要求也不迟。”而高彤则凭借这一年里发表的文章,跳槽到一家自己喜欢的媒体。她说,有好的机会,也许自己还会跳槽,她要做的是提升自己,而不是抱着已过气的名校文凭吃饭。

案例三:名校高材生心理应健康

案例人:刘铁,浙江大学毕业,曾跳槽多家单位

刘铁在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短短两年里,竟换了六家单位。每到一个单位,他和领导的关系总是越搞越僵,以致到最后不是他主动“炒”了单位,就是单位的领导炒了他。尽管刘铁每次被辞退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但所在单位的领导对他的评价却是一致的:目中无人,不守纪律,态度傲慢。而刘铁呢,每次都是抱怨领导无德无能。刘铁为何总是连连被辞,难道是他“时运不济”,碰到的全是“蹩脚领导”,还是这些领导都戴了“有色眼镜”,对刘铁的评价有失公允?

诊断与对策

北京一家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的顾问曾就此进行了分析:

1.对领导形成错误的印象定式

刘铁上学时总觉得老师对自己比较冷淡,他把这归咎于自己相貌不好和不怎么会“来事儿”。久而久之,在刘铁的脑子里就牢牢地树立起这样一个概念“领导(老师)都看不上我”。由于刘铁内心有这种偏见作怪,于是他一方面不注重与领导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对领导有意无意地疏远冷淡,甚至把别人对领导正常的尊重态度视为“溜须拍马”;另一方面又常常把领导对自己的规劝作消极意义上的理解,把领导对自己的正常要求标准当作“成心挑刺儿”。

2.缺乏调节矛盾的意识和技巧

在日常工作中,领导与下级之间发生一些矛盾是正常的、难免的事情,这本可以通过交流和沟通等方法,达到彼此的理解与谅解,以消除矛盾和误会。而刘铁则不然,一旦与领导有了矛盾,他总是采取顶撞上级、反抗命令、消极怠工等方式,以致使原本很容易化解的一些小摩擦,一下子结成了不好解开的“大疙瘩”。

3.不正确的自我肯定方式

由于刘铁感到自己总是得不到领导的青睐,因而便采取了一些比较极端的方式和途径来自我肯定,例如“勇于”反抗领导。为了显示哥们儿义气,也为了实现所谓的自我价值,刘铁常常违反有关规定带哥们儿到单位来打长途电话、复印等等,他由此得到一种心理满足,仿佛在领导那里总是不起眼的自己顿时“高大”起来。但刘铁在领导心中的印象便可想而知了。

经对刘铁进行心理咨询和分析,从他对领导习惯化的反应方式来看,已形成了一种反权威型的人格。

反权威型人格的矫治方法:

出现问题后要多从自己这方面找原因,不要动不动就将责任全都归咎于领导。

不管领导的水平和对自己的态度如何,都应以尊重的态度待之。你敬人一尺,人就会回敬你一丈,如此即可形成良性的人际关系反馈圈。

主动地多与领导谈谈心,进行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及时消除矛盾和误会,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好心情。

要有正确的自我评价标准,主观的判断、想象与自卑的心态都是非常不可取的。

上一篇:对手扔你石头 你送对手金子 下一篇:是什么把你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