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策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时间:2022-01-17 04:26:08

沟通策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摘 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解决大学生思想认识、精神发展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从沟通策略运用的作用,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策略的具体运用等角度出发,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沟通策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沟通策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往,通过有效的沟通能够消除大学生心中原有的隔阂,也能拉近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距离,使大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认同感,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水平。而沟通策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沟通实现了教育者与大学生思想上的互通

沟通是思想传递的一种方式,能够实现思想的互通,使其被他人所理解。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沟通策略的有效运用便于思想、信息从教师向学生的流动,也有利于学生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反馈。这种信息的多向流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理解,形成一种思想与认识上的共识。

(二)沟通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沟通区别于单纯枯燥的说教,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往往将自己摆在较高的位置,受教育程度、生活条件、社会地位等多个方面的差距使得教育者习惯用一种命令式的教学方式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不仅无法推行平等的沟通交流,还会催生教育地位的失衡。而沟通是站在平等的地位,即让教师、学生在平等、民主的环境中交流互动,这样不能脱离了地位与身份的束缚,同时还能减少思想上的隔阂,发挥沟通策略在教育沟通上应有的效果。

(三)沟通有利于实现情感上的分享互动

沟通策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能够让教师、学生站在自身情感、认识的角度进行分享,这样可以从情感上拉近教师、学生之间的距离,让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沟通问题

虽然沟通策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积极的影响力与正面的作用,但是传统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的局限造成沟通在实施中存在较大的阻碍。

(一)沟通渠道的不畅通

在运用沟通策略的过程中,如果缺乏畅通无阻的渠道,那就可能对沟通的效果、反馈的作用造成消极的影响。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师一般可以通过大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联系、班主任之间的联系等多个渠道,实现信息的充分沟通。但是,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未构建有效的沟通渠道,主要体现在:校领导与学生之间缺乏直接交流与相处的机会、未积极利用学生之间的非组织情感联系等。这些问题都造成大学生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无法上通下行,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受阻。

(二)意义理解上的障碍

由于思想认识、教育水平、成长发展的差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信息理解、接受上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意义的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另外,由于教师、学生处于不同的角色与身份,因此双方的差异性心理也为互相之间的沟通、理解、认同带来了阻碍;学生在身份的区别下还可能产生一定的抵触、逆反心理,禁锢了情感交流、信息沟通。

(三)沟通的展开不够深入

部分高校虽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工作,但是在具体教育开展上,尤其是沟通工作上还流于形式。部分高校会将沟通作为教育开展的重点规划,但是并没有考虑到大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多是在学生思想认识出现问题后才进行沟通、引导。

三、沟通策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沟通策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情感疏通、信息传递等多个方面的作用,面对目前诸多高校在沟通策略运用上的不足,应该运用以下沟通策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

(一)建立平等关系的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强调双方的主动性、能动性,促进双方在思想认识上的协调统一、关系上的平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为了消除教育者与学生在观念、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生活情趣等多个方面所造成的差距,避免学生产生沟通上的逆反心理。教育者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采取劝导、疏导、讨论等沟通方式,在平等与和谐的氛围中加强信息的传播、思想认识的理解。

(二)以“生”为本的策略

大学生是想象政治教育的对象,占据了教育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通过信息的单一传播,而是应该实现思想信息的内化,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对此,高校、教育者应该捕捉学生的特点与内心需求,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这样才能为沟通策略的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应该把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灵活利用多媒体技术、新媒体下的社交平台了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与生活方式,从中找到突破口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沟通。

(三)以教育者为导的策略

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想提高沟通的水平。教育者首先应该适应时展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开放话,促使教师对知识能力结构进行不断完善,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做出积极主动的引导;另外,教师还需要对沟通教育方式进行优化,通过组织参观活动,在活动中实现自然而然的沟通,进一步提高沟通的效果。

总而言之,沟通策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具有推动、引导的关键作用,教育者应该不断提高对沟通策略运用的重视程度,积极应对目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存在的不足,通过思想的更新、方式的改进、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探析[J].法制博览,2016,05:297.

[2]宋贺群,张先友.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问题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6,08:37.

[3]朱惠娟.契合与共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的现代转型[J].理论导刊,2014,05:81-84.

[4]薛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建立“立体沟通”教育体系的意义与方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6:69-70+76.

[5]王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沟通支持研究[J].才智,2016,10:35.

上一篇:论影视后期制作在国产影片中的应用 下一篇:公路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