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激自信,关爱暖心灵

时间:2022-01-16 04:51:51

鼓励激自信,关爱暖心灵

摘 要: 本文给新市民子女的健康成长开了一张爱的处方“一张笑脸、两句鼓励、三份关爱”:把微笑送给他们,拉近距离;把鼓励赠给他们,激发自信;把关爱洒给他们,温暖心灵,使新市民子女健康成长。

关键词: 新市民子女 微笑 鼓励 关爱 健康成长

近年来,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这些在城市生活和就业的人员我们把他们称为“新市民”。2013年,张家港市在全省率先推行“新市民子女入学积分管理”制度,为新市民子女提供优质教育。同时这造成了公办学校新市民子女群体的增加,使之成为学校生源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学习差距、经济差距、文明差距等,烙在孩子心灵深处,以致造成一些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比如自卑、性格孤僻、行为偏激等,带来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或道德品质上的缺陷。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对他们的人格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就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如何让他们尽快融入集体,健康地成长呢?这样一则故事给了我启发:美国一对夫妇总埋怨自己的孩子笨,学习成绩不佳,便去请教一位心理学家,结果,专家开了一个处方:一张笑脸,两句鼓励,三份关爱——须在草地、河边、阳光下全家一起享用。在日常的教学中,何不给我们的新市民子女开一张这样的处方呢?

一、一张笑脸,拉近距离

一位来自安徽的学生,在临回原籍读书的时候,对我说:“老师,我最喜欢看见你笑,你笑起来特别好看。”当时,我为之一震,没想到我留给他最深刻的印象居然是笑脸。他告诉我:“我小学时候成绩不好,老师总是板着脸批评我,我看见他就害怕,哪里还能学好啊?后来,上初中了,我一进教室就看到你对我笑,我当时心里就很温暖,觉得你肯定是个好老师。所以一上你的课,我就很轻松,而且你经常和我们一起哈哈大笑,经常和我们开玩笑,我们都很喜欢你……”听了这些话,我既开心又惭愧,没想到一个微笑能给他这样的触动。

有人说:“老师的微笑有多少,孩子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特别对于经常被冷落的新市民子女,我们更不要吝惜微笑。微笑会给他们一种安全感,一种温馨的感觉。在这种环境中,他们更容易获得成功,更容易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如考试差的学生,我们可以用微笑去鼓励下次考好;纪律差的学生,我们用微笑机智地告诉他们怎样去遵守纪律……我们要记住一句话:冷漠是离心力,它使学生离我们越来越远;微笑是同心力,它不断拉近我们与学生的距离。

二、两句鼓励,激发自信

林肯说:“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不管是谁,都想听到别人对自己的称赞与肯定,尤其是自己感到孤独、气馁时,更想得到别人的鼓励。对于那些新市民子女,很多教师想反正他们早晚要走,何必多花精力在他们身上呢?新市民子女本来就自卑,得到的鼓励少之又少,所以他们对自己越来越失望。其实很多新市民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比如勤劳节俭、独立能力强等。所以我们要及时地鼓励,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在师生们的肯定和表扬中树立自信心。

焦某,一个性格偏激的新市民子女,成绩差,行为习惯也差,平时很少和同学交往,头总是低着。他跟我说同学们瞧不起他,但他体育成绩特棒。于是学校的运动会我鼓励他积极参加,当他纵身一跃跨过横杆的时候,我给他拍下了这精彩的一幕,上传在学校网站上;当他跳高得第一的时候,我带头给他鼓掌,他别提有多得意了,激动地对我说:“老师,谢谢你。”并且我还推荐他进入学校体训队。当我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全班同学都鼓起了掌,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他高高地抬起了头。以后只要有进步,我就及时鼓励他。慢慢地,他爱和同学交往了,也爱上课了,虽然成绩并不是很好,但行为习惯好多了,班级的劳动总是主动参加,同学们开始认可他。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中最渴望的就是赞美和期待。”他还发现,一个没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所以我们要学会赏识鼓励,抓住生活中的一切机会,捕捉每一个闪光点,要坚信他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盏可以点亮的灯,经常鼓励他们,给他们信心。

三、 三份关爱,温暖心灵

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关爱。”一个经常得到教师关爱的学生,他从中感受到关心和肯定,由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形成自己的自尊心和树立自信心,进而激发积极向上的热情,使其认为人生有意义。

但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在很大程度上他们还需要同龄人的关心。为此,我向全班提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在班里开展 “手拉手”活动。安排本地学生和新市民子女结成学习、生活上的对子,学习困难时多加辅导,生活上关心冷暖等,使新市民子女感到班集体的温暖,逐渐消除自卑心理,克服孤僻性格,振作精神,树立起同班集体一起进步的自信,从而融入集体,学会友爱同学,关爱他人。

张某,来自河南的一个单亲家庭,和同学们的关系总是处不好,经常吵架打架。在多次交谈后,他跟我说,因为没人愿意跟他玩,他就通过经常抢大家的东西或推搡人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让同学追着他到处跑,他就感到很快乐。听着他的话,我心酸了,问题原来出在这里,孤独导致了他的暴戾,于是以后我只要有机会就多跟他说话,然后慢慢地带着他和大家一起玩,其他同学看到我这样关心他,也开始慢慢地接受他。他逐渐改掉了一些坏习惯,开始爱帮助人了。曾经被他打过的同学也都原谅了他。在他最后回原籍读书时,全班同学一起和他留影,给了他美好的回忆。

如果说教师、同学的关爱是小爱,那么学校这个大家庭也应该给予他们一个爱的氛围。对新市民子女的教育,学校一定要有比较系统和完善可行的方案。比如建立档案,要求各任科老师通力合作,对他们的学习态度、思想表现、智力情况等较为突出的不良性格及情绪特征随时与班主任或德育处交流,以获得第一手资料。除了学习上的关心和帮助外,还可以适时地开展活动,树立新市民子女典型进行宣传等。通过这些来自不同层面的关爱,让这种爱最终与家庭接轨,让他们回归家庭,感受家庭的温暖,以此影响和推进新市民的家庭教育。

我认为,给予这样三份关爱,教师的关爱、同学的友爱、学校的大爱,一定可以温暖新市民子女的心灵,使他们不再孤独,不再徘徊在集体、城市的边缘。

一个人得到了微笑、鼓励和关爱,他的心里就感受到了温暖、友善和美好,就会渐渐变成优秀的人。我相信,用这样一张爱的处方,可以走进他们的心灵,治疗他们的“疾病”,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使他们健康成长,享受成功的快乐。

上一篇:做好高中生物实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