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宿东第五区区署委任状

时间:2022-01-14 09:01:27

2007年,安徽省宿州市文物管理所收到群众捐献的一份《宿东第五区区署委任状》(下称《委任状》)。据介绍,该委任状系该市桥区(原宿县)曹村镇闵贤集拆旧房时从墙缝中掘出(见照片),其内容如下:

宿东第五区区署委任状

兹委任张仲三同志为闵贤集小学校长

此状

中华民国三十年七月五日

区长 杨 植

原件为白毛边纸,色已变淡黄,长32厘米、宽28厘米。文字竖排直读,文头“宿东第五区区署”为红字印上的。落款处钤有“宿东第五区区署之钤记”正方印鉴一方,规格5.5×5.5厘米、印文区3.5×3.5厘米,印文篆书、阳刻、朱文。那么,此委任状属何性质政权颁发?又具有什么样的文物价值?笔者的认识如下:

一、颁发此委任状的宿东第五区区署是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基层抗日民主政权。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便于领导,以津浦铁路为界,划宿县为路东、路西两块,分称宿东县和宿西县,属抗日民主政权,公开仍称宿县。第五区位于宿县北部,紧靠徐州南部津浦铁路东侧的今曹村和夹沟一带,时称“宿东第五区”。可在敌伪、顽政权与抗日民主革命政权并存的情况下,难免令人生疑,宿东第五区既是革命政权,其颁发的任命书为什么叫“委任状”?且以“中华民国30年”而不以“公元1941年”纪年落款?

原来,早在1939年7月,在皖东北,我党就通过江上青等一批中共秘密党员的工作,与驻守此地的皖六区区署专员兼保安司令盛子瑾达成合作抗日协议,并以合法名义在宿东县先后成立了一、二、三、四、五区抗日民主政权,区长由共产党干部或积极抗日的地方绅士担任。可安徽当局恼恨盛子瑾与共产党合作抗日,将其撤职并通缉。盛迫于压力于1940年2月底出走后,皖东北抗战局面受到影响。1941年2月,我豫皖苏边区淮上行署批准成立宿东办事处,统一领导宿东的抗日工作。宿东县委和办事处领导人民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发展生产、兴办教育、减租减息、民主建政等工作,使党内外人士更团结、人民抗日情绪更高涨,在津浦路东创建了宿东抗日游击根据地。

宿东第五区各界民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抗日斗争,开展拥军支前慰问活动。当年《拂晓报》多次报道该区有关业绩,诸如新四军六支队鸣谢:“宿县五区区署猪二口、宿县五区三十一联保酒五十一斤、宿县五区三平义联保大洋二十元……”经查,1941年3月至当年冬,第五区区长由共产党员杨植担任,上述委任状与之吻合。为了充分说明宿东第五区是抗日民主革命政权,具有统一战线下的国共合作性质,仍沿用原皖六区行署名称和行政运作方式,故反映在人事方面的文书内容形式就不是任命,而是“委任”,且落款亦与当局相一致。

二、此委任状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第一,这份文件是我们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发展宿东地区乃至皖东北抗日根据地教育事业的重要历史见证。

1940年春,盛子瑾出走后,我党独立自主地建立了皖东北抗日民主政权,为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创造了条件。8月23日成立的中共淮北苏皖边区党委和行政公署,下设宣传部和教育处,专司领导开展文化教育工作。9月21日,行署颁布的施政纲领中专款提出“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普及小学教育,发展社会教育,推进抗日文化运动,提高人民的政治文化水平,提高抗战胜利信心与不胜不休之决心,提高民族气节,发扬民族自尊心”。纲领要求,开办各种训练班,培植抗建人才,实行教育经费独立,救济各地失学青年,改善小学教师待遇。原来小学教员工资为20元,1941年7月调整为40元,校长月工资50元。以当时物价计算,边区小学教员待遇超过国统区中小学教员待遇。行署又于11月8日专门召开了全边区第二次教育行政会议,强调“文化斗争是从属于抗日战争的,是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而服务的”,号召人们为了争取抗日战争更快取得胜利,更全面地和敌人进行军事、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斗争。由于边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以小学为例,该委任状颁发的当年4月,淮北苏皖边区范围内只有14所小学,当年11月就猛增到237个,共341个班,1.5万名学生。

第二,就其性质来说,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能基本完好地保存下来绝非易事。况且当时环境险恶,敌、伪、顽犬牙交错,斗争局面异常复杂,处于日伪严密控制区,保存该文件更是难能可贵。

1941年5月,豫皖苏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武装主力新四军第四师为顾全抗战大局,奉命从津浦路西转移至皖东北的洪泽湖地区休整。至此,豫皖苏边区的大部分地区落入敌伪和顽军之手,与津浦路西唇齿相依的宿东地区成为淮北根据地的“西大门”,阻顽东犯的前哨阵地。因远离淮北根据地的中心区,支援困难,我抗日武装活动范围极小,离敌伪据点均不超过5公里,必须白天隐蔽,夜间活动,在敌据点中间穿插,形势异常严峻。而各级党组织及其领导下的各阶层抗日民众也只能与敌伪顽做隐蔽斗争。对于一些重要的文件资料,是隐藏起来,而不是销毁,反映了宿东人民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和不胜不休的决心。无独有偶,1988年在邻近的淮北市濉溪县古饶集(抗战时属宿县)发现的“第五战区抗日民众总动员会安徽省宿县分会之关防”石印经以同样方式隐藏而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又是一个实例。宿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无畏地坚持敌后斗争的业绩曾受到上级的高度评价。四师转移皖东北以后,邓子恢代表中共中央华中局对反顽斗争做总结时曾指出,当时没有决心留部队在路西坚持斗争是很大的失误,“要留不是不可能,宿东独立团与地方武装的存在与发展,就是证明”。

上一篇:卫立煌:辽沈战役的“卧底” 下一篇:大汉奸褚民谊的最后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