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股份合作企业的非合作制本质属性

时间:2022-01-14 06:43:37

论股份合作企业的非合作制本质属性

[摘 要] 股份合作企业实行资本不变制度,“一股一票”的决策机制和股权民主体制,股东参与利润分红,以及股份合作企业的 以追求营利为目的等特征,与合作制的资本可变、成员平等、按交易量分配及合作制以服务成员为宗旨的各项本质要 求相违反,决定了股份合作企业缺乏合作制的本质要素。股份合作企业只是我国经济改革时期的一种过渡性企业形 态,没有必要制定单独的合作企业法。

[关键词]股份合作;过渡性;本质;合作制;

[中图分类号] D92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6)10-0017-03

[作者简介] 魏盛礼,南昌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商法。(江西 南昌 330047)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在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后,为了使分散经营的农户有组织地进入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完成集体所有制企业转制,尤其是为适应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造的需要,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按通常的观点和官方的规定,股份合作企业是指两个以上劳动者或投资者,按照章程或协议,以资金或实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作为股份,自愿组织起来,依法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服务活动,实现民主管理,按劳分配和按股分配相结合,并留有公共积累的企业法人或经济实体。由于股份合作制企业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资本增殖的需求,又有某些程度的合作“公有”色彩,得以跻身于“集体经济”之列,从而在法律上处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政治地位,可以享受到一些政策上的优惠待遇,特别是由于股份合作企业可以避开改革的意识形态障碍,股份合作制企业仍确认为社会主义集体企业,那么它在税收、贷款利率、获取土地使用权方面既可以继续享受到许多私营企业享受不到的优惠,又能够克服集体企业产权不清的缺陷,股份合作制成为当下我国集体企业产权改革的首选模式。因而,股份合作企业一时间颇受理论界的青睐,被誉为“实现了资本与劳动的和解,是确保劳动者的利益随企业利润的增长而增长的制度”,“是引导个体劳动者和待业人员互助合作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曾一度将起草和制定《股份合作制法》列入全国的立法规划之中。笔者认为,应对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性质和法律地位有清晰的认识,正确区别股份制与合作制的本质差异,不宜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单独立法,股份合作制企业不具有合作制的本质特征,只是我国经济改革时期的一种过渡性企业形态。

一、我国股份合作制企业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现状

股份合作制企业在我国的出现,有其强烈的时代色彩。随着农村改革开放,原先的生产大队等经济组织形式,被农村承办经营户所替代,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小规模经营、农户筹资艰难以及市场信息不灵等因素,又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为了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央1985年1号文件里首次提出了“股份合作”,认为股份合作具有“不改变入股者的财产所有权,避免了一讲合作就合并财产和平调劳动力的弊病,却可以把分散的生产要素结合起来,较快地建立起新的经营规模,积累共有财产”的功能,大力加以提倡。1990年2月12日农业部《农民股份合作企业暂行规定》,第一次以政府部门规章的形式界定了“农民股份合作企业”的涵义,按照这一规定,农民股份合作企业是指3户以上劳动农民,按照协议,以资金、实物、技术、劳力等作为股份,自愿组织起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接受国家计划指导,实行民主管理,以按劳分配为主,又有一定比例的股金分红,有公共积累,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经依法批准建立的经济组织。该文件规定了股份合作社的条件和组织,希望以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与此同时,为推动集体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1992年农业部了《关于推行和完善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的通知》,对股份合作企业重新进行定义:股份合作企业是指两个以上劳动者或投资者按照章程或协议,以资金、实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作为股份,自愿组织起来,依法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服务活动,实行民主管理,按劳分配和按股分配相结合,留有公共积累的企业法人或经济实体。认为股份合作企业“保持了股份制筹集资金、按股分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合理内核,吸收了股东参加劳动、按劳分配和提取公共积累等合作制的基本内核,是一种集股份制与合作制优点于一体的新型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组织”。1997年,国家体改委《关于发展城市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指导意义》,推动城市小企业的转制。时至今天,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股份合作企业条例。自此,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不仅成为城乡中小型集体企业深化改革的首选模式,也成为国有小型企业改组改革的重要形式。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5年,我国的股份合作制企业数量就达到300万家。现实中,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实现形式也不完全一致。有的股份合作企业是在个体、家庭手工业、乡镇企业等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联产、联营,并采取各类生产要素联营或折价入股形式,发起组建而成的;有的将原有的乡镇企业、集体企业的财产重新界定,并吸引大量社会投资而形成股份合作制;也有的是国有企业全员持股改制而成。有的企业只有职工股而不向社会筹资;有的企业中既有职工股东,也有非职工的股东。根据不同地区的模式,有“温州模式”、“深圳模式”、“山东模式”、“安徽模式”等各种模式。企业名称也不尽相同,有的称为股份合作公司;有的冠名股份合作社;有的称作股份合作联营。股份合作企业呈现多元化、多类型的特点。

二、股份合作制企业的特点

尽管我国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形态多样,各地方性立法对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规范要求也不尽相同,但作为一类企业形态,有其共同的特征。我国股份合作企业一般有如下共同特征:

1.股份合作企业的成员为复数。股份合作企业的投资者主要是企业职员,也有部分股东不是企业成员,但每职工的所持股比例并不相同。大多数股份合作企业的成员同时具有企业成员和雇员的双重身份。当然,此种情形不是绝对的。股份合作制企业是相对开放的。从资本形成来看,虽然强调企业绝大多数职工入股,但同时也可以吸收社会各方面的资金。从经营关系来看,股份合作制企业是全面社会化的,从生产要素到产品的销售和服务,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对象。2.职工入股后原则上不得退股,但遇有职工死亡、退休、调离、辞职或被企业辞退、除名、开除等特殊情况,企业可根据情况回购职工持有的股份。3.股份合作制企业组织制度的特点是,企业由全部或大部分劳动者入股集资设立,全体职工或大部分职工都是股东,按照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方式设立。由此形成了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4.股份合作企业的表决机制是“股权民主”和“股权平等”原则。无论对股份合作企业决策层人员的选举还是对企业的重大事项的决定,均由股东会进行表决。股东会表决时实行“一股一票”的原则。依据这一表决原则,拥有企业多数或相对多数股份的股东,能够控制股份合作企业的管理层人事的任免和其他重大事项的决策。5.股东按出资分红,在企业解散时享有盈余财产分配权。既然股份合作企业股东出资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投资回报,那么,企业盈利的分配也是按照股份的多寡进行分配的。尽管往往同时作为股东身份的企业职工可以获取劳动收入,那只是工资收入。对于企业的税后利润,在提取法定和公司章程规定的积累后,由股东进行分红。在股份合作企业解散时,如果尚有剩余财产,股东按其持股比例,享有盈余财产分配权。6.股份合作企业是公司的一种。股东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企业是以其全部财产对外承担责任,企业在法律上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这就要求股份合作企业同其他公司一样实行资本维持原则,股东不得退股,以保证企业正常的经营运转和对社会承担相应的义务。股东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和章程约定转让其所持有股份。

从股份合作企业的特征上看,股份合作企业固然有一定程度的合作色彩,也与典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不完全相同,但其公司的特点十分突出,股份合作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其根本目标。

三、股份合作企业的非合作性本质分析

尽管股份合作企业冠有“合作”的字样,也吸收了合作制的某些成份,但通过对其性质的分析,就会发现股份合作企业并无合作制的本质,而是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的特殊形态。

合作社是劳动人民为了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谋取共同的经济、社会利益,通过资金、劳力、技术或生产资料入股的方式,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自愿联合建立起来的一种合作经济组织。1995年9月国际合作社联盟关于合作社特征的声明,将合作社定义为:“合作社是人们自愿联合,通过共同所有和民主管理的企业来满足共同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的自治组织。”这个定义已经得到世界各国合作社的承认。其本质特征有:1.成员资格开放和资本的可变性。合作社实行“入股自愿、退股自由”的开放的社员原则,社员有权根据其意愿自由加入或退出合作社。合作组织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有资格且承认章程、愿意履行义务者加入合作组织,除了按照章程规定的之外,合作社也不得将任何社员除名。新的社员加入带来新的股金,社员退出时连带其交纳的股金一并抽回。由于合作社的这一原则使得合作社成员一直处于变动之中,相应地合作社股金总额处于经常变动状态。2.“一人一票”的决策机制,贯彻成员民主性。无论是合作社管理成员的选举还是合作社重大事项的决策,不论社员入股多少,一个社员有且只有一票的选举权或表决权,社员权完全平等。之所以实行一人一票的原则,是为了防范资本对合作社的控制或操纵,确保合作社的互助合作宗旨得以实现。3.严格区分社员的内部服务性与非社员的外部交易性。对社员,合作社经营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交易过程不也在于盈利,交易条件应当体现优惠?鸦而对于非社员,则与公司等企业组织一样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由此获得的盈余作为合作社的主要积累和股息分配的来源。由于合作社是以社员自我服务作为宗旨的经济组织,合作社以内部服务成员为主,以外部交易为辅。否则,合作社就有可能异化为徒有合作之名的以追求营利为目的的公司。4.股金只能分得利息,不能参与合作社利润的分红。这一原则是限制入股金对利润的支配权,合作组织的入股股金的红利率不能太高,一般情况下不超过同期银行利率标准。还有的合作组织除了股金可以参与红利分配外,对经营所得的盈余也按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的多寡分别获得相应分红。交易量越大的社员可以获得的盈余就越多。合作组织之所以实行这一分配规则,目的在于防止合作社异化成为以追求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5.合作社解散时剩余财产的不可分割性。合作社一般是社区成员基础上发展而来,合作社的目的也服务于社区的社员,合作组织与社区具有天然的联系。在合作社解散时,首先退还社员先前认交的股金。在退还社员股金以后,如果尚有剩余财产,任何社员不得分割这些剩余财产,而应把这些剩余财产作为整体转交社区,成为社区的公共财产。

反观股份合作企业,显示出与合作社不相容的本质特征。1.股份合作企业实行资本不变的公司法原则。股份合作企业成立后,必须实际上保有与其注册资本或资本金相当的资本,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少资本数量。股东退出股份合作企业,只能通过向他人转让股份的方式来实现,而不得从股份合作企业中退回其股金。2.股份合作企业与合作社的决策机制相反,实行资本民主性。合作社是人的联合,以互助合作为目的。在合作社中,劳动是第一性的,资本是从属的,通过社员的互助劳动以避免资本的统治。正因如此,合作社奉行“一人一票”的表决原则。不论持有多少股金,其表决权都相同。股份合作企业中每个成员的表决权是不相等的,“一股一票”的表决机制奉行的资本平等原则,破坏了合作制的设立初衷,劳动成为资本的附属物,实行资本的统治。3.股份合作企业的目的在于资本增值,不在于为成员提供服务。股份合作企业经营过程中,对股东与非股东一视同仁,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得盈利,没有什么差别待遇。而合作社社员入股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合作社提供的服务,而不是简单地追求资本增殖。4.股份合作企业参与税后利润分红,与合作社的股金不分红原则相左。在合作社中,股金只获取一定数量的利息。当经营有盈余时,按社员对合作社的交易量来分配。但在股份合作企业中,社员对合作社的交易量根本不成为分红的标准,只有股份才能参与盈利的分配。5.股份合作企业终止时按股份分配剩余财产的特征,违反合作社解散时剩余财产的不可分割性原则。合作社“入股自愿、退股自由”原则,使合作社成员具有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形成的公共积累,是由不特定的社员长期共同创造的。对合作社终止时的剩余财产,各国合作社法律一般规定交给所在的社区,或交给当地政府,而不能分配给现存的社员,更不得按股金分配剩余财产,这是合作制的基本精神。股份合作企业终止时按股份分配剩余财产,是典型的公司财产制度。此时,投资者享有的并不是股金持有者的权利,而是公司法中的股权。

上述关于股份合作企业与合作制的本质差别表明,合作制的本质属性(互助合作性)与股份制的本质属性(资本性)是根本排斥的,不可能溶合在一起。两种企业制度的本质属性的非溶合性决定了在它们之间不可能存在独立于它们的企业制度,只能存在分别依附于它们而在非本质方面相互吸收对方因素的非独立的企业形式。股份合作企业不是股份制与合作制的有机结合,只是在一段相当的时间内作为企业改革的一种过渡形态,最终还在公司法修订时可以考虑将其归为公司的一种形式而加以规范。相反,为了鼓励真正的合作组织的发展,促进社会成员的互助合作,有必要对合作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单独制定一部科学的《合作社法》。

参考文献:

[1] 乔传福,杨欢亮,王天义.论中国股份合作经济的历史地位[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1998,(3).

[2] 康德,林庆苗,史生丽.股份合作制理论与立法的基本问题[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

[3] 乔传福,杨欢亮,王天义.中国股份合作经济[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

[4] 马跃进.股份合作企业不是独立的企业形态[J].政法论坛,1997,(2).

上一篇: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发展及其效应分析 下一篇: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开拓不力的原因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