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开发项目分层评价结构实践

时间:2022-01-13 11:00:55

产品开发项目分层评价结构实践

1项目的分层评价结构设计

1.1项目评价指标的三层次分解结构

本文设计的项目评价结构回归项目管理的原点,从层次分析法出发,把握产品开发项目的主要因素,围绕项目的时间、成本、质量三基本要素展开,把项目评价指标分解成目标指标、方法指标、定量指标3个层次。第一层的目标指标3个:时间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这3个指标既是项目的目标,又是项目结束进入批量作业的评价指标。对第一级的目标指标进行分解后,形成5个第二层的方向指标:项目进度、生产效率、生产投入、生产质量、产品质量。其中生产效率指标影响项目的周期和成本,因此和时间控制、成本控制指标都相关;而生产质量指标会影响项目的成本和项目的质量,因此和成本控制、质量控制指标都相关。分析影响第二层方向指标的要素,分解出20个三级定量指标,分别是:试制周期、试制次数、模具数量、夹具数量、工艺出品率、操作节拍、设备节拍、设备型号、设备数量、冷铁数量、冒口数量、刀具数量/型号、检具数量、人员数量、每模重量(10模平均值)、工艺成品率、综合成品率、PPM值、过程能力、一次通过率(试制)。一、二、三层次评价指标之间的联系见图1。

1.2定量指标的权重计算及关键指标的选取

公司对项目的目标指标权重是按照3:3:4比例执行的,把项目目标指标往下在方向指标及定量指标中平均分配,得出如表1的评价指标权重系数。选取表1中权重不小于0.1的项,得出项目的关键定量指标是工艺成品率、设备节拍、过程能力、综合成品率4个指标,这4个关键定量指标从质量和生产能力上评价项目批量生产作业的稳定性。第三层次的20个定量指标有工艺设计指标,也有过程控制指标,既体现结果又体现过程,按照指标属性把所有定量指标分成工艺属性、过程属性、综合属性3类,形成表1的3种属性分类,还可以看出新产品的工艺设计在评价产品开发项目中占很大权重,项目工艺策划设计的成熟度对项目后评价的影响很大。

2项目分层评价结构的应用

2.1评价方法

项目分层评价的中评价和后评价分别是在产品批量试生产验证和项目结束两个时间点上做评价,基于两个目的:一是评价项目是否已经具备进行批量生产作业的条件;二是项目的总评价即项目的时间、成本、质量目标达成取得的总体效益,并分析该项目的指导意义。项目中评价主要使用4个关键指标进行评价:工艺成品率、设备节拍、过程能力、综合成品率。产品批量试生产验证基于在生产工艺定型后,连续批量试生产3次,每次生产3批及以上的条件,按批次进行生产过程的数据统计,其评价标准如下:工艺成品率要满足每次都大于质量目标值,综合成品率要满足平均值大于质量目标值,短期过程能力不小于1.67,设备节拍不大于项目设计的设备节拍。项目后评价对项目目标完成情况采用对比目标法,4个关键指标要不低于目标值,其次所有目标采用差异率法评价,评价差异率在±5%之内的项目可接受,否则需要项目组改善。差异率分析是对比项目立项时的评审数据与具备批量生产作业条件的数据,差异率计算公式为差异率=批量生产作业评价指标数据-项目立项时评审数据项目立项时评审数据×100%。采用差异率评价时,部分指标需要经过换算后计算差异率:试制周期、试制次数合并项目总试制周期后计算差异率;模具数量、夹具数量、设备型号、设备数量、冷铁数量、冒口数量、刀具数量/型号、检具数量、人员数量等9个指标在计算时折算为经济值进行评价,以冷铁差异率为例,若评审时使用2个冷铁,1个0.7元,1个0.9元,在实际中使用3个冷铁,1个0.7元,2个0.5元,则冷铁差异率为(1.7-1.6)÷1.6×100%=6.25%。项目后评价的影响评价分析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主要是工艺策划设计上提出改进措施,为产品的持续批量作业发挥潜力,为类似产品开发项目提供经验输入。

2.2项目分层评价的应用案例

表2是某一个产品开发评价报告,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经历项目中评价及项目后评价两层评价,先对项目的4项关键指标进行评价,满足评价标准,其次对剩余定量指标做差异率分析,得出冷铁及产品重量超出标准。分析原因冷铁超标是由于工艺成品率改进时更改工艺,重量超标是实际加强筋比3D模型上加强筋粗导致,这两项都引起产品成本的增加,影响项目的实际效益。从项目技术影响分析,冷铁结构的改变提高了产品工艺成品率,作为以后类似新产品开发的项目前评价经验数据。

3结语

项目分层评价的应用对项目的实施过程及结果做出了双向评价。项目中评价指标的设定,为产品从开发过程进入批量生产作业设定了一个评价标准,从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上衡量能够保证批量生产作业的稳定性。项目后评价对项目目标达成情况做出量化分析,把项目管理从定性层落实到定量层,总结项目管理的经验教训,提升项目管理实施效果。

作者:芮晓霞 单位:常州南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上一篇:火力发电电气自动化技术论文 下一篇:构建产品开发设计中的三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