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风口浪尖上的环保大使

时间:2022-01-13 05:22:30

站在风口浪尖上的环保大使

他说:世上本无垃圾,是人类自己制造了垃圾,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他有无私的精神,在向白色污染挑战过程中从不谋取个人私利;他有无畏的心态,在打击假冒环保器具过程中遇到过危险重重,却依然执著向前!

――采访手记

他不是环保执法部门的执法者,却令敢于突破国家禁令的非法生产者七分仇视三分敬畏;

他不是政府官员,但当他出现居民社区和高等院校时居民和师生却对他肃然起敬;

他不是国家专业环保组织机构的负责人,却赢得了环保餐具行业从事环保推广的众多同行的爱戴;

他不是大学殿堂的学术带头人,但他身体力行凭藉自己渊博的环保科技知识赢得了环保科技界的普遍尊重……

他就是被人们誉为“中国站在治理白色污染第一线的坚强斗士”、“环保大使”的中国环保科技专家、中国包装资源综合利用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凯发环保技术中心主任、中国环保餐具网CEO――董金狮。

董金狮关注白色污染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1991年,在铁道科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的董金狮参与了一项由铁道部下达的课题:铁路沿线的白色污染治理。其时,刚进入中国不久的发泡塑料餐具象白色魔鬼般迅速吞噬了铁路沿线的净土,列车所到之处,映入眼帘的到处是一堆堆的白色发泡塑料餐盒。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已经连续三年提案要求铁道部治理铁路沿线的白色污染。铁道部在曾经几次实施整顿的基础上下决心解决这个被中外媒体称为“中国第二个长城”的铁路沿线的白色污染。

董金狮正是从这个时候了解和领教了白色污染对社会与环境的危害。作为学生,他本可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完课题就算完成了任务――凭借这个课题顺利拿下学位后,或成为一名叱咤风云的政府官员,或在科学殿堂凝神静气地从事科研。然而,被满眼白色污染刺痛了眼睛的他决心向白色污染宣战,于是,胸怀治理白色污染抱负的他走上了这条充满艰辛却意义深远的环保之路。

1996年,董金狮从铁道部辞去公职,义无反顾地进入与白色污染相抗争的生产领域。这时,铁路沿线的“白色污染”已基本得到解决,但随着国家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流动人口的增多,使用一次性产品的数量和机率也在迅速增大,全国的“白色污染”却又蔓延开来。

回收利用 初试锋芒

已过而立之年、对白色污染危害洞悉于胸的的董金狮明白,用解决铁路的办法解决全国的污染问题是不可能的,铁路的管理很大程度上是半军事化管理,而且铁路只是消费而不生产,要在全国解决污染问题需要解决生产问题。董金狮的思路就是回收再利用,具体做法就是把以发泡塑料为主的餐具回收,再加工成不直接使用于餐饮行业的器具。这是除替代产品之外的另一种途径,回收利用技术在西方较发达国家已普遍开始使用。这是九十年代中期,尚未出现今天的“循环经济”概念。

董金狮明白:在回收价值小于等于零时,就需要政策强制执行,或者资金补贴。因此,注重策略的他首先跑好两头:一个是政府,这样才能解决好政策问题;一个是企业,说服企业参与环保的回收工作,这样可以解决资金问题。在董金狮的不懈努力下, 1997年6月1日,北京市环保局和工商局联合下发《关于对废弃的一次性塑制餐盒必须回收利用的通告》,拉开了北京市回收废弃一次性发泡塑制餐饮具的序幕。随后,国家环保总局连续下发了白色污染治理的指导性文件《。关于印发“白色污染”的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的通知》(环发[1997]527号)、《关于同意北京市和天津市作为治理“白色污染”试点城市的批复》(环发[1997]590号)等文件,开始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进行回收利用试点。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回收利用工作赢得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回收工作一度出现了良好的局面。一时间,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回收利用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

熟悉董金狮的都知道,董金狮治理白色污染之路是自行车“骑”出来的。当年,他骑着自行车不断地出入环卫局、环保局、餐具生产企业以及废旧塑料回收利用部门之间,四处奔波游说,提出对北京市一次性塑料餐具进行回收利用的建议,行程上千公里。通过科学的论证和大量的调查研究在北京建立了10个回收站点,他说服5家生产企业拿出32.5万元用于治理白色污染的资金,利用四大体系完成回收工作,一是环卫局,二是物资回收系统,三是经销商,四是自由拾荒者。首战告捷,第一个月就在北京回收了47吨,第二个月达到了170吨,第三个月达到了280吨。就这样,不用政府掏一分钱,回收率高达60%以上,每年废弃的1000多吨一次性塑料餐盒得到回收利用,同时还解决了上千人的就业问题,此事在国内外引起轰动。

199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经贸委6号令颁布实施《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要求在2000年年底以前在全国范围内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推广环保型餐具。此后,国家有关部委和全国各地如北京、天津、哈尔滨、合肥、广州、大连等城市都相继颁布了禁令,要求限期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推广使用环保类型的产品。

环保维权 守望“绿色”

2002年8月,深圳市的10多家环保餐具企业一致同意由北京凯发环保中心主任董金狮负责将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环保餐具企业联合起来,以推动和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开拓市场,加快新型产品的推广应用,利用政府和媒体的力量,有效解决发泡餐具造成的污染。在此推动下,北京市20多家环保餐具企业也于2002年10月成立了“北京环保餐具联合组织”。北京的企业特别希望这个组织在推广环保餐具、加大打击发泡餐具的同时,着力打击假冒伪劣环保餐具。

董金狮带领这个新生的企业组织,最困难最艰险的打假使命入手展开一连串的行动:2003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与北京有关媒体一起对一次性餐饮具市场进行联合抽查打假;2003年7月和8月,董金狮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参加现场暗访拍摄,并作为专家多次主持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2003年11月,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工商分局执法队的配合下,根据北京环保餐具组织的举报对京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四海仓库进行了一次性餐具的突击打假。这些行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董金狮看到,由于真正环保的餐盒价格较高,因而市场上同时出现大量用废纸、废旧塑料、滑石粉、工业石蜡等违规乃至有毒有害原料生产的假冒伪劣环保餐具。经检测分析,有的产品危害成分超标200倍!这些劣质餐具对人体健康有极大的危害。面对假冒产品的盛行,董金狮毫不犹豫地又一一叩开了北京市工商局、质监局以及国家质检总局等有关执法部门的大门。

由于董金狮的执着追求和辛勤实践,促使国家对日韩保鲜膜使用的DEHA进行了明令禁止;推动了国家质检系统对各地一次性餐具的抽查与严打;推动了国家对食品包装管理实施强制性市场准入政策的快速出台,从根本上保证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

树欲静而风不止。环保维权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利益的驱动使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毫不顾忌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环保警报声一个接一个刺激着董金狮。

――2003年“非典”过后不久,知情人举报,北京及周边地区一些医院的残留着血渍废针管、输液袋等医疗塑料垃圾被人运到河北省文安县境内,加工食品包装,然后被销售到天津等地直接用来盛放酱菜、饮料、白酒!

董金狮迅速进行调查并拿出检测结果,然后发动新闻媒体和有关各界共同行动,将这一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甚至危及人们生命安全的所谓市场行为进行了曝光!

这次,董金狮也通过媒体直接走向大众,公开宣讲医疗垃圾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并指导人们增强识辨知识和能力,在购买和使用环节采取预防措施。

――湖南省安化县是一个楠竹之乡。这里有大大小小数十家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卫生筷厂。一些卫生筷厂为了使筷子出现更白的颜色,以便卖出好价钱,采取硫磺薰、药水泡的方式加工筷子。又是董金狮,及时会同媒体对这行为进行了曝光,遏制了这种不法行为。

――2005年5月初,董金狮首次用手机短信向媒体提供了浙江台州出现的用手机键盘废料制作毒奶瓶的线索和证据。《中国消费者报》和《人民日报》《市场报》记者立即联合出动,暗访调查生产黑幕,曝光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企业被关闭。

――2006年,向央视新闻中心提供浙江义乌地区出现的用废旧光盘生产毒奶瓶的线索,并和每周质量报告记者一起进行暗访调查。节目播出后,引起了吴仪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推动了国家对食品包装管理实施强制性市场准入政策的快速出台。2006年8月底开始,国家质检总局对食品用包装材料进行无证查处,从根本上保证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

从2001年开始至今,他参加过全国几十次有毒食品包装材料生产的暗访调查以及政府执法工作,足迹遍布北京、天津、廊坊、兰州、西安、大连、沈阳、上海、宁波、台州、义乌、深圳、广州以及香港等十多个省市,行程上万公里,产品包括了日常使用的快餐盒、超市托盘、水杯、方便面碗、筷子、牙签、餐巾纸、塑料袋、奶瓶、太空杯、月饼盒、保鲜膜等数十种产品。

享誉环保 任重道远

董金狮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了解。他为我国环保事业做出的贡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肯定和认同。10多年来,他先后被媒体和有关社团组织称为“中国环保第一人”、“绿色包装专家”、“和谐社会的使者”、“环保大使”、反“白色污染斗士”等,两次获得“全国优秀包装工作者”以及“全国优秀环境实业家”。被评为北京电视台2005年“六大较真人物”;2006年“3・15”被国家工商总局、《中国消费者报》和近20个省市消协等单位联合评选为“最令人感动的十大维权人物”之一。

董金狮身兼数职: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特聘专家;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环保餐具联合组织秘书长;北京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他还是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专家主持人。

有人说董金狮的存在,让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厂商胆战心惊,让许多人看到了明天的希望。在他身上,看不见传统知识分子的淡然和超脱,看见的却是永不向假冒伪劣妥协的顽强的战斗精神以及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霸气和锐气!也许正是因为他的霸气和锐气,董金狮才能在每个角色的塑造上都能留下漂亮的一笔,才能把大大小小的事情做得游刃有余,才能顺利完成从一名学者到环保专家的转变。

北京电视台2005年度六大维权‘较真’人物活动采访现场:记者问,“你因曝光PVC保鲜膜有毒问题以及打击假冒环保餐具维护消费者健康荣获北京电视台2005年度六大维权‘较真’人物。你喜欢‘较真’这个词吗?”他说,“如果是为了个人利益,我不喜欢这个词;如果为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我喜欢这个词。这都是我的肺腑之言!”

本刊记者采访董金狮时,他说,“有些企业受到曝光或打击以后请我吃饭,我说要吃饭可以,除非你的产品合格了;有的人拿着钱来找我,我说我不是为了你的钱进行打假,是因为你的产品有害健康,你如果有钱就把钱用在企业改造和技术更新上。有的企业没有技术,我就免费上门指导和服务,帮助企业打开市场,许多企业被我的一身正气和热情的服务所感动,最后都愿意听我的,按照我的要求做。我们在打假过程中车胎多次被扎,玻璃被砸;我们的车辆和人员被围攻;有人携带凶器到办公室大打出手,接到的匿名电话和不明信件、传真以及短信等不计其数。但是,我们通过和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进行沟通交流甚至曝光和执法查处,最终我们说服了他们,征服了他们,让他们按照国家的标准生产产品,按照政策的要求去发展。”

有人曾经问董金狮:现在的打假英雄都怕了“3.15”,难道你不怕吗?董金狮说:一点不怕是不现实的,每个人的生命毕竟只有一次。

但是,心底无私天地宽,在向白色污染挑战过程中从不谋取个人私利!无私而无畏,尽管打击假冒环保产品过程中危险重重,董金狮却依然执著向前!

相关链接

董金狮个人资料

董金狮,1963年生,陕西省大荔县人;1986年,获西北大学化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攻读环境化学专业研究生,1989年获环境化学硕士学位;1989年至1995年在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降解塑料餐具的研究与开发;1996年起成立并任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主任、法人代表。

获奖情况、突出成绩及社会影响

“降解塑料餐具的研究”分别获得“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94-95”优秀论文奖”和“中国包装总公司“96”全国绿色包装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光-生物双降解EPS快餐具降解性能评价方法研究”获“中国塑料工程学会”等单位的奖励;

在1998年,2000年获得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全国优秀包装工作者;

发明专利EPS回收利用生产建筑装修胶技术产品获2000年中国专利技术产业化对接洽谈会金奖;

2004年“第三届全国优秀环境科技优秀实业家奖”;

因曝光PVC保鲜膜有毒问题以及打击假冒环保餐具维护消费者健康荣获北京电视台2005年度六大维权“较真”人物;

2006年“3.15”被国家工商总局消保局、中国消费者报和近20个省市消协等单位联合评选为“最令人感动的十大维权人物”之一。

上一篇:红旗Linux:用户业务价值与开放精神的完美结合 下一篇:《2007科学发展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