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时间:2022-01-11 03:55:51

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已经逐步在全国各地展开。本次课改的目的是要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有创造性地长远发展。本文就营造和谐气氛、培养兴趣、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学案等方面论述了数学教师如何才能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新课程的要求。

关键词:和谐;兴趣;问题情境;精心设计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共同学习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引导者,学生能否主动地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教师是否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一、改革师生关系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主要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和调控。当教师把学生摆在主动地位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会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当教师把学生摆在被动的地位时,对学生学习的调控,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会起到不利的影响。所以,教师不要把自己看做是一个主导者,如果只要求学生听从指挥,完成教师规定的作业,不尊重学生的意愿和人格,这样势必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尊重学生主体性的表现。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作为学习者所具有的独立、自觉、能动和创造的内在特性。主体性强的人,才能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至关重要。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有良好的民主意识,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信任、理解,学生也一样。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信任、理解、表扬。传统教学中,教师总以严谨的教学秩序为治学的标准,从而使学生被遏制,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知道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止如水的深思中产生,而是在积极发言、互相辩论中突然闪现的;一个成功的教师也绝不会一见到不顺从的学生就发脾气,使学生处于紧张恐惧状态,进而压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循循善诱,尊重学生,能倾听学生不同的意见,抓住学生的一点点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对教师偶尔的失误,天真的学生总会争相提出,这时教师不能产生不快的情绪,而应该坦率认错,虚心接受,并真诚地向学生致谢,这样在课堂上就会形成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心情舒畅,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对于学生也一样,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作为数学教师,要使学生学好数学,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兴趣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自己是未来世界的主人,明白自己所担任的历史使命,通过责任心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形成、探究的过程中,在交流辩论中,增加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的关心、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以及知识的渊博和教法的灵活等方面来激励学生对数学强烈的感情和对数学的爱好,等等。

(三)教师要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一种好奇心理,越是奇特怪异的,越是想要探个究竟。利用这一特性,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新课导入,常能出奇制胜。一上课,就根据教学目标巧妙地设置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悬念,调动学生的思维,就会激起学生“求知若渴”的心情。比如,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在课堂中指着一个学生,让其他的学生说一说,该怎样确定这个同学的位置呢?只要一个学生说了自己的答案,会有其他的学生说出另外的答案,同学们众说纷纭,这样就会自然而然进入新课。又如,在学习“有理数加法”时,我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建筑工地仓库,记录星期一和星期二水泥的进货和出货数量——星期一:进货量用+5表示,出货量用-2表示,库存情况如何?星期二:进货量用+3表示,出货量用-4表示,库存情况如何?面对以上资料,你能获得什么信息?你能否用式子表示?此问题培养学生处理问题、分析信息的能力,给学生大胆发挥的空间,将教师控制课堂的预设过程变成师生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的过程,也借此引出了有理数的加法。

(四)教师要精心设计学习的方案,激发学生获得知识、体验成功的欲望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要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而定。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每一节课中,都要精心设计学习方案,要考虑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方面。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渴望体验成功,更依赖于“群体生活”,更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不会的可以问同伴,同伴不会的问大家,因此教师要给每一个学生参与的机会。考虑到不同水平学生的差异,方法要灵活。教师通过熟悉的社会生活问题引出新课,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形成、知识的归纳、知识的拓展和升华。教师在学生明白探索的规律、掌握了解知识点的过程中要恰当设疑、合理引导、适当启发,在学生总结反思的时候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不足,予以点拨、交流、解决、更正完善,适时做示范。

总之,教师施教是为了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为了学生将来身心都得到可持续性、创造性的发展。只有当教师把学生看成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才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离开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探究,教师们的一切都将事倍功半,甚至成为泡影。

上一篇:浅析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下一篇: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