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教学中的实践理念

时间:2022-01-09 01:47:14

电工教学中的实践理念

【摘要】

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习主动性较低,加上教师对新教材的教学理念不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教学,没有很好的联系实践,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对学生实作技能的培养。本文从备课、教学两个方面阐述了实践理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及指导作用。

【关键词】

实践 拓展 模块 主体 创新

1.备课中的实践理念

1.1 教学内容的拓展。很多教师围绕着教材备课,对教材的结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把握得很好。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知识结构前引后伸,而且生动形象。其目的就是把该节教材讲解清楚,让学生明白、听懂就行了。对于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而言,是有一定的质量的。但对于电工电子的教学,这样备课是不够的,容易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产生堆积现象,支离破碎,连贯不起来,导致出现一种“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学习现象。分析原因就是备课出了问题,知识点不连贯,没有用实践这条主线把这些知识穿起来。备课还没有脱离照本宣科,久而久之,会造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怎样备课才合适呢?我觉得立足于教材,汲取教材的精华部分,拓展一些教材以外的知识作为补充,并做一些实作上的准备,进行实训课教学。譬如说:电阻、电感、电容(还有二极管、三极管)这三个材料的介绍。电阻是耗能原件,电感、电容是储能原件;电阻消耗能量并具有分压限流的作用,电感、电容具有储存磁场能和电场能的作用。这些特性应用上非常广泛,应做重点讲解并要学生牢记。除此之外还应备一些教材以外的知识:准备一些好的、坏的电阻、电容、电感;把学生分成小组并准备万用表,对其进行参数测量和好坏判别;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观察、指导并做好总结。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上对这三个材料全面认识。再补充相关知识实验内容,例如:简单学生电源(或者是晶体管串联型稳压电路、电位与电压的测定、变压器同名端的判定等)的装配与测量,这些实验都与这些材料的特性有关,对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很有帮助。选取其中一两个,必须认真的组织、准备并实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同样要做好分组、观察、指导、总结的工作。很明显,虽然是三个材料的讲解,在备课思路上却跨度了很多的知识准备,时间上更是会跨越很多课时。在完成了这些知识讲解后,学生不但掌握了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对这三个材料是永远不会忘记了。

1.2 教学内容模块化。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找准一章或是连续几章的核心知识,看看这些核心知识有没有联系,如果有,就要用一根主线把它们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教学模块进行备课。这样做有利于把看似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讲解,借助一个核心实验把这些知识通过实作手段展现给学生,学生在实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五花八门,简单的也有,复杂的也多,包括了他们所学专业知识的方方面面。教师在其中要认真回答、指导好他们在实作中提出的问题和实作中的不足,并注意维持课堂纪律,让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下去。实作期间,师生关系融洽,可以相互交谈,相互讨论,师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学生可以愉快的获得知识,而且学生学到的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全面的知识应用。这种模块化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万用表的使用、基本元器件的介绍、烙铁钎焊,电路图的识别这些知识,分散在不同章节,甚至是不同教材中。通过分析,可以把他们做成一个模块进行教学。例如:选用桥式整流π型滤波二极管稳压电路(或者是晶体管串联型稳压电路,或是其他实验也行)的焊装与测量这个实验,可以把这些知识穿连起来:理论上讲清楚各元器件相关知识,利用万用表测量元器件特性、测量电路中关键点电流、电压,利用电烙铁焊接知识把相关元器件按工艺要求装焊在电路板上。实作上参照电路图清点元器件数量,用万用表对元器件参数进行测量,进行好坏、正负、管脚判别;按电路图设计好安装实物图,确定元器件大置;安装元器件并按工艺要求进行焊装;用万用表按要求进行电压、电流测量;按要求进行参数调试;记录实验数据并填写实验报告。这个教学过程,耗时8―10个课时,通过课堂讲解、分组实作指导、典型问题讨论、成果展示、小结。最终学生能够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不但理论知识学好了,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再比如:交流电与市电的相关知识讲解,学生缺乏的是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不敢参与实践,动手能力很差。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做这样一个小模块:市电应用接线练习。做一间房子模型(三合板、木条空架结构,有门有窗,宽高1.5―2米即可)做接线实验用。实验内容有:闸刀开关及电表的敷设、单开关控制一个灯、双联开关控制一个灯,装一个固定插座和一个活动插座。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火线、零线、地线之间的概念和关系问题;火线的判定及开关一定要接在火线上;保护零线、地线的的敷设;万用表测电压及判断火线的方法;电笔及各种电工工具的使用,在理论备课上必须涵盖以上知识点并讲清楚电工安全知识及操作规程,防止学生忽视安全问题,导致实作中出现安全问题及养成不良操作习惯。这样讲解并实作练习后,学生基本上具备一个农村电工的基本能力了。

1.3 以学生为中心。备课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材。教材是因学生而改变的,是因学生而创新的。电工类教材是一些实作指导性较强的实验课程,其主题思想就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测量、电路设计与制作、电器维修等基本技能,培养其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加深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要达到这些目标,备学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1)抓住学生心理特征进行备课;主要是针对厌学,上课打哈欠、犯困这部分学生,他们情感脆弱、缺乏信任、亲密感,遇到表扬和批评时无动于衷,偶尔会情绪激动,顶撞老师。这部分同学自卑心理严重,对自己能力估计过低,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参与意识低,不愿动手和回答问题,总是逃避和回避老师。针对以上心理特点,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对策,找准切入点,在教学上做了一些改进,找一些简单的、充满乐趣的、生活中常见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物理问题,编制成一些实作性和操作性比较强的基础活动课,以实作课带动理论讲述随机教学,这样会使学生兴致高昂,积极参与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2)从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备课。不能一视同仁,而是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从好、中、差三个层次进行备课,针对不同的学生,调整内容的深浅度。力求备课到每一个学生。例如:电拖接线练习,针对不同的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准备了单开关控制电机电路、点动控制电路、自锁控制电机电路、接触器连锁控制电机正反转电路等。实作课中同时布置下去,要求学生按自己的能力从简单到复杂的的进行接线,用万用表在非带电状态下进行通断检查,在教师指导下通电测试电压或电位。几节课下来,学生明显拉开了差距,好的学生可以接到最后一个电路图,中间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也很快接到后面,只有基础不好的这部分学生还在前面的电路图上徘徊。教师针对这部分学生重点讲解、重点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既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保证了学生整体的发展。

2.教学过程的实践理念

2.1 以分组实验为主导,尽量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分组实验。在以电工课为主的基础教学中,如电流表扩容、伏特表改装,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测定,棱次定律,旋转磁场,电磁继电器,单相、三相交流电动势的产生等知识点。除演示教学外,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做到理论和实践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演示好、组织好、指导好整个教学活动,把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生动并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深深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运用知识的快乐。

2.2 结合教材,创新教材。把教学放到生活当中,放到社会当中,与现实紧密接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现有教学媒体,挖掘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视听设备,组织专业光盘教学,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实验项目外,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尽量组织学生参加在学校开展的音乐晚会、演讲比赛活动及运动会期间所用到的功放调音设备的连接和使用,学生通过见习、实习可以很好的联系理论,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

2.3 教学过程就是实践过程,在实践中教学,在教学中实践,二者合二为一。理论讲述脱离实际,学生间接获取知识,比较被动,时间长了容易忘记所学知识,再去开实作课就没有多大作用。而实作课开设的内容操作性比较强,学生必须参与才能获得知识。学生获取知识比较直接、主动,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所学知识,而且实作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验,在实作中不断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有验证性的、有创新性的、有总结性的,学生有相互讨论的,有举手发问的,教师注意观察,及时引导、解答,并把这些问题梳理过后,当堂讲解,及时消化。一个模块教学过后,学生不但动手能力提高了,相应的理论知识也得到巩固。

小结:电工教学中的实践理念,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一环紧扣一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更谈不上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绍敏.《电工基础》

[2] 徐治乐,王军伟《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

[3] 张友汉.《电子技术》

[4] 曾祥富,邓朝平.《电工技能与实训》

[5] 张向葵.《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

上一篇:激发潜能 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教学有感 下一篇:修德励志 完美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