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01-08 09:17:41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培养

摘 要: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同时小学阶段也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现主要探讨了在小学数学科目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和策略,以期广大同行能有所受益。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学习习惯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小学数学教育要改变以往单纯的以知识传授的倾向,要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纳入教学目标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终生受益。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和表率

小学生具有向师性和可塑性强的特点,教师本身的师范行为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学生习惯的养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教师板书时常潦草、不规范,做题计算马虎、不认真,日久天长,学生模仿老师也就养成了不良习惯。所以,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时时处处都要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先学后教,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活动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正体现了新课改的这一理念。我们在具体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引导他们在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质疑的过程中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时,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题,为接下来学习新知做好铺垫与准备:

1.请尝试把12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摆成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摆法?并列出算式。

第一种:每排( )个,摆成( )排,列式( )。

第二种:每排( )个,摆成( )排,列式( )。

第三种:每排( )个,摆成( )排,列式( )。

2.找出下面两个数的所有因数。

15的所有因数有( )。

16的所有因数有( )。

3.相信你能写出下面几个数的倍数。

2的倍数有( )。

3的倍数有( )。

5的倍数有( )。

这样使学生通过有效的预习,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很好地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这种预习作业的具体布置和落实,使传统课堂上的“明天要上新课了,请大家好好预习”之类泛泛而谈的空话得到了落实。

三、把课堂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有意注意维持时间短,活泼好动,善于表现,很多都没有认真倾听的习惯。小学课堂中,经常有学生叽叽喳喳,交头接耳讲着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而不能认真地去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或是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解,这些现象也是困扰教师的问题。新课改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课堂模式,但与此同时,学生抢话、乱插话、不能倾听别人说话的不良习惯,也影响着课堂效率。

倾听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天能够养成的,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学会听、乐于听、能听懂等,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保证课堂活动的有序、有效地进行。

比如,我会在课堂上让学生重复我或者其他同伴的话:“刚刚老师问了一个什么问题?刚刚某某同学是怎么回答的?”并对认真倾听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对这种好的行为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予纠正,必要时还可以给予适当的惩罚。这样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别人,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丰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动脑多思的习惯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良好的钻研动脑习惯。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使学生心到、眼到、口到、手到,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勇于钻研,勤于动脑,形成良好的动脑多思习惯。

1.巧设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教师要结合教材中的重、难点,在课堂中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心向。

2.动手操作,鼓励学生探索。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具给学生演示,另一方面也应创设机会,让学生有充分操作的机会,培养实际动手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加强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等数学能力,让学生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

五、创设充足的思考时空,培养学生敢于、善于质疑的习惯

新课改强调建立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应充分发扬教育民主,让学生敢于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提出质疑。同时,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不应“满堂灌”,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更应注意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学会质疑,善于质疑。巧设“矛盾冲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质疑的主动性,让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培养质疑的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郑燕.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J].中学课程辅导,2014(02).

[2]梁强辉.培养习惯,助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教育观察,2014(05).

上一篇:从化人文旅游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下一篇:中国铁建提前布局 海外创收成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