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细胞范文

时间:2023-02-21 13:39:56

癌细胞

癌细胞范文第1篇

最近,有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法――温热胸腔循环灌注法(简称胸腔灌注热疗)被用于治疗癌性胸腔积液。其原理是:由于肿瘤细胞的耐热能力比正常人体细胞差,43℃左右的温热即能有效杀伤肿瘤细胞,而人体正常组织细胞不会被烫伤。因此,受43℃温热作用1小时后的癌细胞会像“秋风扫落叶”似的“凋谢枯萎”,医学上称“细胞凋亡”。热疗后胸膜癌组织病理检查亦证实,癌细胞确实被“活活烫死”。

胸腔灌注热疗法能把胸腔内覆盖在胸膜的癌组织表面的纤维素冲刷干净,使广泛转移到胸膜的癌细胞直接、全面、均匀地暴露在43℃温热液体中。该疗法只需一次完成。优点主要有:①创伤小,从热疗开始到结束,患者的体温一般只上升1℃左右,脉搏上升10~20次/分,而且在热疗结束后1小时内均可恢复正常。②不会烫伤皮肤,也不会像化疗那样引起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③热疗后胸腔积液一般在数天内被控制,且不易复发。④热疗后许多肺癌伴癌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肺部肿瘤病灶出现缩小或不继续长大,说明对肺部原发肿瘤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⑤热疗后患者的自觉症状明显改善,例如呼吸困难得到缓解或消失,咳嗽减轻,食欲增强,精神好转,体力得到恢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胸腔灌注热疗法主要适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伴发的癌性胸腔积液或胸膜转移。同样的原理,温热心包灌注法也可应用于治疗肺癌伴发的癌性心包积液,对食管癌伴发的癌性胸腔积液或癌性心包积液、恶性间皮瘤伴发的癌性胸腔积液也有一定疗效。随着研究的深入,该疗法可望用于治疗乳癌、卵巢癌等其他肿瘤伴发的癌性胸腔积液,造福于更多的肿瘤患者。

不过,使用胸腔灌注热疗法也有严格的适应证,尤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若患者有严重的呼吸困难、营养不良、发烧(热疗前体温超过38℃),应先抽取胸腔积液以缓解症状,同时增强营养支持、消炎退热等治疗,以后再择期施行胸腔灌注热疗法。

癌细胞范文第2篇

众所周知,恶性肿瘤之所以很难根治,甚至在做手术切掉后还会复发,很大原因就在于癌细胞会转移(Metastasis)。而癌症之所以如此致命,原因也在这里。据统计,每10名死于癌症的病人当中,就有9个人是死于癌转移。

肿瘤细胞的转移现象是在1829年由一位法国妇产科医生约瑟夫・里卡米尔(Joseph Récamier)首先发现的,Metastasis这个词就是他想出来的。但是,由于肿瘤细胞的检测手段相对落后,研究起来非常困难,再加上作为实验动物的小鼠体内的肿瘤细胞很少发生转移,因此该领域一直进展缓慢,很长时间都难有突破。

上世纪90年代,情况终于发生了变化。科学家们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出一种极为特殊的小鼠品系,不但易得癌症,而且癌细胞也很容易转移,从此该领域的研究就有了得心应手的实验材料,新发现层出不穷。后来科学家们又掌握了癌细胞荧光染色法和基于此法的扫描成像技术,如果运用得当的话,这两项技术甚至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实时地观察到癌细胞的转移过程,癌转移的很多细节终于被搞清楚了。

简单说,肿瘤细胞要想成功地转移到另一个地方,首先必须像阿米巴虫一样发生变形,才能从健康细胞的包围圈中挤出去。癌细胞当然可以一直这样通过变形来移动,但速度显然太慢了,最快的方法无疑是利用血液循环(或者淋巴循环)系统,这就相当于驶入了一条高速公路网,可以很容易地到达任何想去的地方。但是,癌细胞要想搭上血液循环这辆快车,还需再次变形,才能穿透紧密的血管壁,进入到血液当中,这是相当困难的。不但如此,为了防备敌人从这条高速公路入侵人体,血液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细胞,时刻准备消灭来犯之敌,癌细胞一旦进入血管,就好似羊入狼口,只有极少数幸运者才有可能逃过此劫,成功到达下一个目的地。之后癌细胞还要再次将自己附着到血管壁上,并通过变形运动从血管壁里穿出去,才能顺利地在新家安营扎寨。

总之,癌转移需要很多步骤,每一步都困难重重,所以癌转移是一个典型的小概率事件。问题在于,只要有一个成功了,后果就会不堪设想。

那么,既然癌症病人大都死于癌细胞转移,而大部分癌转移又是通过血液循环来完成的,于是有科学家提出,可以通过对血液进行筛查的办法来预估癌症的治疗效果。不过,这个筛查方法必须有足够高的灵敏度才行,否则就没用了。

2009年,终于有一项技术的精确度和灵敏度都达到了医生的要求,并成功地实现了商业化,这就是“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与分析技术”(CellSearch)。顾名思义,这项技术可以检测到血液循环当中的肿瘤细胞的数量,从此医生们可以很方便地判断化疗的成效,并对癌症病人的预后做出科学的判断。目前行业内公认,如果每7.5毫升血液里检测到超过5个癌细胞,就说明癌细胞正在扩散,化疗失败,病人要么改用其他药物,要么再想别的办法。

这个技术实施之后不久,医生们有了个意外发现:在诊断时经常用到的活组织检查(Biopsy),以及实体肿瘤切除手术也会导致癌细胞发生转移!这两项针对癌症病人的常规操作都使用机械方式破坏了实体肿瘤及其周边组织,有可能将原本被健康细胞所包围的成千上万的癌细胞释放出来,手术还会导致血管破裂,给癌细胞提供一个侵入血液循环系统的机会。只要其中有少数癌细胞借机混入血液循环,就会导致癌转移,带来严重的后果。

这个发现让一些心怀鬼胎的人很是高兴了一阵子。要知道,现代医学虽然已经大大延长了癌症病人的生命,但科学家们毕竟尚未找到根治癌症之法,于是不少人怀疑现代科学的威力,迷信古代的医术。一些骗子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大肆宣扬“另类疗法”,宣称找西医化疗或者做手术反而会加重病情,号召病人拒绝去西医院看病,而是去向他们购买所谓的“秘制灵丹妙药”。

这些荒诞不经的说法在中国居然很有市场,说明科普的路还很长。

有意思的是,当初这些人诋毁西医的时候并不知道手术能增加癌细胞转移的风险,最终还是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说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只是其内涵远不是这些人宣传的那样简单。

“这是个很新的发现,我们还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什么。”首先做出这一发现的科学家之一,美国小石城纳米医学中心的弗拉迪米尔・萨洛夫(Vladimir Zharov)医生说:“但这并不等于说癌症患者不要做手术,实体肿瘤还是通过手术切除掉比较好,如果任其生长,后果更严重。”

萨洛夫还认为,发现这个事实不是一件坏事,科学家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发明出全新的方法对付癌症。比如,科学家们发现癌细胞之所以能够像阿米巴虫那样变形,“Rho激酶”(Rho Kinase)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于是有人试图开发出一种药物,抑制“Rho激酶”的活性,希望能降低癌细胞扩散的能力,延长病人的生命。

还有一种思路更有趣,那就是设立一个癌细胞陷阱,把血液中的癌细胞统统吸引过去。已知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细胞都会被一种名为SDF-1的分子所吸引,而人的骨髓中含有大量这种分子,这就是为什么乳腺癌和前列腺癌通常都会转移到骨髓中去的原因。伦敦癌症研究所的克里斯・马歇尔(Chris Marshall)博士及其同事们制造了一个微型的“陷阱”,看上去像海绵,里面含有大量SDF-1分子。科学家们将其植入小鼠的体内,发现它确实对癌细胞有很强的吸引力,这就相当于把那些进入到血液循环系统中的癌细胞都引入了陷阱,再也到达不了目的地了。之后只要想办法将这些集中起来的癌细胞一并杀死,就可以阻止癌转移了。

癌细胞范文第3篇

科研工作者一直试图攻克癌症。此前两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在年度报告中,列举过去一年中,人类在对抗癌症方面已取得76项显著的科学成果。对于医学界来说,战胜癌症从某种程度上是与时间赛跑,关键在于如何在癌症发病早期采取行动。

癌细胞在繁衍过程中,会有凋亡的细胞、脱落的组织,现在这些都已成为医务工作者捕捉癌症的线索。比如,医务人员通过器具从子宫颈部取少量的细胞样品,放在玻璃片上,就可透过显微镜发现是否有异常。

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癌细胞都这样易于获得。直到研究者发现,从患者的血液中同样可以追踪到癌细胞的线索,使分子检测技术逐渐受到青睐。这些线索被研究者称为肿瘤标记物,是癌细胞产生和释放的物质。“它们就像肿瘤的影子,可以帮助医生追溯肿瘤的信息,不过,由于准确度不够,还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治疗手段。”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副教授陈汶表示,目前应用最为成熟的是子宫颈癌的检测。

研究者们设想,随着技术的提升,以及对癌症的认识更为全面时,仅通过抽血,就可以掌控癌症诊疗需要的全部信息。 逼近癌细胞

历史悠久的活检一直被认为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医生从患者体内取出病变的组织,进行病理学的分析,即为活检。北京肿瘤医院的一位主治医师表示,“从确诊的角度来讲,最好是能拿到一块肿瘤组织,看看到底是什么。”由于在取病变组织的时候,会对患者身体造成创伤,不到万不得已,医生往往不会选择这种有创性的检查。尤其是这种方法不适用于肺癌、肝癌等生长在脏器上的癌症。

无创或微创的检测技术,可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最为原始的手段就是听诊、触摸等,这全要依赖医生的经验,漏诊率较高,于是逐渐被超声、X线等基于影像学的检测技术取代。可是,碍于辐射等因素,影像学检测不宜使用过频,使得侵入性较强的恶性肿瘤有机可趁。

至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迈克尔· 毕晓普(Michae Bishop)与哈罗德·瓦缪斯(Harold E.Varmus)共同发现,癌症的诱因并非外界的病毒,而是特定的基因。研究者们意识到,要想真正了解癌症,就得无限逼近癌细胞,解密藏在它自身的信息。

于是,很多实验室开始摸索分子诊断技术。“分子诊断最大的好处是创伤小,可以反复检测,适用于健康人群。”陈汶说。

临床医生只需要抽取病人1毫升-2毫升血,就可以通过捕捉蛋白质或者游离DN段,探索肿瘤信息。这些组分有可能来自肿瘤破损的细胞,也可能是肿瘤细胞分泌的产物。基于这种方法了解癌症,是从局部推知全局,“犹如盲人摸象,捕捉到的信息尤为重要”。陈汶说,“如果你摸到的是象尾,很可能与其他物种混淆。但是如果你摸到的是象牙,那么就能准确地判断这是一头象。”研究者遵循这样的思路,寻找癌变细胞的“象牙”,来提高方法的精准度。

2013年11月,清华大学教授、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罗永章课题组摸到了一个 “象牙”——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他们首次发现这种特殊的蛋白质可以作为肺癌的标记物。肺癌肿瘤细胞分泌的Hsp90α能促进肿瘤侵袭及转移,肿瘤恶性程度越高,它在血液中的含量也越高。该课题组针对Hsp90α研发出了一种定量检测试剂盒,用于肺癌患者病情的监测和疗效评价。

癌细胞和正常细胞间的区别非常微小,且个体间的癌细胞差异很大。因此,寻找到一个既能典型代表癌细胞,又适用于所有人的肿瘤标记物,犹如大海捞针。因此,这类技术目前仅在个别癌症上,作为辅助判断手段应用。

由于这些标记物包含的肿瘤基因很有限,无法为肿瘤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于是研究人员摸索出一种创新的方法:在转移过程中阻截癌细胞,并完成全基因组的测序。癌细胞脱落后,会经过血液或者淋巴系统,转移到其他器官生长成新的肿瘤。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讲席教授谢晓亮研究团队,成功阻截了血液中的癌细胞,首次完成了对这些截获的癌细胞的全基因组测序,于12月20日公布了研究结果。此前,如果想要了解癌症的全基因组,只能通过活检。

全基因组测序可以帮助临床医生了解癌症的信息。“它所能提供的癌症信息,比蛋白质,或者游离的DNA更为完整。”谢晓亮说。

原来制定肿瘤治疗方案要参照活检结果,让临床医生苦恼的是,在治疗过程中,肿瘤会发生变异。“最初使用的治疗手段的效果就有可能大打折扣。最理想的状态是,实时追踪肿瘤信息,调整方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主任医师王洁说,而让患者反复接受痛苦的活检也不现实。新方法将有可能扭转这一被动局面,达到实时跟踪,为个性化治疗提供帮助。 准确度瓶颈

越来越多的诊断技术可供选择,只要价格合适,患者会更加倾向于选择“舒适”的检测手段,然而“精度”始终是新技术所面临的难关。

12月,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刚刚对一种新兴的乳腺癌筛查技术——抽吸技术发出警告。这项技术通过抽吸器采集中的液体,筛查不正常或潜在的致癌细胞。技术提供商将其包装成可与传统的X线检测相媲美的技术,这使FDA感到担忧,因为迄今还没有科学数据表明,单独使用抽吸检测可以有效筛查乳腺癌,或其他任何病症。

在美国,乳腺癌筛查的常规方法是通过X线检查。为了获得清晰的乳腺平片图像,检测过程中需要挤压,使女性感到不舒服。因此,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抽吸技术作为替代。FDA认为,这将有可能造成很多女性误诊。

随着价格的降低,患者也越来越倾向通过静脉抽血检测肿瘤标记物。与抽吸技术类似的是,“它的准确度还不足以作为诊疗的依据”。陈汶说。

活检无可比拟的优势是,在显微镜下,它不但可以让医生观察到病变细胞的形态,也可以观察到病变细胞排列的情况。医生通常会综合这两种信息,判断肿瘤的类型和良性、恶性。陈汶说:“通过外周血获取癌细胞,只能做到前者,无法满足后者。并且,只有在肿瘤标记物检测结果出现非常明显的增高时,医生才有可能怀疑患者已经患癌。”相较于检测,医生更倾向于将这一方法用于治疗过程中的监测,比如,通过对比病人术前术后的肿瘤标记物,判断手术是否完全清除了肿瘤、药物的疗效如何。

实际上,现阶段,新技术出现的意义并不是为了取代传统技术,而是互为补充。“比如,对于某些发展初期的肿瘤,穿刺无法取得肿瘤组织,或者某些部位不适宜取组织。这时候,医生不会束手无策,他可以选择从外周血检测癌细胞,做基因测序。” 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副研究员白凡表示。 过度诊疗之虑

随着各路技术的发展,跑在肿瘤前面,变得更有可能。检测成本的降低,也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可以享受到癌症检查带来的好处。然而,研究者们需要考虑,究竟应该在什么情况下采取治疗行动。因为,部分肿瘤成长在初期,并不具有危害,有些早期的肿瘤甚至可以自行恢复。

美国女影星安吉丽娜·朱莉(Angelina Jolie)听从医生建议,选择了双侧乳腺切除术。她在《纽约时报》上刊发“我的医疗选择”解释,原因是通过基因检测,她得知自己携带BRCA1恶性突变,未来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极高。

朱莉事件表明,癌症风险基因有可能被作为常规检测,并用于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的诊断依据。然而,这引发了学界的激烈讨论。10月底,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的美国人类遗传学会(ASHG)年会上,与会专家对这类技术的不规范使用表示忧虑,他们认为,部分检测技术已经确认了与癌症的关系,然而,部分研究型检测技术尚不成熟,如果大面积应用,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朱莉事件后,来我们医院要求做基因检测的人比原先多了一倍。”上述主治医生说。根据她的观察,由于基因检测在中国刚刚起步,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就下决心做预防性手术的病例还不多。

由于肿瘤诊断的特殊性,即使查出的是早期肿瘤,患者都会觉得很紧张。过度诊疗的情况在中国已经显现。

医生会告诉大多数的早期患者,3个月-6个月后再来复诊,根据肿瘤的变化再判断。然而,这种对肿瘤的未知感,煎熬着许多患者,“有很多病人希望马上得到最准确的信息”。上述主治医生说,这时候,医生就会为病人使用核磁检查,甚至是穿刺。

无论如何高精尖的技术,都需要综合医生的经验做出判断。由于医生们还没有明确的方法,根据症状来区别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的肿瘤和恶性肿瘤。为了保险起见,医生和患者会倾向选择激进的治疗手段,这往往会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带来巨大的痛苦和风险,这种问题通常被称为过度治疗。

比如,此前的研究认为,当食管下端的上皮细胞发生变化时,有可能发生腺癌,而这种变化被称为巴雷特食管。最近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一项有关食管癌的研究发现,多数情况,巴雷特食管都是良性的,可能根本就不需要治疗。此前,多数病人会定期接受扫描检查,甚至通过去除食管内膜来进行治疗。

NCI的一个工作组曾经尝试修正癌症的定义,以帮助避免过度治疗。例如,影响的原位导管癌,许多医生认为这不是癌症,应当去掉“癌”这个字进行重新命名,这样患者就不会太害怕,也不会执意寻求那些不必要的,甚至有潜在伤害的疗法,包括切除手术。然而,修正名称缓解恐慌并非适用于所有癌症。

或许分子检测技术能够提供一条解决之道。12月3日,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巴茨癌症研究所研究人员就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研究人员对104名乳腺导管癌患者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后发现,乳腺导管中含有αvβ6分子的患者,乳腺癌复发时间平均仅为2.3年,而不含这种分子的乳腺癌患者平均复发时间则为11年。在健康的乳腺组织样本中几乎没有这种分子,且癌症越严重,乳腺组织中出现这种分子的几率也越高。研究者认为,以这样的方式诊断,将对癌症的治疗方法提出指导性意义。

2007年,美国的研究数据显示,美国在2002年-2004年癌症死亡率每年减少了2.1%,成为世界最先出现癌症死亡率下降的国家。可以说,癌症的早期发现、先进的治疗技术功不可没。

根据美国医药咨询公司F&S预测,2014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增至503亿美元,其中,2012年-2014年,分子诊断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将达11%,占体外诊断各类细分市场之首。

癌细胞范文第4篇

在你们很多讽刺画中,我是一个面目丑陋、头上长角、手里拿叉的恶魔。其实,我一出生就住在你们的身体里,我并不丑陋,只是整天在沉睡。但你们呼吸的空气、喝的水、吃的食物、每天的生活习惯等等,让我在逐步苏醒,并变得丑陋。你们怕我、恨我,我又何曾不讨厌这样的自己?今天,我想跟你们讲讲我的心里话,但愿能为你们的“抗癌之路”提供有用的启发。

我是如何横空出世的

你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庞大的“细胞共和国”,里面住着近一千万亿个子民。每分钟就有3亿个同胞死亡,然后新的同胞又生长出来。开始,我也只是其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个,日子过得平淡无奇,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像自己。

首先是我的样子变得越来越怪异。和那些大小差不多、规规矩矩站成一排的兄弟们相比,我变得奇形怪状、大小不一。这丑陋的样子吓了我一跳,但更可怕的事还在后面。我开始分裂了,由1个变成2个,2个变成4个,就这么一直没完没了地长下去。

原本我很苗条,直径只有大约10微米,用显微镜才能看到,但这些从我身体里跑出来的子子孙孙和我紧紧地贴在一起,成了一大团。当我分裂到100万个时,这一团体直径也只有1毫米,你们用任何医学检查仪器都发现不了;长到10亿个时,直径到了1厘米,医院里的B超、CT、核磁、PET等终于能发现我了。但是,你们很可能因为没有任何不舒服而不去检查,任我就这样疯狂地生长下去;当你们终于能在自己的身体上摸到一个包块时,我的数量早就超过了10亿个。这是一个漫长的“潜伏”过程,最少需要5年,也可能是10年、30年。

自从变丑以后,我的心也越来越狂野,总按捺不住想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这是我们癌细胞和良性肿瘤细胞的一个重大区别。它们总是老老实实地待着,任人宰割;我们却狡猾多了,顺着你们的循环系统,淋巴也好、血液也好,扩散到全身。我们会破坏你身体里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让你痛苦不堪,最后离开人世。

“变丑”并不是我的错

我知道我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中国每5个死亡的人里,就有一个跟我们有关。但是请你们想一想,是谁把本是正常的我,变成了这个丑陋的样子?

在第12届国际癌症大会上,有一位美国专家说,80%的癌症来自人类呼吸的空气、喝的水和吃的食物。其实,癌症中35%与饮食有关,30%与吸烟有关,10%与感染有关,饮酒、污染等也是重要因素。不要再责怪我是“杀人凶手”了,很大程度上,正是你们的生活方式创造了我。

吃致癌食物的你。烤肉,发霉的食物,咸熏制品,油炸食物……当你吃这些东西时,其中的苯丙芘、黄曲霉素、亚硝酸盐等就悄悄潜入了我的生活。它们是世界上公认的三大最强烈的致癌物质。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食品科学技术室主任霍军生说,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是砒霜的68倍,最容易诱发肝癌。苯丙芘和亚硝酸盐会导致食管癌、胃癌、鼻咽癌、肺癌。另外,大鱼大肉,粗粮吃得太少,纤维素摄入不足、吃得太多等都会导致“癌从口入”。

抽烟喝酒的你。每当你抽烟的时候,真希望你能看看我脸上的惊恐。专家说:“每抽一支烟,你就可能丧失5分半钟的生命!”肺癌、膀胱癌、食道癌、口腔或喉部肿瘤等,都与抽烟密切相关。一个每天吸15~20支烟的人,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几率比不吸烟的人大14倍。英、德等8个欧洲国家在调查了36万人后发现,得癌的男人中10%都和饮酒有关,女人中也有约3%与饮酒有关。

不开心的你。如果你每天都阴沉着一张脸,正常细胞的日子也好过不到哪去,对我们癌细胞来说,更是生长扩散的机会。古罗马人就说过“抑郁容易致癌”。食道癌的患者十有八九都是固执、急性子的人;乳腺癌和中年患胃癌的人多爱生闷气、自我压抑、不擅表达。

“被污染”的你。说实话,生活在一个被污染的环境里,算不上你的错。可反过来想想,环境受到污染,还不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天空越来越不干净,PM2.5成了肺癌的诱因之一;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染了水循环系统,造成了消化道肿瘤;不合格装修建材中的甲醛、氡等导致白血病和肺癌……

我们能不能好好相处?

出于对我的恐惧,你们发明了“谈癌色变”这样的词,但千万别忘了,我曾经就是你的一部分,是你的千万亿分之一。正因有每天被“不正常”生活包围的你,才有了同样“不正常”的我。我挚爱的人类朋友们,在我还没发生癌变之前,我们就好好相处好吗?下面这些,就是阻止我从一个正常细胞变坏变丑的最佳武器。

吃点黄绿色食物。国际抗癌联盟一份报告说,全球每年有1200万新发癌症病例,其中高达四成是可以预防的。富含维生素C的黄、绿色蔬菜和水果,能让胃癌、肠癌、肺癌、子宫癌、前列腺癌等发病危险性大幅下降。此外,多吃生蒜能让人得胃癌的风险降低60%。

每天走路1小时。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针对7万人的长期研究发现,每天只要走路1小时,就可以降低一半患大肠癌的几率。运动后出汗,还可使体内的铅、锶等致癌物质随汗水排出体外,从而起到防癌作用。运动能提高免疫力,能预防多种癌症。

晒15分钟太阳。人体内维生素D不足会增加患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及胃癌的风险。身体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合成维生素D,能起到防癌作用。不过,为避免暴晒增加皮肤癌的风险,每天晒太阳15分钟就可以了。

睡够7小时。当你睡觉时,不少免疫力因子会在此时产生,它们犹如一个屏障保护着你。睡饱了免疫力增强了,我们癌细胞想要“进攻”人体的难度就大多了。午睡是中国人很好的习惯,中午1点是人类的一个睡眠高峰,这时打个小盹,也能增强体内免疫细胞的活跃性,起到一定的防癌作用。

少吃点糖。作为一个癌细胞,我最喜欢的“食物”就是糖,你的血液里57%的糖分都用来滋养我,让我无法控制地越分裂越多。研究发现,你每天只要喝两杯甜饮料,患胰腺癌的风险就会比不喝的人高出90%。所以,含糖食品,还是少吃或不吃得好。

在我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你们仍有机会改正错误——尽早发现我,消灭我!只要每年查一次血中的“癌标记”,如40岁做一次胃镜,50岁做一次肠镜,有慢性病毒性肝炎者定期检查肝脏,吸烟者每年做次胸部CT,成年女性每年查次乳腺,50岁以上的男性查一次前列腺,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发现婴儿期的我,然后一定要听医生的话,该吃药的吃药,该手术的手术,千万别对我手软。

癌细胞范文第5篇

一年以前,布莱恩在一次例行身体检查中,被意外查出体内多个器官发生癌变。肝脏几乎被癌细胞布满,结肠上也有一个肿瘤。医生说这种情况无法在肝脏上动手术,因此布莱恩继续存活下来的时间可能只有一年。

绝望的布鲁克斯夫妇不得不把坏消息告诉了儿子和女儿。“听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刻,我很难接受。特别是想到不能看着我3岁的小孙女长大成人,我感觉像被判了死刑。我的家人也备受打击。”

放射性栓塞

就在布鲁克斯夫妇几乎绝望的时候,他们听说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放射性栓塞术”,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布莱恩在全家人的支持下,报名参加了这种肝癌新疗法的临床试验。在众多报名者中,他的病症符合这种治疗方法,因此被幸运地选中,来到剑桥的一所医院接受第一阶段治疗。

“放射性栓塞术”是将放射性疗法和“栓塞术”医疗手段相结合。简言之,就是将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微小粒子,注入体内特定部位,让它阻断流向肿瘤的血液供应。这样,癌变的细胞不能接受到血液运送的营养,就会逐渐被“饿死”。目前这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肝癌。

“放射性栓塞术”与传统的放射性疗法最大区别在于,“放射性栓塞术”直接向身体内部的癌变部位输送高剂量的放射性物质,对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不产生损伤;而传统的放射性疗法则是从身体外部用放射性物质照射肿瘤,所照射部位的其他组织同时也会受到损伤。

医生为布莱恩做了相关检查,特别检测了肝脏内血液流动的情况,并确定了向肝内肿瘤输送营养的血管,正是这些营养使肿瘤越长越大。第二天,医生给布莱恩的身体里注射了一批放射性粒子,让它直接堵住肝脏内向肿瘤流动的血液,从而让肿瘤慢慢饿死。

奇迹发生

4个月后,布莱恩再次来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医生看了检查结果告诉他,肝脏的肿瘤完全消失了,接下来只需要通过化疗来治疗他结肠上的肿瘤。布莱恩随后进行了11个疗程的传统化疗,检查结果表示他已经完全康复。布莱恩为自己的幸运而感到开心不已,并形容自己的经历是一个“奇迹”。

“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看到写着‘肝脏肿瘤全部消失’的化验报告时,简直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和家人对牛津大学和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卓越技术和医生们的出色工作表示感激与崇敬。”布莱恩接着说道,“当然,癌细胞复发的可能随时都有,但我现在完全能够坦然接受。”

布莱恩的妻子妮基表示:“其实这件事相当偶然,因为有很多人报了名,而布莱恩的名字十分幸运地被临床实验的工作人员选中。当我们取回结果时,连医生都难以置信,说他们非常震惊。如果我们当初没有参加试验的话,布莱恩可能都活不到现在。”

这项试验是在2010年2月,由英国牛津大学和英国癌症研究中心联合发起。首批40位癌症病人的临床实验治疗,除了布莱恩以外,还有39人也接受了这种方法治疗,布莱恩是第一个采用这种方法治疗后,癌症痊愈的病人。

癌细胞范文第6篇

1癌细胞的特点及形成机制

一谈到癌症,人们总会 “谈虎色变”,因为它通常指 “恶性肿瘤”。而肿瘤则是由一个个的癌细胞不断扩散所形成。那么,第一个癌细胞是怎样出现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了解一下细胞分化的过程。

细胞如何分化完全取决于细胞中那些基因得到表达。言外之意,并不是所有的基因都能在细胞分化的过程中被激活。细胞中所有的DNA就像是一本厚厚的书,但这本书有个特点,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能读到。就像大量的书页被钉在一起无法阅读。但是,细胞中的基因常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比如说紫外线、亚硝酸盐等化学物质以及病毒等)使DNA发生改变。使得储存着遗传信息的这本书的内容发生变异。

一般而言,不容易使细胞发生癌变。因为,癌变也是量变的一个过程,某一个位点的改变并不足以导致癌变。就好像是一本几百万字的书,虽然经过了多次严格的校对,也难免会出现错字,但这些并不会妨碍我们的阅读或者说传递的信息没变。癌变也一样,也是由许多基因的异常改变不断积累所导致的。癌症多发于高龄人群也应证了这一点。

不断增殖的癌细胞,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逃脱了正常细胞衰老凋亡的宿命,只要营养充足,它就将不断的分裂下去。目前,临床上第一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细胞在实验室中还在不断的分裂,这也正是癌症最可怕的地方。

2干细胞

干细胞(stem cells, sc)是一类比较特别的细胞,它们不但能够无限制的增殖,在一定条件下,还能够分化成特定功能的细胞。因此,可以说它是一类保持在原始状态的细胞。根据发育程度,干细胞一般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包括神经干细胞、血液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皮干细胞等)。根据发育潜能,干细胞又可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单能干细胞。人体中,受精卵是发育潜能最大的细胞,因为它不仅能发育成为各种组织和器官,而且能发育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它所体现的是细胞最原始的状态。但应当指出的是,这种原始性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例如多莉羊的成功克隆就证明了这点。

切断脚的蝾螈能够长出新的脚,单靠一个细胞就能长出新的一株植物。这些事例都说明了干细胞在分化上的巨大潜力,但这种潜力是因生物而异的。如果当一个人失去自己的四肢后能像蝾螈一样长出新的话,我们就不需要借助假肢了,同样,也没必要做各种器官移植手术了。这也说明,我们人体当中的干细胞的潜力还远未被激发出来。近些年关于干细胞的临床研究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可以想象,在不远的将来干细胞衍生组织器官的广泛临床应用,将使我们再造自己的组织器官,从而使人能够用上自己干细胞所衍生出的新器官和组织来替换损坏或病变的器官组织。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和中央医院通过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根治了一名因家族遗传而患上严重的地中海贫血症男童,是世界上第一例移植非亲属的脐带血干细胞而使患者痊愈的手术。美国《科学》杂志也于1999年将干细胞研究列为第一世界十大科学成就,排在了人类基因组测序和克隆技术之前。

3癌细胞和干细胞的联系与区别

3.1都能无限增殖

干细胞不但能够分化出各种各样的细胞,而且能够分化出与自己一模一样的细胞,例如胚胎干细胞。无限增殖也是癌细胞的重要特征,只要有充足的养分供应,它们将持续地进行繁衍,除非个体死亡。而一般细胞则不能,它们会在分裂到一定程度之后结束生命,即使具有非常适宜的生存条件也是这样。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干细胞虽然能够无限的增殖,但是它还是属于正常的细胞,其增值通常是受到控制的,这也是癌细胞和干细胞的重要区别。

3.2分化成其他细胞的能力不同

癌细胞和干细胞还有一个根本性的区别,那就是干细胞能分化成其他类型细胞。例如胚胎干细胞,他们能够分化出除胎盘以外的所有类型的细胞。也就是说,身体中不管是哪种细胞,都能够通过胚胎干细胞得到补充。不仅仅是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简称iPS细胞)也具备这样的能力,不同于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不是取自正在发育的胚胎,而是通过对人体中已经完成分化的体细胞进行基因操作,用人工方法所制造出来的。通过这种特殊的基因操作,就好像是把细胞的生命时钟拨回到了刚开始的初始状态。因此我们称它们为“万能细胞”。

癌细胞其实和iPS细胞非常相似,因为他们都来源于正常的细胞,都是通过正常细胞的初始化得来的。只是在初始化后它们的分化能力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一些科学家在治疗一些癌症的时候正尝试一种叫做 “分化诱导疗法”的方法来治疗癌症,例如白血病,已经取得了较好效果。此方法通过注射一种叫做“维甲酸”的诱导物质,作用于癌细胞,而癌细胞则不能,只是简单的数量上的堆积。

3.3肿瘤当中也存在干细胞

癌细胞和干细胞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细胞,但近期的研究发现,肿瘤中也存“癌干细胞”,癌干细胞能够转变成癌细胞。据研究,肿瘤当中都存在癌干细胞,但它只占不到1%。虽然是一种特殊的干细胞,但它和普通细胞有一点却非常相似,那就是他们对抗癌剂表现出了非常强的抗药性。

同一般的干细胞相比,这种细胞有非常大的差异。癌干细胞不能像胚胎干细胞和人工诱导干细胞那样分化成其他类型的细胞,只能增殖产生出癌细胞。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癌干细胞比一般的癌细胞更加可怕。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也证明了这点,例如,将癌细胞移植到免疫力很弱的小鼠身上后,小鼠长出肿瘤的概率并不是很高,而移植癌干细胞的小鼠却极易患病。这也是二者最大的差别。那么这种“原始”的癌细胞又源于什么细胞呢?关于这点,科学界还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但一些科学家猜测其极有可能来自皮肤等组织中的干细胞,或者是这些干细胞分化后所产生的细胞。

癌细胞范文第7篇

首先是我的样子变得越来越怪异。和那些大小差不多、规规矩矩站成一排的兄弟们相比,我变得奇形怪状、大小不一。这丑陋的样子吓了我一跳,但更可怕的事还在后面。我开始分裂了,由1个变成2个,2个变成4个,就这么一直没完没了地长下去。

原本我很苗条,直径只有大约10微米,用显微镜才能看到,但这些从我身体里跑出来的子子孙孙和我紧紧地贴在一起,让我变成了一大团。当我分裂到100万个时,这一团体直径也只有1毫米,你们用任何医学检测仪器都发现不了;长到10亿个时,直径到了1厘米,医院里的B超、CT、核磁、PET等终于能发现我了。但是,你们很可能因为没有任何不舒服而不去检查,任我就这样疯狂地生长下去;当你们终于能在自己的身体上摸到一个包块时,我的数量早就超过了10亿个。这是一个漫长的“潜伏”过程,最少需要5年,也可能是10年、30年。

自从变丑以后,我的心也越来越狂野,总按捺不住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的想法。这是我们癌细胞和良性肿瘤细胞的一个重大区别。它们总是老老实实地待着,任人宰割;我们却狡猾多了,顺着你们的循环系统,淋巴也好,血液也好,扩散到全身。我们会破坏你们身体里的各个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让你们痛苦不堪,最后离开人世。

我知道我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中国每5个死亡的人里,就有一个跟我们有关。但是请你们想一想,是谁把本是正常的我,变成了这个丑陋的样子?

在第12届国际癌症大会上,有一位美国专家说,癌症的病因80%来自人类呼吸的空气、喝的水和吃的食物。其实,癌症中35%与饮食有关,30%与吸烟有关,10%与感染有关,饮酒、污染等也是重要因素。不要再责怪我是“杀人凶手”了,很大程度上,正是你们的生活方式创造了我!

吃致癌食物的你。烤肉、发霉的食物、咸熏制品、油炸食物……当你吃这些东西时,其中的苯丙芘、黄曲霉素、亚硝酸盐等就悄悄潜入了我的生活。它们是世界上公认的三大最强烈的致癌物质。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食品科学技术室主任霍军生说,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最容易诱发肝癌。苯丙芘和亚硝酸盐会导致食管癌、胃癌、鼻咽癌、肺癌。

抽烟喝酒的你。每当你抽烟的时候,真希望你能看看我脸上的惊恐。武警总医院病理科主任、肿瘤生物治疗科主任纪小龙教授说:“每抽一支烟,你就可能丧失5分半钟的生命!”肺癌、膀胱癌、食道癌、口腔或喉部肿瘤等,都与抽烟密切相关。一个每天吸15~20支烟的人,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几率比不吸烟的人大14倍。

不开心的你。如果你每天都阴沉着一张脸,正常细胞的日子也好过不到哪里去,对我们癌细胞来说,更是生长扩散的机会。早就有研究表明“抑郁容易致癌”。

因为有每天被“不正常”生活包围的你,才有了同样“不正常”的我。我挚爱的人类朋友们,在我还没发生癌变之前,我们就好好相处好吗?下面这些,就是阻止我从一个正常细胞变坏变丑的最佳武器。

吃点黄绿色食物。国际抗癌联盟的一份报告说,全球每年有1200万新发癌症病例,其中高达4成是可以预防的。富含维生素C的黄、绿色蔬菜和水果,能让胃癌、肠癌、肺癌、子宫癌、前列腺癌等疾病的发病危险性大幅下降。此外,多吃生蒜能让人得胃癌的风险降低60%。

每天走路1小时。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针对7万人的长期研究发现,每天只要走路一小时,就可以降低一半患大肠癌的几率。运动后出汗,还可使体内的铅、锶等致癌物质随汗水排出体外,从而起到防癌作用。运动能提高免疫力,能预防多种癌症。

在我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你们仍有机会改正错误——尽早发现我,消灭我!只要每年查一次血中的“癌标记”,如40岁做一次胃镜,50岁做一次肠镜,定期检查肝脏,做胸部CT,查乳腺,查前列腺,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发现婴儿期的我。

癌细胞范文第8篇

“饿死”癌细胞的疗法早已有之

实际上,“饿死”癌细胞的想法很早就有了。早在1971年,哈佛大学佛克曼教授就提出这一设想,通过单克隆抗体中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就能切断肿瘤细胞的血液及营养供应。这种抗肿瘤疗法被称为“抗肿瘤血管生成疗法”,也被形象地称为“饥饿疗法”。1994年,哈佛大学癌症研究中心曾采用该疗法一次治愈了7只刘易斯肺癌小鼠。目前,“抗肿瘤血管生成+抗肿瘤细胞增殖”的“A+治疗方案”已在许多医院普及。

以GLUT1为靶点,开发出特异性抑制剂来阻断葡萄糖转运至癌细胞,让癌细胞因缺乏营养供给而无法生存的想法,多年前就已有人提及,并为此申请了相关研究课题。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任何GLUT1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关抑制剂抗癌的细胞及动物实验已经完成

GLUT是哺乳动物细胞膜上镶嵌的“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统称,它们可以作为载体将细胞外葡萄糖或其他六碳糖(己糖)跨膜转运至细胞内。由于癌细胞以糖酵解(无氧呼吸)为主,其耗糖量远远大于以有氧呼吸为主的正常细胞,采用靶向GLUT1的“饥饿疗法”可以让癌细胞摄取的葡萄糖急剧减少,因而能选择性杀死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

目前,有人筛选出对肺癌有效的GLUT1致癌剂,其在肿瘤细胞株及荷瘤动物中的评价结果已经公开发表,显示出较好的抗肿瘤效果。

“饿死癌细胞”离实际应用还有距离

不同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分布在不同细胞,行使相同或不同功能,比如单糖运输、己糖运输、双向运输等,而每种细胞上分布着不止一种类型的葡萄糖转运蛋白,这就使得GLUT1的功能被抑制后,其他葡萄糖转运蛋白将代偿其功能。以GLUT3为例,它主要分布在神经元和胎盘组织,当脑瘤患者的GLUT1被抑制后,仍然可以依赖GLUT3摄取葡萄糖,因此癌细胞还能继续生长。同时,GLUT1还有一个易被诱导的特点,即葡萄糖水平低,它就高表达;葡萄糖水平高,它就低表达,这就使得将来使用抑制剂会面临“水涨船高”的难题,也就是活性很难抑制或易诱发耐药性。

癌细胞范文第9篇

患上甲状腺癌她从沮丧到乐观

“其实我和老头子都是病人。”谭阿姨说,2003年她摸到脖子上有包块,进而确诊是甲状腺癌,2004年做了手术。在患病之初,她也曾灰心丧气,愁眉苦脸,甚至想过放弃。但两个儿子一直在鼓励她: “妈,我们家要是没有你怎么办哦?”为了家人,她慢慢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手术后不久,她的身体状况变得很糟糕,甚至连拧洗脸帕的力气都没有。“检查出癌细胞有转移,身体又糟糕,我还想是不是没几天了”,但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她的身体状况慢慢好转。

“关键是要心态好,好多癌症病人都是被吓死的。”谭阿姨说,乐观是自己的法宝之一。用老伴的话来说,是藐视癌症,不把癌症当作病,只作自己没事人。于是短暂的阴霾过后。她的脸上又恢复了笑容。天天锻炼她累死了癌细胞

除了积极的治疗,乐观的心态,谭阿姨还一直坚持锻炼。小区居民说,谭阿姨就是一个“把癌细胞累死的人”。有趣的是,谭阿姨自己并不知道这个称呼。倒是老伴还有所耳闻,“人家都说,有个胖女人,走路把癌症走好了,把癌细胞都累死了。”

“关键是毅力要好。”谭阿姨总爱这么说。从2004年9月起,身体有所好转后,她开始锻炼。早上6时许就起床,空腹锻炼,在小区快走。小区很大,她和几个朋友沿着小区快走10圈下来,就有七八公里。走完满身大汗。她还要甩甩手,健健身。晚上晚饭后,她喜欢在小区内慢走,踢踢鸡毛毽子,活动下关节。一早一晚,就这样坚持了下来,即使下雨或是寒冷的冬季也不落下这门“功课”。最近户外健身太热,她便转战健身房,每晚都要去健身2个小时左右。谭阿姨从最初的150多斤走到最低120多斤。现在也保持在130斤左右。

和她一起朋友也变开朗

“现在我发现小区里健身的人越来越多了。”谭阿姨说,遇到熟人、朋友,她会给对方摆摆自己的经历。锻炼的收获。有的人不信,有的人说她是医托,还有的人则试着锻炼健身。小区有个阿姨,一直和她一起锻炼,以前性格比较内向,现在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其家人很开心。

上一篇:巨噬细胞范文 下一篇:细胞分裂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