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2 21:17:47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篇1

关键词:科研项目管理;过程分析;QCD指标;奖励制度

科研项目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涉及了项目的立项申请、论证、组织、实施、验证试验、用户试用、检查评估、验收鉴定,以及后期的科研成果上报及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推广等整个过程。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实现科研项目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确保科研项目成功、圆满完成的基础上,快出成果、快出效益,尽快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我国的科技综合实力,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1 科研项目管理的原则和组成

就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角度来看,科研项目管理包括如下内容:即项目范围管理、组织方式管理、项目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和项目的后勤保障管理,这些管理内容贯穿了科研项目的整个流程。其中质量(Q)、 成本(C)、进度(D)管理构成科研项目管理三角形,其QCD指标是构成项目总目标的三大主要目标。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应遵循一定的管理原则,以达到对科研项目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以及效果评估的目的,保证科研项目的有效进行和项目总目标的实现。

1.1 科研项目的管理构成

通常科研项目管理由以下内容构成:一是确定项目组织结构,即项目范围。明确并对其进行层次清晰的结构分解,为项目实施计划、成本核算等提供依据。二是明确项目参与者职责,即明确项目参与者在项目组织结构中所担负的职责。三是划分和确定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四是对科研项目涉及的技术进行有效管理。五是对项目包含的信息内容和文件等进行有效管理,以保证项目流程有效执行。六是对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进行兼顾管理。七是对项目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八是对后勤保障进行有效管理,以确保满足项目进行中的各种需求。

1.2 科研项目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进行科研项目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项目具有明确的最终目标。项目的所有参与者应清晰地了解项目的最终目标。第二,确定项目管理范围。即在科研项目管理中采取积木式的管理方法,将项目管理内容进行明确的划分,确定各分项管理的范围与边界、参与者承担的具体任务,并制定明晰的科研项目开展计划等。第三,管理应体现计划性和过程性。即对项目的进展采取认证方式和交付跟踪方式进行管理,以便对项目的实施进度进行有效控制,保证项目按计划开展。第四,应建立起有效的管理网络。科研项目管理需要构建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构建网络时应划定清晰的责任边界,网格间的接口要做到有效衔接。

2 加强科研项目管理的过程管理

2.1 科研项目的立项与审批管理

立项与审批是科研项目管理的起始阶段,也是一项关键步骤。对项目的立项与审批管理包括:第一,编制科研项目立项建议书;第二,充分论证项目的可行性;第三,项目负责人应与相关单位签订合同(或委托书)。科研项目的立项程序通常包括:研究单位对项目单位做出组织评审,应提供有关科研项目的建议,对项目内容做出相应筛选;通过评审的科研项目开展可行性论证,并确定项目方案;项目管理部门与项目责任部门要签订合同书。

2.2 对项目实施阶段进行的管理

科研项目在立项审批后,就进入了组织实施阶段,该阶段是指从开始实施到项目完成验收前的这一时段。在项目中标后,项目负责人将根据项目任务书对项目的实施周期、开展步骤和相关的技术路线等进行策划,项目各管理部门的工作将大幅度增加,管理内容也将更复杂,主要表现为:第一,在项目实施的起始阶段,管理人员要按照项目合同书以及项目任务书提供项目的各种支持条件,对项目的总成本和各子项目(次级项目)成本进行核算,并对项目开支情况进行监督,对项目经费进行必要的核算,以及完善项目的其它财务管理,并对必要的费用支出进行审批。第二,为保证科研项目顺利进行,要建立对项目研究的全过程跟踪,要保证对项目进度和质量做及时监控,并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目的是能够及时把握项目的进展状况,并及时发现问题和及时协调解决问题。该阶段管理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至关重要,决定了项目的成败。

2.3 科研项目的总结与最终评价管理

项目的总结与评价阶段的管理包括四项内容,即项目评价内容、方法、程序和原则。

3 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提升策略

3.1 管理职责明确化

科研项目管理要求管理人员要具有明确的职责,首先体现在管理制度的建立,其次是体现在管理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对责任的理解与把握要准确,执行时要做到不缺位和不越位。同时,当科研项目管理处于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时,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可能集中到这一环节,所以,在解决问题时,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具有灵活性,以保证项目参与人员之间的和谐状态,防止出现矛盾激化现象。

3.2 管理过程人性化

管理过程人性化是指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项目参与人员潜能的开发,坚持以人为中心,关注项目人员的内心世界,依据项目人员的情感倾向性与稳定性开展管理工作,管理的核心任务是激发项目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消除项目参与者出现的消极情绪。项目过程人性化管理通常在相互学习与交流中得以实现,并达到创新的目的。项目取得成效的决定性因素包括管理层的领导力与亲和力,以及项目参与者的活力,项目管理过程人性化也因此成为项目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

3.3 考核指标细致化

在制定项目实施考核指标和进行考核管理时,应坚持两项原则:一是保证考评指标具有客观性、公正性和全面性;二是有利于项目人员的参与和互动,实现双赢,有利于绩效的改进和项目参与者能力的提升。科研项目的成效最终体现在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当中,考核指标应具体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项目参与者。为实现及时跟踪管理,及时调整管理策略,要构建一套有效的计划、目标管理体系,并进行季度、半年度和年度总结与反馈,使项目各单位和参与者都能够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和与自己有关的管理信息,以便对下一步工作目标做出适当安排与调整。

综上所述,科研项目管理应体现出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激励项目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持续有效释放。二是为项目参与者提供必要的条件与保障。这其中包括有效的奖励制度,项目人员的待遇标准等。总之,就是要为科研项目取得成效提供有效保障,以确保科研项目的QCD指标均满足用户要求并使用户满意,这才能真正从根本上实现成功的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吴剑娟.浅论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J].经济问题探索.2007(09)

[2]刘雪峰,王剑冰.科研项目中的互动式管理[J].航天工业管理.2010(04)

[3]何秀明.科研工作中的奖励制度作用[J].现代商业.2010(12)

作者简介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篇2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调查研究;对策

作者简介:陈凯(1970-),男,广东湛江人,广东医学院团委书记,讲师;许崇泰(1981-),男,广东汕头人,广东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讲师。(广东东莞523808)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1-0132-02

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特别是本科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课题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条也明确提出,“……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广东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作为一所省属重点医学院校,学校非常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学校团委的指导下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改革,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以一系列学术活动和大学生科研立项为平台,大力培养和提高我校本科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并起到较好的效果。但大学生科研工作的开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必要及时进行调查及分析和总结,以进一步找到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有效方法,以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一、对我校东莞校区大学生科研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1.调查目的、方法、步骤

目的:通过对东莞校区2008~2011年学生科研工作开展较好的第二临床医学院、药学院、医学检验学院和护理学院的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和结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针对当前本科生的科研意识和参与科研活动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以发现我校学生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和步骤:对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护理学等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随机开展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87份,有效卷362份;另就2008~2011年校团委和四个二级学院分团委的存档学生申请及立项的项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参与科研或学术研究的意识。从未参与过科研的学生占总数的57.5%,独立申请科研立项的占6.6%,参与过带教教师科研课题的占11.0%,参加各级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的占11.3%,习惯阅读专业学术期刊的学生仅占42.8%。该数据表明,目前大学生参与科研或学术研究的人数较少,科研意识相对薄弱。

(2)大学生参与科研或学术研究的动机。调查结果显示我校东莞校区的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愿望比较强烈。有60.8%的学生对参加科研活动非常感兴趣,68.0%的学生认为参加科研活动可以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分别有66.0%和74.0%的学生不同意“参与科研可以获得物质奖励”、“参与科研活动会耽误学习”的说法,可见学生参与科研的动机是比较端正的。

(3)大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的能力。仅28.2%的大学生熟练掌握文献检索方法,22.7%的学生不会运用图书馆的信息检索系统进行文献查阅,49.2%的大学生选择从一般网站上了解和收集科研信息,仅53%的大学生会选用学术期刊网进行文献检索,表明本科生信息收集能力偏低。

(4)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素质。参加科研的大学生中,有17.7%的人的选题是由教师规定的,65.2%的人直接将教师申请课题的子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仅15.2%的学生通过自己查阅文献资料确定科研选题;有79.0%的学生不清楚科研过程及步骤,83.1%的大学生不会设计调查问卷,63.0%的大学生不会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部分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强,科研素质滞后。

(5)研究论文的撰写情况。85.6%的大学生认为撰写学术论文非常困难,仅9.9%的大学生能通过自己调查研究后独立撰写论文,而从各处拼凑信息、论文不含个人观点的学生占60.5%。在对“你认为撰写科研论文难在哪里”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发现,大学生中突出存在的问题有:专业知识不扎实、知识运用能力差、论文撰写能力差、思路不清。

(6)学校和各二级学院对大学生科研的支持。53.0%的学生认为东莞校区的科研设备陈旧短缺;48.3%的学生认为学校图书馆的图书陈旧、更新不及时,不能提供科技前沿信息;70.2%的学生认为实验室设备陈旧落后、开放时间不能满足科研需要;仅5.8%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学生科研经费和科研硬件设施能保证本科生的科研活动。

(7)学生眼中专职教师的科研能力。有68.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科研能力非常一般;17.7%的学生非常不满意教师的科研水平;仅有7.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课教师科研能力非常强。东莞校区作为一个新校区,年轻教师居多,且科研硬件条件正在完善的过程中,从现实情况和学生的评价来看,我校专业课教师的总体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8)大学生科研立项情况。通过对我校2008年到2011年存档科研立项数据的整理发现,随着学校各项科研管理措施的不断完善,学生申报科研立项的热情逐年高涨,申报书的数量和质量、科研立项率逐年提高,但立项项目的结题率和结题的质量偏低。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科研经费不足和指导教师指导不力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学生的科研素质滞后、部分学生对困难准备不足、意志品质和责任心欠缺。可见,我们在对学生立项项目的管理和监督方面还需加强。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

(1)大学生对科研活动的认识和定位存在偏差,对困难准备不足。多数学生并未充分认识到科研创新的艰难和科研成果的来之不易,过度依赖教师,因为不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而轻易放弃。

(2)大学生的科研素质严重滞后。体现在收集分析信息资料、选题等独立思考的能力偏低,科研基本技能不强,专业知识不扎实。

2.学校方面

(1)科研创新观点落后、科技含量不高;[1]科研创新活动发展不平衡,活动种类少、形式单一、内容简单、参与人数少成果不多,活动影响未充分体现。

(2)学生科研管理制度不规范,缺乏对学生科研经费和科研进度、科研项目结题的有效监督和管理,还未建立对学生科研工作成效的科学评价体系和有效的师生激励机制。

(3)投入的大学生科研经费不足、科研硬件条件不够、实验室开放少,促进大学生科研活动的平台较薄弱。

3.教师方面

专业课教师科研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对学生科研的指导不够;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方法性和艺术性,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研兴趣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大大学生科研经费的投入

要改变我校学生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行政拨款的现状,开拓“学校―企业、学校―社会力量合作”模式积极争取校外资金,以加大对大学生科研经费的投入。尽量更新陈旧设备,引进先进仪器,合理分配科研资源,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场地,从而保证学生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吸引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加入到科研当中。

2.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

(1)建立科学的学生科研立项评审制度。为保持学生科研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之确实成为培养和提高大学本科生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平台,必须建立科学的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评审制度。要求学生科研项目必须是自主选题或是带教教师申请课题下的子项目。不能将学生科研立项变相的变为教师申请课题,使学生科研经费成为教师个人科研经费。

(2)学生科研管理要制度化。加强大学生科研项目的全程化管理,特别是中期检查、后期督查。重视项目申报的“量”和“质”,加强对项目经费使用及项目结题质量的监管。针对如期结题且效果较好的项目,采取激励机制,真正把项目管理办法落到实处。通过定期开展大学生科研成果展、开展大学生学术研讨会、大学生优秀论文汇编等活动,扩大学生科研成果的影响,以建立对学生科研工作成效的科学评价体系。

(3)建立有效的师生激励机制。要积极建立有效的师生激励机制,促进学生参与科研和教师指导学生科研的积极性。可将学生参与课外科研活动的情况纳入大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体系中。将其引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和设立学生科研活动专项奖学金,使学生参与科研与奖学金评定、三好学生评定以及毕业推荐挂钩,以促进大学生学术科研活动发展。学生科研取得的成绩与教师的悉心指导、科学训练密不可分,为推动学生科研工作开展,学校应出台教师奖励政策。对教师指导学生的科研活动,要按劳付酬。鼓励教师吸纳本科生加入自己的研究项目,在教学评优中,可以将教师对学生科研指导以及成果的获奖情况,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2]要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的教师指导制度,为大学生科研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3.强化大学生的科研素质

(1)开设科研方法课程,加强大学生科研技能训练。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科研通识教育和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的科研操作能力与素质。建议开设“创造力开发”之类的科研方法课程,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和了解正规科研的方法和步骤。[3]并通过课程教会学生文献查阅的方法、实验设计的原则和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分阶段、分层次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建模,让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方式,自己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步骤,自主开展实验,让学生对真实的科研活动有直观的了解。教师应注重提高教学的方法性和艺术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为主,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指导方法,有效的开展学生科研技能训练。

(3)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的作用,让学生走进去学出来。文献检索的课程不要只停留在多媒体课室,要带学生走入图书馆实地操作,充分利用图书馆海量的图书资料、数据库资源,培养学生查阅、运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应适当增加实验室开放的次数和时间,让实验室成为学生的实践舞台。

(4)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课外学术交流和科技活动。可以在校园BBS上建立大学生科研论坛、设立大学生科研网站、成立大学生科研协会,并结合网络教学、学术讲座、科研成果交流会、学生科研立项申报书大赛、科技学术节等一系列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促进大学生的学术交流,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创新能力。

4.及时总结,扩大影响

学校主管大学生科研工作的团委等部门应每年组织在科研方面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为广大学生做科技经验报告,在校园内外大力宣讲参与科研活动的必要性和乐趣,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科研实践中来。[4]通过表彰和推广学生的科研成果,提高学生坚持参与科研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主动的自觉的参与科研,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信大学生科研工作的完善和提高,必然能为学校营造良好的学术和科研氛围,从而提高我校的本科教学质量,改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向延平.大学生科研创新素质现状、问题与培养――以吉道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高教论坛,2011,(1).

[2]张俊,张世能.黄山学院大学生科研立项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1,(4).

[3]陈新景,何俊华.大学生科研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篇3

关键词:财务体系 业财深度融合 财务管理

目前我国军工企业科研项目投入大多采取立项审批制,由企业向军方或国家相关部委申请立项,经军方或国家相关部委批准后,根据研制任务分批拨付科研经费,不足部分由企业自行筹集资金解决。随着国家对军工企业科研投入的不断加大,对军工企业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也日益严格与规范,对军工企业科研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A公司是一家军工企业,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科研生产。A公司针对军工科研项目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通过不断实践、改进和优化,构建以科研项目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系,参与项目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过程管理,助推财务与业务深度融合,履行项目财务计划、控制、分析、考核及监督职能,控制和优化科研项目成本,降低科研项目管理风险,为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财务支持。

一、科研项目财务管理问题

A公司原有科研项目财务管理模式的突出问题在于财务与业务脱节,主要存在责任主体不明或执行不到位,信息传递不畅,管理基础薄弱,缺乏管理和控制标准,科研项目财务管控职能难以发挥,未能实现项目经费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管理,科研项目成本管理风险加大。

(一)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缺位

从理论上讲,项目概算就是项目目标成本,但由于当前企业编制科研项目概算仅是从总体上对项目总成本进行预测,同时考虑了用户概算审批等因素,因此对外上报的项目概算不能等同于项目目标成本。由于企业往往没有明确项目目标成本责任单位或没有科学制定项目目标成本,项目经费管理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

(二)项目概算与项目实施脱节

在立项及概算编制过程中,企业科研项目概算缺少基层业务数据支撑,难以反映现实需求。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更注重完成研制任务,忽视或缺乏手段有效控制项目成本,企业对“收多少钱”和“花多少钱”没有统一目标,且没有制约与考核,往往出现项目概算与项目实施脱节,难以发挥管理协同。

(三)项目管理信息传递不到位

目前尚未形成有效的项目管理信息报告体系,没有明确项目管理信息传递方式和内容。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各部门或单位信息沟通不够、信息传递不及时甚至不传递,项目主要管理部门难以准确、及时掌握项目投入产出情况,未能从根源上分析项目成本状况,无法找出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的重点领域,造成项目管理混乱、效率低下。

(四)项目基础管理较为薄弱

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基础薄弱,缺乏工时、材料定额管理标准,对制定和分解项目WBS(工作分解结构)的相关参数研究不够,项目计划、预算管理粗放,导致项目任务、进度及成本管理脱节。由于缺乏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项目成本核算与管理没有落实到项目WBS中的各个工作包,检查监督手段有限,不能准确反映项目成本重要控制领域和环节,容易造成管理缺位或管理无效。

二、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目标及措施

企业通过建立以项目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系,有效对接项目与财务信息,促进财务与业务融合,履行项目财务计划、控制、分析、考核及监督职能,不断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控制和优化项目成本,降低项目管理风险,确保企业项目管理科学、规范、有效。

(一)融入团队,促进项目管理协同

企业应结合项目特点,设计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完善项目管理组织体系,组建项目经理负责制的矩阵式项目管理团队,项目管理团队由型号副总师、型号总工艺师、型号总冶金师、型号总质量师、型号总会计师等人员组成,从项目可行性论证、概算编制、预算控制、核算检查及审计验收等环节,打破原有业务型团队管理的职能壁垒,有效对接项目与财务信息,不断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控制和优化项目成本,促进管理协同,降低项目管理风险,为项目决策提供有效支持,促进管理协同。

(二)明确职责,参与项目过程管理

1.参与项目经济认证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认证阶段,财务人员应参与项目经济认证工作。根据项目开发部门的市场分析与预测以及项目技术方案等资料,采用净现值法(NPV)、内涵报酬率法(IRR)、投资回收期法(PPM)及投资报酬率(ROI)等项目投资评估方法,对项目经济效益及财务可行性进行充分认证,编制项目经济效益分析报告,为项目可行性研究决策提供支持。

2.参与项目概算管理

项目概算是确定项目总投入的重要依据,项目概算的编制工作至关重要。在项目行政总指挥及项目经理统一组织领导下,由项目开发部门负责牵头组织计划、技术、项目、财务、生产、采购等相关人员,组建概算管理团队,共同编制项目概算,协同做好项目概算分解和评估工作,财务人员参与项目概算全过程管理,确保项目概算管理科学。

(1)项目概算编制。在项目立项建议及可行性论证阶段,企业组织项目开发、技术、生产、财务等项目管理团队,根据市场认证及项目技术方案,确定项目研制任务,并采用工程法、类比法等编制项目概算,并严格履行项目概算审批程序。

(2)项目概算分解。根据项目研制任务分解情况,结合项目分阶段成本特点,参照项目概算编制内容和流程,将用户批复或单位内部审批的项目概算分解至项目研制年度,并作为项目年度成本控制目标,确保项目年度成本控制目标与年度研制任务相匹配。

(3)项目概算评估。建立项目概算定期评估机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市场环境和任务变化及项目概算执行等情况,及时修订材料及工时定额、投入产出比、工时费用率等数据标准,参照项目概算编制内容和流程,对项目概算进行评估,对可能超过项目概算而形成超支的项目,要深入查找并分析原因,加强项目成本管控,及时与上级机关反馈沟通,争取项目经费超概算调整,确保从源头上控制项目管理风险。

3.参与项目预算管理

项目预算是落实项目经费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企业应进一步优化项目预算管理流程,加强项目预算编制、预算控制和预算考核管理,财务人员应参与项目预算管理,确保项目经费管理有标准、过程控制有标准,促进项目概算与项目实施相统一、项目预算与实际成本相统一。

(1)项目预算编制。根据项目年度概算目标及研制任务,按照项目任务、进度、成本相配比原则,组织计划、技术、生产、采购、财务等部门编制主管业务资源需求,并审核、汇总编制本单位年度项目收支出预算,并纳入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履行严格预算审批程序。

(2)项目预算控制。①要加强项目预算指标控制。企业项目预算主管部门负责将项目年度预算目标分解至相关业务部门,并组织项目收支预算实施与过程监控。财务部门要定期将项目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分别反馈至项目开发及项目管理部门,由项目开发及项目管理部门组织从业务角度分析项目收支预算偏离原因,并督促落实管理措施,确保项目收支按年度预算执行。②要加强重要业务流程控制。企业应确保财务部门参与项目重大方案和重要阶段评审、重要经济合同和协议审签、项目大额资金支出审签及项目收支预算调整审签等重要业务流程管理与控制。进一步加强项目设计更改流程管理,设计、项目管理部门在编制会签项目设计更改单时,应单独注明因设计更改对项目成本的影响,主要包括因设计更改而报废的前期成本及更改后的新增成本,鼓励设计人员利用价值工程进行限价设计。财务部门参与设计更改审签,负责设计更改成本的审核、统计及分析工作。③要建立项目经费报告体系。加强项目信息管理,建立项目信息报告体系,梳理优化信息传递流程,明确信息报告内容、标准及时间要求,确保信息真实、完整、高效、共享,并促进财务与业务部门沟通,及时掌握和反馈项目任务、进步及成本的执行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纠偏,确保项目预算有效执行。

(3)项目预算考核。建立项目预算考核制度,财务部门应按规定向考核主管部门提供项目收支预算执行数据,将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纳入单位绩效考核,分析反馈项目预算考核结果,促进持续改进项目经费管理。

4.负责项目核算检查

财务部门应负责做好项目经费核算与检查,主要包括建立项目经费核算体系及项目经费核算检查机制,确保项目经费核算规范、真实与完整。

(1)完善项目经费核算体系。加强项目定额成本及内部价格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实物与价值流转过程,逐步建立项目全价值链核算与管理体系。财务部门负责组织做好项目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培训工作,加强信息沟通,促进管理协同,确保项目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

(2)建立项目经费检查机制。组织建立项目管理检查监督考核机制,明确检查内容和标准,定期开展项目经费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财务部门应负责定期检查财务基础管理工作,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凭证、成本核算、成本报表、基础台账及会计档案等管理工作,及时发现财务核算与管理问题,对项目核算与管理存在的重大问题,及时报告行政总指挥和项目经理,落实改进措施,促进项目管理持续改善。

5.负责项目审计验收

财务部门应负责做好项目财务审计及验收工作,组织开展项目审计自查工作,全面梳理、收集与审核项目审计验收所需资料,在项目现场审计中,各部门要紧密配合,做好沟通、协调和解释工作,确保项目顺利通过财务审计验收。对项目审计验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财务部门应及时向各业务部门、项目行政总指挥和项目经理反馈,督促落实整改意见。

(三)夯实基础,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1.优化流程,建立标准

一要科学设计项目管理顶层文件。企业应全面梳理、优化项目管理流程,从项目管理总体要求、过程实施及控制、经费核算、管理及审计评估等方面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体系,有效落实项目经理负责制,明确企业各职能部门项目管理职责,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工作内容和标准。

二要严抓制度执行力。企业应加大对项目制度的培训、交流与检查力度,加快信息化建设,逐步利用信息化固化流程和标准,并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企业绩效考核,确保制度有效执行。

三要建立项目管理标准。企业应加强项目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管理,及时制定项目定额成本标准并定期调整,优化项目成本分配方法和核算体系;充分利用项目历史成本数据,研究项目成本结构及变动趋势;引用PRICE软件等先进工具,开发项目成本估算标准模型,为逐步建立项目全价值链成本核算与管理模式奠定基础。

2.融合业务,强化分析

加强项目管理团队建设,建立项目团队工作例会制度,促进财务与业务相互融合,形成各业务之间相互支撑、相互协同的管理机制。

一方面财务人员要加强学习,了解基本的技术知识、掌握运用项目及财务管理方法;强化项目预算执行分析、项目成本结构及成本评估预警分析;加强与业务人员交流培训,参加项目工作例会,参与项目全过程管理,将财务关口前移,及时与业务部门反馈沟通项目经费管理信息,充分发挥财务系统管理职能。

另一方面项目其他业务系统要增强项目成本意识,统筹兼顾项目技术性和经济性,促进项目成本不断优化。项目设计单位及人员应运用价值工程法,倡导引用限价设计思路,从设计源头上有效控制项目成本。项目实施单位及人员应加强项目成本过程控制,关注项目成本控制的重点领域和环节,从业务上分析反馈项目成本管理问题及原因,有效攻关,合理投入,减少浪费。

3.整合工具,强化控制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整合运用目标成本、预算管理、挣值管理及平衡计分卡等先进管理理念与工具,不断强化项目经费控制与管理手段,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一是推行目标成本管理。目标成本是一种以市场导向,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方法,它应贯穿项目整个研制周期。在项目论证及方案阶段,企业在分析客户需求、市场竞争、产品定位及企业自身研制能力的基础上,采用类比法、工程法等方法测算项目目标成本,将其分解至项目各WBS单元,引导推进项目限价设计理念,并将项目目标成本作为项目概算及年度预算编制基础。在项目工程研制及设计定型,根据项目研制任务及进度要求将项目目标成本进行分解,动态监控、分析项目目标成本执行情况,开展项目目标成本评估工作,分析项目目标成本执行差异及原因,找出项目成本管控的重点环节和领域,为进一步优化项目成本或开展项目概算调整工作提供支持。

二是开展项目预算管理。项目预算管理是分解、落实项目目标成本并最终实现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建立完善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调整、监督与考核管理流程,推进项目经费收支预算管理,并将项目预算纳入企业全面预算体系。在项目工程研制及设计定型阶段,企业根据项目目标成本、概算、年度研制任务及资源需求,利用项目历史数据模型、研制合同及工时、材料消耗定额等管理标准,编制项目年度收支预算,明确项目年度预算目标,制定下发项目收支预算执行率等考核指标,定期检查、分析反馈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督促各业务部门落实管理措施,并将项目预算执行情况与各单位绩效考核挂钩,落实管理责任。

三是推进项目挣值管理。挣值管理(EVM)是将项目工作范围、进度和资源综合起来,进而客观测算项目绩效和进展的一种管理方法。企业通过建立项目挣值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和细化项目任务、技术、进度及成本职责;夯实管理基础,加快信息化建设,建立项目分析、纠偏及绩效管理模式,准确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及趋势,及时预警和纠偏;建立挣值绩效管理模型,促进项目管理持续改进,有效实现项目管理目标,即按进度要求在预算范围内产出满足性能指标的产品。

四是导入项目IBSC管理。平衡计分卡(IBSC)是一个战略管理工具,是一套完整的从战略描述、战略衡量、战略管理到战略协同的理论思想和操作方法。在项目论证及方案阶段,通过运用IBSC管理思维,采用SWOT分析法,构建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模型。在项目工程研制及设计定型阶段,企业应根据项目管理目标及关键绩效指标(KPI),制订具体行动方案,有效提升项目管理执行力和控制力,促进项目管理目标落地。

4.信息共享,提高效率

信息化是提升项目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和平台,通过信息化可以有效地提升整个项目信息的共享水平,避免信息孤岛。企业应建立项目财务系统例会制度,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开展业务交流,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与质量;加快信息化建设,研究建立项目管理数据采集模型和基础数据库,探索建立项目经费的行业管理标准,逐步实现项目管理信息集成、共享,为项目管理决策提供有效支持。

三、科研项目财务管理成效

A公司通过构建科研项目财务管理体系,助推财务与业务深度融合,实施项目成本、进度、绩效等全过程、全方位管理,进一步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有效控制了项目管理风险,并在推进项目管理流程再造、构建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精细项目成本管控、实现信息共享及优化项目绩效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实践经验,在行业内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一)优化项目管理模式,有效发挥管理协同

企业通过流程再造,建立了从项目概算、预算、核算、决算、审计等方面的配套管理制度体系,明确各项工作责任主体、工作内容和标准等,并逐步利用信息化手段固化流程和标准,使得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化和规范化、制度化,为提高效率、效益提供有力保障。同时紧密融合项目管理与职能管理特点,通过采取项目矩阵式管理,构建项目管理组织结构体系,在行政总指挥的领导下,由项目型号副总师具体负责型号研制工作,组建项目总会计师系统、型号总工艺师、型号总冶金师、型号总质量师等分系统,促进各分系统相互沟通,相互协调,为促进业务与财务协同管理提供组织保障。

(二)完善项目管理标准,精细项目成本管理

充分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有机结合企业战略管理、价值链管理及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推行目标成本管理,以市场价格为导向,关注顾客需求,重视产品与流程设计,强调跨职能协同,考虑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和价值链整体利益,从源头上对产品成本进行设计与管理,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明确目标。

从现有的传统成本方法过渡到作业成本法,夯实和完善管理基础,深入挖掘项目管理“大数据”,建立项目工时、定额等成本管理标准,精细核算与管理,克服传统成本方法中间接费用责任划分不清的缺点,使以往一些不可控的间接费用变为可控,及时洞察项目成本管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和精简不创值作业,充分发挥决策、计划和控制的作用,不断提高研制项目管理和成本控制水平。

(三)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对科研项目研制任务进行全过程监控,开展预算目标分解、收支预算实施监控、执行情况反馈、预算偏离分析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加强对项目重大研制方案、重要阶段评审、重要经济合同审签、项目大额资金支出审签及项目收支预算调整审签等重要业务流程管理与控制;建立外包业务目录清单、建立供应商管理及评价制度体系;建立价格管理信息库、规范外协合同、验收等审签流程;建立科研项目信息报告体系,梳理优化信息传递流程,确保信息真实、完整、高效、共享,促进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四)强化项目绩效管理,促进项目持续改进

一是通过将平衡计分卡(IBSC)与项目管理有机结合,运用IBSC管理思维,聚焦企业战略,从价值与目标、客户与评价、流程与标准、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来制定项目管理目标;制订具体行动方案,明确分配预算资源和责任归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开展定期回顾、评估、调整和优化,强化项目管理绩效引导作用,有效提升项目管理执行力和控制力,促进项目管理目标落地。

二是通过构建项目成本、进度、绩效三位一体的考核体系。强化薪酬绩效的激励作用,做到责、权、利相对称,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寻求生产成本和生产计划,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的有效平衡点。在作业标准预算基础上实现按标准计酬,按成本、进度、质量考核。建立员工日常业绩评价模型,完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辅助人员岗位体系,强化岗位、职位、薪酬三位一体的非生产人员的薪酬分配模式。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篇4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科研;调查研究;对策

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特别是本科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课题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条也明确提出,“……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广东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作为一所省属重点医学院校,学校非常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学校团委的指导下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改革,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以一系列学术活动和大学生科研立项为平台,大力培养和提高我校本科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并起到较好的效果。但大学生科研工作的开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必要及时进行调查及分析和总结,以进一步找到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有效方法,以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一、对我校东莞校区大学生科研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1.调查目的、方法、步骤

目的:通过对东莞校区2008~2011年学生科研工作开展较好的第二临床医学院、药学院、医学检验学院和护理学院的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和结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针对当前本科生的科研意识和参与科研活动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以发现我校学生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和步骤:对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护理学等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随机开展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87份,有效卷362份;另就2008~2011年校团委和四个二级学院分团委的存档学生申请及立项的项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参与科研或学术研究的意识。从未参与过科研的学生占总数的57.5%,独立申请科研立项的占6.6%,参与过带教教师科研课题的占11.0%,参加各级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的占11.3%,习惯阅读专业学术期刊的学生仅占42.8%。该数据表明,目前大学生参与科研或学术研究的人数较少,科研意识相对薄弱。

(2)大学生参与科研或学术研究的动机。调查结果显示我校东莞校区的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愿望比较强烈。有60.8%的学生对参加科研活动非常感兴趣,68.0%的学生认为参加科研活动可以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分别有66.0%和74.0%的学生不同意“参与科研可以获得物质奖励”、“参与科研活动会耽误学习”的说法,可见学生参与科研的动机是比较端正的。

(3)大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的能力。仅28.2%的大学生熟练掌握文献检索方法,22.7%的学生不会运用图书馆的信息检索系统进行文献查阅,49.2%的大学生选择从一般网站上了解和收集科研信息,仅53%的大学生会选用学术期刊网进行文献检索,表明本科生信息收集能力偏低。

(4)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素质。参加科研的大学生中,有17.7%的人的选题是由教师规定的,65.2%的人直接将教师申请课题的子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仅15.2%的学生通过自己查阅文献资料确定科研选题;有79.0%的学生不清楚科研过程及步骤,83.1%的大学生不会设计调查问卷,63.0%的大学生不会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部分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强,科研素质滞后。

(5)研究论文的撰写情况。85.6%的大学生认为撰写学术论文非常困难,仅9.9%的大学生能通过自己调查研究后独立撰写论文,而从各处拼凑信息、论文不含个人观点的学生占60.5%。在对“你认为撰写科研论文难在哪里”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发现,大学生中突出存在的问题有:专业知识不扎实、知识运用能力差、论文撰写能力差、思路不清。

(6)学校和各二级学院对大学生科研的支持。53.0%的学生认为东莞校区的科研设备陈旧短缺;48.3%的学生认为学校图书馆的图书陈旧、更新不及时,不能提供科技前沿信息;70.2%的学生认为实验室设备陈旧落后、开放时间不能满足科研需要;仅5.8%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学生科研经费和科研硬件设施能保证本科生的科研活动。

(7)学生眼中专职教师的科研能力。有68.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科研能力非常一般;17.7%的学生非常不满意教师的科研水平;仅有7.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课教师科研能力非常强。东莞校区作为一个新校区,年轻教师居多,且科研硬件条件正在完善的过程中,从现实情况和学生的评价来看,我校专业课教师的总体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8)大学生科研立项情况。通过对我校2008年到2011年存档科研立项数据的整理发现,随着学校各项科研管理措施的不断完善,学生申报科研立项的热情逐年高涨,申报书的数量和质量、科研立项率逐年提高,但立项项目的结题率和结题的质量偏低。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科研经费不足和指导教师指导不力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学生的科研素质滞后、部分学生对困难准备不足、意志品质和责任心欠缺。可见,我们在对学生立项项目的管理和监督方面还需加强。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

(1)大学生对科研活动的认识和定位存在偏差,对困难准备不足。多数学生并未充分认识到科研创新的艰难和科研成果的来之不易,过度依赖教师,因为不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而轻易放弃。

(2)大学生的科研素质严重滞后。体现在收集分析信息资料、选题等独立思考的能力偏低,科研基本技能不强,专业知识不扎实。

2.学校方面

(1)科研创新观点落后、科技含量不高;[1]科研创新活动发展不平衡,活动种类少、形式单一、内容简单、参与人数少成果不多,活动影响未充分体现。

(2)学生科研管理制度不规范,缺乏对学生科研经费和科研进度、科研项目结题的有效监督和管理,还未建立对学生科研工作成效的科学评价体系和有效的师生激励机制。

(3)投入的大学生科研经费不足、科研硬件条件不够、实验室开放少,促进大学生科研活动的平台较薄弱。

3.教师方面

专业课教师科研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对学生科研的指导不够;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方法性和艺术性,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研兴趣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大大学生科研经费的投入

要改变我校学生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行政拨款的现状,开拓“学校—企业、学校—社会力量合作”模式积极争取校外资金,以加大对大学生科研经费的投入。尽量更新陈旧设备,引进先进仪器,合理分配科研资源,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场地,从而保证学生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吸引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加入到科研当中。

2.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

(1)建立科学的学生科研立项评审制度。为保持学生科研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之确实成为培养和提高大学本科生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平台,必须建立科学的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评审制度。要求学生科研项目必须是自主选题或是带教教师申请课题下的子项目。不能将学生科研立项变相的变为教师申请课题,使学生科研经费成为教师个人科研经费。

(2)学生科研管理要制度化。加强大学生科研项目的全程化管理,特别是中期检查、后期督查。重视项目申报的“量”和“质”,加强对项目经费使用及项目结题质量的监管。针对如期结题且效果较好的项目,采取激励机制,真正把项目管理办法落到实处。通过定期开展大学生科研成果展、开展大学生学术研讨会、大学生优秀论文汇编等活动,扩大学生科研成果的影响,以建立对学生科研工作成效的科学评价体系。

(3)建立有效的师生激励机制。要积极建立有效的师生激励机制,促进学生参与科研和教师指导学生科研的积极性。可将学生参与课外科研活动的情况纳入大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体系中。将其引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和设立学生科研活动专项奖学金,使学生参与科研与奖学金评定、三好学生评定以及毕业推荐挂钩,以促进大学生学术科研活动发展。学生科研取得的成绩与教师的悉心指导、科学训练密不可分,为推动学生科研工作开展,学校应出台教师奖励政策。对教师指导学生的科研活动,要按劳付酬。鼓励教师吸纳本科生加入自己的研究项目,在教学评优中,可以将教师对学生科研指导以及成果的获奖情况,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要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的教师指导制度,为大学生科研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3.强化大学生的科研素质

(1)开设科研方法课程,加强大学生科研技能训练。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科研通识教育和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的科研操作能力与素质。建议开设“创造力开发”之类的科研方法课程,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和了解正规科研的方法和步骤。并通过课程教会学生文献查阅的方法、实验设计的原则和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分阶段、分层次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建模,让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方式,自己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步骤,自主开展实验,让学生对真实的科研活动有直观的了解。教师应注重提高教学的方法性和艺术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为主,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指导方法,有效的开展学生科研技能训练。

(3)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的作用,让学生走进去学出来。文献检索的课程不要只停留在多媒体课室,要带学生走入图书馆实地操作,充分利用图书馆海量的图书资料、数据库资源,培养学生查阅、运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应适当增加实验室开放的次数和时间,让实验室成为学生的实践舞台。

(4)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课外学术交流和科技活动。可以在校园BBS上建立大学生科研论坛、设立大学生科研网站、成立大学生科研协会,并结合网络教学、学术讲座、科研成果交流会、学生科研立项申报书大赛、科技学术节等一系列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促进大学生的学术交流,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创新能力。

4.及时总结,扩大影响

学校主管大学生科研工作的团委等部门应每年组织在科研方面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为广大学生做科技经验报告,在校园内外大力宣讲参与科研活动的必要性和乐趣,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科研实践中来。[4]通过表彰和推广学生的科研成果,提高学生坚持参与科研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主动的自觉的参与科研,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篇5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一项旨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战略。在借鉴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协同创新计划的实际情况,按照指标选取的综合性、层次性、逻辑性等原则,从项目决策、项目管理、项目绩效和日常评价4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建立了高校协同创新计划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为高校协同创新项目的绩效评定提供了依据。最后,从项目实施与管理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可为提高高校协同创新计划资金绩效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当今社会,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影响着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社会认识过程,需要基础设施及能力的支持[1]。2011年4月24日,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强调,高校要在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积极推动协同创新[2]。为了更好地将产、学、研、政、用相结合,提升科研服务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教育部及财政部推出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这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我国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这一计划对开展协同创新工作,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在发挥各自独特作用的同时加强互动,是提高国家创新系统整体绩效的重要条件[3]。2015年10月19日,总理在北京出席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年10月26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研究了“十三五”规划等重要议题,对创新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将“创新”放在实现“十三五”规划需要树立并贯彻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明确要求“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高等院校以其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实践经验,在推动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65年安索夫(Ansoff)在研究企业多元化问题时首次提出“协同”这一概念,它主要是指组织内各事业部之间的协同[4]。协同创新涉及人才、知识、技术、行为等多方面的整合[5]。本文所说的协同创新是指突破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政府机构等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使各种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的协同作用,形成需求导向、深度融合、创新引领的发展模式,产生协同创新效应。

Spanos[3]对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企业参与协同创新主要源于产品和工艺形成背后的技术难以模仿。协同创新中的成功往往取决于自身能力和项目本身特点。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协同创新已成为提高各组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的组织模式,能够更好地将科研与经济相结合,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实现科研能力和人才培养同步提升。自“2011计划”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诸多研究。冯春贵[6]提出,行业特色型高校可结合行业产业特点,基于不同的协同创新目标,采取不同创新模式。邵云飞[7]结合国内现实背景及研究现状,运用共生理论探讨了高校、企业等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共生关系、特征及作用方式,构建了高校协同创新一体化体系。孙艳华[8]在把握协同创新中心激励机制构建依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如何建立高校协同创新激励机制。虽然前人对高校协同创新研究丰富,但在高校协同创新计划资金绩效体系构建方面尚属空白。谷俊涛[9]基于合同对标思想构建了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Lee[10]就各类公共研发支出对企业投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这种影响分为4种,分别为技术能力提升效应、需求创造效应、研发成本降低效应以及项目复制效应,但评价公共研发支出对企业激励的总体效应仍存在一定困难。刘洋[11]设计了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建立了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框架。王洁芳[12]剖析了高校协同创新组织的绩效结构及绩效评估侧重点,构建了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估体系,但在没有考虑资金要素的情况下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片面性。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协同创新计划资金的特点,建立高校协同创新计划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对协同创新整个过程的实施、监督和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1评价体系变量选取

在以往有关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中,孟祥芳[14]、李超[15]等从财务、资金落实与使用情况、日常管理和验收情况等维度构建了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体系,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在参考前人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协同创新计划项目的特点,从项目决策、项目管理、项目绩效、日常评价4个维度选取18个变量构建高校协同创新计划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1.1项目决策(1)项目目标。项目目标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容易细化操作是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目标太宽泛或主题不鲜明,可能造成项目后期执行失去参照标准。因此,高校协同创新计划需要对项目内容进行明确并细化,为项目实施以及资金绩效评价提供一定依据。项目目标可用内容明确程度来衡量,项目内容明确程度可分为非常明确、较为明确、一般、模糊、非常模糊5个级别。(2)项目设计。协同创新计划是整合资源、多方合作的项目,项目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创新主体的优势与承担的任务,以及不同类型项目的分布情况。以项目层次分布情况来反映项目设计情况,作为衡量项目决策绩效的变量之一,项目层次分布情况可分为非常合理、较为合理、一般、不太合理、不合理5个级别。(3)决策程序。协同创新项目的申报、审核、批准需要遵循一定程序,根据已有规定、牵头高校的优势及协同创新能力,确定是否批准项目,以及项目研究主体、划拨资金和预期收益。以申报条件符合规定的程度体现决策程序的科学性,检验项目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部门年度工作计划,申报条件符合程度分为非常符合、较为符合、一般、不太符合、不符合5个级别。(4)分配依据。高校协同创新计划有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等不同类型,且具有不同层次、不同科技含量的目标,要想高效合理利用资金需要有一定分配依据。通过综合考虑资金分配因素,制定项目资金分配比例,确定如何分配资金,资金分配比例计算方式为:项目拨付资金/项目总体拨付资金。(5)分配结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校协同创新项目最终成果好坏与投入大小密切相关。要合理安排高校科研人员的岗位,发挥科研人员的专业优势;完善研究设施,尤其是硬件设备;保证充足的科研经费投入。选择科研人员及设备比重来体现项目决策分配结果。科研人员及设备比重计算方式为:项目科研人员及设备数量/项目总体科研人员及设备数量。

1.2项目管理(1)资金支持情况。在高校协同创新项目进行过程中,项目资金支持是一个关键环节。不管项目发展姜道奎:高校协同创新计划资金绩效评价研究前景是否光明、研究科研团队是否强大,一旦资金链断裂,研究工作将无法进行,研究计划也难以继续。资金到位率可以很好地反映项目受到的资金支持情况,其计算方式为:资金拨付实际到位金额/资金计划拨付金额。(2)资金到位及时程度。高校协同创新项目的资金得到批准后,相关配套资金何时到达项目组影响着项目进度。资金及时到位有助于促进项目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有步骤、按进度完成相应工作;若资金到位不及时,则可能造成人员和设备浪费,加大项目开支。选用资金到位时效反映资金到位及时程度,以资金实际到位天数来评价。(3)资金利用水平。项目承担者得到资金后,如何有效利用项目资金创造更大价值是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资金利用水平来检查有无支出依据不合规、虚列项目支出、挪用、挤占项目资金的情况,以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投入产出比。可选用资金使用率反映资金利用水平,资金使用率计算方式为:用于科研的项目资金/实际拨付的项目资金。(4)财务制度。财务制度可对协同创新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很好的规范,是资金管理规范的重要体现。通过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能够提高资金使用水平,在出现资金问题时做到有章可循,较好地对资金使用状况进行监督。可选用财务制度执行程度反映资金绩效,分为非常严格、较为严格、一般、宽松、非常宽松5个级别。(5)组织实施。高校协同创新项目资金需要组织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开展协同创新项目管理工作需要组织机构健全、分工明确,有专人负责人员统一安排工作。各事业部存在权责关系、“知识产权”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分歧时,需要高校管理委员会积极协调。选用组织机构分工明确程度来体现组织实施的水平,分为非常明确、较为明确、一般、模糊、非常模糊5个级别。(6)管理制度。高校协同创新项目进行过程、资金使用过程要遵循相关管理制度。有了健全的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严格执行,才能使相关措施切实可行。用管理制度健全程度作为项目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之一,分为非常健全、较为健全、一般、不太健全、不健全5个层次。

1.3项目绩效(1)指标完成情况。指标完成情况是项目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项目指标完成是项目产生绩效的基础。项目任务完成率能直接反映项目指标完成情况及资金利用效率,是检验项目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指标。选用项目任务完成率衡量项目指标完成情况,计算方式为:实际完成项目任务数/计划完成项目任务数。(2)科技进步情况。高校协同创新项目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科研人才的参与,形成的科研成果也会促进项目的完成,最终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反映科技进步的形式有很多,如科技数量、新产品研发数量、专利申请数量,这里用科技成果转化率来表示科技进步情况。科技成果转化率计算公式为:高新技术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3)行业产业发展情况。面向地区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强强联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势必会对行业产业聚集度产生积极影响。选用地区产业聚集度反映行业产业发展情况,评价项目资金绩效。地区产业聚集度采用地区规模最大的某一行业产值占整个地区的比例来衡量。(4)经济发展情况。高校协同创新可以实现多学科联合攻关,激发创新活力,形成灵活的创新机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解决经济社会重大问题,促进经济发展。选用地区GDP增长率反映创新项目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间接考核项目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GDP增长率计算公式为:(后一年GDP指标-前一年GDP指标)/前一年GDP指标。(5)人才建设情况。推进协同创新可以较大限度地利用创新教育资源,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人才是强国的动力,人才建设是绩效评价又一重要指标。高校是知识输出、人才输出的基地。才培养比例是项目在人才建设方面的评价指标,其计算方式为:取得重大科研成就的人数/参与项目的总人数。

1.4日常评价(1)项目实施进程。项目实施进程反映了协同创新项目进度,能够反映有关机构是否认真组织项目实施、加强管理,以及项目工作人员是否各司其职,有助于及时发现弄虚作假现象。将项目实施进度作为绩效评价指标之一,分为非常合理、较为合理、一般、不太合理、不合理5个级别。(2)社会发展。协同创新重在创新,注重以科技解决重大民生问题,不可片面以经济发展程度作为单一指标,还应考虑社会发展状况。选用可持续发展水平作为评价项目资金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指标,综合考虑资金利用情况,可持续发展水平具体分为非常好、较好、一般、不太好、不好5个级别。

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协同创新计划资金绩效评价

2.1层次递阶结构建立层次分析法的目标层是管理的核心问题,即高校协同创新计划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依次将准则层和指标层分解开来,如表1所示。

2.2判断矩阵构建在表1的层次结构下,运用专家意见法,根据各指标相对于统一准则的重要性不同,构造对于同一准则各个指标的两两比较矩阵。将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得到一个判断值。为了使判断量化,定义1~9为判断标度。具体评定方式为,设a和b为两个评价指标,其重要性之比记为a/b,并给以数值记作a/b,其分值说明如下:①Ai与Aj同等重要,量化值为1;②Ai比Aj稍微重要,量化值为3;③Ai比Aj重要,量化值为5;④Ai比Aj强烈重要,量化值为7;⑤Ai比Aj极端重要,量化值为9;⑥介于上述相邻判断标度的中值,量化值为2、4、6、8;⑦Ai*Aj=1。得出判断矩阵后,利用层次分析法软件Yaahp进行一致性检验,判断标准为: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R<0.1,则该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要调整比较矩阵,直至达到满意的一致性为止。

2.3指标权重计算及排序评价一个指标的好坏,不仅需要构建指标,还需要考虑指标在该体系中的权重,即相对重要程度[16]。进行一致性检验后,利用层次分析软件计算每个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同理,也要计算出各指标层相对于准则层的权重,各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通过计算可得各准则层指标对目标层指标的影响程度,以及各个指标层指标对应的准则层影响程度,其中,项目决策、项目管理、项目绩效、日常评价对高校协同创新计划资金评价的影响程度分别为0.3098、0.1663、0.3576、0.1663(见表3)。

2.4具体评价过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赋予各指标权重后,可根据数学模型对项目进行评估。在评价过程中,要根据协同创新项目的内容差异以及地区实际情况,聘请多名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打分评估,具体步骤如下:(1)专家根据高校递交的总结报告,严格审查各项标准,对于某些指标严重不合格的项目不予通过。(2)专家对于高校递交的协同创新项目总结报告,根据项目相关特点,单独对每个指标打分,为了便于计算整体分值,每个指标满分定为10分。(3)根据专家打分和相应指标权重,计算该项目总体得分情况,满分定为100分,计算方法如下。

3结论及建议

从高校协同创新计划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权重分布可以看出,进行项目决策时,应注重项目资金分配比例以及项目科研人员和设备比重,科学合理分配项目资金,提前计划好资金使用方向。项目管理过程评估,要重视资金使用率,检验资金用于科研支出的比例。在项目绩效评价过程中,人才培养比例、科技成果转化率、地区GDP增长率等指标是重点研究内容。在日常评价指标中,可持续发展水平是不能忽视的权重较大的因素,创新项目的目标是促进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但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应注重可持续发展,提高协同创新项目资金的社会效益。(1)对于高校协同创新计划资金项目的单个负责人而言,组织实施项目是首要内容,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并做好项目日常管理工作是保证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在项目实施前与实施过程中应确保项目内容明确具体、可完成、可考核;保证项目资金使用率及使用效率,作好项目团队人员分工,认真落实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各项任务。(2)对于高校协同创新项目管理部门而言,应健全管理制度,明确项目资金使用原则、范围和标准,严格项目申报、评审与资金拨付、结算程序;严格监管,对项目资金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按项目核算,专款专用,明确监管职责,加强财务监督与检查,实行追踪问效,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对项目单位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情节严重的依照法律法规严肃处理。(3)对于高校协同创新项目的政府管理部门而言,应强化绩效评估,完善项目绩效管理体系,推进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建立成果转化机制。项目绩效目标评价包括长期目标、年度目标和效率目标评价;项目决策评价主要包括项目设计是否合理,项目决策依据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或年度工作计划,决策程序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资金分配办法和分配结果是否合理;项目管理评价,主要包括项目组织实施是否有健全的组织机构、相应的管理制度、良好的配套条件,资金是否及时到位,以及资金使用及财务管理情况、项目单位资金配套等;项目效果评价主要包括项目实施前后的经济、社会效益对比,项目实施对人才、产业是否影响等。本文在分析现有高校协同创新计划资金绩效评价文献的基础上,借鉴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价体系以及产学研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建立了高校协同创新计划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从项目实施过程出发,利用层次分析法,选取了协同创新项目评价的18个指标并确定相关权重,建立了统一评价标准。该指标体系可为2013年首批协同创新项目已经挂牌的高校资金绩效评价提供参考,并可为2014年第二批高校协同创新的评选提供了参考标准。由于协同创新资金项目设立时间较短,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显示其效果,此外实践中尚没有数据资料可用于检验评价体系,未来协同创新资金项目完成后,可利用本研究体系对项目进行评价,这也是未来研究方向。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篇6

关键词:“211工程”;学科建设;验收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143-03

一、背景介绍

“211工程”是国家正式立项并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项目,包括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项目、校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其中“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是“211工程”建设的核心1。2008年开始建设的“211工程”三期学科建设项目已于2011年12月结束。验收工作在2012年2月到8月已完成,其中校内验收工作于2012年2月至3月完成。为检验学科建设项目的管理效果,根据学科建设项目的建设任务、建设目标和管理要点制定了十项指标,这十项指标能够对每一个学科建设子项目进行建设效果的评价。采集以问卷方式进行,发放对象为参加校内验收的所有专家组成员,发放问卷211份,收回209份。

二、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分析

1.项目实施效果的基本指标体。基于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管理要点,以及在Z大学的管理实施情况,设计了一套评价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设计主要由管理职能部门为主经过研究讨论制定,十项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成果、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科研支撑条件建设、经费使用情况、标志性成果、项目建设总体评价2。为了能直观地进行评价,本次评价权重采用权重均等的方法,统计、评价“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在这十个指标方面的建设情况。同时,具体评价参考内容所列的指标在校内验收总结报告内容中都能找出具体内容,专家根据总结报告、验收会议PPT等材料做出判断。

2.专家评议表设计。项目实施效果评价打分材料来自于校内验收阶段,由校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及专家组成的验收会议,对各项目进行评价,评价表格式见表1。

三、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1.数据采集及统计。本次实证分析数据采集于Z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校内验收会议,参加验收会议的专家每人1份,发放211份,共收回209份评议表。评议内容有上述十项指标,评分按A、B、C、D进行选择评价,评价指标选择答案的依据是验收会议上“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总结报告和现场项目负责人提供的作报告的PPT内容,且评议采取不记名方式进行。

(1)按评价指标统计数据,对Z大学26个项目共209张专家评议表按十项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得出汇总结果,根据A、B、C、D得票数计算所占百分比,学科建设中的A%表示在评价(其他九个指标相同)这一指标中所有得票数中A所占百分比,B%、C%含义相同,具体统计数据及计算见表2。

(2)绘制图表,对26个项目的评价表进行综合分析,按十项评价指标统计得分情况,以总数209票作为分母,各指标中A、B、C的比例见下图1至图10。

2.按评价指标分析。由表2和图1到图10中可以看出,项目总体综合评价中,A、B所占百分比都高于90%,说明Z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通过验收评价,实施效果的评价是比较成功和有成效的,且客观公正地反映了“211工程”三期验收评价与学科建设实际水平,说明验收评价结果与学科建设实际水平成正相关。同时由于有两个指标C的比例都大于5%,说明Z大学在这两个指标即项目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经费使用情况两方面有所欠缺,原因分析①经费使用情况评价指标得分不佳,C所占百分比高达7.66%,十项评价指标中排名倒数第一;而A所占百分比却只占60.77%,十项评价指标中排名倒数第三。说明Z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建设经费使用情况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原因是地方配套资金到位晚,以至节余资金过多;其次是设备采购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付款是分步进行的,到2011年底项目结束还有设备不到位的,还有一些设备到位后由于时间不长,效益不是很明显。②项目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评价指标得分也不佳,A所占百分比仅55.02%,十项评价指标中排名倒数第一;而C所占百分比却占6.70%,十项评价指标中排名倒数第二。说明项目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还要提高更多的民主决策机会。同时还要在实践中探索更佳的项目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这也是下一步工作中需要认真思考和给出决策的方向。

四、结论

本文结合本次Z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验收评价,主要是针对项目建设任务及建设目标所设计的指标以及项目管理所设计的管理要点进行设计和评价,从而实现项目全过程管理从立项到结束的一个总体评价,能从中看出项目建设效果是否达到了当初所预期的目标,来判断项目建设是否成功,项目管理是否有效。统计分析得出项目评价得分与项目实际水平和建设质量成正相关,且指标得分情况显示Z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管理是比较成功和富有成效的,建设效果能够真实反映各项目的建设水平。项目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经费使用情况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这与实际建设情况中体现出来的问题是相符合的。对未来类似学科建设项目的评价,建议要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民主制定项目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并在实践中保质保量地得到执行。对经费使用,存在不合理的使用,可能有一部分是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造成的,如何使用经费建设相关学科基础更需要全体学科方向人员的共同制定,以及国家经费到位问题、经费使用限制(比如国库)等也会影响经费使用情况的效果。通过Z大学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价,认为Z大学在“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很多待改的地方。发现经费使用情况不佳,滞后现象严重,一般都是设备采购程序繁琐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的,在以后的工作中如何加快设备采购程序不但是设备采购部门要思考的问题,也是财务部门及相关上级部门要引起反思的问题;发现项目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中,还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尽量做到民主决策与监督,使项目负责人发挥公平、民主的力量对整个学科进行建设。由于学科建设项目的特殊性,本文采用了定性的A、B、C、D打分制进行评价。如何进一步探讨定量评价、权重分配等评价方法是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211工程”发展报告(1995-2005)[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篇7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调查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以洛阳市高校包括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大学、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在内的四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对前人关于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方面的论述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周密设计包含的15个问题问卷,分发600份问卷,回收问卷521份,有效问卷500份,回收率86.7%,有效率83.3%然后对所得材料进行统计整理和逻辑分析。

3.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过程中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4.访谈法。通过走访洛阳市高校知名体育教师,以获取专家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见解和看法,为本研究提供指导。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洛阳普通高校大学生对课外运动的态度。调查在回收有效问卷500人中,洛阳市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较为喜爱的有419人 ,占到所调查的人数的83.8%,一般的有47人占总数的9.4%,不喜欢的21人和反感的的有13人,共占总体的6.8%。

(二) 洛阳市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倾向。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在洛阳市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选择项目时,调查问卷上(多选题)出现776次包括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球类项目被选择作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项目,其中篮球在这几种球类的比重是最高的,有281张调查问卷上都有选择篮球项目,占人数的56.2%;健美操、体育舞蹈类、有氧操和瑜伽等项目也较多,有272次,占总调查人数的54.4%,其中有237次是女性大学生,占该项总人数的87.1%;选择武术跆拳道类的学生占所调查人数的22.2%,有111人;选择非奥运项目的学生占所调查的学生的32.0%,有160人,这些非奥运项目包括有毽球、呼啦圈、跳绳、拔河等;在田径项目上,有69.6%的被调查会参加慢跑运动,有348人;在其他体育项目上有45人选择其他体育项目,占中体的9%。总体来看,洛阳市在校大学生选择课外体育活动中球类项目居多,其次依次是健美操、体育舞蹈类、有氧操和瑜伽等项目,武术类项目,和非奥运项目。

(三)洛阳市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运动时间及次数。问卷中有89人每周锻炼的时间在30分钟以内,占总调查人数的17.8%。在30分钟-1小时区间内有135人,战总调查人数的27.0%。在1-2小时区间里有139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7.8%。在2小时以上区间里有13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7.4%。在1-1.5小时这个时间区间的学生最多,占总调查人数的27.8%。有57人每周几乎不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占调查总人数的11.4%,这个区间里的学生是最少的;在参与次数上,127人每周参加1-2次课外体育活动,占调查总人数的25.4%,这个区间里的学生人数是最多的。111人每周进行3-4次课外体育活动,占调查总人数的22.2%。80人每周参加5-6次,占调查总人数的16.0%。63人每周参加7-8次,占调查总人数的12.6%。62人每周参加9-10次课外体育活动,占调查总人数的12.4%。可以分析出洛阳市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几乎不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人数很少,每周锻炼至少在一次以上的人数接近88.6%。

(四)洛阳市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活动场地选择情况。在课外体育活动场地调查的情况发现有52人选择在空地上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所占调查学生的10.4%。选择在田径场和球场的有323人占所调查人数的64.6%。有9.6%的调查者选择在健身房或健身会所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有42个人选择在人工公园,占所调查人数的8.4%。有35人,占总被调查者的7.0%的受调查者选择在游泳馆进行游泳运动。

(五)洛阳市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消费情况。通过表1来看,洛阳市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消费情况表现为中间层次人数多两头层次较少,的橄榄型模型。消费水平大多保持在50-500元区间,中间消费水平的人数较多,消费较低和消费较高的人数不多,表现为中间层次人数多两头层次较少,表现为洛阳市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一般不是很高,学生经济水平有限,因而在课外体育活动方面的消费水平也有限度。

表1洛阳市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消费情况

消费水平(元)0-1011-5051-100101-200201-500500以上

人数(人)10471262135945

%2.09.425.242.611.89.0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洛阳普通高校大学生对课外运动的态度较为乐观。2.洛阳市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在运动项目的选择方面,表现出的季节差异和性别差异,在性别方面,女生比较倾向动作优美竞争对抗不激烈,运动轻度较小的项目,比如前面所说的健美操、体育舞蹈等;而男生则比较喜欢那些竞争激烈对抗性强,运动强度大的运动项目,比如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球类运动是洛阳市大学生选择的重要之选。总体来看,洛阳市在校大学生选择课外体育活动中球类项目最多,其次依次是健美操、体育舞蹈类、有氧操和瑜伽等项目,武术类项目,和非奥运项目。3.洛阳市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有82.2%的大学生每次锻炼时间保持在30分钟以上,健康人口要求次锻炼时间不少于30分钟符合。4.洛阳市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消费表现为中间层次人数多两头层次较少的橄榄型模型。

(二)建议

1.丰富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学校应尽可能多的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适当减轻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引导学生学会健康的生活。

2.完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适时举办校内各项体育比赛,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和锻炼积极性,不在学生课暇时间里作其它安排,作息时间应考虑到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实际情况,如适当推迟开饭时间,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等。

3.加强课外体育活动指导。指派专业老师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指导,制定合理锻炼计划并进行必要医务监督。

4.加强场地器材硬件设施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学校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改善运动场地,创造有利于广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和条件,尽可能的共享学校的设备和器材。如开放场馆,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满足大学生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郭建强.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形式和动机调查与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3.04.

[2]赵新平.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状况调查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07.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总结篇8

会上,科技处处长王树新作了我校2008年第一季度科技工作总结。总结表明,我校第一季度总体科研经费与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尤其在科技部推动实施的863计划、973计划与支撑计划项目上增幅明显。据统计,我校2008年第一季度申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项,申请基础研究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量有所增加,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数量保持稳定,社科和管理类项目在部级项目上与2007年相比增加幅度较大;学校成立了航空航天研究院。

舒歌群在讲话中分析了我校2008年第一季度科技工作的开展情况,要求各学院对比国内一流高校开展各类科研指标的调研,明确自身的位置与应采取的措施。他向与会人员通报了我校在经济管理办法、学术委员会建设、课题结题办法、科研基地建设的规范化以及加大对进入国家层次的专家的扶持力度等科研政策工作的开展情况。他还介绍了我校融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与临港工业区开展合作的情况。他要求各学院、各直属单位在下一步工作中,要积极主动出击,加强对科研工作的策划;要转变观念,使科研工作进一步聚焦国家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聚焦国际科技发展前沿。

龚克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表示,我校要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提高办学水平和科技竞争力,尤其要提高在大项目上的竞争力。

龚克指出,学校工作以育人为本,教学在育人工作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同时作为研究型大学,一定要有高水平科研才能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国家重大项目中,才能更好的理解国家的需求、行业发展的需求,只有参与重要国际项目、登上国际学术舞台才能更好的培养全球视野。

龚克强调,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学校已出台人才强校战略实施纲要,希望各学院、各单位不要等,要尽早行动,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迅速将人才强校战略落到实处。

龚克强调,各学院、各单位在开展科研工作时要加强组织策划,要深入研究国家的重大需求。要学习周恒等院士发表的《有关力学工作的一些反思》一文,深入思考是否能把工程实际的问题提升到自然科学规律的层面去解决,然后真正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去。

龚克指出,在学科建设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学校将把资源汇聚到能源、环境等重大项目上去,希望各个学科都能在相关项目上做出贡献,通过项目成果的获得,使得学科的发展受益,进而撬动部级项目。

上一篇:人事档案一般管理方法范文 下一篇: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标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