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经济范文

时间:2023-11-07 20:40:35

假日经济

假日经济篇1

关键词:假日经济;商机;经济分析;透视

一、我国假日经济的发展状况

根据2008 年最新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我国在“国庆和春节”七个假期实行了“黄金周”制度,即:将每个假期的休息时间由以前的三天经调休后调整为七天。在“元旦、清明、端午、五一、中秋”这五个假期实行了“小黄金周”制度,调休后调整为三天。这样一来,有更多的老百姓有相对更加集中的时间出行旅游、购物、消费、休闲娱乐。商务部新闻办公室2010年的《“十一”黄金周消费品市场总体情况及特点分析》也充分显示了假日经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2010年十一期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左右,客流量比平日增加2.45 倍,家电、汽车、建材等商品成为节日期间的消费热点;各地餐饮企业特别是大饭店、餐饮名店经营火爆,销售普遍增长;客流相对集中,大型商场和超市成为销售“主渠道”。我国消费市场在假日期间出现火爆现象,商品销售总额激增,一些行业如旅游业、饭店业、电影业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二、我国假日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在“假日经济”带来的假日消费中,旅游业是整个假日消费的中坚力量,它主要包括旅游景点、交通运输业、宾馆酒店等与旅游行业相关的设施和服务部门。但是,假日旅游的产业化水平较低,有限的资源没有进行合理安排和利用,仍以观光为主,旅游产品消费结构有待改善,各地旅游企业和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还亟待提高,旅游企业“低、小、散、弱”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消费者消费的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消费意识不成熟,存在盲从心理。二是消费者对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缺乏正确的认识,权益保护意识还不成熟。许多时候,在假日出游期间消费者因为旅行社的原因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旅游服务,或者商家利用节假日进行促销、让利时发生了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

其次政府部门对“假日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积极引导的不到位。例如公共交通等与大家息息相关的公共设施和部门没有因为商家营业时间的延长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长假期突出暴露了供需双方信息不畅的问题,旅游者需要的旅游路线、景区接待、订票订房等,都欠缺准确、及时、实用的信息渠道。

最后,农村消费额仅占全国总消费额的40%左右。假日消费,特别是旅游,主要针对的是工薪阶层,以高中档收入的家庭为主。对于潜在的庞大的农村消费市场,假期对之作用却很小。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度报告》2010年1 月的报告我们可以得出,我国在实行长假之后,农村居民的出游率基本上没有超过50%,和城镇居民的出游率相比,仅为城镇出游率的一半。在这样相对较低的出游率下,长假对农村居民的影响相对于对城镇居民的影响来说就非常之低。

三、“假日经济”的发展途径

1、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假日旅游的“龙头作用”

一是要加强旅游业的一体化发展,这需要旅游景点、宾馆、酒店、交通等行业相关部门,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互利合作,满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各方面的需要。二是旅游城市要在提高自身承载力上下功夫。应该开展坚持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改变旅游管理体系中条块分割、职能弱化等弊端,使旅游管理由单一变为综合,由部分转向全局。三是要提高服务质量。各地旅游企业和部门应当努力在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上下功夫,从而提高游客的旅游满意度。同时,针对消费者在假日期间的旅游、购物等消费行为存在盲目性和从众性,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假日休闲的指导力度。对于消费者,媒体应当进行广泛的宣传,倡导健康的消费理念,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丰富而详实的消费指导。而对于商家,应该提供多层次的服务。再者,政府相关部门在帮助消费者维权方面应大力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告诉消费者如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避免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等。

(二)发展和改善假日经济的软硬件环境

“假日经济”不尽如人意的硬件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消费者的热情。在交通运输方面,应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挖掘现有运输潜力,合理安排运力,增加临时应急措施,让人们“出的去、回的来”,达到假日休闲的目的。在软环境方面,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营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增强他们的假日服务意识和其服务知识与技能,使“消费者至上”的经营理念深入到每个员工心中,同时,建立健全服务管理制度,优化服务管理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此外,要建立全国旅游城市及景点的信息网络,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该网络系统的涵盖内容,向假日市场其他消费领域扩展,为消费者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假日休闲信息服务。

3、将假日消费推广到农村,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假日经济”这条巨龙更应“舞”到农村这片广阔天地中去。企业应调查分析农村市场的需求特点、收入水平、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并据此组织货源,拉动农村这个广大的消费市场。随着假日经济渗透到农村,还会随之引入许多新的观念和思想,为扩大农村市场奠定基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深入调整,尤其是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的深入解决,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将有所增加,配合消费理念上的变革,农民群体有望会成为假日经济的新生力量,进而为假日经济的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群众基础。做好农民增收和以人为本的大文章,提升广大农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热情,也是“黄金周”所要面临的课题。

纵观我国假日经济自身的发展状况和特点,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假日经济”将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成为市场繁荣的持久动力,推动我国的经济结构,特别是消费结构的日趋合理,从而真正成为大家的经济,最终实现假日经济”的全面升级!

参考文献:

1、厉以宁.西方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68- 480.

2、王旭.节日消费与商机[J].商业研究,2003,(9).102- 108.

3、步迎德.给假日经济支点招[J].特区展望,2002,(7)007- 011.

4、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黄金周”期间国内旅游调查情况汇总[R].调研参考,2005,(10):76.

5、天津市商业委员会,天津市旅游局. 关于加强商旅结合发展假日经济的专题研究[R].2004,6.

假日经济篇2

[关键词] 假日经济 消费 传统文化

从2008年1月1日起,全国将实行新的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施行了7年的“五一黄金周”长假即将结束,取而代之的是1天的休假和3天的中国传统假日――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整体来说,全年的假日增加了一天,但同时又出台了一系列员工带薪休假的政策,也就是说从2008年开始,我国假日模式将产生很多的变化,随之原来形成的假日经济也会带来很多亮点,给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增长的活力。

一、我国节假日调整的原因

1.假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假日经济是随着“黄金周”同时出现的字眼,1999年,为了拉动内需,调动人们的消费积极性,把人们从传统的“紧缺型”消费观念中拉出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消费。银行的利息一降再降,消费品的价格也降低到了最低点,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市场出现了消费者持币待购的现象,就在此时,“黄金周”政策给了广大民众充足的节假日时间去消费休闲,主要带动了旅游、休闲、娱乐等行业的发展。

(1)从供给的角度来说,假日经济的季节弹性大,对资源的需求不稳定。“黄金周”持续7天,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可谓是一年当中不可多得的长假了。于是,人们扎堆儿出游、购物,人山人海的现象让商家和旅游服务行业措手不及。不过,经过几年的摸索,商家和旅游、休闲等服务行业逐渐学会了以充足的服务储备迎接长假的到来。虽然商品和劳动力这样的资源可以采取节假分离和弹性工作时间的方法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我们还是会发现,有些休闲设施全年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同时,集中长线出游和探亲给交通带来很大的压力。许多商品服务的价格在长假期间纷纷打折促销,也有许多会随波上涨。

(2)从需求的角度来讲,假日经济的需求弹性较大,导致节假日质量的下降。从人们需求出发,除了受自身收入水平的限制,人们大多数在收入水平提高之后,对假日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人们不愿意去花钱买罪受,去旅游景点和商业区挤来挤去,于是长假成了“麻将周”或者是“吃喝周”,出现了一系列的假日病,极大地影响了节假日的效果。质量的下降使人们对长假少了很多期待,多了许多无奈,有人会说,还不如少放几天呢。

2.假日经济对整体经济发展的作用

假日经济是一年中刺激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头戏,“黄金周”给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除了作为假日经济的支柱旅游业外,商业、餐饮业、娱乐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影视业、展览业、广告业等也有了较大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这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但是中国人向来就是重积累,轻消费,这主要是与我国多年的紧缺经济和较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而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对低档品和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减少,相反,用于高档品和文化生活的支出不断增加。从简单的旅游、休闲、娱乐,到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更高要求,假日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提高着人们消费的层次和水平。

二、假日经济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

五一假日由原来的3天缩短为1天,在假日中增加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一天。这样一来,原来每年的3个长假变成了2个,多出了三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假日,如果借上周六周日,就会出现许多3天的小长假,整体假日比原来增加了1天。这样,与假日经济紧密联系的各部门都在为明年的假日经济发展调整着安排。所谓:假日经济、商机无限,这次的调整将会对假日经济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1.科学发展假日经济,促进经济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这次国家对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修改,充分体现了国家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科学的发展宏观调控体系。近几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首先,从消费的习惯上可以看出,人们已经从紧缺型的攒钱消费,逐渐变成了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增加的三个小假期均匀的分布在每年的年初、年中和年尾,拉长了假日经济作用的时间,从而引导人们调整消费行为,适时适当消费,调整消费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其次,持续发展的假日经济,给政府增大财政投入兴建公共设施和文化体育设施提供了依据。假期增多,均匀分布,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消费水平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我国明年举办奥运会,兴建的场馆可以供大众节假日使用;国家歌剧院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休闲娱乐场所的建立也使得人们的假日变得更充实、更有意义。最后,节假日的调整使得与假日相关的行业及时转变经营策略,转变经营模式,比如一些旅行社现在就筹划一些短程的旅行、生态旅行、文化旅行等,抢占2008年的假日旅游市场。假日经济的持续发展将成为期未来重要的增长点。

2.弘扬中华文化,假日经济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

假日经济篇3

关键词:假日经济;经济增长;正负效应

1 假日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富裕,国家的相关政策也适时增加了国民的休假时间。1995年5月1日起,我国实行双休日制度,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短途旅游、娱乐、探亲访友、健身休闲等,假日经济出现萌芽。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的办法》,其决定实施的黄金周制度是假日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全年休假达到114天,占全年总天数的31.2%。其中五一、十一和春节为法定假日,在节假日期间出游人数的与日俱增,其假日消费带动了客运、货运、餐饮、酒店、零售业、通讯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008年,国务院取消五一长假,但法定节假日总数增加一天,使得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都新增为国家法定假日,打散了长假,增加了小假日。假日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可以大致归类为自发无序、有序管理、可持续性发展的三个发展阶段。

多种因素促进了假日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首先,居民的经济收入不断的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是假日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其次,各种文化的冲击,导致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的变化,假日消费形式不再局限于家人团聚的家宴、假日购物,旅游等多形式的假日消费成为主体。再次,依托于国家政策的扶持,使人们有了更多、更集中的闲暇时间。最后就是物资供给的改善,经济的不断增长使得社会物资供给极大丰富,交通、通讯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都是假日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2 假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

2.1 假日经济推动国民经济增长

从模型上分析,假设经济封闭,根据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y=c+i+g,假日经济分别从c,i,g三方增加了国民收入。闲暇时间的集中及客观条件的推动,闲暇时间带动了消费需求的增长,无论人们是将闲暇时间用于学习还是出于经济动机都会增加对社会上物品和劳务的需求。巨大的需求使商家瞄准了市场,假日经济成为一块巨大的蛋糕,引致了各方投资,无论是在原基础上的再投资还是新假日市场的开发。闲暇时间的集中性也加大了消费者对基础设施的耗损,作为整个市场的管理者,更多的政府支出用于节假日人力物力的买单。

与此同时由于旅游业等服务行业的巨大乘数效应,最终推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2 有效缓解国内就业压力

假日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主要划分为三个领域,旅游业、餐饮娱乐业和次相关产业,这个领域基本上都属于第三产业,假日经济不但可以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也可以创造新的工作岗位,有效的缓解了国内的就业压力。并且,假日经济的很多相关产业就业门槛不高,为中下层城镇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

2.3 假日经济有利于回笼货币,增加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入

任何实行商品经济的国家都需要有计划的投放货币和回笼货币,从而使整个经济得以正常的运转。假日经济可以促进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为国家回笼大量资金的同时增加了财政收入,加速资金周转,抑制通胀,在稳定物价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4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假日经济是具有以“旅游经济为中心”。以次相关产业发散为特点的发散经济,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其中包括旅游,购物,餐饮,宾馆酒店,交通运输业等多产业。假日经济促使了我国经济产业从单一化、物质化逐步向多元化和精神化发展,带动我国消费结构全面升级,实现了我国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的有效倾斜,使我国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3 假日经济所存在的负面效应

3.1 滞需效应

在节假日,各大商场和卖场往往以低价和折扣促销,用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长期以来,消费者对商品价格预期不断的下降,假日促销使得假日和平时价格悬殊较大,导致消费行为滞留在各个假日,造成了在节假日疯狂购物而平日卖场萧条的现象,易造成从热卖到滞销的降骤。这会对商品经济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恶化,不免有人质疑:假日经济是创造需求还是转移需求。

3.2 基础设施滞后及资源环境的破坏凸显“共时化”消费的弊端

过于集中的消费导致全国很多旅游景区出于超负荷的经营状态,景区容量不足,旅游业粗放式的发展方式致使我国大量资源无效流失,影响了我国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品味;假日经济在拉动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的同时也暴露了我国第三产业等社会服务体系中所存在的种种不足,导致服务质量欠佳;市民外出“一票难求”,使得原本出于极其必要的出行受到阻碍,游客回返购票也成了一大问题;市内各大卖场比肩接踵,道路交通严重堵塞,极大的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我国缺乏对消费流量的适度控制和有效的分流措施凸显假日经济弊端,使假日经济失去了原本的价值。

3.3 加大了地域间经济的不平衡

我国居民的消费地域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在假日中显得更为突出,消费地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旅游型城市,然而农村是我国最大的市场,假日经济并没有和农村市场产生较多的交集,农村消费市场的滞后会抑制我国全社会消费总量的增长,也加大了地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4 针对假日经济对中国经济正负效应所提出的相关建议

4.1 顺应规律,多样化假日经济

为避开集中休假的弊端,2008年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调整政策,已经对假日经济所凸显出来的弊端进行了调整,取消一个黄金周,增加了传统小假日的调休。公休假的时间安排也可以根据各个行业的特点安排带薪休假时间,避开高峰期。新的休假制度可以根据消费者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休假,避免集中式休假行为。

4.2 创新新产品、新服务、新市场

假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就有很大的潜力,消费需求的多样性给商家们开辟了不同的致富之路,产品与服务应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以丰富假日市场,因此有必要对市场进行细分,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不必将假日经济禁锢在旅游业、商业等领域。同时也可将假日消费推广到农村市场,我国新的休假制度119天假日,有105天使短假,农村旅游将是吸纳近郊和短程游得最佳载体。因此开发农村假日消费产品,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充分挖掘假日消费的深度和广度是很有意义的。

4.3 优化消费环境。走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假日经济篇4

夜间有没有市场?

-晚间消费不是单纯的购物,要跟休闲相结合,跟健身活动相结合,跟科普活动相结合,跟城市的亮丽工程结合,这需要各个部门互相配合。

李龙吟(朝阳区文化文物局副局长):让更多的人看到天安门夜景,亮灯的时间是不是可以长一点?以前也延长过,先是到22:30,后又变成24:00,可不可以通宵?干脆亮到天亮算了。另外,国庆期间娱乐场所管理规定是否可以松动?现在北京放映电影《一声叹息》,外地还没放,游客玩了一天,晚上没地方去,他就可以去看。甚至一些健康有益的歌舞厅,营业时间是否也可以适当延长?

李顺利(北京市商委副主任):开发晚间消费应该是今年商业研究的最主要的主题。我们算了一笔账,节假日每天晚上如果营业时间延长3个小时,全年应该接近350个小时,按照每天正常营业10小时来计算,相当于增加了一个月的消费时间。晚间销售额一般占全天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强,现在全市一个月的销售额在120亿元左右,即使按1/3计算,也多出40个亿,应该说潜力相当的大。晚间消费不是单纯的购物,要跟休闲相结合,跟健身活动相结合,跟科普活动相结合,跟城市的亮丽工程结合,这需要各个部门互相配合。像现在我们关门时间不敢太晚,顶多到22:30,再晚有些公交线路就没车了。如果公交部门推迟1小时,那就好了。

王新声(北京市公交总公司副总经理):现在人们感到北京的夜晚越来越漂亮,晚间出行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对我们来说,晚间客流不容忽视。所以白天停下来的车晚上继续运营,远郊区的一些地方还发了专门看灯的专车。去年从9月18日到10月7日,每天都发车,一直发到天安门广场,玩完了再回去。今年我们继续把看灯作为重点。另一方面是适应晚间购物。北京410条线路里有12条线路是夜班车,从夜里11:00到第二天早上5:00都在运行。还有20条线路,末班车已经延长到24:00,这样就组成了32条线路的夜班网络。我们密切注意着,看它够不够。

猜想2

价格宜涨宜落?

-在假日经济中,价格有两类,一类是竞争性的,比如餐饮,竞争比较充分,可以由经营者定价。还有一类垄断性价格,像园林景点的门票,必须由政府定价。

张广瑞(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我们现在不大愿意谈这个问题,好像长假期间涨价老百姓不高兴。但正是因为需求的膨胀,供给的不足,有些地方还应该用价格来调整。

任鸣(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前一阵儿院里开会,有人提出“十一”期间把票价往上提一提,肯定有人买。我一听就反对。现在一提假日经济好像就是说如何赚钱,但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我认为是人的心态的问题,是中国人的心情怎么样的问题。过节人们吃什么东西,到哪儿去玩,不就是一个心态问题吗?很多人对放这么长的假都没有思想准备,他不知道去哪儿,为什么?贵呀,他钱不够。一过节,什么都便宜,以前买不起现在可以消费,整个社会都憋着这么做,人的心态就调整过来了。

赵崇捷(北京市物价局副局长):物价局有两个主要任务,既要稳定市场物价,又要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市场物价基本稳定,不一定什么都要政府来控制。在假日经济中,价格有两类,一类是竞争性的,比如餐饮,竞争比较充分,可以由经营者定价。我们过去有一个反暴利的规定,但迫于压力,今年6月又把这个规定取消了。可还是有一些问题,有的旅游景点,一个豆腐菜卖到120元,有没有暴利嫌疑?我们现在只能要求经营者明码标价,否则就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还有一类垄断性价格,像园林景点的门票,专线的公交车,景点的停车场等,必须由政府定价。人家大老远从新疆来看天安门,如果门票卖500元,这也有问题。

郑万河(王府井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零售商业的竞争越到节假日越激烈,主要运用的还是价格手段。而且,我想不会是价格的上升,而是大幅度下调。但有一点值得注意,所谓不正当竞争,也有两种概念,一是暴利,一是低于成本价进行倾销。在零售商业领域,后者更突出。这扰乱了市场秩序,既损害商家利益又损害国家利益,最后消费者利益也无法保障。   猜想3

消费者需要什么?

-如果每个游客多花50元钱,并不算多,但对北京商业来讲,就是增加50亿元的消费。李顺利:北京现在有4802家饭店旅馆能接待住宿,床位总数49.5万张,真来250万人,减去30%左右投亲靠友的,这50万张床也不能满足。北京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型旅馆,包括国际上通行的青年旅馆。背包游客只要卫生,公共浴室,公共卫生间,也不一定提供非常好的设备,这一点潜力很大。今年为了迎接国庆节,旅游点正在腾出办公室、会议室,准备临时床,从长远看,还是要积极挖掘潜力,多开辟一些经济型旅馆。另外一点,北京的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明显不足,没有形成相应的产业。1999年全年进京的游客9600万人次,其中250万人次是外国游客,每个游客平均在北京滞留3.5天,每天的消费额大体在400多元,其中15%属于购物,太少了!明显就是商品不足。如果每个游客多花50元钱,并不算多,但对北京商业来讲,就是增加50亿元的消费。所以我们要积极推出具有北京特色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便于携带的纪念品。有一种误解,好像旅游商品就是工艺品,这个观念不完全准确。现在虽说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价格太高人们还是承受不起。价格大体在5元到50元一件,游客买10件、8件不心疼,这需要大量开发。

张广瑞:我们在发展初期主要考虑如何满足国际旅游者的需求,这在当时是正确的。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长假出现以后,应该更多地研究大众旅游的新需求。从设施看,很多现有的资源没有被很好地利用,像北京的博物馆、艺术馆、科技馆等等,都是可以满足大众需求的东西。像国际上比较流行的青年旅馆、大众公寓带有很大的公益性,其档次和操作都很适合普通老百姓的要求。   猜想4

谁对消费者作出承诺?

-假如政府部门在“十一”之前严厉打击制裁假冒伪劣旅游服务,可能效果比宣传安排多少车辆、延长多少时间关灯更好,因为这让消费者放心。

刘毅(首都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现在大家对出行抱怨比较多的是我们承诺不到位,我们的服务质量受到很大的怀疑。随便就被更改日程、线路,比如你原来坐卧铺的,调整成硬座了,原来是双飞的团,飞机票拿不到,改坐火车了等等,这确实是对消费者比较大的伤害。这次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做不到的事情一定不要做,如果拿不到票,我们宁可放弃这个团。满足广大旅游者、消费者的需求,保障“十一”期间各方面的服务质量到位,这是最重要的。

娄凤梅(北京市消协副会长):消费者协会将积极为消费者提供假日消费服务。“十一”期间消协在全市一些主要景点、商业区设置投诉站,让各地的消费者到北京后心里感到踏实。节日期间,消协将咨询投诉电话全面开通,并在“十一”前进一步向社会公布,满足节日期间消费者的投诉和咨询。

张广瑞:作为一个精明的经营者,应该考虑长期商誉。不能是看到这段时间能赚钱就狠赚,能做不能做的都大包大揽,最后消费者不满意。长期下来你在消费者中的信用就会大打折扣,经济效益也难保障。

刘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旅游产品有它的特性,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同一的,不像别的产品,可以投诉,可以退货,旅游者吃亏上当的损失无法弥补。外地游客来,被蒙了一回,回去以后起诉,成本太大,怎么办?我在想,政府在假日经济中要做什么?政府不能去干旅游服务的生产,你生产不过来。政府就是要管秩序,特别是法制,你保护消费者的同时,要匡正生产者。假如政府部门在“十一”之前严厉打击制裁假冒伪劣旅游服务,可能效果比宣传安排多少车辆、延长多少时间关灯更好,因为这让消费者放心。

猜想5

假日信息何处来?

-国内的旅游者大多还不成熟,不知道怎么安排、策划旅游,他们缺少比较可靠的旅游信息。看广告,出去以后非常不满意,以后就害怕了。

刘伟:市场下的消费,信息不是纵向的,它是横向的。我注意到一些网络公司也在谈论“五一”、“十一”现象,比如住店有安全问题,身份证的核实、住店登记、床位、车票等等,老实说,以北京目前的信息化程度,还支撑不了这么复杂的旅游现象。但这个做起来花钱并不多,而且对整合我们现在的旅游资源,包括加强管理,都有好处。

张广瑞:假日消费是一个大概念,从旅游来讲,有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国内的旅游者大多还不成熟,不知道怎么安排、策划旅游,他们需要帮助,这个工作谁来做?最明显的是缺少比较可靠的旅游信息。老百姓看广告,出去以后非常不满意,就害怕了。真正可靠的信息来源还是比较紧缺的。

李顺利:商业必须跟旅游业结合。把旅游公司请进大家经常光顾的商店,现场介绍景点,现场服务,以后还可以从商场发车,为北京人出游提供方便。同时通过商业这个载体,扩大旅游覆盖面,让消费者不是很困难地得到旅行社的信息。尤其是随机性强的短线旅游,与商业结合的潜力是很大的。

假日经济篇5

关键词:假日经济;旅游经济;休闲产业

一、假日经济概述

1.假日经济的概念

假日经济是在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假日经济属于消费经济范畴,是指人们在节假日或法定假期里集中消费的行为带动供给和市场乃至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它主要表现为旅游消费、休闲购物、娱乐消费等,涵盖了包括旅游业、交通运输、餐饮业、商业、娱乐业、传媒等产业在内的大部分第三产业。假日经济是由各种需求、供给和资源配置所引起的经济行为,其实质是一种拉动消费的经济形态,是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福利体系提升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2.假日经济的替代效应

假日经济在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拉动国内相关产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节假日的集中消费,替代了很多其他产业的生产、服务和消费活动,产生了替代效应。例如一些管理部门休息不办公、股市休市、企业停产等活动的停滞,这会给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可以对这种替代效应进行解释。时间上的“替代效应”是指商家为了利用集中的休假时间,采取各类手段、方式进行促销,这样会将消费者分散在一段时间的消费集中到假期,换句话讲就是消费在时间范围上的移动变化。还有一部分消费者会在假期旅游,这样会产生旅游消费,而另一些消费者则有可能为未来的旅游做准备,这就会减少当前这一时期的消费,这也是时间上替代效应的表现。空间的替代效应则可以理解为旅游地区间的替代,如上海的游客到黄山景区旅游,增加了黄山景区的假日消费,但相应的也就减少了上海的假日支出,这是不同地域间的替代,社会消费额的增长变化并不大。并且不同消费内容之间也存在着“替代”,个人消费增长的变化不大,严格地说,这不是对内需的拉动,因为并没有对潜在的消费时间和消费市场进行深入挖掘。

二、我国假日经济的形成与现状

1.假日经济产生的背景

假日经济是伴随着我国第一个“黄金周”而出现的。1999年9月我国决定增加广大劳动者的休闲时间,将春节、“五一”、“十一”3个中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节日的休息时间延长为 7天,于是“黄金周”的概念应运而生。 2007年末,国务院又推行新的休假办法,即保留春节和国庆长假,将劳动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几个民族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将国家法定节假日由10天增加为11天。这为我国居民休闲娱乐、购物消费、旅游度假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时间,也在时间上为假日经济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

2.假日经济发展的现状

在黄金周和小长假期间,我国各地旅游业、餐饮业、零售业等都出现了“井喷式”火爆拥挤的场面,几乎所有的景区景点、商业街、购物店都人满为患,许多商品供不应求。2011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1.53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2.7%;实现旅游收入820.5亿元,比上年增长27.0%。2012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1.7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4.9%;实现旅游收入10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6%,2012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更是创造了“多项纪录”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总之,黄金周和小长假的休闲消费模式已经不断走向成熟,近几年仍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势头,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旅游发展态势:个性化、体验式和休闲化的自助旅游方式越来越多的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休闲度假、探亲访友的自驾旅游、家庭式自助游和散客式自助游渐渐成为常态。

三、假日经济在我国发展的困难和障碍

假日经济迅速发展,有效促进了我国消费市场的繁荣,对于经济增长和快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如何保持假日经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依然面对诸多障碍。

1.短期经营行为给假日经济带来伤害

在长假期间,一些商家为追求经济利益,不顾长远发展,出现短期经营行为,成为制约假日经济整体繁荣的瓶颈。旅游业作为假日经济的主导行业,主要依赖旅游景点、交通运输、宾馆饭店、旅行社等旅游相关服务部门和设施。由于在假日期间游客数量骤增,游客对于资源、商品的需求远远大于社会上的供给,造成供需严重失衡,一些商家为获得利益的最大化,降低服务标准,甚至欺诈、哄抬物价等短期经营行为,严重影响了假日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面对黄金周期间成千上万的游客,各地相关服务部门和设施都出现了超负荷运转的危局,无法保证服务质量,造成游客投诉明显上升,并且严重损害了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当整个旅游市场在短时间内需求大量增加,而供给条件仅小幅暂时性地增加时,市场为了达到供给平衡,会导致旅游产品价格的上涨。不但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挫伤了旅游者的积极性,不利于假日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管理缺失

假日经济篇6

关键词:假日经济;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休假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人民消费观念与消费水平的提升,假日经济在我国发展速度极快,成为了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假日经济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在过去的计划经济年代,人们每天只能为生存奔波,考虑如何让家人吃饱穿暖,甚至对于一些困难家庭连子女的教育问题都得不到解决,从没有人敢去奢望和家人或者是朋友外出旅游。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自由时间的增加,人们对于旅游的热情也日渐高涨,旅游业日渐成为假日经济产业中的先导。而且随着交通出行方式的进步,人们的旅游范围已经不仅局限于某一省内或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出国旅游。据了解,目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已达140个,2010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5739万人次,增长20.4%。可见,随着假日经济的发展,我国旅游业的产值也在逐年增加,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假日经济促进了居民购买力的提高。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居民的购买力水平也随之上升。由于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压力较大,人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消费,每天的消费只是满足必要的生理需求。因此,多数人会选择在闲暇时间进行消费。除此之外,由于我国人民自古就有尊师敬长的传统,人们通常会在节假日拜访自己的长辈,这自然会涉及商品的买卖。由此不难发现,人们在假日的经济消费量与平日相比会有非常明显的提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居民的购买力在逐年升高。

3、假日经济促进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由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假日出游,人们对于交通工具的要求也逐渐升高。面对行业内日趋激烈的竞争,为了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客源,运输公司不仅会采取降价措施,还会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包括车辆档次的提升、细致的服务、线路的扩大和更加精准的运送时间等等。此外,由于假日期间出境人员的比例逐年上升,我国也开通了更多的海外航线,在满足人们消费需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我国与国外经济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可谓是一举两得。

4、假日经济有利于扩大内需。由于人们越来越多的选择在假日消费,这就会帮扶一些企业的发展,促进相关行业生产力的提高,进而改善生产关系,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提高商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厂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5、假日经济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就业。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由于旅游业的火爆,旅游景点的参观人数会在假日期间急速增长,为了能够更多的吸引游客、更好的接待游客,景区必然会对自己的硬件进行升级,同时增加景区管理人员的数量以应对客流高峰;第二,旅游人数的增加必定会促进景区周边的餐饮、娱乐行业的发展,他们也会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增加服务人员的数量。

6、假日经济促进了地区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不同地区间文化的交流。举一个例子,前些年,人们不知道什么是“草原文化节”,甚至连我这个来自内蒙古的人对它都不是十分了解。但是近几年,知道它的人越来越多,这就是因为内蒙古在近几年加强了自身的文化建设,并利用暑期这个有利的时机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内蒙古度假休闲,并以此为契机宣传了自己的草原文化,同时也从游客身上学习到了其他地区的先进文化,做到了文化双赢,而这都是假日经济所带来的成果。

假日经济虽说给我国带来了许多促进经济发展的成果,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它在客观上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1、盲目竞争导致市场资源配置不公,造成企业利润下降。为了在假日期间获得更多的利润收入,企业往往会盲目的扩大生产规模,进而导致资源没有被企业很好的利用,而且企业忽视了自身的生产能力,在现有的生产关系下进行不适合生产力水平的生产活动,严重违反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铁的纪律。这样做不仅不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相反,它会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亏损,不利于假日后生产的进行。

2、短时间的“经济过热”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一危害主要体现在商业领域。例如,一些商场为了能在假期获得更多的收入,往往会采取打折的措施来吸引消费者,这样一来,一些消费者就会利用打折降价的机会“疯狂”购物。过了这一时期后,由于消费者没有了需求,商场即使利用打折的方式也很难吸引到消费者,犹如“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3、假日致使工人的生产销率下降。人们在假日期间使自己在精神上得到了放松,但是这种放松也会带回到生产工作中,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影响生产力的进步,从而导致企业获利减少,失去市场竞争力。

4、井喷式的人口流动使得各地的旅游资源紧张。由于人们都选择在假日出游,而且多数人出游的目的地相同,这就给旅游景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些压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短时间内景区游客数量猛增,很多游客都抱怨说不能很好的欣赏景色,只能简单的“一扫而过”;第二,由于旅客人数增加,景区的接待能力不足,景区周边的住宿资源也极其紧张,这就导致了许多游客没有住所,在一定程度上也“纵容”了诸如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假日经济篇7

关键词:阳光体育 体育消费 假日体育

1、“假日体育”经济的现状

随着假日体育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我国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和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笔者从以下几点来分析现在假期体育经济发展所遇到的问题:

1.1、小长假和大假期较少

我国的法定假期主要分为三种:周六日、小长假和大长假。我国的法定休息日虽然比较多,但是小长假和大长假却比较少,小长假主要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而大长假每年只有两个即国庆节和春节。小长假和大长假相对较少的情况,造成了人们集体出游,这给很多部门带来了很多的不便,比如交通部门、旅行社、旅游景点、消防部门等,同时也给这些部门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他们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1.2、集中旅游造成交通拥堵严重

假期的安排情况,对大多数的人来说带来了便利,同时也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周六日大部分人主要喜欢在离自己居住环境比较近的公园享受假期,在遇到小长假或者大长假时大家普遍都喜欢去各个城市的名胜古迹游玩,这种扎堆出去旅游的情况,造成了假期第一天和假期最后一天交通拥堵严重,公交、大巴基本是满负荷运转,火车票、飞机票一票难求。同时各个旅游景点也是人山人海,平时只需要一个小时游玩的景点延长到2-3过小时才能游览完,有些自然环境比较特殊的景区,竟然发生了大量的游客滞留现象,严重的影响了人们出于的快乐心情。

1.3、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假期集中旅游,由于大量的热流量,给景区的自然环境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污染,大量的游客在游玩时,不注意个人形象,在景区随意刻字和涂鸦,将吃剩的水果,使用过的纸屑或者塑料袋,饮料瓶随手丢弃,或者在景区看到漂亮的花草,随意采摘,严重破坏了景区的自然环境,让景区失去了原有的美感。因此大家在假日出游的时候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随意丢垃圾,不随意吐痰、不随意踩踏草坪,采摘花草等,做一个有素质的公民,共同为美好的大自然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2、阳光体育对“假日体育”经济的作用和影响

假日体育是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体育模式,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另一个新的增长点,阳光体育的发展更加促进了我们假如体育经济和事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2.1、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健康的身体是人们正常生活和学习的根本保障。阳光体育运动有利于人们在假期和闲暇时间有充分的动力去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去,有助于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也可以让大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培养长期运动的体育意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让人们有健体的体魄、愉悦的心情、提高身体免疫力和增强病菌抵抗力,可以让人变得活力四射,良好的心情也可以使人们在工作中充满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缓解工作压力。同时也可以缓解人们的不良情绪,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得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几率要比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要底很多。

2.2、有利于人们更好的融入大自然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可以让人们更好的融入大自然中,享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新鲜空气。经常参加户外体育运动可以减少人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不良情绪,也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也可以改变人们看待事物的心情,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的心态会更加平和。经常出游可以让人们忘记生活中的烦恼,把生活中所遇到的不开心的事情都抛弃,从新建立自信心。在出行的过程中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把原来认为比较乱,没有头绪的工作或生活重新进行整理、规划,创造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另外,经常参加假日出游,可以认识新的朋友,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交流,性格也会变的更加开朗。

2.3、有利于促进体育经济发展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有利于促进我们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体育经济的发展。体育运动的发展带动了生产业、制造业、服装业、食品业、旅游业、饰品业、广告业、运输业、铁路业、航空也等企业的发展,拉动了市场内需,缩小了地域之间的差异,促进了整个市场上货币的流通。同时大量的游客去旅游景区游玩,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经济利益,也为当地的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就业机会,降低了当地的失业了。同时为当地增加了知名度,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带动了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也为国家创造了更多的税收收入。

为旅游景区和当地的人们

3、对未来“假日体育”消费的展望

假日体育是人们物质水平和精神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它与其他的生存需求不同,更加注重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而且可以提供多元化的服务:(1)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心理压力,建立自信心,开阔人们的视野,增长见识,也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2)假日体育可以多个企业经济的发展,可以帮助政府解决就业压力,降低失业率,同时也能够给国家带来数额相当惊人的税收数额。(3)也有助于我国和国际旅游业相接轨,促进我国与国际社会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物质交流。假日体育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指引着我们体育经济事业发展的方向,促进着我们经济的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刘芳,余玲.对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2]刘晓.我国假日经济与促进体育消费关系

之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6):

假日经济篇8

【摘要题】产业结构

【关键词】休闲产业/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

假日经济是以旅游、文化、体育、交通、餐饮等连带产业群为主体,将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文化产业整合成一个休闲产业系统。假日经济的出现,是国家刺激消费,推动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带来的成果,是近年来人们期望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它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如何维护假日经济这一良好势头,使它长盛不衰,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值得认真地总结和研究。

一、假日消费与休闲产业的多元化

休闲产业并不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行业,而是将各种能够调节人们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行业从传统产业划分的框架中剥离出来,即以休闲产品为龙头,以人们的休闲消费为市场的综合性产业。它的主要阵地是为满足现代人旅游、健身、服饰、娱乐、求智、消闲、居室装饰等休闲要求。由于它贴近生活,崇尚国际潮流,顺应大众风俗习惯,紧跟时代步伐,并紧密地依赖先进技术,有助于高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因而被人们称为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

从追求温饱到寻求享受,是消费者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作出的自然选择。人们在温饱之后,不仅有享受可供追求,更有发展的需求和动力。假日休闲作为一种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不同于基本生存需要的单一化和物质型,而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和精神型。如文化娱乐消费、体育健身消费、旅游服务消费等等。此外,假日休闲还表现在教育、科技、文博等领域,如为自身发展而开办的各种业余电脑、外语及其他专业技能班,老年大学的各类休闲教育,科技馆的科普启蒙,文史博物馆的历史文化温故等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向利润率高的新兴行业流动这一规律的驱使,文化娱乐业、体育健身业、旅游服务业等休闲产业逐渐地发展起来,成为市民休闲消费的最好去处。

1.旅游业魅力无穷。旅游业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前景最为广阔的产业之一,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自然、访古探幽的兴趣高涨,旅游显示出无穷的魅力。旅游这种休闲消费把旅游情结、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三者融合在一起,高尚而富有情趣,实用而蕴含文化,因此很受各类人们的喜爱。每逢节假日,三五亲朋好友,结伴而行,或去名胜古迹,或去名山大川,或游北国风光,或览南国风情,甚至远游异国他乡、原始森林、热带海滨……,游览、访古、享受、探险……。这种休闲消费既使消费者增加了阅历、陶冶了性情,又享受了人生、健全了体魄。1999年至2002年,中国的旅游市场几次出现“人满为患”的火爆场面。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费朗加利曾预测,中国将成为21世纪初世界第一大旅游国,届时将有1.37亿人次到中国参观、访问和游览。

2.文体娱乐业。近年来,文化市场成了市民和游客在假日里光顾的重点。人们在休闲中追求文化品位、文化享受,感受文化氛围,接受文化熏陶。利用休闲时间进行文化娱乐是人们休闲消费最主要、最普遍的需求。因此常常以家庭亲人为单位,或在家观看电视、录像、家庭影院,或外出观看电影、观赏节目、听听音乐、跳跳舞蹈。还有的经常以亲朋好友为群体,或切磋棋艺,品尝茶艺,或尽情享受泡吧文化和网络文化的乐趣,等等。这些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不仅使人们得到高尚有益的休闲消费,而且还可以得到高雅美好的艺术享受。从文化市场的种种迹象表明,无论报刊、图书,还是电影、音像,其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3.体育健身业。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愿意把休闲时间和部分收入花在强身健体上,于是,“花钱买健康”成了都市时尚。不需要特别留意,你就能感受到体育健身休闲消费在当今都市的热度,游泳馆、网球场、羽毛球场、溜冰场、旱冰场、男子健身房、女子健美中心、台球厅、保龄球馆,等等,已经成为人们经常光顾的场所。就是那被称为贵族化的高尔夫球也吸引了不少顾客。至于观看足球、篮球、排球、体操等一类比赛的人,更是多得不可胜数。由此可见,体育健身的市场空间大得不得了,这种休闲消费的市场前景也好得不得了。

4.商业街休闲好去处。现代的商业街里,商场、超市林立,各种专卖店,餐饮店,应有尽有。加之城市及城乡之间交通便利,人们已将“逛街”看成首选的休闲方式,商场也就成为休闲产业最大的窗口之一。时下有不少商厦和专卖店十分注重美化购物环境,其构思巧妙,品位高雅,确让人流连忘返。许多商场引进盆景、鲜花、灯光喷泉、艺术雕塑乃至假山鱼池,使购物环境充满活力,成了温馨世界,让顾客在浏览购物之中得到美的享受。有的商厦和购物中心特意辟出一大片场地为顾客的共享空间,实行开架售货,电脑管理,并设立咖啡间、休息厅、展览角……不再使店堂里的商品与顾客争夺空间。还有更多的时装专卖商场推出流行服饰展览,名师获奖作品展、时装模特表演,让人领略到一种文化氛围,增添不少艺术渲染力,使顾客觉是不是单纯的购物,而是置身于特定的艺术环境中,成为一种享受。

餐饮业也在假日经济的大潮中得到长足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大餐、各具特色的地方小吃不仅吸引了外国人,也吸引国人从家庭餐桌走向酒店、饭店。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进饭店、吃宵夜已经成了寻常的事,特别是像元宵节、中秋节和春节这些具有团圆意义的聚餐已成为各大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

5.风格各异的“吧”文化。如今,都市里各式各样的“吧”已经非常流行,如“陶吧”、“玻璃吧”、“布吧”、“果吧”等。在繁忙的都市人生活中,这种新兴的“吧”文化确实成为一种休闲的新时尚,“吧”里面的那种艺术、文化或浓浓的个性化的氛围,能使人们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欣赏陶瓷艺术佳品和制作陶瓷作品是“陶吧”最诱人的主题。在昆明、贵州、上海都能见到“布吧”,是都市女孩儿聚会的最佳去处之一。前卫的女孩儿在这里能够体验到“男耕女织”的田园风情。“吧”与文化的融合,引导着都市人新的休闲娱乐方式。

6.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双休日制度的实施,人们崇尚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出现的一个新经济用语。节假日和家人或朋友到近郊的农田去从事种地、除草、采摘等农活,可以亲自感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辛劳和丰收的喜悦,还能获得休闲度假和精神享受的满足。

休闲农业提供给城市居民的应该是轻松、愉快、宁静的精神享受,闲情逸致的田园情调,富有特色的农副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旅游娱乐型:这种类型的景点设置有果树开花时期赏花,典型花卉争妍季节花展,农作物生长、收获阶段参观,鱼塘垂钩、采菱泛舟、农家习俗、舞蹈等。(2)品尝消费型:这种类型主要是在农产品收获时期如果实成熟时让城市居民亲自采摘、品尝,并且引导他们消费购买;另外还有珍禽烧烤、畜禽加工制品的品尝出售等活动。(3)耕作体验型:这种类型主要是通过城镇居民亲自参加农事劳作体验农村生活而设置的。它的方式可以是出租小片菜地、小片果园、小片鱼塘给城镇居民,或者实行会员证形式定期举办等。这种类型强调真实感,精耕细作的传统方式和高效率的机械化现代方式相结合。许多退休工人愿意在退休后寻找一种充实的生活方式,这种类型适合他们的需要。(4)主题教育型:这种类型以实地参观、实地体验、录像教学方式向中小学生提供农作物的栽培、生长,畜禽饲养、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知识。这种类型强调教育启发性,主要对象是中小学生。(5)疗养修身型:这种类型以提供度假村的方式提供给城市上流社会综合服务达到修养身心、疗养身体的目的。它强调全方位的休闲,重视服务质量,重视生态环境。

二、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迅速发展起来的假日经济,使旅游和各大城市的节日市场着实火了一把。但是,从政府到企业,从交通部门到旅游服务业,许多部门和商家似乎都准备不足,从“食、住、行、玩”几方面看,在假日消费火爆的背后,也暴露出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1.旅游产业水平不高。外出旅游是假日经济中最为亮丽的风景线之一,但假日旅游暴露出的问题也是最多。首先,热线太热,过于集中。由于各旅游社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主要的旅游线路上,从促销宣传、人员组织安排及资金的投入上都重点向旅游热线倾斜,导致游客对旅游地点的选择过于集中。游客的过于集中,各景点人满为患。由于现有旅游基础设施大大超负荷运行,难免接待质量会出问题,得不到保证。比如住宿不尽人意,伙食、用车标准降低,临时变更参观景点等一系列问题时有发生,游客投诉增多,造成不少人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其次,旅游点营销手段太少,旅游产品品种单调,层次较低,缺乏休闲内涵。再次,各旅游景点在软硬件配套设施方面,在旅游信息传输协调等方面还欠缺很多。最后,旅行社无序竞争,使旅游市场竞相压价,旅行社生意火爆利润却平平。个别鱼目混珠的旅行社以低报价吸引游客,设下“零团费”的旅游陷阱,在旅途中受导游引诱甚至胁迫购物,从中收取高额回扣。这些不规范的运作既“坑”了消费者,也“苦”了旅行社自己。

2.消费者消费不成熟。一是消费意识不成熟,存在盲从心理。表现在出外旅游对景点盲目选择,喜欢跟风,人家去什么地方游玩、观赏,自己也跟着去,只看热闹不看门道;购物时见商场打折让利就有购买冲动,只顾价格便宜,不管是否需要;休闲娱乐也喜欢随大流,不会寻找新的消费途径。二是消费权益保护意识不成熟,对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缺乏正确认识。一方面不了解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是当消费利益将遭受损失时,不懂得及时采取措施把未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三是消费观念有待提高。

3.休闲产业尚未开发。假日经济是一种综合性强、牵涉面广、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经济形式,它涉及的远不止旅游、购物等产业。目前的休闲热仅仅是迈向追求生活质量的新阶段的开始。温饱之后,不仅有享受可供追求,更有发展的需求和动力。广大消费者对身体健康的向往、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对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对职业技能的寻求同样有着迫切的要求。这些都是我们亟待大力开发的领域。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例,较长的假日里,旅游胜地固然游人大增,但也有相当多的人利用这一良机为自己、为子女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大把花钱。在为数众多的图书馆、博物馆里,在各种大学和社区所办的继续教育学院里,消费者或怀揣快餐,专注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或携妻带子,在充满知识与智慧的娱乐中度过欢快的假期。在发达国家的城市里,各类图书馆(包括一些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博物馆为数众多,各具特色,成为市民乃至学生的第二课堂,让人流连忘返,百看不厌。每次造访,受益匪浅。这类场所,吸引的大多是附近居民,很少给假日的交通增添多大的负担。由此观之,我国的休闲产业,不仅要满足消费者旅游和购物等基本需求,从长远来看,还要满足人们发展的愿望,丰富假日大餐的内容,真正把消费者在假日的各种消费需求挖掘出来并最大限度地加以满足。

三、对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据有关部门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休闲娱乐的消费支出占百姓生活可支配收入比重日益增大,可以预见,随着人均可支配性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会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假日经济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有理由认真地去研究它,开发与之相关性的休闲产业,推动假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旅游的龙头带动作用,进行产业升级逐步向国际化靠拢

(1)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除了一些现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景区外,许多景区其实早就有相当的知名度。由于长期以来产品开发单一,又缺乏高水平的策划包装,加上财力有限,促销乏力,因而不能对国内外市场产生吸引力,造成热线过于集中的现象。只要增加这些景区的基本配套设施的投入,加大促销力度,这些景区就能产生强有力的吸引力,既能分流过热量区的部分客源,又可以扩大旅游市场的需求总量。(2)旅游城市要在提高自身承载力上下功夫,改变旅游管理体系中条块分割、职能弱化等弊端,使旅游管理一体化,此外,还应发展城市周边旅游和城郊旅游,以分散游人。引导本市居民在假日到郊外旅游,以便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外地游客。(3)目前国内外的旅行社大多处于小散弱差状态,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没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政府主管部门一方面要扶优扶强,使具有优势的旅行社得以不断地发展扩大,另一方面要鼓励旅行社组建联合体,内部统一步调,规范运作,优势资源互补,推出精品,开辟特色,提供优质服务。

2.加强对游客假日休闲行为的指导

目前,假日消费市场出现人满为患、怨声载道的现象,很大程度上与假日休闲行为的指导不力有关。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消费习惯,再加上对市场的变化难以把握,游客的消费行为比较盲目,市场自我调节的滞后性,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各种问题。因此,加强对游客休闲行为的引导显得格外重要。首先,加强休闲学研究。当前,人们的休闲概念还不甚明确,对休闲消费还处于盲目和随意的初始阶段,商家对休闲业可以成为一个新的投资方向与热点还缺乏远见性认识,从而导致中国目前的休闲还很混乱,急需休闲学给以指导,向人们宣传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消费观念。在国外,闲暇社会学是热门学科,但国内重视和研究休闲学的人却寥寥无几,这与迅猛发展的假日休闲产业是不相配套的。其次,是加强休闲信息指导。假日市场呼唤能指导休闲、推介市场、播报信息的休闲信息网络的产生。当前尤为急切的是要建立全国旅游城市及景点的信息网络,及时为旅游者提供旅游路线、交通状况、景区接待、订票订房、购物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该网络系统的涵盖内容,向假日市场其他消费领域扩展,为消费者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假日休闲信息指导。

3.加强假日市场休闲产业链的建设

外出旅游,不是假日盛筵中的惟一佳肴,甚至也不是其中的惟一大菜,研究假日经济潜在的消费热点,能从整体上将假日经济引向更深的层次,扩大休闲的内涵和外延,提高文化品位,把假日经济推向深入。据有关专家认为,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人们在长假里不仅要达到休闲的目的,而且还要求在休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满足精神需求。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单位和假日市场相关行业的生产经营者,紧紧围绕休闲消费,为消费者提供相应的休闲产业。(1)文化娱乐业。据调查,长假期间,市民的消费结构中文化消费占家庭、社会消费的比例在不断提高,市民花钱观赏文艺表演、参加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已越来越普遍。随着“假日经济”的发展,我们应积极发展报刊、图书、电影、音像等传统文化行业,举办书市、花市等富有特色的广场娱乐项目,应适当增加文艺演出,开展各种娱乐项目。不断增强娱乐性,注重参与性,提升假日的附加值,深化假日的吸引力。并适当增加网吧、陶吧、赛场等青少年乐于参与的娱乐场所,使他们尽情享受泡吧文化和网络文化的乐趣,在满足个性化需求方面提高营造能力,用丰富多彩的消费方式来创造消费、引导消费。(2)体育健身业。一是要兴建和改造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二是要正确合理地引导这种休闲消费。关于前者,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拥有61万个体育场馆,从绝对数量来说,已具相当规模,但人均体育场馆面积不足1平方米,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因此,兴建一批体育场馆,改造一批体育场馆,已成为当务之急。应该看到,我们的体育健身休闲消费起步很晚,消费水平不高,要从现有的实际出发,合理引导这种休闲消费。(3)餐饮零售业。首先,餐饮业要把握好以下几种节日服务型经营方式:一是主妇型。即饭店为市民家庭配送半成品节日套餐,饭店只收取少量的加工费。二是包办型。即饭店为市民预订到饭店就餐的节日家宴。餐馆酒店要本着勤俭节约、物美价廉、面向市民、为大众服务的原则,推出“敬老宴”、“爱心宴”、“合家团圆”等众多菜谱扩大目标市场。三是系列型。为适应现代人的消费需求,餐馆酒店应推出面向家庭的节日宴席快送、“出租厨师”,向居民开放客房、游艺厅等休闲娱乐设施和场所,以吸引居民到酒店里自娱自乐过假日。同时,餐饮业的经营者,还应在文化品味上做文章,要以饮食文化搭台、在店内推出书面摄影展览、音乐欣赏、杂技魔术表演、名厨教授顾客“绝活菜”等活动,让顾客集食、饮、赏、览、听于一体,吃得潇洒,玩得开心,同时又得到精神享受。商场要在店内外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除了张灯结彩、披红挂绿等一般方法外,还要注意布置出自家的特色。节假日商家应以真诚回报顾客消费者为宗旨,开展打折销售、买大件赠小件、以旧换新等促销活动,促销活动要以“情”字当先,充满浓郁的温情,打动消费者的心。(4)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一种商品农业,要有推销商品的意识,通过广告宣传向城市居民输灌休闲意识,通过各种农事活动(如花卉展览、龙舟竞赛、民间舞蹈等)吸引游客。主动适应市场,积极争取市场。应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利用最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在为市民提供卫生、洁净、新鲜的农产品的同时,为市民创造一个回归大自然的绿色生态环境。(5)技艺培训。不少人希望利用假期难得的时间学习汽车驾驶、电脑操作、花卉栽培、投资理财、古董鉴赏、书法篆刻和体育、舞蹈、烹调等一技之长。社会各方面应当提供这些方面的机会,以满足各类培训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马业进.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金融论坛,2000,(3).

[2]郭舒权.东明正.休闲消费浪潮与休闲产业的崛起[J].对外开放研究,2000,(4).

[3]何静.假日经济引发的深层思考[J].山东经济,2000,(1).

上一篇:绿色保险范文 下一篇:饭店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