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院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7 03:03:01

中院实习自我报告

中院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1篇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现人的意志。法院工作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司法的实质是将法律理论运用于具体的社会实践,因而扎实的法学理论知识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司法工作人员的重要前提。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地加强法学理论的学习,才能为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学校走向社会,首要面临的问题便是角色转换的问题。从一个学生转化为一个单位人,在思想的层面上,必须认识到二者的社会角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时代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而社会实践则意味着继续学习,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时代可以自己选择交往的对象,而社会人则更多地被他人所选择。诸此种种的差异。不胜枚举。但仅仅在思想的层面上认识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角色的转换。

法学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通过参与社会主义法制实践充实教学内容,是法学专业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制的感性认识,熟悉实体法及程序法的运用方法、程序,掌握证据甄别、运用的方法、技巧,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法律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习,使学生充分了解法律思想、法律文化、法律制度在保护生产关系,促进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使学生坚定“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信念,致力于社会主义法学制习建网设。

二.实习内容

这次实习的总要求是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民意,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巩固所学法学理论知识,培养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我们的实习起止时间定为2009年7月9日——2009年8月7日,实习场所是在山东省**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及下属的各地区基层人民法院。

具体要求

1.组织纪律性方面,要求学生在实习中应认真遵守政法人员有关守则,并做到“服从领导、虚心好学、吃苦肯干、团结互助、热爱劳动、注意保密”。

(1)服从实习领导小组的各项安排,未经许可,不得变更实习时间和实习单位;

(2)遵守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各项纪律制度,不得旷工、迟到、早退。因生病、有重要事情而不能正常实习的,必须向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带队教师请假。

(3)保持**大学学生的形象,遵守各项文明规范,尊重实习单位的领导、指导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不得向实习单位提出不恰当的待遇要求。

2.业务要求,学生应根据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完成如下任务:

(1)熟悉法院、检察院、律师、公证及其他有关司法工作的性质、任务、内容、工作方法和具体程序。

(2)在刑事、民事、经济和行政案件方面,注意发现和了解具有地区特点的各类案件的新情况、新动态、新问题,注意学习指导教师的思想品质、工作作风、办案经验。

(3)根据情况,在实习地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参加实习所在单位的业务学习和活动。

3.实习报告,实习结束时,学生应当提交一份实习报告。

(1)参加实习的学生必须每天对实习情况做日记。实习日记应准确反映实习当天的情况,包括实习时间、场所、岗位以及实习方式和实习内容等

(2)实习结束之前,每个学生都必须认真撰写实习报告。通过撰写报告,系统地回顾和总结实习的全过程,将实践性教学的感性认识升华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从而提高实习教学效果。

我国的法院系统分为四级,中级人民法院为第三级.其性质仍为审判机关;职能主要是对第四级法院进行监督和指导,审理应受理的初审案件,审理上诉及申诉案件,有终审权.

近年来,**中院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统领法院工作,围绕“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主题,响亮地提出了“经济欠发达、精神不能欠发达、工作必须创一流”的口号,确立了“服务大局、公正司法、深化改革、树立形象、争创一流”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开展各项审判、执行工作,为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院先后荣获“开展‘司法公正树形象’和‘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先进集体”,“全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先进单位”、“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四年被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省级文明机关称号。连续两年被省法院授予“年度工作先进集体”、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单位”。中院的司法警察工作在全国法院系统考核中名列第一,法警支队连续多年被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中院的信息化、民事审判、案件执行、国家赔偿、司法鉴定、物质装备等工作也进入了全省乃至全国法院的先进行列。近年来,两级法院受表彰的先进个人达316人,有13个单位和53名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涌现出了以“全国模范法官”刘景涛、“全国人民满意的好法官”桑桂林、“全国法官十杰”李昆仑和“全国优秀法官”袁建国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法官。

在法院和指导教师的安排下,我们的实习任务主要包括:参观法院,了解法院的信息化建设情况,旁听庭审,参加座谈会,与法院领导进行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等。

为达到预期的实习目的,实习内容主要包括:

1.掌握证据甄别的方法、技巧;

2.了解法律适用的方法、程序;

3、熟悉各类法律文书的特点及制作;

4、了解并掌握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的工作特点、工作程序、工作方法;

5.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法制建设的需求;

6.了解法学理论的发展完善对社会主义法制发展的促进作用;

7.掌握法律论辩的方法及技巧。

在此期间,我参观了大量法院,了解了法院目前的建设情况,参加了座谈会,旁听了庭审,进一步学习了民法和民事诉讼法,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相关法律知识,对程序性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我的工作得到了实习单位充分的肯定和较好的评价。

三.实习感受

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们观看了**中院将信息化广泛应用于司法审判管理、司法政务管理、司法人事管理等方面的网络演示,其中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中院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审判管理。**中院提出了实现审判“八化”模式:庭审控制智能化;请示答复规范化;卷宗归档电子化;案件研究科学化;拍卖竞价运程化等。法院努力建设五个“平台”:司法能力网络建设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平台;干警业绩考评建设平台;党风廉政建设平台;法院文化网络建设平台。同时,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网络公信力,以“公开,监督,便民,服务”促公信。在现代化、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中院“无纸化办公”的提出,使得提高效率、信息共享、达到了协同办公,电子政务的方便快捷使大家受益匪浅,许多原本繁杂冗余的工作都在手指的点击下轻松完成。我们可以看到,信息化下一步工作要紧紧围绕法院中心工作,以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为目标,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突出做好应用工作,努力实现信息化手段对法院各项工作的“全覆盖、无缝隙”管理;二是继续完善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应用支撑环境;三是加强工作机制建设,保障信息化应用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信息化工作有序、高效运行。

实习期间,我接触了一些的案件,通过参加这些案件的讨论分析,我对原本掌握不扎实的法律基本知识有了生动形象的理解,让我认识到,只有通过理论知识与现实案件相结合,才能更准确的掌握法律的内涵。这次实习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经历,其收获和意义可见一斑。

通过这个实习,我获得了许多难得的法学相关工作的工作经验,对于案件的管辖、受理、适用法律、上诉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中国法治社会的现状,中国国民法律素质的高低。

我被庭审这个环节深深地震撼了。它不仅有严肃的法庭气氛,更重要的是法律程序和法庭辩论。合理的法律程序可以产生、维持、甚至强化优良的法律的公信力,使其在提供“合理”的论辩中的说服力得到增强。也让我了解到法律程序的内在价值,公平、秩序、理性和效率。法庭辩论让我感受到的也不只是法官缜密的思维,律师、公诉人的语言逻辑能力和口才,还有证据的重要性。没有合法的真实的准确的证据,法律是不予认证的。即使犯罪嫌疑人互相指证,但没有确凿的证据加以证明,还是不能得到法律上的判证。虽然我们没有听到最后宣判的结果,但是整个民事诉讼过程已经印证了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东西,是一次很好的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

那天下午我们还与立案庭李庭长进行了一场关于审判工作全貌的座谈会,分别介绍了审判权在法院的运行情况、对审判权的监督并从实践角度提出了一些学习的建议。我们把看到的和自己学到的知识理论联系起来,进行总结和对比,看看自己在什么地方有误区,看看自己的理解和实际的意义差多少差在什么地方。

本次实习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对法律在现实中的运作有所了解,也对法言法语有了进一步的掌握;此外,我还结交了许多法官和律师老师,他们对于我的实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悉心的指导,在指导我理论学习的同时,也教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

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在学校以为自己学得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东西老化并且模式化,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通过实习,我在我的专业领域获得了实际的工作经验,反思检验巩固了自己学习的知识,同时也为自己以步入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了经验,打开了一扇门。

四.实结

我现在已经充分认识到:法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际行均要求很强的学科.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要能够带到生活中。将理论联系实际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但又不违背法学原则的道理。有了牢固的理论体系,就要实现第二次飞跃,把理论带到实践中。

这一个月的实习,有困惑,有感动,有迷茫也有反思。对一些现实中的案件与所学东西有较大的出入时,会困惑;面对平易近人的司法局的同事,面对每一个质朴渴望得到帮助的群众,会感动;遇到社会上的一些不好的风气,实实在在的去面对一些暴力案件,离婚案件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和迷茫;而对于在实习期间关于纯粹的法学理论及法律事务方面的问题,我又会积极的反思和总结。短短的一个月,所见到听到学到的东西并不是一篇文章所能概括完,有一些东西还需要更深入更长久的思考和回味。我想这种总结反思回味会对我以后的做人,法学学习,职业生涯产生很多正面的影响。

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的安排的这次实习,但是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首先,实习内容不够紧凑,很多的庭审运用的法律是我们还没有学过的,这样会使我们不能够充分运用知识来理解;其次,实习安排的时间可以更加长些,这样我们将会有更多的时间来体会法律。

通过这次实习,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我们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中的操作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时需要老师能够给我们及时的解答;其次,就是希望法院可以安排更多的旁听庭审,并尽量使用普通话以加强我们的理解。在审判之后最好能让审判员给我们讲解案件,使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案情,运用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第三,希望在参观基层人民法院的时候希望法院可以提供更多的书面资料,以供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这些法院的建设状况。

中院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专业实习;实践教学;业务能力;士官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266-03

引言

随着我军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部队急需大批能够掌握高技术装备的新型军械装备维修保障人才,同时随着部队新型装备的大量列装,作为部队任职主体的军械士官,其任职岗位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在新时期,军械维修士官在部队能否留得下用得上,并且成为部队装备维护的骨干,关键取决与士官维修业务能力的高低。军队院校在大力培养适应信息作战的高素质军事人才时,在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上及时作出了调整,并取得一些成果,但是院校教学离实战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士官专业实习是士官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作为院校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因此应当在培养士官的专业实习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效果,以提高士官学员装备维修能力,保证提高士官的维修业务能力,因此以提高士官业务能力为导向的部队专业实习过程,成为弥补院校教学效果缺陷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士官业务素质

高素质士官人才在这里理解为:经过专门士官院校培养和训练,掌握了较高水平的装备维修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并且在部队能承担着组训和管理的双重职能,具有创造性能力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士兵。我校在培养士官人才目标定位为:培养“两强三会”的高素质士官人才,其内涵是:军事政治素质强、装备维修能力强,会使用、会组训、会管理。就是针对军械士官任职岗位的特殊性,要求军械维修士官必须具备与之匹配的良好业务素质。对其良好业务素质理解如为:要求军械士官掌握相应军械维修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维修技能,熟悉所在部队装备使用性能,并能对常见故障作出准确判断,并能作为骨干组织士兵维修好,保障好,提高装备的出勤率。

二、实习定义

既然加强专业实习教学效果作为提高学员业务能力的途径之一,在此简单介绍专业实习的定义,本文将专业实习定义为:借助在部队任职手段,在校学员在部队实际训练过程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实际作战训练作业,从而使理论联系实践并提高其士官业务素质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三、专业实习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就是引导学员走出课堂、贴近装备、贴近部队、贴近高科技,结合现实、结合实际教学,既让学员学到在课堂学不到的业务维修本领,又能更好地服务部队。

2.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就是要坚持落实学员的主体地位,尊重学员、信任学员、让学员主动参与军事训练和装备保障活动,主动参与到实习工作中来。教员要将课堂内外的内容结合起来,将传授知识和培养学员的综合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既要注重对学员共性的全面培养,也要重视对学员独立思考问题个性的培养,充分发挥学员在军械士官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3.服从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就是根据系统科学原理,统筹规划、科学运作,追求开展专业实习工作的整体效益。依据这一原则,在部队实习期间,要坚决服从部队的统一安排,在制定各项实习训练科目等内容时,一定要做到在部队统一安排下进行,尽可能做到不影响部队的正常训练。

4.思想性原则。思想性就是在毕业实习中不仅要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也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着重加强爱岗敬业、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等方面的教育,学会如何当好兵,如何做人的价值观念,同时,教员应在实习过程中引导学员学会奉献、学会创造,注重培养学员严谨治学态度、科学的人生观和良好的意志品质等非智力素质。

四、以业务能力为导向的底盘维修专业实习实践过程

1.积极做好实习准备。专业实习前,对全体学员要专门召开动员会,不仅要把实习目的、要求、任务及标准内容、进程等给学员讲解清楚,更要把实习的相关制度及纪律等各项要求告诉学员,使学员对整个毕业实习有较全面的了解,从而能自觉遵守纪律并配合指导教员做好专业实习工作。特别要高度重视往返途中和实习过程中的安全工作,坚决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做好实习工作,一般成立以教研室主任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实习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全面管理。为保障实习效果的全面性,在安排实习点时,可将学员分为若干组,分别到配备相应轮式特种底盘的部队进行实习,这样每个部队的装备保障训练特点,在实习结束时可以得到系统的全面学习。同时每个实习小组,都分别派教学经验丰富、技能水平好的教员担任小组的带队负责人,负责本组学员在实习过程中解决保障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装备质量监控,物资筹措,日常学员实习管理等工作。

2.科学安排实习内容,促进提高业务能力。实习内容是专业实习关键之所在,既要有包含对现阶段所学装备保障知识、技术的掌握,又要有对未来装备保障发展方向的展望;既要使学员在实习中接受部队好的装备保障先进知识,又要使学员能体会到身为军械士官人的乐趣。指导教员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专业实习前深入部队了解实际情况,收集资料,会同实习部队装备部的有关人员,尽可能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专业实习内容及计划,提前发给学员,让学员做到心中有数,在整体任务明确的情况下,可以自行给自己列出计划,针对课程学习过程中可能还存在的盲点,在部队实习过程中尽可能解决。总之,合理的专业实习内容,可以有效促进提高士官业务能力。

3.悉心指导并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在毕业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员要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悉心指导学员进行毕业实习,同学员共同参加训练,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装备保障类问题;同时做好协调工作,在学员同部队战士共同参加训练过程中,请部队相关骨干对实习训练装备的总体情况、技术、设备状况等作详细讲解,在保证部队正常训练的情况下,尽可能认真回答学员们训练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教员应指导学员在接到分配任务后,深入到基层连队当中,学习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学以致用,这样不仅深化了学员的理论知识,而且提升了他们的综合业务实践能力。学员不仅是实习教学的参与者、执行者,还是实践行为的决策者,优化学员的部队实践策略,强化学员实习主体地位,可以使学员在面临复杂多变的实战情境时,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行动,更好地进行反思,在紧张实战演练状态下,出现故障,能做到保障有序而思路不乱,真正成为装备保障的业务骨干。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就是要帮助学员明确实习目的,掌握实习内容和方法,引导他们在实习过程中主动地对自身的认知结构以及认知方式进行调整和变革,将实习中的收获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在实习中,学员要能在各个环节中都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不但是在装备保障训练过程中,包括在同部队战士共同参与的其他作业科目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中来。

4.体验实习效果。通过在部队短暂的实习,学员自我评价感觉到,不但是简单的配合部队完成了训练任务,完成了专业实习任务,而且从实习过程中感受颇丰:(1)对集体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许多学员在实习中同部队战士共同完成保障科目,特别是一些比较大的科目时,体会到在完成战斗任务时,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是无穷大的,通过大家交流,才能获得大家的信任,才能学到实际知识,才能感到共同团结的重要性。(2)体会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很多学员在学校学习时,对书本理论知识有一些抵触,而且上课时发生打瞌睡的现象,认为事情是做出来的,通过多次操作就可以熟练了。但经历了实习后,学员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转变。(3)理论与实际操作还要很大距离。很多学员认识到,书本知识在实际应用时,有许多不一致之处,不能照本宣科,即使在学校上的实践操作课所接触到的内容,也与部队的车况有一些不同,因此,专业实习使他们大开眼界,学到了许多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4)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收获不同。在实习结束后的讨论会上,一些实习效果较好的学员介绍其实习经验,使许多学员认识到,在实习中勤问、勤动手、勤动脑,容易得到部队班长的青睐,学到的知识当然丰富。

5.认真总结经验,巩固实习效果。毕业专业实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分析总结,可以及时总结经验,找出差距,积极巩固毕业实习效果。在总结时,指导教员的工作,一是要在每天实习后,及时地对当天的实习进行总结,找出存在的不足,优化次日的实习安排,指导、督促学员完成当天的实习记录;二是在回校之后,要求学员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实结报告与实习心得,要根据实习情况和实习报告客观公正地评定每个学员的毕业实习成绩,并评出优秀实习学员;三是在实习结束后,和学员进行座谈,认真听取学员意见,并对专业实习进行认真总结,既要总结经验又要找出不足和差距,从而为以后更好地做好专业实习工作打下基础。对于学员的工作,一方面要配合部队完成训练计划,同时做好每一天的实习记录与总结;另一方面要按照原定的实习计划,检查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并检查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还可能存在的知识盲点,在实习过程中是否得到解惑,为次日的实习做好准备。再者就是通过每天的实习过程中,与部队战士共同完成训练科目,体验了部队的实际生活、训练环境,寻找自己在知识水平、业务水平、军事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与实际要求可能还存在的差距,在实习期间与实习结束后想办法来缩小这种差距,使自己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军械士官人才,特别是在业务能力水平上,不拍吃苦,迎难而上。

五、改进实习效果的措施

为以后在实习工作中,全面促进士官业务能力提高,通过实践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跟踪实习动态。实习效果的改进,要求各专业教研室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制定各专业的实习计划。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构建学员合理的知识结构,避免实习部队的训练科目与学员培养目标存在一定差异。各专业同时向学员提出各自实习目标,并与实习部队加强联系,相互配合,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和实习目标,一方面学员达到实习目标,另一方面能尽可能的给部队装备保障提供协助。

2.部队――建立实习制度。部队实习既不能干扰部队的正常作战训练,又要保证学员的实作业务能力得到提高。搞好学员部队专业实习工作是一项需要学校和部队双方共同努力、双方积极配合的教学实践活动,单有学校一方的积极性是不行的,必须要双方共同努力。部队可以在每年的实习期间,在部队训练任务时,可以统一安排一定的实习任务,这样既不影响正常的训练任务完成,同时经过实战可以达到预定的实习效果。另外实习学员入住部队,人员的增加,虽然增加了部队人员管理的难度。本文认为,部队应当建立一定院校学员实习制度,可以适当把实习训练任务作为部队整体训练计划的一部分。

3.学员――保持良好心态,自我制订计划。军械士官学员是实习主体,具有自身的特点。专业知识方面的理论基础相对夯实;学习力强、容易沟通,容易接受新事物;经过两年学习,理论知识较强、上进心强、工作有激情,并且在工作中善于思考,懂得举一反三;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强,有独特的见解等,这些在工作中都是不可多得的品质和优势。基于上述特征,可以在实习过程中在学员中开展一定的教育动员活动,更重要的是根据每个人的学习状况,让每名学员制订一定的针对疑难问题的实习计划,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让在实习过程中针对相应实装进行研究解决,最好能在允许的情况下,学员独立解决,锻炼其独立的业务维修能力,让学员感觉到,带着任务下去实习,这样既有动力也有压力,避免了实习过程中的疲劳状态。

结论

本文针对在军械士官教学过程中院校课堂教学的缺陷,提出如何在专业实习中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业务能力,进行了一些实践研究,通过分析认为:专业实习作为专业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可以有效提高在学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可以充分利用部队装备全面的特点,使学员在全面的实际训练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业务维修能力,而且还可以锻炼学员吃苦耐劳的精神,体验到战斗集体的力量的重要性,为以后的部队经历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备.士官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20-30.

[2]张炳力,刘峰,郑学慧.论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工作[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6,(12):42-45.

[3]高振杰.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效果研究[D].长春: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8-10.

[4]曾亿山.关于机械设计专业实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5,(12):22-24.

The Teaching Study of Noncommissioned Officer Specialized Practice by Professional Ability-oriented

ZHANG Yan-jun,ZHANG Sheng,ZHANG Zeng-lei,ZHANG Yong-qiang

(Wuhan Ordnance Noncommissioned Officer Academy,Wuhan 430075,China)

Abstract:Specialized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an essential practice segment during teaching period.For avoiding the limitation of classroon teching process and enhancing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noncommissioned officer,in this paper,it advances thatthe teching inpress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by professional ability-oriented,points out the principle must be abided by.Meanwhile,it advances each segment to strengthen specialized practice teching process,emphasizes some advices to scientifically organize practice on this foundation to ensure the increase of noncommissioned officer professional ability be promoted roundly by practice.

中院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军校 任职教育 考试方法

军校任职教育从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以来,短短几年有了很大发展。军校任职教育是基于高等教育的职业任职教育。从层次上划分,它属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范畴。军校任职教育的双重属性中更应突出任职教育的特色,面向岗位、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加强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针对岗位的指向性,众多学校在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改变后,都在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结构以及师资力量培养上下了功夫,同时把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进行了很大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么,检查教学结果的考试方式也就应随之改变,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改革过程。

科学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及成功有效的考试方法,应该是依据要考核的专业特点甚至是课程特点和培养目标来制定的。初级任职教育应该属于职业教育的一种范畴。如今,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考核方式方法上有许多成功的研究和案例,不妨参考职业教育考核及考评的成功研究来探讨军校初级任职教育的考评考试方法。

一、传统的笔试法

笔试法通常是指在指定的时间、考场用教师预先制定的试题试卷对考生进行统一测试。军校任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它覆盖面广,主要面向岗位服务。因而,在知识结构上必须通过高中(中专)后教育的时候实施,掌握本岗位的知识要点,真正达到岗位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水平。

对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理论课的考试应以传统的笔试法为主。题型可以是选择、填空、判断和简答。比如,基础课中外语、高等数学等。还有一些专业基础课,比如,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等。这些课程的知识点适合笔试法。

笔试法容易组织,成本低、效率高,容易统一标准,但这种方法容易使学员作弊,出现不真实的结果,也难于测出学院的岗位任职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际操作考核法

军校任职教育是一种典型的专业岗位定向教育,以适应岗位首要需求为第一要旨。军校任职教育应该是能力为本,即突出任职的岗位能力,要考察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通过笔试法是很难的。

实际操作考评法是用来考核学员操作技能和实践技能。它可以采用实践操作法和能力考核表专题设计等形式进行考核。军校任职教育在学员能力结构培养上,必须具备鲜明的军事岗位指向特色。要使学员完全达到部队对该层次专业人才的能力规格要求,因而,在课程设置上,打破了以学科本位的逻辑体系,有针对性地在相应的职业岗位或相应的技术领域所需要的能力或能力要素方面进行培训教育,以达到具有履行岗位职责的动手能力,运用知识信息的创造能力,具有本专业的操作指挥能力。因此,任职教育中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和研究式教学便应占据教学框架的主要部分,实践应用能力第一,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教学特点,使学员需要做到知识实践化。

考核学员实践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实践操作考评法。这种方法适合于任职院校的各个专业的技能课程考评,例如,电工学中各种测量仪器、仪表的使用等。这种考核方法要求有详细的考评计划。在这份计划中要有考核目的、考核时间、地点、考核现场需要的资源及设备、考核内容、考核人员及考生数量、考核处理结果的各项详细说明。它的优点是能准确考评每位考生的知识与能力,考评员可以变换题型,使学员不容易作弊,具有真实性。但是这种方法时间长、成本高,并且用真实场景易干扰工作。实操考评可选用的形式如下:

1.提问答辩法

培养出来的人才需要符合时展的要求。在我国古代讲究“六艺”。在现代社会则十分强调人生的六大核心技能:表达、演算、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自修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我国还加上了外语和创新能力。任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符合部队建设和战争需要的人才需求标准。现代社会强调的六大技能在部队中同样需要。表达是人生交际的基础,演算是数学在工作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获取信息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在现代战争中非常重要,部队更是需要有胸怀、有理想、有睿智的与人合作的精神,部队装备迅猛发展需要不断的自修自学,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人分析问题、判断能力等综合技能的反映。任职教育在对学员进行全过程的教育培训中应当达到具有获取知识的认知能力,具有参与社会活动、部队管理的交际表达能力以及相应的组织管理、自我发展等方面的能力。

因此,要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问法。考核老师可根据学科课程特点,对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以提问的形式要求学生回答,从而考评学员的综合技能,进而提出指导性、有效性建议,促使学员进一步发展。

2.实践操作法

这种考核形式要求考评老师首先拟好考生应完成的内容纲要及指导说明,向考生说明作业要求和判分标准。这份作业可以是用仪器仪表测量一个物理量,也可以检查一个机械故障,或者是一个工作报告、一项计划、一个项目设计或者是战术演练计划等。

3.能力考核表

能力考核表要由任课老师来制作。内含技能资格考评中的一系列活动及表现要求。考核老师要对考核内容进行分类,也就是分配好考生具体做的不同工作内容。考生要在考核老师注视下完成任务,教师依据观察考生的表现评判认定考生是否达到要求的标准,是否胜任该项工作。考评老师一定要记录所有的考评信息,确保整个考评是公正、可靠、有效的。

这种考核法尤其适用于毕业生,使他们在毕业实习前即进入岗位前体验工作环境和工作机会。如果考生变现成功就预示着将来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较强的任职能力。当然,这种考核需要有足够的模拟仿真实验室,或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还需要足够的师资力量,否则难以安排。这些困难在以前的学员实习中已经表现出来,但随着最近几年实验室的建设步伐加快,这种局面已不存在,可以满足考核的需要。

总之,任职教育院校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已经决定了学员毕业生必须具备相当的素质的职业操作技能,部队需求也确实如此,因此,实践操作考评法应是任职教育院校考评学员操作技能的主要方法,它既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与传统的笔试法相结合。这就需要不断共同探讨科学、先进、有效的教育和考核方法,为部队培养出真正具备岗位任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莎澜,李清国,胡超斌,李金兰.着眼士官任职教育特点改进数学教学方法.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7,(2):46-148.

[2]曹殿通,宋晓秋.谈如何建立科学的高校考试制度.煤炭高等教育,2003.

[3]保承军.加强实践性教学,深化电工教学改革.甘肃科技纵横,2005,(4):148.

[4]王胜田.新军事变革进程中院校任职教育探析.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5,(4):82-84.

中院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4篇

一国防生在校期间的培养情况

1在校期间的军政训练情况

必要的军政素质是国防生区别于一般大学生的根本标志。在调研中我们感到,各签约高校高度重视,在认真组织开展国防生军政训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扎实开展。在校期间,国防生接受了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2011年度调查结果显示,83.4%的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必要的,72.1%的人以必修或选修课形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88.2%的人参加过读书演讲、主题征文、先进事迹报告会等主题教育活动,83.7%的人所在学校将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计入了学分系统。但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给出非常好的评价的为56.2%,这说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方面还需多下功夫,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我要学习”。

二是军事训练内容实在、管用。本次调查显示,各院校选培办每周都组织进行一到两次军事训练。在尽量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前提下,国防生也接受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军事训练,主要包括队列、体能和军事理论课程。75.2%的选培办会定期对队列和体能训练状况进行考核;约80%的人对于军事训练课程给出了积极肯定的评价。除了日常训练外,87.8%的高校组织国防生假期去部队实习锻炼,43.75%的高校有两次以上部队实习经历。在座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国防生认为到部队实习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利用暑假时间到部队实习,一方面可以较快提高国防生军政素质;另一方面,在部队能学习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受益匪浅。

2在校期间的日常管理方式

国防生接受学校和驻校选培办的双重管理,客观上对日常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来看,许多选培办与签约院校共同建立了“院中院”管理体制,如海军在所有签约高校中均健全完善了国防生学院,以“中队和班排”的模式组织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效果明显,大部分国防生也比较认可,有益于集中管理。选培办能够及时掌握人员动向,同时也便于军事化管理的实施,为组织日常训练、政治教育等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对国防生军人意识的培养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同时,集中式管理也给国防生文化专业学习带来影响,无法保证国防生参与课外讲座、研讨交流等学术活动,相对严格的管理也使部分国防生感觉自由支配时间偏少,影响课程学习。在实行分散式管理的签约院校中,国防生充分享有学习自,使得国防生能够与普通学生一样参与讲座、研讨等学术活动,在融入所在大学文化氛围方面也有许多帮助。但是,分散式管理模式使得在日常管理、制度落实等方面存在现实难度,国防生在组织训练、教育等活动时存在弊端,使管理难度增大。综上,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日常管理模式。

一是建立和完善国防生自我管理组织体系。可参照学生会的组织管理办法,建立类似“国防生会”的组织,由选陪办直接领导,下设若干部门,负责国防生日常学习、生活、训练等相关工作。

二是按照专业设立国防生班或者排,国防生尽量与本专业学生一起学习生活,既有集中又有分散,这样既利于国防生融入地方大学氛围,同时又相对集中更便于管理。

三是建立健全国防生骨干轮换制。按照以老带新原则,在国防生各级管理机构中设置骨干,每学期进行轮换。

3国防生知识结构的培养模型

国防生与一般大学生不同,由于是面向部队培养,除了要完成人才培养方案所必须的专业培训之外,还需要具备部队工作相关基础理论知识,鉴于此,提出以下国防生知识结构培养模型。

一是具备基本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党史军史等基本知识;了解掌握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知识;了解我国的国防政策、兵役制度以及部队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二是具备基本的军事素质。了解掌握初步的联合作战理论知识、军兵种知识以及武器装备知识,初步了解部队的职能、使命、任务,掌握基本的单兵队列动作,具备初级军官的指挥能力,以及一定的体能素质。

三是完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特别是专业素质的培养,此部分是各高校相关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

四是学习基本的组织管理理论和知识。学习了解现代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并运用于日常管理实践,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五是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开设心理咨询、专题讲座等,加强心理辅导,普及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及时化解国防生的心理问题。

二关于提高国防生培养质量的建议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国防生培养工作为引进部队急需的大量高科技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国防生培养工作富有成效[2]。针对部分单位反映的训用不一致、国防生不愿扎根基层等问题以及报告中提出的一些问题,综合培养院校和用人单位的意见,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切实激发国防生献身国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国防生是部队人才的重要来源,全面提升国防生素质,必须把政治素质放在突出位置。献身国防、甘于奉献的价值追求是培养国防生政治素质的重要课题。目前,各签约高校都在这方面不断探索,努力寻找扎实有效的方式方法,但部分国防生到达部队之后,违约或者提前要求转业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要认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激发国防生献身国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国防生到基层部队实践锻炼效果显著

国防生在地方院校接受了部分军事技能体能训练,具备了一定的军事素质基础,但绝大多数国防生不了解基层部队,尤其不了解第一任职岗位的基本情况,缺了“当兵”这一课。这几年,利用暑假时间到基层部队的锻炼制度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切实增加“兵味”。

一是融入基层连队生活。建立国防生下连当兵制度,利用大二暑假组织国防生赴基层连队当兵锻炼,一方面强化他们基本的军事技能体能素质,磨炼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品质,培养吃苦耐劳的良好作风;另一方面让他们切实了解基层部队训练、教育、战备等日常工作和生活情况,学会与干部、战士沟通交流的方法技巧,真正补上“当兵”这一课,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国防生对部队的感情。二是熟悉基层连队工作。建立国防生班排长制度,利用大三暑假组织国防生赴基层部队担任班排长职务,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提升军政素质,学习组训方法,体会带兵之道,掌握开展基层连队各项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程序,为第一任职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锻炼人际沟通能力。国防生干部到达部队基层之后,普遍反应与士兵、士官、领导沟通能力差,使其在工作开展中遇到了许多阻力。

3建立健全国防生培养全过程质量监控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国防生在校军政训练量化考评制度。从源头解决问题,从深处做好教育,从平时做好动员,使国防生切实认识到军政训练的重要性,自觉训练、热心训练,促进军政训练的正规化和长效化。

二是建立健全国防生暑期部队实践考核制度。随着国防生深入部队实习制度的不断健全,如何保证暑期实习效果是一个重要命题。在部队实习过程中,各高校选培办应该实行全程跟踪、全方位考评的评价标准,使学生正视自身能力与部队需求的差距,从而为今后的工作实践指明方向。

三是建立健全国防生培养全程淘汰制度。随着部队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这也是军地联合培养机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选培办必须肩负起责任,完善全过程淘汰激励机制,对于不适合在部队发展的学生要及时淘汰,并做好相应后续工作,确保为部队输送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学林.国防生培养问题研究[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6:151-225.

中院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5篇

《时代名流》自2009年总第二十六期起,先后推出了刘胡乐律师事务所主任万立、执行主任熊斌(2009年总第三十二期)、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田成有(2009年总第三十三期)、云南颐高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永泉(2009年总第三十三期)等法界精英的专访,在政界、商界和学界及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作为法律一线的精英,他们是国家法律的执行人,社会正义的维护者,社会良知的守护神。他们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忠诚于法律,他们刚直不阿,清正廉洁,他们谦逊文明、勤勉敬业,他们泾渭分明、不偏不倚,他们明察秋毫、伸张正义。记者们没有理由不秉笔直书,尽力讴歌这些活跃在法律一线的先锋和名流们。同时基于广大读者的强烈要求,从本期开始,本刊特开办“法界名流”栏目,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入刊理由:

自2000年6月杨照民担任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以来,历经磨砺的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赢得了“全国优秀法院”的殊荣,更以贴近群众、关怀民生的工作赢得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称颂,曲靖中院因此成为了云南省司法系统中的一面鲜艳的旗帜。同时,杨照民院长以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结合自己司法工作的实际,笔耕不辍,写作了多篇法学论文,编辑出版了多本法学专著;杨院长不断推进法院改革,不断创新司法为民的服务机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要求和期望。此刻,让我们走近这位学识渊博、待人亲切的西部中院院长,一睹他令人崇敬的风采。

走入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大楼,宽敞的大厅四壁装饰着的壁画默默诉说着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精神诉求。

那是象征着公平正义的女神,手持天平和宝剑,捍卫法律的尊严;那是象征着欧美法系、伊斯兰法系和中华法系的图腾,标示着法律发展的曲折历程和丰厚积淀;那是象征着曲靖市特色的电厂、矿产……于无声处彰显着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杨照民院长的办公室里,整整一面墙的书柜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那是他多年的收藏和作品,更是他在工作中勤于钻研的见证,而墙面上挂着的书法作品更是展现了他宁静致远的精神境界和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

杨院长和记者聊起了曲靖中院已经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带着儒雅亲切的笑容,从容淡定,却是信心满怀的自豪。的确,在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荣誉室里,记者看到了太多的奖状和奖杯:中央综治委授予的全国核查纠正监外执行罪犯脱管、漏管工作先进集体;最高人民法院授予的全国优秀法院和全国刑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中共云南省委授予的全省政法队伍建设先进单位;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的全省法院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争创档案五星级标准工作顺利通过考评验收等等。而曲靖中级人民法院和杨照民院长则连续七年被省高院授予党风廉政建设一等奖,更不要说2008年底获得的“全国优秀法院”的光荣称号了。杨院长指着那块金色的“全国优秀法院”牌匾笑着说,全国获此殊荣的中级法院仅有三家而已……

这不过是已经过去的2008年曲靖市中院获得的荣誉,2009年初,曲靖中院机关即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回首过去的荣誉让人沉醉,更撩拨着记者好奇心的是在这些光辉的成就背后蕴藏着的深层原因,那是曲靖中院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

实在司法管出创意

2000年6月,杨照民从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局来到云南省第二大城市曲靖,开始担任曲靖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一职。上任伊始,杨照民院长便秉承超越自我、改革创新的精神带领曲靖中法院踏上了加强法院内部政务、事务管理,审判部门专司审判的精英化道路。

2001年4月,杨照民院长在云南全省率先提出了“大立案”审判流程管理改革。这是一个权责明确、分工合理、制衡互补、廉洁高效的审判运行机制,其目标在于从根本上遏制超审限现象的发生,从制度和机制上确保审判工作能实现良性循环。

经过了六、七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到2006年9月,云南全省立案工作会再次在曲靖召开,全面推行了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大立案”经验,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才终于建立起了真正的审判质效管理体系这一新型的审判管理模式。

据杨照民院长介绍,所谓审判质效管理体系是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指导下,以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为价值取向和总体目标,以分权制衡的审判权架构、程序化、系统化的流程管理,科学权威的执行制度体系及制度化的司法评估体系为主要内容,以审判委员会、合议庭为核心的审判责任制度以及当事人举证、法官居中裁判为主要形式,以无错案、无超审限、无违法违纪为基本要求的具有审判工作特点,适用审判工作的审判运行机制。曲靖中院将这一模式称之为分权制衡、流程管理、质量评查、执行管理“四位一体”质效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建立起来后,过去审判工作中的常有的程序性错误、失误现象便没有再出现过。

具体说来,审判质效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立审分立、审执分立、审监分立”即“三分立”为表现形式的司法权内部分权制衡;二是系统化、程序化的审判流程管理,案件办理流程各个环节实现了“十统一、五规范”,杜绝了案件超审限和超期羁押问题,审判效率明显提高;三是司法评估制度和审判责任制度系列,建立了以案件质量评查为核心的一系列审判能力考核评估体系,对案件质量实行与年终岗位考评、公务员考核、后备干部选拔和干部晋职晋级、评先报功等“五挂钩”,审判质量明显提高,司法能力进一步增强;四是执行制度体系建设,建立了维护司法公信的执行制度体系,执行工作逐步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司法权威进一步树立。从2003年开始,曲靖中级人民法院没有再出现“抽屉案”等故意或过失违反程序的情形,法官的司法行为受到了有效的规范和约束,法官的司法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科学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加上目标的高标准、具体化,法官的责任意识增强,办案节奏明显加快,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从2001年起一直持续保持了“无错案、无超审限和无重大违法违纪”的“三无”法院记录,主要办案业务指标实现“三增三降”,即收案数、结案数、调撤率持续增长,上诉数、改判数、发回重审数持续下降。为此,云南省高院许前飞院长等多位领导多次到曲靖调研,对这一具有曲靖特色的“审判质效管理”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如今,不仅文山、普洱等云南不少州市法院都来曲靖中级人民法院观摩学习,连黔西南等地的多家州市法院也专程来曲靖考察和学习。

青少年犯罪总是让人分外痛心和惋惜,亦是一个困扰全世界司法系统的棘手难题,它考验着一个司法体系对人性化最深沉的理解。为此,20多年来,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致力于不断完善、创新少年审判工作方式,逐步形成了少年审判网络健全,庭前、庭中和庭后帮教机制完善的成熟审判机制,这一机制被称为“爱心三帮教”爱心工作模式。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以来,曲靖两级法院对未成年被告人免予刑事处罚、适用缓刑的500余人,无一人重新犯罪,其中符合就学条件的失足少年全部重返校园。

2005 年3月,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少年审判工作中的做法被中央文明委授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奖。2006年8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370多个中级人民法院中,确定了17个“独立建制的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试点单位”,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成为其中之一。在2006年9月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命名表彰大会上,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再次被、中央综治办等13个国家部委联合授予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荣誉称号。2008年2月28日、29日,最高人民法院少年法庭指导小组办公室在曲靖召开了全国试点法院审理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民事案件工作座谈会,由此,具有曲靖特色的未成年人犯罪审判方式的影响面进一步扩大。

罗列了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获得的奖项或许显得太冰冷,而那一个个被隐去了名字的失足少年则在他们的人生中默默感激着满怀爱心的法官们。也许,这才是曲靖中院对青少年犯罪审判工作不断创新改革的强大动力。

纵观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多年来的改革,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于不断改善内部微观管理,事无巨细,只以规范和程序为标尺,于是司法行为得到了有效规范,司法公正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维系。可以这样说,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多年来的创新改革已经得到了领导的肯定、百姓的拥戴和同行的借鉴,正如云南省高院院长许前飞所说:“我信了,曲靖法院在审判质效和内部管理方面的理念值得全省法院学习、借鉴,曲靖中院的工作抓得实,做了大量实在的工作。”

制度建设无止境,规范管理无尽头。无论是“四位一体”的审判质效管理模式还是53项内部管理制度,都不能作为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改革的终点。站在新的起点上,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仍然需要秉持一种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以因时而变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推动法院改革取得更大的成效。

情系民生 融诚和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集政治性、人民性、法律性有机统一于“党的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这一整体。这“三个至上”是推进人民司法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杨照民院长在领导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改革创新中,正是牢牢把握了这“三个至上”的根本要求,紧紧围绕着最高法院王胜俊院长提出的“五个着力”,结合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指定为全国少年审判工作试点和全国多元化民间纠纷解决试点的实际,全面推行涉诉特困群体执行救助机制“宣威模式”、 大巡回网络“3+1”维稳模式(巡回法庭)、民事案件速裁等“四项”民生工作,初步建立起统一协调、良性互动、功能互补、程序衔接、彼此支持的民生工作机制。

这还得从已经在全省推广的“宣威模式”说起。

2008年底,全国进行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在此期间,曲靖共清理出执行积案6915件,其中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高达4905件,占全市列入“清积”案件总数的70.9%。该类案件数量巨大,严重影响了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的开展。于是,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把消化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作为圆满实现“清积”活动各项目标任务的先决条件,将缓解全社会关注的“执行难”问题和“执行难”导致的“生存难”问题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着力在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的执行思路、方式方法上进行探索。

在云南省高院和曲靖市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特别是在省高院许前飞院长的亲自指导下,曲靖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法院推动,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部门衔接,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的涉诉特困救助机制,专门救助“穷尽执行手段,被执行人确无履行能力,导致案件不能执行而终结,陷入灾害、疾病和贫困的申请执行人以及特殊困难的刑事被害人”。

在经历了论证、试点、调研、协调等一系列的深入细致的工作之后,“宣威模式”才正式成形。这一模式将注意力集中于涉诉特困群体,以人道主义的大爱精神,带着党和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真切关怀,结合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机制,不到半年时间就建立了起来。它是一个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法院推动,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部门衔接,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的对涉诉困难群体执行救助的长效机制。

仅仅有一个良好的愿望难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救助机制,那么实行“宣威模式”所需要的救助资金从哪里来,决定了这一模式能走多远,能为多少特困群众提供救助。据曲靖中院的法官介绍,用于涉诉特困群体救助的资金由政府支持和社会捐助构成,由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管理,由法院负责对实施救助人员的申请受理和审核上报。2008年10月,宣威市政府即拨出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设立执行救助金专户,设立于宣威市财政局,由民政局专人管理,并每年安排5万元财政预算充实救助金专户。同时,云南省高院和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也分别注入30万元和10万元。截止2009年1月19日,曲靖全市9个县市区和市本级共筹集到位启动资金431.71万元,9个县市区财政分别安排年度预算资金,多则50万元,最低为2万元。截止记者采访时,曲靖两级共发放救助金396.50万元,纳入低保239人,纳入医保223人,共救助1305人,裁定终结执行案件932件,占全部无财产案件的19%。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这一模式是建立在政府主导、多部门积极配合基础之上的一项民生创新工程,它极大的凸显了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切实帮扶。手捧救助金走入大学校门的孙云龙,或者领取了3000元救助金的浦周兰老人,或者饱含热泪给云南省高院许前飞院长写下感谢信的范廷选……这些“宣威模式”的受益者就是涉诉特困群体救助模式最好的注解,就是继续深入推广“宣威模式”的意义之所在,让更多的涉诉特困群体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工作要做到位,做到细节之处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为此,曲靖两级法院在“清积”工作中积极探索,钻研出了许多方式,以缓解社会矛盾,促进了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的有效解决。比如,将服刑人员积极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情形作为其积极改造、悔罪自新的一种积极表现,在减刑、假释方面予以参考。这种工作方式所产生的积极后果就是截止2009年5月7日,列入曲靖全市“清积”活动的4905件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全部执结。

经过了成功的试点工作之后,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8年11月27日至28日举办辖区9个基层法院院长、派出人民法庭庭长、中院民事及综合部门领导参加的涉诉特困群体执行救助等?“三项工作”促进会,两级法院正式全面推进涉诉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宣威模式”。2008年12月29日,省委常委会议听取了对涉诉特殊困难群体进行救助的工作汇报,对“宣威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至此,“宣威模式”得到了党委、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可。2009年5月7日,省高级人民法院、省民政厅在曲靖联合召开了“全省涉诉特困人员救助工作会议”,制定了《云南省涉诉特困人员救助办法》在全省推广实施,标志着具有曲靖特色的执行救助“宣威模式”在云南全面推进。

“宣威模式”这一项创新之举,不仅解决了涉诉特殊困难群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生活困难,体现了法院对涉诉特困人员的人文关怀,还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广为诟病的 “执行难”问题;更好地关注了民生、保障了民生和服务了民生,对促进和谐、维护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省高院院长许前飞“深入到老百姓中间立案,与老百姓零距离接触”的倡导之下,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还创新了多种方式,以全面推进服务型法院建设工作。开展巡回审判,推进民事速裁,化解案件,实现便民诉讼是曲靖中院对司法为民精神的多项重要实践。

为使司法工作切实承担起关注弱势群体、服务基层民众的责任,坚持“便利人民群众诉讼”的原则,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农村,在市委政法委的统一领导下,将巡回办案庭与农村基层的警务室、调解室、综治室有机结合,构建了具有曲靖特色的“3+1”维稳模式,形成了以乡镇为依托,以各村(居)委会、村(居)民小组、集镇为辐射点的巡回审判网络。截止目前,开展巡回审判试点工作的沾益法院,人民法庭巡回办案率达89.33%,法院机关巡回办案率达66.8%。通过巡回办案,案件的调解率、当庭宣判率、一次开庭率、审执结合率明显上升,涉诉率明显下降。

推行民事速裁,可以有效提高司法工作的效率。速裁机制是在案件繁简分流的基础上,依法采用方便快捷的审判方式,以较短的诉讼周期、较低的诉讼成本,对简单民事纠纷进行快速裁决,优质高效地解决纠纷。在麒麟区法院的试点工作中,设立速裁组,确定了婚姻家庭类纠纷案件、民间借贷、租赁、借用、简易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财产损害赔偿等10类案件作为可适用速裁程序的民事案件范围,依法做到快速立案、快速调解、快速审理、快速结案。同时适用便民、高效的流程,尽量在答辩期限、证据主张、审理周期、开庭方式、处理方式上体现便民、利民原则。据司法统计,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的案件在80%以上,个别中心法庭已高达98%,而采用巡回审判、电话预约、便民诉讼接待等司法为民措施的占总收案数的94%,采用速裁的平均结案周期仅为25天,最快的当天立案,当天结案,有效地提高了司法效率。

积极排查化解案件也是维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曲靖中院为此也下了很大功夫。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减少缠访、闹访等社会不稳定因素,曲靖中院明确把办案的社会效果和判后释疑工作纳入岗位目标考核,从立案、审判、执行、申诉复查等各个环节上预防涉诉案件发生,内部实行涉诉案件处理全市“一盘棋”,推出院长“家访”零距离办理涉诉案件制度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变群众上访为法官下访。2008年,根据中央省市政法委开展排查化解重信重访专项行动的部署,中院成立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召开专题会议,对重信重访案件按照一案一个工作组、一个责任人、一个包案领导、一个具体责任人和一个协查法官的方式进行包案,随后按照包案领导与上访人见卷宗、见承办人和见上访人的“三见面”的方式开展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当杨照民院长一一细数他在曲靖市中级法院院长任上近10年光阴,让记者时时感受到的就是,每一项服务民生的改革措施背后都凝聚着杨照民院长对人民群众的一片深情;每一天细致的工作之中都凝聚着杨照民院长对云南司法建设的一片赤诚。杨照民院长以他勤恳的工作践行着司法为民的信条,在建设服务型法院的道路上进行不断地超越。

穷学不止 力臻完美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被誉为学习型法官的杨照民院长深深的体悟到不断学习,不断钻研的乐趣和意义。在杨院长从事司法工作的数十年中,他一直勤于钻研,结合自己多年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深刻的思索着中国法治的深沉内涵和司法工作发展完善的方向。

杨照民院长多年来学术科研可谓硕果累累,不胜枚举。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最高人民法院2007年10大重点调研课题争标活动中,以杨照民院长为课题组长的《关于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调研课题顺利中标并通过验收,这是西部中级法院院首次申请到的最高人民法院重点调研课题。

2006年5月,他的《法律殿堂里的实践与探索》公开出版发行。这是一本精选了杨照民院长各类法学探索及法院工作实践文章的法学专著,作为为云南省法院文化建设,特别是以提高法律思维能力为主的理论研讨成果。

2008年11月18日,由省高院院长许前飞亲自作序、市委书记赵立雄、市长岳跃生等领导题词的曲靖政法系统首部专业志、部门志――《曲靖市法院志》,正式出版发行,其中收集珍贵图片近200余幅,其色图片130多幅,文字80余万字。

杨照民院长不仅自己勤奋严谨、乐于钻研,他还将这种学习进取的风气贯彻在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之中,带领曲靖中院的全体干警努力构筑终生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法院。

云南曲靖市地处云南东隅,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文化厚重之地,以“入滇锁钥”著称于世,享有“珠江源头第一市”的美誉。杨照民院长介绍说,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作为一个西部法院,能够连续通过举办主题研讨活动的形式,提高法院的管理能力和法官的司法能力,不断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值得充分肯定和提倡。这是在曲靖法院系统“司法能力建设”研讨会上,最高人民法院法学研究所专门发来贺电,以示肯定和祝贺。

自2002年以来,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就开始致力于构建学习型法院。曲靖中院针对法官学历层次较多停留在专科层面的实际,与云南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迄今已有百余位工作人员参加了云南大学本科法学专业学习,81人参加了四川大学、北京大学的学习,12人攻读硕士研究生。

2003年起,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开辟一年一度的学术论坛活动,这又是云南省内开先河之举。论坛要求每位法官围绕论坛主题撰写一篇调研论文或一篇好法律文书。由云南大学、云南省高院、曲靖社科院等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委团对调研文章进行投票、评比、表彰。此举有效地激发了大家的调研热情、学习激情。其中2005年8月29日举办的第二届主题为“司法能力建设”研讨会,仅2个月就收到论文166篇,其中10篇被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选报参加全国法院第17届学术论文研讨会。为把法院文化建设进一步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和更新的境界,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在2007年举办第三届主题为“创建曲靖法院文化的品牌,塑造曲靖法官灵魂”的文化建设研讨活动,并将2007年定为文化建设年,举办了一系列的法院文化建设活动。 至今,曲靖中院已成功举办“司法为民”、“司法能力建设”、“文化建院”三届论坛,全省“‘麒麟杯’司法为民有奖征文”及一篇好调研文章等“五个一”评比等四项活动,形成了具有一定学习借鉴价值的五本论文集、一本外宣文集和一本学习心得文章汇编。

2004年9月,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再次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签定文化建院教学实践基地协议,法院为校方学生实习和教授调研提供平台,校方则为法院法官培训和指导论文,这一协作有效的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的联系了起来。

为了鼓励全体曲靖中级人民法院全体人员的学习热情,曲靖中院建立了良好的学习激励机制。面对法官、法官助理、执行员、书记员、司法警察和其他行政后勤人员等各种不同的岗位,制定了详尽的分类培训体系,以确保全体人员能够及时完成知识和技能的补充更新。对于在职人员,提出了40岁以下的人员必须完成法律本科学历的要求,以确保法官知识结构体系得到深层次的提高。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业务素质,经常性地开展庭审观摩、法律文书写作、书记员记录等岗位技能竞赛,并将每个人的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成绩等与年度考核、任职定级、职务晋升挂钩。为了满足法官们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的需要,曲靖中院还投入大量资金建起局域网和购买法学书籍、音像资料,构筑起了学习资源共享的完整体系,为全体人员的学习建立起了物质保障。在这样行之有效的学习激励机制促进下,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内,爱学习的风气日盛,大家寻案例、找选题、查资料、写论文,一方面结合自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由实践升华到理论的高度,提升了曲靖中院的整体法学素养和理论水平。而今,曲靖中院已经形成了全员性、多层次、专业化的学习体系,正逐步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个人学习向团队学习、单项学习向综合学习、阶段学习向终身学习的转变。

翻开一本本《滇东法苑》,点击曲靖法院网上的一篇篇文章……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家园。目前,《代表委员联络通讯》《滇东法苑》《法院宣传集锦》和曲靖法院网()已经成为曲靖全市法官学术交流及外宣培训的重要载体,也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了解、宣传、监督司法工作的重要窗口。

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还以大立案为依托,实行“三权”分离,强化审限管理,打造“效率”品牌;以审判质量评估管理体系为核心,构筑审判质效体系,打造“公正”品牌;以队伍建设为根本,着力提高执业技能,打造“人才”品牌;以司法为民为宗旨,在司法维权、司法便民、利民上下功夫,突出少年审判特色,打造“爱心”品牌;在案件审理中,高度重视调解对缓和矛盾、化解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打造“调解”品牌。积极参加“文明单位” “青年文明号” “巾帼建功”等创建活动,推进法院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举办运动会、法官论坛、论文研讨会、文艺联欢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工作人员精神生活,提高了工作人员文化素养,增进了团队精神,展示了队伍风采,树立了法院形象。

正是在学习型法官杨照民院长的带领之下,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全体人员都在不断学习进步之中,每一位法官都在精心调研,每一位法官都在法学事务上日臻完善。坚强有力的文化建设正在蓬勃发展,而这正是一个不断进步的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继续前行的不竭动力。

廉明清正称道人心

两袖清风、一心为民的杨照民院长在党风廉政工作方面更是为人所称道。他自上任伊始便以一句“以我为标杆,大家看我的”开始了他为人表率的法官从业历程。而正因为有了自律,有了表率,杨照民院长在廉政工作中的要求和标准就更有说服力,更赢得了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全体人员的一致认同,让他们真心信服和不懈追随。

杨照民院长和曲靖中院党组时时从公正执法、廉洁自律、遵章守纪三个方面入手,以“从我做起,向我看齐,以我为镜”为原则,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他常说:“审判权是人民给的,我们决不能违背自己的职责和良知,我们要用廉洁来诠释对法律的忠诚。” 杨照民院长总是带头“吾日三省吾身”,向组织交心,与同志谈心,广泛征求意见,特别注重从下属和群众的言谈中觉察自己,做一名合格的“一把手”。同时,曲靖中院重点抓住“一把手”履行班子成员的教育管理职责,及时有效地解决班子和班子成员存在的问题,推进班子的思想作风、学风和工作作风建设,提高班子成员的集体战斗力和凝聚力,从而为全市法院队伍建设和审判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谁不带头就不让他当头,谁不负责就让他担责,谁不抓落实就落实他”,这句话是杨照民院长对曲靖市中院中层干部的要求,虽然文字朴素,但是却是一个实实在在强化“执行力”的高要求。

“不公不正枉掌天平、顾亲顾情愧持准绳、贪财贪杯有污国徽。”杨照民院长如是说。在司法工作中,曲靖中级人民法院坚持按照?“审判执行工作创新管理机制,统一标准,防范自由裁量权滥用。同时,规范司法行为,实施干警配偶、子女从业报告制度,落实案件过问登记制度、回避制度、坚决遏制内部说情风”的要求,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紧抓实,将党风廉政责任制与审判工作一起研究、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和考核,着力“以学养廉” “以制治廉” “以监治廉”风气的营造和养成以“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树形象和创一流”为主要内容的党风廉政建设基本思路和工作格局。建立起以“一岗双责”为主的院领导、党组成员联系基层法院负责制,法官思想政治工作疑难问题报告制,队伍建设状况定期分析制十项党风廉政等十项党风廉政工作制度,促进了监管关口前移;建立和完善“以提高案件质量为目标,以纠防结合、标本兼治为手段,以查错、纠错、评错、罚错四位一体为内容”的案件质量评查机制模式,构建起“跟踪管理、评查监督”的格局,做到对案件从立案到审结、执行等进行全流程、全方位的跟踪管理和评查监督,有效促进案件质量管理和法官队伍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

“严禁接受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的请客送礼;严禁违反规定与律师进行不正当交往;严禁插手过问他人办理的案件;严禁在委托评估、拍卖等活动中;严禁泄露审判工作秘密”。2009年1月8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五个严禁》的规定正式施行,曲靖中级人民法院结合当前党风廉政建设新发展变化,结合审判执行、行政、人事等部门的不同特点及在工作中的腐败高发部位,进一步凸显了法院各部门廉政责任书的“部门特色”,以便让全市法院在任何时候都自觉做到自警、自律,自觉规范行为,禁触“高压线”的同时,中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施行《关于在人民法院审判执行部门设立廉政监察员的实施办法(试行)》,出台了《实施意见》,并按照“高规格配备、高标准要求”的“两高”原则,选任配备了12名廉政监察员。

真抓实干的工作为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带来了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突出成绩。曲靖法院系统五年来没有出现严重违纪违法的人和事,中院机关连续八年没有发现违法违纪的人和事,连续七年被云南省高院评为党风廉政建设一等奖,并连续被曲靖市委市纪委授予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曲靖中院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让人奇怪,它们是在杨照民院长的身体力行之下,自然而然的结果。

“全国优秀” 峰巅寻进

2008年12月19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召开全国优秀法院表彰大会,曲靖中院从全国数百家中级法院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优秀法院”称号,成为了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中级人民法院,而全国获此殊荣的中级法院也仅仅只有三家而已。这是曲靖中院迄今获得的部级综合最高荣誉,不仅实现了争创全省一流法院的目标,而且跨入了全国先进法院的行列,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迈向辉煌的奋斗之路,极大的提升了曲靖法院的整体形象和社会公信度。

2009年初,曲靖中院机关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曲靖市法院共有156个集体和174名干警受到表彰和奖励,辖区9个基层法院全部进入市级以上文明单位行业。采访中,记者获悉:经过严格的考核考察,曲靖中院已被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报送最高人民法院记集体一等功,文化建设工作同时被推荐报送最高法院作为全国首批文化建设基地。

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成功经验成为记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请求杨照民院长给予了详细解读。杨院长以清晰的逻辑将曲靖中院的成功经验总结为六个方面:

一是法院发展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必须清晰,符合时代要求,把司法为民的要求与争创一流法院的目标结合起来,使工作有不懈的动力。从曲靖中院确立的工作思路情况看,从2000年起,经过3年多的探索实践于2004年初确立了以“公正、效率、合法、求实、系统”为基调的五项改革原则,形成了符合工作实际的“勤奋廉洁、公正高效、团结守纪、务实活跃”十六字院风和“11142”工作思路,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牢记“公正与效率”主题,抓好审判工作、队伍建设、法院改革和物质装备建设四项工作,实现争创一流法院和落实司法为民两大目标。

二是紧紧依靠党委和上级法院的领导和指导,人大、政协的监督,政府和各方面的支持。新时期的法院工作矛盾多,困难大,要做好工作,必须加强请示汇报和抓好协调,求得各方面的理解、关心和支持。

三是树立开拓创新的精神,永葆工作中的蓬勃生机和活力。工作要中处理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权力与责任是统一的,责任是第一位的,权力是第二位的,权力是尽到责任的手段,责任才是领导的真正属性。要增强责任意识,按“聚精会神干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要求,珍惜团结,维护形象。对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不仅要敢做敢为,敢抓敢管,敢于负责,而且要负全责,负总责,决不以“超脱”为由,不动脑想事,不动手干事,甚至不敢碰硬,不担风险,不负责任。具体在履职过程中做到与时俱进,以实为本,以人为本,恪尽职守,不辱使命 ,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平安曲靖”建设作出人民法院应有的贡献。

四是把人民法院的政治责任与法律责任结合起来,把维护国家安全和党的执政地位与司法公正结合起来,把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起来。

五是强化法院的管理,按科学管理的要求,抓好审判管理、队伍管理、司法事务管理和政务管理,坚定不移地推进法院改革,把改革与科技强院结合起来,把改革与发展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必须树立精品意识,提高要求和标准,开动脑筋,注重结果,会办事、能办事、办好事,体现以效果论英雄,凭政绩用干部。

六是队伍建设不放松。首先是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教育不放松。不断建立行之有效的倡导性制度,完善宽严不一的惩戒制度、制定完善预防腐败的措施和对策,做到宏观预防与微观预防相结合,强化纪检部门在查处违纪违规行为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之真正做到以权制权,确保勤政廉政的同时,以法院廉政文化园地为载体,对司法腐败典型案例的规律和特点,进行科学分析预测,对审判执行行政权力集中的环节进行机制创新,完善管理,加强监督,防患于未然。其次是坚定不移地把调动积极性、增强凝聚力、提高素质、保持清正廉洁作为努力的目标,强化竞争、激励、监督三个机制,打破论资排辈和吃大锅饭的框框套套,体现以效果论英雄,以政绩用干部,保持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再次是坚持“三个不动摇”。思想政治建设方面不断加强群团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保证政治方向和清正廉洁;法院文化建设继续围绕打造曲靖特色法院品牌,培育曲靖特色法院精神;推进法院改革方面把司法改革与科技强院结合起来,把改革与发展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最后是从严治院、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结合起来,体现人文关怀。

“全国优秀法院”这个光荣称号,凝结着曲靖中院广大干警奋斗的心血和汗水,实践证明,曲靖中院多年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是深化争先创优工作的重要法宝。

业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将融入到曲靖法院的精神之中,这让杨照民院长对未来曲靖中院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他坚定的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曲靖中院一定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得更大的成就,展开更光辉的蓝图。

与杨照民院长的交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悄然接近尾声,他的亲切平易让人如沐春风。由此可见,在他日常工作中,处理各种问题时带给当事人的温暖感受;他的渊博的学识让人敬仰,从他身上记者看到了一个法律实务工作者兢兢业业、不断进取的专业精神;他的廉洁自律让人信任,从他身上看到的更是一个“全国优秀法院”的立体风采。

离开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时,忍不住回头凝望。因为那里矗立着的是熔铸正义的法界先锋,那里飞扬着的是一面云南司法系统招展的旗帜,而在那雄伟的法院大楼前一位朴实亲切的法院院长,一位务实勤勉的云南司法工作者正向我们挥手,正是在他的领导下,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即将踏上新的征程。

“不公不正枉掌天平、顾亲顾情愧持准绳、贪财贪杯有污国徽。”此刻,杨照民院长的话又回荡在了记者耳边,唯公正方能掌天平,唯大义才可持准绳,唯廉洁方可顶国徽。天宽地广,在法界,却只有唯廉洁大德者才能屹立其间!

相关链接

杨照民简历

杨照民,男,汉族,1955年2月9日出生,1975年4月2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云南楚雄人, 一级高级法官,中共曲靖市市委委员、市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2007年11月当选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研究生文化。

1981年铁道学院政治系毕业,1986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哲学自考专科;1989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法律自考专科;1993年西南政法大学法律函授本科毕业;2001年中央党校经济管理研究生毕业。

1970年8月至1987年在部队历任战士、队长、政治指导员、政治教导员、集团军政治部干事;1987年8月部队转业后至1991年6月在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任政治处干事、研究室副主任;1991年7月至1994年2月,任西双版纳州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1994年5月至2000年5月任云南高级法院政治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司法行政管理局局长;2000年5月经云南省委决定调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同年6月任党组书记、代院长;2001年2月经曲靖市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当选为曲靖中院院长,2003年2月曲靖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连任院长,2008年2月曲靖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满票再次连任院长至今。

1994年起,杨照民当选为云南省法官协会理事、常务理事;1995年入选为中国法学会会员;2003年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光荣称号;2004年起被聘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兼职教授;2006年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2001-2005度法制教育工作先进个人”;2001年度、2003年度、2005年度、2006年度、2007年度和2008年度,分别被云南省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公务员。

杨照民创作简介

杨照民主要调研成果:

他的《浅析边疆民族自治地区少数民族边民犯罪的刑罚适用》《论解决执行难之我见》《深刻领会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等多篇论文获省级以上优秀论文奖;2003年12月,以杨照民为课题组长的《关于破产案件审理中的几个问题的调查研究》一文在全国法院“五羊杯”优秀调研成果评比中获得三等奖;《刑事诉讼实践中的若干问题研究》被中文核心期刊《云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19卷5期刊出; 2006年初在全国法官协会和检察官协会联合举办的“两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论文研讨会上,论文《浅析法律思维》荣获二等奖,也是云南省唯一获奖的作品;论文《在继续陪审中完善陪审 》《 略论对“红头文件”的司法审查――侧重从实证层面》分别获得云南省法院系统2006年学术讨论会论文二三等奖;2009年10月,《司法管理科学机制模式之探――以曲靖中院审判质效管理模式的尝试为视角》获最高法院“科学发展与和谐司法”论坛征文二等奖。在最高人民法院2007年10大重点调研课题争标活动中,他担任课题组长的《关于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调研课题顺利中标并通过验收,这是西部中院首次申请到的最高人民法院重点调研课题。

工作中,杨照民撰写的《中国入世对法院审判工作的影响》《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全面提高司法水平》《领导干部要以事业聚人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作风建设塑造一流法院》《科学解放思想力求新的突破》《科学管理规范司法行为 》等文章在中央、省级刊物发表后,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同时为法院工作开展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杨照民主要科研成果:参与编著了《实用经济法》《比较审判学》和《司法理论与务实》等法学著作。2006年5月公开出版个人法学专著《法律殿堂里的实践与探索》(2008年3月被最高人民法院图书馆正式收藏),2008年4月主编云南法官文库《曲靖卷: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杨照民经典语录:

1.我热爱人民法官这个职业,珍惜为天平增辉的誓言。

2.审判权是人民给的,我们决不能违背自己的职责和良知,要用廉洁来诠释对法律的忠诚。

3.通过一次次的警示教育,让我更深切地看到了一个个腐败分子从辉煌走向灭亡的自毁心路历程,更深切地看到了腐败分子的贪婪嘴脸和可耻下场,更深切地看到了党和人民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

4.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扶正祛邪,造福百姓,也能聚财猎色,中饱私囊。掌握好权力就能把握住命运,在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时,一定要克服私心杂念,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5.从我做起,向我看齐,以我为镜。

6.17年的军队生活给了我坚强的毅力,让我时刻都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

7.谁不带头就不让他当头,谁不负责就让他担责,谁不抓落实就落实他,确保各项决策预期效果的圆满实现。

8.凡是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依法提出的意见,建议办理不力的领导不能担任法院领导;凡是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态度不端正的法官不配当法官。

9.人民法院不能够通过创制法律规则的方式来司法,但可以通过改善微观管理来规范司法行为,提高司法能力,保障公平正义。

10.新闻宣传和调研工作与审判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法官们的司法经验、法律思维能力、法律理论研究能力都能在调研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增长,而这也正是我们提高庭审驾驭能力、文书撰写水平的关键所在。

11.曲靖中院一年一个新台阶跨越式发展,使我们深深认识到,只有不断做好司法为民的工作,追求公平正义,自觉接受人大、新闻等各界监督,法院工作才能在创新求变中奋进发展,最终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信赖。

中院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6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李家华教授的《创业教育中国报告(2010)》指出,我国的创业氛围还不是很浓厚,大学生的创业课程仍以理论传授为主,忽视了创业氛围的营造。目前,大部分高校特别是地级院校,创业氛围很不浓厚,学生仍以就业受雇为主,学校应重视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创业教育营造创业氛围,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和创业意识。高校创业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在大学生身上培养一种普遍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我们一直倡导大学生“知识创业”,强调“高等学校应首先通过自身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为学生创业提供榜样和实践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创业实践奠定基础,增强创业教育的说服力和感召力”。这种旨在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愿望固然不错,但也必须正视知识经济不发达的现状,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在我国已是老问题,这固然跟企业技术资金匮乏有关,但大学生坐等买家、安于现状而不愿自己去创业实践,乃是重要原因。归根结底,这仍是由创业意识匮乏和缺乏鼓励学生创业的氛围造成的。所以,高校创业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营造创业氛围上,使学生能结合自身优势、专长,根据市场前景与社会需求研发创新,无论是在科技高端还是在日常低端领域,只要能把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创造经济效益,大学生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创业者。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需澄清的几个“创业”认识误区

(一)创业高不可攀,创业教育是精英教育有人认为,创业需要有科技上的创新,必须与知识、高科技挂钩才叫创业,而自己专业资质不强,不敢创业,频繁听专家和创业成功人士的创业讲座不但没有激起他们创业的勇气,反而使他们更“卑微”地仰视创业者的“崇高”,巨大的“落差”感使他们彻底地沦为“临渊羡鱼”者。在他们看来,创业高不可攀。创业教育是典型的精英教育。像百度创立者李彦宏、渡口网络的“网游牛人”金津、星漫科技的彭海涛等IT创业精英毕竟凤毛麟角。这是对创业的一种典型误解。创业是一种创新思维方式,是一种实践意识,它不仅仅局限于IT网络、智力服务等高科技领域,只要是自身感兴趣有优势又有市场需求的行业就完全可以纳入创业视野。比如,连锁加盟领域的校园快餐店、超市、美发沙龙、数码速印店以及自主开店,面向学生市场的书店、书画装裱店、咖啡店等都是创业商机,这些创业项目启动资金低、人手配备要求不高,均是大学生实习创业的良好选择。最主要的是这些创业项目比较“生活化”、“平民化”,能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学校应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就去开发实践,这有利于他们正确地感知创业教育,让大学生相信“创业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创业精神、创业意识的培养”。

(二)创业等同下海经商有的同学认为,创业就是下海经商,只要动手实践就可以。这种错误认知忽略了对创业理论、创业技能的学习,把创业的成败完全归因于创业实践中的摸索,这将人为增加创业的失败率。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一个人的理论功底、理论水平的高低,可以决定他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和认知水平,也能决定他的判断和预见的准确程度。所以,通过高校创业课程的学习、创业指导书报的阅读以及对创业媒体资讯的关注,掌握一些必备的创业知识理论和相关专业技能,是大学生创业前必须做的功课。在创业教育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与那些没上过大学在商海中挣扎前进的创业者相比,成功率应该更高。据李家华教授的报告显示,在社会各层次的创业教育中,高校创业教育效果最为明显。有96.83%的高校创业教育接受者认为创业教育能够培养自身的创业精神,95.65%的高校创业教育接受者认为创业教育能够提升自身的创业技能。而那些认为创业就是在实践中学会抗挫折,把创业教育完全等同于抗挫折教育的看法也是错误的。因为,对创业中挫折和困难的良好心理准备只是创业心理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而非创业教育的全部。在创业实践中,大学生只有保持愉悦、乐观的情绪,正确地认识自我,保持适中的自我期待水平,确立可行性更强的阶段性创业目标,善于积极进行自我调适,才能逐渐提高抗挫折能力。

(三)学社科类的学生无法创业目前,成功的大学生创业者多出自IT高科技领域,这在给大学生创业领域带来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阴影。好多学文科的同学认为,创业那是理工科学生的事情,我学的是社会科学,无法直接创造社会价值,如何理论联系实践创造经济效用。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创业项目的选择领域是相当广阔的,高端到IT、智力服务等高科技知识领域,低端到家政服务、服装鞋包、餐饮美食、礼品饰品等等亲民行业都能找到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实例。如成功创立“小管家”新理念保洁服务有限公司的张松江,他专科毕业后,因学历低找不到对口工作,迫于无奈开始创业。他是在一次次的失败教训中凭着自己的经营智慧最终在家政领域中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所以,创业不是一辆即成待驾的车,而是一匹未经驯化的野马,它不问你的专业出身,只要你有驾驭的勇气、有创业的意识,再以创业教育理论和创业技能保驾护航,成功创业指日可待。

(四)创业等于单干,创新不是创业有的同学认为,创业就意味着千辛万苦、孤军奋战。其实不然,团队创业与单干相比,无论是财力还是智力都要更具优势。当然团队创业,参与的人多了,就存在着管理上的风险,因此,在创业组团时必须选择好合作者,最好彼此之间各有所长,能优势互补;要明确合作原则,监督制约,分工明细,财务清晰。这样的团队创业才能群策群力、资源共享,推动创业走向成功。还有同学认为,创业就是自起炉灶,不受他雇,这也是一种误解。很多创业成功者都有先就业跟着别人学技术、学经验然后再自己做老板的曲线创业的经历。大学生创业遇到的首要难题就是资金不足,这个时候或者考虑曲线创业,或者选择踏实就业,受雇他人,照样可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靠的就是创新精神。需明确的是创新也是一种创业,只要有创新精神,就能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出奇制胜,创收经济效益。所以,创业教育通过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精神、创新能力,不仅提高了受教育者进行创业的概率,也提升了受教育者的就业能力。

三、地级高校应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创业促就业,促进大学生成才

目前,很多地级高校处于生存夹缝。与名牌院校相比,学术性远远不及;与职业类院校相比,技能性不够。所以,地级高校必须响应党的十六大对新世纪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方针与政策的阐述精神,地级高校教育的发展目标,要适应并促进地方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发挥关键支撑作用。同时,地级高校教育必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转移,从学历教育向能力本位转移,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就业能力、转岗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名牌院校相比,“学术”赶超之路太过艰难,地级高校应另辟蹊径,重点走重“学”轻“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之路,在人才培养上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培养目标,在能力培养中要着重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在教学上,要更重视实习这个教学环节,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贯穿到4年大学生活中去。地级高校的创业教育要以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重点教育目标,大力培养具有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地方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以创业促就业,促进大学生的成才。在商丘师范学院,为了鼓励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很多院系专门开设创业课程,专门讲授创业财务、项目择取、市场调查、会计、政策法规、风险投资等,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至少一份创业企划书;部分院系还开展了创业竞赛,以商丘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为依托,院系出资扶持,取得良好效果;还有一些院系面向社会积极联系一些小规模创业实践项目来给学生实习试手,如美术学院团委承接的商丘锦绣路小学美化校园的一个手绘创业实践项目,整个项目实践历时1周,参项同学十几人,创收上万元,取得良好成效。此类创业实践活动,不仅使美术学院的大学生手绘技能更为扎实和丰富、知识结构更为合理,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的环境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了大学生的个人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更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极好的促进了大学生的成才。

四、加快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展示创业教育成效,形成良性循环

为实现人才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当前对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由于缺乏一个全国性的软件平台,再加之政府配套网络安保措施还没出台,毕业生就业信息化仍处于不理想状态。网络仍只是招聘信息的工具。关于人才的具体信息无法从网上获取,所以,很多用人单位还是选用现场招聘的方式去选拔人才。如果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能构建行之有效的“高等教育人才供需”网络平台,吸纳全国大专中院校所有的毕业生具体信息,让高校、毕业生、职业招聘部门以及政府就业部门实现面对面一体化交流沟通。那么,创业教不能局限于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可以通过调查报告、读书笔记、实践操作、课堂讨论等方式,灵活多变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其次,要创新考核内容。在考核内容的设计上注重宏观和重点问题的考查,特别是一些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把握和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尽量避免出现概念、范畴等死记硬背的内容。考核内容要既包括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成绩和学习表现,又包括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第二课堂的表现,以及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综合考核。

中院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7篇

1目前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存在问题与现状

(1)职业教育计算机类专业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计算机类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差,课堂教授内容陈旧枯燥,大部分专业课内容授课方式单一且重复性较大,课堂实习实践内容少等。多数教学问题在全国各个普通职业高中中均存在,而且大都是很长时间未得到解决的共性问题。

(2)职业教育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现状。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职业教育高中的计算机类专业仍采取传统的古板的教学模式,虽然相对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有所进步,能够将实验教学、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融入教学中,但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仍然存在难以找到工作,无法胜任普通企业岗位等问题,这就充分说明了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并不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我们的教学模式方案还存在很大不足,需要进一步改革。

2计算机类专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方案与改革思路

2.1采取新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摒弃传统的老师讲和学生听的呆板方式,取而代之采用引导式教学、项目教学等类似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同时教师还可举办各种形式的报告以及开办空中课堂等,同样教师也可大胆地把授课课堂设在实验室或者机房,让学生边练、边学、边动手,做到教学训练两不误。总之,只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质量的方案都能拿到课堂上尝试着应用。

2.2根据本专业的最新发展成果和社会需要更新教材

在教材编著和更新的同时存在以下几点注意事项:第一,教材的编著和更新应该贴近社会贴近实践,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可把全部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编入教材。编者要联系社会和教学实际需要,有目的性和选择性地将计算机专业内容与技术编写入教材,同时也要尽量把本专业当前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编入其中,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教师也不要只求新却忽视那些基础性计算机知识如C语言等,这些专业基础知识理论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将新知识与基础知识完美结合起来才可以称为好教材。第二,教材的编著与更新并不是一蹴而就,原因就在于本专业发展过快,新知识层出不穷,所以我们建议大约要每隔两、三年或者每年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一次修订,以获得教材上的与时俱进。其实,在校学生的主要知识来源就是教材,没有好的教材,教师培养优秀的学生无从谈起。所以,教材的修订和更新需要频繁地进行。但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教材的修订工作还是比较难进行的,这就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大力配合,同时要注意职业教育毕竟不同于高中和大学,教材的编纂与修订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2.3加强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

各个职业高中院校的毕业生都存在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动手能力普遍较差,虽然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讲实习、实践的课时较多,但动手能力差的问题还是很严重。为解决这个普遍问题,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动手,另一方面可以多举办一些创新大赛,增加参观考察基地和企业培训,并可以创建开放试验室和机房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尽快接触社会,接触岗位,为将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2.4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所谓严师出高徒,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所以,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是加课改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能力水平的重要手段。

那么,要加强师资队伍素质建设,就要提高原教师的各项业务水平,例如可以增加教师的进修和学习机会,加大师资素质培训过等。其目的就是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教学服务。对于新上任的教师的则要严格把关,不能盲目、随意地聘任无教学经验教师,聘任时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察是关键。

2.5多方面改革考试制度,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为主

当前,大部分职教学生在思想上认为,上课学习的目的就是最终考试。换句话说,学校考试对教学质量将会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所以,只有把考试的内容形式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普遍学习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对于考试的方式来讲也可大胆进行改革,比如,可以把某些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作为考核的内容,达到标准,完成任务则通过,否则需要重新进行学习,这样不但督促了学生要重视实际,而且还能达到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开阔思路的目的。

3教改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应对策略

(1)教师一味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某些老教师在思想上一直认为只有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学生。对于这个问题,虽然不能对传统教学的方式完全否定,但我们也应着力促进教师认识传统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和社会发展需求,使其明确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发挥更好的课堂教学作用。

(2)学生不适应新型的教学方式。中国学生从小接受的就是填鸭式教育和应试教育,而且职业教育的生源普遍质量差,所以,必然存在部分同学不适应新教学方式而造成学习效率降低的状况。对于这些状况辅导员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信心,认清自我,明确学习目的以适应新方法,最终实现自身价值。

4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专业职业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教师教育学生的目的也是能输送良好的职教毕业生来适应社会岗位需求。但企业的需要就是要拿来就用的学生,如果我们的毕业生刚进入企业就需要二次甚至多次的岗位培训,那么企业的压力也会加大,学校的教育也没有发挥作用,这当然也是学生难找工作,社会企业需求和职业教育严重脱节的主要原因。

中院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8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李家华教授的《创业教育中国报告(2010)》指出,我国的创业氛围还不是很浓厚,大学生的创业课程仍以理论传授为主,忽视了创业氛围的营造。目前,大部分高校特别是地级院校,创业氛围很不浓厚,学生仍以就业受雇为主,所以尤其需要重视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创业教育营造创业氛围,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和创业意识。高校创业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在大学生身上培养一种普遍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之前,我们一直倡导大学生“知识创业”,强调“高等学校应首先通过自身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为学生创业提供榜样和实践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创业实践奠定基础,增强创业教育的说服力和感召力”。这种旨在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愿望固然不错,但也必须正视知识经济不发达的现状,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在我国已是老问题,这固然跟企业技术资金匮乏有关,但大学生坐等买家、安于现状而不愿自己去创业实践,乃是重要原因。归根结底,这仍是由创业意识匮乏和缺乏鼓励学生创业的氛围造成的。所以,高校创业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营造创业氛围上,使学生能结合自身优势、专长,根据市场前景与社会需求研发创新,无论是在科技高端还是在日常低端领域,只要能把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创造经济效益,大学生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创业者。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需澄清的几个“创业”认识误区

(一)创业高不可攀,创业教育是精英教育

有人认为,创业需要有科技上的创新,必须与知识、高科技挂钩才叫创业,而自己专业资质不强,不敢想创业,频繁听专家和创业成功人士的创业讲座不但没有激起他们创业的勇气,反而使他们更“卑微”地仰视创业者的“崇高”,巨大的“落差”感使他们彻底的沦为“临渊羡鱼”者。在他们看来,创业高不可攀。创业教育是典型的精英教育。像百度创立者李彦宏、渡口网络的“网游牛人”金津、星漫科技的彭海涛等这样的IT创业精英毕竟凤毛麟角。这是对创业的一种典型误解。首先,创业是一种创新思维方式,是一种实践意识,它不仅局限于IT网络、智力服务等高科技领域,只要是自身感兴趣有优势又有市场需求的行业就完全可以纳入创业视野,比如连锁加盟领域的校园快餐店、超市、美发沙龙、数码速印店以及自主开店面向学生市场的书店、书画装裱店、咖啡店等都是创业商机,这些创业项目启动资金低、人手配备要求不高,均是大学生实习创业的不错选择。最主要的是这些创业项目比较“生活化”、“平民化”,能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学校应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就去开发实践,这有利于他们正确地感知创业教育,让大学生相信“创业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创业精神、创业意识的培养”。

(二)创业等同下海经商

有的同学认为,创业就是下海经商,只要动手实践就可以。这种错误认知忽略了对创业理论、创业技能的学习,把创业的成败完全归因于创业实践中的摸索,这将人为增加创业的失败率。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一个人的理论功底,理论水准,可以决定他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和认知水平,也能决定他的判断和预见的准确程度。所以,通过高校创业课程的学习、创业指导书报的阅读以及对创业媒体资讯的关注,掌握一些必备的创业知识理论和相关专业技能,是大学生创业前必须做的功课。在创业教育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与那些没上过大学在商海中挣扎前进的创业者相比,成功率应该更高。据李家华教授的报告显示,在社会各层次的创业教育中,高校创业教育效果最为明显。有96.83%的高校创业教育接受者认为创业教育能够培养自身的创业精神,95.65%的高校创业教育接受者认为创业教育能够提升自身的创业技能。而那些认为创业就是在实践中学会抗挫折能力,把创业教育完全等同于抗挫折教育的看法也是错误的,因为对创业中挫折和困难的良好心理准备只是创业心理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而非创业教育的全部。在创业实践中,大学生只有保持愉悦、乐观的情绪,正确的认识自我,保持适中的自我期待水平,确立可行性更强的阶段性创业目标,善于积极进行自我调适,才能逐渐提高抗挫折能力。

(三)学社科类的学生无法创业

目前成功的大学生创业者多出自IT高科技领域,这给大学生创业领域带来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阴影。好多文科同学认为,创业那是理工科学生的事情,我学的是社会科学,无法直接创造社会价值,怎么理论联系实践创造经济效用?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创业项目的选择领域是相当广阔的,高端到IT、智力服务等高科技知识领域,低端到家政服务、服装鞋包、餐饮美食、礼品饰品等等亲民行业都能找到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实例。如成功创立“小管家”新理念保洁服务有限公司的张松江,他专科毕业后,因学历低找不到对口工作,迫于无奈开始创业。他是在一次次的失败教训中凭着自己的经营智慧最终从家政领域中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所以创业不是一项既成待驾的车,而是一匹未经驯化的野马,它不问你的专业出身,只要你有试驾的勇气、有创业的意识,再以创业教育理论和创业技能保驾护航,成功创业指日可待。

(四)创业等于单干,创新不是创业

有的同学认为,创业就意味着千辛万苦、孤军奋战。其实不然,团队创业与单干相比,无论是财力还是智力都要更具优势。当然团队创业,参与的人多了,就存在着管理上的风险,所以在创业组团时必须选择好合作者,最好彼此之间各有所长,能优势互补;要明确合作原则,监督制约,分工明细,财务清晰。这样的团队创业才能群策群力、资源共享,推动创业走向成功。还有同学认为,创业就是自起炉灶,不受他雇。这也是一种误解。很多创业成功者都有先就业跟着别人学技术、学经验然后再自己做老板的曲线创业的经历。大学生创业遇到的首要难题就是资金不足,这个时候或者考虑曲线创业,或者选择踏实就业,受雇他人,照样可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靠的就是创新精神。需明确的是创新也是一种创业,只要有创新精神,就能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出奇制胜,创收经济效益。所以,创业教育通过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精神、创新能力,不仅提高了受教育者进行创业的概率,也提升了受教育者的就业能力。

三、地级高校应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创业促就业,促进大学生成才

目前,很多地级高校处于生存夹缝。与名牌院校相比,学术性远远不及;与职业类院校相比,技能性又不够。所以,地级高校必须响应党的十六大对新世纪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方针与政策的阐述精神,地级高校教育的发展目标,要适应并促进地方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发挥关键支撑作用。同时,地级高校教育必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转移,从学历教育向能力本位转移,在教育观念和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就业能力、转岗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名牌院校相比,“学术”赶超之路太过艰难,地级高校应另辟蹊径,重点走重“学”轻“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之路,在人才培养上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培养目标,在能力培养中要着重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在教学上,要更重视实习这个教学环节,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贯穿到四年大学生活中去。地级高校的创业教育要以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重点教育目标,大力培养具有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地方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以创业促就业,促进大学生的成才。在商丘师院,为了鼓励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很多院系专门开设创业课程,专门讲授创业财务、项目择取、市场调查、会计、政策法规、风险投资等,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至少一份创业企划书;有的院系还开展了创业竞赛,以商丘师院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为依托,院系出资扶持,取得良好效果;还有一些院系面向社会积极联系一些小规模创业实践项目来给学生实习试手,如美术学院团委承接的商丘锦绣路小学美化校园的一个手绘创业实践项目,整个项目实践历时1周,参项同学十几人,创收上万元,取得良好成效。此类创业实践活动,不仅使美术学院的大学生手绘技能更为扎实和丰富、知识结构更为合理,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的环境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了大学生的个人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更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极好的促进了大学生的成才。

四、加快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展示创业教育成效,形成良性循环

为实现人才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当前对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但由于缺乏一个全国性的软件平台,再加之政府配套网络安保措施还没出台,毕业生就业信息化仍处于不理想状态。网络仍只是招聘信息的工具。关于人才的具体信息无法从网上获取,所以很多用人单位还是选用现场招聘的方式去选拔人才。如果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能构建行之有效的“高等教育人才供需”网络平台,吸纳全国大专中院校所有的毕业生具体信息,让高校、毕业生、职业招聘部门以及政府就业部门实现面对面一体化交流沟通。那么,创业教育对人才创新素质的培养优势必然会在这个人才供需平台上展示出来,可以预见,依靠毕业生就业信息化渠道实现的创业教育成效展示,将推动具备创新素质的大学生顺利就业。而创新素质要素在就业中的意义呈现又会反过来推动创业教育走上重素质培养的健康发展之路,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中院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共同体;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十二五”以来,国家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相继出台了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文件,这些制度设计与重大举措强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中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高校协作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引领和推动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本科“3+4”7年一贯制分段培养项目(以下简称“3+4”项目)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与普通本科“3+2”5年一贯制分段培养项目(以下简称“3+2”项目)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试点项目构建了新的学制体系,打通了中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升学之路,构建了职教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无疑是现代科技、信息、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社会文化环境以及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3+4”“3+2”项目的顺利实施,必须依靠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中高职院校、牵头本科高校以及相关行业企业等多个利益相关方的通力合作、无缝对接,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理念、制订“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衔接式”课程体系等举措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通过五年左右的探索与实践,多数学校均成立了校级层面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以及试点专业的工作小组和课程协作小组等专门机构,成立专门的教学团队负责项目的运行,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选派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承担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合作各方在价值取向、体制机制、统筹协调、培养模式等诸方面的差异,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为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以本科高校为发起单位,各合作中高职院校为成员单位,合作构建区域现代职教共同体,并在共同体内,以“专业对接、课程衔接、中本连贯、校企合作、实践导向、双证融通”为指导思想,打破院校、政策、制度等的壁垒,实现优势互补,探索出培养具有“本科+预备技师”特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新路径。

一、分段培养项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价值取向方面

中高职院校和本科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教师教学能力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导致合作各方师生的内生动力不足。部分教师对承担试点项目教学的压力存在抱怨,缺乏应有的创立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路径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部分学生在中高职学习阶段有“进保险箱”的错觉,学习积极性不强,没有树立自我成才的目标动力。

(二)体制机制方面

中职、高职和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涉及到不同地区的中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高校,其主管部门为市教育局、省教育厅高教处和职教处。各方在招生政策、日常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均有不同,导致项目实施中会出现政策脱节、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比如,“3+4”项目预设的人才培养显性目标是“本科+预备技师”,但学生通过中职学校三年的学习,还达不到参加高级工或者技师职业资格考评的条件,而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后,很多本科高校不具备相应的技能训练条件和技师职业资格教育培训的权限。因此,在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双证融通”方面还存在着政策壁垒。

(三)培养路径方面

试点项目的人才培养过程既是分阶段独立实施,又需要7年(5年)“一贯制”无缝衔接。这就要求课程教学既要保证学生顺利完成中高职阶段的学习,取得相应的毕业文凭,又要为后续本科阶段的学习奠定较为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然而,由于合作各方在办学理念、培养定位、课程设置、转段诉求等方面还没有形成高度共识,造成“各自为政”现象,影响了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四)教学资源方面

合作各方的师资、课程、实习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还不健全,还没有建立共建共享的平台,出现了信息“孤岛”。政校企各方资源没有实现优化整合并形成育人合力,造成资源浪费,办学效益不高。

(五)评价体系方面

合作各方高度认可的过程监控机制和综合评价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从已经进入本科阶段学习的学生学业情况看,试点项目学生在动手能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体育运动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理论基础较为薄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对后续本科段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1]。

二、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策略

(一)基本思路

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强力推动和支持下,各合作院校以“专业对接、课程衔接、中本连贯、校企合作、实践导向、双证融通”为指导思想,合作构建区域现代职教共同体,并以此为载体,通过创新共建共享理念、完善共建共享体制机制、开发共建共享平台、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完善过程监控机制和综合评价体系等举措,打破院校、政策、制度等的壁垒,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探索出培养具有“本科+预备技师”特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新路径,促进区域现代职教体系“立交桥”的形成。

(二)实施策略

1.创新共建共享理念。区域现代职教共同体内的合作各方应当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求同存异,充分发挥各成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协同完成区域现代职教共同体制度建设,在追求共同价值取向的同时,创造各具形态的共同体教学文化,从而使共同体理念深入到每个学校每一位教师,解决师生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合作各方应遵循政校企协同育人理念,以行业企业人才和技术需求为导向,以共同制定专业标准、“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和“衔接式”课程体系为核心,以开发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资源为抓手,以“能学辅教、导学助训”的资源平台为载体,形成系统化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路径。2.完善共建共享体制机制。在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推动下,本科高校和相关中高职合作院校在共同体内组建“虚拟学校”,实施“一校式”办学模式,做到通盘考虑、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分散实施。区域现代职教共同体下设“中职-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高职-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领导小组、各项目工作组和教学运行小组,分别实施指导、管理、协调以及服务等职能。合作各方需依据“既必须又最少”原则制定必要的管理制度,包括共同体章程、组织条例、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等,以此统一共同体内的教学组织、管理、实施要求等,打造规范管理流程,打破院校壁垒,实现协同育人。各类管理制度还应不断更新,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合作双方还需共同建立教学管理组织框架,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和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经常性深入开展研究探讨。比如,各合作院校可以每年召开1~2次项目工作会议,集中讨论“3+4”“3+2”项目各专业的转段升学条件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教材选用、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等事项;每年召开1~2次教学研讨会,进行教研成果汇报与交流、优秀教研论文评选与报告等;各学校职能管理部门之间加强互动交流,每学期可以定时间、定主题,对项目实施进行顶层设计和难点剖析;各专业教师之间定期进行交流互动,共同下企业调研、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集体备课等。3.开发共建共享平台。合作各方以系统整合为核心,以流程优化为重点,以智能服务为目标,共同开发“现代职业教育区域共同体门户网站”,建立共同体教学、管理、服务共享互动平台,从技术手段上保障高效的“一校式”教学管理,提升服务的满意度。平台可以根据各类资源的标准和要求,以自主开发、共同开发以及吸收引进等多种方式,集聚相关行业企业、中高职院校和本科高校的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平台资源应定期更新。同时,建立以共享平台的有效使用率为主要核心指标的考核评价制度,推进平台的高效利用,服务人才培养。比如,开发学籍管理模块,合作各方可以共享学生转段升学前后的学籍数据、学生日常学习行为等信息,学生的休学复学等学籍异动情况等。又如,开发行业企业资讯模块,通过分享行业企业职业标准、技术标准、业务流程、作业规范等相关信息,为专业建设提供依据,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支持。再如,开发课程学习模块,包括课程信息资源、学习资源、虚拟仿真实验实训资源等,学生可以通过网站进行交流学习、问题研讨,教师可通过网站进行线上辅导答疑、远程网络教学等,部分课程可以实现远程网络教学。总之,通过“区域现代职教共同体门户网站”,本科高校教师能够提前介入转段前的教学环节,中高职院校教师也可以介入学生转段后的跟踪培养,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4.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1)师资共建共享。通过制订相关政策,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强教师能力培养,鼓励并推动共同体内学校教师双向互动交流学习。本科高校教师更多地到合作院校进行指导培训,中高职院校教师更多地协助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同时可以聘请生产管理一线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担任青年教师导师,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提升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师资共建共享,打造一支教师资质、行业资格兼具,教学能力、应用科研能力、实务能力兼备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2)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合作双方应进一步优化中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的课程体系,完善课程建设机制,建立高度认可的课程标准[2]。课程建设必须由各合作学校专任教师和相关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研讨,构建“融继续学习能力、就业竞争力与岗位职业能力于一体”的课程体系结构。同时,鼓励教师开发包含单元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微课、测试习题、虚拟仿真实验等素材的教学资源,实现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合作各方还需根据双方制订的课程标准优选教材,考虑到后续本科段对数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中职阶段相关公共基础课程必须选用普高教材,涉及到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一律选用合作双方确定的部级规划教材或者各类省部级优秀教材。各专业课程协作组还应当与企业共同开发优质的校本教材,以保证衔接课程的有效实施。(3)实习实训基地资源共建共享。通过校校、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一体化”的实习实训基地。一方面,中高职院校优良的实践实训中心、基地向本科高校开放,为学生技能训练提供条件;另一方面,本科高校的部分科研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可以成为中高职学生拓宽视野,提高专业认知的场所。同时,合作双方各自建立的校外实践基地可以优化整合,力求实现师资共建、设备共享、责任共担、合作共赢,进而发挥最大的效益。合作各方还应加强与地方事业单位和高新企业间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积极开展校企共建实验室,注重引导教师和科研人员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现实需求开展应用研究,着力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努力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学校教师在从事科研、社会服务过程中,切实提升了“教育力”和“服务力”,反过来也会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5.完善过程监控机制和综合评价体系。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指导下,合作各方通过共同制订招生简章、共同开展入学教育、共同实施教学检查、共同制订转段条件、共同实施转段考试等举措,完善过程监控机制,实现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牵头本科高校必须将合作院校培养阶段的教学运行纳入教学质量监控范畴,由教务处或者教学质量评估中心牵头,通过随堂听课、期中教学检查、学生评教、教师座谈等方式,对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学生成绩管理等进行评估和监控,评估结果与监控信息及时反馈给合作学校。此外,合作各方还必须优化教学质量监测点的统计口径、权重和目标值,以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为核心建立现代职业教育综合评价体系,增强综合评价的科学性、引领性和规范性。通过引入专家评价、问卷调查等办法收集质量信息,对质量信息进行统计,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实现持续改进。中高职与普通本科7年(5年)一贯制分段培养不是传统中高职与本科简单叠加的教育模式,而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通过整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院所、合作院校以及行业企业等多方力量,创建区域现代职教共同体,开发“区域现代职教共同体门户网站”,实施“一校式”教学管理,能够更好的实现价值理念、体制机制、优质教学资源(师资队伍、课程与教材资源、实习实训基地等)以及过程监控与综合评价体系等的共建共享,打破项目实施中院校、部门之间在政策、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壁垒,实现优势互补、协同育人、共同发展,进而提高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参考文献:

[1]丁才成,李东升,李俊生.以专业共享资源库建设为纽带促进中高职衔接项目融合发展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7(20):50-54.

[2]周嘉禾,潘雪涛.中本衔接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常州工学院及五所合作中职校为例[J].职教论坛,2017(20):41-45.

中院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10篇

一、总体要求

学习调研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好理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这是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效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定调、定位、定特色的关键阶段。学院要扎实有序地完成好第一阶段的各项工作,确保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开好局起好步。通过深入学习,使全院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充分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必要性、紧迫性,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积极参与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通过深入调研,总结学院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找准影响学院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有特色的高质量调研报告。通过组织解放思想讨论,引导全院党员干部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进一步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形成进一步推进学院科学发展的共识,为学习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时间安排

学习调研阶段从2009年3月初开始,至4月10日左右基本结束,约40天。

三、重点工作安排

学习调研阶段要重点抓住学习调研、解放思想讨论两个环节,精心组织活动,重点落实“四会一调研”,即动员会、专题辅导报告会、学习心得交流会、征求意见座谈会和专题调研,合理安排时间,创新学习载体,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科学发展观学懂、学深、学透,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1、做好准备工作

动员大会前,学院党委会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和精神,专题研究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成立学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确定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印发《关于做好我院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准备工作的通知》,组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研究制定《学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和学习调研阶段实施计划,开通专题网站,编印工作简报,印制有关文件,分发相关材料,做好准备工作。

2、开好动员大会

学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院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按照规定要求,认真筹备召开动员大会,党委书记张益彬同志作动员报告。动员报告既要讲清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和主要原则,又要明确省委、省教育工委的决策部署以及学院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安排,既要着眼于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又要点出问题、查找差距。要把动员部署和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学习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出席动员大会的人员包括院、系部党政领导和中层以上党员干部、全体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派负责人、无党派代表人士和师生代表,并邀请省高校指导检查组领导参加学院的动员大会并讲话。

3、精心组织学习培训

根据教师、学生、管理服务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等不同群体党员的特点,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培训、专题辅导和集体研讨等形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时间,对不同类型的人员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保证理论学习“全覆盖”。具体学习计划如下:

(1)学习内容

①中央和省、厅有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文件和各级领导的讲话精神。重点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及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动员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省委梁保华书记在全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的讲话精神;省教育厅沈健厅长在全省高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的讲话精神。

②科学发展观的相关文献著作。重点学习:《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层以上干部还要认真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

③结合学院实际,进一步学习和贯彻我院《第一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关于推进学院进一步发展的决定》和《2009年学院工作思路及目标管理意见》。

(2)学习形式和时间

①集中学习。主要以院党委学习中心组和支部为单位,集中组织党员学习。其中院党委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不少于3次、党员集中学习不少于20学时。院党委学习中心组分别于3月5日至3月中旬进行3次集中学习,且每次学习要有学习记录和学习体会。各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学院部署要求,确定学习时间,并将学习具体计划上报学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②个人自学。全体党员干部要根据学习要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坚持个人自学,并撰写学习心得。院、系部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和学习体会文章。

③举办相关培训班。根据活动主题,主办各类培训学习。要针对学生党员和青年教师,利用党校平台,举办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系列活动。

④专题辅导报告会。学院将拟请省委党校专家、著名农业战线先进典型赵亚夫等来我院进行学习专题辅导。

⑤组织中层以上党员干部赴江苏农林、泰州牧院、扬州工职院等兄弟院校学习。

⑥结合学习,开展“学理论,找差距”主题学习讨论活动,学习科学发展理论,把握精神实质,结合调查研究,讨论我院与一流高职院的差距,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征文比赛。在学习实践活动专题网站开辟学习和讨论专区,开展网上知识竞赛,鼓励党员干部在学习过程中开展网上交流和讨论。

⑦组织好学习心得交流会。要围绕学习内容,结合实际,做好交流学习心得,做好会议记录。在各党总支组织学习心得交流基础上,组织全院学习心得交流会,并将学习心得体会编印成册。

(3)学习要求

学院中层以上党员干部要带头学好理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和政绩观,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推动事业发展上水平。在职教职工党员要立足岗位,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自我教育,在科学发展实践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党员通过主题鲜明的教育实践活动,要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离退休党员要根据个人思想、身体等实际情况,适当开展学习调研讨论活动,原则上以自学为主,重在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学院学习计划将于3月8日前报高校指导检查组。

4、深入开展调查研究(3月中旬-4月初)

(1)确定调研主题

院、系(部门)二级领导班子成员结合个人分工和联系点,围绕我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所提出的“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确定具体的调研主题。

(2)深入基层调研,查摆突出问题

调研活动要坚持重心下沉,深入教学一线,深入师生员工,深入实训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企业开展调研,采用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网上信箱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切实了解群众疾苦,查找和梳理各类突出问题。通过深入调研促进深入思考,进一步理清科学发展的思路。

(3)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

在调研的过程中,要分层次召开有党员代表、学生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派、党外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离退休老干部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听取各方面对学校科学发展的意见建议,并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要分门别类地进行梳理汇总,真正找准影响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院领导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分析检查阶段奠定基础。座谈会初步定于3月20-22日召开,并将梳理出的突出问题于3月底前报高校指导检查组。

(4)撰写书面调研报告

院、系部领导班子的调研报告要在班子成员个人调研报告基础上形成,要着重梳理学院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查准学院科学发展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原因,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专题研讨报告。其中院级领导班子调研报告于3月底前报高校指导检查组。

5、围绕科学发展进行解放思想讨论

要坚持把解放思想放在首位,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苏农、争创国内一流”为主题,以讨论会为载体,在全院集中组织开展围绕“学院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和我为学院发展做什么”等重大问题的讨论,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为学校的科学发展献计献策,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和凝聚到加快学校科学发展上来。力求在新的思想高度上形成推进学院进一步发展的共识,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发展观念、发展方式、发展体制上有一个深刻的转变。讨论会要求有记录,有总结,及时汇总并及时整理报送院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讨论会邀请教授、副教授、各派人士参加。

解放思想讨论要立足新时期新阶段新起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重新审视过去,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不为以前的经验而束缚,自觉解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自觉破除束缚科学发展的错误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学习中形成共识。学院中层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发挥表率作用,引导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形成全院上下思想解放讨论的生动局面。根据学院实际,及时梳理汇总大讨论成果,提炼总结思想解放的新观点新认识以及科学发展的好思路好建议,上报高校指导检查组。

6、认真做好阶段总结

学习调研阶段结束前要进行一次“三回头”活动。即:看一看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是否深化;看一看不同岗位,不同群体的党员干部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要求是否明确;看一看是否坚持边学边改,能立即整改的问题是否都改了。学习调研阶段没达到目标要求的,要延长时间,确保学习调研的质量。

学院学习调研阶段工作基本完成后,要认真进行总结,同时对第二阶段做出具体部署安排。学院将在4月10日左右召开学习调研阶段总结大会。阶段工作总结分四个部分:学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尤其是特色做法)、主要成效(经验)、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学院阶段总结形成后要及时报高校指导检查组。

四、加强组织领导

由于学习调研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学院应切实加强领导、超前谋划、把握节奏、靠前安排、提高效率。

1、强化领导责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为第一责任人。学院领导班子成员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参加集中学习、带头做学习报告、带头深系点调查研究、带头找准突出问题、带头参加大讨论。要统筹安排学习实践活动和日常教学科研工作,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2、注重分类指导。要突出重点,着力抓好院、系部领导班子和中层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实践活动。同时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解放思想、积极实践。

3、搞好舆论引导。学院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创新活动方式,确保学习质量。要通过网站、宣传栏、简报、学报、广播等宣传阵地,强化舆论引导,坚持典型引路,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

4、加强与高校指导检查组的联络沟通。学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与高校指导检查组的联络沟通,及时上传下达有关活动要求和信息动态,确保上级党委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确保我院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情况有序进行,卓有成效。

上一篇:居家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下一篇:公司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