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项目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3 15:13:32

有项目管理论文

有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成组管理模式;工程项目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成组管理模式

项目成组管理是对人为定义的一组项目进行管理,这些项目并不是为某个共同的目标服务的,但实行项目群系统时,将带来团队人员相对稳定、管理经验成熟规范和模式化以及利于传承等更多益处。随着企业实施项目成组管理的趋势日益显著,针对各个实际应用领域的可操作性理论的研究意义愈显重要。

2 适合采用成组管理模式的工程项目群特点

对于每一个项目,企业既可以作为单个项目进行管理,也可以将其纳入到一个项目群组中实现项目成组管理。经过对项目群中各个项目的分析,企业加以权衡以下几方面因素之后可以决策是否采用项目成组管理模式。

地域因素:采用成组管理模式首先要考虑是否具有管理的可达性。例如X市Y区的20个项目由于都地处Y区范围内,全部项目所处区域的半径约二十多公里,项目之间的距离不远,具备实施成组管理的便利。

项目特点:X市Y区20个项目虽然分属于多个业主,但都以普通的市政基础设施和政府业务用房等为主,技术均为一般通用技术,不存在特大型、重点紧急、技术复杂、特殊设计要求等需单独管理的项目,大小项目搭配,相互之间互补和可借鉴之处比较多,组成项目群较为合适。

管理的特点: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在现阶段具体形式如监理、代建等,从项目启动即开始介入,直至竣工验收和移交试运营后结束,具有跨越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前期、后期持续时间较长,各个项目均对人员配置要求高,配备人员的专业范围广,在单个项目核算上成本相对较高,各专业人员的参与具有阶段性、在项目的前后期工作负荷较低的特点。实施成组管理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并保持一个片区较为稳定的团队。

企业层面因素:企业希望各个项目的收益能达到最大化,因此为了更加合理地规划企业资源、最大程度地挖掘资源的使用价值,使各种资源能够发挥协同效应、产生协同经济,项目成组管理是一个途径。成组管理可以为企业实现保持管理团队的整体稳定性、提升团队凝聚力、技术经验互补、人员配备优化、节约成本、下放项目间协调工作等益处。

3成组管理模式的过程与特点

工程项目成组管理就是项目成组管理论在建设工程项目领域上的应用,是对现有的和将开展的一系列工程项目进行集群的一种管理框架。工程项目成组管理就是为了实现总体战略和项目群的共同目标,应用知识、技能、技术、方法和工具,对工程项目群进行协同管理。使一系列工程项目管理变得更高效、更合理、更科学。[1]

工程项目成组管理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群定义、工程项目群构建选择评价和项目成组管理实施三个方面。

工程项目群构建为了更加合理高效的管理好多个工程项目,通过对总体战略目标分解和对一系列工程项目的相互关系、风险等的属性的分析,将多个工程项目组合成一个或几个满足战略与约束的工程项目群,从而有利于多个项目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充分、高效的利用项目之间的资源,减少组织管理之间的冲突,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

工程项目成组管理实施主要包括项目群进度、质量和成本的控制与协调,项目关键资源的调配与集成利用,各项目信息沟通管理,风险控制与管理以及项目群后评价等方面。项目成组管理流程示意如下:

图1项目成组管理流程

4成组管理模式的优势分析

项目成组管理的理论以项目管理为核心和基础,包括集成管理、协同管理、各应用领域和通用的管理理论。而由于项目群中的多重性、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集成管理在项目群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实现项目成组管理的关键。[2]

项目管理和项目成组管理相互联系,但又各有特征。项目成组管理侧重于组织的战略,而项目管理注重计划和执行并提交最终产品。

1)在单一项目管理时,组织的项目管理机构只关注于一个项目,项目经理即项目负责人,重点是项目内工作的控制,团队都围绕着这一个项目转,管理路径相对较短,只是一级管理。但当多项目管理时,项目管理机构的管理幅度扩大,组织的职能部门需要围着众多项目而转,项目群经理的重点变成是项目间的统筹安排以实现全局最优,项目群经理是所有项目的总负责人,下设具体项目负责人进行项目内工作的控制,管理路径相对延长,可能是两级管理或三级管理,团队成员不仅要有项目管理和技术方面的技能,还必须要有配合项目群经理进行统筹全局的能力。

2)在资源配置的变化上,在单一项目管理时,组织的所有资源都投入到该项目中去,只需考虑将资源使用最小化,不存在资源配置优化问题。但当组织在多个项目并发的情况下,就会涉及到不同项目之间在资金、设备、人力等资源的共享与竞争,多项目间的资源分配问题成为项目成组管理的焦点,组织需要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在专家资源方面,单项目聘请的专家很难同时兼顾其他项目,项目间的交流不密切;项目成组管理模式下,可以利用较少数量的专家资源,实现兼顾多个项目,并且实现项目间的日常化的密切交流。

3)在变化管理和信息方面,在单一项目管理时,组织的内部沟通就是组织的职能部门内部及部门间的沟通,外部沟通就是组织的职能部门与外部单位的沟通,所有的信息流都是针对该项目的。但当多项目管理时,组织的沟通层次复杂化,信息量成倍增长,变化管理和信息沟通出现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从战术和技术两个层面进行变化管理和应用项目群集成化的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5小结

综上所述,项目成组管理的根本目标是产生多项目管理的协同效应。项目成组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高级阶段,仍然属于项目管理的范畴,项目成组管理不能否定项目管理,相反,有效的项目管理是项目成组管理成功实施的基础。离开了单个项目的成功实施,项目群的成功就成了“空中楼阁 ”。 [3]从以上分析对比可总结出,项目成组管理就是依据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应用系统工程原理,综合考虑项目群中各个工程项目从启动到结束整个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要求和衔接关系、项目管理中的各要素相互关系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各项目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项目间的协调和整体优化而采用的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效率项目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峰.工程项目群构建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5

[2] 张朝勇,王卓甫.项目群协同管理模型的构建及机理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2):49-52

有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科研工作对于高校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随着科研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科研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高校科研成果数量增加较快,教师的科研内容较为复杂,涉及范围极其广泛。为了合理的推动教师队伍的科研建设,设计一个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为今后科研信息的查找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关键词】

J2EE B/S 科研信息 管理系统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高校的科研活动和科研能力已成为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从而导致了高校的科研工作和统计工作不断庞大和加重。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人工来进行,即通过Excel、Word等办公软件或者简单的数据库采集系统来处理大量的数据,这种方式不仅给科研管理人员带来了繁重的工作量,并且造成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工作人员之间缺少必要和及时的沟通,难以反映高校科研现状,造成信息传递流转失真且速度慢。 在当前形式下,通过IT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实现科研管理信息化,以加强日常科研工作管理,整合科研工作流程,为决策层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依据,从而提升科研管理水平,也是当今高校科研管理的大势所趋

1、技术介绍

1.1 J2EE 简介

J2EE是Sun公司推出的一种全新概念的模型,比传统的互联网应用程序模型更有优势。J2EE的应用编程模型(J2EE Blueprints)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基于J2EE多层应用的文档和实例套件的体系模型,简化了这项复杂的工作。它被开发人员用作设计和优化组件,以便开发人员从策略上对开发工作进行分工;J2EE平台是运行J2EE应用的标准环境,由J2EE部署规范(一套所有J2EE平台产品都必须支持的标准)、IETF标准集和CORBA标准组成。最新的J2EE平台还添加了JavaBean组件模型。开发人员可以利用JavaBean组件模型来自定义Java类实例,并可通过已定义的事件访问Java类。

1.2 B/S(Browser/Server)结构简介

B/S(Browser/Server)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来实现,极少部分事物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3-tier结构。相对于C/S结构属于“胖”客户端,需要在使用者电脑上安装相应的操作软件来说,B/S结构是属于一种“瘦”客户端,大多数或主要的业务逻辑都存在在服务器端,因此,B/S结构的系统不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它运行在客户端的浏览器之上,系统升级或维护时只需更新服务器端软件即可,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TCO)。 B/S结构系统的产生为系统面对无限未知用户提供了可能。当然,与C/S结构相比,B/S结构也存在着系统运行速度较慢,访问系统的用户不可控的弱点。

2、系统目标及要解决的问题

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主要任务是用计算机对各种科研信息进行日常的管理,如查询、修改、增加、删除以及存储等,迅速准确地完成各种科研信息的统计计算和汇总工作,快速打印出科研信息报表,系统能及时为学校提供科研信息,辅助管理人员制定科研计划;分析科研计划及合同完成情况,实现对科研任务、科研计划的管理和控制;完成科研工作量的计算、统计、审核;构建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实现对科研工作人员的管理及登录系统时的权限分配。

3、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主要包括项目管理、成果管理、经费管理、统计查询、系统设置、用户管理六大模块。各模块之间并非各个独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关联在一起的,从而使系统能够很好的完成所设计的功能。

3.1项目管理模块

项目浏览:可以分为三种方式浏览(按单位个人、按项目类别和按项目来源)。

项目统计报表:提供多种形式的统计查询,查询的数据可以导出到Excel表中,也可生成报表直接打印或导出为Word、PDF等格式用于排版和编辑。

项目查询:主要是对上传项目、论文等进行登记和浏览等管理。

3.2成果管理模块

成果浏览:主要是方便用户对科研成果的管理、浏览,也可实现成果的简单统计,可分为两种方式(成果的分类方式和单位个人方式)。 

成果登记:用户可根据具体的情况管理论文、相关证书图片的上传等,可以分为(论文登记窗口、获奖登记窗口、著作登记窗口、鉴定登记窗口、专利登记窗口、软件登记窗口)。  成果入库:主要是实现对各二级单位登记成果的二级审核入库工作,可将审核过的内容永久加入到数据库中。 

成果统计报表:该功能设计了多种成果统计查询功能,可以将查询的数据以Excel、PDF、Word格式导出或直接生成表报打印。

3. 3 经费管理模块

经费设置:用户可以登记项目经费的拨入和拨出,同时提醒项目的主持人经费已拨入和拨出。 经费浏览:该功能实现对单位个人所属项目的经费信息进行查询和统计。

经费统计报表:该功能实现用户统计项目的经费,可以导出Excel,或者打印报表。

3. 4 统计查询模块

查询项目:该功能实现用户自定义查询条件,查询项目数据,并可以导出或者打印结果。  查询成果:该功能实现用户自定义查询条件,查询成果(论文、获奖、鉴定、著作、专利、软件登记)数据,并可以导出或者打印结果。 

科研工作量:该功能主要是为了统计某个单位个人的科研情况(项目、成果),既可以查询全部数据,也可以指定某个时间段进行查询。可以将结果导出Excel,或者打印报表。

3. 5 系统设置模块

系统初始化:对系统数据进行清零处理。 

代码维护:对项目代码、类别代码、学院代码等进行维护和管理。 

人员库维护:增加人员、删除人员等。 

权限设置:对项目权限、统计权限、成果权限等进行设置。

3. 6 用户管理模块

添加用户:添加新的用户。 

修改用户:对用户进行密码等修改。 

删除用户:删除用户。 

用户登录:对用户的登录进行管理

4、系统的用户管理

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科研项目管理与统计信息系统资源的访问入口,用户只需从门户系统中选择正确的角色登录,即可漫游访问科研项目管理与统计信息系统中集成的所属权限下的各种信息资源和管理系统。用户登录后即可显示用户有权访问的业务系统,用户可直接访问相关的功能,获得项目数据,而无需在系统中重新登录。 系统有2种不同角色:教师、管理员,不同角色可做不同的操作。

4.1教师登录:可以浏览、查看管理中的所有信息、可以编辑个人信息,可以浏览、查看所在学院信息和学院中所有教研室信息,可以浏览、查看、编辑本人的项目、项目工作量信息,申报项目、项目经费,浏览查看本人成果、成果获奖信息,申报成果、成果经费。

有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随着建筑行业的市场化,建筑工程管理逐步形成了业主 (即建设单位) 、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三方为主的管理体制。三方相互协调与约束,确保了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切实发挥业主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对于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尽早完成工程建设是很有意义的。要有效对施工方进行管理,笔者根据多年在施工方和业主方工作的经历,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关键词:业主 基建项目施工方管理

1.明确双方的关系

业主(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一纸施工合同联系在一起,从法律上讲,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建设施工合同的平等双方,都是合同主体。合同双方在法律地位上是不存在一方比一方强势的说法的。对双方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根据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的约定来互相约束的。对问题只能是依据合同追究违约方责任。可以依据合同限期整改、停止支付进度款、发出停工令、通过监理索赔、解除合同等等。但处理一切问题都要以施工合同为依据。在现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施工企业本身是弱势群体,同时是业主合作伙伴。决不能把施工方当成己方奴隶。法律也没有赋予业主执法权。工程最终是业主和施工方通过协调、合作、共同管理的结果,不是强势态势下高压出来的。

遵循基建规律

基建项目和工程技术有自身的客观规律,煤矿行业又表现得特别明显,业主要严格地执行基建程序,谨慎地按规章制度办事,小心翼翼地带头遵章守制。国家的基建管理程序、专家的主流意见和技术规范标准、煤矿项目施工的客观流程,就是这些科学客观规律的集中体现。业主对此要充满敬畏和尊重之心,谦虚谨慎,小心检点。在煤矿行业,有的业主即使是专业出身但也仅是指对生产而言,对基建可能完全是门外汉,况煤矿基建又不同于一般的基建工程。业主切忌以为大权在握,专业出身或久经沙场,便自以为是地以专家自居,好像从设计到施工管理无所不通,拍脑袋四处表态,违反规律随意解释和变通,权大财粗自立规矩,再把自家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强加于施工方,自家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在自家可能是圭臬,但到了施工方,或许就行不通。但业主一旦“野”了,如此一来,项目各关系方依样画瓢,统统灵活变通起来,政出多门,不成方圆,直至局面无法收拾。太多的案例证明,客观规律不会依任何人的意志和权大财粗而转移,违反基建规律程序和技术标准的“山寨模式”可以逞一时之能,但是早晚一定要有代价的,绕一大圈走回来不说,投资、时间甚至质量及其他隐性损失就无法估量了。

3.做该做的事

基建项目,一般业主都会设立管理机构,业主机构是基建项目管理架构中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环节,责任重大,地位神圣。机构负责人通常还要由相当级别、能力强的上级领导挂帅坐镇,总揽全局。机构组成人员也都是精兵强将,在业主的正确领导下,无数工程项目才能雨后春笋优质高效地顺利建成。

业主方与施工方是平等的关系,是就施工合同而言的,对项目而言,业主是项目的总的管理者、协调者和组织者,业主要时刻站在项目管理协调的最前面,清晰准确地紧紧抓住大的主线脉络和阶段性的转折节点,讲究项目的预见性、控制度和节奏感。所谓预见性,就是超前计划和超前管理,控制好下一个阶段的转折节点,永远走在所有项目关系人的前面带领项目前进,不能迷迷糊糊身不由己地扎堆儿图热闹,被施工方牵着鼻子走。把握控制度,是要张弛有道,该抓紧的必须控制得很紧,可放松的则可以适度放松,不能事无巨细不分轻重统统一个抓法,要抓重点抓主要矛盾,对进度、质量、成本这三项最重要的指标,既不要拼命赶工,也不是一成不变地追求质量第一或造价最低,不同问题,要有不同的策略,才能保证项目顺利进行。讲究节奏感,就是在把握基建程序主线的同时,审时度势,通过对阶段性“节点”或重大活动的组织管理,调整工作节奏,在恰当的阶段做好恰当的事情,缓急有序,按照基建项目的内在规律领导项目实施。如果业主没有时刻清醒的头脑和清晰的思路,此等手段不会因为业大财粗就具备的。

管理必须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和合同,要讲究分寸,为人做事要有所畏惧,业主在基建管理上要放低位置、有空杯心态,这是做业主的基本态度。但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业主对工程项目管理习惯于“一言堂”,法律观念淡薄,合同意识差,随意性大。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业主经常以自我为中心,无视行业客观规律、规范的要求,也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做为卖方想将投资风险全盘转嫁给他人,对工程量计量与单价随意“打拆”。业主的这些行为,使得监理单位无法顺利开展工作,施工方步入两难境地,导致工程建设进度严重滞后,工程效益明显下降,无法实现工程预期目标。

基建项目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很多单位的合作与配合,业主还要在党纪国法和社会大众的监督之下,游历于矛盾交织的众多法规与规章之间,穿梭于时空交错的各种审批程序之中,纠缠在事事交关的工程技术决策之内,稍有不慎则满盘皆输,决不可掉以轻心。所以,业主要集中精力,有所作为,引导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项目顺利建设形成合力。如果好吃懒做、心不在焉或另有企图,或者只会把“控制投资、安全第一、确保质量,加强管理、加快进度”几句套话挂在嘴边,东啃几嘴西拱几下,虽然不能像饱食终日的猪,但最多算个撞钟的和尚,是念不好业主的这本真经的。

业主还要加强项目各关系方得联络、协调。定期组织召开协调会,解决工程各种问题。加强各方联络,信息沟通是业主方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确保项目管理有重要的作用。在这里,联络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内部联络,即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之间的联络,这个通过定期召开的协调会便可解决;外部联络,即与设计、勘察、质检、材料供应、周边单位等之间联络;这个只有甲方代表审时度势,具有预见性、前瞻性、提前联络有关单位,将矛盾消化在事萌之前,既可减少损失,又能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上、下级联络,甲方代表作为业主派驻现场的负责人,要及时准确地将现场的各种信息如实地向派遣自己的单位进行汇报,争取单位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也要将业主的有关要求正确地反馈给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其他项目相关方。做好这种纵向、横向的联络工作就会使工程项目各参与方密切合作,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4.规范己方行为

业主处在项目管理的中心,还要自重自尊,形象品位要与业主的地位和责任相称,行为和作风要干净漂亮,瓜田李下,必须把握分寸和有所节制。迎来送往的礼尚往来,彼此彼此,但挥金如土的铺张摆阔,甚或借管理之名吃拿卡要,则要坚决远之,稍不注意就会量变到质变。更不能像猪一样同流合污,太过杂食,谁给的饭都吃,饱食终日,见地方就睡,肮脏恶臭,更不能存些许贪婪之心,巧取豪夺。君不见,基建行业曾有多少英雄豪杰,呼风唤雨叱咤行业,最终却为自己贪婪无度和野蛮不羁的作风付出沉重代价,惨为阶下囚徒,身为基建项目的业主,身处浪尖,荣辱系于一身,全靠自己心性好好把握。

5.尊重善待施工方

业主要尊重和善待施工方,业主施工方一纸合同联系在一起,从法律上讲,地位是平等的,必须要摆正相互位置,做施工方的朋友,做文明的业主,要与施工方多沟通多协调,多服务多支持。少一点强势多一点理解,学会换位思考。要相互尊重,相互协调,不管是业主方还是代表业主的监理方,工作都必须摆正心态,端正态度,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立场开展工作,应该本着友好的态度,而不是强势压人。有的施工单位可能会因有些原因而霸道,不听业主指挥,作为业主方或是监理方要以合同为依据,通过指令、计量甚至经济手段来控制管理,切不可强势压人。

无论是气势磅礴、高耸云天的工程,还是业主的恢弘业绩,都是设计院、施工方和监理方这些项目关系人一点一滴干出来的,进度、质量、造价和安全的每一项指标都依靠他们的管理、技术水平和尽心尽力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没有他们的资源投入,何来业主的管理空间?没有他们高水平发挥,哪里有高质量的工程?那些拿着身段,装腔作势,颐气指使,动辄就用罚款解决问题,把施工方当成奴隶一样地喝来叱去百般刁难的“野蛮业主”,实在很难得到施工方的钦服和尊重,更是侮辱了业主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此外,业主还要尊重和善待相关部门,尊重和善待媒体舆论,尊重和善待百姓意见,尊重和善待自然环境。因为建成后的项目是为社会和大众提供服务或产品的,既然是服务和产品,野蛮待客肯定是行不通的。

6.发挥监理作用

煤矿基建项目一般投资金额大、工期长,涉及各个领域与多个专业,工程系统庞而杂,业主又由于自身时间、精力和专业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将全部管理工作由自己来完成,况国家也规定必须实行监理制度。因此,业主应通过委托协议和合同,把工程项目的部分管理职责和任务、专业性强的业务委托专业监理公司进行。充分放权,加强管理,但前提是必须要选择资质强、市场声誉高、业绩好的监理单位,再依据《建设工程监理理规范》、《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再审核项目监理机构及人员配置,审查项目监理规划后充分放权切实把监理方作为己方的代表,授权监理方对工程项目进行“控、管、协”工作,充分发挥监理方的专业技术和经验为项目服务,管理施工单位,实现建设工程投资效益最大化;自己则主抓大局进行总体协调和控制,为工程项目提供便利条件,按程序及时支付工程款,以保障项目如期按质建成,并尽可能节省投资。

7.结束语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业主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主抓大局进行总体协调和控制方面,放在积极创造施工的基本条件和良好外部环境工作上,依据工程项目管理各类合同的规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基建程序,督促工程施工方和参与各方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目标进行管理,确保基建项目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工程建设项目管理》(2002年8月第1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李世蓉邓铁军主编。

2、清华大学领导力培训项目网《施工阶段业主如何进行工程项目管理》2011年1月13日。

3、项目管理者联盟《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有罚款权吗》朱行军2008年9月3日。

4、机电之家网 - 工程项目管理论文《业主,不是野猪》 。

有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技术研发,CYY071,越野加油车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现代战争是以能源消耗作为依托的,油料是现代战争的“血液”,据统计在历次战争中油料消耗量是各种物质消耗之首,及时而迅速地给各种装备加注燃油,是使部队保持高度的战斗力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战场上实施油料补给的加油车也必须具有高度的机动灵活性,并且实现前沿伴随保障。CYY071是一种越野加油车,主要用于野战条件下对汽车、坦克、装甲车辆、自行火炮、工程机械及其他机械装备加注燃油,是一种重要的战术机动保障装备。研制CYY071以有效解决战时复杂形势下的油料保障问题,并提高油料保障的自动化水平,其意义非常重大。

“项目管理”是通过应用和综合诸如启动、规划、实施、监控和收尾等项目管理过程来进行的,其含义有三:其一是指一种管理活动,即一种有意识地按照项目的特点和规律,对项目进行组织管理的活动;其二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是针对项目的特点而形成的一种管理方法;其三是指一种管理学科,即以项目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1]。将项目管理科学地应用在产品研发中,对企业发展核心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有重大意义。本论文结合 CYY071 的研发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对产品研发项目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就项目进度计划、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达到了该项目管理的预期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军用越野加油车研发项目管理水平。1

1.CYY071项目的整体规划与实施

1.1项目的进度计划

1.1.1 CYY071项目工作分解结构

为了更好的管理和控制项目,我们将项目分解成易于管理部分,按等级把此项目分解成子项目,子项目分解成更小的工作单元,直至分解成具体工作包的形式。在此过程中,工作分级结构则是CYY071项目管理的骨架,而逐级细化的工作包则是CYY071项目管理其控制作用的心脏。

(1) CYY071项目分解成许多的子项目与工作包,而在分解过程中主要是依据并遵循了以下几个要素进行的:

a.CYY071项目分解的层次与不同管理层相适应。

CYY071项目根据其特点共分了10个与管理层相适应的子项目,使得各个部门的领导能从整体了解项目的进度并简化项目的分解,分解到各管理层下设的具体实施部门则层次增多,这样可以指导项目的实施,可以通过子项目细化成工作包,能够具体到天,可以为实施部门提供进度控制的依据。

b.根据具体项目的要求CYY071遵循项目进度控制要求的精确程度进行项目分解。

采取年、月、日时间单位,在项目工作的持续时间中以可以很好控制项目时间的精确时间为单位.

c.与CYY071投资控制的要求相适应。

竞争对手较多,提前完成研发任务增加成功筹码,因此CYY071项目进度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研发资金是军队分阶段进行支付,我们在满足项目进度控制要求的前提下还必须适应资金供给。

d.CYY071项目分解与项目实施的具体负责部门相适应。

一旦项目按照某一较为合理的原则分解后都会有与之相适应的具体负责单位、部门甚至

具体的责任人,所以工作应根据各部门情况进行分解。

f.CYY071项目工作分解与项目进度管理的方式相适应。

项目分解得越细,项目责任单位、部门所得的单项工作就越易于执行与控制,但由于涉及部门及个人较多,各单项工作之间衔接的制约关系也会因为沟通问题而变得更加复杂,项目总体进度的控制难度无形中也会加大。所以,CYY071项目分解应充分考虑项目进度管理时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

(2)在进行CYY071项目工作分解时,还要遵循以下主要步骤:

a.首先是明确与识别CYY071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即根据与军队的协议要求明确CYY071项目的主要可交付成果。

b.确定每个可交付成果的详细程度是否已经达到了足以编制恰当的项目研制成本和研制历时估算。对每个可交付成果,如果已经足够详细,则进入第d步。否则接着进入第c步——这就意味着不同的可交付成果可能有不同的分解层次。

c.确定CYY071项目研制过程中可交付成果的组成元素。

d.核实CYY071项目分解的正确性。

根据以上CYY071项目分解步骤,结合CYY071研发的实际情况,对目前CYY071进行项目分解,其工作分解结构如图1所示。

1.1.2 CYY071项目工作描述与责任分配

在CYY071项目分解的基础上,为了更明确项目所包含的各项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我们要求任务下发部门或责任工程师对工作进行描述。工作人员则是根据项目描述和项目工作分解结构,编制具体的工作描述及项目工作列表。

项目工作列表建立后,将工作分解结构图与CYY071项目制定的组织机构图相对照,为便于项目组织工作中分配具体任务和落实责任,从而形成了将所分解的工作落实到相关部门直至个人,并明确表示出有关部门(或个人)对组织工作关系责任、职位的责任分配矩阵,就构成了如表1所示,这使各个部门或个人明确自己和他人的相互关系和人充分认清自己在项目中的主要职责。

1.1.3 CYY071 项目工作顺序

项目责任分配结束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工作顺序的确定,并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得出此项目研发主要产生两种工作和先后依赖关系。一种是工作之间本身存在的,无法改变的逻辑关系,另一种是由组织确定的,两项工作可先可后的组织关系。这些包括:CYY071强制性逻辑关系的确定,组织关系的确定,外部制约关系的确定。根据这些,编制出CYY071项目进展相互工作关系顺序表,如表2。

工作顺序确定后,根据工作顺序表及公司现有的资源及人力情况进行合理、客观的估计、安排计划,然后综合考虑可利用的资源情况及自定工期限制,进行合理的进度安排,并进行适当的工期及资源优化,这种进度安排的方式主要可以避免项目计划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项目实施非常被动情况的发生,从而保证了 CYY071 项目按照预定的计划得以执行。

1.2 项目的费用和时间估算

在军用新产品研发的实际工作工程中,费用预算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军队对我们所采取的简单的自上而下的方法即初期给予一定的研发经费;一种是公司对研发项目所采取的自下而上的方法。CYY071项目采用的自上而下的预算方法,并在每一步对预算的结果进行调整,调整按顺序包括:初步调整,综合调整和提案调整。

CYY071项目时间的估算按以下公式计算,算出期望时间 t=(a+4m+b)/6,其中b 表示工作遇到最大阻力时的悲观时间,a表示工作比较顺利时的乐观时间,m表示正常时间。我们定的时间偏差为30天,而 CYY071项目计划的此项目计划的乐观时间是 a=730天,悲观时间是b=790天、正常时间是m=760天,项目的实际时间与期望和悲观的偏差是30天,项目的期望时间是t=(730+4*760+790)/6=760在偏差范围内,因此项目前期的时间估算比较成功。

1.3 项目人力资源规划

CYY071项目全程有项目经理进行宏观调控,项目经理则由公司董事会任命技术副总担任,项目组成员由项目经理任用。由于不同的项目组及部门担负着不同的产品研发任务,所以项目中成员比例的构成和人员的选择则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设计系统配置不同的工程师、电气工程师、液压工程师等,此外项目组根据需要还包括从采购、生产等部门抽调人员,配合前期项目设计的工作,而随着研发进程,主要责任则进行转移,而我们保证的原则就是主要责任部门担当主要任务时,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合理的配合,从而进行人员配置。CYY071项目主要部门和人员包括:采购部,生产管理部,财务部,质量管理部,项目经理,生产车间。根据各部门的职责制定了人力资源规划表3。

1.4 质量计划

军工产品的质量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武器装备日趋复杂,更高新技术密集,研发生产周期长,成本费用高,协作面广,迫切需要强化质量管理。每个承制单位都希望提供的产品满足使用的要求,但竞争的加剧已经导致使用单位对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为了参与竞争及保持良好的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承制单位需要使用更加行之有效的体系,这样的体系将导致持续的质量改进并不断提高使用单位和其他受益者的满意程度[3-5]。

项目应按本公司的《质量手册》中的要求的《程序文件》进行产品的研发。由于产品的特殊性,产品质量保证的主要内容包括:

(1)设计部分 实行分阶段的实际评审、工艺评审、和产品质量评审,对评审中提出的问题,组织有关人员研究处理,制定改进措施,并实行跟踪管理,指导符合要求。

(2)试制部分 重点对试制前准备状态(开工前)检验,重点检查设计图样、技术条件、工艺技术文件及外购器材等以避免或减少试制风险。关键件、重要件、重点工序制定专门控制程序,实施重点控制。

(3)军代表

军代表代表军品使用方对研制过程进行质量的监督,由于军品装备的特殊性,军代表的全程质量监督意义重大。军代表必须进行质量状态检验,并开具质量证明书以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和结果的有效性。

2.CYY071项目控制

CYY071项目控制重点就是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在项目的监测和控制阶段,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指导项目符合目标,就是根据计划对目标和方向进行设定,尽量使项目进展朝着项目计划所确定的目标和方向前进。其次是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在计划阶段是预见问题、预测问题。在实施阶段是判断问题、纠正问题,对计划要做一些适当变更,使之更好地完成项目目标。为了对项目进行有效地控制,必须遵循以下准则:

a.项目的执行自始至终必须以项目计划为依据;

b.定期和及时测量实际进展情况;

c.随时监测和调整项目计划;

d.充分的、及时的信息沟通;

f.详细准确地记录项目的进展和变化。

2.1 CYY071项目进度控制

CYY071项目为了避免不为人所控制的影响进度的情况出现,主要是采取实时措施来监督和控制项目的进度,按CYY071项目进度计划表准时执行完成各项活动进度,针对实际中出现的偏差采取措施加以纠正。CYY071项目进度计划表是CYY071项目时间管理的标准,它是项目总计划的一部分,它提供了度量和报告进度执行情况的基础[2]。

CYY071项目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对项目进度进行控制:

a.在项目的启动过程中与项目的各部门执行者和各利益相关方通过会议的方式进行基本的沟通,使项目的参与者了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进度要求。使他们及时了解工作内容的期限。

b.对项目的实施进行追踪,对实施者采用周报和月报同时使用的方式进行管理,采用格式化的检查表对每个细节活动进行追踪。

c.项目经理定期组织项目进度会议,通过实时获得的项目成员周报或月报汇总成最新项目进展报告,在报告中体现各项目部门应注意的进度问题,采取预防措施加速那些可能推迟的项目,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同时对项目的进度安排作相应的调整。

2.2 CYY071研发项目成本控制

总的来说CYY071项目的成本控制,就是识别实际成本是否已经偏离了初期设定的基准成本,影响那些会使基准成本发生改变的因素朝有力方向发展,并对实际所发生的成本改变进行管控。

CYY071研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财务部门通过定期审核的方式及时的对研发实际发生的成本和将来可能发生成本变动做出实时的监督、估计和审查。在生产过程中生产部门合理安排设备的使用,严控设备采购、审批,确保费用在预算范围内,项目小组特设的财务人员,项目经理通过生产部门的生产设备安排情况,目前所拥有设备加工精度、工作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设备采购审批,确保费用在预算范围内,我们采用实际已发生成本+对剩余项目预算得出最新的成本估计,并将它与成本预算作对比,提前发现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在合理的成本变动范围内和不影响总成本的情况下,我们对个别项目活动采取灵活处理的措施。因为成功的成本规划对成本控制至关重要,所以在进行生产项目成本规划时我们就严格把好关,对所有的细节进行反复的推敲与修订,避免生产线项目不能如期完成的现象发生。并且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们将所有发生片成项目产生的原因,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理由和其他的成本控制方面教训一一记录在案。

2.3 CYY071研发项目的质量控制

(1)CYY071 质量控制过程

CYY071质量控制过程的质量控制是将GJB质量体系与ISO质量体系相融合到一起,由车船军代局北京地区军事代表直接介入到研发、生产过程中,参与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中各个细节的质量控制。

CYY071项目的研发过程是一个反复修改,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一个小的环节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下一步工作,甚至是全局的调整,所以在研发过程中我们所做的不仅是遵循质量管理体系,更多的是灵活运用此体系,并严格控制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

(2)影响技术研发项目质量控制因素的控制

在影响技术研发项目质量控制因素中,主要包括:人,材料,配件,方法,机械设备,环境等因素。

其中,人在项目研发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设计技术、项目管理、各种环境等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往往归结到人的身上,因为人是设计者、操作者、指导者。良好的人员素质是保证质量的前提。

材料是项目的基本组成元素,是物质基础条件,是项目质量的最基本质量基础。在所有的外购件在采购过程中严格按照BSXT/0974-01采购控制程序进行,并根据BSXJ/03-077进行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确认检验。从程序上控制产品质量。

方法,机械设备,环境在不同程度上必须严加控制,以保证质量要求。

(3)对生产者和各层次管理人员的控制

由于CYY071项目需要采购、生产、车间等各个部门共同完成,涉及人员多,人员构成层次比例也是比较悬殊,所构成的项目实施与管理网络此时就变得十分庞大。为避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冲突, 从而影响参与者工作质量和积极性, 间接地影响到产品的质量管理,所以我们的项目经理在选择参与者时主要遵循以下几点:

a.认真选择任务承担者,重视被委托者的经验和能力;

b.加强对人员的培训;

c.正确引导、责任制、内部协议、经济惩罚等落实责任和利益分配,激发人们对质量控制的积极性;

d.培养项目参加者都应具有质量意识,使他们不仅要重视质量并且应具备质量管理的知识和经验。实现CYY071生产者和各层管理人员的控制。

3.项目结束

4.项目不足与措施

4.1 CYY071 项目研发的不足

CYY071项目研发的不足主要包括:

a缺乏有效的项目组织能力评价。YY071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没有对该组织的能力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导致在进行项目开发时很难确定各个阶段的能力状况,导致问题重重。

b.组织结构不合理。职能型组织结构出现很多弊端。

c.多方面因素影响效率低下,成本增加。

d.风险认识不足。

4.2 CYY071项目研发的改进措施

主要措施包括:

a.调整CYY071项目组织结构,变职能型组织结构为矩阵型组织结构。

b.优化CYY071项目的时间和费用,合理安排组织措施,缩短工期,降低间接费用。

c.控制CYY071项目研发风险,合理的对风险进行评估、控制和研究对策。

参考文献:

[1] BA 智库百科,http://

[2] 杰克·吉多,詹姆斯.克莱门斯·成功的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3] 霍亚楼,项目管理基础[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9

[4] 尹贻林.工程项目管理学[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5] 宫坂纯一.经济管理论[M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张永亮(1989-),男,河北承德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有项目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优秀的管理者能变草为金;低劣的管理者却恰恰相反。It]这句名言反映出管理者对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政府与公共组织承担了实现公共利益,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人类共同福祉的重任。公共管理者受国家和人民所托,代表组织行使公共职权,从事日常公共管理活动,其一举一动牵涉到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公共管理活动的效能更是关系着公共利益的实现、社会的长远发展和国家的兴衰成败。上世纪9O年代以来,信息社会逐渐建立,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信息科技密切联系了地球的每个角落,全球化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在这个高速发展和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公共管理者需要具有系统的思考方式、广阔的知识视野和高超的管理能力。一句话,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有意义的学习实现个人成功和社会成功,承担起自身的重担。现代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促进学生知识的量变积累,而且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自己主动汲取任何所需知识的能力。从国外教育经验来看,已经对新社会环境下学生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达成了基本的共识,包括:批判性思考,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工作,以及创造新的想法、产品和解决方案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具有项目管理、收集信息、使用工具、系统思考、自我定位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备这样能力的人才能顺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协调复杂的利益关系,实现职业化、专业化与社会化的统一。•从2000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等24所高等院校为首批MPA培养试点单位以来,我国MPA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10年底,MPA培养院校达到146所,覆盖了28个省(市、自治区);截至2009年共有65147名MPA研究生走出校门,服务于我国公共管理实践活动;按照我国现有公务员680万人计算,可以说大约1%的公务员都接受了MPA教育(根据中国MPA教育发展报告计算而得)。MPA教育在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公共管理者能力提升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十年的教育实践也暴露出MPA专业学位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体现在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

第一,教学模式上主要呈现出两方面的不足:一是课堂互动交流不够充分。现在大部分MPA课堂仍以“讲授式”教学方式为主,这是一种知识从教师向学生单向流动的教学方式。由于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讲授大量基础知识,教学任务繁重,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形式还不普遍,教师无法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二是教学案例本土化程度低。MPA最早起源于美国,至今已有87年历史,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专业,已经开发出足够的案例等教学资源。我国MPA教育历史较短,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案例采集模式,没有建立起能满足实际需要的案例库,教学过程中需要引用国外案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影响了MPA教学质量。

第二,教师教学内容总体上偏学术性、重理论性。我国MPA专业学位的设立大多依托于培养公共管理学术型人才的教育体制,MPA任课教师大都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研究轻应用,重科学轻技术的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他们有着浓厚的理论功底和学术研究激情,但在MPA教学中,难免会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重要性,忽视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不同需要。这并不是说MPA硕士不需要学习理论,而是说不能脱离实际地学习理论,使学生困惑于多种理论和原则的争辩。没有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过程,理论就会丧失生命力和光彩,成为屠龙之术。

第三,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无法提高。首先,根据我们的了解,MPA研究生虽然多来自公共管理部门,但来自基层的比例并不高,他们大多具备部门管理经验,却缺乏综合管理经验。当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没有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有效衔接,既无法通过管理实践的经验来深化和发展理论,也无法在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其次,学生互动交流不够深入。受限于有限的教学和课堂讨论时间,学生尽管对教学案例有兴趣,也会在讨论中自说自话,难以真正分享宝贵的管理经验,更难以通过深入交流求得思想共识。再次,学生研究能力提高不显著。研究能力的提高不是体现在学生撰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上,而是体现在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从目前MPA教育总体情况看,并没有有效的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学生仍被动接受理论和知识,既没有很好的消化理论和知识,更谈不上运用理论与知识分析实际管理难题,没有切实参与研究课题的经验,学生研究能力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最后,学位论文形式单一,偏离工作需要。虽然相关文件允许学生以调查报告、案例和设计等形式完成学位论文,但实际中大多数学生仍选择撰写学术论文,教师也习惯于用学术型硕士论文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很少结合学生本身的工作需要,更无法解决学生在实际中面临的问题。

总之,我国MPA教育虽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公共管理专门人才,但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范围扩大、难度加大,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要求越来越高,但MPA教育培养模式单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够紧密,人才培养质量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解决教育目标与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弥合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构建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途径。因此,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可以全面提升学生能力,为学生提供一种允许他们探究现实生活情景以及重要问题的学习环境I3J,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可以为教师提供实践经验,改变教师的知识结构,全面提升MPA教师教学水平;可以促进高校知识整合,学科与资源重组,实现知识的创新与融合;可以加强政府与学校的联系,更好地开拓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新领域,建立长期有效的实习基地和合作平台;可以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输送具备现代政治学和管理学素养的复合型、应用型公共事务管理人才;可以通过培养高素质、学习型公共管理者,以个人带动组织,引导全社会共同学习。

二、“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与创新

能实现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包括内外两个循环圈:内循环是学生从社会回到学校的学习过程。MPA研究生具备工作经验,可以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以现实存在的问题为起点,结合教师讲授的知识和理论,大胆提出假设,认真观察反思,运用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方案,指导实践工作。内循环过程重视实践经验,以现实问题为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同时运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在“做中学”,将客观的理论知识转变为主观的个人经历,这种有目的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才能切实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外循环是学生从学校再进入社会学习的过程,是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将所学理论与现实经验相对照,会产生验证理论或解决现实问题的冲动,对这些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汇总和提炼,就形成了调研课题,学生重新回到社会中开展课题调研,在无形中就把现实问题与理论知识结合了起来;调研过程也要求学生增强规划和管理复杂任务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团队合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调研过程还要求将机关和学校结合起来,密切沟通,切实解决机关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寻找适合解决问题的理论前沿专题。调研有助于发现并形成具体案例,慢慢积累,形成本土化的公共管理案例库,反馈到教学活动中,为前人理论提供现实佐证或者为未来理论发展提供思考方向。两个循环密切联系,缺一不可,两者不断循环,协同发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扩展、思维训练的养成和价值观念的形成。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可称为“双循环”(DoubleLoop)模式,是一种旨在充分发挥学校、政府和社会共同作用,实现社会实践和理论知识双向融合、双重循环,实现个人学习与团体学习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双循环”培养模式的提出并非凭空臆想,而是在既有理论基础之上,结合MPA教育规律和培养目标提出的。在这里,我们着重探讨一下“双循环”模式与学习循环圈理论、“三基于”探究式学习方法和学习型组织理论之间的关系。

(一)“双循环”模式与学习圈理论

1984年,大卫•库伯(Da~dK0】b)在总结了约翰•杜威0ohn.Dewey)、库尔特•勒温rtLewin)和皮亚杰(JeanPiage0经验学习模式的基础之上提出经验学习圈理论(如图2)。他认为学习过程由两个基本结构维度——领悟维度和改造维度组成,由领悟方式不同和改造内容不同形成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具体经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主动应用,这四个阶段循环往复,“螺旋升”,不断推进。同时,他还认为,不同的人在学习风格上存在个体差异,不同学习风格的人对于各个阶段的偏好不一样,他们在各个阶段中学习的效果也有不同,根据这种不同,学生可分为主动型、反思型、理论型和应用型。经验学习圈理论立足于经验的学习,透彻分析了如何将经验带到课堂上进行学习的过程,但这只是一个“单循环”学习过程。“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与学习圈理论一样,把学习过程看作是一个持续不断、分阶段、分层次的循环过程,也重视学习者的既有经验,学生从工作实际中发现问题,到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符合经验学习圈理论的学习过程。具体经验是让学习者完全投入一种新的体验,带着实践工作经验投入学习;反思性观察是学习者在校学习时对工作经历与实际问题加以思考;抽象概念化是学习者必须达到能理解所观察的内容的程度并且吸收它们使之成为合乎逻辑的概念,这是将理论转化为自身知识的过程;到了主动实践阶段,学习者要验证课堂习得的知识并将它们运用到制定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双循环”中的内循环正是从感知的具体经验到通过看与思考进行反思观察,再加上课堂理论知识学习,领悟、概括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最后回到实际部门中,具体实施解决方案。与学习圈理论相比,“双循环”模式增加了外循环圈,把学生由单纯的学习者转变为研究者,要求学生带着经由反思而产生的理论问题返回实践,在实地调研过程中采集现实素材,寻求解决问题,同时也检验理论、发展理论和创新理。

(二)“双循环”模式与“三基于”探究式学习方法论

“三基于”探究式学习方法是达林•哈蒙德教授领导其团队在探究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三基于”指的是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设计的学习。这三种方法旨在促进学生学会如何高效学习,为了有意义的学习而学。“双循环”培养模式主要沿用了基于项目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应该说,“双循环”借鉴的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宣传一种观念,借助这样的观念和方法,探索、实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托马斯(Thomas)认为,基于项目的学习(PBL)应该以课程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组织学生接触涉及核心概念或者原理的真实世界的问题和人们关心的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并且尝试建构知识体系[41。“双循环”模式重视项目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推动作用,将学生分组后长期研究探索某一项目(或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连续性,锻炼学生自己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技能。基于问题的学习是基于项目学习的“近亲”,可以理解为特殊类型的项目,为了教授学生界定和提出解决策略Is]。MPA研究生大多来自实际公共管理部门,在实践中发现很多问题,这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契机和起点,更能促进学生充分理解理论并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学生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三)“双循环”与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由彼得•圣吉(PeterM.Senge)提出的。他认为学习型组织是指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人们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学习型组织的本质是深层学习环路。“双循环”培养模式充分认可深层学习环路,并将其运用到培养MPA研究生学习与实践中。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伟大的团队就是学习型组织,是一部分人相互信任、亲密关系、相互接纳、齐心协力共同创造的符合他们共同价值观的东西。成功的团队往往建立在团队成员个体深层学习循环基础之上的。“双循环”培养模式为了培养能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处理复杂公共问题的未来通才,从而建立高效率、重服务的公共管理组织。“双循环”培养模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深层学习循环,通过课堂教授、项目调研等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改变学生主观感知与认知,并鼓励学生回到工作部门,结合实践增强自身态度和信念的转变,完成个人的学习循环。学生个人学习循环的实现,改变了这个人的行为方式,将学习作为日常习惯。学生毕业后仍然会保持这种习惯,通过与人接触交流带动周围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带动周围团体乃至整个组织的共同进步。这样就实现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把个人的学习进步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通过MPA研究生带动公共管理组织再到带动整个社会的共同学习。

三、“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与优势

“双循环”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也是一种适合于MPA研究生培养的教育模式。“双循环”模式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研究性学习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依托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机制发展起来的,必然受到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深刻影响,比如强调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把握却忽视实践能力的提高。但无论是学术型研究生还是应用型研究生,终归都要符合“研究生”的共性要求,都应该把增强研究性学习能力放在突出位置上。就MPA教育来说,要有效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就应该以问题为导向,用具体的科研任务驱动学生在“做中学”,通过调查研究完成科研项目,通过科研项目提高研究能力。“双循环”模式以科研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由学生去寻找身边存在的问题和自己思考所得的困惑,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研究计划,认真分析问题、收集信息、调查研究,然后形成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成果。“双循环”培养模式注重利用真实问题和项目为学生提供独特的机会,由学生自主性学习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要求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仅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更是合作研究的关系,科研项目会激发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带动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成长。

(二)团队式学习

“双循环”培养模式强调学习团队的作用,将学生按照项目的内容和个人兴趣爱好分成项目小组,让学生在项目组中不断认识自我、认识他人,树立团体意识、合作意识,共同研究学习,生产和传播知识。团队学习是从自我超越和自我认知开始的同。MPA研究生首先要进行自我定位,充分认清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科研项目申报阶段,学生就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项目要求组成若干团队,共同设计研究计划,分配研究任务。一旦团队获得了有价值的任务,也便有了奋斗的方向。每个学生都需要参与到分工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团队成员既要在增进友谊过程中完成任务,也要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相互学习。实践证明,集体学习比个体学习更有效率。集体崇尚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反对把学习看作孤立和封闭的行为;倡导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沟通;重视学习者的相互启发、分享知识。学习者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他们对事物有不同的看法,不同思想的“交换”使得每个学习者得到更多的思想。毋庸赘言,这种集体学习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演练未来的集体活动,抛弃自我为中心的观点,重视集体合作;有利于学生亲自实践、沟通交流,相互宽容;更有利于知识的生产和传播。

(三)社会性学习

MPA专业学位教育旨在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理论联系实际是不二法门。以往教学改革中比较强调案例教学等方式,试图在课堂中模拟社会现实。但事实上,课堂终究无法替代现实,案例研讨也无法替代社会实践。“双循环”模式把人才培养从课堂拓展到社会,把在课堂中学习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与在社会发现、分析和解决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是前人长时间亲身体验、实践的成果,但对学生而言,这是间接经验,应允许学生带着批判、发展的眼光去分析思考。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与外界相互交流,将前人经验和当代社会无缝隙对接,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这样更加贴近理论的本质、贴近现实、贴近本真、贴近学习的真实意义。“双循环”培养模式打破学校与政府的壁垒,将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双循环”模式中问题和项目着重来源于政府机关或咨询部门和学生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将这些问题汇总成若干个项目,到实际工作部门进行调研,把问题放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实现“做中学”,最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和提高学习能力。

(四)创新性学习

传统教育中,学习被理解成知识的获得和记忆过程,但是“双循环”模式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帮助人们学会如何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完成深层学习循环。“培养了新技能,人们的认识和感知也将得到发展。经过一段时间后,当人们开始以不同的态度看待并体验这个世界时,就会有新的信念和假设,从而进一步促成新技能的培养。”t~MPA教育通过“双循环”培养模式,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公共精神、法治意识、全球视野、国情意识、务实作风,影响着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学生将这些观念和能力带回到工作岗位上,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传播,使自身态度和信念发生转变,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待中国现实,为中国特色道路寻找新的发展机遇,促成国家、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四、“双循环”模式的实施流程、预期成效和保障措施

“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以科研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为主线,通常要经历包括6个阶段的培养周期:

1.项目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有设立机构和建章建制。机构是改革推进的载体,在准备阶段要成立项目工作小组和教学指导委员会,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持续发展。规章制度是规范项目的保障措施,是为了项目有秩序、有条理的发展。

2.项目启动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有三项任务:一是确立项目选题库。选题可以来源于多个渠道:当地政府招标的政策咨询项目;人才培养单位的教师申报的项目中应用性较强的子项目;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尤其是跨领域、面向现实、涉及公共部门的有价值的选题;人才培养单位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研究方向,申报的重大项目中的部分实践性问题。二是项目申报。将学生4-6人分为一组,形成科研团队,自主申报项目。三是项目评审。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性和最佳研究团队进行评定,并及时给予师资支持,鼓励使用“双导师”制和支持青年教师作为指导老师。

3.项目实施阶段。各项目小组开始进行调查研究和小组讨论。各个研究团队在指导教师的领导下,制定研究计划,实施实地调研;围绕计划和实地调研结果进行交流,做汇报准备。在这个阶段,学生亲身体验实践,能直接感受到理论和实践的碰撞,积极参与,将明显地提高自身能力,促进个人学习的循环。

4.项目交流阶段。在这个阶段,可以以“公共管理论坛”的形式为各个研究团队提供交流平台,做调研汇报,促进学生之间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沟通,带动下一届学生的学习循环;同时,应该加强项目基地的建设,及时收集学生调研反馈的结果,提供项目的单位机关协商合作,建立校地合作研究基地,这是为人才培养提供长效机制,使研究长期化、制度化。

5.顾目评估阶段。评估就是要奖优惩劣,鼓励认真研究、效果明显的团队,惩处敷衍了事、项目中断或没有实际效果的团队。最后将优秀成果汇编,形成案例、调研报告。这个从正负激励手段出发,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保障研究科学性和持续性。

6.项目推广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将研究的各个项目应用到实践过程中。将成熟的案例和调研报告结集出版,向学术界推广项目成果;在课堂教学上,用学生的亲身体验去解释项目、学习案例;针对来自实际政府部门的项目,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政府部门共同举办研讨会,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善于利用新闻媒体的作用,将研究成果推向社会,带动整个社会观念的转变。

上一篇:管理学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旅行社管理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