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德育教育范文

时间:2023-08-25 10:47:30

幼儿德育教育

幼儿德育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德育教育;启蒙塑造

幼儿时期是儿童心理成长和塑造的关键时期,是幼儿形成启蒙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特殊时期,这段时期内,幼儿在不断地模仿和学习中获得感情、意愿和行为的统一性过程,幼儿的认知能力是发展和学习的基础,行为能力是具体的实践过程,最终的目的是形成一套完整的个人生活、学习习惯,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加强对幼儿习惯方面的培养,使习惯逐渐转化为行为意识,达到幼儿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

一、幼儿德育教育需要教师改变教育方式,从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开始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普遍使用二维对立化思维教育模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对于事物的分析和认识局限在“非此即彼”的基础上。这种思维模式不利于幼儿的独立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塑造,因为这种对立化的思维模式不是一种具有理性观念的认知方法,在幼儿性格塑造方面,也容易使幼儿形成偏激、对立的性格异常。因此在幼儿认知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辩证观和方法论贯穿与认知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对于事物的认识既可以是共存也可以是互补,使幼儿在对于新鲜事物的认知中,将积极进步的思想观念传递给幼儿。但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和心理接受能力需要专门分析,在制定幼儿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教育方法的可行性。

在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理论书籍《礼记》中就曾说过“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在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当秉承回归自然的“至真”“至诚”的态度,以幼儿的自然状态为教育的本质基础,使儿童的成长能够凭借其自身特性“自由”成长,使人之本性能够真实地体现出来;只有体现出人之本性,才能够将教育思想融入到幼儿的成长之中;只有将正确的教育观念融入幼儿学习成长的“本性”环境中,才能够顺乎天地自然的教育法则;在此基础上,才可以符合一个人自然生长的正常规律……因此幼儿德育教育就像是在幼儿心中播下了一粒种子,在幼儿独立成长的基础上,教师以及社会给幼儿一个温馨有爱的认知环境,这颗种子才会发芽生长,并且在之后的长远发展中逐渐形成德育教育所坚持的发展原则,使幼儿具有一定的自主认知能力,又紧紧围绕着社会和家庭的发展,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二、幼儿德育教育中注意幼儿的主体地位

教师以及家庭对于幼儿的教育始终是一种外因的影响,但幼儿的成长和认知只有通过从自身方向取得突破,获得成就才能使幼儿的德育教育起到关键作用。幼儿德育教育的特点和本质需要把幼儿当做教育主体,在本求“天性”的原则下,主动去开发幼儿的主观创造性和客观认知能力。幼儿的心理构造特点并不完整,而需要填充的部分不能仅仅依靠直接的教育,自己获得的总会比别人给予的记忆深刻。因此,幼儿在德育教育过程中需要处于教育的主体地位,幼儿的心理发展是建立在认知能力的自由发展的前提之下的,认知能力保持幼儿的本性特征,才能够达到一个“心理安全程度标准”。即幼儿在认知启蒙教育方面,对于外界教育的压力承受能力相当脆弱,只有营造一种自由、安全的认知环境氛围,才能使幼儿的身心发展均衡,实现全面的成长。

幼儿的心理变化是生命演化前期的一个集中表现,其中包含着人类智慧在认知过程中顽强进取的能力,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质的飞跃过程。因此在幼儿的德育教育过程中,需要把幼儿的这种心理特点加以利用,以自然天性来促进其健康生长。“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幼儿智力的开发需要的是引导而非强加的教育,要从自然发展的角度来塑造幼儿的心理、情感、认知、爱好、需求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具有天赋的幼儿进行兴趣引导。

三、启蒙教育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由于现在独生子女的数量越来越多,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幼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里长辈的过分溺爱,使幼儿德育教育的开展举步维艰。由于家庭的过分溺爱,使幼儿无法形成坚定的品质和独立的人格特点,尤其是孩子自尊心特别强,抗打击能力很脆弱,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丧志了生活自主能力。这类现象在现实社会中出现得相当普遍,对于幼儿未来思想和能力的形成具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幼儿德育教育的工作应该放在启蒙教育的过程之中,不仅仅是老师,家长也必须明白启蒙教育对于孩子未来性格和习惯培养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从感情认知的角度来塑造孩子独立的性格特点,把幼儿认知能力的培养用形象化、生动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来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学校、家庭都需要从德育情感启发的基础上来正确引导孩子对于世界的认识,对于人生价值观的理解,对于子女的爱不是过多的溺爱,而是把这种爱往孩子长远的发展方向去考虑。雄鹰之所以能够振翅高翔,是在长出最后一根尾羽后背父母推下悬崖,虽然人类的教育没有生物界这般残酷,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在人类社会也是一个标准的行为准则。

四、以美的环境来引导幼儿德育教育的发展

幼儿德育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品德教育 道德意识 情感 良好习惯

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塑造儿童心灵的活动。幼儿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基础阶段,适时适度的品德教育将为形成、发展、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可塑性大,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这―时期对幼儿施以良好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幼儿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幼儿形成正确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修养的关键。

俗话说:“要想学会做事,首先学会做人!”多年幼教实践告诉我,要想教有所获、学有所成,关键的基础和前提,是要抓好幼儿期的德育教育。注重幼儿习惯的养成,从小让幼儿树立良好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它是开展其他一切教育的前提和保证。而尊重实际,因人施教,却是实施幼儿德育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俗话说:“三岁看苗,七岁看老。”幼儿期养成的习惯可以影响他的一生,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其行为习惯各不相同,而幼儿期又是可塑性较强的时期,所以,实施德育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在平时琐碎而细小的工作中,不断地引导、培养、强化。幼儿年龄小,认知范围窄,其态度、习惯、个性都处在奠基时期,我们更要注意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扩大幼儿的道德认识,培养丰富健康的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锻炼坚强的道德意志。如在幼儿阶段进行德育教育时,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力差,几乎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认为别人做的都是对的、正确的,继而去模仿,然后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习惯。针对这一特点和实际,在活动中,教师应多采用榜样示范法。以身作则直接告诉幼儿那些事该做,那些事不该做,并尽可能依据幼儿共性及个体差异情况,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新颖的手段让他们理解、接受,可采用人物对话、故事表演、观看图片等直观的形式,实施德育教育,进而使幼儿渐渐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简单而正确的认知轮廓。

一、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工作不是单独的说教而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每时每刻都应对他们进行教育。晨间活动:我们教会幼儿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早晚跟老师说“早上好”“再见”,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增强文明意识;课间活动:我们教育孩子要相互关心、互相照顾,先学会的幼儿帮助不会的幼儿复习课上所学的内容,要学会谦让,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幼儿互相挣抢玩具,我就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发展幼儿之间的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活动是他们最喜欢的,为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可以通过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提供机会让幼儿去了解其他孩子的优点,增进彼此的感情,激发学习中的共同兴趣,建立友谊,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如在开展《娃娃家》中,“妈妈”既要与“爸爸”“孩子”“客人”合作交往,又要与“商店”中的“服务员”“收款员”合作,缺少哪个角色都不利于游戏的开展。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之间交往的对象、情景、目的、内容的多样化,为发展幼儿与别人合作的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作为教师,应尽可能的为幼儿创造游戏条件,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总之,教师要运用各种教育手段,让幼儿在玩中学,懂得道理,受到熏陶,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如每年有不少传统的节日,这些都是很好的德育教育的时机,我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都可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

三、家园联系共同教育

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靠幼儿园单方面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需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因此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加强对幼儿思想品德的教育,保护幼儿健康成长。我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取得家长的配合。俗话说的好:“独龙下不了雨!”以上各类情况的教育,还必须有幼儿家长的密切配合。好的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的教育和培养。还是那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方面,孩子从小不培养好习惯,就必然形成坏习惯,坏习惯形成了,再改就很难;另一方面,在孩子小时候加强德育教育,与孩子天真无邪表现并不矛盾,越是懂礼仪的孩子,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空,因为他是受人们欢迎的。家长、教师必需行为正确,做幼儿的榜样。家长和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幼儿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孩子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环境,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德育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幼儿培养成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的儿童,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

[2]邵宗杰 主编《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幼儿德育教育范文第3篇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早在1840年便指出“学前教育要全面(体、智、德、美)”;我国现代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指出“要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体:锻炼身体,开展户外活动、娱乐和游戏;德:培养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可见,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幼儿时期进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以后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探询的问题。

一、加强师德修养,确立幼儿德育内容

幼儿园德育工作体系中明确提出了幼儿德育总目标: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的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教师本身的品质是养成幼儿品格的重要因素,身教重于言教。模仿是孩子学习的手段,只有品质优良的教师才能培养优良品德的人才。我们幼儿园结合幼儿园工作实际情况,加强师德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学习,规范教师们的言行,使教师起到榜样的作用。

二、树立强烈的渗透意识,使德育教育深入骨髓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一个人小时侯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到作用。幼儿园一日生活及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因素,“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教师们在掌握本学科教育要求的同时,还应理解德育大纲的精神实质,使德育要求渗透到具体计划中去,并根据这些要求来设计活动,布置环境,使之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不仅如此,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各个环节中,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发事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既注重德育的显性渗透,也不忽视德育的隐性渗透,真正把德育要求落实到每个幼儿。

三、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各种活动中去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德育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3―6岁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我在设计中班社会活动《今天我当家》时,我让幼儿回家主动向家长讨教当家的经验,再到“娃娃家”来亲身体验,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使幼儿获得好的发展。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一)德育渗透于生活活动中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阳,祖辈父辈都将自己的小宝贝无所不用其极的呵护着,宠爱着,使得大多数的孩子在生活自理能力上空前疲软。因此,我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制定了一系列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培养目标,从小班开始,逐步培养幼儿刻苦耐劳的品质和自我服务能力。如小班组,培养幼儿自己吃饭、洗脸、刷牙、穿衣、收拾摆放玩具等。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须经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是儿童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合作中通过承担和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协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各种关系,从而习得某些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学会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推理,形成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乃至对世界的认识。由此可见,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和亲身的体会,将有助于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而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中的“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教学原则正是这一理论的体现,其含义是要重视学习直接经验,强调以“做”为中心,主张在学校里的一切活动,“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由此我们感到“做中学”的思想是符合幼儿道德形成规律的,是能够运用于幼儿园德育的实施。“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方法原则能充分发挥幼儿在德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提高幼儿园德育的实效性是有价值的。

(二)利用节日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在每年传统的节日里,我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都会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三・八”节进行爱妈妈,爱阿姨,爱奶奶的教育:节前,老师向幼儿介绍节日的名称,日期,同时,要求每个幼儿在家了解妈妈、阿姨、奶奶的辛苦,从中使幼儿萌发尊敬妈妈、尊敬为社会作出贡献的阿姨们的情感。节日当天,小朋友把亲手做的大红花献给妈妈,还与老师一起制作展板“妈妈,您辛苦了”。节后,教师要求幼儿在家为妈妈,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请家长把孩子做的好事记录下来,大家拿回来一起交流,在孩子之间起到榜样和鼓励的作用。在活动过程中,使幼儿懂得了尊敬妈妈等长辈,并且明白了表达感情要付之行动的道理。“十一””国庆节来临之际,我们结合亲子活动,设计了“爱祖国C爱家乡”的主题活动。通过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使幼儿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敬老节”到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强化幼儿对老人的敬爱之情。

(三)德育教育渗透于游戏活动中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各种游戏活动时,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游戏结束,要提醒幼儿整理好玩具,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另外,要建立良好的活动常规,制定必要的游戏规则,使游戏活动在宽松、友好、愉悦的氛围中进行。通过自由、自主、开放的游戏活动,既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又能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其次,孩子们的积极参与,手脑并用,亲自感受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了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团结友爱,相互合作,有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

幼儿德育教育范文第4篇

俗话说:“要想学会做事,首先学会做人!”多年的幼教实践告诉我,要想教有所获、学有所成,关键的基础和前提是要抓好幼儿期的德育教育。特别是当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人才、人力资本决定一切的阶段,人的素质,国民受教育的程度,人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将直接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并将培养年轻一代良好的思想品德放在首位,从而大大提高国民的素质,增强国势。“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因此我认为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幼儿终身受益。

一、纠正错误方法,树立正确观念

现今独生子女普遍,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的行为,纠正错误的教养方式,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能抱有“他打你一拳,你也还他一拳”的错误心理。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对幼儿个体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家长的教养行为来实现的。因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一般是最坦率而无掩饰的。幼儿模仿性强,辨别力差,家长一些不良的、错误的言行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如,家庭中父母“过度关心、过度替代、过度教育、过度要求”等错误的教育方式,结果使一部分幼儿成为依赖性强,缺乏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缺乏道德约束力,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胆怯、粗暴。因此家长必须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使他健康成长,避免出现心理畸形。

二、家园联动,经验共享

由于幼儿园、家庭密切联系,使原来的家庭配合幼儿园教育变成为家园同步教育、共同教育。这不但对幼儿的德育发展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对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孩子与家长在共同的生活中,互相学习;家长与教师在互相沟通中,同步教育孩子。但对于家长来说,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有着一定的难度,因此,我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窗、组织相关的专题讲座,向家长宣传幼儿早期德育的重要性,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多种渗透,促幼儿德育发展

幼儿德育内容的确立,不能仅仅依据教育者的主观愿望,而必须研究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与幼儿相适应的德育。

1.将德育渗透于“同龄”和“混龄”的活动之中。

在幼儿园中不难发现同龄儿童中,通常会出现“争抢玩具”、“粗暴打人”等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劝解指导,而在“混龄”活动中,则会不由自主地出现“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现象,大班的孩子往往会很自然地把中小班的孩子当成弟弟妹妹来护着,和他们共同游戏、玩耍,一般不太会出现矛盾冲突。混龄儿童在一起活动,可以促进一些新的社会的发展,对年长的儿童来说,能扩大交往的技能,形成责任心。

2.将德育渗透于教学活动之中。

每个孩子都有着他们不同的特点,当他们出现无理要求、粗暴打人时,我都适时适度地介入指导,及时调整幼儿的行为。根据幼儿好模仿的年龄特点,如,给幼儿讲讲《三只蝴蝶》的故事,渗透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品德教育,唱唱《让座》这首欢快的歌曲,使孩子们懂得尊重老人的道理……

3.将德育渗透于“爱”的教育之中。

当幼儿之间出现冲突时,单纯的严厉训斥,往往不能奏效。相反,采用榜样法和情感陶冶法循循善诱,以爱熏陶,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幼小的心灵,从而使其彻底领悟悔改。对幼儿来说,当然不可能形成什么“信念”,但要使幼儿的道德认识转化为“行为”,情感同样起着这种作用。同时,也由于幼儿道德情感和生理发展的某些特点,应更多采用这些方法,要把这些方法当作幼儿德育的基本方法。所以我们的家长对待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千万不能大声训斥或一顿毒打,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或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而应以理说服。

幼儿德育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德育;教育我们正处在社会改革开放、多种新闻媒体、信息传播、多渠道、多元化,内容五光十色,其中良优参与其中,难分难辨,这对于处于朦胧期的幼儿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对它的影响千万不能低估与忽视。我们常说“一岁看小,三岁看老。”说明幼儿早期的道德教育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严肃对待。那怎样进行道德教育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教师要更新自己的认知观,放手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

我们在幼儿教育中习惯使用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用生态意识分析事物,即“非此即彼”。这是很不可取的,因为感性与理性、好与坏之间并非绝对对立,而是可以对话,并且是一种共存、互补的关系。正是由于幼儿教育中这个辨证观使有些人认为是好的、进步的东西(如过早的培养孩子学习钢琴、绘画,以免自己孩子落后于他人。)而对于那些特定年龄阶段中的特定儿童来说是不好的、不现实的,因而好与坏、进步与落后不是死扛扛,没有一条固定标准,他是因人、因时因环境而定的。

著名的和平主义者罗素他的儿子幼时玩了一个青髻公杀六个妻子的游戏。他是怎样对待这个游戏的呢?他说:“教育在于培养本能,而不是抑制本能。人的本能是很模糊的,可以用很多方法去满足,因此品行教育的秘诀在于向人们提供那类能使他们有利地利用本能的技能。在孩提时代由装扮青髻公所粗糙满足的权利本能。以后便可通过科学发明、艺术创作培养、教育杰出儿童。还可通过其他的任何有益的活动来获得高尚的满足。如果某人只懂得如何打仗,他的权利欲就会使他喜欢作战。但他若有其他的技能,他就可通过别的方式来满足。然而如果他的权利欲在儿童时期就被扼杀于萌芽状态,他将会变得无精打采,即不会做好事又不会做坏事。这种弱者的善不是世界所需要的,也不是我们努力使孩子具备的……如果你能使他们获得高尚满足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就不担心他们会停留在这个水平上。”

《礼记》中一段话也许会给我们启示:“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在儿童教育中我们也应当至诚,听任儿童的召唤,任尽其性,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和天地一起化育儿童,使其健康茁壮地成长。我们为儿童人格的建构播下种子,使之今后逐渐成为对世界充满爱心和具有自我认同感的人,成为既有独立自主性,又有合作精神的人,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2当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即幼儿的真实感知、领悟才能起作用。幼儿主体在表现出自主性同时也蕴藏着主动性和创造性,实际上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主体性四个概念有同质性。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非常重视个体发展所必需的心理安全和自由,他对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创造性的发展进行了分析,认为“创造性发展的前提是必要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即幼儿在心理上避免承受不应有的压力和束缚。创建自由、安全心理的氛围是幼儿主体地位的保护,更是创建幼儿主体性发展乃至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幼儿的生命是整个生命进化历程的浓缩,其中保存有生命进化历史中的许多奇迹无数珍贵的东西。这种宝库应当由幼儿保存和掌握,应当按其天性与适宜的外部环境进行互动。这样宝库中的种子才能萌芽、生根、成长、开花、结果。我们的责任是:敬畏、认识、探索、珍爱为他们提供适当的物质和精神食粮,应当让他们的本能、兴趣和需要充分地表现、表达、发挥出来,而不压制他们、拔苗助长。要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发展幼儿的独特性。我们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特长、需求、信念、情绪变化、家庭情况、态度等,然后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在无数的生活道路中找到一条最能鲜明地发挥他个人的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生活道路。

3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他们的可塑性、仿效性要及时不失时机地进行品德教育

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他继长增高地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然教育的不好,习惯养成了就不易改掉,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改。”可见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是社会、家长、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还要坚持发展性的幼儿教育,才是解放的幼儿教育,只有发展性、解放性的幼儿教育才能让幼儿的德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自主的成长。人原本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把人分为身心两个方面,心又可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整体的幼儿教育也被分割开来。长期以来我们的幼儿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行为的养成和情感的培养。幼儿教育为培养完美的人格服务,就要从片面强调知识、情感行为转向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

4根据现实条件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下要注重特色教育

因为过分溺爱会使老师采取的各种教育黯然失色,严重的会付之东流,前功尽弃。并且那样会使孩子的自尊性太强,而内心极其脆弱,缺乏独立自主能力。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这样的事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食其果的恶性事件,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家长的警惕吗?

幼儿的道德启蒙首先是情感的启蒙,应以道德情感教育为起步,始终以他为重心。因为情感是认知的启蒙者为了使幼儿获得对人对事的正确认知和态度,必须唤起幼儿积极的情感经验,根据幼儿的生活经历少、思维具体形象、情绪易受暗示、情感丰富、易激动等特点,从道德情感齐名切入,多次反复,达到移情、训练的效果。移情是人际交往的情感基础,没有移情人就不会有彼此情感共鸣,共存和分享。文学家老舍曾深情地说:“私塾小学到中学,我经过有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与邻里和睦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还要不时地对幼儿的做法、表现作出正确的评价,指导他们做这件事的好与坏,是与非,该不该、方方面面,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心有灵犀了。

5要有个雅致、独特、适合幼儿的美好环境

幼儿德育教育范文第6篇

一、幼儿德育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枧的一环。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语道破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当今社会,家长所关注的已不是孩子的衣食温饱,更注重的是孩子的知识教育。许多家长望着这瞬息万变飞速发展的时代,唯恐自己的孩子落伍掉队,于是投入很多精力和财力去开发孩子的智力。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当然可以理解。可当你全力以赴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是否忽略了对他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举――培养孩子的道德观。俗话说:做人,德是立身之本,就像花草树木都有根,根扎得不深就长不好。人的根就是德,没有了德,就像无根的花草树木,就不会长成栋梁之材。所以育儿先育德,为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从幼儿抓起,从娃娃抓起,势在必行。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言语、习惯、技能、思想、态度都应在此时期打好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幼儿不是‘小人’,幼儿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样,其不仅作为成人之预备,亦具有他本身的价值。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的烂漫天真。”因此,要从小实施新道德教育。

二、明确幼儿德育的内容。

在了解了幼儿德育的重要性之后,德育工作者还应该明确幼儿德育的内容,这样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幼儿处在人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这个时候,德育工作者就必须正确的对幼儿的疑问进行引导,开启他们人生的道德之门。

1、萌发爱的情感。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是人们思想和品德发展的基础,是人们开拓前进的强大动力,所以应从小对幼儿进行爱的情感教育。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要由近及远,应从热爱自己的父母、老师、小伙伴,逐渐扩大到爱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等;从爱家庭、爱幼儿园,逐渐扩大到爱家乡和爱祖国。

2、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学习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社会环境巾的首要和核心因素是人,能否建立起与周围人的和谐关系,是人们适应环境、心情舒畅地生活和学习的关键。因此,必须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使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巾,了解自己和别人,学会处理与同伴、教师及其他人的关系。如:学习如何提出自己的要求,如何加入别人的活动。如何分享、交流、合作。如何解决与同伴的纠纷,如何理解、帮助别人等等。

3、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诚实、自信、勇敢、活泼开朗等都是良好的个性品质。它们能推动幼儿积极地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与物交往,有利于幼儿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近年来,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使多数家庭养育的是独生子女。他们身上既有积极的个性品质,如自我意识强、自信、活泼开朗,但也有不良倾向,如自私、任性、独立能力差,因此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是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总之,我们应该对幼儿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全面的教育,使之在人生的开始阶段就认识到做人应有的品德,培养幼儿的道德基础。

三、进行幼儿德育的对策。

有调查显示,75%的教师和50%的家长都认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应该是教师和家长,应由两者各司其职,共同配合做好幼儿德育工作。

1、无论从生物学意义还是社会学意义上分析,父母都必须承担好幼儿德育工作。

家庭德育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有人说,家长是自己孩子经常读的一本“书”。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家庭中,父母对长辈的态度、与邻里之间的芙系、待人处事的方式等无一不影响着幼儿的发展。一句话,家长要认真写好自己的“书”,成为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真正的偶像。

科学的爱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性,培养孩子树立远大的志向。伟人刘少奇同志教育子女的方式很值得我们借鉴。刘少奇同志认为,对孩子一要“管”,二是要“放”。“管”是不好好学习,品德不好一定要管;“放”是吃苦耐劳,经风雨见世面的事情,都要放手让孩子去干。可能孩子要摔些跤。但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受到锻炼,更好地成长起来。

2、教师的职业特征有助于开展幼儿德育工作。

教师应该对幼儿起表率作用。教师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掌握一定的道德教育的规律和幼儿年龄特点。能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德育;对幼儿德育工作的意义和目的有深层次的认识;掌握一定的道德教育的规律和幼儿年龄特点。在德育过程中对幼儿起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应针对幼儿年龄特征施教。德育思想注重以心理学为科学基础。德育要从人治到法治,从法治到心理。如针对儿童好模仿的特点提出“小孩子既好模仿,教师一方面要以身作则,一方面还要替他选择环境以支配他的模仿。使他听到看到的都是好的事物,这样他自然而然地也受了好的影响。

四、幼儿德育的实施和效果。

1、日常生活、游戏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幼儿是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在与同伴及成人交往的过程中,了解人、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一定的行为准则,并且进行各种行为练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某些良好的行为品质的。

2、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德育的有效手段

专门的德育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各年龄班德育的内容与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行为表现,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德育活动,也就是为实现某项德育内容而组织的教育活动,例如:谈话、讨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参观、春游、劳动、节日庆祝活动)等。

3、进行幼儿德育要注意方法

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对幼儿进行教育,必须按照幼儿的认识特点来进行。比如,对幼儿进行爱祖目的教育,祖国这一概念对幼儿是很抽象的,因此,必须从培养幼儿对周围的人和事由近及远,逐步扩大范围。

直观、形象,切忌说教。由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局限,德育内容和方法手段必须直观、形象、具体,才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德育中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空洞的说教除了让幼儿鹦鹉学舌似的学会一些道德词语之外,是不可能有真正的效果的。

注意个别差异。幼儿道德认知的发展存在个别差异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德育中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在不同性格的幼儿身上所产生的效应是不一样的,如表扬手段对幼儿的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但针对幼儿的年龄、家庭背景等的不同,表扬的方式也应当不同。

4、幼儿做现代中国人的基础

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我们对于幼儿要从小训练他们能合作、能团结,才能使他们配做一个新中国的主人翁;如果我们训练的幼儿,将来熟识多种知识和技能,可是不知怎么服务,不知如何去帮人,那这种教育可以说全无意义。

结束语

幼儿德育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道德教育 幼儿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152-01

当前我国提倡全面教育,而在这过程中德育教育作为十分重要的内容不容忽视。在各项教育活动中,德育作为基础和动力,所以需要在幼儿时期就加强道德教育,从小就形成良好的品德,使幼儿能够健康的成长。所以在目前的幼儿德育教育中,需要通过对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幼儿德育教育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各方在德育教育上能够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从而在幼儿生活和游戏的各个环节都将德育渗透其中,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够主动关心人和帮助人。

1 创设德育环境,陶冶幼儿道德情操

首先,应着重创设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时,需要教师做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起到榜样作用,可以在每天早上幼儿入园时,园长和教师都应站在大门口迎接小朋友并问好;教师之间也应该做到互帮互助,并在同事有困难时能够伸出援手;带头做一些公益活动;对于小朋友生病不能来园时要打电话进行问候;在平时幼儿园举办活动时,应让大班小朋友帮助小班小朋友搬椅子,扶着上下楼梯等。通过在幼儿园内创设良好的人际氛围,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从而潜移默化的对幼儿带来直接的影响,使其能够主动去关心和帮助别人,并形成良好的习惯。

其次,应创设丰富、互动的物质环境。幼儿德育教育除了需要一个宽松的精神环境外,还需要具有一个积极参、健康的物质环境。所以幼儿园可以利用门口、过道墙面及操场等一些空间来进行精心布置,将各种品德行为规范借助实物或是形象化的标志来将其融入其中,从而时刻提醒小朋友要遵守道德规范,学会废物入箱、爱护草坪、与同伴友好相处、与人分离、关心小动物及乐于助人等,用道德行为规范来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2 在教学中渗透,在游戏中巩固,在家庭中延伸

首先,应注重将各领域活动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让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如社会活动“龙的传人”可以让幼儿深切体会做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语言活动“我是合格小公民”可以让幼儿知道在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与文明礼貌;艺术活动如学唱歌曲《泼水歌》可以让幼儿懂得不小心做了错事,要说“对不起”,请求别人的原谅等。与此同时,幼儿园还应依托“关爱教育”“礼仪教育”“国学启蒙教育”等形式,开展多项品德教育系列活动。这些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应加强品德教育的实践性。德育不能是单纯的说教,如果把德育只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行动,是不可能取得实效的。幼儿良好道德品质与习惯的养成必须经历从“知”到“情”,再“行”的转化过程,因此,幼儿园还要额外重视为幼儿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为此,幼儿园可以多多组织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在“让道德回归生活,让幼儿在体验中成长”的德育理念指导下,把德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如可以结合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开展“国旗下的谈话”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幼儿轮流做值日生,培养幼儿自我管理以及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快乐;进餐时,教育孩子不挑食、不剩饭,要爱惜粮食;洗手时,让孩子学习既把手洗干净又能节约用水的方法;游戏结束后,让幼儿自己收拾、整理玩具,培养幼儿爱护公物的好习惯。日复一日的不断重复对巩固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是很有帮助的。

再次,应多利用游戏的形式开展品德教育。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游戏中进行品德教育,更符合幼儿特点,幼儿更易接受。如通过在“交通公园”游戏中,扮演交警、司机、行人等角色,幼儿可以很快学会遵守交通规则;在“超市乐乐购”游戏中,幼儿可以学习等待、谦让与分享;在体育游戏中,幼儿可以学习合作、互助,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最后,应与家庭合作,让家长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支持、配合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在道德教育方面幼儿园应携手家庭,形成德育合力。幼儿园可通过家长会、班级搏客、家长学校、家教园地等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德育方法,让家长们了解、掌握幼儿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建议并支持家长经常带孩子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尊老爱幼、乐于助人、遵守公共秩序、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不大声喧哗等行为规范;组织家长参加幼儿园开展的“爱心家庭义卖活动”,将所得善款全部捐献给“关爱留守儿童基金会”等公益组织。这些活动能够让幼儿园品德教育内容在家庭中得到延伸,让孩子在幼儿园养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到巩固和发展。

3 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提升幼儿道德品质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所以在幼儿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开展具有特殊性,这就需要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不要拘泥于形式,需要从预设的教育学计划或是传统的集中教学形式中走出来,及时发现和利用教育契机,进行德育教育的开展。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其一,需要将本文文化与德育教育进行良好的融合,通过组织幼儿对当地文化古迹的参观,收集家乡变化的图片及资料,通过对比,使幼儿感受到家乡的巨大的变化,从而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还可以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来对家乡的风土人情及民俗文化进行了解,从而在其心里埋下把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的理想,使其对家乡更加热爱。其二,在一些特殊节目时可以将品德教育有效的渗入到其中,组织一些集教育性和趣味性的德育活动,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增加对德育教育活动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确保德育教育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4 结语

在幼儿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开展,环境的创设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只有在和谐、丰富及健康的环境的下才能更好的将德育教育进行渗透,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学活动及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而且通过对多种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幼儿园、家长和社会有效的配合起来,共同努力加强幼儿的德育教育,通过对幼儿言行的监督和提醒,从而不断的调整其行为,在孩子发生较大变化的同时,家长也会受到积极的影响,不仅有助于家庭文明程度的提升,而且也使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效果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 梁志桑.学前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0.

幼儿德育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幼儿;德育教育

品格是孩子一生成功的基础,幼儿阶段应该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每一个细节来培养孩子的品行,“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的归属感”(选自《指南》),为孩子一生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在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德育教育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我们“将德育渗透于一日活动之中”,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从而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使幼儿获得好的发展。比如:引导幼儿自己用小匙吃饭、穿衣、叠被子;提醒幼儿离开座位时把小椅子放到桌下;提醒幼儿随手把垃圾放到果皮箱里……看似一件小事,一个生活中的细节,但有时却可能影响到孩子一生的成败!当然,对孩子品德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方法,我们要运用奖励和表扬的方法要求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和坚持,孩子不仅手变巧了,小脑瓜变灵了,劳动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因此,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

二、优化教育环境,注重德育教育的隐性渗透

环境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一个富于美感的环境,让幼儿感到自己是生活在一个清新美丽的世界中,这对于幼儿形成乐观、自信、勇敢的个性品质,形成对集体的热爱和依恋感,促进其社会性发展都是大有益处的。我的家乡乐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中也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教育、文化价值。在“开发本土资源,培养幼儿亲近家乡文化情感”的精神指导下,我们利用教学楼梯的墙壁装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家乡的人文资源、本土文化,以期让这些资源唤醒孩子对家乡的良好认知,从而培养幼儿亲近家乡文化的美好情感,自然的激发起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情实感,从而潜移默化的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

三、在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幼儿是在活动中成长的,幼儿的发展是通过活动实现的。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利用教学活动,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道德教育的内容纳入各教学领域中进行,这样不仅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更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如:小班教师组织了“能干宝宝”的主题活动,帮助幼儿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中班则开展“争当环保小卫士”,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在大班,组织“我最棒”的主题活动,以培养幼儿勇敢精神和协作能力。

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永恒的命运!总之“,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幼儿德育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要能够充分认识到幼儿时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为孩子一生健康快乐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品德的形成是知与行统一的一个过程,是将幼儿对道德行为的认识变成自己自觉行为的过程。它是一个长期、复杂、持续发展的过程,是一项连续性的系统性工程。它需要教师在平常琐碎而细小的工作中,不断地引导、培养、强化、练习而得以形成。需要我们在设计教育活动时,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有机渗透。需要我们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建立合理、必要的生活常规,促使幼儿从实际出发,坚持一惯性,形成独立、自制、自律的品质。习惯是逐渐形成的,只有坚持一贯的要求,在神经系统中逐渐形成深刻的印记,才能成为定型。幼儿的品德是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长期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都要以德育目标为依据,在教育要求和教育方法上保持步调一致,使学校内外的教育影响保持连续一贯性,互相配合以便形成强大、统一的教育合力,共同协力教育好我们的幼儿,确保幼儿的品德按照社会的要求健康成长。孩子的德育工作,离不开家庭的配合,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只有家校合作,社会参与,才会取得相应的德育效果。

总之,教无定法,法无定性,但必须以人为本、尊重实际。德育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幼儿德育的重要性,都来关心我们的德育教育,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有希望。德育教育要从幼儿抓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我们的幼儿培养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二十一世纪儿童。

参考文献:

幼儿德育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幼儿园;德育教育;实践策略

幼儿园时期是幼儿未来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幼儿良好品质的重要阶段,并且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是为幼儿后期进入小学校园学习知识奠定的教育基础。在幼儿园教育中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和语言活动能力,也要培养幼儿德育修养和良好品格等,进而更好的促进幼儿未来成长与发展。

1在幼儿日常生活当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

在幼儿园德育教育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将其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活动当中,并且也要对幼儿生活当中的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确定好相关的文明行为以及良好的习惯标准等,比如,让幼儿保持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并在饭后学会收拾餐具,游戏活动结束后学会整理好用品等内容。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常规教育着手,将道德教育活动与幼儿生活实践内容紧密相连,进而让幼儿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到德育知识。例如,周一时,园内固定举办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同参加到其中,在升旗时,幼儿们要面向国旗方向,并行注目礼,一同来唱国歌,之后再由老师在国旗下进行讲话,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向幼儿开展爱国教育,并培养幼儿的爱国精神。并在活动结束后要教育幼儿见到老师与同伴时要问好,放学时要与教师和同伴说再见,他人给物品时要养成说谢谢的习惯,并且幼儿也要学会用“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进而让幼儿在生活当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幼儿优秀品德,促进幼儿良好成长。并且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中,必须要考虑知识、智能和品德三方面,并且要充分研究每一领域的特点,也要深度挖掘不同领域当中的德育因素与知识,在通过有效的策略将德育内容有效渗透到其中,进而培育幼儿良好习惯,推动幼儿健康发展。

2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不同的领域教学当中

在幼儿园开展教学中,其主要的教学渠道就是领域教学形式,因此教师要有效运用领域教学形式来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与品德。在语言领域中,幼儿是比较喜欢听不同的故事的,而且故事也是吸引和影响幼儿的重要文学载体,所以教师要有效的运用语言领域,通过给幼儿讲述幼儿德育内容的故事,进而养成幼儿良好的品德和素质,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良好成长。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传统的故事来向幼儿传达德育知识,包括《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故事,教师也可以通过编创新的故事来向幼儿传达德育内容。例如,《小兔子拔萝卜》的故事,一个小兔子无法拔起一个大萝卜,但是五只或十只小兔子就可以拔起大萝卜,这个故事给幼儿的启示就是人多力量大,只有团结才能创建更大的目标。在讲授故事的过程当中,很多幼儿都是全神贯注的,通过有趣的故事不仅能够将幼儿积极向上的情感激发出来,还能让幼儿在听故事的时候参数共鸣,进而加深幼儿对德育知识的记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的促进幼儿身心良好发展。

3在开展课外活动中要渗透德育教育内容

幼儿园教师要带领幼儿多参加课外活动,多带幼儿去参观一些名胜古迹或是纪念馆等,让幼儿通过参加活动来感受生活,并将幼儿的爱国、爱劳动、爱家乡等情怀,并让幼儿在参加活动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与习惯。例如,在带领幼儿参观战役纪念馆时,教师要先想幼儿讲述参观过当中的规则,让幼儿知道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到处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大小便等行为都是错误的,要让幼儿在参与活动当中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进而提升幼儿的品德素养。在活动当中,教师也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吸引幼儿注意力,并运用良好的方法加深幼儿对活动的记忆,进而从中养成良好的品德,提升幼儿的爱国情怀,这样才能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良好发挥出来。

4在家庭与幼儿园中共同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家庭环境是开展幼儿德育教育活动的基础部分,也是最关键的教育环节。德育教育不仅要在幼儿园中开展,也要在家庭和社会当中来进行实施。现在每个家庭当中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都会受万般宠爱于一身的,导致很多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甚至还有些孩子养成了任性、骄蛮、无礼、自私、冷漠等坏习惯。因此德育教育不仅要在幼儿园中开展,也要在每个家庭当中开开展,进而让幼儿在家庭生活当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更好的促进幼儿未来成长。并且每个孩子的家长也要参与到德育教育当中,让幼儿在家中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妈妈干家务等,家长要大胆的放手,让幼儿自己动手去尝试,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幼儿良好品质的养成。

5利用榜样作用来开展德育教育的实施

对于幼儿同伴群体来说,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内容,也是幼儿成长环境当中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幼儿的同伴群体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在幼儿园中幼儿交往最多的还是身边的同伴,因此教师要将同伴群体的模范作用良好发挥出来,让幼儿在同伴的亲身体验下,更好的促进幼儿良好发展。幼儿天生爱玩游戏,所以教师就可以通过开展游戏来完成榜样作用,让幼儿通过游戏来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提升幼儿综合品质,更好的促进幼儿未来发展,并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性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6结束语

对于幼儿品德教育来说,是一件非常漫长却重要的教育过程,而在幼儿园中幼儿的品德教育是无法离开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的帮助,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来开展德育教育,也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领域来开展德育活动,还要在课外活动当中开展德育教育内容,让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身边,进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素养,并为幼儿未来健康稳定的发展奠定坚实有利的基础。

作者:梁莲笑 单位:广东省江门市培英实验幼儿园

参考文献:

[1]胡迎春.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的途径[J].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1:58.

幼儿德育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德育教育 幼儿教学 创新思考

幼儿期是个体生命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学会做人的奠基期。在幼儿成长中,道德教育占重要地位,在我国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幼儿教育目标中,德居首位。一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幼儿德育则是这项工程的起点,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有其特殊作用和影响。

一、德育教育应贯穿日常教育活动和游戏

幼儿教师应把德育教育安排在幼儿日常生活环节中,注重德育教育的随机性。日常生活对幼儿品德形成有多方面影响,并且为幼儿提供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机会。教师要充分捕捉各种教育契机,将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行为习惯培养放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生活自理的初步能力,并从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德育教育应很好地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玩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也就是说注意德育教育的游戏化。如体育活动“小兔拾树叶”,以竞赛方式让幼儿“扮演”小兔提着篮子到操场拾落叶。孩子们在拾落叶的过程中不仅发展了下蹲、弯腰、直立等肢体动作,而且感受到地上干净后很舒服。陈鹤琴先生曾精辟地指出:“各种高尚道德几乎可从游戏中学,什么自治、什么克己、什么独立、什么共同作业、什么理性的服从、什么纪律等,这种种美德的养成,没有比游戏这个利器来得快、来得实。”游戏在幼儿德育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价值。

(一)学习道德知识,发展道德认知。游戏为儿童获取道德知识提供了可能性。游戏首先使孩子感到愉悦、好奇,而这种感觉用高尔基的话说,就是理解的开始,是获取知识的途径。在游戏中,幼儿懂得了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学习判断善恶、美丑、好坏、是非等简单的道德行为规则,不断提高道德认知水平。随着游戏情节发展,幼儿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判断、推理,或在成人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解决问题或纠纷的过程,就是揭示正确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提高道德认知的过程。

(二)寓教于乐,培养积极、肯定的道德情感。游戏往往给幼儿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游戏中的幼儿情绪愉快、态度积极、兴致极高、乐在其中。通过游戏,幼儿感受、体验成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产生道德情感与道德体验的共鸣,产生肯定、积极的情绪,进而理解和掌握一定的道德准则。如通过角色游戏、规则游戏等培养幼儿团结、合作、友爱、分享、互助等积极的社会情感,进而培养幼儿的自尊感、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爱国主义情感等。

(三)磨炼意志,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幼儿的自制力、坚持性、自觉性等意志品质都较差。但是,为了参与自己喜欢的游戏,为了完成游戏任务,幼儿往往乐于抑制自己的愿望,自觉遵守游戏规则,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超常的毅力,坚持不懈,调节和控制自己不合理的需要与动机,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经历内心冲突,以道德动机战胜非道德动机,把道德行为坚持到底。可见,游戏可锻炼幼儿的意志,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

(四)知行合一,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游戏为幼儿提供实践道德行为的机会。在游戏中,幼儿逐步领会公正、合群、协作、耐劳等道德要求,不断调整和选择自身的行为规范,知行合一,将道德认知付诸行动,转化为道德行为,进而养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二、环境的创设与幼儿德育教育的融合

马克思曾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可见良好的环境氛围对幼儿德育教育的影响极其深远。物质环境的高雅、优美有助于幼儿保持健康向上的品格。和谐融洽、充满爱意的精神环境有助于孩子产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为幼儿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团结进取的精神环境,用爱心温暖孩子的心田,孩子在获得爱、感受爱的同时,逐渐学会如何关心、帮助别人,同时互敬互爱、懂礼守纪的良好个性、行为品质形成。

同时,德育教育应贯穿于一日活动中。在每次体育活动前后,我们都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幼儿在特定情境下收、放体育材料,让幼儿成为活动环境中的小主人。此时,我们给幼儿充分自由,让他们的能力尽可能发挥出来,使他们成为能动的参与者。如收、放体育玩具时,我创设了“捕鱼”的游戏情境,并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让他们摆放“海里”的“鱼”,捕到“鱼”后将“鱼”放到自己准备好的“篓子”里。在宽松的情境中,让幼儿觉得“我自己要这样做”,而不是“老师要我这样做”,从而提高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由于幼儿缺乏自我行为能力和认知能力,其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因此对其进行德育教育时一定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简单说教。应采取直观的、形式多样且丰富的方法,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的模仿性极强,“榜样”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认识到身教重于言教的重要性。当然,这些“榜样”并不需要多么崇高,而是从一些细小的事情上体现出来,如孩子会注意到父亲把电动刈草机借给年老的邻居,甚至代他刈草等。

在一本书上我曾看到这样一篇案例:老师教小朋友唱《一分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小朋友摇头晃脑着。老师问:“小朋友,捡到东西应该怎么办呢?”“还给别人!”孩子们异口同声。回家的路上,兵兵看到地上有一毛钱,正当他要捡钱的时候,妈妈却对他说:不要捡,脏!兵兵只能作罢。确实,看到路边有一毛钱两毛钱,现在的成人几乎不再有人屈尊捡它了,只有天真的孩子会捡,并想方设法交给警察。而孩子的举动有时非但不会得到赞许,反而引来家长的批评。虽说家长的批评并不妥当,但从教育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是否应该考虑:在现实社会中,传统道德教育应该赋予时代意义,凸显社会现实性,不仅局限于灌输传统道德观念。如老师和家长经常教育孩子要善良、要有同情心,那么教师和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起表率作用,以良好的言行影响他们,激励孩子团结进取、奋发向上。

上一篇:护理管理知识范文 下一篇:高中素质教育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