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经济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7 16:50:55

虚拟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关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虚拟经济的经济安全性和风险性等问题,需要借助辩证唯物主义原则进行解析。

(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是西方国家在经历了长时间资本市场泡沫积聚后的一次负能量的猛烈释放,是在虚拟经济畸形发展,攫取大量虚幻财富在西方人心里生成的“幻象”破灭后的集中爆发。把虚拟经济看成虚幻经济,游戏经济,完全脱离其现实存在的根基,任意创设虚拟的金融衍生产品,其本质已经完全脱离了唯物主义所坚持的世界观,当时的华尔街金融体系推崇‘游戏经济’,金融衍生品成为锻炼人的意志与想象力的工具。从马克思唯物主义本体论上理解,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不能理解为一种“直观对象”的存在关系,而是一种感性互动的存在方式,是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彼此独立而又统一的子系统。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应该存在一种张力,这种张力就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的过程,虚拟经济需要实体经济作为基础,实体经济也需要虚拟经济加以激活,正常情况下,张力内的经济的波动可以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与此相对立的“原像—镜像”关系实际上割裂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联系,导致虚拟经济从应该坚持事物发展规律引向唯心主义的危险行为,当张力被强行拉伸,虚拟经济本身的风险性就会因为过度的投机行为加深,不确定性变得难以被认识,这势必产生极其惨烈的后果,“作为财富的社会形式的信用,排挤货币,并篡夺它的位置。正是由于对生产社会性质的信任,才使得产品的货币形式表现为某种转瞬即逝的观念的东西,表现为单纯想象的东西。但是,一当信用发生动摇———而这个阶段总是必然地在现代产业周期中出现,———一切现实的财富就都会要求现实的、突然地转化为货币,转化为金和银。”实体经济以实物或服务的流动作为其运行的形式,而这些形式都是以资金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虚拟经济中,资金是以膨胀的信用化形态出现的,如果资金的信用化膨胀进入到实体经济中的生产循环,则就形成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紧密互动。由于这种虚拟的信用资金弱化了实体经济所需要资金的作用,因此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互动增加了实体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虚拟经济的膨胀及波动促成了金融泡沫的生产,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因此,发展虚拟经济,并不是否认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不是忽略社会因素任意虚设,更不能完全脱离实体经济跨越发展。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虚拟经济就其本质而言有它存在的物质基础,“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人们从几千年前直到今天单是为了维持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从事的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既然把虚拟经济放在唯物主义视野中考察,就应承认它与实体经济的联系,承认其的现实基础,完全脱离现实基础的“虚拟经济”就其本身而言不是虚拟经济,是游戏经济和虚幻经济。虚拟经济是对现实基础的抽象和放大,且放大的比例应该在一定限度之内。承认虚拟经济的现实基础是实体经济,也就承认了虚拟经济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都是社会经济领域内的问题,二者之间联系密切,既具有矛盾的普遍性又有矛盾的特殊性,在对待二者关系上,尤其应注意研究特殊性,特殊性是事物的本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特殊原因,是事物之间区别彼此的根据。既不能用发展实体经济的经验发展虚拟经济、评判虚拟经济,也不能因为虚拟经济的特长就否认实体经济的存在意义,忽视其存在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就是一种崭新的制度,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事物,在中国,无论虚拟经济还是实体经济,都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的,在发展中必然碰到许多问题,对于这些带有特殊性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国外的或过去的经验去套,唯物史观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把所有问题都放在我们所处时代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全面把握,中国社会是一个有机体,所有问题都应该在这个有机体中通过实践加以分析解决。或许,哲学的“贫困”在于它无法为所有学科提供该学科本身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哲学的魅力正在于它可以对所有学科进行批判和衡量,提供解决问题的正确思维和道路。

(二)虚拟经济的经济安全性和风险性

乌尔里希•贝克曾说过:“风险和不确定性是一种经济行为的‘准自然的’组成要素。”因此,虚拟经济也具有高风险性,这是由其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虚拟经济并不包括物质生产活动,因此其本身并不能创造财富,但却可以对实体经济创造出的财富进行再分配,这也是其虚拟性的表现之一。随着虚拟经济的规模不断地扩大,势必会增加整个市场经济体系的风险。我国现在的市场经济中的也面临着微观性、不确定性与盲目性等消极因素。“作为虚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资产,包括期货、期权、掉期等衍生工具的价值,具有规避风险和发现价格的功能”,因此虚拟经济对经济系统中出现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能够有效地予以克服或减少,并由此为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切实保障,对于现代化风险投资和规模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成为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三点原因:

1、随着经济虚拟化程度的加深,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弱,虚拟经济的价值系统逐渐取得相对独立,不再依附于实体经济,但是虚拟经济的价值系统由于对整个市场经济体系产生影响,从而对实体经济的价值系统的影响却越来越强。

2、实体经济的价格主要受自然资源的制约,呈现出稳定的态势。但是,虚拟经济交易的载体是虚拟资本,而虚拟资本以资本化定价为基础,其价格主要受到人为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虚拟经济极容易产生频率较高的波动性。

3、虚拟经济的重要功能体现在资本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提供的风险定价和交易机制,并提供了一个降低了交易费用的稳定环境,从而使得经济得以稳定增长。虚拟经济既增加了实体经济运行的风险性,又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并对现代经济增长起到了相当大的贡献,这实际上加强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异化”。基于以上原因,现代经济的危机发生主要并首先来自于虚拟经济领域,虚拟经济导致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从而增加了实体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此经济系统的稳定运行以及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是虚拟经济的安全。虚拟经济的安全运行能有效地抵御来自内部及外部的系统风险,确保国家的经济和国民财产的持续稳定的增长。当我们还在庆幸08年金融危机没有大规模波及中国的同时,一些经济学者把这些庆幸归功于中国尚未融入国际资本市场,人民币自由兑换没有打开等因素,但这种庆幸不能成为束缚虚拟经济发展的理由。虚拟经济本身就是二律背反,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消极因素,当前很多经济学者热衷于从如何消除这些消极因素进行研究,这在哲学上是否犯了蒲鲁东式的错误?“任何经济范畴都有好坏两个方面……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益处和害处加起来就构成每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矛盾。应当解决的问题是:保存好的方面,消除坏的方面。”马克思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谁要给自己提出消除坏的方面的问题,就是立即切断了辩证运动。”由此可见,正确认识虚拟经济的消极因素及其可能带来的对市场经济体系的风险,建立起虚拟经济的风险预警系统对于问题的处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如何在日后避免金融危机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从哲学角度考虑,那就是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背景下如何引导、转化、控制这些消极因素所带来的负能量,把它的破坏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负能量带来的冲击做到最小化,从而降低风险,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不要企图消除它,消除了消极因素,就消除了虚拟经济本身。

二、基于历史哲学维度的审视

马克思主义学者对虚拟经济的性质进行过深刻的批判,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美元再一次被抽象,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发行大量的金融衍生品,用虚拟经济的方式掠夺发展中国家,带来资本的急速增殖和财富的大量累积,发达者愈达,贫困者愈贫困,资本主义的掠夺方式变得更加隐蔽和抽象。“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地球变的越来越小,整个世界都纳入到一个交织联接的网络中,所有国家、所有民族都难以置身其外……各个领域突飞猛进,‘一日千里’、‘瞬息万变’通常只是一种形容,如今许多已经成为了现实。在这种形式下,任何闭关自守、试图封闭起来求发展,任何为我独尊、企图称霸天下,任何固步自封、陶醉于以往成绩,任何因循守旧、拘泥于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都是行不通的,都必将被时代潮流做淘汰”。对于虚拟经济性质批判的观点,笔者对其本身并不否认。但马基雅维里早就深刻的认识到,我们要关注的不是应当怎样,而是实际是怎样,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这是马克思基于历史哲学高度的深刻思考,是马克思对自身的超越,是马克思主义有着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某些固守在观念中的不适时宜结论必定会被历史所淘汰,与其义愤填膺的坚守马克思所做的某些结论,不如用马克思的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以此获得自身的利益,才是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思维方式。正如马克思所谈论人性一样,任何人性的都要放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考量,我们在评判一种经济形式时,也应放在现存的社会关系和国际环境中考察,是拒绝融入国际资本市场,失去话语权,用一种阿Q精神的批判来自我安慰还是接受这种新兴事物主动与世界发达的资本市场对接,赢得话语权,参与世界资本市场蛋糕的分配,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08年的金融危机虽未大规模波及中国,但直到现在中国也不得不为发达国家“埋单”,这本身就是一个事实。克罗齐指出,历史就是在善与恶之间不同转换,进化并非由恶而善的转变,而是由善而更善的转变,在这转变中,从更善那个阶段看去,恶也就是善。这里的善恶不是伦理道德维度的善恶,而是历史哲学维度的善恶。新兴的事物在起初总是以“恶”的面目出现在人们面前,冲击着人类的活动和思维方式。当今世界,虚拟经济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一种经济形式,它所生成的虚拟生产力和虚拟生产关系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人们获得财富的观念,对于虚拟经济的“善”和“恶”,即虚拟经济所带来的机遇和风险有待人们重新认知。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虚拟经济在带来重重危机的同时,也酝酿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增长。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其洪水猛兽般的“恶”带来了世界性的灾难,但是,就是在这种“恶”中,“善”的萌芽开始发育,人们更加理性的思索虚拟经济的未来,当这匹脱缰的野马被重新拉回正确的轨道,能否给人类社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空间,历史终究会给出答案。问题不仅仅在于解释和批判,“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能不能既立足本国、坚持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又具有世界眼光、加强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能不能既保证自己的经济安全、有效抵御各种外来冲击,又趋利避害、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能不能既扎扎实实做好当前的事情、不急于求成,又高瞻远瞩、准确地把握世界的发展变化;能不能既保持优秀传统、继承和发扬前任留下的好东西,又与时俱进、大胆进行改革创新……”[14]这才是当下马克思主义者应该真正思考并加以实践的责任。

虚拟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自1971年美元这一国际本位货币摆脱黄金的束缚后,货币在全球范围内彻底虚拟化。随后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虚拟资本在全球迅速膨胀。表现如:全球各国货币当局的外汇储备从1970年的近600亿美元迅速膨胀到2013年底的11.4万亿美元;国际债券余额从1970年底的近900亿美元扩张到2013年底的34万亿美元;全球国际银行业的跨国要求权在1970年底不过2000亿美元,2013年底则飙升至46万亿美元;全球外汇交易总额从1970年的几百亿美元上升到2013年的1100万亿美元。全球虚拟资本迅速膨胀的原因便在于货币虚拟化之后其本身嬗成为一种能量,并且这种能量对虚拟经济的推动作用远远高于实体经济,可以说虚拟资本的膨胀是货币虚拟化之后的历史必然。货币能量功能是指在货币虚拟化条件下,货币在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主导经济运行以及获取、配置资源的能力,这一点在国际本位货币这种载体上表现最为显著。理论上讲,当黄金非货币化后,所有货币在流通时都失去了数量上的自然控制机制,必须依赖货币当局控制货币供应量。由于上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普遍遭受了通货膨胀的肆虐,货币当局痛定思痛之下一般能够有效控制货币数量的增长,除非某种特殊原因和需要,货币数量被有效控制在与GDP增长率相适应的水平,以控制本国的物价。但是在货币彻底虚拟化之后,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一些国际本位货币国家的货币当局逐渐意识到货币能量的实际功能,这种功能主要作用于境外,即可直接从境外换取各种商品和资源,于是国际本位货币当局可以通过增加货币的供应量来谋利,这必然造成全球范围内的虚拟资本膨胀。我们可以描述一下这个形成机理:国际本位货币供应国通过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超额发行国际本位货币,由于货币能量功能的缘故,货币供应国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有效获取各种资源和服务,促进本国的经济福利。超额国际本位货币能量的注入是通过“市场经济手段”来实现的:第一,国际本位货币供应国的央行可以通过降低本国利率、购买二级市场的国债等扩张性货币政策来有效增加市场中的货币能量,这既可以直接鼓励私人部门的投资与居民消费,达到促进本国经济增长的目的,重要的是扩张的货币能量会进入虚拟经济领域,刺激虚拟经济领域的活动从而通过资本化和杠杆运作创造出更多的货币收入,来达到刺激本国经济繁荣的目标。第二,国际本位货币供应国的政府也可以通过减少企业和居民的所得税来激励投资和消费,或者通过转移支付、补贴以达到提高本国企业竞争力和居民福利的政策目标。通过这两个手段产生的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可以通过增加货币发行加以平衡,这势必造成国际本位货币的超额供给。而经常项目下的1单位国际本位货币的流出将导致世界扩张大致两到三倍的流动性,这其中还不包括银行乘数扩大的货币量[4](P1-11)。以美元流入中国为例,1美元外汇流入中国后,拿到美元外汇的出口商在商业银行兑换人民币,商业银行则在中国人民银行兑换人民币。这最终导致中国人民银行新印7元人民币来对冲1美元外汇,这时流动性已经膨胀了一倍。而流入央行的1美元外汇又会通过投资美元计价的国债、股票等回流美国,在回流途中刺激了美国金融资产的创新,导致流动性的进一步膨胀。它最初是美元的国际性膨胀,其后是欧元和其他国际货币的跟进。充足的国际货币借助电子设备在不同区域飞速循环流动,充裕的货币动能刺激着全球虚拟资产规模不断膨胀和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加深,诸如股市、债市、汇市、金融衍生品市场、房地产甚至收藏业都空前繁荣。

二、货币能量的简单公式说明

弗里德曼在表明经济流量与存量的关系时从宏观视角给出认识收入资本化的公式:K=YR(1)(1)式中,K是资本存量,Y是国民收入,R是利息率。这实际是一个经济虚拟化的能量公式,K就是能被资本化的资产或说是国民收入Y能够衍生出来的虚拟资本。假定利息率为5%,国民收入是10万亿美元,全部收入被资本化就意味着最大限量的资产价值将达到200万亿美元。这里强调的是对这个近似于爆炸的证券化或者资本化膨胀趋势的唯一限制就是货币资金能量的可得性。以美国为例,当美元失去黄金的约束被加速度提供出来(通过经常项目长年累月的逆差),这些美元回流美国时就成为巨大的能量,于是美国本土的债券、股票、外汇、期货、金融衍生品等金融资产被加速度地创造出来,成为创造财富的机器,这也是美国虚拟经济(包括房地产)一直发展、繁荣以及膨胀的根本原因。实际上货币能量是对这个公式的唯一限制,如果没有充裕的货币能量,这个经济虚拟化能量公式就不会变得那么有力。延续公式(1)进行分析:K(m)=Y(m)R(m)(2)公式(2)强调了这个经济虚拟化的能量公式与货币能量的紧密关系,其中m代表货币能量,狭义上可理解为货币注入量的规模。这里仅仅进行定性分析,一旦有了货币能量的注入,这个公式会导致虚拟资本的加速膨胀。其基本逻辑是Y与R都与货币注入量有关,下面分别分析货币能量m对国民收入Y与利息率R的影响:第一,国民收入与货币能量的注入有关。在新古典的经济理论那里,国民收入是由各种要素投入如资本和劳动决定的,但是在经济虚拟化之后,经济运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当代货币收入的创造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GDP的创造不仅仅依靠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了,各种资产的创造和炒作产生的GDP所占比例迅速增加,这些通过虚拟经济渠道获得的收入是与货币能量密切相关的。格林斯潘意识到美国的GDP创造越来越依赖虚拟经济,1999年其在《货币政策面临新挑战》的讲演中指出:“值得注意的是,目前GDP的成分正在朝着以主观意志为基础的价值增殖的方向迅速转变。”弗里德曼也指出:“物价上涨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在虚拟经济领域,可以按照此逻辑同样得出一个结论:“资产交易量大幅度上涨和资产价格上升也是一个货币现象。”当大量货币能量注入股市的时候,能够看到市场活跃,交易量大幅度增加,股票指数也大幅度增加,于是印花税、经纪人提供服务所得的各种收入大幅度增加,这些收入都将计入当年的GDP。比如中国2007年进入的牛市,交易量最大时曾达到日交易额4000多亿人民币。按调整后的印花税率3‰对买卖双方双向征收计算,印花税就要征收24亿人民币,这是一天的税收,此外还有金融机构中介服务1‰-3‰的交易手续费,按中间值计算,手续费大约有8亿元,因此股市一天就创造了可以直接计入GDP的财富约32亿人民币。如果算上投资者计算的账目差价利润收入(不计入GDP),所有来自股市的收入就会更多。这些收入绝大多数是现实的货币收入,是实际上有支付能力的收入,印花税的税收可用于增加公务员工资,也可以用于政府的各项购买支出,无论其去向如何最终都是印花税大部分成为各类人员的收入。它们可以按市价购买真实产品和各种服务,也可以购买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以及房地产。假定股市这一天增加的收入全部流入房地产市场,按照现在的房地产运行方式,这32亿多资金可以作为首付款,按80%的住房抵押按揭贷款制度,就可能带动约128亿人民币的贷款,这意味着房地产业得到了约160亿人民币增加的收入。同时这些货币收入是对房地产的需求,进一步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虽然股市一天创造的收入未必全部转入房地产市场,但长期看,很大一部分收入将会进入地产、债市以及股市。

因为作为金融投资,这几个市场之间具有替代关系,这使得通过股市炒作交易得到的货币收入很容易向债市以及房地产市场流动,特别是对长期活动在虚拟经济领域的金融机构来说。按照这个逻辑,在当代经济越来越依赖虚拟经济运行的条件下,可以得出结论:如果货币m增加,通过虚拟经济渠道获得的Y(m)收入是增加的。第二,货币能量对利息率R的作用。利息率的决定向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如存在存量与流量之争),马克思认为利息是剩余价值创造利润的一部分,而在凯恩斯那里,货币供求决定利息率,货币供应量上升导致人们对票面利率固定的债券需求上升,从而推高债券价格,债券价格与利息率成反比,进而导致利息率下降。希克斯进一步将其推广到商品市场,利息率由产品市场的储蓄与投资及货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即由IS-LM曲线共同决定,此外还有可贷资金供求决定利息率的理论。这里主要探讨货币能量对利息率的影响。仍以美国为例,如前所述,在世界范围内环流的美元能量回流后会刺激美国虚拟经济的膨胀,其具体表现如:一方面货币能量直接进入美国的虚拟经济系统———美国的房地产和金融市场“动能”充裕了,于是房价、股价和其他金融类产品的价值就直接上升;另一方面,考虑到这些回流的美元有一部分不是直接进入美国的私营金融系统,比如中国的外汇储备大部分就购买了美国的国债,这种条件下如何认识货币的能量作用?我们发现,这时货币仍然起着推动市场或行业繁荣的直接动能作用。假定这部分回流的美元全部进入美国的长期债券市场(以国债、机构债和市政债券为主,和前述私营金融产品的主要区别在于这个市场有政府信用担保),这些货币能量直接促使美国国债市场的繁荣,进而导致长期国债利率的降低,如果进一步考虑到美国长期国债利率是美国债券市场融资的基准利率这一因素,会发现进入此市场的货币能量带来了一个更为深远的影响,就是其间接导致了美国长期融资的资金成本的降低,即长期贷款利息率的下降,而低利率环境又极大刺激了投资者对货币的需求,刺激了货币动能的进一步创造。综上,源源不断以金融项目顺差形式回流的美元货币能量,造成了美国境内货币动能的极大充裕,加上其间接导致的长期低利率环境极大刺激了美国的金融创新,刺激了美国金融资产和流动性的迅速膨胀。从美元全球环流的角度来看,回流美国本土的货币能量能有效降低利息率,即m增加导致R(m)的下降。格林斯潘在“格拉斯潘之谜”中描述道:通常当美联储依据宏观形势变动提升短期利率紧缩银根时,用10年期国债利率度量的长期市场利率也会上升,反映短期利率变动直接影响以及货币政策对市场通胀预期变动的间接影响;然而2004年6月美联储决定提升短期利率时,长期利率不但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②。这实际主要是由于回流美元的充裕货币动能的作用,这些回流美元大量购买美国长期国债导致了美国长期利率的下降。显然,货币能量m对经济虚拟化能量公式具有刺激作用:当货币动能m充裕时,通过虚拟经济渠道获得的Y(m)上升,而R(m)下降,在公式(2)的作用下,K(m)虚拟资本就会出现爆炸性增加。但是,K(m)在爆炸性增长过后,其本身又变为在二级市场可以炒作的虚拟资本,这些炒作又会产生服务性的收入Y,变为可以继续资本化的收入流,于是动态化公式(2)变为(3):K(m)t+1=Y{m,K(m)t}R(m)t(3)观察公式(3)可以发现这个动态化的经济虚拟化能量公式的限制条件仍然是货币能量的可得性。当代由于美元、欧元等国际本位货币滥用能量功能导致货币动能充裕,在充足的货币动能刺激下,公式(3)所分析的过程不断反复,持续数十年,于是虚拟资本膨胀和经济虚拟化的速度不断加快,直到广义流动性规模大大超过实际GDP,以分享利润为目的投资行为被以获取差价为目标的投机所替代。投机活动导致大量货币能量在债市、股市、汇市、大宗商品期货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收藏业市场等之间循环流动并将它们连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即“虚拟经济”),反过来这也使得它们成为蓄积货币能量的巨大流动性储备池,这些市场的整体运行方式已经与经济学经典教科书所讲的实体经济运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其主要根源就在于货币功能的嬗变,货币能量支撑起了虚拟经济这个客体的运行。

三、货币能量功能的进一步分析

货币的能量功能导致了国际本位货币如美元流出本国的规模越来越大,进而美元等国际本位货币在全球的环流过程实际上就是货币能量的流动过程,常年累月下来这个能量流动导致了国际本位货币国家内部经济的虚拟化以及全球的广义流动性膨胀。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个过程的初始阶段,货币能量的注入使得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客观上使很多发展中国家解决了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金融压抑问题,使其迈入经济增长的快车道,这也是货币能量刺激的一个方面。这里就货币能量继续讨论如下四个问题:第一,货币能量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具有不同的推动作用,在当代货币能量越是迅速创造出来,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就越是被边缘化,因为其创造财富需要一个生产过程,而虚拟经济领域里的创造和炒作只需要有足够的货币能量注入就够了,经济虚拟化能量公式对货币能量的依赖性能够充分说明这一点。于是当国际本位货币国家借助货币能量的功能来提高本国国民福利的做法,一定会带来外溢效应,当初始的货币能量进入贸易顺差国时能够刺激实体经济的发展,但到了一定地步,国际本位货币能量作用引致贸易顺差国膨胀的流动性就会进入虚拟经济领域,于是逻辑就变为在贸易顺差国的虚拟经济领域货币能量大量进入,在经济虚拟化能量公式的作用下顺差国虚拟经济也会快速膨胀。这个逻辑比前文所讲的货币能量刺激全球虚拟资本膨胀更进一步分析了货币能量在流入国家内部(贸易顺差国)如何从刺激实体经济发展再到刺激虚拟经济膨胀的过程。第二,货币能量虽然突出表现在国际本位货币这个载体上,但在非国际本位货币国家内部,由于法币制度的建立,在国家信用支撑下货币实际上也已经虚拟化了,其同样是一种能量,同样能够决定本国内部资源的配置。而且在各国内部也可以分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系统两个部分,其虚拟经济系统的运行也高度依赖货币能量的流入与流出。向经济体系内部注入货币能量有两个去处:一是用来推动实体经济中的交易,从而与CPI和PPI有密切关系,但这往往会直接引致通货膨胀;二是进入虚拟经济领域购买资产,从而与资产的创造以及交易量、价格上涨存在密切关系。究竟与哪一个关系更密切,则取决于经济虚拟化的程度,如经济虚拟化程度较高的美国,货币能量的注入与资产的创造和交易更为密切,因为货币能量的充裕会迅速刺激金融资产的创造和扩张。与实体经济相比,货币能量对“经济虚拟化能量公式”的作用充分表明虚拟经济领域的“产品制造”要快得多,所以货币能量对虚拟经济的刺激作用表现在资产价格膨胀以及金融创新使得各种新资产不断被创造出来的过程,而在实体经济中,持续的货币能量注入则会引起长期的通货膨胀,因为产品增加需要物质过程,这个过程与货币创造过程并非同质。而虚拟资产的创造与货币流动性的创造是同一类过程,它们都没有物质生产过程的约束,都主要依赖于制度和体制,它们可能的任何差异仅仅在于发行的制度和监管方式及交易程序上的区别。实际上虚拟经济越发达,货币主导经济运行和支配资源的能量功能表现越突出。值得强调的是,在非国际货币国家货币的能量功能一般很少被政府和货币当局直接使用,因为如果其直接向经济内部注入货币能量很容易被行为者预期从而直接进入实体经济领域引起通货膨胀,这一点与国际本位货币国家政府使用货币能量直接从外界获取以及配置实际资源不同,由于国际本位货币国家的货币回流只会刺激其内部虚拟经济膨胀,而不会直接引致通货膨胀,这一切都是以“市场”的运行方式进行的。所以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国际本位货币国家将货币能量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但长期来看仍会导致严重问题,这已从次贷危机的深入蔓延得到印证。因此,货币能量功能的使用存在一个“度”的把握问题。第三,货币能量流动会有效刺激货币能量发行国虚拟经济的膨胀。随着国际本位货币国内经济虚拟化进程的加速,现代经济活动出现了一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物质生产过程而独立运行的经济运行方式,这种方式对货币能量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货币能量的功能从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在经济虚拟化的环境中,货币是虚拟经济活动的第一推动力。当一定数量的货币进入经济系统中某一个市场或者行业时,积聚在货币中的能量将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而影响整个市场乃至经济系统的运行。第四,进入经济虚拟化状态的市场经济为一个附着在物质系统上的价值系统。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必须将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看做是价值的,而不是物质的。所谓物质系统是指人类社会用以满足人类物质文化需求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以及相关各类资源的生产、开发活动;价值系统则由两个子系统构成,一是直接附着在物质系统上的价格系统,指各种商品、劳务以及资源的价格体系及其形成机制;二是纯粹的价值系统,它们是附着在物质系统上的价格体系的衍生物,没有前者的物质内容和效用。对于物质系统以及附着于其上的价格系统,新古典的微观经济学描述了在实体经济中价格系统如何决定着人们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也即价格系统如何决定市场经济“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这三大经济问题。但是微观经济学中没有货币,没有金融以及房地产的投机炒作活动,没有呆坏账和金融危机。它不是现实的市场经济,更不是当达国家经济虚拟化之后市场经济形态。经济虚拟化之后的经济运行方式高度依赖于货币能量,货币能量的注入和分配成为决定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第一序力量,如美国由于享有国际本位货币的发行权,可直接通过资本市场、房地产等虚拟经济领域的交易配置资金能量和货币收入,这就是说有了国际本位货币资金的发行和配置机制就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获得配置资源的权利。依附在资源禀赋和效用基础上的相对价格体系配置资源的功能已经降为第二序。

四、结论

新古典理论对货币功能的重要性过于低估了,认为货币不过是附在物质生产肌体上的一层面纱,其基本功能是服务于物质生产,如方便贸易、加快流通、媒介分工等。在经济学的经典教科书中货币也都是作为一个外在物存在的,其本身并非整个“生产过程”的一部分,货币长期“中性”、短期“非中性”似乎已成为货币经济领域的共识。但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得出,货币的本质和功能是随着经济运行实际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在货币能量的作用下,回流美国本土的货币能量有效刺激了美国经济虚拟化的发展,导致美国经济运行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货币对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都起着重大作用。实际上,一些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也从不同角度探讨过货币的权力及其重要性问题,如美国经济学家乔纳森•特里南姆曾明确地指出美国运用美元特权,使得“全世界其他国家生产产品,美国生产美元”的观点;迈克尔•赫德森也曾指出“美国运用美元特权在全球范围内疯狂占有资源和物资”;古德哈特在其论文《货币的两重含义》一文中,直接提出了“货币即权力”的口号;金融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出版的《金钱联系》中论证说,当代货币的主要功能并不是使得世界联系起来,其自始至终都是使现代经济生活的各种制度得以形成的关键支撑。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都强调了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的重要性,只是没有清晰地给出“能量”的概念及其内涵,但他们从直觉上意识到了货币功能的重要性,其绝不仅仅是一种媒介或者资产。依据货币能量的视角有助于我们看清当代经济运行方式的重大变化和趋势,在货币虚拟化和经济虚拟化条件下如何合理运用货币能量功能,从而更好地运用货币政策进行调控。

虚拟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环境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且一直处于变化当中。经济环境变化之后,经济变量也会发生变化,在经济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就存在着产生泡沫经济的可能。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存在着重复建设,尽管经济体制已经转变为市场经济,而且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但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方式以及政府直接参与经济建设的习惯仍然存在,会导致泡沫经济发生的重复建设就存在,因而,泡沫经济发生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二、虚拟经济模式下防范泡沫经济问题的对策

1.支持虚拟经济的适度发展

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满足资金融通的需要,就产生了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产生之后,社会融资的问题得到了良好的解决,而且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基于此,我国要适度的支持虚拟经济的发展。在发展虚拟经济的过程中,要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虚拟经济和虚拟资本进行科学的研究,进而营造出适合虚拟经济发展经济环境及政策环境;在发展金融衍生品时,首先要进行试点,以便于研究其可行性,具有极强的可行性之后在逐步的扩大规模;建立完善的制度及法律政策,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虚拟经济的发展以实体经济为基础,不过,实体经济的规模和速度并没有虚拟经济大,如果虚拟经济过度发展就会出现泡沫经济,因此,我国要强化银行的贷款风险意识,加快国企改革的步伐,并建立金融危机预警系统。

2.建立虚拟经济的预警指标体系

为了保证虚拟资本和实体资本之间的比例处于最佳状态,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虚拟经济预警指标体系。通过预警指标体系,可以预测经济波动的趋势,当处于临界境界点时,在发出警报引起决策层注意时,还会提供一些措施和建议,从而有效地保证经济健康发展。

3.强化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泡沫经济风险

虚拟经济会受到实体经济的束缚,在发展的过程中,这种束缚被突破,而且效率越来越高,因而,虚拟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在金融市场中,经济制度的不完善、经济主体行为的异化,导致金融市场经常出现泡沫,因此,为了保证金融市场的正常发展,防止泡沫经济的产生,就需要加强金融监管。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运行规则,减少大炒家投机行为的发生,其次要限制资金的流动性,避免因为流动性太强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当前,在我国的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上,由于投机行为的过度发展,导致虚拟经济的发展过热,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必然会导致泡沫经济的发生,因此,要抑制投机行为的发展,将泡沫经济风险化解掉。

三、结论

虚拟经济的发展以实体经济为基础,适度的虚拟经济发展对经济发展来说有着促进作用,但是如果虚拟经济发展过热,就会产生泡沫经济。在虚拟经济模式下,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泡沫经济发展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此,除了适度发展虚拟经济之外,还需要加强对金融的监管,培养泡沫经济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防范机制,进而有效的防范泡沫经济风险,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

虚拟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虚拟经济周期短,变动快,在经济发展中,虚拟经济中的股票和债券关系容易实现了企业预期收益。股票分红、债券分红等衍生经济产品都可以用数据符号表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经济受整体资本流动以及国外经济变动的影响,资金和衍生产品的利用,实现金融合作共赢。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也随着发生变化。良好的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协调发展。

二、会计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中的作用

1.会计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中的角色及传导作用

投资者在进行实体经济或者虚拟经济的投资时,都要评估投资对象的价值,而在这个评估决策的过程中,会计提供与投资相关的信息给投资者,方便投资者作出决策判断。目前,大都数的投资者投资信息的来源渠道多样化,但是在众多渠道中,会计信息披露是最稳定最安全可靠的信息来源。会计准则定位会计目标,这强调了会计在经济运行中发挥信息支持作用。第一,会计向决策者提供实体经济主体和虚拟经济主体的相关财务信息,提供支持信息可供决策者使用。第二,经研究证明,会计所提供的实体经济相关信息是决策者定价虚拟经济符号的重要信息。会计信息还有利于评估企业的偿还能力,从而为企业投资债权和金融衍生产品提供信息。第三,企业会计信息的汇集为衍生金融产品如基金、股票及证券等提供了板块化、行业发展状况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信息。因此,经济运行离不开会计信息的引导,结合上文,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会计传导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互动。

2.会计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中的传导过程

在整个经济体系中,会计提供不同经济主体的基础信息,并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中有着互动传导作用,并在这种互动传导中担任着信号传导机制的角色。会计和经济体系之间动态地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互动过程,能够看出会计在宏微观经济间的信息传导过程以及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互动中因果循环的累计过程。虚拟经济的周期短,容易吸引资金,由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速度不一样,使得两者之间的差距过大,经济泡沫现象严重,出现经济危机,循环累积过程处理不好的话,很容易造成大范围的经济危机,影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另外,循环因果积累过程与会计信息的生成和传导特点密不可分。

虚拟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环境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且一直处于变化当中。经济环境变化之后,经济变量也会发生变化,在经济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就存在着产生泡沫经济的可能。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存在着重复建设,尽管经济体制已经转变为市场经济,而且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但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方式以及政府直接参与经济建设的习惯仍然存在,会导致泡沫经济发生的重复建设就存在,因而,泡沫经济发生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二、虚拟经济模式下防范泡沫经济问题的对策

1.支持虚拟经济的适度发展

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满足资金融通的需要,就产生了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产生之后,社会融资的问题得到了良好的解决,而且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基于此,我国要适度的支持虚拟经济的发展。在发展虚拟经济的过程中,要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虚拟经济和虚拟资本进行科学的研究,进而营造出适合虚拟经济发展经济环境及政策环境;在发展金融衍生品时,首先要进行试点,以便于研究其可行性,具有极强的可行性之后在逐步的扩大规模;建立完善的制度及法律政策,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虚拟经济的发展以实体经济为基础,不过,实体经济的规模和速度并没有虚拟经济大,如果虚拟经济过度发展就会出现泡沫经济,因此,我国要强化银行的贷款风险意识,加快国企改革的步伐,并建立金融危机预警系统。

2.建立虚拟经济的预警指标体系

为了保证虚拟资本和实体资本之间的比例处于最佳状态,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虚拟经济预警指标体系。通过预警指标体系,可以预测经济波动的趋势,当处于临界境界点时,在发出警报引起决策层注意时,还会提供一些措施和建议,从而有效地保证经济健康发展。

3.强化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泡沫经济风险

虚拟经济会受到实体经济的束缚,在发展的过程中,这种束缚被突破,而且效率越来越高,因而,虚拟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在金融市场中,经济制度的不完善、经济主体行为的异化,导致金融市场经常出现泡沫,因此,为了保证金融市场的正常发展,防止泡沫经济的产生,就需要加强金融监管。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运行规则,减少大炒家投机行为的发生,其次要限制资金的流动性,避免因为流动性太强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当前,在我国的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上,由于投机行为的过度发展,导致虚拟经济的发展过热,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必然会导致泡沫经济的发生,因此,要抑制投机行为的发展,将泡沫经济风险化解掉。

三、结论

虚拟经济的发展以实体经济为基础,适度的虚拟经济发展对经济发展来说有着促进作用,但是如果虚拟经济发展过热,就会产生泡沫经济。在虚拟经济模式下,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泡沫经济发展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此,除了适度发展虚拟经济之外,还需要加强对金融的监管,培养泡沫经济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防范机制,进而有效的防范泡沫经济风险,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

虚拟经济论文范文第6篇

1.1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

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虚拟经济,虚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支持。虚拟经济的发展阶段、发展水平、结构和规模与实体经济的发展阶段、发展水平、结构和规模有着直接的关系,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一旦实体经济出现问题,虚拟经济也会受到影响。

1.2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双重效应

1.2.1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首先,虚拟经济有利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虚拟经济可以通过有效地信息及其创新的金融产品,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激励问题。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判断企业经营的好坏,投机业绩的优劣,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虚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支持。在现代企业中,许多优势企业因为缺乏资本而陷入了没有规模效益的怪圈中。虚拟经济则使大量闲置的和零散的资本投入到股票、债券及其他金融衍生品上,从而解决了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缺乏的难题。而且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虚拟经济能更快捷的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支持。再次,虚拟经济有利于产权重组和结构调整,从而深化企业的改革。实体经济中经常存在产权的重组和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可是单靠实体经济本身很难实现产权的重组和结构的调整。虚拟经济则使实体资本证券化、商品化,解决了困扰着实体经济的难题,通过成本较低的股票和债券的交易迅速的实现了产权的重组和结构的调整,加速了资本的流动,以便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最后,虚拟经济可以降低分散实体经济中的投资风险。市场经济中的各项经济都会面临着投资风险的问题。虚拟经济允许有价证券进入市场流通,实际上就是为实体经济的投资者们提供了一种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如,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本来就是为了转移风险和套期保值。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来规避风险以实现保值,实体经济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1.2.2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消极作用虚拟经济的适度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效用,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虚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些新的特点:各种金融衍生品的出现使其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虚拟化的形势不断加强;许多金融衍生的工具以较少的资本控制着较大数额的资金,使危险性增加;同时影响虚拟经济的变动因素过多,稳定性变得更差。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无疑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的是消极作用。首先,虚拟经济的膨胀增加了实体经济动荡的可能性。虚拟经济的膨胀会增加实体经济的不确定性,使虚拟资本风险和利润成倍增加,在预期收益的心理的作用下,投机猖獗,造成实际经济的货币和商品流通的困难,从而使实体经济陷入困境甚至发生经济危机。其次,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引发泡沫经济。在虚拟经济规模不断膨胀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被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用来媒介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一部分用来媒介股票等虚拟资本的交易。在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虚拟资本交易的货币量越多,用于实体资本的货币供应量就越少。如果人们对虚拟资本的预期过高,使其脱离实体经济的价值基础,人们就会将大量的资本流入金融市场和房产领域,使得实体经济货币供应量不足,使许多企业陷入困境,造成经济持续衰退。

2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发展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首先,健全市场制度和信用体系是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关键。健全市场制度可以使虚拟经济的市场具有自动调节虚拟经济规模的功能,同时健全信用体系可以使虚拟经济适度发展,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其次,培育理性的市场主体是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微观基础。在产权界定不清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投资者会为了追求高收益而盲目地投资房地产或金融等领域。如果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价格上涨预期逆转,就会引发泡沫经济,造成经济发展的困境。同时,在现在不成熟的市场条件下,投资者往往缺乏避险的需求,会出项过度承担风险的行为。培育理性的市场主体,是规避风险的一项有效措施。最后,建立健全虚拟经济的法规政策是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保障。一直以来,国家宏观调的重点放在总供给与总需求上,放在了市场上出现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方面。但是虚拟经济在经济生活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必须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严格的政策法规要对虚拟经济进行适度的调节,既要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可能引发的泡沫经济,又要防止虚拟经济过冷而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虚拟经济论文范文第7篇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在规模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方面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的产生,实体经济的发展影响虚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虚拟经济的发展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反映,二者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从长远看,二者是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但是一定程度上的背离也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的产物。本文基于实体经济与虚拟偶和协调的视角,以反映二者耦合程度的耦合度为指标构建二者之间独立的耦合系统。假设存在m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系统ui(i=1,2,…,m)和uj(j=1,2,…,m),则多个系统的耦合度模型可以表示为C2=n([u1×u2×……×un)/Π(ui+uj)]1/n(1)当我们将条件限定为两个系统,则此时两系统的耦合度模型可以写为:C2=2({u1×u2)×/([u1+u2)(u1+u2)]}(2)两个系统之间存在正向和负向两种关系,则进一步模型可以写为:C2=u1×u22姨(/u1×u2),u1+u2>0-u1×u22姨(/u1×u2),u1+u2<姨0,C2[0,1](3)C2即是最终得到的耦合度指数,其值位于0~1之间。当值趋向于1时,则表明二者在实体经济促进虚拟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协同发展,反之,虚拟经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当值趋向于0时,则意味着两个经济系统之间发展失调。为了使指标度量更加具体,我们在耦合度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发展评价指数和耦合协调度两个指标:U1+βU2D=姨CTD'=exp(-1D)(4)其中,C是根据式(1)、(2)、(3)得出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耦合度,T表示实体经济或者虚拟经济的单独发展评价指数。D'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这一指标是在耦合度指标基础上的细化,其指标值涵盖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互状态,从极度失调到极度协调,共10个等级的耦合状态。

2测算结果及分析

根据第一部分构建的评价模型选择指标体系和相关数据。根据第一部分构建的评价模型选择指标体系和相关数据。衡量实体经济发展的指标主要是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主要是建筑业、工业等行业的产值以及第三产业产值,而虚拟经济的度量指标则与金融密切相关,如金融相关率、资本投入量、金融规模以及金融效率等。其中,资本投入量用固定资产投资与GDP之比表示,反映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对实体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金融规模以巴南区所有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区域实际GDP;金融结构以所有金融机构对企业贷款余额/所有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来表示;金融效率以贷款余额/存款余额来表示数据来源自《重庆市统计年鉴》和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00年的0.2903逐渐上升至2013年的0.5809说明实体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发展程度提升,二者出现良性耦合,即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则反哺实体经济。虽然至2013年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仍然不算太高,为0.5809,但总体上渐入佳境。进一步具体观察,两个系统各自的发展指数评价,可以发现其走势表现为波浪状起伏,两者的缺口逐渐缩小。尤其是自2007年之后,虚拟经济系统在两个系统的耦合关系中表现出较突出的作用,促进了两者的协调性。巴南区作为重庆主城九区之一,是重要的装备制造业、汽摩制造基地和公路物流基地。“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总量扩大,工业化快速推进,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8.7亿元,年均增长16.6%。虽然巴南区的第一产业占有相当比重,但第二产业在实体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经济社会处于快速转型中,产业结构转型、新型城镇化对金融资本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为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但与此同时,从评价结果也可以发现,样本期间巴南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仍然偏低。原因在于,巴南区整体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结构仍然不尽合理,第二产业中过分依赖于汽摩产业、城乡二元经济鸿沟仍然显著,金融机构总量相对匮乏,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金融体系不够健全,农村金融抑制现象比较严重,金融辐射力极其有限,金融中介链条不够完善,导致金融资本流入实体产业仍然存在障碍,需要进一步扫清。

3结论与对策建议

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必须认识到只有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实体经济发展,才能促进巴南总体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拥有核心竞争力和抵御各类危机的根本实力。首先,实体经济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表现,是社会财富创造的本源。实体经济的发展为民生的保障、国民素质的提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动力。数据显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的产生,而落后的、超前的虚拟经济都会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与实体经济相协调的虚拟经济的发展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因此,要在增强实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的前提下实现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最后,实体经济的发展在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著名的盖洛普理论主张,就业问题将会衍生到社会生活中,即失业人数增加,亦即待就业人数增加,以税收占主导的国家财政收入减少,随之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将会严重影响一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可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将是各国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必经之路。

虚拟经济论文范文第8篇

从这个角度来看,虚拟经济的兴起给会计环境主要带来了两个方面的挑战。首先表现为交易内容由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转变成虚拟的、可资本化的各项无形资产。交易内容的变化直接增加了会计环境的复杂性。此外,虚拟经济的发展还增加了会计环境的不稳定性,由于虚拟经济具有较高的风险,会计环境的可控制性也有所降低。

二、会计假设与会计环境的协同与调整

会计假设与会计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会计假设会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具体来看,随着虚拟经济的发展,会计环境也经历了由相对简单到复杂、由相对稳定到不稳定的变化。因此,原先的会计假设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影响,原先的会计假设已经无法很好的适应当下的会计环境,需要根据新的会计环境来进行协同和调整。

(一)会计环境的四个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是指为了探究会计领域一些未知问题而设定的符合客观要求的科学设定,是获得会计学相关定理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些会计假设,很多研究可能无法开展。会计假设为会计研究界定了研究的范围,只有在这些范围内进行研究才有意义。会计假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在以实体经济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工业经济时代,由于会计活动主要围绕实物来进行,会计环境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四大会计假设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被创造出来并科学的指导实体经济企业开展各项经济活动。具体来看,会计主体假设主要假定从事经营活动的主体是那些相对独立的企业,他们拥有比较稳定的经营空间和经营环境。持续经营假设假定在相对低风险的经营环境中,企业不会选择破产清算而会持续经营下去。会计分期假设假定会计信息不需要持续不断的提供给企业经营者,只用分期提供即可。货币计量假设是假定用来衡量会计活动的最好度量标准是货币。

(二)会计假设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

仔细看来,这四个会计假设都十分符合当时实体经济发展的特点。然而,随着虚拟经济的兴起和发展,经济活动的对象不再是有形的实物,无形的资产也成为了交易的对象,会计环境也从简单变为复杂,由稳定变为不稳定。为了更好的适应新的会计环境,会计假设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协同。由于会计假设也具备一定的适用范围,因此,在一定程度内它还可以很好的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当会计环境与会计假设之间的差距尚小,会计假设还可以适应当前会计环境的要求时,会计假设不需要做出较大的调整,而只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微调。但是,如果会计假设很明显已经无法适应会计环境的时候,会计假设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就会大大降低,这个时候会计假设就需要重新去设定以便适应新的会计环境,为会计主体提供更为准确的会计信息,帮助他们开展企业经营管理活动。

三、虚拟经济下会计假设受到的冲击与修正

由于虚拟经济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会计环境,而会计环境与会计假设密切相关,因此虚拟经济的发展也会给会计假设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为了更好的适应虚拟经济的发展,这些原先看来十分科学合理的会计假设此时无法再合理的解释会计经营活动,他们需要做出相应的修正来更好地适应当下的会计环境,进而适应虚拟经济的发展。

(一)虚拟经济下会计假设受到的冲击

总的来说,虚拟经济下会计假设主要受到四个方面的冲击,分别表现在对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之上。

(1)虚拟经济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冲击

虚拟经济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会计主体增多、会计主体“虚化”两个方面。首先,在以实体经济为主的工业经济时代,会计主体主要是那些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这些企业拥有独立核算的能力,有稳定的管理和活动空间。虚拟经济发展起来后,并购重组成为了诸多企业的选择,大规模的重组势不可挡。这也导致了会计主体由原先单一的企业变成经过并购重组后的多层次企业。这些企业之间不再是简单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关系,而是一种更加复杂的、更多元化的组合。会计主体的多元化、多样化给会计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先的会计主体假设很明显已经无法满足现有会计主体的需要。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多样化的会计主体成为了现在学者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此外,会计主体也由原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企业变成了相对“虚化”的对象。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虚拟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从事虚拟经济的企业通过网络整合各种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化的配置,以获取经济效益,进而增强自身竞争实力。这些企业不需要拥有真实存在的车间或者厂房,只需要借助网络平台就可以结成网络战略联盟,组建无实体公司。这样一来,虚拟经济条件下的会计主体更加“虚化”,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

(2)虚拟经济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冲击

持续经营假设为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设定了时间范围。一般来说,在不清算的前提下,企业会持续不断的经营。换句话说,在正常的会计环境下,企业能够有效地、持续地经营下去。这对于处在以实体经济为主的工业经济时代的企业来说是十分适用的,这些企业经营环境相对稳定,企业运转情况比较好。然而,对于虚拟经济来说,经营环境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都大大增加,先进的交易手段、快速的信息交换、种类繁多的交易产品以及频繁波动的价格都增加了从事虚拟经济的企业的经营风险。在这样一种变幻莫测、极不稳定的环境中,企业的经营难以得到保证,可能随时面临破产清算的风险。除了外界经营环境的变化外,企业自身结构形式的不断改变也增加了它们的经营风险。虚拟经济下,并购重组成为了大多数企业争相采用的竞争战略。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有企业进行分散、重组,这样也大大增加了这些企业后续的经营风险。事实上,有不少的企业在并购重组中获得了新的竞争优势,重获市场份额,但是也有许多企业在重组后反而暴露出更多的问题,经营无法继续,最终以破产倒闭收场。从这两个层面来看,虚拟经济下企业持续经营的会计假设受到了不小的冲击,需要根据目前的会计环境做出一定程度的修正以适应新环境的要求。

(3)虚拟经济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冲击

会计分期假设为持续经营的企业划分了不同的会计核算时段,即将会计核算活动依一定的时间间隔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会计从业人员不需要时时刻刻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会计信息,只需要在固定的时间间隔里为其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以便这些经营管理者了解这一段时间内企业的经营状况。通过会计分期,企业的经营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也保证了企业管理者能够通过对比不同时段的会计信息来掌握企业的经营现状,便于企业的各项大小决策的制定。在实体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经营状况相对稳定,会计活动比较适合分期进行。然而,在虚拟经济条件下,许多交易都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操作,短暂的几分钟可能就进行了多笔交易。同时许多企业也是通过网络建立起战略联盟,这样的联盟关系的持续时间具有很大的弹性。因此,会计分期假设并不能很好的服务于这样的企业,无法及时反映出虚拟经济主体的经营活动信息。从这个角度来看,虚拟经济下,信息的高速传递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分期可能无法满足虚拟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及时性和即时性。

(4)虚拟经济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冲击

货币一直以来被作为衡量企业资产的量化指标,这对于实体企业来说十分适用。然而,对于虚拟经济来说,货币作为计量标准已经无法适应现有交易的需求。具体来看,从事虚拟经济的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都无法及时有效地用货币得到准确计量。例如,一些企业从事网络游戏开发,货币就无法全部衡量这种类型企业的全部资产。从这个层面来看,货币计量假设无法准确、科学地反映会计信息。此外,由于虚拟经济条件下,大多数交易都是存在高风险的,其可能获得收益具备较大的不确定性,且容易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货币的购买力会随着宏观经济的波动而发生变化。当宏观经济比较低迷时,可能出现通货紧缩,此时货币的购买力会提高。反之,在通货膨胀时,货币会相对贬值,货币购买力会有所下降。

(二)虚拟经济下会计假设的修正

(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修正

由于虚拟经济下会计主体不再是实体经济环境下单一的、稳定的会计主体,而是更加复杂、更加虚化的会计主体。因此,虚拟经济下对会计主体假设的修正主要表现在“会计主体”这一概念的拓展上。正如前面所分析的,大规模的并购重组导致企业形态变得更加复杂化、多元化,会计主体不再是原先的某一个企业,而可能是多个企业所组合形成的企业组织。因此,虚拟经济下的会计主体假设应该扩展使其成为一个更加包容、更加开放的主体假设。换句话说,为了获得共同的经济效益而组合形成的企业组合,都可以统一视为一个会计主体。例如现在通过网络平台形成战略联盟的企业,它们对外表现为战略联盟,对内则有着明确的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拥有明确的、统一的经营目标,因此这些企业可以视为一个会计主体。

(2)对持续经营假设的修正

由于虚拟经济带来的高风险、高不确定性,企业的经营环境逐渐变得不稳定。为了应对这样的经营环境,企业不得不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以便保证企业能够长期持续运转经营下去。从这个层面来看“,持续经营假设”可以修正为“项目经营假设”。从本质上来说,这两种假设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以确保企业能够持续经营、不至于破产倒闭为主要目标。“项目经营假设”主要是指企业通过推进一系列的项目来不断降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确保各个环节的可控制性。这不仅适用于虚拟企业,也适应于实体企业。这些主体在经营期内通过完成项目经营目标来获得经济效益,并保证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

(3)对会计分期假设的修正

鉴于虚拟经济瞬息万变的特点,会计信息应该提高其及时性以保证企业的各项交易活动能够全部被反映出来。因此,在虚拟经济条件下,会计分期的时间间隔应该在原来的基础上适当缩短。在确定会计分期的时间间隔时,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会计从业人员的情况都应该被考虑进去。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越及时越能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便于他们监督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一旦出现差错,他们也能够及时发现并纠错,避免出现更大的损失。因此他们更青睐比较小的会计分期的时间间隔。然而,从会计从业人员的角度来看,过小的会计分期的时间间隔会增加工作开展的难度,也会提升会计活动开展的成本,因为他们需要频繁的编制财务报表。因此,企业经营者应该找到监控效果和财务经营成本之间的一个平衡点,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财务经营成本下尽可能多的去反映企业较短时间内的经营信息,确保经营者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及时发现经营活动中出现的错误。

(4)对货币计量假设的修正

由于货币计量假设不能满足现有虚拟经济环境下的新要求,在保留这一假设的同时,还需要引进非货币计量方式来完善计量体系。对于可以货币化的那些资产,可以采用货币计量方式。而对于无法用货币衡量的部分,非货币计量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例如通过评分的方法来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水平的高低、利用评级(好、中、差)的方法来衡量某个销售企业销售人员的素质高低等。这些非货币计量方法都能有效的弥补货币计量的缺陷,保证会计信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四、虚拟经济特殊会计假设探讨

虚拟经济条件下,会计学领域中的四个基本假设———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的适用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需要做出相应的修正以适应新的会计环境。除了修正这四个基本假设以外,虚拟经济条件下还需要探究一些特殊会计假设。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特殊假设。

(一)关于增加“不确定性”假设的探讨

正如前面章节分析过的,虚拟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风险增加,各种不确定性也逐渐上升。除了经济环境变得不确定以外“,不确定性”本身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现象,会计活动更是如此。因此,不确定性假设是各种会计活动中隐藏的一个会计假设。在虚拟经济条件下,不确定假设更需要被提出。有学者指出,可以根据会计活动中不确定性的高低将会计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高度不确定性、中度不确定性和低度不确定性。增加不确定性假设可以更好的指导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会计活动,这可以有效地增强会计从业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的谨慎意识。正因为会计活动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会计从业人员要想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可靠性,更应该考虑到这些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并反映在会计核算上。但是这样一种谨慎的态度不应该违背持续经营假设,相关从业人员需要掌握好二者之间的平衡点。

(二)关于增加“国家宏观调控”假设的探讨

根据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在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需要通过一定的宏观调控来对经济进行干预。事实上,国家的宏观调控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有着重大且深远的影响的。在我国,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表现为指导性和行政性的法律法规对市场及市场活动主体的约束。相比之下,我国的国家宏观调控力度比西方国家要高一些,因此,我国的企业在进行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经营活动时不可避免的需要考虑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它会影响企业的各项社会资源的配置。在会计学领域,国家宏观调控也会影响企业的会计核算活动。例如,国家出台的一些会计政策等都会指导会计从业人员的各项活动。然而,有学者认为“国家宏观调控”假设相对来说有些宏观,对于会计活动的影响虽然很大,但不应该划入会计基本假设中。

(三)关于补充“权责发生制”假设的探讨

“权责发生制”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会计领域的一个认定基础,主要是指以一段时间内权利责任的转移与否来确认企业在这个时期内的收益和费用。在实体经济环境下,权责的发生时点比较好确认,而虚拟经济下就比较困难。鉴于权责发生制是会计要素认定的基础,可以将“权责发生制”假设添加到会计假设中去。事实上,实际会计活动已经验证了该假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虚拟经济论文范文第9篇

在广义虚拟经济理论中,传媒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再只是一个传播各类信息、知识的传媒实体部分所构成的产业集群,也不再只是一个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文化产业分支。林左鸣认为,媒体建设成为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如交通是实体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一样。传媒作为传递信息、创造信心的一个产业,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显得日益重要,并且正逐步走向影响并塑造着时代的新天地,而且这个变化正在对社会发展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吴秀生持有相近的见解。他从新的广义虚拟经济学科的角度对传媒业进行了重新审视,认为现代传媒业实际上已成为人气争夺战,成为通向连着诸产业的宏观经济体系神经的传输纤维。从国际背景看,广义虚拟经济的长足发展,使传媒业经营的主题逐渐成为以公信力为核心的人气,它依靠受众对之的关注度生存,这个领域的薄弱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瓶颈,绝不亚于物质形态的基础设施。可以这样说,实体经济时代的法则是“要想富,先修路”,而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打法则是“要人气,靠媒体”。“人气”指吸引人心或满足人们心理需要的程度。从另一个视角来看,“人气”也是社会上每个人的信心的集合,而且取其共同认可的心理感受部分为一致的标准。随着时代的变迁,当前传媒业的主体受众,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消费者,较之受传统媒体影响较大的老一代受众,在心理需求和生活习惯方面发生了重大改变,包括张扬个性、注重品质、追求娱乐、超前消费等。基于这样的变化,在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传媒业的发展需要顺应受众生活方式的改变,依据“生活价值论”进行重新定义,构建新的游戏规则。

这可从多个维度加以解析:在经营主题上,从以往的信息内容和传播渠道,转向创意题材和集聚人气;在输出的产品和服务上,从向受众提供以文字、图形、艺术、语言、影像、声音、数码、符号等形式存在的信息产品及各种增值服务,转向提供连接与交互,生产并销售承载价值观和情感的泛文化产品;在商业模式上,从售卖注意力,以广告费为主要收入来源,转向建立社群,经营用户,通过向用户多次出售富有虚拟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实现盈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创意题材、集聚人气、经营用户、创新商业模式、满足用户心理需求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媒体已经初现端倪,展现出蓬勃生机。由媒体人罗振宇创办的自媒体“罗辑思维”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罗辑思维”通过微信语音、视频、线下读书会等互动形式,聚集80、90后有“读书求知”需求的群体(其微信公众号的粉丝人数达到300万人),打造一个“有种、有趣、有料”的互联网知识型社群。借助招会员、吃“霸王餐”、卖“真爱特供月饼”、推“罗辑思维图书包”等有创意、有个性、有温度的互动活动,黏住有相同价值观、能产生情感共鸣的粉丝,改变传统玩法,嫁接文化和商业,实现“魅力人格体”的品牌溢价和“罗辑思维”社群的虚拟价值提升。纵观“罗辑思维”社群活动的运作,基本逻辑是以一个精巧的创意作为切入点,形成一个受到关注的题材,通过社群内互动和媒体传播造势提升“人气”,制造稀缺性,放大影响力,使影响力不断地与活动或商品相互纳入彼此的信息,产生质变的二元价值状态,最终引入商业元素使虚拟价值变现。罗振宇曾在一篇文章中表示,现在这个小组织只是一个火花塞,会员系统是气缸,火花塞点燃气缸再带动发动机和整个汽车,一辆汽车又可以带动整个交通系统,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影响力。在笔者看来,这样的影响力正是广义虚拟经济的巨大价值。实际上,国内外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兴企业,比如谷歌、FACEBOOK、腾讯、小米等,都是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典型的传媒企业,他们颠覆了传统媒体的生存法则。用大平台加大数据PS出全新的业态,用创意经济开拓出粉丝群体心理需求的广阔“蓝海”,并通过向粉丝出售带有丰富情感色彩、不断迭代更新的产品和服务,创造了丰厚的虚拟价值和可观的经济收益。

二、传媒业的虚拟价值创造过程

广义虚拟经济以创造和交换虚拟价值的经济活动为主体,虚拟价值是凝结或附加在物质商品中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为目标的价值,是信息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衍射。传媒业是典型的广义虚拟经济行业,具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两栖性,它在创造使用价值的基础上,更主要的功能正是创造、放大和交换虚拟价值。传媒业创造的虚拟价值,主要是通过信息的连接和交互,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参与感、成就感、价值观等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其虚拟价值,是通过传递信息、创意题材、集聚人气、寻租变现四个环节层层递进并周而复始、相互容介实现的。其中,传递信息是基础和起点,旨在建立并强化媒体和受众之间的连接交互,信息贯穿价值创造的整个过程并不断容介到传媒产品和服务上;创意题材是关键,是通过重组和嫁接各种信息要素,提供用以吸引目标受众的富含心理诉求的主题及内容;集聚人气是核心,通过差异化的生活题材来提高吸引人心或满足人们心理需要的程度,增强人们相互之间的信任和预期;寻租变现是目标,通过跨界延伸、流程复制、交叉补贴等时空寻租方式,在满足目标受众心理需求的同时,由受众或第三方支付费用,实现“人气”的变现和虚拟价值的提升。例如,前述“罗辑思维图书包”的运作,就是一个典型的传媒业虚拟价值创造和实现过程。在操作中,罗振宇团队首先向社群传递了要进行以“未来站在你身后”为主题的互联网出版实验的信息,发起一场不剧透物品清单、不提前预热、不打折销售,仅以推荐人的魅力人格背书为核心的图书包限量闪购活动。他们创意了“提供基于书的一个趣味组合,用信任改造传统出版业”的题材,以粉丝对罗振宇及罗辑思维的信任来吸引和驱动购买,在社群内定制富含情感元素的产品(一个带有游戏性质和温度的礼包)并在一个垂直的封闭渠道内销售,为粉丝提供知识、趣味、信任和共同改变出版业玩法的新鲜体验。

这场实验的结果是,8000套单价499元的图书礼包在90分钟内被秒杀。有人士计算,礼包内的六本书如果在当当网以优惠价购买,只需159.8元。即便如此,由于图书礼包的独特性、稀缺性以及“社群信物”的情感属性,很多粉丝还是认为499元的价格是超值的——它们购买和享受的是图书礼包附带的虚拟价值。需要强调的是,传媒业创造和交换价值的过程,始终是以平台、数据为内核和支撑的。借助互联网技术,传媒企业通过容介进化的产品和服务将目标受众沉淀到平台,与用户进行密切交互形成详实记录用户足迹、可预测用户需求的大数据,传递信息、创意题材、集聚人气、寻租变现这四个环节的实施,都是依托运营平台和用户数据展开的,同时又为平台提供了新的源源不断的数据,形成容介态,为挖掘用户需求、创造虚拟价值提供了可量化、有逻辑的高价值信息。媒体所拥有的平台和数据,既是自身创造虚拟价值的利器,也是新经济时代最核心的资产以及寻租变现的基础。依托平台和数据,进行品牌、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容介,就能为自身及其他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创造并放大虚拟价值,丰富多彩的商业模式也就应运而生,基于信任和预期的互联网社群经济大放异彩。比如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推出同名手游;上海灿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中国好声音》一炮打响后制作了多档娱乐节目,并延伸到艺人经纪、商业演出、音乐学院、KTV消费等多个环节;韩国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对啤酒、炸鸡、图书、服装、化妆品乃至韩国旅游销售带来了强劲拉动。反观目前处境堪忧的部分传统媒体,之所以举步维艰,一个核心的原因就在于在长期的单向传播、缺乏互动、广告买单的模式之下,没有形成稳固的用户群和精准的大数据,缺少创造和交换虚拟价值的基本条件。

三、传媒并购的虚拟价值创造

从传统理论来看,企业的价值创造通常有内生增长和外部并购两种方式。内生增长的特点是渐进式成长,风险相对较低,质量可控,不足是过程较慢,可能错失机会;并购的优势是可以快速获得价值创造所需的外部资源,便于在较短时间内重构价值元素,并与企业内部资源产生协同效应。并购的不足之处是存在着一定风险,结果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近年来,国内外对于传媒产业并购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发展历程、并购特征、未来趋势、国内启示等方面,对于并购对传媒产业价值创造的影响的研究,通常是依据传统竞争战略,在现有产业格局之下分析并购对传媒企业提升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本市场回报等问题,而对于并购对传媒业虚拟价值创造的影响这一问题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在广义虚拟经济视域内,基于生活对象化的视角和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理论,对于并购对传媒业虚拟价值创造的影响,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初步分析:

(一)获取平台积累数据,为虚拟价值创造形成支撑

正如前文分析,平台和数据是传媒创造虚拟价值的基础设施,但它们的形成和积累需要大量的时间及投入。在符合公司定位及战略的前提下,传媒可以通过并购,以金钱换取时间空间,快速获取并购对象的平台与数据,精准掌握包括心理需求在内的各种用户需求,为反向生产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并创造虚拟价值提供条件。一般而言,被并购的目标公司在其所在领域内,已经拥有了相对成型的产品、渠道和用户,经受过市场的考验,具备了一定的抗风性能力和虚拟价值创造能力,并购后通过整合及协同,依据用户的消费习惯、兴趣偏好等信息,对平台的虚拟价值创造能力进行提升,使平台兼具大众化“公享”和个性化“私享”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发挥虚拟价值可重复使用、并在重复使用中增值的独特优势,通过复制、延伸、跨界等方式向相关领域拓展。例如,传统媒体出身的上市公司浙报传媒近年制订了构建互联网枢纽型传媒集团的战略目标,核心思路是加快大数据库建设和应用为核心,加快互联网用户平台的集聚和发展,推动互动娱乐平台竞技化、媒体化、社区化转型。为加快平台建设,浙报传媒通过收购杭州边锋和上海浩方,构建起国内首个国有资本控制的大型自主性互联网用户平台,初步搭建起“3+1”平台中的互动娱乐平台。并购完成后,该公司积极推动边锋平台的“媒体化”、浩方平台的“竞技化”,横向主打全国影响力,纵向深耕区域本土化,并与新闻传媒平台和生活服务平台进行整合,形成网络、报纸、文化综合体三位一体的新型“O2O模式”。这样,作为虚拟经济富矿的网络游戏行业,其平台融合了信息、娱乐、服务、体验等价值元素,实现了虚拟价值创造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完善题材提升人气,为受众提供全方位虚拟价值

传媒业的虚拟价值创造,有赖于题材和人气这两个基本的生产要素,并购为快速获得这两个要素提供了可能。一方面,传媒企业通过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为创意题材的落地提品、平台、用户等方面的支撑,使题材由虚变实;另一方面,并购本身也是传媒企业发展的“题材”之一,尤其是对上市公司,无论是并购企业还是被并购企业,并购通常能引发投资者对双方的密切关注、对价值成长的高度预期,并集中体现在公司股价和市值的变动上。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传媒娱乐集团,美国华特迪士尼公司主打的题材是“梦想和欢乐”。该公司上世纪20年代成立以后长期以内生发展为主,围绕动画片制作核心业务向下游渠道和衍生产品延伸。随着核心业务增长的放缓,1995年,迪士尼以19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广播公司(ABC),2001年又斥资52亿美元购买了福克斯(FOX)家庭频道,并将其更名为ABC家庭频道。此后,迪士尼又收购了皮克斯动画、惊奇漫画、麦克斯电影、卢卡斯影业等多家动漫影视公司。其对影视公司的并购具有多重价值,其中之一便是充实“梦想和欢乐”题材,利用动漫影视传播平台获取可观广告收入的同时集聚更多人气,促进影视娱乐、主题乐园、消费品等产品的销售增长以及整个公司虚拟价值的稳步提升,实现“名利双收”(见图2)。目前,国内传媒企业的转型有两大方向和题材,一是以创意为核心,增加文化创意和用户体验价值元素,向类似于迪士尼的全媒体综合性传媒娱乐集团发展;二是以内容为核心,增加专业服务、电子商务等价值元素,向传媒服务商发展。并购对这两个题材的打造和实施,都具有较为直接的助推作用。以航空专业媒体为例,借助并购增加信息服务、会议战略、文化创意等业务,并与自有的新闻传播、品牌推广等业务进行协同,在“大航空、全媒体、精服务”的题材下做实做优,发展成为以航空为魂的现代新闻传媒服务集团,让专业品质、传媒品牌、航空文化附加在媒体产品和服务中为受众提供与众不同的体验,无疑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融合嫁接创新模式,为用户提供超越商业的虚拟价值

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传媒业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各行业创造和交换虚拟价值的放大器,是人气聚集和传输的主干道。传媒所吸引的人气,在提升自身虚拟价值的同时,还可以经过引流,与旅游、教育、医疗、金融等行业融合嫁接,在对方企业的产品上附加文化信息,使其拥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丰富的价值内涵,获得更高的虚拟价值回报。最近几年,互联网企业腾讯并购了艺龙、同程网、大众点评、滴滴打车等垂直应用企业,试图是通过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及网站、视频、搜索等媒体为这些服务应用分发流量的同时,在旅游、餐饮、交通等传统行业探索基于开放平台的O2O(线上到线下)商业模式。目前,引流效果已经初见成效,但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虚拟价值的提升,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可以尝试的方向,是融合人文与技术,在提高旅游、打车等产品功能属性的同时,增强美感、时尚、趣味等情感属性乃至口碑、个性、魅力等人格属性,黏住用户并产生互动、交流、协作,使情感体验与商业价值容介,最终进化成为自生长、自运转、自循环的范围经济系统。在这种范围经济系统中,受众在社交媒体中既消费内容又生产内容的角色,演变成用户既是虚拟价值的消费者,也是虚拟价值的创造者。他们在生活、工作中的情感交融和资源匹配,既能创造反哺社群的商业价值,又对产品、社群的虚拟价值带来增值,再叠加上媒体平台放大产出的品牌赋能效应,将带来更值得期待的价值创造。

四、警惕传媒并购中的虚拟价值折损

在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并购是传媒业创造虚拟价值的有效手段。但并购能否真正促进传媒企业虚拟价值提升,取决于很多因素,如果战略失当,操作失误,产品、公司、品牌等方面的虚拟价值不仅不能增大,反而还会折损,形成负向效应。新华悦动传媒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案例。2004年10月,新华悦动传媒的前身新华财经传媒在东京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上市后,该公司大举并购,相继收购了北京世纪光年传媒文化有限公司、经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告集团明声国际有限公司、联恒市场研究公司,但这些并购更多的是炒作概念,并没有进行有效整合,也没有对产品进行使用价值和虚拟价值的二元组合,尽管公司股价短期上扬,但并未得到市场认可。2008年后,新华财经传媒陷入亏损,但其并未放缓收购步伐,而是寄希望于通过并购改善业绩,维持股价。并购没能帮助新华财经传媒扭亏为盈。2009年,新华财经传媒各项业务全线下滑,全年净亏损3.116亿美元。该公司更名为新华悦动传媒,试图从财经领域向娱乐和体育方向转型。2009年5月,新华悦动传媒对外宣称有意出售其早前购得的《经济观察报》广告经营权。同月,出售北京金冠新城广告有限公司和北京京师景观有限公司全部股份。频繁的并购,乏力的整合,加速了新华悦动传媒的衰落。因股价长期低于1美元,2011年3月,新华悦动传媒被纳斯达克摘牌,后在开曼群岛破产。新华悦动传媒的教训在于,通过并购获得了大量业务,为了上市而拼凑资产,为了追求短期盈利和资本市场表现而频繁买卖,却始终没有进行有效的资源和业务整合,也没有提升产品、品牌的虚拟价值。对客户而言,无论是广告、传播品牌的基本需求,还是信任感、成就感的心理诉求,都没有得到满足。它的快速崛起而又迅速衰落,最终结果是公司价值和客户价值双输。当前,传媒业在并购中要避免一窝蜂盲目跟进,应着眼于价值提升,与符合虚拟价值创造方向并认同虚拟价值的并购对象充分协商,对价值创新的方向和途径形成共识,以此为基础确定并购方案,展开整合协同。在并购及整合过程中,尤其要注重人力资本、现代技术、金融手段的支撑,将精巧的创意高效落地,将信息(文化)更好地凝结于产品和品牌,使虚拟价值的创造和交换做实做细,减少虚拟价值贬损的可能。

虚拟经济论文范文第10篇

马克思以其极其敏锐而深刻的哲学判断力,从认识论悖论入手指出了这种“客体世界观”的根本缺陷。“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作为人类存在方式的实践,是人类直接生存于其中的客观物质活动。人类只能通过实践活动中确证世界的存在。由此发展出完全不同于“唯客体”的形而上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人以生产劳动的方式存在,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过程。因此,物质生产劳动成为人与自然界的内在联系过程。而生产劳动需要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客体之上,人与客体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人需要依据自身的生命需求用一种特殊的实践方式即生产劳动创造出劳动产品,而这些劳动产品是自然与人相互联系的纽带,是事物客体在人生命中的体现,表现为人维持生命的物质与意识的反映。因此,人以实践的方式与客观事物并存,也因为实践与客观事物相互渗透,并通过对方来表现自身的存在方式,形成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马克思得出结论:事物是普遍、内在联系的,客体就是凝固了的内在联系的过程,事物的本源是过程,主客体联系的过程,也就是矛盾的过程。一切矛盾就是过去一切联系结果与现在一切联系结果斗争的过程。辩证唯物主义为虚拟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积极的理论支持:

1、全球经济处于普遍联系中,中国经济只有在不断的和世界经济紧密融合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催生新的经济能量,经济才能充满活力。而真正能与世界经济紧密融合的便是虚拟经济。换言之,虚拟经济是中国真正融入世界经济的钥匙,是中国不断获得经济发展动能的重要动力源之一。凯恩斯对新古典经济学最大的超越在于看到了“流量”的重要性,虽然凯恩斯未能解释货币———资本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社会权力,但毕竟已经认识到流动性在经济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存量”没有“流量”的经济是一潭死水,虚拟经济在促进流动性方面则有着巨大的优势。当然,虚拟经济的发展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相当强烈。一方面,虚拟经济的膨胀会增加实体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易创造出双重价格体系;另一方面,可能对资源配置产生误导,影响国家经济安全。但不能因为惧怕虚拟经济带来的风险性和负能量就割裂了中国资本市场与世界资本市场的联系,割裂了联系就等于割裂了中国经济发展发动机上的纽带。能量有正负之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高度融合后必然波及到中国,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只能在实践中勇敢的面对并加以解决。世界本身就是一个二律背反,害怕和回避矛盾的后果是陷入更大的矛盾。观察经济社会发展要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审视,经济发展就是在正负能量不断对冲的矛盾中螺旋式的前进,每次大的波动后正能量都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带动世界经济螺旋式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说,虚拟经济本身也是一个二律背反,矛盾是动力的源泉。

2、虚拟经济非常灵活,把全社会的资金都吸纳进来,事实上,当今社会每个人都被编织到金融网络中,即使没有投资股票证券,也难以逃脱,如社保金、医保金等,都与虚拟经济有联系。虚拟资本是系统性权力,弥漫于整个社会,形成支配全社会的金融权力,既不定型又弥漫在每个人身上。

3、应正确看待经济稳定性。经济的稳定性一直是各国关注的焦点,通常根据一些经济指标来衡量,例如通货膨胀率,存贷款利率差、实际汇率波动指标、政府财政赤字等等。另外,人们的心理预期也是衡量经济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辩证法认为,事物的稳定是相对的,事物的稳定性恰恰建立在不确定的基础上,稳定有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对事物的稳定无影响,不确定的范围确定确定性,这是辩证法认识对深层世界的认识,与旧唯物主义追求绝对的精确性相对立。把辩证法用于经济发展中我们就能认识到,这种不确定性即风险性,应当允许并重视经济发展中的正常波动,波动带来了风险性,但波动正是稳定的载体,波动代表机体内部新生力量的动力在突破旧势力的桎梏,是矛盾运动的表现。辩证法认为,每个层次要引起下个层次的变化,能量是不同的,所以每个层次的变化只能引起一个层次的变化,对其他层次无影响,各层次是相互绝缘的。08年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海啸,其破坏范围广,穿透力强让人们难以预料,关于金融危机为何破坏力如此巨大,下文将做专门阐述,总而言之,是由于没能正确对待虚拟经济造成的。

4、经济发展是个综合性过程,是在物质化社会系统整体性推进发展中同时发展的。无论是研究实体经济还虚拟经济,都不能只从经济学科角度去观察,应用政治学、经济学、哲学三种学科综合思索。当今中国,政治哲学强调人民性的重要性,经济发展的最终受益者是不是人民,是判断某个经济政策的重要评判标准。所以,在制定某项经济政策时,首先应把人民的利益考虑进去,还要综合考虑社会、文化、国际环境等诸多因素,中国资本市场发育的20多年,虽然问题和矛盾频现,但总体上国家和广大人民通过资本市场获得了巨大财富,国家资本不断增值,这是符合辩证法事物发展规律的。

5、提倡发展虚拟经济并不是忽略和否认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物质生产和交换永远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坚实的物质生产基础是虚拟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保证。

二、辩证的看待两个问题

关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虚拟经济的经济安全性和风险性等问题,需要借助辩证唯物主义原则进行解析。

(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是西方国家在经历了长时间资本市场泡沫积聚后的一次负能量的猛烈释放,是在虚拟经济畸形发展,攫取大量虚幻财富在西方人心里生成的“幻象”破灭后的集中爆发。把虚拟经济看成虚幻经济,游戏经济,完全脱离其现实存在的根基,任意创设虚拟的金融衍生产品,其本质已经完全脱离了唯物主义所坚持的世界观,当时的华尔街金融体系推崇‘游戏经济’,金融衍生品成为锻炼人的意志与想象力的工具。从马克思唯物主义本体论上理解,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不能理解为一种“直观对象”的存在关系,而是一种感性互动的存在方式,是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彼此独立而又统一的子系统。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应该存在一种张力,这种张力就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的过程,虚拟经济需要实体经济作为基础,实体经济也需要虚拟经济加以激活,正常情况下,张力内的经济的波动可以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与此相对立的“原像—镜像”关系实际上割裂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联系,导致虚拟经济从应该坚持事物发展规律引向唯心主义的危险行为,当张力被强行拉伸,虚拟经济本身的风险性就会因为过度的投机行为加深,不确定性变得难以被认识,这势必产生极其惨烈的后果,“作为财富的社会形式的信用,排挤货币,并篡夺它的位置。正是由于对生产社会性质的信任,才使得产品的货币形式表现为某种转瞬即逝的观念的东西,表现为单纯想象的东西。但是,一当信用发生动摇———而这个阶段总是必然地在现代产业周期中出现,———一切现实的财富就都会要求现实的、突然地转化为货币,转化为金和银。”实体经济以实物或服务的流动作为其运行的形式,而这些形式都是以资金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虚拟经济中,资金是以膨胀的信用化形态出现的,如果资金的信用化膨胀进入到实体经济中的生产循环,则就形成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紧密互动。由于这种虚拟的信用资金弱化了实体经济所需要资金的作用,因此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互动增加了实体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虚拟经济的膨胀及波动促成了金融泡沫的生产,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因此,发展虚拟经济,并不是否认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不是忽略社会因素任意虚设,更不能完全脱离实体经济跨越发展。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虚拟经济就其本质而言有它存在的物质基础,“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人们从几千年前直到今天单是为了维持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从事的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既然把虚拟经济放在唯物主义视野中考察,就应承认它与实体经济的联系,承认其的现实基础,完全脱离现实基础的“虚拟经济”就其本身而言不是虚拟经济,是游戏经济和虚幻经济。虚拟经济是对现实基础的抽象和放大,且放大的比例应该在一定限度之内。承认虚拟经济的现实基础是实体经济,也就承认了虚拟经济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都是社会经济领域内的问题,二者之间联系密切,既具有矛盾的普遍性又有矛盾的特殊性,在对待二者关系上,尤其应注意研究特殊性,特殊性是事物的本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特殊原因,是事物之间区别彼此的根据。既不能用发展实体经济的经验发展虚拟经济、评判虚拟经济,也不能因为虚拟经济的特长就否认实体经济的存在意义,忽视其存在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就是一种崭新的制度,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事物,在中国,无论虚拟经济还是实体经济,都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的,在发展中必然碰到许多问题,对于这些带有特殊性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国外的或过去的经验去套,唯物史观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把所有问题都放在我们所处时代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全面把握,中国社会是一个有机体,所有问题都应该在这个有机体中通过实践加以分析解决。或许,哲学的“贫困”在于它无法为所有学科提供该学科本身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哲学的魅力正在于它可以对所有学科进行批判和衡量,提供解决问题的正确思维和道路。

(二)虚拟经济的经济安全性和风险性

乌尔里希•贝克曾说过:“风险和不确定性是一种经济行为的‘准自然的’组成要素。”因此,虚拟经济也具有高风险性,这是由其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虚拟经济并不包括物质生产活动,因此其本身并不能创造财富,但却可以对实体经济创造出的财富进行再分配,这也是其虚拟性的表现之一。随着虚拟经济的规模不断地扩大,势必会增加整个市场经济体系的风险。我国现在的市场经济中的也面临着微观性、不确定性与盲目性等消极因素。“作为虚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资产,包括期货、期权、掉期等衍生工具的价值,具有规避风险和发现价格的功能”,因此虚拟经济对经济系统中出现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能够有效地予以克服或减少,并由此为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切实保障,对于现代化风险投资和规模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成为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三点原因:

1、随着经济虚拟化程度的加深,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弱,虚拟经济的价值系统逐渐取得相对独立,不再依附于实体经济,但是虚拟经济的价值系统由于对整个市场经济体系产生影响,从而对实体经济的价值系统的影响却越来越强。

2、实体经济的价格主要受自然资源的制约,呈现出稳定的态势。但是,虚拟经济交易的载体是虚拟资本,而虚拟资本以资本化定价为基础,其价格主要受到人为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虚拟经济极容易产生频率较高的波动性。3、虚拟经济的重要功能体现在资本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提供的风险定价和交易机制,并提供了一个降低了交易费用的稳定环境,从而使得经济得以稳定增长。虚拟经济既增加了实体经济运行的风险性,又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并对现代经济增长起到了相当大的贡献,这实际上加强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异化”。基于以上原因,现代经济的危机发生主要并首先来自于虚拟经济领域,虚拟经济导致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从而增加了实体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此经济系统的稳定运行以及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是虚拟经济的安全。虚拟经济的安全运行能有效地抵御来自内部及外部的系统风险,确保国家的经济和国民财产的持续稳定的增长。当我们还在庆幸08年金融危机没有大规模波及中国的同时,一些经济学者把这些庆幸归功于中国尚未融入国际资本市场,人民币自由兑换没有打开等因素,但这种庆幸不能成为束缚虚拟经济发展的理由。虚拟经济本身就是二律背反,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消极因素,当前很多经济学者热衷于从如何消除这些消极因素进行研究,这在哲学上是否犯了蒲鲁东式的错误?“任何经济范畴都有好坏两个方面……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益处和害处加起来就构成每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矛盾。应当解决的问题是:保存好的方面,消除坏的方面。”马克思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谁要给自己提出消除坏的方面的问题,就是立即切断了辩证运动。”由此可见,正确认识虚拟经济的消极因素及其可能带来的对市场经济体系的风险,建立起虚拟经济的风险预警系统对于问题的处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如何在日后避免金融危机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从哲学角度考虑,那就是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背景下如何引导、转化、控制这些消极因素所带来的负能量,把它的破坏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负能量带来的冲击做到最小化,从而降低风险,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不要企图消除它,消除了消极因素,就消除了虚拟经济本身。

三、基于历史哲学维度的审视

马克思主义学者对虚拟经济的性质进行过深刻的批判,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美元再一次被抽象,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发行大量的金融衍生品,用虚拟经济的方式掠夺发展中国家,带来资本的急速增殖和财富的大量累积,发达者愈达,贫困者愈贫困,资本主义的掠夺方式变得更加隐蔽和抽象。“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地球变的越来越小,整个世界都纳入到一个交织联接的网络中,所有国家、所有民族都难以置身其外……各个领域突飞猛进,‘一日千里’、‘瞬息万变’通常只是一种形容,如今许多已经成为了现实。在这种形式下,任何闭关自守、试图封闭起来求发展,任何为我独尊、企图称霸天下,任何固步自封、陶醉于以往成绩,任何因循守旧、拘泥于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都是行不通的,都必将被时代潮流做淘汰”。对于虚拟经济性质批判的观点,笔者对其本身并不否认。但马基雅维里早就深刻的认识到,我们要关注的不是应当怎样,而是实际是怎样,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这是马克思基于历史哲学高度的深刻思考,是马克思对自身的超越,是马克思主义有着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某些固守在观念中的不适时宜结论必定会被历史所淘汰,与其义愤填膺的坚守马克思所做的某些结论,不如用马克思的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以此获得自身的利益,才是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思维方式。正如马克思所谈论人性一样,任何人性的都要放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考量,我们在评判一种经济形式时,也应放在现存的社会关系和国际环境中考察,是拒绝融入国际资本市场,失去话语权,用一种阿Q精神的批判来自我安慰还是接受这种新兴事物主动与世界发达的资本市场对接,赢得话语权,参与世界资本市场蛋糕的分配,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08年的金融危机虽未大规模波及中国,但直到现在中国也不得不为发达国家“埋单”,这本身就是一个事实。克罗齐指出,历史就是在善与恶之间不同转换,进化并非由恶而善的转变,而是由善而更善的转变,在这转变中,从更善那个阶段看去,恶也就是善。这里的善恶不是伦理道德维度的善恶,而是历史哲学维度的善恶。新兴的事物在起初总是以“恶”的面目出现在人们面前,冲击着人类的活动和思维方式。当今世界,虚拟经济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一种经济形式,它所生成的虚拟生产力和虚拟生产关系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人们获得财富的观念,对于虚拟经济的“善”和“恶”,即虚拟经济所带来的机遇和风险有待人们重新认知。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虚拟经济在带来重重危机的同时,也酝酿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增长。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其洪水猛兽般的“恶”带来了世界性的灾难,但是,就是在这种“恶”中,“善”的萌芽开始发育,人们更加理性的思索虚拟经济的未来,当这匹脱缰的野马被重新拉回正确的轨道,能否给人类社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空间,历史终究会给出答案。问题不仅仅在于解释和批判,“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能不能既立足本国、坚持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又具有世界眼光、加强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能不能既保证自己的经济安全、有效抵御各种外来冲击,又趋利避害、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能不能既扎扎实实做好当前的事情、不急于求成,又高瞻远瞩、准确地把握世界的发展变化;能不能既保持优秀传统、继承和发扬前任留下的好东西,又与时俱进、大胆进行改革创新……”这才是当下马克思主义者应该真正思考并加以实践的责任。

上一篇:电视广告论文范文 下一篇:中药学教学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