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人周记范文

时间:2023-03-04 07:39:29

小男人周记范文第1篇

《聊斋志异》:“魔幻+爱情”

陈嘉上既是一个擅于讲故事和表达自己爱情观的导演,同时也是一个商业好手。他避免了历来众多古装大片空有华丽外壳而言之无物的弊病,因此《画皮》与《画壁》才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他通过《画皮》开辟了华语片的新类型之后,再以《画壁》华丽延伸,继续打造宝典,这虽非最值得人们赞许,但却是华语大片目前为止最合适的一条路。

在《画壁》中,男男女女之间相互交集的感情脉络显得比陈嘉上另一部作品《画皮》更加庞杂,因此《画壁》可以算得上是《画皮》的一个情感升级版。陈嘉上在《画皮》中只是重点描绘出赵薇、周迅、陈坤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让观众始终将目光集中在他们身上,而甄子丹与孙俪等人则成为陪衬,显得有些鸡肋。

而在《画壁》中,片中几乎每个角色的身上都被陈嘉上赋予了复杂的情爱关系,这次他不仅大大扩张了感情的领土,而且让每段恋情都有了前因后果,并且一环扣一环。或直接或间接地改变了每个人的感情世界与命运,正如《武侠》中所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是同谋者。

《画壁》中,他们爱得错综复杂,爱得撕心裂肺,爱得泣不成声,最终一醒,万物皆空,不免慨叹。虽然与《画皮》同样是以“魔幻+爱情”为主旨,但显然《画壁》最终的效果显得更加令人震撼与感动。

小男人20年记

回顾陈嘉上的电影之路,不难发现他之所以有今日的成就,可以说是完全由他自己的努力奋斗而得来的。20世纪80年代初,他的工作仅仅是负责特技道具工作,为邵氏公司跟风美国电影《星球大战》的港式科幻片《星际钝胎》和神怪片《目劫》等制作道具以及特技动作。这些电影都可说是代表着当时香港电影的最高水平,陈嘉上也于此积累了很多经验,为日后拍摄《卫斯理之老猫》、《天地雄心》等科幻色彩顿重的影片奠定了基础。

陈嘉上于电影方面素有野心,单单做电影特技和道具根本不能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1984年,他与弟兄陈庆嘉、好友郑丹瑞一起编写的电影剧本《缘分》已经初露锋芒,又过四年,他任执行导演的影片《三人世界》取得了极佳的票房口碑,使得陈嘉上信心大增。

1991年,香港最卖座的影片《逃学威龙》是陈嘉上尝试动作喜剧路线的扛鼎力作,由当时已然小有名气的周星驰领衔主演,影片将校园闹剧与常见的警匪题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各种搞笑桥段层出不穷,将周星驰的“无厘头”表演发挥得淋漓尽致。

陈嘉上做了20年导演,多年过去,他只满意早期作品80年代的《错在新宿》和《武状元苏乞儿》。“我可以无愧地说,20年来,并不是‘你喜欢什么我拍给你’,而是‘我拍了些什么给你’,市场没有动作片的时候裁拍了《飞虎雄心》、没有喜剧时我拍了《逃学威龙》、没有处境喜剧时我拍了《小男人周记》。”

任外间风雨飘摇、蜚短流长,当时人回望,会以正面态度总结经验,至少由懒散创作人变得勤力,他说:“起码现在才配称是‘资深电影人’,懂得用另一角度看老板立场,不再纯以创作人的角度看电影工业。那两年知道市场残酷、诚意没用。”

三年前,《画皮》以感人至深的爱情引起了社会共鸣;三年后,《画壁》同样引起人们对于两性情感之间的热议。显而易见,陈嘉上对《聊斋》情有独钟。“《聊斋》很好看,《画壁》很短,但很有意思,给了我许多想象空间。我一下子就想到‘地狱是天堂,天堂是地狱’,又想到很多时候因为我们的欲望和冲动,就会承受很多东西”。

对于媒体的拷问,陈嘉上承认了自己已有女友的事实,更笑言“一生有太多红颜知己,没谈那么多恋爱,根本没法拍《画壁》出来。”陈嘉上坦言,“男主角朱孝廉对爱情的处理比较像我”。他还大谈他的“聊斋情爱观”,爱跟关系应该是分开的;爱情不是一种投资;人们只在乎婚姻中的先来后到,而忽略了爱情本身:一段感情是否有结果并不重要,只要真的爱过……

陈嘉上还说,其实这就是生活。有人在观影后问,邓超扮演的书生倘若没有遇见孙俪扮演的芍药,他会不会选择最初相遇的牡丹?对此邓超坦言任何一种可能都会存在,即便没有爱上牡丹,也难保不会遇见下一个芍药。陈嘉上导演更是解读直白、一语中的:这不就是人生吗?谁能一辈子只爱一个人?

陈嘉上前妻是前演员陈慧仪,两人于拍摄电影《小男人周记》时认识,后来因感情不和而分手。对此,陈嘉上称:“我是一个离婚的男人,我是一个婚姻失败的男人,爱情上我一直是一个失败者,我没成功,可是我觉得我找到某一个方向,某一个观念,而这个观念很重要,我就把这个观念分享。”

虽说顶着当年《画皮》现象级效应的压力,《画壁》打着“东方新魔幻”的噱头予以宣传,陈嘉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其实《画壁》才是真正的华语魔幻电影,从场景到里面的角色都借鉴了古典著作,再配合上最新的数字技术,打造出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仙境。然而,他们依旧不敢与西方魔幻拿来比较,毕竟论技术,华语片才刚刚起步。

观众对此并不买账,有网友评论说,《画壁》电影主创称作品为“东方新魔幻”,以示与好莱坞的区别。但从影片投放市场的效果来看,所谓“东方新魔幻”可能只是创作者的“一厢情愿”。

与好莱坞系列影片营造出完全不同于现实的魔幻世界相比,“魔幻”在国产电影中仍停留于“噱头”层面,不仅特效技术有差距,影片最重要的故事、情感、人物等更是软肋。也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画壁》虽然打着“魔幻”旗号,但实际兜售的还是古装武侠片、恶搞喜剧片的套路。

面对观众批评,《画壁》导演陈嘉上随即也承认,“《画壁》拼尽全力了,可是只能说是个起点”。他坦承,上一部作品《画皮》就曾被宣传为“东方新魔幻”,“老实说我当时觉得在骗人,我们还从没有在电影里做好魔幻”。

小男人周记范文第2篇

法扬伊拉克巴格达2004年4月9日

这是一幅来自伊拉克的画面。画中的主人公是一位伊拉克女孩。她身着伊拉克民族传统服饰,头上包裹的围巾又黑又脏。她的目光忧伤中带着惊恐,鼻梁和右侧的脸蛋上沾满了战火的硝烟。她的身后,是一面美利坚国旗和一辆M1A1主战坦克。

不久前,她家的房子被美军的飞机炸烂,她的七岁的弟弟被炸死。法扬已经很久没有进过学校了,她不知道这种生活还要过多久。

张月红湖北沙市1998年8月11日

一幅水天相接的画面,一棵孤独无助的水杨树插在水色之中。树上有一个孤独的女孩。张月红,这位只穿了一条短袖的8岁女孩像树熊一样紧紧抱着一棵水杨树,她的身躯是那么瘦小,腰间的肋骨像琴键一样凸现。她没有眼泪,也许,她早已哭干了眼泪。她的脚下,夹带着猪、羊,夹带着庄稼,夹带着垃圾,夹带着家具、农具的洪水咆哮着。今天早晨,在逃避突如其来的洪水时,她的父母不幸被洪水冲走……

不知道她的父母是否活着,家园是否已重建。张月红是否已重新背起书包……

陈某吉林市搜登站镇二道沟村2003年8月15日

这是一幅色调低沉、空气稀少的画面:一间几近倒塌的茅草房内,37岁的爱滋病患者陈某从半年前开始高烧、肺部感染、口疮并出现疱疹,最终在今天下午死去。陈某和同镇的100多位爱滋病患者一样,不是因为寻花问柳才染上此病,而是因极其贫困,才从1986年起,以52元的价格,每月向当地血站卖血浆400CC。除去5元挂号费和5元车费,陈某的约一盐水瓶鲜血可换来42元人民币。但它对陈某来说,可用来买米、买盐、买肥皂,以维持一个月的基本开销。42元钱,对富人们来说,可能还不够洗一次脚。

为了谋求最大利益,采血站的采血瓶、采血器、血浆瓶、分浆盒及针头全部为重复使用,为此,陈某和其他卖血人一样,在劫难逃。

我国现有HIV感染者100万,其中80%左右为农民,而这些农民,又绝大多数因卖血而感染。呜呼。

陈?D温州雁荡山2004年10月3日

这幅画面中的主角是一位将十指插入头发的男人,这种姿势通常是男人在极度痛苦中的表现。

半个小时前一条风景如画的山崖间的小路上,两个男人狭路相逢。

一方是年仅5岁的男孩陈?D,一方是一米七八的不知名的汉子。这条汉子显然没有想到要为眼前的小男人让路,或是因为这人太小,小到他根本没有看见。在短暂的僵持中,男孩最终为男人让路,但男孩一脚踩空,像小鸟一样飞下了6米深的山崖,从此不再起来。这件事发生在今年的“十一”黄金周,这是一个孩童,一个祖国的花朵对谦让所作出的选择。据说,这位男子汉似乎没有感到自己有愧,眨眼就没了影子。

陈?D的父母在哭泣。

雁荡山在哭泣。

本人每一天

下面是一幅幅每天都在重复的画面。

才感到刚刚躺下,才刚刚闭上眼睛,闹钟就唱起了义勇军进行曲:“起来,起来……”

背着一个重达四十斤的书包,像进军伊拉克的美国大兵,弓着腰,一步一步爬向四楼的教室。

再次跨进家门,天色已黑。

今晚,还有八张讲义、五十个单词和六大练习、一篇作文、一篇周记等着我。当然,还有丰富的菜肴、香喷喷的白米饭。

看着父母主席般的慈祥笑容,我感到什么都不缺,只是缺少睡眠……

小男人周记范文第3篇

因为《聊斋志异》的过于知名,中国的妖魔鬼怪的传奇故事就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来自于聊斋系统,一部分是非聊斋系统。在胜者通吃的年代,聊斋向来是侵占其他鬼故事的地盘,陈嘉上版本《画皮》便是借助聊斋的皮相来说一个古代情场故事,与陈嘉上当年做编剧时期的《小男人周记》如出一辙,中产阶级趣味明显。本版《画皮》,将背景提到汉朝,陈坤出演的王生又是将军,虽则心动,然而却能坚持爱情,实在是扬弃了原著中的缺憾。

蒲松龄笔下的女鬼狐仙,多数符合古代男性的幻想,虽说具有一定的女权意识的觉醒,但更多是自建枕席、投怀送抱,乃至于书生因之大走好运、金榜题名,从物质、肉体和精神等各方面获得匪夷所思的回报。对于一般民众和读者而言,女鬼狐仙都不需要做细致的区别,更不用说神仙妖魔鬼怪的社会学分析,总之异类一定有异能,且基本上能够扶持男性在主流社会中进步。在蒲松龄的视野里,有着和曹雪芹同样的审美志趣的倾向,那就是认为女性更具有美学意义,她们不但由梦中的画册命运簿中、狐仙妖精等等幻化而来,而拥有着美丽无限的外貌、知书达理的学养、婀娜多姿的身段和挥洒自如谈笑风生,上得厅堂入得厨房又一流,每每又可以遵循儒家传统,齐人妻妾同享之福,经常被书生、孝子所遇,其实不过是民间百姓对于理想的想象和对美好感情的潜意识的投射,将典型的郎才女貌的标准做了螺旋形加工,男人只要求纯正,而女鬼狐仙则似乎便是魔镜本身,心想事成。聊斋研究者马瑞芳指出“蒲松龄的人生理想,是以‘金榜题名’为前提的人生理想,‘一举成名四海传’,‘美妾成群妻又贤’。”所以,《聊斋志异》中的男人,基本上生活潦倒或放荡,追求功名,且爱情并不专一。但王生,却是意外。

爱可以使得人永生,妖也可以。原著中的男人,不过是死于色,无情,更无胸襟,未若陈坤般踌躇、暧昧,求之可得,然而发乎情而止乎礼,却又寤寐思服。梦中缠绵,或魇或快活,都是人之常情。这个角色有格调,从一开始便复杂。甄子丹的出走,他愧疚,然而不能让赵薇。赵薇之贤妻,也是源于这个爱字,而周迅则是双重的压力。一是本有原罪,作为狐狸吃人心是她的本能和生存下去的唯一办法,所谓修炼,但从镜像倒转的角度来看,人类又何尝不是吃尽动物,不过又是完全以人为本自居万物之灵。二是既然不是人,还要追逐人的快乐和愁苦,试图成为人的一份子,然而首先没学会爱的宽容,先学会了羡慕、嫉妒和恨。赵薇和周迅都把力量和前途押给陈坤,但陈坤又是犹疑不决的人,爱不尽位、断又不舍。

当然需要甄子丹和孙俪出现,他们本身也是对应周迅的追慕者戚玉武,此外一众武人和丫环,则是作为乌合之众和见证者出现,事实上他们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只是将事情弄得越来越糟,但在信息传播极为简单的年代,他们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甄子丹就如同乔峰一样在辩诬的路上挣扎。赵薇已经审美疲劳,对于众人来说,好在陈坤还有基本的把握。妖做蛊惑之时,绝大多数人都是目迷耽美,看不透本质表象太过掠人,周迅使用的是魅力的侵略,当大多数人失去本真的时候,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然而未必有用,赵薇反而被诬陷为妖,直至要陈坤准备与之同死。

甄子丹是清醒,但手段并不高明,处处受制。武功再高,也搞不过政治,自古以来便是如此。孙俪是驱魔者的后人,是一贯的人妖誓不两立的原教旨信仰者和实践者,倒是能够立场坚定和活得简单。陈嘉上的胜利,在我看来,便是汲取蒲松龄的精神内核,人和妖一旦有情,便陷入人性之嘲谑,身不由己。电影最终让周迅的精神升华,出让千年修炼之灵丹,死亡之人尽数复活,只有她死,才能解决问题。丑和美、仇和情、迷与醒,在那一刻,纠结一起。这部《画皮》出人意料,秦时明月汉时关,果然与明清格局视野都大不同。

小男人周记范文第4篇

常常有小朋友向我抱怨:杨老师啊,我们老师天天让我们写日记,每周还要写周记,还要写作文,哪有那么多可写的事啊?我们天天上课,下课,回家写作业,爸妈还要弄上一堆练习册让我们做,生活真的是太无趣了,没什么可写的。

有时候,你只要让你的思维拐一个弯儿,就会发现新的写作素材。

有一次,一位四年级的小朋友,跑来问我:“杨老师,今天,老师布置了一篇日记,题目叫‘变化’。可是,我觉得我每天的日子根本没有变化。”

于是,我问他:“你平时放学出校门,往哪边拐?”他回答,往左。我说:“那好,今天,你出门儿就往右拐,走一条新的路回家。在这条新的路上,你一定会看到新的风景,新的事物,新的路人,甚至,你听到的风声都是不一样的。”

第二天,小朋友高高兴兴地跟我说:“老师,我的日记写出来了,得了‘优’呢!”我问:“你写了哪些变化呢?”他说:“这条新的路比天天走的那条路要宽,两旁有水杉树,笔直笔直的,风从树枝间穿过的声音,跟直接扑到耳朵里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还有哦,这条路上人少车多,还有一间新开的西点店,面包的香味,隔老远就闻得到。”

有的时候,你只要稍稍换一个视角,就会发现生活中新的写作素材。

比如,教室里飞进来一只蜜蜂,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事啦,三言两语就写完了。可是,假如,你用蜜蜂的视角来写呢?你高高地飞在教室的上空,从灯管边飞过,从黑板上方飞过,贴在窗玻璃上歇脚,再飞起来,在老师的头顶上打两个转。你看到,下面一个个黑发的小脑袋,啊,那个小男生抬起头来,看着你,又一个小女生抬起头来了,他们都看着你。你不免得意起来,“嗡嗡”地飞得更起劲儿,一会儿来个俯冲,教室里像开了锅似的。啊,老师生气了,她挥着书本赶你,你飞快地掠过黑板,“刷”地从一扇开着的窗子箭一样地射出去,然后,再悄悄地绕回来,停在门框上,看着那些孩子……

平凡普通的事,只要你换一个视角,便成了一段有趣的素材。

有的时候,除了用眼睛之外,你还可以发动你的耳朵,你的嗅觉,你的触觉,去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有一天,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体验。我的儿子焦急地问:“妈妈,这怎么写啊?”

放学的时候,我带他走出校门,用丝巾蒙住他的眼睛:“现在,你来体验一下,盲人走在路上,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这样说。

儿子小心地迈出脚步,走得比平时慢得多了,并且,不时地伸手摸索着,寻求我的帮助。走着走着,他突然说:“妈妈,我们是不是走到××巷了?”我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他回答:“我闻到炸鸡的香味儿了。”原来呀,这条巷里,有一家炸鸡店。走啊走啊,儿子又说:“妈妈,我们是不是要过那条大街了?因为我听到车来车往的声音。”过街的时候,他死死地拉住我的手,是啊,街上那么多车,普通人尚且走得提心吊胆,一个盲人,心里该有多么紧张多么害怕呀。

晚上,儿子就用这个素材写出了作文,后来,这篇作文被老师当做范文在班级朗读。

有的时候,你需要从别人身上挖掘写作素材,就好像,你经历了另一种人生。

很多同学习惯于在自己身上寻找写作的素材,可是,你要知道,一个人的经历是有限的,反复地写自己,文章不免视角狭窄,内容单调。

有一天晚上,我下楼去倒垃圾,看到居委会办公室里挤满了人。我不免好奇地走过去,发现一位中年大叔坐在沙发上,泪流满面。是什么让一个大男人哭成这样呢?我便静静地听起来。

原来,这位大叔在很小的时候,被人拐卖了。现在他长大成人,回到家乡来寻找亲生父母。可是,被拐的时候太小了,他只记得自家门家有一根木头的电线杆。四十年过去了,沧海桑田,电线杆早就拆除,原先的平房,变成了高楼;原先的小巷拓宽成了大街,所有幼年的痕迹都消失不见,大叔甚至不记得父母的姓名了。想到一生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他内心痛苦万分。

我仔细地听着,听大叔说他如何在家门口玩耍;如何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如何站在不认识的人面前,倔(jué)强(jiàng)地一言不发;如何撵(niǎn)着院子里的一群鸡,如何走几十里路去上学;如何回到城市里来;如何到处打听寻找。我足足听了两个小时,就好像我也走过了那艰难的四十年光阴。这么宝贵的素材,被我详细地记在了笔记本上,准备将来要写一写这位大叔的故事。

所以说,我们的生活,哪里单调,哪里无趣呢?只要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向,换一个视角,只要我们谛(dì)听他人,只要我们留心四周,便会发现,这周遭的世界,就好像一个大大的素材库,里面有无数的故事,等着我们一一写出来呢。

好了,今天的下午茶时光又要结束了。我们足足用了三个下午茶的时间来谈如何寻找素材,下一次,杨老师就要跟大家说一说,如何写开头了。

小男人周记范文第5篇

花白头发的陈嘉上导演看起来温文尔雅,似乎是一个很难发怒的人。言谈间可以感觉到他的自知和笃定,他好几次强调“你无法欺骗观众”,而对自己的电影所处的位置和自己要面对的观众群看得很清楚,对于自己的电影“影评差”亦释然。他说自己的人生观是“我只追求做对,不追求成功,成功很无聊”。

作为资深影人的陈嘉上却没什么架子。正如他自己所言:“我在片场从来不严厉,我是一个随和的人。”正因为过于温和,容易对工作人员心软,而使得他的电影不那么完美,而他也愿意承认和接受这种不完美。谈到电影本身他滔滔不绝,谈到自己的过往经历则减缓了语速,被迫自我审视的他陷入了思考,但即使这种思考有些艰涩,但他依然选择袒露自身。而这些交谈,也让我们悟到,一个人从哪里来,他的性格是什么样子,都将影响他作品的样貌。

片场长大的男人和他的武侠梦

陈嘉上是香港电影工业一手养育出来的导演。他说自己最喜欢的是片场的生活,而片场生活的随遇而安、快捷、不讲究也养成了他随性的性格。做完采访,我们在为他拍摄封面大片做准备的时候,他在原地不作遮挡就把服装换了,工作人员询问要不要去更衣室,他低声回答:“没事,片场长大的男人,不怕。”

明年1月,这个片场长大的男人即将在内地上映他的又一部电影《四大名捕2》,而《四大名捕3》也将随后推出。这部“3D新魔幻武侠巨制”保持了原班人马:邓超、刘亦菲、邹兆龙、郑中基、吴秀波、江一燕、黄秋生。陈嘉上坚持用统一的演员阵容来拍完这个系列,“如果不这样做就没有意义,这不是我的电影而是我们的电影,团队对我来说很重要。”

大部分华语片导演都有一个武侠梦,陈嘉上亦不掩饰自己的武侠情怀。早年他就作为编剧跟随徐克导演做电影,如今在横店拍《四大名捕》,恰巧徐克也在旁边拍《狄仁杰》。“每天背对背的,在片场都打招呼,我就去那边现场看徐克导演怎么拍,我学了好多。我们不停交流,但是是我偷学他的比较多。”

陈嘉上坦言自己一直在学习。先是放下过去一些固有的概念,再去吸收新的技术和理念。他说,“放下”是自己的强项。他放下港产动作片惯用的镜头语言,去适应3D技术带来的电影语言革新。他去接受3D专家的培训,并开心于团队对他的表扬“学得很快”。他坦承53岁的自己确实难以摸准年轻观众的喜好,“我对世界的看法或一些解读不可能装成一个年轻人”,但他通过保持自己整个团队的年轻化,来接近年轻人的步调。像《四大名捕》,他就希望用“奇诡的故事”去吸引年轻观众,“我说故事的方法有我自己的风格,你会觉得出其不意、竟然如此。”

《四大名捕》第一部曾取得2亿票房的佳绩,但同时也遭到一些诟病,虽然场面宏大气势磅礴,但偏离了传统武侠路线,这种翻新是否成功,一些人是持着批评怀疑态度的。面对质疑与讽刺,陈嘉上的态度平静而接纳,“有一些爱好传统武侠电影的人觉得我把武侠电影搞烂了,可是我会说武侠世界需要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往前走,你可以继续爱传统的武侠小说或武侠电影,我觉得也很好,只不过那不是我的目标,我想把武侠这个圈弄大一点,让它的方法多一点”。他直言自己愿意做一个实验者,不停研究新产品的可能性,而发掘的过程对他而言要比结果更加重要——“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会成功,但是这个过程我觉得很爽。成与败就承受吧。”

近两年,在现代题材中小成本电影异军突起,古装动作大片却遇到了瓶颈期。陈嘉上认为,从投资的角度看,本小利大的事他们无疑是更愿意做的。而他选择这个片种,因为成本高,实际上是风险性更大了,票房的压力一直都有,可是——他顿了顿说,“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当很多人都在找一些比较容易做的题材,而你继续做自己的时候,你的对手就反而小了,所以我反而觉得不一定……武侠电影给了我一个空间让我天马行空,这也是徐克导演一直握着拳头坚持跑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对于我来讲也是如此。”

一直在寻找的路上

陈嘉上试图不断地寻找电影的可能性,从1988年执导影片《小男人周记》到现在,他的电影风格一直在变化。初入行时,他拍摄小人物电影,描写中产阶级爱情故事的《吴三桂与陈圆圆》、《小男人周记》及其续集《错在新宿》颇受白领好评;1991年,他又迈入喜剧领域,“实验”出了香港最卖座的影片《逃学威龙》;之后,又相继有《武状元苏乞儿》、《真假威龙》、《天地雄心》、《精武英雄》、《野兽刑警》等作品问世,奠定了他在香港商业电影圈中的地位。从小人物电影、喜剧片、动作片,到现在的奇幻武侠片,陈嘉上的电影风格是跳跃的,有人说,“你什么都懂?”,陈嘉上也依然是那句话:“尝试新的可能性是我的乐趣。”

当被问及近年在内地拍摄的电影中,哪一部是自己最满意的,陈嘉上犹豫了一会儿说:“说实在没有一部是非常满意的,但就对个人的重要性来说,《画壁》对我而言是比较重要的。因为这部电影我说了一个非常难说的故事,说了一些一般人不敢说的话。这个故事是有一点反爱情的,但却以爱情为主题,它告诉你爱情多不重要,这是极难干的事情。”这个答案确实令记者吃了一惊,因为《画壁》在坊间的口碑不佳,可是,陈嘉上解释道:“口碑是延续你下一部作品的票房而已,可是口碑不等于作品对你的重要性。”

每一个电影人,都有对于自己作品的定位与坚持,在这一点上,陈嘉上自嘲地说,“我只是一个‘摆摊者’而已”。面对记者的疑惑,他甚至又肯定地说了一遍:“我常说自己只是一个‘摆摊者’,可相对而言我是一个有良心的摆摊者,我会摆一些比较好的东西、把它变成比较平民化的然后传给大众。”

他欣赏张元、贾樟柯,会偷偷去看张元新作《有种》的首映,并被电影所震撼,但他也感到无奈,感叹这个市场还没有准备好迎接这些导演的作品,遗憾佳作只能流于小众。可他也同样为王晶这样“替产业赚钱”的导演感到委屈,对于商业电影,他的看法是:为观众拍电影,这就是香港精神,每个导演面对的观众群不一样,可是他们会老老实实想方设法找到自己的观众,选择没有对错,只是选择。

而陈嘉上坦言他很早就认清了自己的这个位置,他可能永远拍不出张元式的小众艺术片,他也不像王晶一样对票房有过高的追求。“票房只是我生存的手段而已,我生存了我才觉得我还有其他要做的,还有其他要表达的。王晶导演就是产业的,完全是往最高点走。所以这是没有对错的,要把电影产业做起来,就需要各种各样的人。”

他也透露,希望过几年可以筹备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影,有关自己从海外回到香港再辗转内地的人生历程。他要去坦白一些话,要从自己的经验中提炼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将自己的解读呈给观众。“我希望能拍这么一个故事,有这么一个人,傻瓜还是很开心的。”

被推到高处的“摆摊人”

在导演之外,陈嘉上还贵为香港电影导演协会会长、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且不说拔高自己,陈嘉上似乎是更乐于将自己摆在一个较低的位置,对于这些头衔,他的说法是“只是他们尊重我这个‘摆地摊’的人做事比较公平,我这个人从来不太追求利益,我是大义工头,在香港电影界很多义工的事情都是我去干,这不跟我的艺术成就有关”。

能够坐到这个位子,他说并非他争取的结果,“到现在为止可以说没有一个位子是我争取回来的……从我当道具到特效、特效主管、编剧、场记、副导、导演,都是别人推我上去……我只是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最好,这是我最重要的经验”。

这样一个被人“推上去”的经历似乎在别人眼里看来是顺风顺水的,可只有陈嘉上自己知道,这其中也有迷途的时候。从加拿大肄业回到香港,看过章国明《边缘人》的陈嘉上被电影行业吸引,追随着章国明的脚步决定去考邵氏公司,而幸运女神也眷顾了他,在五百个人只取四个的情况下考进了邵氏。初入行,他并没有要做导演的雄心壮志,只是想着能够帮帮忙就好,可是人生却出乎意料地将他带领到了导演的位子上。

“可是越成功的时候越危险,稍不留神,你会发现你走错了路。”他坦言,也有为赚钱干过一些非自己所愿的事,那是1984年,年轻的陈嘉上虽然做着一家大电影公司的总经理,但他却不想再搞电影了,他说那时候,因为利益所趋做了一堆烂作品,“只是一群很贪婪的人在干一些很贪婪的事”,觉得没有意义,就想离开了。最后在陪着老板赔光了钱之后,他带着仅剩的6000块钱,独自一个人由香港到新疆,去了丝绸之路。当时他已经预备了要转行,“比如说做报纸,什么都可以”。

对于陈嘉上而言,人生似乎总在给予他机会——在几乎要放弃电影时,徐克又伸出了手将他拉了回来。这一切好像都是幸运的,但又不仅仅是幸运。陈嘉上的人生就像他的电影。在谈到他所擅长的喜剧片时,他说:“无论怎么正的剧,都应该是带着喜感的,因为人生就是应该充满喜感的,我的世界充满了快乐。” 在后来的人生中,陈嘉上一直强调“我现在干的事情都是我觉得自己想干的、值得干的我才干,无论多少利益都跟我无关,要是值得干的,就算没有利益我也很乐意去干。”

他说他是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乐观地面对一些悲剧的可能发生。“我总体是悲观的,可是我乐意去面对。”他用这样的解释来回应别人对他“顺风顺水”的评价。哪怕是对于在加拿大未完成学业的这段经历,他也是珍惜并感激的。他在上学时候修的是天文地理,虽然只学了两年,但是却觉得自己开窍了。学天文学到人的渺小,学到所谓永恒,学到时间,学到太多事情太无聊。学地理就光学把麦当劳摆在哪里都学到好多,要想好多事情,人是怎么活动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反应,然后就理解了很多问题……这两门学科从某种程度上建立了他的世界观,如果没有这段经历,或许也就没有如今的陈嘉上了。“我是一个反成功、反利益的人”,虽然说自己是电影里“摆地摊”的,他也愿意做一个快乐的电影“摆摊人”。

做一座谦虚的“桥梁”

上世纪90年代是香港电影最为昌盛的年代,这个弹丸之地因为电影的魅力集聚了华人圈甚至是世界的目光,至今,电影人对“香港电影”都有一种情怀,虽然时过境迁,不少人依然期待着金像奖的再次辉煌。金像奖主席陈嘉上对此也有话说。

在他看来,香港电影金像奖只是一个风向标,其标准并非选艺术标准最高或演出最好的电影,而是港人最期望的电影。金像奖最珍贵之处在于真实和民主,因为它是民主投票。“我们要老老实实地保住这个东西”。

陈嘉上坦言,他何尝未曾听到这样的期待,希望“香港电影金像奖”变成“中国电影金像奖”,但是他会觉得,由港人来做“中国金像奖”是越俎代庖,“说实在的,我不敢做,香港电影金像奖本来就是一个地区的小奖”。他还曾跟任职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的何平导演提及过此事,说“你们来搞,我来配合,我很愿意把我所有的经验来分享”。

浸淫在香港电影工业里的陈嘉上无疑对金像奖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他说起这段话的时候,有不舍的感伤,也有敞亮的胸怀:“有人说,假如香港电影金像奖没了,你也就没了,我说这也是会发生的事情。可是要是在它在没有之前,能够推动整个中国电影的发达,那时候,把这个‘棒’交出去给中国电影金像奖,我非常的乐意。”

陈嘉上说,他一直在把在香港拍摄类型片的经验带到内地,也在把香港电影的精神带到内地。在他心目中,香港电影最珍贵的精神在于自由,在于它完完全全地为观众服务。在说自己是个“摆地摊的”的时候他强调,这就是一种尊重观众的精神。

陈嘉上身上流露出港人的务实,因为香港的商业电影环境不容他不务实,“我们就是商业电影产业的一部分,没有观众就没有生存空间,没有人去补贴他们去拍主旋律,没有宣传费去拍电影。他们所有生存的空间就在于有多少观众,所以他不可能不服务观众、追求观众,这就是香港电影的特点。”

观众并不是容易讨好的。陈嘉上说,香港观众现在的口味非常好莱坞,他们来看电影就是来娱乐来消遣的,“但娱乐也是很难满足的”。他反倒觉得,内地观众相比较而言对电影的文化要求更高,比较注重电影的文化内涵,在这方面,作为香港人的他虽然感到“难懂、难做”,却也认为“很难得”。

北上拍片,对所有香港导演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他们文化不通、“水土不服”、捏不准内地观众的“脉”、穿不好体制的“鞋”,这些困难对陈嘉上而言同样存在,这也是他一直不敢碰现代题材的原因。谈及这些困难,他略带羡慕地说:“(冯)小刚随便说一句话就有感觉、就接地气,可是我们南方人说粤语的,就语言方法这部分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但每天都在认真听、认真看的他,相比不少其他香港导演,已经算能够较好把握内地观众心理的了,近几年他在内地拍摄的古装大片的票房成功就是一个佐证。而比起前几年在媒体上曾被吐槽“普通话太烂”,坐在记者对面的陈嘉上导演的普通话要比想象中顺溜得多。

不过,给导演拍摄大片的摄影师还是更熟悉他往昔的经典电影。摄影师热情地播放着粤语歌《皇后大道东》来调节现场气氛,陈嘉上则配合地摆出各种姿势。在镜头里,这位个子不高的港片老大哥竟俨然有点像“教父”——是的,那种沧桑感。比起他在内地吸金无数的那些魔幻武侠系列,摄影师似乎对他那些朴素但接地气的旧作更感亲切,边拍摄边跟他聊起了那些年他拍过的经典录像厅电影,毕竟那段黄金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Q&A

香港电影最珍贵在于

自由精神

Q:《影视圈》杂志社

A: 陈嘉上

Q:您一开始是怎么对科幻武侠产生兴趣的呢?

A:其实我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只要还没有人干过我就去看。你去看我拍戏的历史的话会发现,我一直在变。我一开始就是拍小人物电影,我后来拍喜剧、动作片,大家就说我不懂,但我的乐趣就是在寻找新的可能性,我们创作人最重要的就是可能性。而且武侠也给了我一个空间让我天马行空,在武侠电影这部分我们有很多想象空间,它带给我们视觉上和感觉上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但它也需要接地气。

Q:在尝试了这么多类型之后,您觉得自己最擅长哪一种?

A:我其实也没有擅长的。我像一个类型研究者,一直不停在研究新产品的可能性,研发这些可能性的人他不会是擅长很多东西的人,他可能是具有冒险精神的人,他可能懂一定的规律,然后(研究)这些加起来可能有什么效果。我不一定知道它一定成功,但是这个过程我觉得很爽。成与败就承受吧。幸运的是我过去成功的例子蛮多,而且成功了就可以送给大家,可以丰富类型,我享受的也是这一个。

Q:对于票房您是怎么考虑的?

A:票房只是我生存的手段而已,我生存了我才觉得我还有其他要表达的。所以我拍戏对于票房一直是希望对最低点有个保留,起码到达多少我就不管了。因为只要老板没赔钱我下次就有机会,没赔钱就说明我对观众的期待度估计没太错,说明这个戏还是能够吸引观众进去,口碑(好)才能够达到这个票房。当然我也会根据这里面的反馈来估计下一部该怎么做。所以一般(票房)达到一个点后我就不看票房了,而看口碑,我从来都觉得口碑跟其他东西比票房要重要。票房是一个不可预计的事情。

Q:您说您在意电影的口碑,如果观众对您的作品有差评,您怎么想?

A:创新总会有风险。许多行家都理解我在技术上的各种尝试,所以我也谢谢他们,可是实验就是实验,做实验的一般不是做最好的产品的人,所以我就说我很清楚自己的位置,而且也不会觉得委屈,我就是做实验的,有时候会失败有时候会成功。

我没纠结。有时候人家说你看你的评论多差,可是我会说我的评论一直都差,没关系。我从来不觉得某些事情、拍的电影就是最好的。我这个人有性格上的缺陷,让我不可能拍最好的电影,我这个人太宽容,一看见别人不开心我就心疼,对演员没有太大的强迫性,以至于有时候演员不一定在我手里头冲出去,尽管我还是很好地让演员的极致性发挥出来了。我觉得这是我的好处也是我的坏处。我就是这样子的人,不可能完美。

Q:您觉得香港电影的精神是什么?

A:我认为香港电影精神最珍贵的在于自由,在于它完完全全地为观众服务。在香港电影这个产业里面,有王晶、关锦鹏、王家卫、许鞍华,但我们有一点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观众,尽管我们的观众层不一样。而香港电影的成功在于过去一些导演明白了要突破香港的框框拍给全亚洲、全世界看,所以香港电影才会成功。为什么台湾人、马来西亚人、新加坡人都爱香港电影,就是因为它不本土的精神,这就是自由精神,只要这个自由精神不变,它就是香港电影。

Q:对于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您是怎样看的?

A:这是不一样的,这都是选择(的不同),选择不是对错。你可以要求一个导演拍开心的、商业的电影,他有选择的权利,而且我非常尊重。有些导演确实是殿堂级的,他确实需要小众去支持,需要知识分子去看懂他们,需要我们干这行的人去看懂他们,很难强迫他们把东西弄得比较通俗,很难强迫他们放弃对某个目标的追求,所以我一直在说中国电影在高端这部分不差,只是在高端这部分我们还没有好好为他们做好这个市场,我们中国还没有艺术电影院线,还没有建立起观众群去支持好导演。而王晶导演就是产业的,你也可以像王晶导演一样替产业赚钱,这是没有对错的,要把电影产业做起来,就需要各种各样的人。

小男人周记范文第6篇

周末的聚会,江胭脂其实并不想去,可是朱珠说,趁着还年轻,赶快认识一个人吧。胭脂的那声不,就乖乖地咽回了肚子里。

自从胭脂离了婚,朱珠就忙着为她牵线搭桥,倒比胭脂更着急。在她看来,一个人过一辈子是件不可思议的事,而且也完全不可能。女人终究是离不了男人的,那些嘴上说有没有男人都一样的女人,其实都不过口是心非,不然就是一群吃不着葡萄的狐狸。离婚就意味着即将再婚。既然如此,倒不如趁早。黄脸婆是做过一趟了。那就得赶在年老色衰之前再做一次。

胭脂换了条裙子,前一天才和朱珠一块上街买的。有点短,都不到膝盖。胭脂结婚后都没穿过这么短的裙子,可是拗不过朱珠,勉强买了下来。

从镜子中看去,胭脂仍然是年轻美丽的。小腿很迷人。她记得周锦盒也称赞过。是恋爱的时候了吧。太过遥远的事情了。

又化了点淡妆,时间就有点紧了。等匆匆赶到聚会地最,才发现自己是最晚的一个了。朱珠站起来就要罚她酒。这个闺蜜。就是怕她不借酒装疯。

可是借酒装疯总是件快乐的事。胭脂也是离婚后才明白的。暧昧的话。暧昧的眼神,仗着酒意,总可以随便上演。

几个朋友就起哄着端酒来敬。胭脂也不推辞。朱珠暗地里捅了捅她,用眼神示意她留意身边坐着的那男子。

胭脂这才把身边的男子偷偷打量了一下。穿着白衬衣,样子很斯文。胭脂就有点好感。于是主动搭讪,拿酒杯碰碰他的,帅哥,来,认识一下。

这不是平时的胭脂。这是借了酒装点疯的胭脂。胭脂自己也有点得意。从前她做梦也没想过可以如此放肆。大学时的恋爱中规中矩,毕业后顺理成章地结了婚,除了柴米油盐她眼里再没装过其它。这种婚姻,难怪周锦盒要嫌无聊了。他乍然提出离婚,胭脂扪心自问,除了觉得自尊受到了意外的伤害,其实并没有多少伤心的感觉。

周锦盒把所有东西都留给了她。她受之无愧。反正他收入丰厚,暗地里不知有多少她不知情的私房钱。再说了,他要离婚。她没有为难他,这才是对他最大的恩惠。他好歹得回报她一点。

帅哥的表情有点受宠若惊。胭脂心知肚明,这十有八九不过是装出来让她看的。心里仍然觉得舒服,当作赞美全盘收下了。笑吟吟地和帅哥交换了电话和姓名。

深夜自然是刚结识的帅哥送回家。在楼下他们礼貌地说了再见。

这一晚胭脂梦到了帅哥。他叫吴赏光。她记得。

没啥旖旎的情节。他的脸只在她梦里一闪而过。胭脂有点遗憾。突然又为这种遗憾脸红了,她什么时候也喜欢这个东西了?

2

之后和吴赏光陆续碰面。总是夹杂着点外人。吃饭或者喝茶,不然就歇会。他的态度是主动中又包含一点距离的,显然也为了表明自己淡定的立场。胭脂听朱珠说他有两次都差点结成婚,结果都不了了之。

朱珠说多了,胭脂也不免暗暗心动。心里自然多了点期待。可是吴赏光迟迟没进一步的表示,胭脂自己先忍不住了。他再送她回家,她就主动问他。要不要上去坐坐?

吴赏光笑了,说,好啊。

进了家门’胭脂招呼他坐下,自己到厨房去,打算煮咖啡。吴赞光跟了进来,闲闲地夸了几句她的家好漂亮。突然地就伸手抱住了她,胭脂还没反应过来,他的唇已覆盖过来,双手果断地拉起她的毛衣。

胭脂又羞又恼,拼命挣扎。他却只当她矫情,肆无忌惮地就把身体紧贴住她的。

情急之下,胭脂顺手拿起桌上的杯子,朝吴赏光的脑袋敲了下去。吴赏光大叫一声,松开了手。

他张皇地看着她,恼怒地问。你什么意思?

胭脂脸色铁青,我才要问你是什么意思。

吴赏光说,不是你让我上来坐坐的吗?

胭脂就哑口了。原谅她的经验不足,她不知道对于男人,那是一个邀请和首肯的信号。

昊赏光悻悻地离开了。胭脂跑去洗澡。使劲用毛巾擦着嘴唇。除了周锦盒,她从未试过与别的男人有身体上的接触。

转天她就跟朱珠说了这事,语气里有点懊恼,她要的不是这样直截了当的性,而是一种与爱有关的,循序渐进的情。

朱珠哈哈大笑,戳着她的额头说她蠢。这年头,还有几个男人有循序渐进的耐心,再说了,你胭脂离婚了,明白不?你也丧失了享受循序渐进的资格。

胭脂张着嘴说不出话来。朱珠这话太残酷了。让她一下子品尝到了离婚带来的苦楚。她轻轻牵扯嘴角,讪讪地说,难怪你以前死不肯结婚。

朱珠突然叹了口气,我爱够了才结婚,然后就一条路走到黑,打死也不离婚。

原来即便开放如朱珠,也是不赞成离婚的。胭脂心里不由得灰了,她和周锦盒分明什么矛盾也没有,莫明其妙地就离婚了。

晚上她忍不住打了个电话给周锦盒,铃声响了很久也没人接听。她把手机丢到一边,蒙着被子睡了。

清晨醒来,发现有两个来自周锦盒的未接来电。却没有了再打过去的兴致。

3

朱珠说了,有机会再给胭脂介绍点好的。胭脂有点泄气。男人都是经不住近处的。隔着一米以外的距离,他们看上去总是温文尔雅,成熟稳重,怎么也觉得可以托付终身。

纵是这样,胭脂很快地又认识了男孩李响。李响给胭脂的第一印象非常好,清秀的面孔和略嫌天真的目光,她猜他应该比她小。一问。果然小去了三岁。胭脂立刻就放弃了发展他的念头,他比她小这个事实让她感觉别扭和尴尬,可是李响却非常热情,一句“女大三抱金砖”就打发了她的借口。

李响很快就成为胭脂家的座上宾。他总是不请自来,手里拎一袋周记烤鸭或者湘南石螺。胭脂看着他熟练地走进厨房,取出碗碟,招呼她上桌。那样子,倒像胭脂才是客人。

反正也寂寞,胭脂拒绝的姿态也就摆得模糊不清。朱珠见过一次李响,态度并不赞同,偷偷说,不行,这孩子太嫩。这话让胭脂不舒服了。她反而替他说起话来,嫩孩子才乖。

事实上,李响确实常常表现出与年纪不符的成熟和体贴来。他把胭脂家里坏了的灯管以及水笼头全都换了,嫌胭脂家里地板的颜色太过破旧,还操心着要换新的。胭脂急忙拦住他,这房子原本是周锦盒单位的老房子,当年象征性地收了点钱就算买下来了。现在房子要拆掉重建,胭脂正发愁着搬家的事。哪里还考虑什么换地板。

李响听了,突然很认真地说,胭脂,其实这里太吵,你倒不如到别的小区买房子好了。

这个胭脂也想过,可是面对高昂的房价总是犹豫不决。眼下这套房单位肯定不让卖,到时建新房估计还要补交一定数额的钱,胭脂除了离婚时分割到手的几万块钱,手上着实寒酸。一个月那点工资,看着不少,其实也就刚刚够了衣食住行。

李响看出来胭脂的迟疑,于是说,有困难找我。我帮你。

胭脂笑了笑。

暗地里却留上了心,找了售楼广告来看。一家家看去。总也拿不定主意。一到周末,就扯着朱珠到处看楼盘。朱珠不耐烦,骂,你疯了啊,你一个女人有住的就好,买什么房子。也不掂量一下自己的斤两。

胭脂想辩解一下,突然惊醒,原来自己

把李响的话当了真。

晚上李响照例来,很是欢欣的样子,说是买了新鲜的牛肉和西芹,胭脂就说,李响,你总不能不明不白地老往我这儿跑啊。

李响转过头来看了她一眼,说,我愿意。

胭脂等着他的下文,他却不说了。

吃饭的时候,周锦盒打了电话来,说是前段日子被派驻分公司,昨天刚回来,想问问上次胭脂打电话过去,有什么事找他?

胭脂说没什么。心里却想,真要问这事,也该早问了吧,何必等到今天。

两人淡淡地扯了些工作和天气,胭脂禁不住打个哈欠,周锦盒小心翼翼地就问,听说你最近跟一个小孩子走得挺近?

胭脂立刻明白了,敢情这通电话的最终目的是这个。于是她挑衅地回答了,是啊。怎么了。

周锦盒就笑了,说,没什么。顿了顿还是说。胭脂,自己注意点。没几个男人是靠得住的。何况是小男人。

胭脂挂了电话。心里像哽了根刺。

李响问,谁啊,聊这么久。胭脂说,李响,我手头有点紧,能不能借点钱我?

李响的筷子就僵在了半空中。

4

团长一段时间李响都没出现。

胭脂很是失落,天天闹着朱珠陪她去喝酒。朱珠恨铁不成钢地看着她,你啊你。你就是恁地天真。你说你和周锦盒好端端地,离个球婚啊。要说谁有外遇了嘛倒还值得闹一场,偏又没有。真是神经病。离了婚才觉得吧,这天下的乌鸦啊,哪里找得出一只白的来。黑的浅点也就oK了。

胭脂伏在桌上流泪。心里疼得厉害,也不知道为的什么。要说爱上李响,那倒没有。可分明就是被他狠狠地伤害了。

李响还是打了个电话来。云淡风清地问她最近好不好。又问起房子看得怎么样了。胭脂的心一跳,打算如果他这会儿答应肯借钱,她就高姿态地拒绝他。李响最后试探地问了句,要不要出来吃饭?毛哥老鸭汤?胭脂干脆地说,啊,今晚不行啊,今晚有事。

挂了电话。就顾自笑起来。笑着笑着眼角就溢了泪。

黄昏的时候周锦盒打了电话来,邀去吃狗肉。胭脂答应下来。

下了楼就看到周锦盒的车开了过来,看到她只穿了毛衣,周锦盒就把身上的大衣脱了盖在她身上。胭脂的心突地一暖,毕竟是多年夫妻,竟然也不觉得他唐突。

两人喝了一点酒,周锦盒突然提起,如今这世道,真情难寻。胭脂看着他,脸颊瘦了,神情有点疲惫,猜想他和她或许没分别,兜兜转转,终究是没碰上可心之人。说到将就,怎么也不甘。

这一夜周锦盒把胭脂送到楼下,抬起头来看着旧楼发呆,胭脂也跟着抬起头来,夜色中,旧楼的窗里透出光亮不一的灯光来。胭脂想起从前他们就在这样的灯光里,平淡地看电视,等待时间流逝。洗个澡,安然地睡去。原来那一切,竟是那么温馨美好。

胭脂轻声说,回去吧。

周锦盒转身要走,想想又回头说,我往你卡里打了十万块,听朱珠说你急着用钱。

胭脂呆呆地看着车子驶走,心里一时间五味杂陈。到了如今这光景,一米之内的爱不再奢望。可是若要选距离一米比较近的,除了周锦盒又还能选择谁。

她给他发条短信,明天早餐想吃天天面食的老友面。你请我?

周锦盒很快地回复过来,明早我来接你。

小男人周记范文第7篇

又可从方言和普通话两个角度来看。

(一)从方言角度看

香港属于粤方言区,现有550万人口中,不论有多少外省人、外籍人,粤方言是社会上的交际语言,也是大中小学校中上百万学生接受中文教育的教学语言。目前在香港教育界讨论英语教学、母语教学问题时,关于母语教学的概念是很清楚的,即粤语教学,并不是普通话教学。教育界、语言界人士普遍认为目前母语教学是粤语教学,到了1997年以后,也仍然是粤语教学,包括中国语文课程的教学在内。从实际情况看,是没有足够的能用普通话教学的教师,但更重要的是从理论上便认为母语是粤语,因而也不必培训各科师资去讲普通话(培训普通话的师资例外)。

教学语言对社会上流通什么语言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社会上本使用本地方言,教学语言亦是本地方言,代代相传,方言的势力自然大。所以香港流通的词汇,特别是日常生活用语,是以粤方言为基础的,口头语言的词汇都是粤方言的词汇,就是书面上,也有相当多的用方言字写的文章,其中用方言语素构成的方言词语满篇皆是,初到香港的外乡人是连看也看不懂的,最多连猜带蒙知道大概意思。例如下面一段话,是关于一顿早餐的描写:

一个快乐早餐

早餐係两只煎得好立体蛋,一件嗏些少蜜糖,足半寸厚火腿扒,两件用棉花咁软方饱烘到微黄多士,上面搽一只广告坚称绝对係百份百新鲜生果压偏士多啤梨果占,一杯蒸漏得好香浓咖啡,对住我食早餐係一个充满笑容太太,一切都好美好,係我一直梦想要求,一个快乐早餐。

(阿宽《小男人周记》,友禾制作事务所有限公司)

吃早餐是一个很生活化的话题,这段话所用的粤方言词汇,有些是用方言字记写的,如:係(是)、(的)、(了)、咁(这么)、(在),有些则不是用方言字记写,只是说法和普通话不同,如:食(吃)、搽(抹)、蜜糖(蜂蜜)、生果(水果)、果占(果酱),有些是用外来音译词,如:多士(烤面包片)、士多啤梨(草莓)。由此可见一斑。

粤方言的代表话是广州话,香港话是不是标准广州话,香港话和广州话词汇方面的同异已是研究粤方言的一个课题。比如,广州把“叫出租汽车”说成“打的”(“搭的”),香港并不这样说。在一个大方言区中的不同地域,语音词汇可能都有差异,广州和香港两地在社会形态上的差异,肯定会影响到两地的用词用语。在广州,传媒语言(电视、电台用语)主要是普通话,法定的教学语言也是普通话,这使得广州话的词汇越来越多地受到普通话词汇的影响。而香港的传媒语言、教学语言就是两种:英语和粤语。两地的大气候“是如此不同,用语就可能出现越来越多的异点,比如,香港所说的“骚”(Show之粤音音译),台湾省说“秀”,就是演出的意思。香港可以用“做骚”“作骚”“大骚”等,来代替“演出”“表演”,或同时在社会上流通,广州就不一定用。这一例说明,即使普通话中已有使用得久的词语,香港话中还可能并存音译的外来词语,特别是英语的音译词。

(二)从普通话角度看

在香港,大部分人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是相脱节的,口语用粤语,书面语用标准的现代汉语,即普通话。

政府公文的中文本,大部分书籍报刊,各级各类学校的中文教材,学生作文,应用的或要求应用的都是标准的现代汉语书面语,从这个角度看,普通话的词汇是通过书面语的交际在香港流通的

这便带来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文章中普通话的书面词语多,文言词语多,而生动活泼的普通话口语少,因为他们书面上写的普通话词语不是从口语中学来的,是从书本上学来的。我曾分析过香港中学生(中四,相当高中一年级)的50篇作文,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带有“书面语”色彩,如下面这些例句:

(1)向暑假告别之前,还有一件令我意想不到之事,亦即是在宿营时所识的朋友,我以为再没法联络了,但他们竟会约我出来去旅行,真是开心。

(2)而数学科的中四课程,早于上学期几乎已教完了,因此时间上相隔太久,而又疏于练习,令致退步了。

(3)翌日,我与父亲一同往铜锣湾人民入境事务处去,进入大堂内,往询问处咨询……

如何使普通话口语词汇在社会上流通,只有推广普通话这条路。社会上的普通话教学和大中小学里的普通话选修课程,教材内容多从日常口语会话起步,所以容纳了不少口语色彩较重的词语。普通话的推广工作在香港是日见进步,但距离“普及”的程度仍然很远。

据有人统计说,社会上学日语的人多于学普通话的。

二、从社会方面看

又可从社会本身的形态和受外来社会影响两个角度看。

(一)从香港社会形态角度看

在香港这个特殊的社会形态中,流通了一整套适应香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惯的词汇,这些词语也随着香港社会的变动而变动,新陈代谢。在拙文《香港流通的词语和社会生活》中,已列举了100多个各类型词语,本文不再赘述。这些词语有些是香港有,内地没有的;有些是香港常用,内地不常用的,但都是用通用的汉语语素依构词法构成的,望文生义,便可知道大概的词义,如行政局、立法局、官守议员、民选议员、五十年不变(舞照跳、股照炒、马照跑)、见工、炒股票、炒楼花、信用咭、飞翔船、穿梭机、大空船、婚外情、二人世界、垃圾虫、宠物、度假屋、发烧友、黄色架步等。有些在对话中、在上下文中就可以理解词的意义,或稍加解释即可明白,比如:炒鱿鱼(老板解雇雇员,北方话“卷铺盖卷儿”的意思)、人蛇、蛇客(偷渡客)、绿印(居住不足七年的香港居民)、黑印(居住七年以上的香港永久居民)、煲电话粥(用电话聊天,时间长得像熬粥一样)、高买(在店堂公司商店偷窃,不告而取)、小手(在公共场所上偷东西)等。

以上两种类型的词大多数都可以算作是符合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

由香港的情况类推,在台湾省,在东南亚华人社会,在海外(欧美等地)华人社会,会有适应本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惯的流行词语,各有各的特点,是否可以认为,凡是用通用的汉语语素依构词法构成的词语,在中国、在海外华人社会很容易流通的,就得算在词汇规范内。这类词一般不是土生土长的方言词。

因而普通话的词汇规范不能只考虑词汇和地域(方言区域)的关系,同时要考虑词汇和社会的关系。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说明了普通话词汇以北方方言词汇为主的现实,但不能概括现时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省及海外华人社会中流通的而中国内地北方方言区并不流通的词语。不能将这些词语挑斥在规范之外。这个问题,在普通话词汇规范研究上要摆上日程。

词典中不仅要收中国大陆流通的词语,也要收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省及海外华人社区流通的词语。至于在什么地区较为流行、常用,可加括号用文字注明,如同方言词后加“(方)”:书面语词后加“(书)”一样。这样,便于在现代开放社会中语言的交流,并促进语言的融合、统一。

(二)从受外来社会影响角度看

香港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社会,是世界闻名的“东方之珠”,社会本身受外来影响是很大的,语言随着社会,也受外来影响很大。有人说,香港话是最洋的方言,说得很贴切。

洋化的主要方向是吸收外来词,用音译的办法吸收大量的英语词语。在香港,长期以来,英语是官方语言,是法律语言,是教学语言。近年,政府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更增加经费从英国直接派教师来香港。加之英国文化协会在香港推广英语有丰富的经验,再加上民间的各个等级的英语补习学校和私人英语补习教师的教学,在这个小小的岛上,推广英语可谓“世界之最”。

英语在国际交际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香港提高英语水平是一件好事情,这也和它本身的国际地位相称。至于英语带给香港话的影响要作具体的分析。有利也有弊。

香港在使用外来词语时,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在表达中直接加用英语词,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如此。你如果听大学生交谈,粤语对白中不时出现英语词,这英语词不是按准确的英语发音的,是带有粤语声调的,所以,听起来并无不协调之感,可以说英语词融化到了粤语句子中。这大概是香港语言交际中一种很特别的情况。有文为证:

(1)Heman话:“梁生,你係我老细,我睇你喇!人踩到上头殼,开会唔叫你,你真係DepartmentHead!出面成班人都唔服佢架!只要你讲声我一定Support你!”

(2)佢同我讲:“宽,你呢件事我帮你唔到,我俾得Anita做Consultant,我就要尊重佢Determinationsorry!”

(3)多得GeneralOfficeElaine话俾我知,佢也全部入晒ConfrenceRoom。

(4)入大学年,我要决定拣BusinessAdmin抑或CompareCit,……我决定放弃做诗人,我记得杜甫因为饿过饥饱食一顿牛肉胀死,呢段典故令我觉得好impressed,有种想笑又想喊feeling!这几个例子都选自《小男人周记》第五集,这套书有八集,是“口袋书”式的小开本,印数多达十一版次。是香港艺员郑丹瑞主持的最受观迎的电台广播连续剧。全书每页都有英语词,少则一两个,多则十几个。这本书拥有众多的年轻读者。由这个例子,可以看到英语词直接加入到粤语句子中的语言事实。这种情况,通常认为不算外来词,是一种语言的污染。不论怎样,这个现象值得注意和研究。

第二种情况是音译的办法吸收的外来词。细分又有几种不同的类别。

1.普通话中已用汉语语素构成的词,香港话中仍用音译词,或者两个词并用不悖。例如:

3.普通话和香港话中所用的音译词完全相同的。例如、咖啡、可可、柠檬、芒果等。

第一类音译词,数量不少,通常认为不能算作规范之内的,因为汉语语素有表意作用,它构成的词能望文生义,优越性大,那么,香港话中大量存在的这类音译词就只能归入方言词之中,是方言词中的外来词。

第二类音译词在写法、译法上也要统一规范,恐怕要研究一下是谁译得好,写法好,再来规范。

第三类情况是最理想的情况。

也还可能有的新情况是,香港首先吸收音译外来词,普通话中还没有,这可以给普通话吸收外来词创造有利的条件,让香港成为汉语吸收外来词的一个重要港口,成为基地,因为香港的全方位开放给汉语提供了这样一个好机会。因而在词语规范问题上,对香港吸收外来词,运用外来词,要大大放宽尺度,也要实行“一国两制”,不要强制规范。有外来词的“滥用”,才有去粗取精的机会。比如,香港译的“保龄球”(音译Bowling+汉语语素“球”)就比普通话原来叫的“地滚球”要好,符合汉民族心理,所以前者取代了后者。

综上所述,小结以下三点:

一、研究香港流通的词汇,要从多角度观察,既要注意到它的方言特点,又注意到它的社会特点。

二、香港地区流通的词汇,一部分有别于中国内地,由此可知澳门地区、台湾省以及中国以外的东南亚华人社会,欧美等地华人社会都会有一部分词汇是本地特产,适应当地的社会环境,因而,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范围是如此之广,是要超越了国界的。

最近,香港中国语文学会提出了各地语言工作者起手来共建“全球华语大词库”的设想是十分积极的,有利于汉语的丰富发展。

小男人周记范文第8篇

下课了。英语老师卷起教案走出板房教室。她的背影还未消失,靠窗的同学就唱起来: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一句下来,已汇成全班合唱。板房在颤动。

“这群孩子比以前更爱唱了。”学校大门口的门卫浅浅一笑。这个身体发福的中年男人,在面向校园的时候,总是面带慈祥,对门口的陌生人――尤其是手持相机的。则目光警觉。

13岁的张扬坐在座位上,翻开她的歌词本。她从初一时开始抄歌,至今已抄了三本。地震后,她把“落灰”的第二个歌词本重新抄过,“字迹更工整,而且只用一种颜色的笔。”妈妈死后这一年,她养成了一个习惯,醒来就要唱,唱一会再起床。虽然她每天都要唱,但本子里的14首歌,多数她“只会唱高潮部分”。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一种陪伴的感觉。

韩红的这首《天路》,她喜欢而熟悉。但此时,她却不想唱。这个初二女生的心思还停留在刚才的课堂上,她的内心被喜悦占据着。英语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夸奖她:“张扬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刘小路,给她加操行!”刘小路是班级的英语课代表,也是张扬的好朋友。老师让全班同学们为张扬鼓掌加油。掌声响起的时候,小姑娘脸绯红,埋下头,盯着胸前绣着的一头毛绒绒的撅着尾巴的小奶牛。

傍晚,在绵竹的一家快餐厅,张扬和刘小路坐在我面前,她们哪唧喳喳地像两只飞出笼的小雀。

“这个学期,张扬总受到夸奖。”刘小路说,尽量让好朋友张扬显得风光。“因为她数学成绩进步很快,上个星期,数学老师奖励给她一个很漂亮的笔记本。我向她要一页,她很慷慨。撕给我三页。”

张扬托着下巴,笑而不语,她沉浸在一种被肯定的满足中。她需要这种感觉。这天放学后,她经过班主任吕汝方老师的办公室,停下来,然后小碎步跑到她身边。低声而急促地说:“吕老师,今天英语老师表扬我了,上周数学老师也表扬我了,还奖励我了一个笔记本。”

她害羞的样子似曾相识。吕老师突然想起来,上个学期也就是地震恢复上课的第一个学期,有一天。张扬一整天没来上课,傍晚放学时,她听见走廊里有男生喊:“美女,甩个正面来。”还有人喊:“这边,这边,用个侧面就够了。”喧闹中,她辨认出张扬,长发剪成了短发,还穿了一件露肩上衣。当时她绯红着脸的样子,和现在一模一样,都蕴含着自己的转变渴望得到别人认同的喜悦和不安。

“她现在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都要告诉我,争取我的表扬。”吕老师说,一个新的希望,正在这孩子心中冉冉升起,这个时候她害怕打扰,害怕伤害,需要鼓励。

差点成大姐大

板房里,张扬奶奶递给吕老师一张记账单。“这是她爸爸外出打工后,张扬从我这里拿出去的小钱,加在一起有几大百。”奶奶经常为账单更新“总计”。“但她爸爸回来过年时,她却不让我给他看。”孙女的态度令她疑窦丛生。

张扬的妈妈在地震中遇难,爸爸随后外出打工谋生,张扬就留给奶奶带。

账单上,有两个挨着的“79元”格外显眼。吕老师说,这是上个学期收的资料费,但只收了一次。奶奶证实了她的怀疑,“她骗我说学校收去,其实拿去和她表姐耍了。”

地震后,张扬跟着她表姐“歌厅、网吧、游戏厅到处耍,晚上也要耍,一耍耍半年。”有时候她说:“婆,我去解个手”,然后就不见了。她的表姐比她大2岁,初中毕业后就不再上学,在社会上混,还交了男朋友。

奶奶不准小姐俩出去,表姐就和她吵。有一次表姐从柜橱里拎出一把菜刀撂在床上,说:“婆,你杀了我吧!”奶奶哭了三天,她绝望于自己的无能为力。

在学校,吕老师不再相信张扬各种各样的请假借口。去年8月的一天,张扬打电话说板房进水,她要在家和奶奶舀水。吕老师派刘小路去她家调查,结果发现张扬并不在家,她又跟姐姐出去耍了。

张扬换上廉价时装,涂上睫毛膏,走在校园里,看谁不顺眼张口就骂:“瓜娃子!”“!”有一次她为了一个福娃,把一个女同学约去厕所门口单挑。有的同学看热闹,有的同学跑去找老师。吕老师及时赶到,避免了一场风波。

张扬在校园里表现出来的大姐大气焰,激怒了一个退学生。12月的一个下午,张扬才走出校门,就被七八个小男生、小女生围住。他们把她拽到一个僻静的地方,那个女生扇她两个耳光,其他人又将她推倒在地,把她往排水沟里面踢。

奶奶在校园门口站了一会儿,没有等到孙女,听人说那边有学生打架,心里七上八下地跑去看。张扬眼看就要翻到沟里了,奶奶一把抓住她的双肩书包。“小妹妹、小兄弟,你们打我嘛。”在一个70多岁的老人的哀求下,几个孩子散去。

在板房卫生所,医生给张扬开了30块钱的,外伤药。奶奶掏钱的时候心里想:怎么这么巧,正好是下午拍电影的全部工钱。那段时间,有人在汉旺广场拍地震片,模拟地震发生不久后的场面,需要各年龄段的群众演员。“累倒不累,就是冷,三九天要扮成三伏天的样子,脱了棉衣换衬衫,一下午,冻得脸都乌完了。才给30块钱。”

班主任吕老师听说了打架事件后,设法找到了那个退学女生和她的妈妈,并让女生写下保证书,以后再不来校园寻衅滋事。此后三周,为保证张扬安全,吕老师委托板房的治安联防,每天护送她回家。

表面的嚣张有时是为了掩饰内心的孤独。在复课后的半年,张扬除了表姐,在学校几乎没有朋友。“她做什么事情,其他同学或反对或不理。”吕老师悄悄地说,甚至有的同学跟她讲,开除张扬吧,影响集体荣誉。

在震后的失序状态中,很多学生的行为都有所退步,但张扬的退步最严重。在她身上,令她“变坏”的诱因更多:母亲过世的打击、父亲外出务工,使她基本上处于无人监管状态,身边的表姐又给了她一个坏的榜样。“那个时候放弃她,等于把她推向深渊。”吕老师说。人变坏很容易

上个学期,张扬七门功课五门亮红灯。当这份成绩单经由奶奶颤抖的手,交到回家过年的张扬爸爸手上的时候,这个脾气暴躁的男人立即做出两个决定:第一,立即从板房搬回青龙包上那栋震出裂缝,但还不至于垮掉的房子里面去。离她表姐远些。第二,过年不许出去耍。

以往,张扬通常会对爸爸粗暴的决定做出反抗,但是这次她没有,因为她觉得“爸爸这次回来,苍老了很多,他在外面很辛苦”。

新学期,吕老师发现张扬有了些许变化,尤其是那次语文课后后,小姑娘上课更加投入。“原因是她获得了地震复课以来第一次全班级范围内的表扬。”

那是2月份的一堂语文课,吕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我心目中的春天。张扬写的是地震后她和爸爸找妈妈的事。

我们签了字,之后到了以前我们住的地方。那里已是一片废墟,没有一点生气

的死地。我大声叫起来:“妈妈,妈妈,你在哪里呀。快出来,快回答我呀!”我撕心裂肺地叫着,无助地哭着。过了两天,妈妈被掏出来了,肚子鼓得大大的,我又哭了。

这篇作文因为“事实真实,情感真实”,吕老师给她评了优秀作文奖,并让她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张扬还没开始念,就已经泣不成声。刘小路替她在讲台上念了全文。张扬在座位上埋着头哭,很多有同感的同学也都小声啜泣。

死去的妈妈其实是张扬的继母。但她觉得和继母生活的短暂的一年半,是她迄今生命里“最快乐”的时光。小姑娘很认真地说:“我的人生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9岁前,和亲妈在一起,那时‘不快乐’,她打牌不管我,我有时气得掀她牌桌。9岁的一天,她突然走了,家里跟水洗了一样,米缸都倒空了,铺盖都卷走了。我亲妈心太毒了。

第二个阶段是和后妈在一起。我们住在汉旺街上,妈妈管我很严,每周只允许我看半个小时电视。她买很多课外辅导书给我。有一次语文考试,我得了全班唯一的一个90分以上。因为有一道30分的文言文阅读题,我在课外辅导书上看到过。每天晚饭后,我们就去汉旺广场散步。我和后妈的感情,同学都羡慕。只是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太短了。我经常想她。

第三个阶段就是现在,‘有时候快乐,有时候不快乐’。快乐是因为有老师表扬,不快乐是因为考试考砸了。”

新学期,张扬在学习上取得了明显进步。4月份进行的期中考试,她在全年级的排名上升了26名,她因此被同学们评选为“进步最快的同学”。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肯定,让小姑娘的内心涌动着一股“要更加努力、获得更多认同”的冲动,这种冲动比父亲的呵斥,更能对抗她内心时常泛起的“好想耍”的骚动。

“但人变坏很容易,你看过‘喜马拉雅星’吗?那个男主角,3天就变坏了,到死也没变好。”张扬平静地说,“所以我有时候没有信心。”

吃饭的时候,我偶然发现在张扬的胳膊上刻着“疯狂”这两字,结着痴,还用绿色水彩笔描过。“是我睡觉的时候,同学硬拉着我的手用圆规刻上去的。”她笑着说,“我们同学都有的,没有就叫外星人。”但我发现刘小路的手臂上是干净的。

心飞了

“地震后的第一个学期,我的成绩也变差了。”从过去的全年级前100名下落到193名。刘小路说,从天津回来后,她的心到现在还没完全收回来。“别人一说话,我就跟着他去了。”小姑娘戴着金属牙套,说话响亮飞快。

“5月底,学校派100名同学去天津学习,按成绩选送。”刘小路看了一眼张扬,呵护地说“她成绩可以,只是名额有限。”

两个月的天津生活异彩纷呈,让没出过小镇的刘小路大开眼界。“我们参观了南开大学、大沽口炮台,还吃了麦当劳,和麦当劳叔叔照相。”

“我们在天津得到了太多人的关爱,玩得太开心了。”刘小路说,以至于她坐车离开天津的时候,“看着建筑物在身后慢慢变小然后消失,哭得比离开家的时候还厉害。”

回到汉旺,住进板房,左边邻居是音乐老师,右边住着幼儿园的小朋友,又吵又闹。刘小路怀念天津中学的集体宿舍,怀念在礼堂跳集体舞欢庆的场面。那些同去天津的同学,在异乡时如同知己,相互扶持,回来后很快形同陌路,“我们又回到各自的生活范围里去了。”

“没心思读书,就看言情小说,没日没夜地看。”两三个月,她看完了《天使街23号》、《1/2专属恋人》、《香熏恋人》、《男生日记》、《撞撞爱》,以及饶雪漫、伍美珍、米朵拉等校园作家的全套作品。很多作品甚至都是在被窝里举着电筒攻读的。“爸爸不让我看。”

“好像不止我俩没心思读书。”刘小路和张扬对望着咯咯地笑。在她们形象的描绘中,全班都在转笔,小纸条趁着老师写板书的时候满天飞,上面写着谁又和谁好了之类的八卦新闻。当老师念什么名单,把传说中男女主角的名字念在一起,同学中就会发出“咳,咳”的提示音。他们还篡改歌词,“我爱死了××(女同学名)”,替某位男生表达心声。

刘小路还发现,地震后,同学们变得没有正义感了。“同学做坏事,帮着隐瞒。”还喜欢嘲笑别人。“看见有人摔倒,也不去扶,先大笑一阵。”他们给班长起绰号,骂他是“吃稀饭的”。“其实他人挺好的。”刘小路说,在天津的时候,她只说了两句好话,班长就把自己的玩具送给她。数学考试的时候,也帮她。“但是回来以后,不晓得怎么,就想要取笑他。”

“过去一等一的好班。地震以后做什么事情都很懒散,没什么心。”刘小路说。

刘小路的爸爸将她的校园小说全套收缴后,她的心才慢慢收回来。“爸爸给了我很大压力,也给了我很大动力。考全班第一,奖励1000元。得学校奖学金,再给3倍奖励。”

对抗失序

“地震之后,每天都在挑战。”吕汝方老师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状态。“那几个月,光顾着应付生存,对规章制度非常忽略。很多学生行为松懈,甚至染上了坏习惯。现在要重新规矩他们的行为,真的很难。”

班上一个14岁的男孩子,地震前是“最受欢迎的同学”,但是在几天前的评选中,成为“最需要进步的同学”。

“班级之最”是一种民主游戏,每个学期进行一次。吕老师让学生们自由投票,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同学”、“最不受欢迎的同学”、“进步最快的同学”、“最需要进步的同学”等。好学生会得到公开的表扬,有问题的学生及其家长会被悄悄提示。通过这种方式,吕老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张扬就是在几天前的评选中。当选“进步最快的同学”的。

这个14岁男生是地理、历史两科课代表,地震前,学习成绩在班级排20名左右。但在地震后,他的学习动力明显不够,4月份的期中考试。两门功课不及格,成绩下滑了10多名。不仅如此,男孩在行为举止上也与地震前大相径庭。他开始喜欢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辩解。甚至跟很多科任老师当面顶撞。

“这孩子的自我意识在地震后变得太强。”吕老师说,这可能是家长震后更加宠爱他的缘故。吕老师尤其提到一个男生,他妈妈对儿子的溺爱曾让她既生气又好笑。他是住校生,家在清平山上。地震前,有一次他不守纪律。用枕头打寝室里的摄影头,吕老师叫他妈妈来趟学校。结果她妈妈竟然给儿子带了一只烤鸭。

这个男生在地震后变得很怪。上个月微软的志愿者到学校搞活动,请同学们上台演讲。他走上去讲地震那天,他是如何跑上山去救被困的妈妈的,声泪俱下。志愿者也很感动,夸他孝顺。他流着泪表示以后他将多么努力地学习,报答妈妈。可是志愿者刚跨出教室的门,他又马上嘻嘻哈哈,把书丢一旁。同学们对他嗤之以鼻,说他“虚伪”,这次把他评选为“最不受欢迎的同学”。

地震对有些同学造成的心理影响同样令吕老师担忧。一个性格内向的女孩,地震后经常流露出很强的负罪感。比如她这次考试没进前十名,就在周记中写到如何对不起父母。她不敢向家里人要钱,因为“一想到家里的经济条件,心里就难过”。上周英语竞赛,因为要交60块钱报名费,她便放弃了。女孩在周记中写,觉得自己是家庭的累赘,对不起父母,躲在屋子里哭,父亲发现了以后问起来也不告诉他们真实的想法,只说怕黑。

地震周年祭,有些同学在思想上又发生了变化。一个女生,父亲在地震中死了。她在周记中写道:不要再跟我提地震了,我要把这一年的所有事情都忘掉。

地震这一年。吕老师感到班上的同学在向两个方向分化:有些变得散漫。没有责任心和是非观,有些则更加发愤。“后者更多一些。”比如一个男生在天津参观完南开大学后,表示以后也想念大学。“他过去总是吊儿郎当,现在学习很刻苦。”

“这一年,尤其是新学期以来,学校花了很大苦功去规矩学生。”每天下午都有思想政治课,老师们找文章给同学们念,“文章多来自‘读者’、‘青年文摘’,主题多是‘感恩’。”“到目前为止初见成效,学生整体的精神面貌不亚于地震前。”校园里出了一句流行语:努力学习才是最好的感恩。

雨季马上就要来了。去年六七月份,狂风暴雨曾在刹那间掀开了学校10间板房的屋顶。所以今年学校决定提前放假,假期延长至六、七、八三个月。吕老师说,她现在最担心的是:放假时间太久,学生们好不容易收拢回来的心又散了,这个学期的苦功就白做了。

小男人周记范文第9篇

一位从小便得小儿麻痹症的记者兼诗人,虽身残志坚获得事业的成功,但是作为一个出色的男人他却从来没有享受过正常男人拥有的云雨之欢。在朋友频繁的指导之后,他最终选择了雇佣性工作者来弥补自己作为男人的缺憾。而这个雇来的性工

作者却给马克的生活带来了巨变。两人慢慢由单纯的雇佣关系变成了知心的朋友,而在相互了解和搀扶之中,马克也获得了追求普通人的爱情和幸福的信心。在微妙细腻的情感之中,电影把升级到了神圣的高度,人性之间的善与真也在这个原本略显残酷的故事中慢慢流露。

副作用(美国):美式老牌悬疑片

这是近几年来比较优秀的一部美式恐怖悬疑片。镜头语言和叙事都较为精细,片中的女主角因为丈夫被捕入狱而长期服用大剂量的药来缓解自己的抑郁和低沉。在丈夫入狱第三年的时候,因为不慎服用新药产生副作用而杀害了自己的丈夫,因此自

己也锒铛入狱。索德伯格的这次回归应该算其近几年来最好一次,剧情琐碎,节奏快,中规中矩地讲完了整个故事。没有太大的惊喜但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悬疑片,影片中剧情的反转和升级较为精彩,但是索德伯格本身显然并无深挖故事的意图。

听说桐岛要退部(日本):电影宅的逆袭

学校里传闻排球部明星球员桐岛要退部,这个校园势力中重要人物的摇摆引起了校园里各种势力和群体的蠢蠢欲动。大家都在寻找这个校园势力的平衡点人物,但是一无所获。而此时校园中不受波及的边缘男生(电影部部长)前田正在筹划拍摄自

己的B级片,但此时校园里已经开始躁动不安。此片微妙精准的多线叙事最终交合到一起,引发了一次精彩无比的群戏,各种集聚的情绪释放,校园里的青春陷入迷茫和选择的两难,留下的空白埋了足够多的思考和疑问。一部精彩的电影,电影宅可以在此片中找到曾经的年少热血和与现实相关的认同感、挫败感。

苦役列车(日本):丝的人生也是人生

19岁的丝青年北町贯多过着悲催堕落的生活。对于他来说,生活可能就是一种变相的惩罚,肮脏破碎的家庭、窘迫赖皮似的生活,北町贯多活得和狗一样,没有尊严没有底线,但是他却意外地热爱阅读,从不放弃阅读,这也为之后的情节埋下了铺垫。

在工厂里,他结识了新人日部下正二,正二让略为自卑自闭的北町获得了久违的友情,同时在正二的鼓励下,贯多鼓起勇气,向书店里的一个女孩发起了爱情攻势。这一刻,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的青春似乎迎来了短暂的幸福。山下敦弘不变的风格,如苦役列车的人生,最终会通往怎样的终点?

狩猎(丹麦):郁结成冰的戾气

刚和妻子离婚不久的卢卡斯因为和好友年儿的一些瓜葛不幸被冤枉为,从此以后卢卡斯的人生开始改变,镇上的各种恶意开始向他扑来。这部电影的观影过程绝对不是一个愉快的经历,片中酝酿的一种近乎绝望的氛围让整部

电影张力饱满,郁结到近乎暴戾的怨气充斥胸腔。剧情爆炸式的张力让整部电影的氛围处在一种极其微妙、一触即发的精确位置,而这种微妙张力来源于人内心之间的斗争。所谓三人成虎,但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个三人成虎的故事,儿童在影片中游离于天使与恶魔之间的设置,让这个三人成虎的故事变得更加深刻且让人不寒而栗。孩子的话往往是纯真而无意的,但是这种无意的“孩子话”要是沾上社会道德,并被误解,那纯真便可以变成剧毒的毒药。很遗憾,影片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个不幸“中毒”的倒霉蛋,孩子自然可以不为自己的话负责,短浅的人生阅历让他们在社会的地位中一无所有。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社会中的一席之地近乎自己的全部。当这些被毁灭时,就意味着个人的社会性被抹掉,对于一个有理智的成年人来说,这是一种变相的谋杀。片中男主角的反应似乎略显迟钝,自我维护也是到了最后才迸发,影片结尾的成人仪式非常值得玩味。猎枪的承接和周遭暧昧不清的笑容让人寒颤,成年意味着力量和责任,而且也意味着代价,社会族群可以这样接纳你,给予你一定的位置,也可以迅速地像对卢卡斯那般,残忍地把你除名。电影最后那意味深长的一枪是谁开的其实并不重要,它最大的价值便是打醒那些做梦的人。而背后的开枪者,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导演的意图很明确,这个轮廓是为所有人设计的。

登堂入室(法国):失控的偷窥

法国文学老师让学生写生活见闻的周记,在各种乏味的作文中学生克劳德的周记引起了吉尔曼老师的关注,克劳德以第一视角写偷窥朋友家庭的故事。吉尔曼老师因为对文学的热爱而难以自拔地被吸引住,最终卷入这个故事,两人慢慢在

现实与虚拟中迷失。偷窥而来的东西往往具有共性,这种普遍的共性自然也可以成为所谓现实主义的温床。文学与影像的交融让这部电影更富有魅力,这种文本上的阅读被无损地还原到了影像之中,克劳德与吉尔曼在故事构思和走向上的协调与碰撞让这个故事的走向更为有趣。吉尔曼身上偷窥者自欺欺人但又心中无底的态度让这个人物更加立体丰满,克劳德亦正亦邪的角色转换让人物充满辨识性,这两位地上的师生、地下的偷窥者相互利用相互满足对方,并且惺惺相惜,享受文学带来的变态快乐。书卷气息让这部电影比之前的《后窗》、《苦月亮》等类似的偷窥题材电影更加明快,而其讨论的主旨和电影的深度却也丝毫不逊于之前的一些偷窥主题名片。影片中各种带有性暗示的艺术设置让偷窥更加暧昧不清,更有意思的是电影中各种被调动的人物情感纠葛。影片的故事层层推进,悬念不断,故事的张力随着剧情的发展越来越大,结尾非常具有开放性,绕了一整圈以后,整个故事回到了原点,这是一个善意又饱含智慧与深度的结尾。欧容对于故事的把控精确到位,在现实与虚拟的处理上得当而精准,在创作与再创作之间套了层层的圈,让故事的走向出人意料。文学的镜像,到底还是现实,端坐在后窗,看到的浮世绘,处处值得文学去偷窥和再塑造。

寂寞芳心(土耳其):高看爱情一眼,无法入眠

青年男子阿尔贝(瑟玛尔・侯奴 Cemal Hunal 饰)是一家餐厅的老板,有着很好的工作,事业成功,却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他每天和不同的女人,付她们钱,却从不留任何人过夜。他这样自由而孤独地生活着,自由却寂寞。直到他在二手书店邂

逅了美丽的女子艾达(梅莉丝・柏坎 Melis Birkan 饰)。他对艾达一见钟情,并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艾达自己经营着一家创意服装店,她从一开始就知道以阿尔贝这样的性格他们注定是分离的结局,但还是难以抵抗他迷人的魅力,与他陷入爱河。习惯了独住的阿尔贝一直无法舍弃自由的生活方式,难以完全融入艾达,纵然她开朗、迷人,宛如天使。他挣扎,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两人之间的关系……

男女主人公分手的那一刻,艾达强忍着不哭,对阿尔贝说“我从一开始就料到会这样,既然已经知道就不该太难过……”艾达语无伦次说了好多,她以为短短一个月的感情不必至崩溃,但她错了。爱情根本不是看时间长短,而是看你们有没有对上眼的那一刻。男女主人公两个成年人,都很有头脑和经济基础,都互相爱慕,短暂地触碰了下爱情,然后一个缩了头,一个昂着头走掉!问题在哪儿?阿尔贝一直和母亲说“太难了,太难了!”母亲没明白,是生活太难?事业太难?爱情太难?难道是电影名翻译提示的“寂寞”?生活在大都市的寂寞?说女人难懂,有时候男人更难懂,不懂他们要什么,想追求什么。电影没有假惺惺地高调谈爱情,简单的相遇,因为外表或者爱好等相识,因误会分开,然后经历少许曲折获得完美结局。这部电影让人明白,爱情这个东西是存在的,但是生活中不会有那么多美好的结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和迷惑。

在世界的转角遇到爱(保加利亚):千里走单骑之老当益壮

一个年过半百却精神矍烁的老人(米基・马诺洛维克 Miki Manojlovic 饰)出现在因车祸而失去记忆的青年亚历山大(卡罗・柳别克 Carlo Ljubek 饰)的身边,自称是亚历山大的外公,来自保加利亚。老人还带来了一张旧照片和一盒双陆棋,并且

如数家珍地向亚历山大讲起他小时候的事情。一系列的亲昵行为并不能唤起亚历山大的记忆,反而让亚历山大极不自在。于是,老人能做的只是每天来医院陪亚历山大下棋,跳动的棋子似乎叩动了亚历山大心灵深处的某种东西,他对这个老人建立起初级的信任。为了唤起亚历山大的记忆,并且重新鼓起他积极生活的勇气,老人决定带亚历山大开始一段“回家”之旅。一辆协力车,一路的美景,亚历山大在老人的鼓励下在途中邂逅美丽的爱情、重新找回积极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并在意大利的收容所里找回了往昔的记忆……

一场车祸,牵扯出了两个家庭,也引申出了两条平行的“纵贯线”。一线是失忆的亚历山大重新找回自我、慢慢踏上归乡之路的“寻找记忆”之线;另一线是十几年前萨西全家为逃避国内政治迫害,举家向德国逃亡的“回忆”之线。两条线轮流叙述,相同的都是线性结构,并非倒叙或者插叙,这种手法非常有意思,让人感觉同时在看两部电影。然而这两条线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寻找某种意义上的救赎。一个是为了身体自由的救赎,另一个是为了重新拾回自己“身份”的救赎。还有一点非常耐人寻味,一条线是举家逃离自己家乡到异乡,另一条线是从“异乡”回到自己真正的故乡之旅。百转千回,从原点再到原点,寓意着生命的轮回。

茱莉与丹尼(德国):七月爱情故事

暑假即将开始,朱莉向爱慕已久的丹尼老师兜售了一个有太阳标识的戒指,并告诉他在晚上的Party上会遇见一个身上也有该标识的女孩,那会是他的真爱。不想丹尼却阴差阳错地爱上了同样有太阳标识的梅里。在得知丹尼的行踪后,朱莉打算

与他一起上路。经历了旅途的波折之后,丹尼慢慢意识到,爱人就在身边。看这部电影是需要一点心理素质的,剧中人的爱情运气实在是让人嫉妒,但也许运气来自实干,正所谓,帮助自己,上帝也会帮你。

最后丹尼向朱莉告白的时候,相信每个观众都会笑起来,是那种甜蜜的痴笑,在真正甜蜜的爱情面前,每个人都是毫无招架之力的。

亲爱的温迪(丹麦):人本不疯,只因恐惧

孤独内向的男孩迪克生活在偏远闭塞的矿业小镇上,他的生活犹如一潭死水,直到一天,一把手枪改变了他的命运。迪克为手枪完美的设计及其散发出的暴力气息所吸引,深深为之着迷,并给爱枪起名“温迪”。不久,迪克结识了一班喜欢枪的同好,

他们组织了名为“性手枪”的俱乐部,谈枪比枪,生活其乐无穷……如果不知道这部电影的另一个译名叫做《性枪俱乐部》,也许会误以为这是一部文艺小片,但事实上,《Dear Wendy》是部疯子电影,较之《搏击俱乐部》,就像《海扁王》较之正牌儿超级英雄大片儿,虽不一定有后者过瘾,但却Cult有滋有味。在《Dear Wendy》中,枪是爱人,枪与使用者合为一体,爱枪的人最终都被枪爱了,也就挂了。如果说爱与恐惧是导致这些人疯狂的根源,而爱与恐惧则源于个体与外界的博弈。

无处的男孩(英国):我们的约翰・列侬

本片讲述了约翰・列侬的少年故事。列侬从小被姨妈Mimi收养,直到15岁才与亲生母亲Julia相认,他的姨妈更和他的母亲展开了对他的争夺。列侬的母亲带着列侬走上了音乐之路,给他买了一把吉他。列侬的生活一直充满了挣扎和矛盾。直到有一天,列侬的母亲因车祸死去,列侬下定决心离开Mimi,离开他从小生长的利物浦,去探求更广阔的天地……

关于真实的约翰・列侬的童年往事,以及他和父母的关系,是一件异常严肃的事。但对于当事人,一个有些放荡不羁的小混混来说,如果有一天一个陌生的红发女人对他说自己是他的亲生母亲,仿佛突然间有了自我意识一样,可以想见其中的痛苦,整部片子,其实就是在诉说《Mother》这首歌的故事。

卡罗尔的旅程(西班牙):每个女孩心中都有个英雄梦

卡罗尔是个漂亮的小女孩,帅气勇敢,她在旅行的路上遇见了唐密切。唐密切眼神执着,勇敢聪明,性格的默契让这两个孩子变成密友。卡罗尔对唐密切说:“唐密切,你能勇敢地亲我一下吗?”唐密切勇敢地吻了卡罗尔。因为战争,他们心里都有了

恐惧的阴影,但是他们依然保有纯真,有时唐密切会将卡罗尔保护起来,有时会在卡罗尔面前表现得很无辜,这个时候,我们能看到这个小男孩的柔情,而卡罗尔则会轻轻抚摸唐密切的脸。

上一篇:周记开学第一周范文 下一篇:元旦周记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