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行业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6 05:22:29

拓展训练行业报告

拓展训练行业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互联网+”主要是指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对各个传统行业的发挥暂进行创新升级,从而在各个行业中形成新的发展形态,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意义重大。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传统会计业务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发展开始更加注重对云会计的管理和应用,高职院校对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需要也发生了变化。为此,高职院校教育人员需要借助“互联网+”背景优势,将会计教学和“互联网+”思维进行融合,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的促进高职会计实践教育教学发展。

一、“互联网+”背景对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信息化发展的影响

1、能够拓展的会计商业报告语言

能够拓展的会计商业报告语言是在互联网、跨网络平外等支持下专门用于财务报告编制、披露和有效应用的计算机语言。这种拓展之后的会计商业报告语言是将会计准则和计算机操作语言的结合性体现,在经过一系列的计算机语言分析和识别下能够对财务会计信息语言进行统一的识别和分类管理。可拓展会计商业报告能够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相关使用软件应用提供更深层次的处理,实现财会信息的一次录用、多次使用。在高职财务会计实践教学中,应用可拓展商业报告语言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快速收集、分析各种类型的财会信息,并将自己总结出的财务发展信息及时传播,促进财务会计的高效发展。

2、云计算、大数据的应用丰富了高职院校财会教育资源

云计算是在互联网的发展下通过增加相应的服务、财务信息使用和交换方式等拓展财务信息动态化传播的虚拟资源。在云计算的支持下能够实现财会信息的高效传播,提升财会信息作用于现代社会生产的效率。会计云计算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让会计软件处理技术、处理结构等发生深刻的变化,满足大量用户对财会数据信息的使用需求。大数据是指一种无法在可承受时间范围内应用常规信息软件捕捉的信息数据的一种集合。大数据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能够提升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在大数据时展下,一些非结构性数据被引入到财会报告中,对财务会计人才的发展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互联网+”背景下实现了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方式的灵活化发展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打破了传统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各种类型的教学形式、教学资源等实现了财务会计教学方式的灵活化应用。比如在学习“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视频,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财务会计账簿的应用和登记管理,在简化教师教学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实际学习感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下,智能手机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也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为此,在高职院校财会会计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有效利用手机进行学习。

4、“互联网+”背景下实现了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模式的创新

“互联网+”背景下各种互联网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人们的学习生活中,实现了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MOOC的应用MOOC是一种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简称慕课。通过慕课能够实现对各种网络社交工具的整合性应用,并为学生的财务会计学习提供更多形式的数字化资源,丰富现有的财务会计教学资源。同时,在慕课实现的过程中能够打破各种时间、空间对学生学习的限制。2)翻转课堂翻转课堂也被称作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在课前完成一定的知识学习,并通过在课堂和教师交流解答自己自学中存在的疑惑。翻转课堂的应用能够提升高职院校财务会计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提前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答疑解惑,改变了传统模式下教师的灌输式教育,学生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3)微课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具体是指较短的时间内(一般5—8分钟左右,不超过10分钟)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对财务会计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知识点进行全面的记录分析。微课在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能够突出财会教学重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在“互联网+”背景下存在的问题

1、高职会计人次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之间不相适应

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发展的宗旨是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就能工作,并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会计操纵技能和会计工作素养。但是实际上,高职会计毕业生在毕业之后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学校向社会输出的会计人才和学生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脱节。

2、高职院校会计课程分类过于细化,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高职会计教学中分为多个发展方向,其中国际金融是培养社会一线人才的专业,但这个专业在会计课程设置上存在严重的重叠,最终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3、高职院校教学方式滞后

高职院校会计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应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讲授,学生根据教师的讲授进行知识的记录。另外一种是教师在简单介绍课文内容,学生根据教师安排的任务进行学习。这两种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4、对移动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应用不完全

高职院校会计教学领导对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充分,且学生会计创新创业活动、实训演练还没有拓展。由于会计专业课程理论性很强,对移动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应用不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发展。

5、政府部门、行业企业没有对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我国政府部门没有对高职会计职业技能和职业需求发展做出有益的引导,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发展。行业企业更是不愿意花费资金、人力和高职院校合作。

三、在“互联网+”背景下完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策略

1、根据企业发展对会计人才需求确定“互联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在经济新常态发展下,社会经济形态也发生了变化,一些企业发展需要转型升级,原有的会计计算方式也要发生变化,表现在原来的企业会计人员只需要坐在办公室工作就可以,但是现在需要企业会计人员不仅能够做账,而且还需要做到对业务的跟踪。很多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提升到会计人才需要应用云计算在网络上进行记账、审账等工作。为此,高职学校会计教学发展要适当和一些企业结合,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培养适合社会、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调整会计教学内容,丰富完善互联网金融下的会计课程

针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内容陈旧,没有体现金融知识的时效性问题,有关教育人员需要对现有的高职会计教学教材内容进行调节。首先,课程设置要从社会发展对金融人才需要入手,对现有会计金融课程进行调整。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课程要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对财会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的编排和设计。其次,要组织会计教师开设现代化的会计互联网金融课程。

3、创新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方法

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了培养更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金融会计专业教学特点采取有效的会计教学方法。比如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小组合作教学、仿真性训练活动教学等。在讲授信用卡理财金融会计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以虚拟性的信用卡为基本切入点,让学生分层不同的小组开展交流,并将讨论的结果以PPT的形式进行展示。在“互联网+”背景的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会计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音乐学习的主体作用。

4、加强对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

将移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手段充分应用到会计教学中,实现高职会计课程的信息化发展。教师的财务会计教学也要形成互联网思维,通过教学的创新开展多维度的财务会计教学,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要,应用互联网资源满足学生财务会计学习的多样化需要。具体表现为教师在会计教学安排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各种现代科技辅助教学软件,构造课堂内互动、课堂外交流的多层次财会教学模式。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高职会计课程的模拟化训练,实现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全面跟踪。高职院校需要借助“互联网+”建立高职院校网络平台,加强对学生会计学习的日常管理。比如国内最先进的财会类学生实训实习平台,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将企业财务信息传送到网络上,学生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信息的收集,进行企业真实账务的处理,积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未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5、实现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财会教学和企业合作的方式,通过校企合作能够进一步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财会人才。但是在大学生数量增多的情况下,企业无法完全接受庞大的学术队伍,也无法充分发挥出校企合作的作用。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等相继出现,在这些技术的应用下能够将企业用人需要、要求信息和学生就业信息实现共享,校企合作能够依托互联网实现。同时,在校企合作发展中,政府部门要引导企业主动参与到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中,通过“互联网+”背景下技术的综合应用形成科学、规范、系统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流程。同时高职院校要根据企业提供的人才需求和培养报道科学指定自己的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实训体系等。

6、建立综合性的财务会计教学评价机制

考试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现阶段一些高职元宵的课程考核方式较为单一、简单,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此,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的考核办法,对当前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具体表现为教师要改变现阶段一味重视理论知识考试的考评模式,在知识理论考核的同时加强对实践操作内容的考核,从而科学的评价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比如在在金融务实课程教学考核中,教师可以安排30%比重的理论知识考核分数,安排70%比重的实践分数,在考核中着重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高职会计课程实践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开辟了金融业发展的新领域,市场发展前景和应用空间广阔。为此,需要有关教育人员在“互联网+”背景下制定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内容结构,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教学,从而为社会发展建设提供更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金雪燕.中高职衔接下会计教育的分层次教学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2]孙玲,赵建梅.“互联网+”时代下改进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11:64-65.

[3]刘丽娟.互联网+时代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2:260-261.

[4]张文利.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互联网+教学企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56-60.

[5]张敏.基于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高职会计专业为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02:115-116+123.

[6]王茜.高职会计信息化模拟综合实践教学探索[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04:71-72.

[7]马元兴.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标准的突破与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16,20:34-37.

拓展训练行业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字:课堂;教学模式;分阶段;分层次;分组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193-02

课堂教学是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环节,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高职教育无论如何强调实践环节,仍然脱离不了课堂教学这个环节。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改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面对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学习自控能力不足的高职生源,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方法效果越来越不尽如人意。

一、国内高职课堂教学现在与存在问题

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发展二十余年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强化实践教学内容为重点,到形成了理论和实践并存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逐渐形成职业实践导向的特色化课程体系。[1]近年来,国内高职院校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借鉴国外新型教学方法,如常见的项目教学法[2]、德国的行为导向教学法[3]以及近几年开始流行的翻转课堂[4]、慕课[5]、微课[6]等。但是,高职院校众多的专业,诸多课程甚至相同课程不同学校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如何将国内外先进教学方法结合到课堂教学中去,并确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依然是一个困扰广大高职教师的一个难题。

分析当前高职课程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内容的开发依然受学科课程的束缚。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依然没有突破学科课程的束缚。这主要是因为参与课程改革的高职院校教师都是接受和从事了多年学科教育,学科课程思想已经深深地渗透在他们的意识中。因此,在课程改革时对课程内容难以取舍,导致学生学习内容偏多,学生接受度较差。

2.授课模式仍旧以教师讲解为主。由于授课内容过多以及对新的教学方法难以把握,大部分教师的授课模式仍以讲课为主,学生在课内没有足够的时间与老师或者其他学生之间产生互动。

3.课程的评价仍旧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虽然很多课程考核过程中已经注重了平时的过程考核,但主要局限于有课程设计和实训的课程,对于以理论上课为主的课程,还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如何关注学生的平时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实用的知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实践。

4.各种已知的教学模式不能合理应用到专业课程中。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各种教学模式已经比较成熟。但由于不同专业以及不同专业课程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根据课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而这恰恰是课程教学改革最大的难点。因为这不仅要求教师对课程定位、特点了然于心,更重要的是要熟悉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课程的教学模式。

5.对高职学生的评价存在的误区。对于高职学生,目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由此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放开手脚,不给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另一种是完全放手,认为学生能够自己学习,忽视了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二、《制冷与空调工程》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

近年来,国内空调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多联式空调系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制冷技术与中央空调技术联系日益紧密。原《空调用制冷技术》和《空气调节》两门课程内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在采用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时遇到了诸多困难。《制冷与空调工程》课堂就是将这两门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需要进行重新组合、有机结合而成。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与优秀的空调企业合作,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1.在课程内容上,不再强调“内容全、讲解细”,理论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

2.重组课程内容,将教材内容整合成几个模块,每个模块都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具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充分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将中央空调课程设计与施工图识读实践环节进行分阶段、分层次分类。

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3+3课堂教学模式

3+3课堂教学模式着眼点是将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模块设计了三个核心点:启发点、知识点、技能点。其中,启发点是为引导学生学习某专题而设定的相关问题,用以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点是学生学习完某模块后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内容;技能点是学生在学完某模块后应具有的专业技能,如专业报告撰写、设计及识图施工等技能。针对三个核心点,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自学与讨论式教学的结合,采用网络自主拓展W习交流、分阶段分层次的技能训练、分组讨论学习训练三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与三个核心知识技能点构成3+3教学模式。

1.网络自主拓展学习交流教学模式。网络自主拓展学习交流教学模式是借助网络平台,以启发点为引导的启发式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要求学生组成不同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启发点,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知识并进行延伸解读。学生可以从启发点拓展到相关知识领域,而局不限于课本的内容。课内以小组形势进行交流,教师在学生讲完后进行点评、补充、延伸,完成该知识领域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促使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够提高资料整理、专业报告写作等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上台演讲的表达能力锻炼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分阶段分层次的技能训练。分阶段分层次的技能训练包括分阶段模拟设计训练与分层次施工图识读两个类型,每个阶段和层次的训练采用项目教学法,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做法。将模拟设计、小型施工图设计及施工图识读的深度、层次进行合理划分,以实现逐步递进学习,匹配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课程设计从局部区域递进到整个建筑,施工图识读从小型建筑递进到较大型建筑。而学生根据学习能力的不同可以挑选不同层次的训练内容。

3.分组讨论学习训练。分组讨论学习训练模式穿插在前两个教学模式中,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学期初就进行分组,在网络自主学习、分阶段模拟设计训练与分层次施工图识读以及课后的中都以小组形式来共同完成。由于最终评分与小组成绩挂钩,因此能够促进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今后学生走上就业岗位必不可少的职业素质要求。

五、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课程不再采用终结性考核,而采用过程性多元考核。主要的考核内容包括:1)自主学习的考核。主要考核学生查找资料和文字组织的能力、上台表达的能力;2)课堂讨论表现考核。将学生课堂上问答表现计入过程考核,并占较重要的比重;3)作业单考核。作业单是针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设置的,通过作业训练,加强学生对该单元知识点的掌握;4)训练单考核。课程设计与施工图识读的过程成绩;5)期终综合测试。综合测试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考核,还包括实践技能的成果,甚至以成果代替期终测试。

通过全过程多元考核,避免了个别学生企图平时不学习,通过期末一次终结性考试蒙混过关的侥幸行为。

3+3教学模式是将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项目教学法与自主学习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基于课程内容特点和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实际情况有机结合的一种探索。初步的实施情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悠.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6):23-25.

[2]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8):43-44.

[3]邹红,李秀梅.探析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模式[J].时代教育,2014,(23):227-P227.

[4]樊玉国.基于合作理论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6,(14):23-P26.

[5]郑志民,黄宁江,杨红霞,等.慕课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考试周刊,2016,(63):150.

拓展训练行业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游戏;人才培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8-0145--02

从古至今人类对游戏的需求有增无减,从大英博物馆中最早的桌游藏品,到如今风靡半个地球的手机游戏《PokermonGo》,游戏从最初的实物游戏发展为现在的虚拟游戏,无论从数量、内容、类型、方式等方面都进入了崭新发展阶段,中国游戏产业前景一片光明。为了适应国内游戏产业的发展,我国高等院校近十年陆续开设了游戏设计与制作的相关专业,但游戏专业多数建立在动画、数字媒体专业基础之上,开设时间晚、发展时间短、缺乏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其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都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游戏专业教学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教学质量直接反映到实践环节。2015年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简称苏工艺)与游戏企业苏州乐美馆软件有限公司(简称乐美馆)开设校企合作定向班。定向班课程结合游戏专业教学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寻找适合游戏专业的教育理论依据,探究可操作的教学规划,为艺术类高职院校游戏专业健康持续发展做出尝试。

1人才培养方案

1.1行业背景调研

游戏产业是一个特殊的文化产业,既有文学、艺术的创新,又有资本运作的商业服务文化,其强劲的活力和生命力在2010年金融危机中表现尤为明显,在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游戏产业却以“逆势增长”的姿态发展。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为我国游戏产业的发展设立了各类扶持政策并提供了优越的平台,配套法规也进一步完善。根据《2014年中国游戏产业调查报告》所统计的数据显示游戏产业仍在不断地持续发展并且势头迅猛。面对广阔的市场需求,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的国内游戏教育,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1.2专业基本情况

苏工艺2004年开设游戏设计与制作专业,在同类院校中率先进行游戏教学的探索,并着重游戏美术的人才培养,以校企联动"32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建设了“游戏设计”与“游戏制作”两个工作室,工作室的人才培养分别对应游戏企业相关岗位,并努力做到在校培养与企业岗位能力零距离衔接。截至2015年历届毕业生总人数超过500人,通过毕业生的反馈和用人单位回访显示,毕业生整体素质优秀,动手的能力较强,艺术修养深厚,技能扎实,踏实勤奋,已有多名学生从基层做起,栖身管理层成为企业发展的骨干人才。游戏专业自成立以来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与游戏企业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关系,目前已成为苏州乃至长三角周边最主要的游戏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训输出中心之一。

1.3人才培养目标

苏工艺游戏设计与制作专业以游戏设计行业标准为培养依据,面向长三角地区,辐射周边。依据德技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理念,以“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依托优质互补的教学团队,构建大专业平台+小专门方向的“双融合”的课程体系,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精技术,详流程,懂设计”的高素质技能型游戏专业人才。对应岗位包括:游戏策划师、概念设计师、原画设计师、界面设计师、模型师、材质与贴图师、角色动作师、特效师、后期合成师等。

2课程体系与教学规划

2.1课程体系

苏工艺游戏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任务及毕业资格审核的相关要求,构建大专业平台基础+小专门方向工作室的“双融合”课程体系,见图1。大专业平台基础课程围绕基础设计能力与创造能力进行训练,夯实专业基础,为小专业方向选择提供支撑。小专门方向工作室课程主要围绕专业技术能力与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形成专业工作室方向的模块化课程,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对应相应的工作室课程模块。构建项目引导教学的“主题式教学法”,将知识点与岗位需求相结合,减少模式化的理论内容,增加实践部分,导入对应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项目课题或经典案例进行实训教学,每个工作室课程都是项目教学,教学流程与项目流程保持一致,使学生掌握游戏行业必须的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此外合理安排专业拓展类课程,保证人才综合素质能力的教育训练。

2.2校企合作课程教学规划

2015年苏工艺引入乐美馆开设游戏专业校企合作定向班,共同培养符合游戏行业发展、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力强的高技能游戏人才。参照人才培养的要求,即时更新课程内容,在现有“游戏制作项目工作室”课程中嵌入“苏州乐美馆校企合作课程”,使得课程安排与企业制作要求与用人标准保持一致性。

2.2.1教学设计

苏州乐美馆校企班合作课程处于课程体系中第五学期的小专门方向工作室课程,教学对象为游戏制作工作室三年级上学期学生。此时学生通过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已具备游戏制作中理论能力及二维、三维软件的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三维游戏美术作品。本课程16周共288课时,其中96课时为理论授课,192课时为学生实践练习,由苏工艺专业教师与乐美馆资深美术指导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开展授课。由苏工艺教师把控教学节奏,企业教师引入公司实际项目,使学生能够利用一学期时间串联起所有科目,有效对课程体系及课程群进行脉络式掌握。

2.2.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依照原有课程内容结合企业项目客观需要,授课内容选择由浅入深的“次世代游戏”主题,由制作难度相对较低的“老式电话机”入手,制作周期为100小时(含课外),占课程比重22%,该阶段掌握低模与高模制作,合理拆分UV,烘焙及处理法线贴图方法。1-4周阶段课程结束时掌握“次世代游戏”完整制作流程,学生达到独立完成“电话机”制作能力。5-11周制作较为复杂的军用设备,包括“车辆――东风猛士”与“枪”,制作周期为220小时(含课外),占课程比重48%,教师通过实际案例讲解“快速制作高模”的技巧,并分析“机械模型结构”,使学生能够制作出面数合理、主次关系明确的复杂模型,掌握材质的选择与处理、高光贴图的技巧。12-16周为数字雕刻软件提高学习阶段,制作周期为130小时(含课外),占课程比重30%,学生将掌握如何制作出复杂曲面物体,雕刻出窗帘、沙发、石头等不同材质物体。

2.2.3作业与评价

学生在项目课程的各阶段需要按时完成相应作业,包括“老式电话机”、“车辆”、“枪”、“数字雕刻”四部分,如第4周结束时必须完成“老式电话机”制作。此外有些知识点需要当天验收作业成果,如第7周的周三上午讲授“车辆设备模型低模UV",下午课程结束前验收“低模UV”进度。

由校企双方授课教师共同制定了“乐美馆校企合作工作室课程评估标准表”见表1,主要包括“作品考核点”与“学业报告书考核点”两部分。“作品考核点”共100分,其中能力点包括:A设计能力占30%,B制作技术实现占40%;C沟通协作与口头表达占20%;D工作态度占10%。“学业报告书考核点”共100分,其中能力点包括:A结构安排占2D%;B过程记录占25%;C内容呈现占25%;D版式有设计感占30%。

2)学业报告书考核点

课程结束时安排学期课程答辩,由多位专业教师及企业专家组成多元评价团队,依照评分标准全方位考察学生该阶段项目学习的情况,包括职业技能、综合素养、个人提升空间多方面。

3成果与结语

拓展训练行业报告范文第4篇

(一)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以及经济全球化快速的发展,人们的职业生存方式发生着明显变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新知识层出不穷,技术更新周期日益缩短,“学会学习”成为一个人最重要的职业能力,也是一个人在竞争中获胜的法宝。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解决问题”“创造革新”成为人们价值实现的根本保障。同时,随着信息网络化和交往国际化,“信息处理”“沟通交流”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也日益突显其现实的价值。为此,面对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形势,高职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加大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力度,顺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

(二)企业的现实要求和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据调查,企业对员工的聘用标准不断变化,对员工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选择从重学历到重能力、重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面对复杂多变的人和社会,企业要求员工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要求员工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和专业背景知识,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与人沟通、协调发展、团队协作、耐挫抗压、与人相处、评判创新、解决问题等能力。企业对这些能力要求之高,有时甚至会超出对专业能力的要求。麦可思《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五种能力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分别是:口头沟通、科学分析、谈判技能、疑难排解和安装能力。因此,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高度敬业精神和责任心,提高与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强化团队分工协作能力,训练较强的抗压耐挫能力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

(三)毕业生个人持续发展的需要

麦可思《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研究显示,尽管2009届高职院校大学毕业生的工作能力水平较上一届普遍有所提高,但仍然跟不上工作岗位对毕业生能力水平的要求,导致企业对毕业生工作的满意度有所下降。社会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导致职业或职业岗位的调整,高职毕业生要适应这一变化就得寻找将来转移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并且通过学习去创造这样的机会,进而实现学生在多种职业或职业岗位间的转化。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分析

鉴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需求的趋同性,高职院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要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来展开。笔者通过研究,将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向和具体要求归纳如下: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学活动的最终载体。高职院校要加大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力度,引入最新的国际标准与行业标准,与企业共同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根本,将职业基础课程、职业能力训练课程、职业素质课程和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有机融合,形成由基础能力到高级能力,由岗位能力到综合能力的逐层递阶的项目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全面渗透到专业课程体系当中,为实现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课堂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采用多种形式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

实践表明,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培养职业核心能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以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为根本,融“教、学、做”为一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养成规律。不但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计划性、协作性和创造性能力。教师根据不同专业、不同阶段、不同课程、不同能力模块与不同的训练目标,选择相应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例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课堂讨论法、头脑风暴法等。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的实践或行动来实现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形式。学生以参与社团活动与管理,营造网络环境,创建寝室文化,实践创新创业为基本活动模块。通过探索社团管理新模式、学习信息处理的技巧与方法、创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创业科技园,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充分利用党团、社团、竞赛活动的特点和优势,又开展职业专项能力培养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阵地。

(四)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高职学生实现与社会零距离的重要途径。学生可以通过节假日做兼职、校外实训、寒暑假期间进行社会实践等方式来接触社会、认识社会。通过个人总结和自我反省,总结经验,明确不足,找出差距,在参与诸多与了解社会、认识职业的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五)探索多种校企合作新形式

职业核心能力必须是学习主体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得以养成,为此,高职教育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力度。其有效途径是加强校企合作,走工学结合之路,校企双方为达成“双赢”,实现人才需求与培养的有效对接。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企业家校园行、订单培养、专题讲座等形式,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岗位体验、工学交替、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等形式强化学生对工作岗位的认知,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通过这些形式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还可以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通过与他人的交流,逐步实现有效沟通和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解决实践中遇到的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提升学生善于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有利于学生学会排解各种压力,提高心理调适能力,进而促进职业核心能力的全面提升。

拓展训练行业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商业插画设计教学探索

一、项目制教学法在商业插画设计教学中的必要性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一直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伴随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而快速发展起来的商业插画专业,它的实务性和服务性要求商业插画的教育教学,根本改变传统学科型课程模式,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实践相契合。以商业插画项目为主体,以商业插画职业行业为引导,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实施和管理,完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项目制教学方式,是商业插画设计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必然方向[2]。

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分类中,我们可以看到商业插画岗位辐射到现代传媒业(包括印刷、广播、影视、出版、发行等)、设计服务业(包括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广告设计及咨询策划业等)、艺术品业(包括艺术品设计、制造及部分文化艺术活动等)和动漫游戏业[3]。岗位的宽广要求商业插画设计教育必须培养设计者广泛的知识修养、多元立体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才能适应新的岗位分工的需求。因此实施项目制教学,将社会的真实项目引入课堂,把程序性、项目性与学生的自主性结合起来,通过一个项目学程,使学生有机会面对“插画”这一行当多方面的任务,获得了一个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的全程综合素质能力的训练。项目制教学是符合商业插画专业特色和行业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我院商业插画设计项目课程的探索

“商业插画设计课程”作为苏院国家骨干院校重点专业广告媒体技术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从早期法国主题教学法的引入,到后来与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美国、奥地利等国的艺术院校间开展多样化的合作和交流,不断汲取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艺术设计教学理念和方法,在课程改革与建设探索中,致力于主题项目融合的教学设计实施研究,致力于课程改革与创新对学生创造性与自主性开发的研究,致力于项目制教学与插画师岗位多元化与专业化的衔接的研究等等。下面从以下维度总结商业插画设计课程项目制改革与创新的实践经验。

1、组建教学团队,引进项目教学

根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商业插画专业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建设不同知识背景、不同专业素养的师资组成的商业插画设计课程团队,通过团队,遴选、引进与商业插画设计核心能力相对应的社会实用项目,并形成项目负责人制。商业插画设计课程团队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首先分析职业岗位的能力和素质要素,将“专业平台课程和方向进阶课程”模块化,建立与职业岗位群要求相适应的,模块化、组合式的专业课程体系,以主题加项目教学为主导,使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实践教学与能力培养需求协调互动。通过行业、企业和社会项目的驱动,以“校企联合授课”、“跨界联合授课”、“国际互动”、“实用项目和实验创意创新并重”为特色,使之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进而形成高职院校商业插画设计课程的特色。

2、制定项目任务书,明确任务

根据项目负责人的项目课程纲要,各模块项目负责人制定各自的课程纲要细则,这就是项目任务书。根据实际项目要求,制定详实信息和要求的项目任务书。项目任务书包括:项目简介、项目背景、项目意义、项目要求、项目能力分析、项目成果(发放、上交、总结、)时间、评估简述、教学团队介绍、项目负责人介绍、技术支持、健康和安全问题、注意事项、时间表、参考信息等。明确“项目任务书”是帮助学生自主展开项目研究和实施的指南,也是建立评估的依据和参考[4]。以模块单元形式组成项目课程,每个模块单元又由一套项目纲要组成,每个项目纲要为产生一套特定的学习成果而设计,后面的项目纲要需建立在更早期的项目基础之上有所推进,有利于专业负责人对于课程的审核和协调,有利于课程之间的衔接,有利于课程的递进,有利于课题的发展更新。

3、制定评价标准,严格执行

与“项目任务书”同步,还应当由教师团队协同制定和细化学习成果评价方法与标准。学习成果包括专业能力成果和通用能力成果两方面。专业能力成果是指学生在完成课业和其他任务时,掌握、运用和创新的能力;通用能力成果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完成课业和社会调研等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自我管理、与人沟通合作、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能力等。无论哪方面成果,都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的,是教师考核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因此,在发放项目任务书时,项目负责人还需对各阶段学习成果和项目动态评估进行详实的解说。根据项目过程和成果形成细化的评估标准,并通过自评、互评、团队评估、即时评估等将各项学习成果转化为分值和等级,记录项目课程跟踪反馈表。在项目课程结束后,以项目课程报告书和项目成果作为最终固化成果。正式评估根据跟踪反馈表记录和各项成果体现分项打分,最后以各分项打分总和作为项目综合成绩。

4、反复项目学程,全程训练

商业插画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需强调贯穿对学生主动性、研究式学习技能的培养。通过项目实际的课题教学和任务布置,把课题理解、资料收集、文案撰写、形象设计、工具尝试、专业拓展、口头表述、客户沟通等诸方面能力的训练一线相连。通过系统的项目操作过程的研究和探讨,媒体技术的执行,培养学生发挥自身创造性,形成在项目上的插画设计能力和执行能力。多种角度和渠道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通过在校三年贯穿始终的反复训练,使收集运用信息能力、思维模式的培养、技能训练、批判与创造能力等均得到较大提高。这种自主研究型学习方法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迅速适应从学校到社会工作岗位角色的转换。

5、推进项目报告书,全程跟踪

项目报告书的平台,正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独立理解知识的载体。由教师在动态的课程进行中,不断引导学生展开过程并抛出一些课程的必要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展开这些路径和方法。学生通过项目报告书,围绕过程和知识点不断拓展和建构自己对知识独特理解的轨迹。如果把教师的课程目标和知识点比作圆心,学生知识的建构就像是围绕圆心画圆圈,学生自主能力越强,画出的圆圈就会越大,知识的拓展就会越丰富。项目报告书作为各国倡导的呈现艺术设计学习和创作全过程的最佳载体,也是促进同学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最佳学习方式。主张“本不离手、本不离课”。

6、关注全面能力,推进项目

商业插画设计项目制课程要提高学生的全面能力,除课堂教学外,还应围绕增强“就业能力”建设教学内容与商业插画项目课程体系,有序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强化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首先,要在选修课中设置专门的就业技能教育课程,内容包括教学生如何做商业计划报告书、撰写求职就业信等。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融入就业技能培训内容,引导学生逐渐进入工作的状态。例如,从二年级开始,专业老师就可以推荐学生进入企业,跟随老师参与实际项目;以课外社团的形式定期举办就业辅导讲座,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如沟通能力、面试技巧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业竞赛,加强项目成果转化的能力。如:参加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学生创建的个人网站、博客与社会直接联系,以增加就业机会。

通过上述商业插画项目制教学的探索,形成以主题加项目为特色,以课程任务书、学业报告书、课程跟踪评估单为依据,以教师团队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为思路,以课内课外统筹安排、教学互动、多元评估过程为方法,以实现学生综合专业职业能力为目标,多维一体化的商业插画设计课程项目制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沈小雄,韩理安,以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为龙头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中国高教研究, 2001, 3: 79。

[2]张婷,项目制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差异性―――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0(5):106。

[3]朱青,我国当代插画师的岗位和能力探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报,2010, 30(3): 1。

拓展训练行业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旨的教育,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重要条件。我校自建校以来就不断对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进行研究与实践,逐步形成了“构建一个体系,打造一支队伍,依托两个课堂,开拓一个途径”的“1121”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

一、以学生能力需要出发,构建以能力为主导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学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紧扣能力培养这一主线,以技术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构建了系统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括了:课程实践、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技实践、创业实训、毕业(论文)设计六大教学模块。

(一)课程实践。课程实践,通过小论文、调查报告、小组讨论等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学生自由组成项目小组,在课内外共同完成课题任务,教师进行项目答辩和考核,考核成绩计入课程总评成绩。

(二)生产实践。生产实践环节由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单元组成。学校校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实习内容体系。 认识实习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专业、行业、企业的感性认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

(三)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主要以了解、接触、感受社会为主题,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责任感为目的。社会实践安排在假期进行,要求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并提交社会实践报告。

(四)科技实践。科技实践包括学科竞赛、创新训练计划、开放实验等内容。基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学校以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定期举办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形成规范化、系列化的学科竞赛体系。 “创新性实验计划”,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选题设计、独立组织实施并进行信息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五)创业实训。学校开展“创业训练计划”,成立创业实训中心,在导师指导下组建学生团队,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培养学生初步创业能力。同时,学校还支持学生开展“创业实践计划”,成立了校内学生创业集团,支持学生开展创业实战活动

(六)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本学科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本专业领域科研、工程或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工程设计方法和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

二、注重教师实践经验,打造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实践教师队伍是关键,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既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队伍。

(一)改革以往的实践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提高酬金计算标准,改善和提高实践教学教师的待遇,吸引广大教师参与指导实践教学。

(二)拓宽实践教学教师的发展空间。学校对每一类教师都进行了职业发展规划,安排实践教学教师上一定的理论课,通过理论课教学,一方面提高教师自身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允许实践教学教师从实验系列转入教学系列。

(三)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有计划的对教师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同时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安排到企事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四)放宽用人制度,聘请企事业单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家、技术骨干担任实践指导老师,让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直接与行业接轨,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三、依托第一、二课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以实验课程建设为抓手,夯实实践教学的第一课堂。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建立 “层次化、模块化、统筹协调、注重创新”的实验模式。首先,实验课程的开设分成基础实验、任选实验和创新实验多个层次,学生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选择。其次,将各若干实验集成化,整合成若干模块供学生选择。最后,实验课程在自成体系基础上,适当安排学生学习创新内容,完整地训练学生能力,同时为能力强的学生提供发挥的空间。

(二)以实践教学基地为基础,学科竞赛为重点,强化实践教学的第二课堂。1. 加大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提升学生技术能力。学校为给学生营造真实的实践环境,建设具有较高水平且相对稳定的校外产学研一体化实践基地,在实习过程中通过真实情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技术能力。2. 开展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强化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学校将第二课堂活动分为“五大类五十八项”,设计学科竞赛、问题活动、素质拓展等方面。3. 以推行创新教育学分为核心,建立实践教学考核体系。(1)学校推行了创新教育学分。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在学习、科研和实践活动中取得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智力劳动成果或其他优秀成果,经评定获得的学分。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学生必须获得至少2学分创新教育学分方能毕业。(2)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在实践教学考核中,从结果考核转变为过程考核,从考核学生的记忆转变为考核学生的实际运用,从单一方式考核转变为综合性考核等,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方法。

四、深化校企合作,开拓学生实践教学新途径

学校与企业签约合作,联合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双方发挥各自优势,探索全方位、立体式的校企合作。在此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组织教学和管理,包括共同研究与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聘请企业专业人员担任专业课程的兼职教师,并将企业的项目设计制作、管理和服务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开拓以“就业为导向,行业为依托,与企业零接轨”的全新实践教学新途径。

上一篇:公司拓展训练感想范文 下一篇:拓展训练培训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