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术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11:34:15

算术教学论文

算术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主动学习、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一、幼儿在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不是学会算术的,而是重新发明算术的,所以,幼儿必须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体验数概念,他们建构数学概念首先来源于多种多样的活动过程,幼儿是在活动中,特别是他们主动参与的游戏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动作建构数概念的,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

例如:《奇妙的魔术袋》,先做游戏《小手变变变》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观察魔术袋,老师念咒语,“小星星,亮晶晶,小手巾,亮一亮,快出现,快出现,1,2,3!”,老师从魔术袋的暗格中拿出变出数字1、2、3。重复一次,此时鼓励幼儿与老师一同念咒语,请出一位幼儿从魔术袋中拿出1、2、3。若时间充分可再继续游戏,可拿出幼儿熟悉的玩具或物品,如小汽车,小娃娃放入袋中,小星星魔术袋变出的物品请小朋友数一数有几个,1个娃娃、2只小猫,3辆汽车。大家一起做小动物,看老师出示的数字学小动物的叫声。这样孩子们就会在这样的游戏教学情境中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从而会非常乐意参与到活动中去。

当数学回归到了幼儿的生活情景中,才能激起幼儿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与愿望,才给了幼儿将数学思维实践、运用的机会。可见新课程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已不再过度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注重从生活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实际意义,并尝试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答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抽象繁难的数学极为重要,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影响幼儿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从出生之日起,在他们的周围就有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形成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观念:认识关于物质世界的各种特征,形成颜色、形状和大小的观念,关于物体的空间位置和物体的数量以及关于人们之间的关系的观念,逐步积累了感性经验,这是初步数学观念的基础。

有位专家曾这样说过:“教育和生活是互动的,教育中具有生活的意义、生活中具有教育意义的教育要向生活回归,使生活成为课程资源,让生活融入课堂的教育之中。”这段话对我们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二、幼儿在游戏中理解和认知数学

“教学游戏化”不是一句新口号,在今天仍具有重要意义。所谓教学游戏化实质上是使教学过程变得轻松、愉快、有趣,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的教育过程。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使幼儿轻松地学习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

小班数学游戏《小蝴蝶找花》,教师活动准备时有蝴蝶贴花和《幼儿画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每盆花的数量。提问:每盆花里有几朵花。(让幼儿分别说出数量),接着按1―5小花实物卡片匹配相应的蝴蝶数量。出示贴花现在小蝴蝶要找好朋友了,它要找谁呢?找小花做好朋友,每一朵小蝴蝶找一朵花做好朋友,那这里有两朵花,会有几只蝴蝶飞过来呢?幼儿自己操作,操作结束后老师点评。幼儿在游戏中教师引导能按1―5实物卡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并能手口一致的点数5以内的实物。我们将数学活动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刺激幼儿的思维,让幼儿能够在自己生活密切相连的事例中主动地进行逻辑思维,利用各种游戏活动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巩固体验,加深幼儿对数学关系的认识,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发展。

游戏化的核心是兴趣化、乐趣化。在游戏情境中学习数学,就是要借助游戏情节,将数学教学的目的巧妙地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使幼儿在活动中摆脱“完成目标”的包袱,从活动过程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三、幼儿在主题活动中感知数学。

在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内容的整合是通过各种教育教学形式实现的,数学教育内容的融合人是自然地渗透其中,幼儿有时还会生成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活动,教师应给予关注和支持。内容的融合是发展趋势,但不能把融合看作是简单的相加,更应以“幼儿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在圣诞节那天,我们设计了小班数学活动“快乐的圣诞节”,孩子们从周围充满节日气氛的环境布置和圣诞树上许多小礼物以及精美的糖果中轻松愉快地认识了“1”和“许多”。

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知识,因为数和形是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由于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因此我常常让幼儿在幼儿园里寻找有关数学知识。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使学前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意义,把富有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纳入课程领域,增强教育的温情,我们把数学和节日相联系,使幼儿在了解节日、获得愉快情绪体验的同时学到数学知识。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一些基本理念,如:有关注幼儿的理念、教育内容生活化的理念。其中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要求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如何来实现这些教育理念,有待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去探索发现、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幼儿园课程评价〔M〕

〔2〕邹兆芳. 幼儿数学新编(教师用书)〔M〕

〔3〕皮连生. 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

〔5〕周蕾.幼儿园园本教育活动设计〔M〕

作者简介:

算术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一、以国学构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意义

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这充分说明国学将是未来特色学校的品牌课程之一,以国学构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以国学构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1.利用学校已有的国学特色,夯实内涵式发展的根基

每个学校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在此基础上形成有竞争力的特色校,可以夯实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基。福建省厦门松柏中学,从2006年福建省高中语文课改增设国学校本课以来,已经在国学教育方面创建了自己的品牌,即两岸国学教育交流特色。台湾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得比大陆好。通过加强两岸国学教育交流,吸收台湾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方面的经验,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夯实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基。坚持做好国学特色,还可以促进海峡两岸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建设全国一流的品牌学校。

2.创建学校未来的国学特色,明确内涵式发展的方向

随着《纲要》的颁布,“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优势学科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研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和学理支撑”受到各级大学的重视。很多大学也开始招收国学特长生。如果学校继续致力于推广国学教育,使学生形成特长,学校更具特色,就能够为全国高校源源不断地输送特色人才,这将使一所普通高级中学更富生命力,也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方向。

三、以国学构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实施方案

1.成立国学领导小组,加强国学特色教育的领导

《纲要》还鼓励各地各校组织专门力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机构的建设,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霍普金斯也指出“教师的发展能够为学校建构可持续发展的能量”。为凸显学校国学教育的特色,学校应成立国学推广领导机构,号召有兴趣致力于国学教育教学推广的各学科教师,本着自愿原则,成立国学工作团队,建设一支国学教育骨干队伍,在国学特色校建设、交流与推广过程中,成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缔造者和有力保障。

2.实行各处室总动员,充分挖掘国学特色

以国学构建学校内涵式发展,学校各部门各处室要凸显出国学教育的特色。

一是教务处可利用其管理职能,构建内涵式发展。如开设国学诵读课,在早读课或阅读课上实施,组织学生进行系列经典诵读,积极营造“诵读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可根据各年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安排诵读内容。如初一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初二诵读《百家姓》《千字文》,高一诵读《论语》《大学》,高二诵读《孟子》《中庸》等。

二是鼓励根据教师特长开设个性化的国学特色校本课。学校可组织教师开发国学系列校本教材并开设国学校本课,将国学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使国学校本课程成为学科课程的有力补充,形成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加强国学教育特色。语文组可以经典为主,如古代诗词歌赋、《古文观止》等;历史组开设以文化历史名人为系列的校本课,或发展史、史书史料、出土文物鉴定方面的校本课等;政治组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等;音乐组开设欣赏传统音乐、戏剧的课;美术组开设古代名画欣赏、书法欣赏等;体育组开设太极拳等;数学组可以组织研究《九章算术》等。有些课程若难以找到与国学的关联,也不必勉强,可以自成特色,建设学校“一校双翼”的多元品牌。

三是总务处在学校整体环境的设计、规划上,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既要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要求,又可营造富有国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广大师生沐浴在古香古色的典雅环境中,使学生在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中感受国学,学习国学。

3.开展以传统文化精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的德育

一是开展国学主题系列活动。利用升旗仪式、班团活动、重大节日、报告会、家长会等,广泛开展多种包含传统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将国学主题班会纳入班级考核进行评比。以国学文化立人,培养不拘形式、大胆创新的优秀学生。

二是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寒(暑)假、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等开展社会服务活动,设立创新性国学活动主题,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开设“德育国学大讲堂”,引导师生在实际生活中了解传统美德,认识国学内涵,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并努力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国学教育模式。

4.开展弘扬传统文化的校本培训、评比和研究

一是开展国学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可以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形式,让教师参加校外国学培训课程或研讨会;以学校国学发展阶段需求为中心,邀请名副其实的国学专家来校指导。

二是每年开展国学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促使教师对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不仅提升教师的理论修养,还可改进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是鼓励教师申请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国学课题,尤其是两岸国学教育比较与交流的课题,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提升学校竞争力,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算术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CAI的优越性得到一致公认

很多老师听说过CAI一词,但是对它的具体名称和意义的了解比较含糊。我查阅了许多资料,找到了它的比较全面的解释:

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的缩写,名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

该术语是一种作为教学工具而编制的教学程序。CAI程序采用辅导,练习及提问与回答形式来阐述问题,并测试学生的理解能力。CAI是非常好的工具,能描述实际物体,并允许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从它涉及的学科和复杂性来说,包括初等算术,高等数学,自然科学,历史,计算机研究,特殊专题等。现在最常使用的辅助教学软件是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Premiere。还有许多学校已经在用FLASH等。POWERPOINT适合于开发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AUTHORWARE则用来开发交互性强的多媒体课件。FLASH则主要用来制作网页形式的课件,更多的优点是占据磁盘空间少,动画效果好,交互性很强。

多媒体课件具有效果明显、直观性好、目的明确、有针对性、信息量大,易于控制、交互性强等特点,在被调查对象中100%的教师和学生认为CAI能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教师们普遍认为有了CAI,他们上课时更灵活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集中了,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们则认为有了CAI,老师的讲课内容更加新颖而充实,他们面对的不只是过去的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或者是一些静态的图片,而是一个个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声情并茂的“闪光”世界!比如语文课《长征》,学生对以前红军长征的情况知之甚少,难以入情入境。这时放上一段录像,让学生在看影片的同时顿悟文章的感情和尊敬革命前辈、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数学课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时,小学生的空间思维比较弱,但是通过看课件的具体演示,化抽象就为具体了。难点也就迎刃而解。其他的音乐、美术、自然、社会等科目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正因为CAI课件在教学中有着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很多教育工作者是不辞辛劳,不怕困难地学做CAI课件。但是教师毕竟是教师,他们不是受过专门训练的电脑课件制作人员,因此在制作课件时就与正常的教学工作发生了很大的矛盾。具体表现如下:

二、课件制作与正常的教学工作之间的矛盾

1、CAI课件制作过程消耗了教师大量的休息时间

现在各地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其中最热的要数CAI课件的评比,就我区而言,就开展过语文课件评比,数学课件评比,音乐课件评比,思想品德课件评比、英语课件评比等等。既然评比,就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模范作用,所以也就有了众多的教师为了评比、上公开课、观摩课等做了许多精美的CAI课件,这样的老师占了95%以上。很多获奖的课件,几乎都是多媒体:运用大量的图片、动画、MTV、MP3、wav等背景音乐,令人目不暇接;一个课件占据磁盘空间少则数十兆,多则上百兆;有的32兆内存才能运行。为了能获奖,取得骄人的成绩,很多课件的制作也是几个人花费了几十天工夫。(有的则是请校外专家帮忙,我校教师1999年到2000共完成比较优秀的课件48个,其中每个课件平均花费都在一周以上,个别课件超过一个月)。让许多学科教师望而兴叹。

另外在比赛的时候有的学校领导感叹到: “人家已经是三维动画了,我们还没有二维动画,真是落后了。”回头则是让计算机教师领头成立学校课件制作小组,购置光盘刻录机、数码相机等设备,要"大力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于是老师们又更努力地继续学习。为了制作一个比较精美的课件,制作课件的老师几乎个个废寝忘食,夜不能寐,坐在电脑面前,形容枯槁。我校曾有三位老师为了制作课件,连续四天三晚没有正常休息,每天大概只休息三、四个小时。眼窝都深深地陷了进去。

2、课件制作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

因为现在许多老师没有经过系统的课件制作培训,学校也没有足够的课件制作材料,因此老师制作课件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加之很多老师并不是专门的电脑老师,有80%的老师是在完成本身的教学工作之余去制作课件的,所以工作时间大大地延长了,工作量也大大地增加了。有85%左右的老师在制作课件的那一段时间里,睡眠不好,饮食欠佳,视力减退,个别老师还出现贫血症状,还有的老师因为长期坐着,以至于长了痔疮。尤其值得人担心的是,有很多制作课件的老师中是女老师,将来对生孩子都将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有一位长期从事电脑工作的女老师就产下一个不健康的婴儿)

3、课件制作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

虽然说,通过制作课件确实能提高教师微机操作水平,培养掌握新型教学设备的人才,但现实情况是,教师日常的工作已经满负荷,计算机技术发展又这么迅速,教师把过多的精力用于课件制作上势必影响其它的教学活动。如我校一名语文老师为了制作一个课件参赛,她的语文教学工作就临时请了一位代课老师代课。再者,学校的信息也不灵通,往往造成重复选题。最主要的是现在市场上已经有那么多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我们可以拿来用,学校再花费那么大的人力、物力去应付这些事情,真是劳民伤财!在此笔者引用王珏先生的话"教师的主要工作应是在教学中适当地应用教学软件,而不是编制软件。"

算术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 根据《国际金融》的自身特点和授课对象的知识构成,在考虑有关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四对关系,为优化地方院校《国际金融》教学效果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必要的保障。

[关键词] 《国际金融》 理论教学 经济散文 四对关系

《国际金融》既是我院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也是我院开设的选课率较高的素质课程之一。在考虑有关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根据课程建设的自身特点和授课对象的知识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四对关系,对于优化教学效果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清理论教学的深奥性和通俗性的关系

《国际金融》是一门知识涵盖面巨大的课程。该课程对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国际资本流动和外债、国际汇兑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货币制度和国际金融组织都从理论高度上给予了比较翔实的阐述。然而枯燥、呆板的理论推导和阐述往往显得较为生硬和沉闷,尤值一提的是,这些理论由于融合了其它经济学课程的一些知识而更需梳理,加之这些理论的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假设前提与实际观察值等一系列相关关系的盘错交织,使得原本复杂、生硬的金融理论知识分析起来更显得晦涩难懂,给学生以极大的深奥感,甚至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一种挫败感。因此,笔者以为,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将深奥的理论尽量用通俗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效果肯定会更好。而目前国内经济学界流行一种学术论著、论文以外的轻松经济学即经济散文的写作形式可以给予我们教学上的启迪,它将理论性很强的经济学问题用简明的散文形式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尤其是一些趣味经济现象)通俗明了地演绎出来。如原北京工商大学的梁小民教授,近年来就有许多诸如《寓言中的经济学》、《经济学内外》、《读经济学书》、《话经济学人》等作品,一开印就是几万册,广受欢迎;他的《寓言中的经济学》,就是用各种各样的寓言故事来诠释经济学的现象。《经济学内外》是经济学随笔集,基于大处着眼而从小处入微,读起来引人入胜;他的译著《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等等,曾经都是风靡一时的畅销书。另外,目前非常畅销的《经济学家茶座》所刊载的文章获得广大读者的好评也说明了将经济学理论化深奥为通俗,化枯涩为趣味,化抽象为具体的可行性和积极意义。当然,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对教师也有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任课教师必须认真琢磨每个理论,力避繁复、抽象而取简洁、通俗,以最感性的语言、最清新的教学工具去摆事实,讲道理,这样有助于学生(尤其是对非专业学生)对复杂深奥的理论问题的理解,也是真正将“理论是灰色的”演变为“理论之树常青”的一条道路。笔者认为,在《国际金融》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事例来表述其中深遂的理论内涵,从而使枯燥乏味的分析变得生动有趣,使凌乱复杂的推理变得顺序简明,使深奥难懂的论述变得浅显意简。

二、理清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关系

自三百年前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经济研究中运用算术方法以来,到今天以数学为工具的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以至当今西方经济学界,数学已经成为最常用的经济学科分析工具,经济学的数学化倾向越来越明显。诚然,经济学运用数学是经济学发展中的一次革命,它使我们对经济问题可以进行定量化分析,这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而且也有利于我们对经济理论的深化。就专业的金融学研究而言,的确需要运用数学抽象推理来梳理金融学理论逻辑,正如马克思所说:“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运用了数学才能真正成为科学”,因此,笔者也认为,在对于《国际金融》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不排除某些章节重点运用数理模型来进行推导分析和论证相关理论。但更多时候,还应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应尽量将图表模型简洁明了化而对于其表示的涵义阐述详细化(尤其对选修课、素质课的学生而言),既要避免理论教学中的单纯定性阐述性分析,更要避免盲目套用数学公式或模型,或把数学当作经济分析的唯一手段。盲目的求新求异,忽略了国际金融作为社会科学性质下应有的人文内涵,毕竟,对于《国际金融》而言,数学只是手段,而不是唯一的表现工具。对于讲授《国际金融》的老师来说,重要的是要将它所表示或说明的特定条件下的金融学的社会科学的意蕴和思维清楚地呈现给同学们。

三、理清专题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关系

所谓专题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有关教学计划,针对教学计划中某个或者若干个重点、难点问题,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专门讨论和重点分析。但单纯的专题教学又显得理论性太强,笔者认为应以案例教学为补充,从而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现实。就《国际金融》而言,采用专题教学法和案例教学之前必须对某一重点热点问题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时刻关注学术发展动态和趋势,讲课时以教材的论点和内容为基础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应结合本学科领域知名学者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本学科职能部门有关官员的最新讲话来展开讨论。比如外汇储备过多与货币升值问题,教材上不可能进行大篇幅的分析,但是,现实生活中外汇储备和货币升值之间的关系又是如此重要,如单独就国际储备来简单地谈外汇储备,学生对这个知识的掌握程度可想而知,这明显不利于提升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笔者以为,可以在专题教学中尝试性的穿插案例教学来进一步缩短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还是以外汇储备与货币升值为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曾经以 “中国是否会重蹈日元升值覆辙?”为专题来展开外汇储备与货币升值之间的关系讨论,从而将一个教材上没法及时涉及的热点问题用曾经存在的事实案例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有效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外汇储备过多给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的基础上,以日本1985年广场协议的背景来阐述日元升值最后给日本甚至给东亚带来的结果,然后上升到目前中国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以及升值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可以穿插国内外一些权威经济学家和政府部门一些官员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然后让学生自己来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实践证明,将专题教学和案例教学巧妙结合运用于《国际金融》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辩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理清课程设置及其相互衔接的关系

在学习《国际金融》之前,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已经学习了或者将要学习到诸如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基础会计学、国际贸易等相关课程知识,这样就要求任课老师必须熟悉教学班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现状,哪些是已开过的课程,哪些是将要开的课程,以及现在平行开的是哪些课程,理清这些课程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深化渗透的关系,还是同时开设的关系,如果不注意就会造成教学内容的重叠或者教学真空与支离破碎的情况。比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以及《国际金融》等课程中都会提到一个重要问题――外汇风险防范问题,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应深刻理解切入这个问题的视角,做到既有所兼顾,同时又重点特色突出。总之,理清课程设置及其相互衔接的关系,既有利于老师讲课时对有关重叠内容的权衡取舍,提炼精华,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结构整体脉络的把握,达到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就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国际金融》素质课程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求理清课程相关性问题,对授课内容更要精益求精地进行科学选择。应从整体上构造一个学生易于接受的完整体系,并有意识地针对他们所学专业,及时调整增减有关内容,用最清新和最通俗的语言将有关内容展现出来,及时补充经济社会中最新国际金融的案例和事实,为它们的专业学习从一个非专业视角来拓宽思维、启迪思维和操练思维。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对话[J].东岳论丛,2000,(5):5~30

[2]张真:经济学与数学及经济学应用数学问题的分析[J].自然辨证法研究,2005,(10 ):11~14

[3]谭军良:处理两个关系搞好课程教学[C].湖南商学院贸易经济系课堂教学论文选编,1999:41~44

[4]骆祚炎:课堂讨论与案例教学的选题原则及其运用[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2 ):58~60

[5]刘舒年:国际金融(第三版)[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1~3

算术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选择性 多元性 拓展性 创造性 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23.3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在谈论任务型教学时提到“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我以发展学生的隐性学习能力和显性能力学习能力为出发点,尝试着“米饭+菜蔬”形式来设计英语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米饭”是指基本的学习要求,是必须人人要达到的;“菜蔬”是指拓展学习,可根据学生的喜好、能力来自主选择。

如何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习惯?如何使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而不是负担?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要注重形式多样化:制造新对话、编造英语小故事、创编英语童谣和歌曲等。让学生多种器官参与活动,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运用能力都得到训练。于是我在布置作业时,考虑到了“五性”。

1 尊重个性差异,体现作业的选择性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教育面对的就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学习动机、心理、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学习能力发展不均衡,所以作业的设计要尽量从每个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建立多层次的弹性作业结构,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这样,既能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又能保证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做得了。在授完新单词或短语或句子后,我的作业往往有几种形式供学生选择。(1)Copy the words or sentences,选择这一层面的往往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就仅仅只是对课本知识的机械再现;(2)Make sentences, 选择这个层面的是中等生,可在造句的词汇上自主选择;(3)Make dialogues, 这些往往是稍有依赖心理的孩子,他们总会2-3人一组讨论对话的内容与语言组织。(4)Make stories or make poems, 这些是学习能力特别强的学生,能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在作业反馈阶段总能引起其他孩子的极大兴趣,因为故事或诗歌对他们总是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2 注重学科渗透,体现作业的多元性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多元智能和个性特点布置具有个性化的作业, 让爱好表演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英语短剧,在练习英语口语的同时发挥其表演能力;让喜欢逻辑推理的学生,将所学的英语单词做成算术题,在拼写单词的同时还增添了学习乐趣。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设计不同的作业,能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就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再学习,来体现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通过多元化的作业开发学生的多元潜能,以有效地开发孩子的多元智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有一学生充分地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将手抄报纸画成一辆很漂亮的小轿车,车头写上英语谚语,车身写上英语小故事,车尾又写上歌谣,而车轮则写上简短的绕口令。不同形式的作业能提高学生英语不同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单一的应试技能。

3 挖掘教材丰富潜能,体现作业的拓展性

新课程教学注重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教育。

3.1学中求广

联想性的构思是一种具体的思维方式,它所反映的是人对各个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关系的认识。布置写一篇季节的英语作文时,学生由season联想到 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再联想到warm, hot, cool, cold, 并能描述出每个季节的颜色green等、特征Spring is beautiful等及所能做的活动I can plant trees and fly kites in spring等。

通过学生联想构思的培养,能引发学生由一个单词联想到词组,甚至句子,这样可以很好地将新旧知识结合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还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乃至活用语言的能力,达到学中求广的效果。

3.2学后迁移

一个人对知识的迁移效果与他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等密切联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授完新词汇后,我都要求课后根据发音、拼写或意义相似的规律举例词。如授完map等一系列汉堡单词后,让学生明白这是闭音节单词,即a字母发/;若汉堡单词后有e字母则说e为他(指元音字母)开门,即开音节单词,则发他原来自己的音,要求在掌握了该规律后,课后去收集带有五个元音字母的汉堡单词及开音节单词,还有好多学生上网查询、查找词典并寻求帮手。后来每每碰到这样类型的单词,学生都能直呼这些单词。

4 重视独特见解,体现作业的创造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更为强烈。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诠释也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虽然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记单词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对于后进生来说,始终是一种挑战。因此我每每授完新词后,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总是要用新颖的方式去抄写单词,要求在抄完最基本的单词或句子后,再用自己想象的一种形式去呈现这个单词,以帮助记忆。如newspaper单词,有的学生只是简单的在纸上画个长方形,再在旁边写上“温州都市报”等字样;有的学生是在纸上画了一个电视,并写着19:00,表示新闻时间,来体现报纸意思;有的学生则是画着东南西北方向标志,N表示north, E表示east, W表示west,S表示south,说明newspaper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消息集中在一张纸上。

5 尊重学生年龄特点,体现作业的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因此,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常把“玩”渗透到作业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感受学和玩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例如,我们在学习了身体部位及颜色后,我布置的作业是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机器人或怪物,且要求第二天在课堂上展示并进行描述。在展示介绍时学生个个兴趣十足,妙语连珠。Look at me. This is my arms. I have a yellow body…等,这样就让机械的单词抄写变成了生动有趣的活动。这样的作业,符合各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达到寓学于乐、以玩促学的目的,让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英语作业不同形式的布置,不仅是学生具有强烈求知欲的主动学习过程,还是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拓宽了自己的思路,触发了灵感,培养了创新的思维。通过及时反馈,因势利导,来提高教学效率。

好的作业布置对课堂教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流于形式的作业只会让孩子对英语学习更为却步。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因此,在作业布置上的改革,我真切地感受到适宜的英语作业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既能围绕学习目标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得到学习的强化和反馈,又能促进学生的拓展性思维和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素养。我坚信“米饭+菜蔬”的创新性英语作业设计,一定能让学生在课外同样有效地进行英语学习,使作业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园地。

参考文献

[1] 小学英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

[2] 学英语.小学教师版,2008.7(1).

算术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曾小平 石冶郝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北京100048)

一、有理数乘法法则需要数学证明

有理数乘法法则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负负得正”是其中的难点,研究表明,虽然学生都能准确记忆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依据法则进行计算,然而绝大多数学生都不能举出实例来验证法则,更没有学生能够解释法则背后的数学道理,这也就是说,学生仅仅掌握了有理数乘法的算法,且只能遵循算法进行机械计算,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算理,

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然而本文只探索有理数乘法的算理是什么,即法则怎么来的,笔者带着这一问题查阅了现行各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发现各版本教材只给出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而没有给出其中的理由.但教材为了让学生发现有理数乘法法则,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数学情境,作为脚手架来帮助学生学习法则,

比如,人教版教材创设的是“蜗牛爬行”的情境,一只蜗牛沿着直线Z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好在f上的点O.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推断: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厘米的速度向右/左爬行,3分钟后/前它在什么位置,在此情境中,“被乘数”、“乘数”和“积”涉及3个物理量(速度、时间和位移),每个量有3个基准(基准点O、约定正方向和负方向),三者关系比较复杂,弄得学生昏头转向,苏教版、浙教版教材也是采用类似的情境来引入有理数乘法的.由于这类情境中的关系极为复杂,学生并不感兴趣,更不可能从中归纳概括出有理数乘法法则.

再如,北师大版教材采用了归纳模型,即让学生在计算(-3)×3=-9、(-3)×2=-6、(-3)×1=-3、(-3)x0=0的基础上,让学生猜想(-3)×(-1)=?、(-3)×(-2)=?、(-3)×(-3)=?等算式的结果,进而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而华东师大版教材采用的是相反数模型,即从算式3x2=6和(-3)x2=-6出发,得到结论“两个数相乘,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积的相反数”,并用此结论计算3×(-2)=?和(-3)×(-2)=?,进而概括出有理数乘法法则.然而,学生很难接受这两种模型,因为“两个因数变小了,而乘积却变大了”,这与学生已有经验相矛盾。

其实,有理数乘法法则并非人为规定,也不是根据生活实例和计算结果归纳出来的,而是由正负数的数学本质和运算的定义决定的.也就是说,有理数乘法法则是依赖于数学的特征和数学和谐运转的需要,它的正确性可以用数学逻辑来证明.遗憾的是,现有证明都用到抽象代数中集、群、环的相关理论,非专业人士很难理解,不可能用于初中数学教学。

然而,只要我们从负数的数学本质人手,根据整数四则运算的常用结论,可以证明有理数乘法法则.该证明难度不大,比较轻松地突破了“负负得正”,初中学生容易理解.同时,从数学出发用推理的方式证明有理数乘法法则,可以弥补上述教材所采用的归纳方法的逻辑缺陷。

二、负数的数学本质与有理数乘法法则

在非负数范围内,加法可以畅通无阻地进行,即任何两个非负数相加,其结果是非负数,可是,在非负数范围内,减法却不能畅通无阻地进行,当减数大于被减数时差不是非负数.然而,减法和加法互为逆运算,应当具备同样的性质,其地位才是对等的,因此,要适当延伸非负数,即增加一些新的数,得到一个更广阔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减法可以畅通无阻地进行,而原来能在非负数范围内进行的四则运算仍然保持原来的结果和运算律(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1.负数的数学本质

负数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的“方程术”中,在用加减消元法解多元一次方程组时,为了表示小数减大数的运算结果,便引入了负数.后来,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对负数的出现作了解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著名数学家柯朗在《什么是数学》中进一步解释道:“引进了符号-1,-2,-3,…以及对b

由此可见,负数的产生,是源于减法的需要,负数的本质是小数减去大数所得的差,即负数c=-(a-b)=b-a(此时b

2.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推导

在有理数范围内,借助负数的本质,可将有理数乘法转化为非负数乘法来讨论,而且该过程并不复杂(但要事先规定:零乘任何数都等于零).为了论述方便,我们用a,6表示任意两个正有理数,而用-a,-b表示任意两个负有理数,对任意两个非零有理数相乘的四种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1)正数×正数,仍然按照非负数的方式进行,即axb=ab:

(2)正数×负数,a×(-b=ax(O-b)=a×O-a×b=0-ab=-(ab-O)=-ab(其中第二个等号成立的依据是乘法分配律,第四个等号成立的依据是负数的定义);

(3)负数×正数,(-a)xb=(O-a)xb=Oxb-axb=0-ab=-(ab-O)=-ab;

(4)负数×负数,(-a)×(-b)=(0-a×(-b)=0×(-b)-a×(-b)=O-a(-b)=-a(一6)=-(-ab)=-(O-ab)=ab-O=ab(其中,第五个等号成立的依据(2)中的结果,第六个和第七个等号成立的依据是负数的定义).

可见,“负负得正”并非想象的那么复杂,也并非不可证明.还可以验证,在有理数范围内,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成立.此外,我们可以用类似方法证明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和除法法则,难度也不大,感兴趣的读者可自行证明.

三、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教学

笔者设想:只要学生能够理解负数的数学本质和运用负数的数学意义,并善于将与负数有关的问题转化为与正数有关的问题,那么学生就可能以推理的方式推导出有理数乘法法则,从数学逻辑上理解“负负得正”的含义.为了验证这一设想,笔者随机选择了初一年级一个班的学生,按照设想方式进行教学实验,一 个月后检查发现这些学生大都能正确推导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现将教学过程简要介绍如下,仅供老师们教学时作参考.

1.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师:请问负数的本质是什么?

生:负数是小数减大数的差,也就是说,当b

师:进入初中后,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运算.请你想想,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和小学中非负数的加减运算有何异同?

生:相同点是,非负数里加减的结果仍然等于现在有理数里加减的结果,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都成立;不同点是,有理数里参与运算的数可正可负也可为零。

生:从非负数到有理数,数的范围扩大了,参与运算的数更多了,但运算结果和运算律并没有改变,

师:我们今天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你觉得有理数的乘法应当满足哪些特征呢?

生:最好也满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生:非负数中乘法的结果要等于有理数中乘法的结果.因为非负数是有理数的一部分,两个乘法的结果应当一样,否则,出现多个结果,就不知道谁对谁错,数学计算的结果应

当是确定的!

师:乘法从小学的非负数范围拓展到我们现在的有理数范围,(教学论文 )确实要考虑两点,即同原来的运算结果相等和满足原来的运算律,大家想一想,有理数的乘法到底有哪些情形呢?请举例说明。

生:按正数、负数和零来划分,有理数的乘法有九种情形:零乘零,O×0;零乘正数,O×3;零乘负数,Ox(-3);正数乘零,4x0;负数乘零,(-3)×0;正数乘正数,(+4)×(+3);负数乘正数,(-4)×(+3);正数乘负数,(+4)×(-3);负数乘负数,(-4)×(-3).

2.巧妙转化,解决问题

师:根据目前的知识,你能算出哪些结果?

生:因为零表示没有,零与任何数相乘都应该等于零,这样就有:O×0=0,0×3=0,0×(-3)=0,4×0=0,(-3)×0=0.

生:正数乘正数,这和小学一样,所以(+4)x(+3)=12。

师:一般的,两个正数相乘(+a)×(+b)=ab.其余三个怎么办呢?怎么转化成已经学习过的问题来解决呢?

生:我解决负数乘正数的问题,根据负数的定义(-4)=0-4,那么(-4)x(+3)=(0-4)x3=Ox3-4x3=0-12=-12.

师:对于任意负数乘正数问题,比如(-a)×(+b),你能解决吗?

生:能,(具体过程略)

生:我解决正数乘负数的问题。(过程略)

师:对于任意负数乘正数问题,比如(+a)×(-b),你能解决吗?

生:能。(过程略)

生:我解决负数乘负数问题,(-4)×(一3)=(0-4)×(-3)=0×(-3)一4×(-3)=-(-12)=-(0-12),根据负数的定义,等于12-0=12。

师:对于任意负数乘负数问题,比如(-a)×(-b),你能解决吗?

生:能。(过程略)

师:可见,两个负数相乘,结果是正数,这就是所谓的“负负得正”。

3.总结归纳,形成法则

师:下面,我们把两个非零有理数相乘的结论总结一下。

生:同号的两个数相乘,结果等于它们的绝对值相乘;异号的两个数相乘,结果等于它们绝对值乘积的相反数。

生:两个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评析:通过负数的数学本质,巧妙的将有理数的乘法问题转化成非负数的问题来解决.沟通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同时,从特定算式到一般情况的推理,让学生明白了,判断数学结论正确性的依据是推理论证,而不仅仅是观察归纳。

四、关注数学知识的本质理解

重视数学的生活化,将数学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有趣有用,是值得提倡的.然而,过度追求数学的生活化,可能会造成数学与生活生搬硬套的联系,导致牵强附会的理解.况且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仅仅是数学极小的一个部分,数学更多的思想精华体现在数学进行抽象、概括、推理的过程中.如果仅仅以直观的实例和虚构的模型来代替数学推理与论证,其结果只能是牺牲数学的科学性,让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数学核心内容和主要意义。

因此,学习数学,更重要的是学习数学的内在实质,即学习数学化的思考与推理,学习数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教师要精通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把握数学的本质与特征、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精髓、理解数学教学的价值,将它们渗透到数学教学当中,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展示数学核心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基本结论的发现、证明和运用过程,展示数学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这样,学生才能以“再创造”的方式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领悟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曾小平,涂荣豹.基于数学规定的“有理数乘法”教学[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初中版),2009(1-2),48-51.

[2]巩子坤,“负负得正”教学的有效模型[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0(1),6-11.

[3]陈绮云,何小亚.摆脱法则的枷锁[J].数学教学通讯(教师版),2010(10),24-25.

[4]周超.三谈“负负得正”[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初中版),2008(11),56-58.

[5]杜瑞芝,刘琳.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国家使用负数的历史的比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74-278.

算术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 随班就读; 智商; 测验

1 问题的提出

随班就读(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是在普通教育机构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在中国特殊教育体系中起主导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可使各类残疾学生就近入学,以较经济的办法和较快的速度普及残疾人义务教育,与西方的一体化、回归主流在形式上有某些共同之处,但在出发点、指导思想、实施办法等方面有中国的特色[1]。

笔者从1995年开始在普通小学的毕业班教学中开展随班就读的实验,先后教育过轻度智残、低视、学习迟缓、轻度智残边缘等各类随班就读生6人,取得了一定的转化效果。1999年区教委调我到和平区特殊教育研究中心负责全区的随班就读管理工作。工作性质由微观的具体的教学实践转入宏观的教育教学管理。这样,我不但了解了筛查、认定、管理、评估随班就读生的全过程,而且还亲自参与制定了工作计划、专业培训、经验交流等管理工作,通过几年来的调查、听课、座谈,尤其是近三年来通过对学困生进行智商筛查的分析,发现了近几年来随班就读工作的变化和当前随班就读工作的一些真实情况,就此整理出来以供大家探讨。

2 已取得的成绩

和平区的随班就读工作在全国起步较早,二十几年来不断壮大,现已形成了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的规模,在管理中也形成了教委、特教中心、普通小学的三级管理网络。具体地体现在:

1.1 随班就读生的测试与确定

特教中心于每年7月初采用美国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对普小部分学困生、特殊学生进行智力检测,筛选轻度智力残疾学生确定为随班就读生。测试组成员包括负责中心工作的领导、专职工作人员和医生,他们均经学习培训,具备测试资格证。

1.1.1 测试程序

(1) 中心主任召开普通小学教学主任会,布置随读工作的要求和步骤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2) 被测试的学生家长需向学校递交智商测试书面申请。

(3) 经班主任推荐、学校同意后填写特教中心下发的《普小学生智商测试申请表》,家长和学校必须签字盖章。

(4) 测试时,测试教师需填写《智商测试报告单》。

(5) 特教中心专职工作人员将测试结果登记造册,写出分析报告。

(6) 把分析结果上报和平区教委特教专干,最后确定随班就读生名单。

(7) 特教中心向各校下发《随班就读生通知单》和《随班就读生登记表》进行登记。

1.1.2 应注意的问题

(1) 学生智商测试必须家长认可.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做好家长的工作,面对现实,对于个别因非智力因素和家庭教育误导造成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应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做好个别教育,不予同意申请测试。(测试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测试要求进行操作)。

(2) 一年级轻度残疾学生暂不列入随班就读,经过两年教育后仍没什么进展,再测试办理。

(3) 防止把因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习成绩一贯低下与智力落后混为一谈。

(4) 对随班就读生的测试结果保密。

1.2 随班就读教育教学管理

1.2.1 开学初进行全区随班就读生的登记。

1.2.2 召开全区随读校的教学主任会,布置这一学期随读工作的要点。

1.2.3 期中检查为新随读生建立的档案和个别教育计划。

1.2.4 每学期分别到两个随读校的随读生的课堂听课并和教师座谈。

1.2.5 期末召开经验交流会,中心领导总结这一学期随读工作完成的情况,各校上交随读工作小结和部分教师的教学论文、经验总结等。

1.3 法规的完善

1992年出台《天津市和平区轻度智力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管理工作细则》,1997年1月又进行了修订。

1.4 教科研的规范化

1998年出版《特教文集》,2003年成立"和平区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2004-2007共召开三届年会。

3 2005――2007三年来随班就读生筛查测验情况

笔者主要通过对2005――2007三年中各项检测数据来开展研究的,其中包括登记表和智商检测报告。

3.1 2005、2006、2007三年来筛查随读生的情况调查表

3.2 结果

三年中申请测试的学困生共150人,经检测轻度智障35人(占总人数的23%),中度智障9人(占总人数的6%),重度智障3人(占总人数的2%)。

4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使用

4.1 关于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WechslerIntelligenceScale for Children,WISC)是美国韦克斯勒(D.Wechsler)教授是该量表的制定者,1949年出版,是继比内测验之后国际心理学界公认的儿童智力量表,适用于学龄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6-16岁)。这一量表在1974年重新修订并建立常模,称为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修订版(WISC――R)。1980―1986年由林传鼎和张厚粲主持并与全国22个单位协作修订的WISC-R ,称为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本(WISC――CR)。我们一直使用这套量表。WISC-CR共有12项分测验,分为语言、操作两部分。语言量表由常识、类同、算术、词汇、理解、背数6个分测验组成。操作量表油填图、排列、积木、拼图、译码、迷津6个分测验组成,其中语言测验中的背数和操作测验中的迷津属于备用测验。分别为某一同类测验失效时使用。

4.2 测验材料

(1) 手册一本

(2) 记录表格一份

(3) 工具盒一套(12个测验应用的所有材料)

(4) 迷津、译码测验纸各一张

(5) 秒表(或带秒针的手表)一只

4.3 对测验人员的要求

主试者必须经相关部门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负责测验的两位教师均在天津市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培训,并有5年以上的从业经验。

4.4 测验步骤

1 测验开始前告诉儿童:"今天要你做一些练习--回答一些问题,做一些很有意思的作业,有的题很容易,有的题有点难,还有的你可能不会做或者答不出来,没关系,会什么做什么:"这样同儿童交谈,注意建立并保持友好关系,解除儿童的紧张和不安的心理状态。

2 主试者填写测验儿童的相关资料(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等)。

3 在测验中语言测验和操作测验可交叉进行,为的是使整个测验过程更加有趣和富于变化。

4 具体测试方法:

(1) 常识:共30题。连续5道题不能通过就停测。

(2) 填图:共26题。时间限制为每图20秒。

(3) 类同:包括17组配成对的名词,要求被试者说出每一对词的相似之处,连续3道题不能通过就停测。

(4) 排列:依逻辑次序将每组图片重新排列,连续3道题不能通过就停测。

(5) 算术:共19题。不得使用纸和笔,只能心算,连续3道不能通过就停测。

(6) 积木:共11题。连续两题不能通过就停测。

(7) 词汇:32张词汇卡片。连续5道题不能通过就停测。

(8) 拼图:共有4题。

(9) 理解:共有17题。连续4题不能通过就停测。

(10) 译码:时限120秒。

(11) 背数:顺背8组,倒背7组。每题两次测验都不能通过就停测。

(12) 迷津:共9题。连续两次失败就停测。

5 测验的计分:(1) 实足年龄的计算。

(2) 量表分和智商的换算。

4.5 注意事项

4.4.1 一般情况下,室内除主试者和被试者外不得有第三者在场。

4.5.2 一定要遵从标准手续进行测试。

4.5.3 测试的指导语应该用儿语来表达。

4.6 韦氏智商的智障分级标准

4.6.1 轻度:智商分数在50―69。这类儿童可以申请随班就读。

4.6.2 中度:智商分数在35―49。这类儿童应到培智学校就读。

4.6.3 重度:智商分数在20―34。这类儿童基本丧失学习能力,应到特殊机构进行康复训练

4.6.4 极重度:智商分数在20以下。这类儿童终身生活需要他人照料

5 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5.1 普通小学的中重度智障学生增多。在150名测试者中,中重度学生共12人占总数的8%。按《和平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细则》规定,中重度智障学生应属于弱智学校的招生范围,但由于普通小学的生源减少,学校和教师对随读工作的责任心不够,家长工作不到位,致使一部分本应到弱智学校就读的中重度学生滞留在普小得不到有效的教育,长期被排斥在群体之外。对于这部分中度生,我们应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面对现实,先做好家长的工作,使家长认识到实施特殊教育的重要性,然后由中心协调这些学生的就学,该入弱智学校的最好入弱智学校,可观察的再观察。

5.2 从数据中明显可以看出申请测试的学困生主要集中在中高年级,尤其是五年级。这也暴露了广大普通小学普遍存在的教学管理上的弊病,那就是对中低年级相对放松,而对高年级高压。究其原因,我想还是升学率的问题,从学生的系统学习上来看这是不正常的。随读生若能减少无疑是件好事,但低中年级不重视对随读生的筛选和转化,为了减轻升学的压力到高年级再大力筛查,那只能是急功近利,这种随读生实际是被升学压力淘汰下来的又被学校和教师遗弃的没得到平等受教育权利的人。

我想改变这种现状,主要还得依靠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监督。从教委的工作布置中就应该提到对随班就读从低年级抓起,从低年级就重视学困生、特殊学生的鉴别和研究。这样,不但可以避免随读生集中在高年级的现象,而且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学校的整体水平的提高都是一件好事。

5.3 从对随读生、随读生家长、教师的调查、听课、座谈中发现"随班混读"现象普遍存在,也就是随读生有其名无其实,他们在班级中不但没受到个别教育,而且备受冷落。中国著名特殊教育专家银春铭认为:"所谓随班就读应该理解为把弱智儿童安排在普通班中,由教师们在教学教育工作上给以特别的对待和帮助,使他们学有所得。如果仅仅把这类学生编在普通班,而没有特殊的教育措施跟上,那只是随班混读。他们混到头来不但一无所获,反而使其身心障碍进一步加剧"[2] 。

造成"随班混读"的原因很复杂,我分析可以从主、客两方面来考虑:主观上一部分随读教师缺乏特教理论的培训,对随读生的个别教育无从下手,当然也有责任心差、敬业爱生不到位的问题。客观上普通小学班容量大、课业负担重、老师工作繁重、精力有限,不能对随读生实施有效的教育,也是个问题。对于这些老大难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对此,我想我们可以小步子、多实验、勤积累地渐进改革,同样是有效果的,尤其是要发挥特教中心培训、康复的功能。例如,加强对随读生的矫正和训练,弥补他们在课堂上得不到的培训,像语言训练、肢体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心理咨询等。另外,还要加大对随读教师的专业培训,使他们了解自己的学生,能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5.4 学困生的结构有变化,随读生的人数在不断减少

尽管随读生的人数在不断减少,但是在普校中虽然智商正常但伴有各种类型的学习障碍如情感焦虑、亲子关系紧张、父母关系紧张、家庭暴力、单亲家庭问题、师生关系紧张、同学关系紧张等复杂的情感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却不断增多。这些问题是社会飞速发展带来的个人生活变化在教育上的反应,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懂教育还要懂心理健康,既要能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问题,还要能解决他们心理上的问题、生活上的困难和满足情感上的需要。教育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师要未雨绸缪加强学习,加强对自己的培训与时俱进。

6 对未来的设想

要想使随读生留得住、学得好,随读工作能良性发展,首先还要转变观念。因为随读工作本身就是对原教学思想和人才观的挑战,不树立平等、宽容、发展的教育思想很难使随读工作开展下去。还要转变学校和教师的职能,学校不光是个育人机构,还是个服务机构,学校就要为学生服务,满足他们多方面的成长要求。教师更要为学生服务,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服务。这样一来师生关系不再是传统的、简单的上下级和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而是合作式的、朋友式的甚至是商家与客户的关系。其次,加强特教中心的枢纽作用和协调作用。特教中心要为全体随读生服务,为一切在学习上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服务,应该以宽容的胸襟包容特教,以特教促普教。例如,随读生有的课在普通学校上,有的课就可以在中心上,在中心是接受个别教育,在普校是回归主流。出台有针对性的不同年级的随读生的教学指导手册和评估手册,使随读教师有章可循。最后亟待培养一支长期坚持、德才兼备、有学有术的教师队伍,这样才能保证随班就读这艘航船扬帆远航。

参考文献

[1] 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辞典》华夏出版社,1996年5月第一版,43页"随班就读"词条

[2] 银春铭主编《弱智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华夏出版社,1993年6月第一版,104页

[3] 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辞典》华夏出版社,1996年5月第一版

[4] 银春铭主编《弱智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华夏出版社,1993年6月第一版

[5] 《中国特殊教育》2002--2006(创刊于1992年)

[6] 《现代特殊教育》2002--2006(创刊于1992年)

[7] 《心理咨询师(二级)》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算术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湖南省芙蓉区朝阳二村小学 刘再晖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根据我校的CAI教学现状、网上的有关CAI教学调查情况,其它兄弟学校教师对CAI的看法和老师制作课件和正常教学之间的矛盾等情况而总结成的一篇调查分析文章。提出了一些本人的初浅看法和不成熟的建议。

关键字:课件制作 教师正常工作 解决方法

引言:近几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这一新的教学手段如雨后春笋般地直冲云霄。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希望迫切改变传统的教学,于是各地开展了多种多样多媒体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比如CAI课件评比,观摩多媒体演示公开课,CAI教学论文评比,各市、地之间的交流考察等等不一而足。我区也于前年和去年相继举行了各学科CAI课件评比活动以及展示会,到会的有各地区、各学区、各学校的教师和各级教育部门领导。针对于此,我调查了我校及外校、外区部分教师对CAI的态度和看法、教师利用CAI课件这种新的教学手段的评价,对制作教学课件与正常工作之间的看法,并结合网上的调查数据(数据来源于我校主页的调查表)草成此文。

一、 CAI 的优越性得到一致公认。

很多老师听说过CAI一词,但是对它的具体名称和意义的了解比较含糊。我查阅了许多资料,找到了它的比较全面的解释:

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的缩写,名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

该术语是一种作为教学工具而编制的教学程序。CAI程序采用辅导,练习及提问与回答形式来阐述问题,并测试学生的理解能力。CAI是非常好的工具,能描述实际物体,并允许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从它涉及的学科和复杂性来说,包括初等算术,高等数学,自然科学,历史,计算机研究,特殊专题等。现在最常使用的辅助教学软件是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Premiere。还有许多学校已经在用FLASH等。POWERPOINT适合于开发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AUTHORWARE则用来开发交互性强的多媒体课件。FLASH则主要用来制作网页形式的课件,更多的优点是占据磁盘空间少,动画效果好,交互性很强。

多媒体课件具有效果明显、直观性好、目的明确、有针对性、信息量大,易于控制、交互性强等特点,在被调查对象中100%的教师和学生认为CAI能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教师们普遍认为有了CAI,他们上课时更灵活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集中了,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们则认为有了CAI,老师的讲课内容更加新颖而充实,他们面对的不只是过去的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或者是一些静态的图片,而是一个个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声情并茂的“闪光”世界!比如语文课《长征》,学生对以前红军长征的情况知之甚少,难以入情入境。这时放上一段录像,让学生在看影片的同时顿悟文章的感情和尊敬革命前辈、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数学课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时,小学生的空间思维比较弱,但是通过看课件的具体演示,化抽象就为具体了。难点也就迎刃而解。其他的音乐、美术、自然、社会等科目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正因为CAI课件在教学中有着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很多教育工作者是不辞辛劳,不怕困难地学做CAI课件。但是教师毕竟是教师,他们不是受过专门训练的电脑课件制作人员,因此在制作课件时就与正常的教学工作发生了很大的矛盾。具体表现如下:

二、课件制作与正常的教学工作之间的矛盾

1、CAI课件制作过程消耗了教师大量的休息时间。

现在各地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其中最热的要数CAI课件的评比,就我区而言,就开展过语文课件评比,数学课件评比,音乐课件评比,思想品德课件评比、英语课件评比等等。既然评比,就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模范作用,所以也就有了众多的教师为了评比、上公开课、观摩课等做了许多精美的CAI课件,这样的老师占了95%以上。很多获奖的课件,几乎都是多媒体:运用大量的图片、动画、MTV、MP3、wav等背景音乐,令人目不暇接;一个课件占据磁盘空间少则数十兆,多则上百兆;有的32兆内存才能运行。为了能获奖,取得骄人的成绩,很多课件的制作也是几个人花费了几十天工夫。(有的则是请校外专家帮忙,我校教师1999年到2000共完成比较优秀的课件48个,其中每个课件平均花费都在一周以上,个别课件超过一个月)。让许多学科教师望而兴叹。

另外在比赛的时候有的学校领导感叹到: “人家已经是三维动画了,我们还没有二维动画,真是落后了。”回头则是让计算机教师领头成立学校课件制作小组,购置光盘刻录机、数码相机等设备,要"大力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于是老师们又更努力地继续学习。为了制作一个比较精美的课件,制作课件的老师几乎个个废寝忘食,夜不能寐,坐在电脑面前,形容枯槁。我校曾有三位老师为了制作课件,连续四天三晚没有正常休息,每天大概只休息三、四个小时。眼窝都深深地陷了进去。

2 、课件制作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

因为现在许多老师没有经过系统的课件制作培训,学校也没有足够的课件制作材料,因此老师制作课件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加之很多老师并不是专门的电脑老师,有80%的老师是在完成本身的教学工作之余去制作课件的,所以工作时间大大地延长了,工作量也大大地增加了。有85%左右的老师在制作课件的那一段时间里,睡眠不好,饮食欠佳,视力减退,个别老师还出现贫血症状,还有

的老师因为长期坐着,以至于长了痔疮。尤其值得人担心的是,有很多制作课件的老师中是女老师,将来对生孩子都将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有一位长期从事电脑工作的女老师就产下一个不健康的婴儿)3、课件制作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

虽然说,通过制作课件确实能提高教师微机操作水平,培养掌握新型教学设备的人才,但现实情况是,教师日常的工作已经满负荷,计算机技术发展又这么迅速,教师把过多的精力用于课件制作上势必影响其它的教学活动。如我校一名语文老师为了制作一个课件参赛,她的语文教学工作就临时请了一位代课老师代课。再者,学校的信息也不灵通,往往造成重复选题。最主要的是现在市场上已经有那么多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我们可以拿来用,学校再花费那么大的人力、物力去应付这些事情,真是劳民伤财!在此笔者引用王珏先生的话"教师的主要工作应是在教学中适当地应用教学软件,而不是编制软件。"

三、解决矛盾的方法试探。

1、正确树立CAI课件的制作观。打破传统的CAI课件的制作方法,以积件为基础。今年4月26日在浙江省温州市举行的有关CAI教学研究会也指出: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能做到运用各种课件积件就行了,单纯的为一堂课去设计一个40分钟的课件只能算是CAI发展过程中初级阶段的一种特有现象。

2、端正它的“辅助”地位。CAI一般应定位在“辅助”上,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是整堂课的引导者,而不是简单的操作者。不能为了课件而课件,应该在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方面下工夫。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不让计算机反客为主,让计算机牵着自己的鼻子走,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少了一个可以百问不倦的“引路人”。

3、它的制作应有专门的制作小组,教师应学会“拿来主义”。让众多的软件应用和设计交给专门的设计小组,而让教师在CAI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扮演一个应用、消化者的角色,在平时注意积累各种材料,充分发扬鲁迅先生所提的“拿来主义”。学校或者是区、市教育部门可以和专门的软件制作公司联合开发适合各种课型的交互性和实用性比较完美结合的课件。解决现有的科利华、彭博士等软件和本地区不相容的情况,还能有效地解决普通老师在技术上的难题。

4、每个学校应有一个内部的引进加工中心。为此要配一个以上的专职课件制作教师,适当的制作工具(硬件和软件),以此为基础把外面的素材、积件等进行消化处理并有机地运用到每个学校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上因特网,及时到各类教育教学网站上查找适合自己用的资料。条件有限的最好保证学校有个局域网,达到资源随时可以共享。

算术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字:课件制作 教师正常工作 解决方法

引言:近几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这一新的教学手段如雨后春笋般地直冲云霄。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希望迫切改变传统的教学,于是各地开展了多种多样多媒体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比如CAI课件评比,观摩多媒体演示公开课,CAI教学论文评比,各市、地之间的交流考察等等不一而足。我区也于前年和去年相继举行了各学科CAI课件评比活动以及展示会,到会的有各地区、各学区、各学校的教师和各级教育部门领导。针对于此,我调查了我校及外校、外区部分教师对CAI的态度和看法、教师利用CAI课件这种新的教学手段的评价,对制作教学课件与正常工作之间的看法,并结合网上的调查数据(数据来源于我校主页的调查表)草成此文。

一、 CAI的优越性得到一致公认。

很多老师听说过CAI一词,但是对它的具体名称和意义的了解比较含糊。我查阅了许多资料,找到了它的比较全面的解释:

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的缩写,名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

该术语是一种作为教学工具而编制的教学程序。CAI程序采用辅导,练习及提问与回答形式来阐述问题,并测试学生的理解能力。CAI是非常好的工具,能描述实际物体,并允许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从它涉及的学科和复杂性来说,包括初等算术,高等数学,自然科学,历史,计算机研究,特殊专题等。现在最常使用的辅助教学软件是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Premiere。还有许多学校已经在用FLASH等。POWERPOINT适合于开发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AUTHORWARE则用来开发交互性强的多媒体课件。FLASH则主要用来制作网页形式的课件,更多的优点是占据磁盘空间少,动画效果好,交互性很强。

多媒体课件具有效果明显、直观性好、目的明确、有针对性、信息量大,易于控制、交互性强等特点,在被调查对象中100%的教师和学生认为CAI能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教师们普遍认为有了CAI,他们上课时更灵活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集中了,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们则认为有了CAI,老师的讲课内容更加新颖而充实,他们面对的不只是过去的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或者是一些静态的图片,而是一个个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声情并茂的“闪光”世界!比如语文课《长征》,学生对以前红军长征的情况知之甚少,难以入情入境。这时放上一段录像,让学生在看影片的同时顿悟文章的感情和尊敬革命前辈、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数学课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时,小学生的空间思维比较弱,但是通过看课件的具体演示,化抽象就为具体了。难点也就迎刃而解。其他的音乐、美术、自然、社会等科目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正因为CAI课件在教学中有着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很多教育工作者是不辞辛劳,不怕困难地学做CAI课件。但是教师毕竟是教师,他们不是受过专门训练的电脑课件制作人员,因此在制作课件时就与正常的教学工作发生了很大的矛盾。具体表现如下:

二、课件制作与正常的教学工作之间的矛盾

1、CAI课件制作过程消耗了教师大量的休息时间。

现在各地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其中最热的要数CAI课件的评比,就我区而言,就开展过语文课件评比,数学课件评比,音乐课件评比,思想品德课件评比、英语课件评比等等。既然评比,就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模范作用,所以也就有了众多的教师为了评比、上公开课、观摩课等做了许多精美的CAI课件,这样的老师占了95%以上。很多获奖的课件,几乎都是多媒体:运用大量的图片、动画、MTV、MP3、wav等背景音乐,令人目不暇接;一个课件占据磁盘空间少则数十兆,多则上百兆;有的32兆内存才能运行。为了能获奖,取得骄人的成绩,很多课件的制作也是几个人花费了几十天工夫。(有的则是请校外专家帮忙,我校教师1999年到2000共完成比较优秀的课件48个,其中每个课件平均花费都在一周以上,个别课件超过一个月)。让许多学科教师望而兴叹。

另外在比赛的时候有的学校领导感叹到: “人家已经是三维动画了,我们还没有二维动画,真是落后了。”回头则是让计算机教师领头成立学校课件制作小组,购置光盘刻录机、数码相机等设备,要"大力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于是老师们又更努力地继续学习。为了制作一个比较精美的课件,制作课件的老师几乎个个废寝忘食,夜不能寐,坐在电脑面前,形容枯槁。我校曾有三位老师为了制作课件,连续四天三晚没有正常休息,每天大概只休息三、四个小时。眼窝都深深地陷了进去。

2、课件制作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

因为现在许多老师没有经过系统的课件制作培训,学校也没有足够的课件制作材料,因此老师制作课件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加之很多老师并不是专门的电脑老师,有80%的老师是在完成本身的教学工作之余去制作课件的,所以工作时间大大地延长了,工作量也大大地增加了。有85%左右的老师在制作课件的那一段时间里,睡眠不好,饮食欠佳,视力减退,个别老师还出现贫血症状,还有的老师因为长期坐着,以至于长了痔疮。尤其值得人担心的是,有很多制作课件的老师中是女老师,将来对生孩子都将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有一位长期从事电脑工作的女老师就产下一个不健康的婴儿)

3、课件制作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

虽然说,通过制作课件确实能提高教师微机操作水平,培养掌握新型教学设备的人才,但现实情况是,教师日常的工作已经满负荷,计算机技术发展又这么迅速,教师把过多的精力用于课件制作上势必影响其它的教学活动。如我校一名语文老师为了制作一个课件参赛,她的语文教学工作就临时请了一位代课老师代课。再者,学校的信息也不灵通,往往造成重复选题。最主要的是现在市场上已经有那么多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我们可以拿来用,学校再花费那么大的人力、物力去应付这些事情,真是劳民伤财!在此笔者引用王珏 先生的话"教师的主要工作应是在教学中适当地应用教学软件,而不是编制软件。"

三、解决矛盾的方法试探。

1、 正确树立CAI课件的制作观。打破传统的CAI课件的制作方法,以积件为基础。今年4月26日在浙江省温州市举行的有关CAI教学研究会也指出: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能做到运用各种课件积件就行了,单纯的为一堂课去设计一个40分钟的课件只能算是CAI发展过程中初级阶段的一种特有现象。

2、 端正它的“辅助”地位。CAI一般应定位在“辅助”上,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是整堂课的引导者,而不是简单的操作者。不能为了课件而课件,应该在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方面下工夫。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不让计算机反客为主,让计算机牵着自己的鼻子走,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少了一个可以百问不倦的“引路人”。

3、 它的制作应有专门的制作小组,教师应学会“拿来主义”。让众多的软件应用和设计交给专门的设计小组,而让教师在CAI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扮演一个应用、消化者的角色,在平时注意积累各种材料,充分发扬鲁迅先生所提的“拿来主义”。学校或者是区、市教育部门可以和专门的软件制作公司联合开发适合各种课型的交互性和实用性比较完美结合的课件。解决现有的科利华、彭博士等软件和本地区不相容的情况,还能有效地解决普通老师在技术上的难题。

4、每个学校应有一个内部的引进加工中心。为此要配一个以上的专职课件制作教师,适当的制作工具(硬件和软件),以此为基础把外面的素材、积件等进行消化处理并有机地运用到每个学校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上因特网,及时到各类教育教学网站上查找适合自己用的资料。条件有限的最好保证学校有个局域网,达到资源随时可以共享。

算术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1 本套教科书的显明特征

1.1 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教科书中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数学课程生活化,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本教科书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每章知识由“情境串”引出“问题串”,选取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数学素材,构成情境串,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形成问题串,将整个章节的内容串联在一起,使学生在解决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学习融为一体,以解决问题为基本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整套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具有一定跨度的“板块式”编排结构,编排形式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特别重视了学生主动搜集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学习留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像挑战自我栏目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展露自我的广阔舞台.

1.2 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凸显了时代特征与现实特征

整套教科书始终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学生所关注的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实际问题中,挑选和挖掘那些既紧密配合学习内容,又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实例.无论各章章头图中的情境导航,各节中的学习材料,还是配备的例题、练习和习题,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内容都占有相当的比重.所选用的素材注意了广泛、鲜活、与时俱进,它们或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经验,或涉及国计民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等重大课题,或联系工农业生产、市场经济、文艺体育、工艺美术、语言文字、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或与测绘、物理、生物、医学、天文、地理、考古、计算机等学科知识密切相关.通过丰富而又真实的情境,翔实可靠的数据,反映当今社会对数学的需求,以及数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体现了数学自身的价值.

1.3 本教科书在编排上独树一帜,更具科学性与可行性

本套教科书的编排结构自然、和谐、合理,体现了螺旋式上升递进的编写原则.

(1)教学内容的编排遵循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之间承上启下,环节紧凑,密切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注重双基的教学,问题情境导入自然,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例题的选择能突出重点,有利于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的达成,习题的设计有梯度和层次性,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栏目设置新颖灵活,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有趣,具有启迪性、探究性,与其他教科书相比,更具人性化.根据教学需要设置了大量的如交流与发现、实验与探究、观察与思考等数学活动栏目,通过真实的情境,鲜活的事例或数学自身的素材,帮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情境.在观察、实验、思考、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让学生亲历数学的发现与探究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智趣园、加油站、挑战自我、广角镜、史海漫游等栏目,通过选取这些与数学有关的资料和习题,增强了问题的探究性,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提高知识运用的灵活性,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宽了思维的空间,增加了数学背景方面的文化内涵.

(3)章节的编排有利于知识之间的内容整合,如代数中的某些定义和几何中的某些定理教科书上有的没有直接给出,而是让师生共同探索发现,突出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有些有难度的知识点如代数中用公式法对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二次根式中的分母有理化、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几何中相似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圆中的相交弦定理等,对这些知识进行了删减,让学校可根据学生的需求适度增补,增强了教材的弹性.

(4)教材的编排分散了知识的难点,有利于对知识的分段掌握和应用.如对函数的学习,七年级主要学习一次函数,九年级学习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这样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和易于理解掌握,逐步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逐步增强.

总之,青岛版数学教科书色彩丰富,贴近生活,正确处理了改革与继承的关系,有效地吸纳了国内和国际上的成功经验,能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诸方面和谐发展,体现了开放多元与兼容蓄的时代精神,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深受师生欢迎.

2 本套教科书的不足之处

2.1 教学内容编排欠合理科学

如对七年级教科书的编排:

(1)七(上)第1章基本的几何图形,对于七年级新生来说,接受起来有些困难,学生往往不能正确运用几何语言,有几何难学的感觉.建议先编排第二章有理数.

(2)七年级教科书对几何推理的要求起点过低,从而弱化了学生思维严谨性的养成.建议在这方面应适当提高要求.

如对八年级教科书的编排:

(1)对函数内容的处理,分散在七年级与九年级学习.七(上)学习函数的概念和基本常识,七(下)则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一次函数;八年级教科书中没有出现函数知识,九年级学习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数.这虽然体现了知识螺旋式上升,但矛盾的是破坏了函数内容的整体性.

(2)对八年级的平面图形与几何证明部分,是在学习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平行线以及基本图形的.八(上)学习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八(下)学习平面图形的全等和相似以及解直角三角形和几何证明等知识(有关整式的内容也分割在三个学期进行的:七(上)学习代数式的概念以及整式的加减运算;七(下)学习整式的乘法运算;八(上)学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这几部分的知识确实是一个难点,但是分割到两、三个学期学习,虽然分散了难点,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门槛,但对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是不够合理的.如对九年级教科书的编排:

(1)九(上)第3章一元二次方程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这部分内容在初中已被删减,而且高中没有单独编排这方面的内容,这样不利于高中的学习,建议对于这部分内容可放在智趣园或小资料栏目中,作为阅读材料进行补充(也可参阅一下人教版九(上)教科书).同样,对于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这部分内容也可以编排在智趣园中学习,作为阅读材料进行补充(也可参阅一下人教版八(上)教科书).否则,不利于用十字相乘法解二次项系数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不利于高中函数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等内容的学习.

(2)九(上)第2章图形与变换属于几何内容,学起来难度不大,接下来学习第3章一元二次方程时,前两章的知识一点也用不上,学到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就更惨了,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早就把八(上)学习的第2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的知识忘没了!许多学生到现在连完全平方公式都记不住.这是因为本来应该连贯的知识内容,被生硬的夹杂其间的数与式、代数与方程、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内容间隔开了,刚刚对几何知识入了点门,还未来得及熟悉和巩固,却莫名其妙的又换成学代数内容了.这样换来换去,学生想学好一样都很困难!

2.2 各册各章小栏目的设置数量不均衡

(1)青岛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初中数学七年级各章各小栏目数量统计

从上表可以看出,加油站及小资料这两个栏目是根据教科书内容和学习的需要设计的,是对教科书的补充和延伸,可以说是很好的两个栏目.加油站栏目在整个七年级教科书中共出现4处,下册仅出现了1处在第9章;小资料栏目在整个七年级教科书中共出现了6处,下册仅出现了1处在第11章.因数量太少,这两个栏目起不到多大作用.建议再适当补充小资料和加油站栏目的数量.此外,上、下两册的观察与思考栏目均还没有填充完善.(2)青岛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初中数学八年级各章各小栏目数量统计

从上表可以看出,实验与探究栏目在几何知识的章节中出现的次数较多,而代数知识的章节中几乎没有出现;观察与思考栏目在八(上)未出现,在八(下)出现了7处; 小资料栏目在八(上)出现了5处,在八(下)只出现了1处;智趣园栏目在八(上)出现了7处,在八(下)未出现.由此可见,有些小栏目的设计是不均衡的,因而也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功能作用.

(3)青岛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初中数学九年级各章各小栏目数量统计

从上表可以看出,各小栏目在各章的设置数量也是不均衡的.如加油站栏目整个九年级教科书中均未设置,史海漫游和小资料栏目也仅有1处,这形同虚设,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3 三大独特栏目(交流与发现、实验与探究、观察与思考)的功能发挥欠佳

(1)交流与发现栏目应当关注情境的设置、问题的提出以及交流的前提、方式、时间处理等因素.应让学生明确做什么?然后进一步进行思考,必须建立在个人思考并有所收获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交流.交流要考虑其时效性与时间的把握,以及交流结果的处理.

(2)实验与探究栏目要明确实验的步骤及探究的方式,要通过实验与探究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这一栏目的设置和学习来实现学生的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

(3)观察与思考栏目是2010年下半年新增加的栏目,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应通过真实的情境和鲜活的实例,或提出富有启发和思考性的问题,帮助学习进入自主学习、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等的学习情境,切实能让学生深入进去解决问题才可.

2.4 例题习题设置不当

(1)个别例习题设置不当,基本题太少

如九(上)第4章的第1节圆的对称性,第一课时本教科书上除了把旧人教版教科书上原有的彰显我国古代造桥技术的赵州桥问题改头换面加以利用外,别无其他例题;练习题也仅有两个,这使学生不能得到必要的训练,势必导致学生越来越难学以致用,教师也必然是越来越难教.

(2)课后习题A组练习量不足

本教科书把课后习题进行分层次设计,体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个体差异性,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A组的习题量不足,不利于学生的“双基”落实,更不利于学困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落实.

(3)个别习题或综合练习题难度较大

如九(下)第5章中的第7节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P42课后习题A组第3题: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开口向上,经过(0,-1),(3,5)两点,且顶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3,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不论是利用确定二次函数的一般式还是顶点式,均是易列难解,既使是优等生没十多分钟也解不出来,这已经失去了基础练习和当堂达标训练的功能.再如七(上) P138第6章整式的加减一章的综合练习A组第5题:告诉了三个圆的直径分别为3d、2d、d,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周长,学生对这个阴影部分的周长难以辨析.再如七(上)P139检测站第一题中的第3题:如果b=4a,c=3b,则a+b-c=_________.教师用书上给出的答案为-7a或-7[]4b或-7[]12c (答案不唯一),这两道练习题难度都较大.

2.5 本套教科书中仍有重题或过时的题目

(1)如九(上)第3章一元二次方程P103综合练习 A组第3题中的(1)、(4)两小题与P94习题A组第1题中的(1)、(7)两小题,是完全相同的两个题目(2011年6月第5次印刷),可再换个题目.

(2)七(上)P53小资料栏目中:据《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所公布的数据,近几年我国耕地面积呈现逐年递减的态势,例如,1999年全国耕地面积减少了84.2 万公顷,2002年耕地面积减少了168.62 万公顷(2011年5 月第7 次印刷).在这个问题中,时间“1999年”、“2002年”与当前时间已相隔10年之久,需要倒推时间,不能与时俱进,十几岁的初一学生不易理解,需更新一下.七(下)P63小资料栏目中 :按照设计,到2009年,三峡水电站的26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全部运行,年均发电量将达到847亿千瓦时,可“照亮”整个中国(2010年12月第6次印刷).此问题中的时间“到2009年”已过时,也需要改一下.

2.6 教师用书部分习题解答有误

如八(上)教科书P60习题3.3A组第1题中的(2)题答案应为-2b2[]5ac,而教师用书上给出的答案却是-2b2[]15ac;八(上)教科书P61习题3.3A组第2题中的(1)题答案应为 3[]10ax,而教师用书上给出的答案却是 3[]10a(2011年5月第6次印刷).

3 编拟修改建议

3.1 对于某些数学概念在要求严谨的基础上,叙述应尽量口语化

如七(上)P34第2.3节绝对值的概念中,教科书中在给出绝对值的概念后指出:“通常把有理数a的绝对值记作|a|”,这句话学生不易理解,加上这一句话反而增加了学习难度.因为在这里本教科书还没有学习到用字母表示数,而是在后面的第5章才学习(北师大版及人教版均未出现过).建议把这句话划掉或放入挑战自我栏目中.

3.2 小栏目名称应具有亲和力、感召力

教科书使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应该想方设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能真正起到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数学知识技能的作用.如广角镜、史海漫游等栏目从直觉上就有高不可攀、很高奥的感觉.建议可设置知识拓展、合作学习或开心一刻等栏目.

3.3 为落实新《课标》中“在观察、实验、思考、猜想、验证、推理、归纳等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数学的探究与发现过程”,在引导学生发现新知、导出法则定理时,可适时设置“思考与交流”、“观察与发现”、“猜想与归纳”等栏目,在各栏目中分别提出适宜的问题,以充分发挥各栏目的功能.

以七(上)P53“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导出为例,导出过程可以这样设计:

①【思考与交流】根据教科书小资料栏目中给出的“近几年我国耕地面积呈现逐年递减的态势,求3年后的耕地面积”的三个实际问题,然后让学生思考并交流:(设置问题)这三个实际问题需要采用哪种运算

怎样计算它的结果

②【观察与发现】观察下面的三个等式:

(+100)×(+3)=+300(万公顷);(-100)×(+3)=-300(万公顷);(-100)×(-3)=+300(万公顷).

(设置问题)你发现积的符号与因数的符号之间存有什么关系?

③【猜想与归纳】(设置问题)经过观察、思考、猜想、你能归纳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吗?

学生通过对“思考与交流”、“观察与发现”、“猜想与归纳”等栏目内容的讨论和交流,更能使学生所学知识前后联系和横向对比,并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有理数乘法法则成立的条件和适用范围.

除此之外,实际上在本教科书中也时常出现了“归纳”的内容.如在七(上)“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一节中P44有“你能总结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吗?”;P48有“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吗?”;在“简单的统计图”一节中P87有“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节中P169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节中P179有“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等.这些内容都有必要设置“归纳”栏目.在此,可借鉴人教版教科书设置“归纳”栏目,以突显其重要性.

3.4 加大练习题的数量

每一课时后不少于3个练习题,形式可以多样,如填空、选择、解答均可,紧扣教材,注重“四基”.同时,精心选编现实生活和数学发展中的典型问题,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强化知识之间的联系,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使问题在教科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注意问题的基础性、思想性、开放性和趣味性,在“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探索拓广”各环节下,有针对性地选配习题,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

3.5 对部分教学内容可作适当合并或调换

为使本教科书的教学内容更加系统、更有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可对有关章节作适当的合并或调换.如七(上)第1章我们身边的图形,对于新入校的初一学生来说,接受起来确实有些难度,往往不能正确运用几何语言,建议与有理数一章调换顺序;七(下)第11章图形与坐标(含一次函数)与第12章二元一次方程组调换一下顺序,这更便于求一次函数解析式y=kx+b中的k和b的值;八(下)第7章二次根式这一章最好放在八(上)实数一章之前学习,有利于勾股定理等内容的学习,因为勾股定理这一章节的问题都涉及到二次根式的相关知识,同时,第2节与第3节调换一下顺序,即学习了积的算术平方根、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后接着学次根式的乘除法,把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后移,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中补充分母有理化(可作为阅读材料),为解直角三角形做好铺垫;九(上)第3章一元二次方程中,在学习了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之后,适当增加用十字相乘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知识(可作为阅读材料),因为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便捷工具,也是解决函数问题的有力助手.

鉴于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不再使用计算器,建议把八(下)第9章解直角三角形中的例题、习题的非特殊角改为特殊角,同时删去第3节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比的内容.

3.6 增加“课题学习”内容

课题学习是新《课标》规定的数学学习内容四大领域之一,它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加深对前三大领域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每册教科书可增至为两个课题学习内容,一个在期中,一个在期末.如七(上)学习了第4章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后可补加课题学习,如制作统计图或人口图;八(上)学习了第6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后可补加课题学习,如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等.

作者简介:

上一篇:医德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贸易专业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