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1 14:06:52

思修社会实践报告

思修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第1篇

思修社会实践报告范文模板一:

今年暑假注定是忙碌而充实的,因为学校和思修课的要求,我们需要进行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选择调研活动,也可以选择在暑假期间外出打工。我选择了打工。本来我打算到我姐姐介绍的苏宁电器去做接线小姐,但由于我们放假放得实在是太晚了,这份工作就被别人抢去了。没办法,我只好靠我妈妈的关系,进到她所在的公司上班。因为是私人企业,老板是我的舅舅,所以我分配到的工作相比其他来公司实践的学生要轻松些。舅舅的公司做的是出口贸易,生产赛马用的马具出口到香港,英国等赛马十分流行的地方。我所做的工作就是给已经生产好的产品贴上标签,清点后装箱。虽然简单,却十分重要,因为这是所有生产环节中的最后一环,出了一点差错就会影响出货进度,我必须兢兢业业才能避免出错。

其实每天贴标签,装箱也是很枯燥无味的,我也在工作之余向我妈妈发过牢骚,但这不就是工作吗?即使以后我踏上了真正的工作岗位,认了一个职务之后,每天所要做的也不过就是一样的事情。一样的工作,不一样的是心态。心态调整好了,每天都充满干劲儿,若是心态没有到达最佳状态,就没有继续下去的动力。

其实我的专业是商务英语,我本以为做了这份工作我是接触不到与我专业有关的事的。但巧的是,舅舅公司里的英语翻译一职在这一阶段真好空缺,而出口贸易总得和外国人打交道,所以我这唯一学英语的大学生就顺理成章的暂代了英语翻译的职位。虽然一开始时外国公司发来的全英文的电子邮件需要花费掉我很长的时间来理解,但随着日子的推移,我与外国公司经理的MSN交流也顺利了许多。当我得知通过我和外国公司的交流顺利达成几笔交易的时候,内心的喜悦之情瞬间膨胀,兴奋得快要飘起来的感觉真的难以形容的美妙!通过自己的劳动种出的果实总是格外香甜。

短暂又难忘的实习旅程就像白驹过隙般,飞速而逝,而这其间的感受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应俱全,在每日紧张充实的工作环境中不觉间已经走过了一个月,回首这一个月的实践活动,我的内心充满着激动,也有着无限的感慨。

这次的暑假实践让我对今后就业工作有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我从没有与他人一起工作的经验,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与同事的沟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的意见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认同自己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就能使自己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开始放假的时候,知道要打假期工时,就有些害怕了。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使我觉得自己很渺小,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几次的尝试就是为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如妈妈所说的在外面你就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不怕了。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才是关键,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四.工作中要不断地丰富知识。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如今就业环境不容乐观,竞争形式日趋激烈,忧虑和压力于时时困扰着将要走出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们。打工实践虽然很短,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却可以体会一下工作的辛苦,锻炼一下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个大学生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真正到了关键时刻,它们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思修社会实践报告范文模板二:

一、实践的目的:调查闯红灯情况

二、参加者:xxx

三、时间:20XX/4/12~20XX/4/27

四、地点:cc技术师范学院附近

五、调查方式:通过不同时段观察,拍照,了解校园附近闯红灯情况

六、正文:

良好的教育往往能开化文明,约束人们的行为,引导良好的社会风气,让社会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然而就在这种大方向下,仍有一些不良行为发生,而这种事在高校的周边也数见不鲜,缺少公德意识。遵守公德,尊重他人,是一个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良好的品德在很多小事上都能体现,也正是在小事上,反映出一些公民公德意识的缺乏。尤其是受着高等教的大学生,受着高等的教育,怎么还做出低等的行为?

七、调查结果,常有以下一些违反交通的情况

(一)横穿绿化带,不走人行道。有些同学为了图方便,无视交通规则,

不走人行道,这种行为不仅违公德而且很危险,建议少冒这种不必要的险。

(二)红灯停,绿灯行,这是基本的交通规则,然而在很多人的眼里,这都是不适用的,红灯未停,人先行,只要可以过,就不会等一秒,相信很早以前我们都听过快一秒飞来横祸这句话吧,为了自己的安全,还有家人亲友,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严格遵守交通法规

(三)车辆抢道,在不顾及路人及他人安全的情况下,随意超车,虽说可能有急事可也得考虑一下他人的安全吧,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了交通秩序还是危险的。

八、调查体会

我们是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要争做文明人,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遵守交通规则,人人有责,除了做好我们自己,我们还要鼓励更多的人去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穿绿化带,不乱超车,珍惜自己的生命,更是尊重他人的生命。

思修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修 教学 针对性 时效性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a)-0105-02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当中,通常都是注重教师的讲解、重视教授理论内容、不重视实践教学、不重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这跟当前时期的教学要求相悖。思修课程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法律观和道德观,是为了把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内化为大学生心理的道德法则,然后把大学生心理的道德法则外化为良好的法律以及道德行为,从而让大学生形成自律的道德意识。在此转化的过程当中,非常关键的是实践,只有开展实践教学,才可以提高思想专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1 注重思修课程建设,积极建设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

1.1 注重思修课程建设

提高思修课程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前提条件是注重课程建设。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因为课程基础比较差,高校思修课程不具备坚实学科的支持,教师的归属感也不存在,也缺少清晰的教学研究方向。再者,社会人员对思想教学课程存在偏见和歧视,这就造成高校思修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不少教师缺少教学的激情,这显然难以提高思修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为了强化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建设以及研究,中央开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建设和研究工程,这有利于高校思修教学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积极主动性被激发,课程建设也出现了新型的局面。

1.2 积极建设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

注重建设教师队伍,积极建设一支较高素质的、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这是提高思修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的根本所在。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直接决定了高校思修教学的质量。为此,为了提高高校思修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务必立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借助一系列的方式与手段,真正实现思修教师理论素养、学识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等的提升。并且,思修教师应当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进而成为学生健康发展与成才的引导者。需要注意的是,在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当中,应当选用那一部分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强、政治思想好的中青年教师,有目的性和规划性地进行培养,让这些教师尽快变成学术带头人与课程的骨干。

2 坚持以学生作为核心,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教学思想意识

2.1 坚持以学生作为核心,实现课程教学的深化

教学要想变成学生综合发展的一种基础性方式,以学生为核心是根本所在。设计课程教学应当以学生为核心,立足于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学生当成组织课堂教学的着眼点与落脚点,对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予以尊重,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以发展人和培育人作为目标。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与教学规律,设计一些有探究性、思辨性、情境性的教学方案。组织多姿多彩的课堂活动课程,借助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切实转变思想,从而提高思修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通常而言,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关爱和关心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成才,这就意味着教学不单单是教授知识,而且也是交流情感、沟通思想、传承文化,因此教师应当更好地爱护、关心、理解、尊重学生。

2.2 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教学思想意识,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思修课程的教学需要立足于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以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作为核心,增强服务观念和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意识,重视大学生的人生、思想、发展、学习、成才等一系列的主题,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思想烦恼、生活以及学习上存在的难题,一心一意地给学生解难和排忧,为学生所想,真正跟学生融为一体,认真聆听学生的想法。只有如此,才可以实现满意的教学效果。总之,在高校思修教学中,教师应当以爱为先,用自己的爱来影响和感化学生,时时刻刻具备服务的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身体素质、思修道德素质、审美素养等,真正地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 实现实践教学方法与形式的丰富,建构完善的思修德育教学体系,以及创新思修德育实践教学的形式

保障实践教学能够顺利实施的主要因素是高校能够以教学管理作为视角科学地计算教学学时和工作量。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当今一些高校面临削减思修课程理论教学学时的情况,划归削减的学时为实践教学的情况下不计算工作量和不进行排课,这造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面临轻视实践教学的现象,教师缺少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关注程度,要么是尽管存在实践教学,可是不具备丰富的形式,实践指导不规范和实践的内容不够系统,未曾有效地分析教学实践的理论内容,这导致实践教学形式化。为此,为了实现高校思修教学实效性针对性的提升,务必确保真正地落实实践学时,进而可以切实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环节,进而体现出实践教学的功能和价值。

在教学管理与教学规划当中列入社会实践,从而有效地拓展课程教学,实现思修教学实效性针对性的提升。首先,创建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制,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由学校的团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思修教师担任。清楚地要求指导教师在每一年务必做完的社会实践教学的工作量,确保社会实践教学的效果高于理论课程教学的效果。其次,在成绩考核中纳入社会实践。可以在节假日或者是课下的时间组织社会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参与两次以上的素质拓展活动,其中,活动的形式可以是一系列的训练营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以及勤工助学等。并且,让学生努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调查,结合指导教师安排的社会实践题目,通过假期开展社会实践或者是社会调查,且撰写社会实践心得或者是社会实践报告等。另外,在安排社会实践内容上,应当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凸显课堂教学的主题,以及跟学校的生活和学生的实际相贴近,从而对课程的教学成效进行巩固。像是能够安排“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调查”、“人生价值探究训练营”、“新生增强自信心训练营”、“大学生勤工俭学现状调查”、“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大学生成长和发展论坛讲座”、“人际沟通训练营”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以上的这些实践活动实现了课程教学的拓展,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够更进一步地理解课堂教学的理论内容,以及丰富情感体验,从而有效地统一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最终使完善的德育教学体系形成。

4 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思修专题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的提升工作是系统化的。高校需要从政策上支持课程建设,以制度作为保障,有效地统一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效地统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与主讲教师,以及有效地统一学校思想文化建设和课程建设,从而建构优良的思想政治教学气氛,最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苏豫.微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7).

[2] 张微.高校思政课教学生态性研究:主体、困境及优化[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6,36(2):75-79.

思修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第3篇

同志在2008年视察北京大学和2009年视察中国农业大学时反复强调了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培养的重要性,他指出大学生“要在提高实践本领上狠下功夫,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要“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每年暑期,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都会在全国广泛开展,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深入基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丰富的基地资源、系统的组织程序等多方面的积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暑期社会实践的主题特点、开展形式、目标要求等都在不断变化,高校在开展这项工作过程中问题和矛盾不断凸显。

(一)保障体系不到位

首先,思想保障是先导,可以有效保障工作的方向性和价值性。现阶段,多数高校对社会实践育人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还不够,一般只是将暑期社会实践定位为团学课外活动的范畴,未能真正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其次,组织保障是基础,可以有效保障工作领导的科学性和管理的严谨性。很多高校都成立了暑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包括分管学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和团委等部门,但往往都是团委牵头做,而其他部门参与过问、提供的支持和保障却很少。第三,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是工作有效开展的后盾,可以保障工作的可操作性和长期稳定性。高校对社会实践育人目标的设计、育人环节的策划、育人过程的支持和实际育人效果的考量等方面都还缺乏充分的顶层策划和制度依托。虽然有部分高校的社会实践已有相应的学分,但基本上都没有纳入常规性的教学管理。运行经费也只够用于支持个别重点团队和奖励优秀团队。此外,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指导教师工作量认可等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长此以往,将严重制约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

(二)参与覆盖不到位

尽管几乎所有高校在暑期都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但基本上都存在以点代面的现象,主要表现是把大量精力、财力投放在社会实践重点小分队或某一类实践活动上,而对面上学生的实践活动则缺乏具体有效的措施,导致点上轰轰烈烈,面上却星星点点。虽然许多高校对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做了硬性要求,但是较高的参与率往往只停留在实践回执表的公章上,实际参与、思考和研究的过程并不理想。

(三)过程指导不到位

第一,高校对于社会实践安全、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开展较为普遍,但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社会实践方式、如何实施具体的社会实践过程、如何确定社会调查的题目、如何撰写社会实践报告等问题都缺少系统的培训和专业的指导。第二,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也主要以感性地体验社会和简单地服务社会为主,对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和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思考很少。第三,实践后的报告内容基本以总结和心得为主,对实践成果的提升和巩固效果不佳。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仅仅靠学生本身去拓展是比较难的,还需要教师专门、专心、专业地指导,才能够真正提升暑期社会实践的育人效果。

(四)考评机制不到位

高校往往注重优秀个人、优秀团队等先进的评比和表彰。对于面上学生个体参与社会实践的情况,一般是以提交社会实践回执和总结报告作为成绩的依据。委托并没有实际实践的单位在社会实践回执上盖章以及通过拷贝抄袭完成实践总结、不认真对待实践报告等现象屡见不鲜,学校缺少有效地监督和考核。

二、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相结合是暑期社会实践改革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中央16号文件”)指出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求各高校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教学。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很多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中,都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有些学校则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拿出一定学分,专门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是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相适应的一门课程,它通过实践的方式,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掌握用思想政治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行合一”,将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外显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空间上分,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包括课内实践教学环节、课外校内实践环节和社会实践环节三部分。其中社会实践环节是最真实、最生活、最有效、最广阔的思想政治实践育人的大课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利用暑假的大块集中时间深入基层,通过教学实践、军事训练、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形式,了解社会、认识国情、服务群众,“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化政治和价值认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和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途径,并且有相互契合的目标、形式和内容,可以相互结合和依托。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可以充分利用已经发展相对成熟的暑期实践活动的各项资源和平台,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课程社会实践环节;另一方面,结合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不再只是一项团学活动,而是作为正规的教学环节,根据日常的教学管理严格地用第一课堂的要求规范第二课堂。在学分设定、师资配备、过程指导、课时津贴、成绩评定等方面都有了规范的保障。通过将暑期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主要载体的方式,能够解决一系列暑期社会实践自身现存的缺陷和问题,是其改革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相结合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改革的方法和路径

根据党的十提出的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等联合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的明确要求,笔者将“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相结合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改革”目标确定为:提升社会实践育人实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能力素质培养的育人双目标。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改革路径确定为:利用和整合资源,按照课程化建设的标准规范管理,完善各保障系统,建立全体参加、全员育人、全过程培养的工作机制。

(一)实行课程化管理,完善保障体系,实现学生

全体参加将暑期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课程主要载体,根据课程建设和管理的要求,列入正规的教学计划、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这对于学生的全体参加、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认可和经费支持等方面都有了有效的保障。首先,社会实践作为课程,有着规范的学分、学时设置。根据一般的课程管理要求,规定社会实践成绩合格者才能得到相应的学分,因故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参加社会实践或成绩不合格的,需要缓修或重修,否则不能获得学分。社会实践的课程化、学分化保证了全体学生必须参加。其次,全体参加不能只停留在社会实践的证明材料上,要有科学的考核方法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实际参与、真正思考。实践单位的时间认定和反馈意见、社会实践日记和总结报告等都是检查考核社会实践的常规且重要的依据。另外,以社会实践交流为主题的团日活动也是学生总结、交流和考核的有效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班级、学院、学校不同层级的社会实践主题团日交流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总结交流中反映的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深度、取得的效果和回答问题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科学的考核方法保障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实际参与。再次,要制定调动指导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相关措施和具体的考核办法,根据任课教师指导、带队和评阅等工作的开展情况,给予任课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认可。最后,课程建设经费与原有的社会实践活动经费可以统筹协调、相互补充,保障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交通费、住宿费以及重点项目和团队支持费等经费支出。

(二)建立领导管理机构,健全协同沟通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合力

首先是建立工作领导机构,形成领导合力。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外实践教学共同的重要平台,因此需要校主管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和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共同负责,宣传部、学生处、教务处、团委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部门统筹规划共同推进。具体由“实践育人工作领导小组”或“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等机构总体领导和指导该项工作。其次是完善组织协调机构,形成课程建设合力。将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各二级学院党总支联合起来。团委负责组织协调;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理论教学和指导;各二级学院成立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课程组”,负责课程开展的具体工作。最后,健全指导教师队伍,形成育人合力。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任教师、思想政治辅导员、专业教师、教辅行政人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等力量共同凝聚到社会实践指导队伍中来,发挥各自优势特长。选派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任教师为各专业学院社会实践进行选题、调研方法、调研报告写作等理论指导;思政辅导员负责组织管理、安全教育和礼仪培训等;专业教师负责专业内容的指导;思政在读研究生担任课程助理。健全的领导机构、课程管理组织和指导教师队伍为暑期社会实践的有序实施和质量提升提供了保障。

(三)明确教学任务,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和能力素

质培养的育人双目标,搭建全过程育人体系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程包括宣传动员、确定选题、组织培训、团队申报、社会实践调研、汇报交流、成绩评阅、评奖评优、总结表彰、成果提升等若干环节。高校需要精心设计每个环节,在实施过程中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能力素质培养的育人双目标,形成前期指导、过程把控和总结提升的全过程育人体系,才能真正提升实践育人的实效。首先是确定选题指南。确定选题指南可以保障社会实践教育不偏离目标和方向。可以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专业学院教师和学生中广泛征集、遴选题目,再由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课程组讨论研究确定当年度的课程选题指南。选题指南的确定要注意结合团中央的暑期社会实践主题、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专业。其次是组织培训。实践前的培训是保障实践高质量完成的又一前提。任课教师向学生讲解选题、调研、统计、总结报告和宣传报道的书写等实践所需的方法以及实践过程的安全和礼仪知识等,可以使学生在实践前做好充分准备,为实践开展得更加顺利、更有收获打好基础。再次是实践过程的指导。暑期社会实践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地点的跨度性和人员组成的多元性等因素决定了实践过程的指导方法也要多样化。教师带队是社会实践指导最直接、最及时和最有效的方法。然而,课程的师生比太小,不可能全部学生都由教师带队指导。对于无教师带队的团队和个人实践,通过电话、网络等通讯设施指导就成了重要的途径。学生将每天的实践小结、问题等通过网络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教师可以观测到学生实践动态,解答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做及时的、详细的过程指导。最后是实践成果的总结提升。实践的目的不止在于参与,更重在对实践的思考、总结、内化和提升。因此,教师在对社会实践的后期指导尤为重要。实践结束后,指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对实践和调研内容进行分析,认真完成实践总结和调研报告;推荐优秀的阶段成果立项为学生科研课题继续研究探索,并进行跟踪指导,形成或参加“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后期的指导使学生真正具备认识社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实行全过程无缝链接指导,全过程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能力素质培养育人双目标培养,保障了社会实践的育人实效。

思修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第4篇

裴斯泰洛齐曾说:“实践和行动是人生的基本任务;学问和知识不过是手段、方法,通过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人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应该按实践和行动的需要来决定。”智慧和知识最终践行于社会才能用得其所,而且人在实践中可以检验真理,培养能力,弥补不足。20**年7月11日――17日这短短七日里我们实践团进行了多次社会调研,参观中国移动通信惠来分公司,与主管们面对面进行座谈会,参观了当地电视台、图书馆、邮局,了解当中技术、工作进行结构,与当地敬老院老人们谈心,为其大扫除,还有最难忘的小学支教,到港寮小学的文娱演出,最后在县城的文娱演出,这一切活动都令我们难以忘记、感触良多,留下深刻记忆。

虽说暑期三下乡活动是到七月中旬才开展的活动,但筹备工作早在四月份就已被提上院团委的日程,从最初团长们的甄选、团员的甄选面试,再到五月培训,到最终出发,所有参与此次活动的人以及关心此次活动的人都付出了许多努力。严格来说,“三下乡”活动并不是仅仅那七天里的行程,而是包括三方面的工作,分别是前期的准备工作、服务实践工作和后期总结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三下乡”实践活动主题形式的确定、组队,团长、队员的甄选,对队员进行思想动员,做初步计划以及寻求外援资助,文娱节目确定和排练、各项物资准备。服务实践工作主要包括联系各级地方政府,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以制定相宜的服务方案,了解当地教育建设情况,根据事前行程安排进行各项实践活动。后期总结工作包括对服务实践活动中资料的整理与总结,以及队员对社会实践心得的交流。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所了解的,作为一位后勤组普通成员,我参加的只是其中团员面试、前期文娱节目排练、物资准备工作和七日实践行程。

团员面试的重要性不用多说,甄选的团员们的素质直接关乎于实践的质量。起初由于临近期末,要备战各科考试,我对“三下乡”实践还有一丝犹豫的,但第一轮面试中,我观察到面试当场分工组织条理、分明,例如面试前已分通讯、义教、调研、宣传、后勤等各组,面试者按自己特点面试相应组,而这个分工特点在同城实践的华农就无这么分明。而且面试官的师兄们态度很好,问的问题针对性强,十分有内涵,当时我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参加。

面试通过后5月7日到16日十天是实践培训和模拟时期。这时期内我身为后勤组组员,工作主要是配合组长安排,熟悉后勤各种工作,包括加强组员间认识与交流、服从组长安排统筹物品的准备管理、进行募捐活动安排等,同时实践团每人都有自己的文娱演出节目,在这期间要学会、排练熟自己节目。甄选出的队员来自不同的班级、不同专业,在活动之前大家几乎都不认识,谈不上沟通与默契了。而经过这十天培训后彼此初步认识,逐渐熟悉起来,到暑期实践间队员们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默契。文娱节目排练相当辛苦,十天里若无特殊,每晚从七点到十点半都要进行文娱排练。我被选入《和你一样》手语组,这套手语并不是很难学会,发一个早上的时间基本能掌握整套动作,但要做到动作标准无误、熟练,队员间整齐一致、与歌词符合,就不得不要多次排练,下一定功夫。期间我们遇到组员来自不同组,彼此没点默契,并且各组内部时间安排不同等等困难,但我们都能努力想办法解决,把节目排练好。最后,在文娱节目验收演出中,我们手语组获得好评。

就这样实践团经过一系列详细组织和工作准备后,等待七月暑期的来临。

七月流火,当同学们开始沉醉在暑期欢乐时,“三下乡”实践活动正式出发的钟声在我们团已经敲响。7月4日到9日,各组各项准备工作再次确认启动,同时各项文娱节目要进行再次熟悉排练,宁愿多发时间,也不得出现错误。7月8日,同是“三下乡”的我院赴广西平南团出发。10日,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的再次确认后,我们赴惠来实践团启程。

整个实践行程上面已有所述,个人觉得,其中社会调研、参观中国移动惠来分公司、小学支教最难以忘记,颇有收获。

10日下午我们怀着踌躇满志和几分新鲜好奇心到达惠来一中,此时,我们赴惠来团60多人分成两小支队,一队赶赴前詹镇西浦村小学驻扎,另一支队则驻扎在惠来一中,而我被分到县城小支队。11日早上我们一部分参加了在前詹镇政府举办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仪式后参观了义修队义修家电器,同时我们县城小支队迎来了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洪杰、黄媛淳、林锦源三位新成员。

11日下午我们进行了社会调研。当日下午调研的主题是“惠来基础教育设施调查”,主要访问对象是小学、初高中学生和家长。我和华农的y.c.(即黄媛淳,英文名简称y.c.)分为一组,任务是两个钟内至少完成十份问卷。任务看似简单,其实内涵很深。我们并不是单单简单叫人填完问卷,而是要采用访问式方法做调查,做调研时要与做问卷对象交流、聊天,以问卷里问题为主,然后将话题拓展出去,每个问题要延伸3~4个涉及话题,总的来说,质量首选,数量其次。这样一来每访问一人所发精力、时间就颇多的。自然,我们所得的信息和资料也很丰富。前期我们一人主要负责记录,另一人主要负责交谈,分工明确、条理,相互配合,做调研进行得很顺利。但当做完第四份时发现以这样速度是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所以两人分开独自各做三份。这样一来,考验我的时候到了。由于以前曾参加过调研比赛,有些经验,所以完成任务并不困难。但其中自己的缺点――不善言辞、不懂速记还是深深影响了调研质量,与学生交谈时本可以再拓展深层一些,然而记录速度太慢,出现自己在记录,学生无声站立一旁的尴尬场面,同时言辞上有些僵硬,令交谈中出现生硬的气氛,也颇令人尴尬的。

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二)

当火辣辣的太阳普满大地时,我们开始出发了。

凝结的空气随着飘扬的旗帜躁动起来。上面“电子电气工程系”、“科普文化队”、“科技维修队”的字样也如音符般的开始了自己的节奏。

随着校车的一路飞驰,在多次坎坷之后,宏大的队伍很快来到了目的地,我们三下乡的成员各自根据自己的分工工作起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电子电气工程系“三下乡”维修社会实践正式拉开帷幕。

刚开始一会儿,就有很多的村民上来寻问,并把他们已坏了很久的东西拿来,以期待的眼光注视着周围的一切。由于我们内部有着明确的分工,所送来的东西一件一件的被登记,然后被送到维修人员的手里,在一栈茶的功夫下,一件正常的电器从新出现,村民更是觉得高兴。

中午的太阳很高很高,我们服务队的成员被阳光晒的身上已是油黑一片,但为了给村民服务,他们依然耸立在火辣的阳光下。当地的村民也非常好客,对我们的服务也非常满意,更是给了我们一片好评。他们也为我们的服务队送上一杯杯带着热情,带着鼓励的清水。当时真是情感一片。

“三下乡”是我们学校服务村民的一项特殊活动,在本次“三下乡”中,虽然时间不长,但我们从中得到很多体会。我们得到不仅仅是我们维修成功后的一份喜悦,更多的是来自心灵的一种感受,来自村民的一片热情。因为那是他们对我们工作,对我们服务的一种认可。当然对于自己来说,更是自己对知识运用到实践、能力提高的一种体现。

当然我们在学习中更多的是一种理论,在学校真正实践的东西并不是很多,然而“三下乡”这样的活动对我们说恰是一种实践,也是一种锻炼。不过在这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有句话这样说的“世上没有完美的事情”。在我们所搞的这些活动中,我们也遇到些让人头疼的时候,毕竟我们所学的知识有限,对村民的一些产品,我们也只能望洋兴叹、爱莫能助。有时感到的也是一种无奈,这也正是我们今后努力学习的动力。总之,我们这次三下乡活动还不错,我们所取得每一个人都有很深的体会。

美好而充实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转眼间为期七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已圆满地画上了句号。尽管在这支队伍中,我扮演的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色,却又很多很多的感受,很多很多的收获。我们这支队伍分成宣传组、调研组、支教组、文艺组及后勤组五个小组。宣传组主要是负责做好三下乡的宣传工作,比如活动的布场和画海报等;调研组是调查研究当地的各项问题;支教组就是负责教书,每天都会和学生在一起;文艺组是排练节目,文艺汇演就是由他们负责的;后勤组则负责我们的起居饮食,有谁生病了,也是由后勤组的悉心照料。我是属于后勤组的,早上起的最早,晚上睡的也最迟,虽然比较辛苦,却乐在其中。每天白天给同学们做饭烧菜以后,我们晚上在睡觉前还要考虑明天吃什么好,我们尽量让每天的伙食有所改变,就算菜吧改变烧法也会发生一点点变动。在每次买菜的时候还要考虑价格。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的做饭糊的一塌糊涂,包水饺,值得骄傲的是我烧的油焖茄子,手撕包菜等。

收获最多的是我在三下乡中认识了很多的同学交到了很多朋友,还有一起和老师生活,老师们特别的关心我们,老师经常在饭做少了的时候,让同学们先吃,经常自己却吃一点点而已。作为后勤的我想到真的很尴尬。老师们的爱我会深深的记在心里。

最后一天去的本来是打算去神仙居游玩的,我们后勤起的很早,做了早餐。结果雨一直下,绵绵的雨帘阻挡了我们的去路。结果有些同学或许有不开心,或许有怨恨老师的阻止。不过过后想想老师也是为我们的安全着想。

上面是在后勤工作中的一些体会,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不仅是把自己之前学到的厨师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也提高了自己的后勤文化。同时,在工作的过程中,也暴露了我平时没注意到的缺点,就是我经常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一个菜,有些事情考虑不够周到,不会考虑别人的口味,很多细节没有注意到等等。

在此,我感觉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都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能够更合理的安排一些事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能够更认真的工作,能够更有目的的学习,我希望我们的明天会因而更美好,更辉煌。

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三)

日光如梭,时光如电,别说短短七天的支教生活早已结束,就算是支教结束离现在都已经将近两个月了,虽然时光无情的流逝,但支教的情景却历历在目,感受也将永驻心间。回想起我们的那几天支教生活,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每天都充满了感动,一张张可爱天真的笑脸是我内心最美的记忆。

在踏上从化这片土地之前,因为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也有过类似的教学经历,只不过是教城市的小孩而已,我也就没花什么心思去准备什么,这可让我差点栽了大跟头。生活环境的差别,让城市的孩子和乡村的孩子有很大的区别。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东西。不过也就因为我的疏忽,让我的处事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遇事不慌,随机应变。

城市的孩子从小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中,非常重视教育,所以基础好,上课的进度可以很快,活动参与积极性高,上课比较轻松,完全可以按照我的计划来上。然而农村的孩子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特别是英语,很多东西得不断重复,还是事倍功半,就像学习新单词的时候,他们没学过音标,他们学单词完全依靠死记硬背,也因为他们本身的老师发音存在一些问题,我教的时候,矫正发音我真的是力不从心,太难了,我们要在短短七天的时间里改变他们的发音问题不大可能,我能做的只是不断重复,让他们加深记忆,通过游戏等寓教于乐的方法来巩固,可是这对于他们以后遇到其他单词其实作用并不大,这也就是我此次支教最大的遗憾了,刚开始的时候,我和搭档都是跟他们打成一片的,关系非常融洽。每次我从宿舍过去教室的路上,大老远的就听到他们在叫我的英文名,就连不是我带的班的学生也这样;放学后回宿舍,要离开的时候我看到在教师的窗台上探出了一个个的小脑袋,笑脸上带着一些不舍;课间休息,他们总是把我团团围住,问这问那,有的学生甚至爬到我身上。印象很深的一个下午,在他们叫我名字的声音中我来到教室的时候,讲台上摆满了从化的特产荔枝,很多同学叫我快吃。我真的好感动,我爱你们。每当想到这些,那种成就感是在任何考试中都得不到的。

也就因为有了如此融洽的关系,问题来了,排练最后合唱的时候,就不听话了,不配合了,还不停提要求,教室里乱成一团,吵闹声简直震耳欲聋。我当是唯一的想法就是,不改变不行了,要凶了,要不然别说拿奖了,连课都上不了了。老天啊,我什么时候凶过啊?没办法,事到临头,硬顶着上吧!还别说,真管用,那效果马上出来了,他们都有点怕我了,那唱歌的效果也就出来了,最后我们还拿了二等奖呢。在这里还是要感谢我们可爱的学生们,没有你们的支持和配合,不可能会有我们small world漂亮的教室,不可能会有我们最后出色的表现……也希望你们没有因为最后两天对你们太凶而恨我,我也是为你们好嘛!一个星期内,我们十几个人,住在连风扇都坏的宿舍里,顶着酷热,吃淡然无味的饭菜,还要自己买菜煮饭,备课,改作业,什么事都靠自己,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思修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第5篇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高等院校休闲体育方向课程设置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休闲体育可持续发展一些参考和建议,对促进我国休闲体育方向与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高等体育院校 休闲体育 课程设置 一、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一些娱乐活动,放松自己的身心。人们对这种闲暇时间的方式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休闲体育也就由此备受人们的青睐。休闲体育可以满足人们闲暇时间的需要,还能给体育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休闲体育人才直接关乎休闲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而休闲体育人才的源于高等体育院校的培养。课程设置是高等体育院校培养人才的基石。通过对休闲体育方向课程设置的研究,优化休闲体育方向课程的设置,为其他院校的休闲体育方向课程开设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鞍山师范学院休闲体育方向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以“休闲体育”、“课程设置”等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和期刊,查阅与本研究相关论文和著作,为本论文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基础。

2.专家访谈法。对休闲体育方向课程设置的相关学者、专家和有关负责人进行电话访谈,为本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3.逻辑分析法。本研究通过运用逻辑学的相关方法,对收集到的体育院校休闲体育方向课程设置的一些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和推理,论证有关结论和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 (一)高等体育院校休闲体育方向课程设置的情况

休闲体育方向的课程设置是为了培养从事休闲体育活动指导和休闲体育产业开发、管理、运营等人才。由于休闲体育在我国才刚刚设立,国家教育部对其课程设置还没有专门的文件说明。休闲体育专业在2007年才出现在我国体育院校本科招生目录里,较国外院校开设休闲体育专业晚许多。国外的休闲体育课程设置不仅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要求,同时还根据营运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整。我国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方向的课程内容则是休闲体育方向课程设置参照标准,主要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环节三大部分。

1.高等体育院校休闲体育方向必修课开设情况

必修课包括公共课、体育学科基础课、休闲体育专业课程。公共课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近代史纲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等,和其他高校专业的公共课程内容几乎一致。体育学科基础课有《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社会体育学》、《体育社会学》、《体能训练》、《运动营养学》、《运动保健学》等等,这些体育学科基础课与其他体育专业所学的差不多;休闲体育专业课程有《休闲体育学》、《体育管理学》、《休闲体育概论》等,还有一些以休闲体育市场开发、管理和运营为主。

2.高等体育院校休闲体育方向选修课开设情况

在选修课设置上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选修除本专业外5门课程,修满10学分。这些课程有影片欣赏、中国经典音乐欣赏、逻辑学、企业经营实战模拟、心理星象学、酒店管理、中国艺术鉴赏等等;二是,选修本专业课程,主要以术科为主,毽球、定向越野、体能训练、网球、橄榄球、健美运动、轮滑等。目前,鞍山师范学院休休闲体育方向开设的选修课程较少,供学生选修本专业的课程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而且一些术科开设的项目过于传统,不仅要有田径、足篮排球、小球等,还要有高尔夫、类、登山、户外拓展训练、攀岩、滑雪、极限飞盘等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这些项目也都符合现代休闲体育的需求,同时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3.高等体育院校休闲体育方向实践课开设情况

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实践。高等体育院校培养的休闲体育人才是应用型人才,将来要走向休闲体育的服务行业,所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非常重要。高校应重视学生的实践环节,借此机会让学生学以致用,发挥学生的长处,同时在实践中弥补自己的短处。休闲体育方向实践主要有两个方面:社会实践和方向实习两大部分。社会实践一般在寒暑假进行,由学校、班级组织个人独立参加活动,借此来了解社会,扩大视野。实践内容以社会调查为主,适当参加一些群众休闲体育活动等,然后学生写出社会实践报告。鞍山师范学院在校外设立“健身俱乐部实践基地”、“滑雪实践基地”、“户外拓展训练基地”等等,为学生创造体验从事休闲体育服务工作的经历,从而进一步熟悉本方向,了解相关工作内容、流程和标准,掌握实际工作技能。 (二)高等体育院校休闲体育方向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大体相同

高等院校休闲体育方向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全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休闲体育理论知识,有较强的休闲体育运动技能,能做休闲体育运动方面的指导,能从事休闲体育产业的开发、管理、运营、策划等方面复合应用型休闲体育人才为主。这样就会出现休闲体育人才过剩的情况,没有结合地域优势、学校特点、民族特色等自身优势去开设休闲体育课程,培养的休闲体育人才也就没有突出的地方,不仅不能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休闲体育的发展也得不到休闲体育人才推动。

2.必修课程的比重过大

休闲体育方向的学生以后就业主要是进行指导性的体育和服务工作。必修课中有许多课程内容和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几乎一样,相对于休闲体育方向,课程设置内容没有特色,仍以基础学科为主;对于选修课中有许多非专业课程选择,学生是根据哪科容易修学分,才去选哪科,且这些课程对于学生以后工作的指导意义不是很大,应压缩或者将这些课程进行合并,减少学生在这方面上时间的付出。

3.选修课程项目不符合地区和社会的要求

高等体育院校在休闲体育方向的课程设置上不能盲目的开设课程,这样会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过于集中,就业率也因此下降。比如东北地区可以根据气候的条件,开设一些冰雪项目课程;南方地区可以开设潜水、户外钓鱼、户外自行车等课程,同时还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民族特色来开设专业课程,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本领,塑造复合型休闲体育人才。同时,满足社会对休闲体育人才的需求。

4.教育实践时间过于集中

现在高等院校教育实践的实践基本上是第七学期,大部分学校都是半年,学生快要毕业了才出来接触社会实践。有一部分老师或专家建议学生能尽早的参加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快速成长。实践教学应该贯穿于整个方向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突出,逐步深入。因此,要培养休闲应用型人才,还是应该安排学生提前到社会中体验参与实践活动,通过自己的感悟更好的进行方向学习。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高等体育院校休闲体育方向课程设置主要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环节三大部分,培养目标大体相同,必修和选修非专业课程的比重过大,可以压缩或者合并此类课程;选修课程项目不符合地区和社会的要求,应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教育实践时间过于集中,需要将教育实践贯穿整个教学中去。 (二)建议

优化休闲体育方向课程设置;培养目标要有特色;加强特设课程开设;拓宽学生知识面;完善休闲体育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卢锋.休闲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 邵玉辉.美国大学休闲体育方向课程设置对我国的启示[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3] 彭.中外142 所大学“休闲体育”相关院系与方向设置[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8).

[4] 曾思麟,刘永光.论知识结构视野下休闲体育方向的课程设置[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4):50.

思修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第6篇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其思想政治理论课又承担着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目标任务。本文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提出高职大学生必须学习优秀企业文化,并融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构建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

企业文化;育人;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思政课承载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重要职责,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结构中起着主导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较强的职业工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教学目标。

一、企业文化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而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体系,更是企业的灵魂。如果把人才比作珍珠,那么企业文化就是那条把珍珠串起来的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丰富,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在人才引进与培育中的作用更加凸显。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隐性生产力,是企业的软实力,也是一种行为规范体系。包含整个企业和员工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真伪、好坏的判断标准,在实践中滋养道德心灵,塑造品格气质,推动着人才与企业在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的同生共长。优秀企业文化不仅赋予企业健康持续的凝聚力,带来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也会以强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吸引人才,让人才和企业共成长。企业文化教育是高职院校的一大特色,《基础》课教学与企业文化教育在教育对象上是一致的,教学内容的相融,在教育功能上是相辅相成的,都重视对学生进行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将高职院校对接的万向企业文化,特别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引入《基础》课教学,充实优化教学内容,进行企业相关知识的专题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企业文化教育成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校企文化对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是必然选择。因此,本文结合高职实际情况,提出把万向企业文化与高职《基础》课充分相融合,建设基于校企对接的“企业文化育人”的《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二、高职院校构建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要科学、高效、有序的推进《基础》课实践教学,必须根据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基地、考核评价、过程管理和组织保障等方面的内容。高职院校第一学期的《基础》执行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规定,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落实学分,(《基础》课实践教学为1学分),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内容、实践基地、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建设,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一)构建《基础》课实践教学目标与内容

《基础》课实践教学目的是学生在实践中验证书本知识、理论学说,通过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主动探究、发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辨是非、明善恶、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自觉砥砺品性,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紧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和学生关注度,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确定主题,制定方案,突出其实践性、职业性,合理安排分配教学课时。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开展《思修》课“理论和实践2+1”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占总课程2/3,实践教学占总课程1/3,即“2”学分的理论教学和“1”学分的实践教学。结合高职学院的合作办学特色,与万向企业文化相融合,设计实践教学四个专题,“请进来、走出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通过多种实践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二)构建企业《基础》课实践教学基地,依托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

充分调动学校多方力量,主动发现挖掘对《基础》课教学有益的实践教学基地,与万向企业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协议,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实现双赢,保证实践基地的稳定性和实践教学的持续性。避免出现形式主义,去挂牌,走个仪式,设个办公室,然后长期就没有实质性的工作开展。1.在保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建立校外的《基础》课实践教学基地,直接以万向集团公司为实践基地,让学生到万向参观、学习,使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感受万向企业文化,感受企业对员工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要求,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2.邀请企业的骨干人才、先进工作者或者主管等到学校开设专题讲座,向学生讲授职业道德和行业准则等等。3.开展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我心中的“优秀企业家”演讲比赛;“优秀员工”案例讨论等教学方式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三)建立健全《基础》课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顺利展开,必须要与各部门沟通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出台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以辅助《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如结合学院实际,研究制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标准》、《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实际教学实施方案》,以及基地建设等教学文件,为《基础》课实践教学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开展提供依据和指导,确保实践教学有效开展,落实到实处。(四)构建《基础》课实践教学考评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在外在环境中不断学习积累的过程,最终形成内化与升华的过程,构建《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过程当中,构建其评价体系,采取全程式评价、多角度评价对学生参加实践的学习态度、实践表现、完成作业情况等综合评价。在评价体系构建时,注意灵活性、通用性和适用性、多元化,明确各项任务的内容、比例、分值,具体可行适用,实践教学分值占30%。

(五)构建《基础》课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基础》课,是公共必修课,实践教学涉及到学院所有系部、所有专业的所有学生,需要一个高层次的领导进行宏观调控,各个部门的相互协调支持。1.组织保障:成立专门的《基础》课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由学院教学院长担任委员会主任,主要成员包括党委、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后勤处、财务处等职能部门以及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团队,将各方面力量集中起来,形成合力,提供组织保障。2.制度保障:实践教学是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制定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考核评价、学分认定、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等制度。3.经费保障:《基础》课教师在组织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肯定需要一定的经费。高职要建立《基础》课教学专项经费,列入预算,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4.安全保障:“安全无小事”学校与基地建立联防联保制度,参与基地社会实践活动的师生必须接受安全责任教育,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处理机制。

(六)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力量

增加一批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扎实、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实践教学教师;把《万向企业文化》任课教师,系部辅导员也纳入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同时,要加强对专兼职指导教师的培养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结语

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将万向企业文化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者有机结合,思政课高效地完成高职《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任务,“理论和实践2+1”教学得以开展落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改变《基础》课不受欢迎的现状,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作者:谢春梅 单位: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柳,肖传统.企业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8).

思修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第7篇

中文专业本科生学位论文的写作普遍存在质量低下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开设《学位论文写作》课程,给学生以相应的理论知识,但同时要把论文写作的知识和能力贯穿在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当中,《文学理论》教学更应当自觉地担负起这一任务。在文论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写作技能,提高他们实际写作的能力。这要在本课程知识教学的同时,有针对性地从理念转变、理论储备、文学作品写作、短文评析、长文试写等方面作出教学设计。

关键词:

文学理论;教学;学位论文;写作实践

一、学位论文写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对于本科毕业生是否需要学位论文写作,一段时期以来一直是有争议的,这些争议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要求、学生能力、学生就业压力等方面。要求废止的意见认为,对学生的理论水平要求不应过高,只要学生把大学学习期间应修的课程学分修够,就应当允许其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相对于停废的呼吁,坚持继续保留的呼声更大,他们认为对本科生的教育是一种学历教育,根据国家1982年学位制度的有关规定,凡申请学位者都要提交学位论文,学生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申请的学位应在提交学位论文并经过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这一看法在国内很多高校中被认可,因此,就目前而言,绝大部分高校仍然都有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但毋庸讳言,本科生在学位论文写作上存在很多问题,这既表现在选题、论证以及结构等大的方面,也表现在题目名称、叙述方式、语言表达乃至标点符号等细微方面。原因当然也是多方面的,一般而论,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是对毕业论文写作(设计)的认识存在误区。学校和教师未能深刻认识到毕业论文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大部分学生和一些老师都认为毕业论文可有可无。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学生没有尽心尽力去写作,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也没有足够重视,有的教师只重视所带的硕士生,而忽视对本科生的指导,有些学校的某些专业存在一个老师指导十多个学生的现象,自然也拿不出应有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负责地指导。二是随着高校就业形势的严峻,毕业生忙于考研或找工作,用于写作毕业论文的时间和精力较少。三是写作课教学内容缺失。中文专业的写作课所讲内容多为应用文,而应用文中缺少学位论文写作这一内容,即使有这一内容,也是和其它公文写作一样仅仅是其中的一节,课堂上一笔带过,不可能展开来认真细致地讲解。更有甚者,一些学校在培养方案中没有写作课程,学生写作理论更是无处可得。另外,在大学学习期间,课程论文、学年论文等给学生布置得较少甚至没有,他们的社会实践报告和毕业实习报告等大多都是在网上粘贴拼凑的,写作训练几乎得不到实现。凡此种种导致了学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低下。

二、《文学理论》教学与论文写作

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既往教学模式的影响,毕业论文写作很少像专业基础课一样受到重视,教师也很少在基础课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写作知识,即使是写作课程亦如上文所述,也没有加重学位论文写作的教学内容。对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学生只要了解作品,背背笔记,就基本可以保障考试及格,这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毕业论文写作和其它专业课程教学之间的内在衔接。我们认为,文科专业特别是中文专业,学位论文的写作与专业基础课之间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写作》课程自不待说,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本身就是作家作品讲析,而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也是语言方面的理论探讨、语法讲解和语感训练,这些都完全可以与论文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专业课知识的掌握与理论思维训练和写作实践有效地统一起来,这就看授课教师有没有这样的意识。而在所有专业基础课中,《文学理论》与学位论文写作的关系更为切近。就中文类毕业论文的主要方向类别而言,学生写作主要是文学类选题,如作家评介、作品评介、作家与作品、作品与社会、作品与读者、文体风格研究、人物命运研究、人物性格研究、语言风格研究、人物心理与作者心理、作品所反映出的人性问题、作品所反映的种族和宗教问题、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文论所包含的内容,必须以文学理论的相关知识来构思写作的。因而依据文论课程所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地把写作教学同步起来,把相关知识渗透在全部学习过程当中,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样的教学设想呢?我们认为,应当采用如下基本方法。

(一)更新理念:

改变学生学习习惯在教授这一课程之初,要用至少两节课时的时间给学生灌输一种与高中时期不同的学习理念,要求学生尽可能地树立大学学习的新习惯———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做到三个转移:从教材转移到课外阅读,从应试转移到应用,从死记硬背转移到理解领悟。文论课程的开设一般是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或二年级,这期间,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没有从中学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走出来,而一些大学里的奖学金制度的设置也使得唯分是图的学习目标不能及时改变。因此,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理念进行一次变革,尽管这种变革是不可能彻底的,但却是必须的。中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应付各种各类的考试,尤其是应付升学考试,这就养成了一种应试学习习惯,只注意要考试的内容,在学习方法上多是死记硬背。对于这样的学生,革除应试教育的不假思索、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学习习惯,提倡自主研究性学习就是一项非常重要、非常及时的任务。我赞成我的老师张玉能先生的观点,他认为,如果大学教师不去改变初入大学的学生的学习习惯,那么中小学所养成的应试教育的学习习惯会以极大的惯性力量把这些中文系大学生保留在旧有的应试教育学习的轨道上,对学过的知识只是死记硬背,自己不思考、不质疑、不辨析,那么,研究型、创新型的人才是难以产生的。[1]同样,以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评论写作能力为旨归的学习习惯也是培养不起来的。因此,必须通过教育教导,让学生从教材转移到课外阅读,从应试转移到应用,从死记硬背转移到理解领悟。

(二)同步教学:

实行的基本思路与步骤文学理论课程的基本内容是文学本质论、文学起源论、文学作品论、文学创作论、文学技巧论、文学接受论、文学批评论、文学风格与思潮等。[2]根据这些内容,在两个学期的时间内,在教授全部知识内容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论文写作。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1.理论储备。

按照一学期十六周计算,拿出来九周时间教授文学本质论、文学起源论、文学作品论这三部分内容。这三部分的学习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有关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懂得文学基本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古今中外的文学现象,树立科学的艺术观和审美观。在这些理论当中,有些是学生在中学时略知一二的,如文学形态体裁等;有些是学生所不知道的,像文学艺术的起源、文本的层次划分等。这些理论的储备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构建学生的文学理论系统,在理论自觉的层面上接受和解读具体作品。如文本层次理论,过去在中学时期,语文老师在讲解课文时也会从艺术特色、中心思想等方面来描述,但这是笼统而不明晰的,在文论课程中深入了解语言层、形象层和意蕴层之后,学生就有了剖析任何一种文本的理论指导,有了实际操作的可能性。但仅仅课本理论是不够的,理论储备还要在课外同时进行,主要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指定书目,阅读中西方文论原著,每周做出读书笔记。第二,课堂前讲述与课堂外讨论相结合。即前一节课下课时布置任务,指定学生在下一节课上课前讲述自己的见解。第三,组织课外学习小组、举办小型学术讲座等。学术讲座主要邀请院系其他文学理论教师和现当代文学老师,每周一次。

2.文学创作。

用至少四周时间来讲授“文学创作论”、“文学技巧论”这两个章节,该章节学习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深刻系统地了解作家的创作过程。在讲授课程中,要对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逐一细致讲解,对素材准备、艺术构思以及物化阶段都要讲述较多的作家案例,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去除对于创作的神秘感,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文学的创作者。在讲授完这些理论知识后,给学生布置作业,每人写一篇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均可,然后在下一节课堂上展示,好的作品给予表扬,并推荐到学校文学社团的杂志、校报的副刊或者其它高一级的刊物上,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并以此为契机在班级建立“文学创作者”小组,以他们为核心把活动持久地开展下去。这样做的目的不是培养未来的作家,而是让学生多练笔,熟悉写作的路数,从敢写到会写,再到想写、爱写,一步步建树他们写作的信心和兴趣。3.短文评析。这一步骤是在第二学期进行。与“文学接受论”教学内容同步,在经历了上一学期的学习和写作实践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储备和文学作品的写作经验,在此前提下,讲授“文学作品的接受”,指导他们欣赏和品评文学作品,打好小论文写作的理论基础。小论文写作应当从诗歌、散文、短篇小说和热播电影等文学体裁开始,选取小的角度,从某一方面切入评析。如清人李调元《咏麻雀》诗歌的生命不平等意识、刘庆邦短篇小说《小小的船》的人性美、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等,要求在1000字左右。在写作之前,教师要首先选择一些好的赏析文章,复印后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认真阅读,结合所学理论,熟悉掌握写作格式,使用合适的文学理论术语,尽量学术化。这一阶段应在本学期第三周后进行,时间约为两周。

4.长文写作实践。

这一阶段一般放在第二学期的第六到十一周。首先详细讲授“文学批评论、文学风格与文学思潮论”这些章节的内容,把形式主义批评、道德批评、新历史批评、性别观批评、心理分析批评、社会学批评、神话批评、读者反应批评以及马克思主义批评、解释学、文化批评等具体内容讲解详细,着重教授批评的基本操作方式。如道德批评就是要阐释和评价文学文本的道德内容、考察作家与文本创作的道德关系、考察文本对读者的道德影响等。这些理论知识讲述完后,在第十二周让学生尝试写作长文。所谓长文,是与前期进行的短文评析相对而言的。这一阶段的写作要求学生在业已掌握短小评论文章写作的基础上,在观点提炼、题目审定、结构安排等方面作出突破,这也就要求文章字数要达到三到五千甚至更多。实际上就是学位论文写作的小型排练,写的好的话就是他们毕业论文的雏形。除了掌握以上的理论批评的基本原理外,每一种批评模式都要给出批评案例,让学生认真阅读体会,搞清楚其论证的内在逻辑思路,了解掌握基本架构,然后还要在写作上进行专门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写作的步骤:了解对象———选点切入———确定要旨———布局安排———力求创见等。刚开始可以用命题作文的形式来启发学生,如《论席慕蓉诗歌的陌生化表达》《刘庆邦小说的儿童视角》《论路遥小说的苦难意识》《儒家思想在周大新小说中的体现》《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论“本事”与“情节”的关系》《论昆德拉的小说理论》《论赫什的“意义”与“意味”》等等,但不强制要求一定是本题目,学生可以举一反三,自己命题,自由写作。这一时间约为三周,通过三周的练习,学生要写出一至两篇文章。

(三)必要的延伸措施:

及时反馈评论必须说明,无论在文学作品写作,还是短文评析、长文写作期间,反馈评价机制要一直跟上。在学生写作后,教师要及时批阅学生文章,开始之时,应全部阅读,逐一写出评语,并在课堂上讲评,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的方法。这当然是一个费时费力的工作,但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不可敷衍,否则会伤害学生的积极性,使课程改革试验起不到预设的效果。一段时间后,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而这里,学生互评的效果会更好。

三、不足之处与应对措施

毫无疑问,光靠专业课教学来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是不够的,这只是一种辅助方式,要真正解决好这个问题,还是要开设学位写作课程。这一课程可以在三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应由写作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来授课。那么,包括中文专业在内的文科本科学生的学位论文写作指导应当教授什么内容、采取什么样的步骤呢?根据笔者的经验,课程内容应在查阅过去毕业学生的学位论文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向学生做出调查询问的基础上设置。一般来说,主要是:(一)理论知识的讲解。这包括1.对毕业论文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2.了解论文类型和题目类别。3.选题的原则和方法。4.材料的搜集与整合。5.大纲与开题报告的写作。6.具体论文的写作与修改。7.格式规范。8.答辩准备等。(二)学位论文范文讲析。(三)实际练习。以训练学生列提纲为主要方法。

(四)讨论反馈等内容。

但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所删减,有所突出。总之,针对学生写作水平不高的现状,要把论文写作的知识和能力贯穿在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当中。《文学理论》教学更应当自觉地担负起这一任务,在文论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写作技能,提高他们实际写作的能力,进而整体性地提高毕业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玉能.中文系学生研究型课外学习指导[J].文学教育,2008(4):46-49.

[2]胡山林,石长平主编.文学概论[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

上一篇:护理专业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下一篇:工地社会实践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