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地政生考试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1 07:37:32

史地政生考试总结

史地政生考试总结范文第1篇

高三文科综合学科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部分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综合学科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综合学科的成绩在高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决定一个考生能否被高校录取,被什么层次的高校录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历年的高三师生得出一个共识:"得综合者得天下"。因此,在整个高三的备考中,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提高综合学科成绩的必要性、重要性,对综合学科的复习要高度重视,下大力气。这里给高三的任课教师和学生提几点建议:

1认真研究教材、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制定一个完整的高三复习计划

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对高中教材形成整体把握,明确复习的重点、难点以及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尤其要研究最新版本的教材,注意新旧教材的变化,思考变化的原因,并相应采取应对措施。在研究教材的同时,一定要向学生强调重视教材、重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其次要认真研究近几年的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熟悉考试要求、考试形式及近几年考点的分布情况。再次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完整的高三复习计划,使整个高三的复习做到心中有数。计划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要留有余地,以适应变化了的实际。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整个高三的复习应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学校要定期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保证计划的落实,充分发挥计划在复习中的指导作用。

2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整合

高考中通过设置情境等呈现出的许多问题,从学科知识的角度看,往往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带有一定的综合性,这就要求学生要能完整地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但是许多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往往偏重于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而忽视了通过对知识的系统性整理来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结果只能是记住一些零散的知识点,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不透彻,不深入,不系统,且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因此,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点-线-面"三个层次来掌握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了解高中政治课教材中某一知识点与其前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其次要引导学生理顺章与章、节与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再从宏观的角度使某一知识体系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张网。有了这张网,学生就能在解题过程中思维全面地考虑问题,条理清晰地解答问题,任何一个细微的知识点都能"以点带面"地调取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和脉络体系,长此以往,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逐步提升,学科知识在其自己构建的"天罗地网"中总能找到答案,学生自然游刃有余,信心百倍。

3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在整个高三的复习中,要讲练结合,以练为主,做到精讲多练。讲是基础,练是目的,讲是为了促进练的提高,练能检验讲的效果,实现讲的价值。"只讲不练,缺乏实践,只练不讲,困惑增长"。"讲"包括对教材的讲解和对试题的解析,在教材讲解中,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各科知识的考试要求,要让学生了解每科的重点、难点所在,并且要通过及时的辨析、比较,使学生清楚掌握易混淆的知识点。实践证明,讲清易混知识点能够极大程度地避免学生发生知识混淆错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应以几套经过多年实践检验、有较高信誉度的题纸为基础,同时博采众长。对重点知识要反复练、多角度练,通过"千锤百炼"使学生牢固且全面的把握重点知识,理解掌握难点知识,不断巩固基础知识。在试题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高度概括,力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不仅从练习中获得知识上的收益,而且品尝到做题的乐趣。这需要教师下功夫研究习题,研究学情,使学生通过熟能生巧的"会",带动"模棱两可"的不会,充分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这里要强调一点,就是在"讲"和"练"的过程中,文综合的史地政三科老师应加强沟通、交流。我们常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在史地政三科中偏科的现象是较为普遍的,而文综合一个重要的考查点就是学生对文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我们都了解"木桶原理"的寓意,而对学生的及时"补短"是某一科老师力所不能及的。史地政老师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往往能及时发现某些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弱势及存在问题的原因,让教师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另外,在试题的选取中,若能选择一些涵盖史地政三门学科的材料和试题,往往能调动学生的做题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收到"练题"的实效。

4充分发挥教师在复习中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保证高三复习的顺利进行,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复习中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二者不可偏废。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夯实基础,抓住复习的重点难点,以及教给学生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提供高考的最新信息,并为学生分析高考试题的特点和规律,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起把关定向的作用。

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体现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要对所学知识自主地进行归纳、整理、总结,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并能运用自如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应体现在复习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采纳其合理观点,以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标新立异,不受"标准答案"的束缚。对言之有理的观点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

史地政生考试总结范文第2篇

文综由于命题的特点,不能三科各自为政,要想有更大的突破,必须建立在三科协同、统筹安排的基础上。

1.平时教学中适度综合,训练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综合性是高考文综试题的精髓和灵魂。近年来,文综的命题方式是多门学科或多个问题共同使用同一个材料,具有知识覆盖面广、辐射时空大、连接内容复杂、切题角度灵活等特点。综合性特点要求我们:要加强学科内综合,切不可离开教材去过分追求跨学科综合;适度进行学科综合,在学生史地政三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基本齐备,初步形成四项能力的基础上,在三科中的长期性热点和即时性热点中重点地筛选。

2.坚持文综训练和指导

经过对高考试题研究,我认为文综考试中的一大难点就是史地政的思维方式不同,学生做文综时要不断转变思维模式,思维转换对学生干扰是明显存在的。突破这个瓶颈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坚持每周一次的文综考试,熟练解题技能。第二,进行答题方法指导。文综练习前,学生觉得很新鲜,老师这时的指导对他们而言作用不明显,因为他们没有实践经验。所以我们要给学生逐渐适应的时间,放权给他们选择答题的方法。做了两三次后再进行指导,效果就明显多了,因为很多学生盲目相信自己的方法导致文综分数不高,对老师的话就会比较信服。在这个过程中个别指导非常重要,要随时随地进行,帮助部分有困难的学生科学应考。在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文综答题前,我们文综老师要认真地研讨总结,给学生提供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另外继续加强答题规范化的指导,力求学生少说大白话,多用教材中的语言即学科术语答题,避免随意性,提高准确性。我们通过不断重复性地训练,让学生在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和技能的同时,提升答题规范的能力。

二、文综复习的具体要求

1.合理运用学案

史地政三科都要自己编写适合学生的学案。以政治学科为例,高中教材数量多,客观上会给学生内容很多的感觉,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市场上有很多对教材缩编的教辅资料,各有特色,也多少有些不足。有些我们认为很重要的知识点,被漏掉或解释不够到位,与考纲要求的程度不一致,不利于学生全面细致地掌握。所以我们就要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自己编制精编版的教材。这里包含了教材中大多数的知识点,还补充了很多名词解释、典型例题,以及由于教材的滞后而不能包括的新的国家政策等。当然,我们不是用学案取代教材。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必须使用教材,只是在记忆时更多地使用学案,因为它有效地将教材中散见的基础知识整合在了一起,学生看起来更清晰、更明确。我们更想用学案让学生感受到将教材由厚变薄、再由薄变厚的意境。

2.课堂要求:有重点、有密度、有深度、有广度

①要认真备课,上课要有重点,针对性要强。②课堂要有密度,语速不能太慢,要让学生有一定的紧张感。③讲课要有深度,老师注意每天收看新闻,将最新的国内外事件带进知识的讲解中,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政治课学习的时代性和实用性。④讲课要有广度,随时注意知识的迁移,带动相关知识的复习。⑤要不断创造机会重复重要的知识点。不要相信学生会一两次就记住我们说过的话,当然也不要责怪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重复,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不断创造机会,有所提升和扩展地重复,让学生每次都有新的收获。

3.对学生的要求:理解透彻,记忆准确

延续第一学期课堂默写或小测验的传统,给学生一定压力,对知识的背记不能有丝毫松懈,防止学生考试“眼高手低”的情况出现。

4.对答题的要求:规范

强化答题规范,卷面的规范,答题程序的规范,表述的规范。我认为要想让学生答题更规范,其中有一件事我们必须要做到位,就是试卷的讲评要规范,尤其是主观试题,哪句答案是得分点,要让学生清楚,换句话说,不仅老师判卷时要知道评分标准,学生在拿到答案时也要明确评分标准。

三、考前复习注意点

1.不能“以练代讲”脱离教材,忽视知识体系

第一次模拟考试后,会有大量各区县模拟题集中到老师手中,我们可以选择性地做,尤其是将优秀的题目拼成试卷来做,既不过多占用知识复习的时间,又可检验学生复习的成果。

2.不能忽视学生的感受

文综要想提高成绩,确实有难度,非智力因素也必须要调动。我们文综组教师的经验是离高考越近,学生信心的价值越大,所有的教师都要注重思想工作,作战需要士气,高考更需自信。只有自信的学生才会考出好成绩,这一点对于文科学生尤为重要,所以教师要多鼓舞学生,了解学生各科的复习程度,有什么想法和要求,甚至情感的变化,都要关心,以便更好地关爱和帮助学生,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史地政生考试总结范文第3篇

xxx于1990年参加工作,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在1993年7月就通过了牡分局普教评审委员会的评审,获得中教二级资格证书,但他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而停步不前。他勤奋学习,通过自学考试,在1994年进入哈师大地理专业深造,三年后毕业,以优异成绩获得本科文凭,成为铁路中学史地政教研组的教学栋梁。1999年11月又通过评审,获得中教一级资格证书。多年来,他精专于业务,又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研究颇深,领导了信息教育与学科整合的潮流,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使他在XX年5月荣获高级教师资格证书,并具备了高中教师资格。XX年6月,xxx又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中的一员。他,从不为某一荣誉停下执著追求的脚步;他,从不因繁重的工作露出疲惫厌倦的神情,他勇往直前,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严于律已,率先垂范,身后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平凡的足迹,却印证了他辉煌的人生经历。总结xxx过去几年的工作,有下面几个方面。

一、深入教学研究工作,技高能优,精益求精。

xxx于1990年参加工作。刚参加工作时,教育教学经验不多,他就细心观察老教师的做法,默记于心,并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班级实况,去粗取精,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这种做法虽然很累人,但却使他很快成熟起来,教育教学能力显著提高,在地理教学工作中独挡一面。由于工作中出色的表现与学生优秀的成绩,仅在参加工作三年后,就通过了牡分局普教评审委员会的评审,获得中教二级资格证书。荣誉是某些人的麻醉剂,但在xxx看来,已有的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教学中他从未因荣誉而停步不前。1996年,他所任教的学年在地理学科结业考试中居全市第二名。在学科论文评比中,浅谈地理学科兴趣的培养蛔ㄒ德畚幕竦梅志秩等奖,加强国情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唤萄论文获得分局优秀论文奖。在教学实践工作中,他能深入生活,把生活引入地理课堂,把地理知识在生活中活学活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1997年,他成功地组织全校学生观察日食活动。在他看来,这虽然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却掀起了学生观察天文的热潮。参加工作多年来,xxx从未停止教学工作中探索的脚步。1998年他积极学习我校“主动、合作、创造”教学模式,深入体会教学模式的精萃,成功地示范了校级公开课,获得全校师生的再次好评。在全国素质教育的浪潮中,他同样走在教学改革的前列,并在1998年3月发表学术论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唬获得省铁路教育学会二等奖;地理学科向素质教育xxxx三等奖;牡分局非工具学科带头人选拔赛地理学科二等奖,99年论文深化主、合、创,加快地理学科转轨换穹志侄等奖。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为拓宽学生天文地理知识视野,主持了“宇宙繁星”地理讲座。他的脚步匆忙,从未因为某些荣誉停步不前,但他的脚步却是坚实清晰的,每一步脚印都证明了他没有虚度青春,他的成绩是汗水换来的,是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让他走向成功。

二、深入课程改革前沿,大胆创新,率先垂范。

近两年课程改革的呼声响遍大江南北,xxx在课程改革工作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为铁路中学教育管理工作做出突出成绩,他积极学习新课改理论,成为课程改革洪流中的中流砥柱,言传老、中、青年教师,成为表率;他又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新课程理论,着力于转变学生陈旧的学习方式,身教学生,摒弃陈规。1999年,他的论文面向二十一世纪,勇挑新课改重担换衲捣志秩等奖,教学案例学会合作.

多媒体教学是新课改的重头戏,xxx在这一方面当然也不肯落后。他首先自备了电脑,买来各种多媒体教学资料,一门心思地学起了电脑操作及教学课件制作技术。多少个夜晚在电脑前学习到东方放白,多少个休息日放弃了出外游玩散心的机会,但他不觉得苦,反而欣慰,因为这样的劳累换来的是他的精湛的电脑操作能力。XX年5月,他代表学校参加了牡分局全局范围内举办的“cai说课大赛”,并一举获得一等奖。XX年10月,又参加分局微机技能操作考试,获优秀名次。XX年1月,在分局中小学信息技术考试中获b级的好成绩。XX年10月,xxx参加xxx市名师评选大赛,获名师称号。在xxx的人生字典中,除了不断地学习还是学习。有人认为他获得名师荣誉称号,可以休息了,不必再奋斗了。但他却还在大踏步地前进。他学习普通话,XX年在全省中小学教师普通话考试中获得二级乙等成绩,他又参加培训,成为基础教育“新课程中学地理学科省级骨干教师,牡分局优秀教师,牡分局先进工作者,撰写的论文让学生走进葡萄园幌群蠡裥<抖等奖、分局教育学会三等奖,并最终获得全国学习科学研究会创新实验中心二等优秀科研成果。这些都再一次证明xxx在课程改革中的探索已经深入实质,结出了硕果。他的探索给铁路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充满生机。

改革创新已成为xxx事业的前进动力,在业务能力方面,他有用不完精力,使不尽钻劲。XX年3月他代表铁路中学参加黑龙江省初中地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大赛获一等奖;9月,他又在东北三省中学地理教学研究会第三届学术年会上展示现场会,获教研成果一等奖。在此基础上,他又更进上一步,再接再厉,拿走东北三省中学地理教学研究会新课程标准课堂实施研讨会的冠军。除了这些实践课的成绩之外,他的新课改论文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辉诤诹江省初中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的优秀科研成果中获一等奖。在课程改革中,只有大胆创新,率先垂范,才能形容他的付出和他的收获。

三、人生信条德高品端,诚实守信,热情服务。

xxx技高能优,却并不因此据傲,对学生,他有问必答,有疑必解,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他指导学生天文地理知识学习,在首届全国中学生地理知识竞赛中荣获优秀教师指导奖。对同行,他热情帮带,有求必应,成为同事的益友。他指导同事们学习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使铁路中学每位教师都能自制课件,独立完成多媒体教学任务。因为人优秀的表现以及他端正的品质,XX年学校让担任了学年组长工作。他带头开展班组建设,并身体力行,凡事有预先计划,有督促检查,任何事只要经他实施,都能迅速及时,高质量地完成。他的工作作风让他有“拼命三郎“的绰号,但他的拼保证了工作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工作过程中,有时他落得埋怨,但他从不放在心上,一笑了之。在他担任学年组长的几年中,他所在的组都被评为优秀学年组,他个人获得优秀学年组长称号。XX年在学年组长之外同时担任了史地政教研组长的职务,并获利XX—XX年度优秀教研组长称号。

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凡事认真。做教师,他是骨干,他能代表并领导铁路中学教育教学水平的新思路;投身科研,他是身先士卒的探索者,走出了自己的理论之路,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献身学校管理,他又兢兢业业,服务于人,全心全意。无论他做什么,他都能做到极致,做到最好。近一年来,他在科研方面又获很多,让生活与社会走进学生的课堂换竦煤诹江省铁路教育学会评为二等优秀论文,谈一谈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换窈诹江省第二届年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让课堂与生活握手槐谎∪ 家教育科学杂志坏诰牌冢并被评为优秀论文。在XX—XX年度他又被评为xxx市教研先进个人。在课堂教学方面,荣获XX年度分局初中地理学科骨干教师的市级骨干教师,校级优秀教师称号。他的荣誉可以说数不清、记不完。在荣誉面前,他还是那么谦虚,平易近人,多年如一日爱岗敬业,有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廉洁奉公,爱国爱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风范。他从不辍学习,一直走在探究新理念的前沿,思想意识与技术水平和未来教育接轨。他的言行使他受到广大群众普遍赞誉,但他始终都是一个平凡的人,他的一切都告诉我们只要有拼搏进取,任何平凡的足迹都能谱写辉煌的人生篇章!

事迹简介

xxx于1990年参加工作,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在1993年7月就通过了牡分局普教评审委员会的评审,获得中教二级资格证书,但他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而停步不前。他勤奋学习,通过自学考试,在1994年进入哈师大地理专业深造,三年后毕业,以优异成绩获得本科文凭,成为铁路中学史地政教研组的教学栋梁。1999年11月又通过评审,获得中教一级资格证书。多年来,他精专于业务,又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研究颇深,领导了信息教育与学科整合的潮流,在xxx市课件大赛中荣获二等奖。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使他在XX年5月荣获高级教师资格证书,并具备了高中教师资格。XX年6月,xxx又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中的一员。他,从不为某一荣誉停下执著追求的脚步;他,从不因繁重的工作露出疲惫厌倦的神情,他勇往直前,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严于律已,率先垂范,身后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平凡的足迹,却印证了他辉煌的人生经历。

xxx市教育局XX年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双十佳”先进个人推荐表

史地政生考试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问题;创新;探究;能力

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大力倡导创新型教育,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动力,而一个人创新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个人的综合能力培养。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社会学科,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恰当,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自主地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根据本人教学实践,我认为社会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材料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理解分析能力是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技能从未学过的历史材料中,发现、吸取、整理具有价值的信息,并由此形成相应认识的一种能力,这是社会学科的特殊能力,是适应21世纪高度信息化社会必需的能力。

理解分析材料,首先是要读懂材料文字的含义,搞清材料的基本面貌,即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史实等;其次是要联系史实和背景,进一步理解材料内在意义。然后,综合并运用材料的有效信息作为证据,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认识或阐释历史,例如:岳飞抗金取得一定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当怎样评价岳飞?学生讨论,各抒已见。有的学生认为岳飞文武双全、治军有方、纪律严明是取胜的原因。并认为岳飞是抗金的民族英雄。另一部分同学则认为岳飞抗金是正义的战争,岳家军训练有素,战斗力强是取胜的关键,并否认岳飞是民族英雄,认为金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我对于这两种观点不急于肯定或否定,而是进一步点拨:“岳飞抗金不是孤立的,要回答岳飞抗金取得胜利的原因,就必须了解南宋时南方与北方、政府军和义军抗金以及岳家军自身的素质,只有了解了全面情况,才能归纳。第二问对岳飞的评价问题,对人物评价的基本方法是看这个人做过哪些事,这些事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对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民族英雄是指那些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英雄,宋金之间的战争是我国内部民族政权的战争,还是中华民族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战争?同学们继续讨价,最后达成共识:岳飞抗金取胜利的原因是:①岳飞抗金是正义的,符合人民的愿望,深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②岳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战斗力强。③其他将领的抗金斗争对岳飞的抗金斗争起了支援和配合的作用。对岳飞的评价:岳飞 是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19岁参军到了39岁被害,他的一生中主要的事业是用自己生命来抵抗金军的骚扰和掠夺,他率领岳家军取得郾城大捷,收复大片失地。岳飞 的抗金活动符合广大人民的尊敬。

加强材料理解分析能力的,一方面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激活下在形成中的知识结构,提高迅速调动已有知识,自我编制新的信息网络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在此基础上赋予其新的知识技能,形成新的学习能力和动力。

二、培养识别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

历史地图反映人类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提供了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空间联系及其地理环境。“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地名落实在地图上,才能明了它的确切位置,其反映的史实,有文字表述所不易或不能获得的效果。历史地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运用地图的前提是识图。其要求,一是充分利用地理课识别地图的基础知识,把历史地名与现代地名进行对照,从而掌握史实发生的地理位置。二是利用图例了解各种设计符号的意思,识别有关史实空间分布的特点,或认识判断历史事态发展变化的进程。

而运用地图的关键则是解析获取的历史地理信息,方法是将获取的历史地理信息与特定的历史阶段或重大的史实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例如,将上述有关欧洲的地理信息,放在15世纪中期新航路开辟前的历史背景中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为何要开辟新航路的原因:①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贵族、和新兴资本家的贪欲无限膨胀,掀起一股“寻金热”渴望到东方掠夺财富;②15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着东西方之间的传统商路,对过往商人横征暴敛,这是保使西欧国家千方百计地要探索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三、培养观察运用插图的能力

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门户。现代科学证明:人所获得信息,90%以上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进入大脑的。目前,社会教科书中收录了大量的插图,包括文物照片、历史照片、历史绘画、历史漫画等,为发展观察力提供了条件。观察插图要把握方向。历史插图将历史发展某一瞬间的真相锁定在画面上,比文字记载更深动、细腻,蕴藏着众多的信息,从不同角度观察能得出多种结论。为了达到探索图像的内在联系及其实质目的,必须明确观察目标,把握观察方向。

运用插图就要把观察到历史信息与特定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与重大的史实结合起来思考才能得出相应的结论。

四、培养史论结合的能力

史论结合的能力是指能够从分析新的材料中得出相应结论的“论从史出”的能力。

历史是以往人类活动客观发展的具体过程。为了培养论从史出的能力,应有意识地从具体事件的发展过程中,从历史的多样性总结出基本观点和规律。例如: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分析:生产技术显著进步社会分工的扩大各具特色的工农业中心形成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就可以从史实中引申出生产力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变化的结论。又如,通过分析汉高祖采取的复员免役、恢复田宅、释奴为民、十五税一等史实,可以揭示出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质是局部调整政策的原因,又可以概括出,农民战争推动历史前进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迫使统治阶级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的调整,表现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这样长期教学能使学生理解理论并逐步掌握论从史出的方法。

五、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是指能够发展地、联系地、一分为二地、多角度地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

发展地看问题 “所为发展,就不是同一事件的简单重复,而是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例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更替。又如,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不同阶段的变化。发展阶段的观点反对静止地看问题,要求剖析其在历史上是怎样产生的,经历了哪些阶段的变化,其趋势如何。即使对于具体问题的分析,也要将其放在发展变化的进程中思考。例如:14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它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联系地看问题 人类历史“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一类联系是事物在运动中的内部联系。例如,雅各宾派的土地政策摧毁了封建制度的根基,但小农经济的确立却长期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类是事物在运动中的联系。例如,科技的阶段性发展不仅在改造自然方面起着极其巨大的作用,而且对不同时代的社会阶级结构,经济结构以至世界格局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总之,联系观反对孤立地看问题。

一分为二看问题 一分为二看问题,是说对事物的评价既要注重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顾及矛盾的次要方面,例如,秦始皇统一中国,但后来却“焚书坑儒”。郑成功捍卫了国家,但又是反清复明的割据势力。在一分为二看事物时,要坚持两点论的重点论,即要把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看何方是主要的,如秦始皇统一中国是主要的,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但后来焚书坑儒使中国古代文化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又如在分析郑成功时,应捍卫了国家是主要方面,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但后来阻碍了国家的统一,因此历史上又充分肯定了清军入台、清政府设置了台湾府。

多角度地看问题 历史现象,社会问题是错综复杂的,往往是多种因素集合而成的,其表现为多方面、多侧面,应该多角度去思考。如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应该从欧洲及其它一些国家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世界格忆的变化,近代殖民侵略以及地理学与航海学的发展等各个角度去思考。多角度看问题有助于学生养成全面看问题的思维习惯。

总之,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与经验,是通过不断实践中得来的,是无其它捷径可走的,教师只有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采用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才能在经常地运用综合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秀林等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2] 刘凡:《考试与教学的关系》

史地政生考试总结范文第5篇

“五步复习法”是指在历史复习课中的“读、写、练、扩、拨”五个主要环节。

一 读:读基础

针对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对教材不熟,主干知识的记忆欠缺功夫,有些题目的答案就在教材里,却回答不出,或出现遗漏等情况,我在课堂开始的五分钟,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朗读课本,加深学生对教材的印象,强化对主干知识的记忆。朗读的内容是当堂复习的基础知识,也可是与本课有关联的其他章节内容。为了提高学生朗读的效率,课前教师可结合考纲要求,有针对性地列出本节课涉及的考点内容,指导学生朗读。另外,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概念,教师亦可做适当的整理和扩展后印发给学生朗读,如“分封制”“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小农经济”“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代议制”“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罗马法”“工业革命”“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两极格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冷战”等。实践证明,朗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加深和巩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如果每一节课都能坚持,日积月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 写:书写基本功

书写水平不高,语言表达不通畅,甚至出现错别字,缺乏逻辑思维和学科特色,不懂得运用历史专业术语来准确地阐述历史概念,这些是高考历史答卷中常见的问题。写,就是在不依赖课本、笔记和资料书的情况下,让学生把当堂复习的主干内容默写下来,这样既能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主干知识的记忆,又能训练学生的书写表达能力。默写后,由学生相互检查、交流,检查的内容有:(1)默写的内容概括性如何(知识点是否全面、有无系统性、是否抓住重点等);(2)书写表达如何(是否清晰、有无条理、有无错别字等),然后再由教师点评、补充。

三 练:习题训练

就高考而言,知识的落实和转化效果如何,体现在是否会做题和做对题上。在复习课中,教师每节课都应要预留些时间让学生训练,通过做题来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当堂清”。对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可通过一些典型题目训练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并指导学生建立错题集,自我总结,自我反思,不断积累,不断提高。根据近几年高考命题特点,习题训练可侧重以下三个方面:

1.基础知识的巩固训练

主要针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训练。通过一些基本题型训练,如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等,使学生能透彻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并能准确地表述和解释。

2.新情境材料题目的训练

近年来,提倡历史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反对符号化、概念化、公式化的历史教学,倡导生动、形象、感性的历史教学”成为史学研究和历史教学的热点。史学研究的一些重大课题、历史教学改革方向往往与高考命题密切相联。当前,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广东卷,试题都大量采用了体现史学研究、教改方向的新情境材料,因而复习课中进行一些新情景材料题目的训练很有必要,这既有助于学生对高考考向的适应,也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教材,开拓他们的思维。情境题目的设置,可从传媒信息、图片、人物言论、文学作品、图表数据、典故、影视资料、研究设计等方面选择材料。

3.多元史观题目的训练

以某个主题作为切入点,从不同层面认识和分析历史(多元史观)成为当前高考历史主观题命题的主要方向,如(2013・广东・38)三个问题都体现了全球观,(2013・广东・39)则综合体现了现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考试中,很多学生由于没有弄清“视角”“落脚点”,造成方向不明、思路不清、得分率低。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加强对此方面题目的训练。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涉及的史观主要有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等。

四 扩:扩面

1.构建历史学科结构

历史学科结构的构建,是系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形成高层次能力的关键。高三历史复习,应让学生自主构建历史学科结构,并在此过程中将知识内化,提升学科能力。历史学科结构是由若干具体的历史知识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内容、性质、影响等),知识点(如鸦片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新经济政策等),知识链(如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等)和知识面(如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古代史等)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反映历史概念的相互关系、历史运动进程、历史阶段特征和历史发展规律。

2.厘清历史概念的相互联系

由于现行教材的局限,三个必修本均是按专题编写,整体的历史被撕裂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部分,造成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停留在阶段性、地区性、专题化、片段化,缺乏整体认知感。高考历史试题考查的范围非常宽广,“贯通古今,关联中外”,学生必须要从整体上去把握历史。而要做到这一点,复习时不但要厘清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更要厘清历史概念之间的各种联系,如纵横联系、现象与本质的联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联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联系、内外联系、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等。如复习古希腊、古罗马政制时,可从历史的“深”和“远”两方面作纵横比较,从“深”(纵向)看,作为西方文明的起源,古希腊、古罗马政制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对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远”(横向)看,古希腊、古罗马政制对世界各地民主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复习中,进一步将古希腊、古罗马政制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作比较,并将东西方人文精神的比较以及西方政制对我国今天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借鉴意义等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厘清历史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将诸历史要素置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进程中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使学生能更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历史,更有信心面对跨度大、综合性强的试题。

五 拨:拨能力

1.知识迁移能力

所谓知识迁移,就是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高三历史复习,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能用”。高考历史命题的跨度大,要真正做到“能用”,关键是如何实现知识有效迁移。这要求学生在熟练、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教师的点拨掌握一些解题的技巧与策略、审题和答题的方法和规律。在知识迁移过程中,学生常存在史实错乱、历史时空定位不准等现象,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强化主干知识记忆的同时,结合课本后面的中外大事年表、历史地图册进行立体记忆,特别关注那些与主干知识相关、与区域热点相关的内容。

2.综合能力

第一,学科内综合知识的选择与强化。注意大小专题的综合,大专题如近代列强侵华史、中国人的抗争史、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小专题如孙中山、陈独秀等人的活动、中国近代现代农村生产土地政策的变化等。同时,也要注意进行综合对比或类比,比较同类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异同点,如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等。

第二,跨学科综合知识的选择与强化。即要培养学生“跳出历史看历史”的思维,跨学科、多角度来思考和认识历史。跨学科知识的选择要服务于教材、考纲的需要,不能搞普遍联系,同时要处理好考点内容与时政热点问题的关系。

3.历史思维能力

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历史地思考”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有关史学理论,在特殊的历史情境下去分析评价历史事件,这是高三历史复习课堂中学生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4.自学历史的能力

自学历史的能力尤为重要,是复习成败的关键。高三历史复习时间紧、内容多,要提高复习效率,达到目标,最终还要依靠学生自己,所以要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特别是提高他们在感知历史现象、处理历史材料、表达历史观点、辨析历史事物、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高三历史复习不是简单的几次轮回,每一遍复习都要有所突破,有所收获,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做到读、写、练、思、拨结合,复习内容由厚变薄,再由薄到厚,将历史知识有条不紊、分门别类地“储存”在大脑,要用时,“挥之即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样,高考就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参考文献

[1]黄牧航.论历史情境命题[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7)

史地政生考试总结范文第6篇

现在国家的深化教育改革已经不能让我们感到高兴了,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同时,我们的中学教学任务更加的重了。因为国家规定布恩那个给学生过多的压力,可是我们还是要把学生教好,在有限的时间里必须要把学生的成绩保持住,这是对学校和老师的巨大考验。

为了应对教育改革的对学校的重点要求,我们必须要有新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大会和区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学校的教学工作,教学工作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教学工作将以义务教育法为引领,以课堂教学实效为核心,以素质教育督导验收和课堂教学比赛为契机,以教学评价为机制,以教学管理为保障,以规范落实初中建设工程及教学质量为目标,为保证学校教育与地区经济发展同步,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全面发展的特色学校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目标:

1、初中一年级要狠抓养成教育,力争做到严格、规范、科学,使学生真正做到重学、勤学、笃学、博学。

2、初中二年级教学要确保扎实、规范、科学,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进一步Ji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戒两极分化,确保全面提高。

3、初中三年级的教学要确保夯实基础,全面提升,充分发挥年级的整体优势和优秀教师的潜质,力争在首届初三年级毕业、升学考试中取得突破。

4、学校的教学工作将立足于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全面发展学有特长。

5、初中一、二年级教学成绩指标,要达到区平均值之上,在教委直属学校中要力争进入前五名;

6、初三年级毕业生学考试的目标,年级总评及格率要达到100%,平均分、优秀率要确保进入前十五名,力争进入前十名;年级学生最高分要进入全区的前100名;要有二至三个学科各项指标进入全区前十名。

三、工作内容:

1、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职能作用,使学校教育得到家长、社区及社会的有力支持。

2、 结合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以此为主题开展征文活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并撰写读书心得,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3、初中各年级实行月考制度和晚自习制度,通过阶段性的质量监控,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解决。

4、各学科要结合年级学科特点,确定适合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典型教改课、教学案例,培养学校的名师。

5、依法治教,以德育人,严格执行、全面落实原国家教委颁布的课程方案,继续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进一步规范中学各年级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6、认真做好十一五的课题立项工作以及第十六届教科研论文的征集工作;加强教科研的课题认证工作,确保所有教师都有研究的教学课题;

7、继续完善我校40+5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课堂教学的特色,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改革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向课堂45分钟教学要效率,要质量,课堂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是全面发展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发挥个性培养能力。

8、认真贯彻落实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评价标准》。任课教师月听他人课时不得少于3节,全年累计听课数应达到12---15节,有3---5节课应为中、小学互听课。

8、规范教研组活动,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的力度。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学校将成立初中学科备课组,分为数学组备课组、语文备课组组、英语备课组组、理化生备课组组、史地政备课组组,本学期的第一学期是开展各学科教研、教科研的最佳时期。初中各学科要以备课组为单位,备课组组长具体组织实施,备课组活动要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有音像资料,有典型个案总结。围绕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观摩课展开教研活动,各备课组确定观摩课教师人选,采取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评课的方式推荐优秀教改典型课。

10、实验教学工作,本学期学校将全力以赴做好实验教学的检查工作。学校行政会要继续坚持每学期不少于二次研讨实验教学工作,确保实验教学开出率100%,实验员教师要严格管理学生,保证实验教学课的课堂纪律,保证学生安全,加快我校实验教学工作特色化进程。

11、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规范教学行为,本学期学校将在中学各年级中实行推门课活动,以提高教师们的适应能力。

12、各年级侧重抓住两头学生,促进中间状态的学生向优秀生转化,把后进生控制在最低限度,通过分层教学和分类指导全面提高初中各年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初中三年级的具体工作详见《初三年级工作方案》。

13、建立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积极培养、选拔市、区级骨干教师。校级骨干教师应达到任课教师的15%以上。

14、进一步规范教师教案的书写,学校对教师的优秀教案将编印成《学校优秀教案集》和《学校优秀课例集》供教师交流、学习提高。

三、工作重点:

1、充分发挥学校教学评估与指导小组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的常规工作和电化教学工作。

2、加强学校“研训一体”工作,使课堂教学不断向纵深发展。

史地政生考试总结范文第7篇

一、激发好奇心,变被动为主动

强烈的好奇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假如好奇心被压制,学生吸收知识的潜质就会被大大削弱。政治课教学内容更应求“新”求“趣”。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名言警句、小栏目、练习与探究、小资料等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运用故事、寓言、轶闻趣事、贴近实际生活的事例及社会热点问题,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用鼓舞人心的内容增加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培养其“学以致用”的意识。在无疑处设疑,创设问题情景就会使学生自主自觉的进入到学习中来。如在讲《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环境问题》时,学生本来做好了听老师一板一眼讲解的准备,可是我没有按教材的编排去讲,而是先问到:“你们觉得咱们周围的环境怎么样?”这个问题使他们一下子活跃起来,七嘴八舌的剖析身边的现象,由被动的听变成主动的参与。然后又展示了几幅有关土地沙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的图片,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一步释放,一系列枯燥的问题被“揪”出来。这时,学生真的成了学习的探究者、发现者、研究者。

二、营造探讨氛围,变单动为互动

政治课堂教学必须有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教师必须带着饱满的热情和真挚的爱走进课堂,使师生情感上产生共鸣。让课堂的探究讨论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气氛下进行,以活泼多样的形式消除学生在讨论中的紧张感和焦虑感。因此我注意在教学中把握好“放”和“导”两个环节。“放”就是放心的让学生互相讨论,在学生中产生互动,引导学生们各抒几见,讨论争辩,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导”就是绝不能让学生的讨论放任自流,要因势利导,因时而导。如初二政治下册《消费者权益受国家法律的保护》教学中,我让几个学生上台表演了小品《打工奇遇》,学生的情绪马上被调动起来,积极的参与讨论,提自己的看法。我及时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提出问题:“小品中的造假人物违反了什么方面的法律?危害了谁的利益?我们身边有没有这种情况?你遇到后应怎样?”学生们在一起互相探讨,互相提问,互相补充,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时增强了维权意识。这堂课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可以是同桌之间的、四人小组间的、圆桌式的,马蹄桌式的合作探究。让学生们说其所想、言其心声,带着自己有疑惑的、有争议的、认识模糊的问题参与到政治教学活动中来,在群体思维的碰撞中弥补个体的不足。在互动中认识自我,发展个性,挖掘学习的潜力。使思维具有变通性、独特性和流畅性。在互动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共同合作的能力,提升了创新的灵性。

三、鼓励标新立异,变不思为奇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曾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传统的教育方式相信的是“依纲靠本”、“书本权威”,学生掌握的是“标准答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敢疑,不敢问,不善问。长此下去,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不到启发,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所以我鼓励学生质疑,给予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教给学生质疑的技巧。“授人以鱼,只供一日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因此,我注意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对教材要“联想——总结——比较——提炼——创新”,做有心人,在实践中“悟出”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激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不盲从,不迷信,使学生真正成为书本的主人。教学中常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培养为目标,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奇思秒想,别出心裁”。对学生一定程度的“标新立异”给予尊重、赞赏;对发言抓不住中心的学生适时鼓励、启发,让学生从心底里体验到思考的愉悦。如在专题复习课《有关西部大开发》教学中,我启发学生先为自己设定某个角色,然后为西部开发献计献策。学生们经过一番思考后,分别以“政府领导”、“企业厂长”、“开发商”、“个体户”、“教育者”、“科学家”……等不同的身份畅所欲言,以主人翁的态度谈想法,谋划西部的未来。有的还向别的同学提出问题,对同一个问题从多方面探求,多角度思考,多情景描述,求异不求同。使思维纵横扩散,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互交融,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上飞扬。

四、倡导综合实践,变苦学为乐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活化政治课堂,优化政治学习,物化政治感受,内化政治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的亲身体验会使枯燥的政治变的富有趣味。让学生深入实际搜集相关的信息,联系多学科的知识,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把“师问生答”换成“生问师答”,“生问生答”,“生授师观”或“生演师导”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从而调动学生的激情。如在讲活动课《三个代表,砥柱中流》时,我先让学生进行了社会调查,搜集社会热点材料,设计教学环节。经过一番准备后,学生大胆的走上讲台当起了“小先生”,我在旁边予以指导。“教者”信心百倍的讲,“听者”则群情激昂,同学们生龙活虎,跃跃欲试。在愉悦的氛围中,我们了解了“三个代表”的内涵、地位,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激发了师生学习模范、爱党、爱国的激情。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升华。

五、优化课后反思,变死学为活学

“反思”是创新政治教学方式的“提升”,以往我们只重视教师的课后小结,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反思。“教师的反思”是以研究者的眼光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审视,记下“教后感”,写成“课例”,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而“学生的反思”是学生对本节或本单元所学内容的再现和再思考,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知识迁移和发展的过程。如学习了初三第三课《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资源环境问题》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反思。他们对“如何保护本市、本村、本校的环境”提出了各自的主张,甚至向学校发出了“关于优化校园环境卫生的倡议书”,还写了“节约资源,从我做起”,“杜绝垃圾乱扔,爱我家园”等优秀的小论文。通过课后的反思,学生把课本上的死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中,学以致用,知行统一,创造能力得以张扬。

史地政生考试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改革;实践;体会

有这样的一种说法说,高中生的生物课程属于半文半理的学科。这是因为生物不仅学要计算一些数据,还要需要像背文科生的史地政一样需要进行背诵。而且本来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由于成绩这个门槛的限制,使老师压缩试验时间都用来上课讲解,这样就造成了生物这门课程十分枯燥无味,这就造成了一些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厌倦,学生在理解起来也很困难,这也是目前生物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有如下几条改革建议和体会:

一、加强上课师生的互动沟通,提高生物课堂的质量

目前,虽已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但是在国内,大多数的学校还是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虽然这样会保证课堂的教学秩序,但是就教学的效果上来看,并不可靠。对于此我认为,在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应该多向美国学习,在课堂上多采取和学生对话聊天的方式进行传授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增加课堂的乐趣,增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友谊关系,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提高听课效率,使学生知道的更多,记得更加牢固。

另外,在学生作业上和学生进行知识性的互动也是一个不错的教学办法。老师可以通过在作业上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总结,统一的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对于个别问题,老师可以单独和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改正。

二、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生物这门学科与一些科目不同的特点在于很多知识点是可以通过实践来完成的。老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动手时间的机会,这样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的深入。但是就目前来讲,大多数尤其是条件不太好的农村学校,并不重视实践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在耽误时间,只是在快考试的时候进行突击,这样即便有好成绩,学生也不会应用,学得也只是死知识。为此,我建议学校开设开放的实验室,这样学生就可以随时去进行生物实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化抽象为具体,促进对生物问题的理解。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高考的考核形式促使老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一味重视学生的成绩。生物这门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更加要重视学生的生物实践能力,成绩只能作为评判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一个标准,在生物教学中切不可因为成绩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要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进行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老师的所讲的内容总是面面俱到,所有的知识点都进行讲解,这样教学的重点很难让学生进行把握。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不仅是生物学科,其他学科也都应该进行有重点的教学,课堂要有针对性,对重点问题要重点分析,这样不仅有效的利用了课堂的时间,生物知识的重点难点也一目了然。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现在多数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都已经完善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动画生动形象展现细胞分裂的过程,还可以利用各种音效视频完成生物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记忆。不仅如此,多媒体的利用还增强了生物学科的“时效性”使得生物紧跟时代的步伐。

六、建立生物兴趣学习小组

突破原有自己学自己的学习方式,建立生物兴趣学习小组,四到七个人一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解决生物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自主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好习惯的养成。在此基础之上,不定期进行学习小组之间的比拼测试,对暂时领先的生物学习小组进行一定的奖励,以此来增加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迎合新课改的要求。

七、引导学生多渠道的获取知识

原来由于科技并不是十分发达,教学设施也不完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比较单一。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电子计算机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帮助,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渠道,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使他们充分认识利用这一便利的手段进行研究学习生物这门学科,真正完成“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八、体会总结

所有的教育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学生知识的学习,高中生物学科的改革也是如此。高中生物学科是中学一门基础的学科,对学生认识自然万物有引导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中学阶段学好生物十分重要。在生物学科改革进行的大条件下,我认为老师在教学总要善于学习国外教学的先进经验,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上进行创新,不仅如此,教育心理的应用也十分重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此外,笔者认为,老师不仅是“授业”,更应该起到“解惑”的作用,老师不应该什么都去告诉学生,应该留一些学生自己思考的余地,实在思考不出来在进行讲解。老师的引导作用更为重要,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应用能力,所以,提高学生以及老师的教育素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真正培养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是我们的教育之本。但往往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容易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注重成绩忽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这样的无论教育如何改进,学生也只是把知识学死。

以实验为基础的生物学科,包括化学学科在内,在教学中就应该重视实验的重要性,真正把实验融入到教学当中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知识储备的增加。还要根据新时代提出的要求,对教学内容有所改革,不断更新教学的知识点,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新鲜”的。我相信,在教学改革下的今天,生物学科的教学一定更加完善,学生的学习也会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王天丽.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5.

[2]姚小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

史地政生考试总结范文第9篇

面对高考,让我们带着镣铐跳舞!

史金霞

高中的众学科中,语文非常不幸的面临着一种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局面:教者深感其难,学者亦乏兴趣,社会上关于“语文误尽苍生”一类的指摘也劈头而来。 “少慢费差”的高中语文,在数理化生、外史地政等诸多科目的边缘夹缝中品尝着冷落与无奈。

于是,面对高考,高中语文教师开始了自己艰难的应试拼争,于是,在永无休止的操作性训练中,学生语文考试成绩虽然并不见得能够迅速显著提高,而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对母语的情感却实实在在的枯萎泯灭了!如果一个学生因为某种原因误课,他会找各科老师补课,而惟独不补语文课!甚至学生经常不认真学习语文课文,只做几套练习题模拟卷记诵一下文学常识名言警句!在许多人眼里,语文已经变成了单个的字音字形枯燥的语法古怪的成语零碎的常识片言只语的警句!这多么可悲,又是多么可怕啊!

因为,原本蕴藏深厚文化内涵充满美感丰富生动的课文往往被束之高阁,应该塑造人格沟通心灵张扬个性的语文课却变成了训练课!语文教师已不再承担教书育人之责任,而成了培训能够熟练应对考试的选手的教练了!

当然,严格的选拔制度,标准化的考试方式,激烈的考场角逐,我们无法不受高考的客观原因的影响。然而,急功近利舍本逐末的应试教育会毁掉语文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语文教育为了什么?语文教育的根本只能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正如钱理群教授所说:“我们的语文教育的目的,还有整个教育的目的,包括现代化的目的也一样,就是使人变得更美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指出:语文教师只有站在育人的制高点上,才能成为一个自觉的教育工作者,才能懂得传授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发展什么智力。

所以,我呼吁,面对高考,让我们以人为本,关心学生心灵,关注学生发展,让我们带着镣铐跳舞!

所谓带着镣铐,就是我们一定要关注高考,适应高考。客观的不利因素最终能够解决,语文高考试卷正在改革之中,目前主观试题已经达到了105分,新增加的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分析、名篇默写都注重了语文的人文性和丰富性,但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摸索就需要时间,需要调整也需要稳定。高中教师,必须熟悉高考了解高考能够应对高考。

心中有高考,眼中没学生,手中无教材。这恰恰是造成高中语文课不受学生欢迎的主要原因。也是教师教得疲累又乏味,学生学得贫瘠又枯燥的主要原因。

必须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一个知识的受体载体。每个环节,都要极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都要从学生自身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兴趣激发起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日益深厚,把学生的思维打开放远,从而努力提高“听说读写”四种能力。针对这种现象,我进行了将近三年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教改“十六字方针”:激发兴趣、加深素养、活跃思维、提高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变死板教条的固定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课型,灵活运用教法,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严峻的高考带来了难以减轻的繁重的课业负担,但是,中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心是不会泯灭的。求知的欲望,猎奇的心理,所有学生都有,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将之激发出来,使之焕发活力,闪耀光芒。我采取的语文实验课,从课型上一改以往课堂教学的单一沉闷,能够极大的调动热情,激发兴趣。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许多乐趣,也可以叫做“快乐语文”了。然而,我们的学生必须面对高考,岂能耽于一时之乐?激发兴趣,为的是便于接受提高效率,因此,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我始终将趣味性与竞赛性结合起来,每次实践活动,既是学生共同探讨体验钻研乐趣的过程,更是他们评比较量竞相提高的过程。兴趣,激发了热情;竞赛,提高了质量。我抓住学生集体荣誉感极强的共同心理,每次都分组进行,制定评比方案,以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这种竞赛方式,使参与到活动中来的每个学生所考虑的,不再是个人表现问题,而是集体荣誉,学生之间相互激励共同协作就自然而然了。比如针对高考中正确使用成语这一专项,我要求学生积累成语,依据随机操作的原则,首先每人每日积累两个成语,而且每节课轮流讲析;然后是讲析成语例题;最后以宿舍为单位搞“成语大比拼”,检验成语积累效果,此活动由四部分组成:一气呵成(成语接龙);出口成章(命题用成语口头作文);心领神会(表演猜谜);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自编自导自演成语故事小品)。各部分各有评分标准,前三部分均限时完成,富有挑战性。尤其是“心领神会”部分,由两个环节构成:一是投影谜面猜谜;二是一个学生看成语进行描述、表演(但不能说出相同的字),另一个学生根据提示猜成语,多多益善,三分钟时限。当时热烈紧张的气氛可想而知。其他如“文言文背诵表演赛”、 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借鉴“幸运52”里的“IQ无限”文学常识竞猜和“挑战主持人”大赛中的限定主题片段作文等。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评价一个人的语文水平的高低,常常用“素养”二字。什么是素养?我认为,素养,首先是知识的积累,其次是能力的具备。“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丰富的语文知识绝非空中楼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优秀的语文能力也非一蹴而就。“腹有诗书气自华”,“梅花香自苦寒来”,语文素养必须通过不断的汲取知识的甘霖、科学有序的培养锻炼而日益深化加强。比如诗歌教学,我特别注意熏陶渐染的作用,要求学生多记多写多积累多读多背多体味。举办了许多专题活动。比如国庆时进行爱国主义诗歌专题评析鉴赏会,诗歌教学后举办诗词朗诵表演比赛,中秋时举行以“同时一轮圆月”为主题的配乐吟诗唱诗联欢会等等,其间涉及的大量的诗词歌赋都整理出来,印发给学生,利用晨读吟咏背诵,涵会体味,大有余音绕梁枥,三日不绝于耳之势。而对于文言文教改,我把“积累,诵读,领悟”确定为关键点。“积累”是基础,“领悟”是目的,“诵读”,则是巩固积累加强领悟的重要手段,离开了诵读,文言文积累量就无从谈起,离开了诵读,文言文领悟力也难以提高。我把诵读当作文言文教改的一把金钥匙。要求学生背诵大量优美文言篇目,结合新教材,给使用旧教材的学生补充相应的优秀背诵篇目。在这方面,我率先垂范,要求学生背诵的,我先表演背诵,再指导背诵方法,教会学生背诵。

活跃思维,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我通过设计课

堂教学、设计问题情境、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活动等多种努力,把学生的思维激活,倡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突破,提倡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面对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独抒己见,敢想,敢问,敢做,敢创。比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议论文和写作议论文的兴趣,为了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分析议论文和写作议论文的能力。我结合议论文的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分别就“近朱者赤”和“近朱者未必赤”、“异想天开”和“异想天未必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和“大丈夫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三组论题举行了辩论赛。一场场辩论赛,均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筹划自己演练自己主持自己评判。学生的热情高,下得功夫深,因为每队的四名辩手均是以宿舍为单位筛选出来的,分别代表了各自宿舍的集体智慧,而各队又分别代表了全体的男生和女生,所以集体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又使他们团结协作鼎力相助密切配合。每场辩论赛都十分精彩,气氛热烈,思维敏捷,妙语联珠,攻势凌厉,论据充分,论辩犀利,令人叹为观止。

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语文课必须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型转变为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能力提高为目的的综合课型,才能够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语文能力的高低,对于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水平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教学的终极点放在能力的提高上,不但适应高考制度的改革,而且合乎社会的需求与发展。

遵循“十六字方针”,在教改实践中,我对于“要素教学法”“点拨式教学法”、“卡片式教学法”、“专题渗透性训练法与趣味性总结检测法的结合”、“利用网络资源,使用多媒体,辅助优化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摸索,对于开展实践活动做了大量尝试,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与收获。

素质教育和考试制度是不是矛盾的呢?我们能不能把素质教育和高考结合起来呢?我们能不能把教改和高考结合起来呢?我们是培养适应考试的“试子”,还是培养面向社会的人才?我们的语文教学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把高考视为激励与衡量的手段,还是看作阻碍与对立的畏途?实施教改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索这些问题。

我始终认为,课堂教学改革还是应该大力的开展下去,“激发兴趣,活跃思维,加深素养,提高能力”的十六字教改方针,完全可以成为深化素质教育、提高学习成绩、成功应对高考的指导方针。我始终相信,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能够培养出成绩优异的学生,我们也能够培养出能力优秀的学生。

所以,坚持两手齐抓,两手都硬,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注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与加深,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重视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继承与发扬。在关注高考的同时,以人为本,关心学生心灵,注重个性发展,带着镣铐应节而舞,这将是我今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所走的坚定不移之路。

史地政生考试总结范文第10篇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教育要与时俱进,运用科学发展观的观点对素质教育进行界定、厘清,就要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要尊重学生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的、健全的、个性的并带有公民性征的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历史是整个人类社会活动总结,是哲学范畴里的人类探知过去、现在、未来的知识延续。探讨在历史教学中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对于增强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极为重大。下面,就自己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些不成熟的体会和尝试与同行和关心素质教育的同仁商酌。

一、求变创新、树立科学的历史素质教育观

人类创造的全部文化,都蕴含在历史知识之中。要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质,丰富和提高学生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探求精神,历史学习是一个非常必要的途径。求变创新、树立科学的历史素质教育观, 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以往教师以知识传授为主,缺乏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只是讲授历史窗口知识,知识点的连缀,目的在于押题、猜题,并以考试加以检验学习成绩,历史课成为死记硬背的学科,没有形成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特别是形成历史思维定势,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事物与分析事物,从而形成科学的、完整的历史思维链。日新月异,渐进践行历史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让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让教师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明确教学相长,重视学生的学的过程,注重教学效果,适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是学习历史的主体,是认知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互动,如何自觉的与教师教授的历史知识点发生共鸣,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倡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一道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法,为主动学习、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而培植良好的学风。

二、利用现代教学知识与手段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素质教育要有与传统教育相焊接的连续性与转折点。毕竟,教育的目的是提升人性 从研究人性的角度出发,教育的目的为“提升人性”,这是既具有理论针对性又具有现实针对性的。因为当今世界,人们对身边物质的追求太在意了,既少去仰望头顶的星空,更少去探索内心的奥秘,对认识自己、提升人性的追求太缺乏自觉了。其实,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并不决定于他所拥有的物质,甚至也不决定于他所获得的名声,而决定于他所达到的人性的高度,也就是他超出动物性的高度。日本心理学家铃木健二说:“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命运之神都赋予了他一种他人所没有的优秀才能,这种才能有人靠学习来发挥,有人靠聪明来发挥,有人靠英勇来发挥,有人靠温柔来发挥。毫无才能的人世界上是不存在的。”又说:“消极的成功, 不如积极的失败,必须看到,在失败的过程中,往往蕴含着成功的基因。”

在全世界正在展开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教育更具个性,是一个共同的课题,这在亚洲各国和地区的课程改革中更加明显。日本综合学习时间课程的开设与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理念基本一致,都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当地课程资源的良好开发利用,是综合学习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所以素质教育是从传统教学方法中、在社会实践中优选劣汰的结果。课堂教学就是我们教师运用各学科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坏境,历史教学还要有课外教学坏境:乡土教材,野外观察、考察、实习等。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根据笔者多年教学实践,每讲到一个重要历史知识点时,为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与挖掘历史知识点的深度,适度出些历史小论文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写作历史小论文,并在自己班级QQ群里进行交流,教师适时进行指导,这样可以利用互联网做到在课堂不能达到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增加阅读和积累。另外,小论文的写作,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探求的兴趣与相互探讨。增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探讨的机会,一举数得。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渲染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达到理解与认识的升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三、利用历史教学特点,注重学生人文与公民教育

上一篇:期中考试成绩总结范文 下一篇:初三物理考试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