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02 15:20:08

石雕技术

石雕技术范文第1篇

初衷:破解发展瓶颈

石雕石材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集中力量、整合资源、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劳动强度、走产业自动化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破解瓶颈,抱团成长。

2011年年底,由16家龙头企业组建的泉州市石雕石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吹响了石雕行业向精细化、数字化和环保化迈进的号角。通过联合石雕石材相关企业与华侨大学、福州大学、四川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技术攻关,解决了联盟成员在研发及产业化过程中的核心技术难题;成立除尘设备、墓碑自动化、雕刻自动化、循环再利用和管理创新等五个研发小组,有效地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推动行业提升发展;通过抱团创新,实现了石雕石材产业从粗放到精细、从商品到作品、从师带徒到数字化的转变。目前,该联盟在自动研磨机、仿型机和墓碑车间除尘设备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正进入试用推广阶段,惠安石雕产业逐步走上依托机械化的转型升级之路。

研发:石雕实现数控化

按照行业的设想,将数字化引入生产,便是向电脑系统输入相关参数,雕刻设备便能自动完成所有的工序,而精雕环节再采取手工雕琢,或是批量的产品用机器生产,限量版的艺术品则由大师操刀,石雕艺术品的附加值可以大大增加,如今这一设想,已经初步有了成效。

走进宽敞明亮的厂区,闽峰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振华指着即将安装调试的机器设备告诉记者,这是香港科技大学机电科研所的科研成果,公司花费600万元引进技术。

“这种设备可一次性雕刻长度达到5米的龙柱、人体造型等立体石雕,而且自动化程度很高。”闽峰数控的董事长胡锦峰告诉记者,工人只要把备好的石料送进雕刻机的操作台,启动雕刻程序,就可以等着从操作台的另一端装卸雕刻完好的成品。

国内目前自主生产的设备只适用于平面浮雕,对龙柱、人体雕像等立体造型的雕刻并不擅长,而通过引进香港方面先进的科研成果,在惠安本地进行装备制造,节省了一半以上的设备成本,这一新技术的开发如果在惠安的石雕石材界产业推广运用,必将有效地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推广:车间除尘设备

石粉满天飞,是不少石材企业给人的第一印象,但在豪翔石业的车间却很难看到这样的景象。在石材切割、打磨这类最容易产生石粉的工序上,工人张和平在打磨石料时,基本上见不到飞扬的粉尘。

张师傅指着身后这台有两个进风口、还有水帘的大机器告诉记者,这是去年研发今年刚投入使用的吸尘器,它的吸尘能力很强,风扇一吹就把石粉吸进去,水帘有的石粉飞到那边,就跟水跑下去,就不会再飞了。以往在石雕厂里,工作环境比较差,经常可以看见带着墨镜和口罩,全身被石粉覆盖成灰白的“石膏人”。如今,工作条件改变了,工人也不用再做任何的防护措施了。

据了解,去年由晋江盛达机械厂、佳能机械有限公司、泉州市宏鑫除尘设备厂联合研究生产的自动研磨机、仿型机和墓碑车间除尘设备,经过半年的试用,除尘有效率达到90%以上,目前正在联盟之间推广使用中,这对于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推动行业提升发展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效果:“一加一大于二”

集聚发展,产生的就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通过抱团创新,惠安石雕石材产业从粗放到精细、从商品到作品、从师带徒到数字化的转变也将越来越快。

“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佳豪石业总经理孙晓强指着一台全自动数控红外线自动研磨机告诉记者,这台机械是与晋江盛达联合研制的,一下子可以在机台放14块产品,在那边就可以自动磨光,跟以往相比,可以减少7个到8个员工,这种机械如果普遍利用,像我们这样的工厂,以前如果需要30个员工,现在只要5-6个就可以了,这样,人员减少了,工效也提升了。”

孙晓强认为,在用工环境越来越不乐观的大局势下,前有国内其他石雕产区的竞争,后有3D打印“咄咄逼人”的趋势,惠安石雕产业要将数控化和除尘化推广引入生产,就能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要成长,核心竞争力要增强。在创新转型中创造新优势,这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石雕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玉石雕刻;灵魂攻略;方法

古往今来的很多玉石作品都必须经过仔细的设计。玉石研究者曾经表示,美玉的形成,必须在后天进行加工,同时构建巧妙雕刻思路,体现出玉石的精神和艺术美感,让玉石作品饱含“灵魂”,创造艺术新高度。本文主要对玉石雕刻作品的“灵魂攻略”进行分析,希望可以给玉石雕刻提供参考。

一、玉石的雕刻技艺和构思

进行玉石雕刻时,必须根据玉石材质调整雕刻方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首先,对玉石颜色、大小、质地、纹理等进行衡量后构建思路,然后进行设计。由于玉器品种特别多,具有各种颜色和质地,所以只有因地制宜设计作品,才能体现出玉石的性质和特点,展现出玉石独特的美。每一种玉石都有各自的特点,只有发现它们的特性并体现出各自特点,才能赋予它们最高的价值。其次,将玉石雕刻的美感展现出来。展现玉石美感的时候,需要依据精湛技术对玉器进行加工,很多雕刻专家习惯使用一些玉石创作机械和工具对其进行改造。但是借助工具创造的同时,对艺术家自身艺术会有严格考核,如果专业技术水平不能达到标准,就不能雕刻出精致的玉器。所以进行玉石雕刻时,只有将技术、工具、方法融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具有特色的玉雕作品。最后,进行创作时,挖掘出玉石的“寸土”价值。由于人们审美观念和生活习俗的影响,导致古代玉石雕刻风格比较单调。人们进行玉石雕刻时,只注重对玉石形态和质地的控制,没有注意到玉石的纹路和颜色,不能综合全面的进行玉石创作。随着玉石雕刻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很多雕刻专业开始认识到进行玉石雕刻的意义,并对玉器寸土“肌肤”进行了把握,将玉石的各个元素雕刻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要实现原料和现有题材条件的协调,给欣赏者展现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增加雕刻作品的“传神”

玉石雕刻经常将“传神”作为体现艺术表现的形式。但是由于很多雕刻者还不能深入理解“传神”的意义,导致很多玉石作品都丧失了生机。相关人士认为,“传神”就是选取上等玉石、使用精湛工艺及工具制作形成的作品。虽然此种方式可以给玉石雕刻创造比较优良的雕刻条件,但是却不能提升雕刻的“巧妙”。随着玉石资源的不断减少,如果一直选取优质玉石进行玉石雕刻,那么长期下去,玉石雕刻人数将不断减少,对玉石市场将会产生严重影响。增加雕刻作品的“传神”,并不是要求制作工艺、方法、工具可以达到某种专业水平,认识通过雕刻家对玉的感知,和玉石形成一种灵魂呼应,给人们雕刻出“传神”的作品。虽然使用劣质玉石对操作工艺、方法和工具具有严格要求,但是一旦完成雕刻,就能够形成一种“起死回生”的效果,对作品“传神”感的体现具有很大意义,还可以获得欣赏者的赞叹。玉石存在瑕疵和玉石本身价值具有直接联系,可以体现各个玉石的独特性。因此,进行玉石雕刻时,不要一味的剔除玉石的瑕疵区域,而是使用一定的技术巧雕出瑕疵玉石独特的魅力。

三、仔细品味玉石的艺术美

追求玉雕作品艺术美的时候,必须对山川美和人文美进行深入了解,然后再仔细品味玉石雕刻中要展现美感。玉石本身就是一种的美的象征,只有对其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才能深入正确把握玉石雕刻的方法,进一步雕刻出工艺精湛、富有灵魂的雕刻作品。山川美强调玉石雕刻的颜色要纯正,质地要温和,雕刻玉器使用软玉、硬玉、还是绿松玉、水晶、玛瑙等必须仔细选择,而且需要根据玉石雕琢题材选择玉石,人文美主要表示,玉器造型美观并且雕琢精湛,从造型美、雕琢工艺和技巧方面进行分析,符合社会发展要素。由于各种玉材具有很大区别,不同的雕刻工具、技术和方法,将会产生不同类型的雕刻作品。除此之外,在人们审美方式、风俗习惯、角色等不断变化的影响下,玉石雕刻也将产生千姿百态的风格。因此,进行玉石雕刻时,为了保证玉石雕刻具有别具一格的艺术美,必须结合传统技术进行雕刻,满足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给予雕刻完成的玉器赋予意蕴,体现玉石非凡的意境美。

四、与玉石实现“通灵”

每一块玉石都具有独特的思想,雕琢时一定要正确把握玉石的灵魂,不仅要在玉石雕刻的精湛上下功夫,还需要在长期的创作中积累经验,进而创造出精致的玉石作品。进行雕刻时,还要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根据玉石自身特性,针对性进行新雕刻技术创新,让新工艺体现出雕刻作品独到之处,增加文化内涵,赋予它新的生命力。为了体现出石雕刻作品的“灵魂”,凸显玉石作品特色,雕刻艺术家必须将雕刻作品当作一种生命进行对待,感受玉石雕刻隐藏的内在意蕴,带动玉石雕刻技术向更长远的方向发展。自古以来,人们习惯将玉石雕刻作为神圣的象征,由于其具有圣洁的质地和颜色,人们经常认为玉器可以和神灵沟通,能够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和财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玉石雕刻的要求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更希望玉石能够体现传统文化,所以,如果雕刻家进行雕刻时,仅仅将玉石作为一种石头对待,那么就不能体现出雕刻的灵性。所以从事雕刻行业的专家,要增加对雕刻艺术的感知,学习先进雕刻艺术,同时实现玉石“通灵”。灵魂是人最圣洁的地方,也是与玉石接触最佳的媒介,只有将灵魂和雕刻相结合,才能展现出雕刻作品的价值。当雕刻家将灵魂赋予玉石时,就能理解玉石蕴含的历史,体会玉石雕刻的意义,进而实现玉石别具一格的形态和意蕴。

结束语

玉石雕刻具有非常多的要求和细节,要想实现玉石雕刻的发展,雕刻家必须对玉石雕刻投入一定的精力,进行雕刻时,必须和玉石融为一体,体现出玉石的价值。本文主要从玉石雕刻作品的“灵魂攻略”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了玉石雕刻技艺和构思,增加雕刻作品的“传神”,体会玉石雕刻艺术美,与玉石实现“通灵”等方法,希望可以带动我国玉石雕刻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裴海燕.奇思巧雕 妙意传神――对话玉石雕刻大师林学威[J].宝藏,2014,(06).

[2]裴育.水晶的宝石学特性、雕刻工艺及评价[J].中国地质大学,2015,(05).

[3]丘志力.中国近代玉石雕刻艺术――形成、分化和融合[J].2013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3,(09).

[4]包英志.我国微雕艺术的现状与传承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2014,(06).

石雕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温岭石雕;SWOT分析;对策建议

作为传统技艺和民间雕塑艺术相结合的石雕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岭是我国四大石雕之乡之一,温岭石雕是以建筑石雕见长而流传至今的一种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石雕文化和历史源远流长。2009年,温岭石雕被浙江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岭石雕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在推动温岭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弘扬了温岭独特的石雕文化。但是,目前国内对石雕文化的关注度不够,石雕工匠的工作环境恶劣,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纯手工的石雕制作。由于电脑雕刻技术的冲击,具有温岭本土特色的手工石雕技艺甚至濒临失传。更为严重的是,在成批加工的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独特的温岭文化,造成了严重的精神缺失。为探讨温岭石雕产业的发展问题,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即根据研究对象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其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所在。通过对温岭石雕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系统分析,提出较合理的对策建议。

一、优势分析

(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十二五”以来,温岭市经济增长和经济总量均创新高,2012年,全年生产总值705.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消费需求持续活跃,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2年第十二届全国县城经济基本竞争力局全国百强县市第27位。

(二)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具有正相关性。近年来,浙江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开发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优势。文化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以石文化旅游、传统文化艺术、民间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渐渐成为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三)资源丰富。 温岭是我国四大石雕之乡之一,采石历史悠久,石资源十分丰富,其中黄岗岩、青石、长屿石都是温岭石雕优质的原材料,这为温岭石雕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劣势分析

(一)由于缺乏统一管理,温岭的石雕加工场都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没有实际能力竞争大型投标工程。同行之间互相压价,不仅会影响质量,还导致利润下降,同时影响了温岭石雕的品牌效应。(二)缺乏利用和开发的技术、专业人才,主要表现为石雕工艺传承人的后继无人和经营管理人才的缺失。由于石雕工匠的工作环境恶劣,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纯手工的石雕制作。其次,由于温岭石雕尚未形成规模,很难吸引高层次产业管理人才。(三)政府关注度不够,保护和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引导政策不清晰、公共财政扶持力度不够等原因,导致无法吸引相关企业进行规模化招商引资。

三、机会分析

近年来,我国《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规逐步颁布实施,为各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奠定了法律基础。2009年以来,温岭石雕被浙江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政府及人民对温岭石雕的关注与支持,是温岭石雕发展的机遇。

其次,由于温岭石文化节的召开,致使温岭石雕成为了温岭旅游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国内外一些投资者纷纷把目光投向温岭石雕,因此杭温岭石雕要不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温岭石雕的知名度,吸引投资和人才,共同传承与推广,促进消费,集各地石雕技艺于一体,集各地特色石雕于一地,使之发展成为中国南方最具特色的石雕基地。

四、威胁分析

近年来,由于工业化的影响,加上电脑雕刻技术的冲击,具有温岭本土特色的手工石雕技艺甚至濒临失传。更为严重的是,温岭石雕在成批加工的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独特的温岭文化,造成了严重的精神缺失。

五、SWOT矩阵分析

六、发展对策建议

第一,非遗的保护、传承与推广需要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依托传承人的代代相传,其保护与传承必须以人为核心,将保护石雕艺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点。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营造一个宽松的生存环境,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其保护与传承的主要问题应该能够迎刃而解。对于像温岭石雕这类己经依托企业化运作来保护和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尽快改革分配制度,提高传承人收入,可以很好解决留住传承人和吸引新的传承人的问题;另一方面,应由政府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对己成名家的传承人及其作品进行宣传和推广,同时对新的传承人给予基本的收入保障,免除其后顾之忧,为其安心学习创造条件,同时,也可吸引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第二,设计开发主题旅游线路,将温岭石雕与温岭石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帮助游客更方便、更直观地体验温岭石雕的艺术魅力。在石雕工艺场周边建设石雕展览中心,为远道而来的游客们提供全方位的石雕作品体验、鉴赏、购买等服务,从而整体提高的温岭知名度和帮助温岭石雕的传承推广。

第三,利用市场营销学多元化经营,拓展国内外市场及加快区域一体化协调推进。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分析石雕销售市场供需情况,对温岭石雕的开发生产提供指导性思路,进一步增加产品附加值,再加之多种形式的营销手段,实现温岭石雕的品牌化经营,从而传承与推广温岭石雕。

【参考文献】

[1]冯骥才.守望民间[M].西苑出版社,2002.

[2]李昕.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产业发展重要的文化资本[J].广西民族研究,2009(3).

[3]傅安平,喻峰.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

[4]于海广,王巨山.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5]张旗,裴朝军,李江.北京手工艺研究文集[C].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石雕技术范文第4篇

目前,对于米脂传统石雕技艺的保护与研究,主要针对它的物质载体“石雕”和相关雕刻技法,而忽略了其产生、发展的物质空间环境。因此,在保护方法上也往往采取比较单一的形式,如通过博物馆进行实物展示和技艺展演等,这种保护形式对弘扬米脂传统石雕文化虽然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这种保护形式与研究视野却使其失去了它所生存、发展的物质空间,因此对于米脂传统石雕技艺的保护应充分考虑其所依托的物质空间载体,使其得到整体性保护。

纵观米脂传统石雕技艺的历史发展,其轨迹始终与建筑密切相关,从最初技艺产生的萌芽发展阶段到明清时期的成熟发展阶段,它其经历了初期石窑建造,汉代墓室建造与画像石雕刻,宋代石窟雕刻与造像,直至明清传统建筑环境中广泛应用的石质构件(图1)与造型。它们反应了米脂先民面对恶劣自然环境,长期所形成的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建筑营造思想,是其传统建筑环境发展精髓的重要表现。而广大民众对于石雕技艺的高度认同,也使其逐步成为一种民俗文化,扎根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之中。

米脂传统石雕通常聘请工匠上门打制完成,这与当代社会的商品购买形式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对于米脂传统石雕技艺而言传统建筑环境便成为承载其技艺过程的重要物质空间载体。诸如门墩石狮、门墩石鼓(图2)、炕头石狮(图3)等石雕,它们与百姓生产、生活紧密相关,还具有典型文化寓意,因此对打制空间具有一定要求与规范。根据石雕寓意的不同打制环境可划分为:一,室内打制空间。仅限于炕头石狮打制,由于其实用功能与文化寓意与幼童成长直接相关,打制空间多选则雇主家中主窑或幼儿居住的窑洞中完成,这种打制空间形式与幼儿初期成长阶段的生活空间相对应,反映了当地百姓对石雕文化寓意的美好展望。二,室外打制空间。此类传统石雕文化寓意多针对院落宅基风水,打制场地采取在院落中搭建临时工棚形式。工棚搭建分为正方形与长方形,具体形制、高度、面积可根据打制石雕的具体体量进行自由调整。搭建方法采用“杨木”柱子生根,并用70公分宽的白色老布围绕一周便可,大门用白色土布帘搁挡,棚顶加草席子用来防雨,并插红色小旗以示工程启动。

米脂传统石雕打制技艺对建筑空间的需求,以不同石雕文化寓意与内涵而划分。石雕打制空间,可根据其石雕体量的大小,对长、宽、高进行较为灵活的自由控制,以此形成最为经济、合理的石雕打制空间。而文化寓意与心理诉求的融入,使得米脂传统石雕技艺在打制过程中,无论在室内或室外搭建的临时空间都较为注重私密性。并在百姓之中形成较为程式化的石雕打制规范。另外,在米脂传统石雕打制过程中,相关仪式、庆典空间和工匠起居空间,也有其对应的物质空间载体,是对传统石雕技艺进行整体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建筑环境方面,自古以来窑洞一直是米脂百姓最为主要的居住形式,从县内大量保留的传统建筑环境遗存可以看到,无论是传统聚落遗址、古城传统聚落空间、传统村落、民居等,都是窑洞居住文化的重要构成之一。这些传统建筑环境不仅反映了当地百姓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理念,同时又映射出黄土高原窑洞建筑文化那古朴、沧桑、厚重的底蕴。例如距米脂县城东16公里的姜氏庄园(图2),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动土兴建,历时13年,光绪十二年(1886年)竣工。庄园布局由上院(主庭),中院(中庭),下院(管家院),左、右暗院,碾院,葡萄院等大小7座院落构成,可谓黄土高原窑洞院落与北方四合院相结合的民居典范。其寨墙、铺地、水道、拱窑等均以石质材料为主,此外雕刻精美的门额石刻,门墩石狮、门墩石鼓随处可见,可谓陕北石雕艺术中的精品。

建筑是人类居住环境的物质载体,任何建筑环境都蕴含有与人类历史发展相关的大量非物质信息。米脂传统石雕技艺作为米脂先民工程技术、艺术创作、传统生活方式的集中展现,其技艺过程、打制习俗,以及相关仪式都与建筑环境密切相关。将传统石雕技艺这一典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建筑环境环境进行整体保护,是对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的有利支持。其传统石雕技艺的历史发展、石雕民俗文化、石雕技艺过程等非物质信息,都应是对米脂传统建筑环境实施原真性保护的重要构成之一。

对于米脂传统石雕打制技艺的保护而言,它与很多传统手工艺相比具有很大不同之处,只有明确其技艺过程的特点,才能更加真实的对它进行整体的原真性保护与展示。其主体价值特征体现于:一,依附性。多数具有文化寓意的传统石雕都依附于传统建筑环境完成打制工作,而其物质表现形式传统石雕又作为建筑环境中的重要构成元素,依附于传统建筑环境而存在。二,短暂性。通常传统手工艺的制作都具有稳定、持续、长久的特点。例如陕西长安北张村造纸工艺,它长期生存于传统村落、民居当中,并且对村落环境、布局以及民居形式具有一定影响,技艺表现形式具有持续、稳定等特征。而米脂传统石雕技艺在打制环节上过程较为短暂,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三,艺术性与工程性。米脂传统石雕技艺不仅具有独立的艺术保护价值,同时它又是建筑营造技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集聚艺术性与工程性。四,民俗性。米脂传统石雕技艺打制过程中相关的祭祀、庆典,也是传统建筑环境保护中不可忽视的非物质信息。它是传统石雕技艺精神、情感的重要表达形式,是一种民间信仰、灵物崇拜、民间禁忌,去除其迷信的外壳,我们看到的是人类求善的“道德内核”[4]。

综上所述,传统石雕技艺作为米脂传统建筑环境中所承载的重要历史信息,是构成米脂传统建筑环境典型性地域建筑文化特点的重要非物质因素。而传统建筑环境又是承载传统石雕技艺传承、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是传统石雕技艺保护的重要物质空间。对于两者相互依存的发展关系体现在:一,米脂传统石雕技艺作为建筑营造中石质工艺制作的重要环节,不仅具有独特的文化与科学价值,同样也体现着人类早期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传统建筑文化、传统民间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地区永恒的历史见证,凝聚着民族之性格、民族之精神、民族之真善美;二,米脂传统石雕技艺其产生与发展与建筑环境之间有着必然联系,并始终围绕“建筑”这一脉络不断发展、成熟。从早期石窑、汉代墓葬、宋代石窟,最终形成了明清时期石雕技艺的大众化、民俗化特点,并广泛服务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三,米脂传统石雕中多数石雕的打制过程通常依附于建筑环境完成,并根据不同文化寓意的石雕规范其打制空间。但由于其打制工艺私密性、短暂性的特点,往往打制技艺及环节等相关信息被人们所忽略,但传统建筑环境却是承载这些历史信息的重要物质空间载体;四,米脂传统石雕技艺虽然具有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但传统石雕又作为技艺的物质表现形式,大量遗存于传统村落、民居当中,体现于建筑结构、建筑装饰,或服务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因此,传统建筑环境不仅是承载这些相关物质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传统石雕技艺的物质凝缩;五,米脂传统石雕技艺不仅体现了先民在工程技术等方面的成就,其打制过程中祭祀、庆典等活动与石雕造型、装饰纹样等都具有鲜明的文化寓意。[5]它们是民众精神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着集体和社会的人群意愿,是对一个地区在社会发展、生产水平、经济特点等方面的集中展现,是透视社会生活的广角镜,是一种具有民俗性质的文化现象。而建筑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空间载体,这种文化现象也同样是对传统建筑人文文化的展现。

通过传统建筑环境对传统石雕技艺进行保护,不仅是对历史信息、传统石雕技艺和过程的再次呈现,也是展示米脂传统建筑中石雕艺术与工艺的重要环节,是对传统建筑文化,建造设计、技术等方面的整体性保护,是传统建筑环境原真性保护中必然应当涉及的重要因素。二者的结合将为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注入新的血液和增添新的活力,将为传统石雕技艺保护营造其原真性的生存空间。[6]

* 本文为国家软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8GXS5D128。

注释

[1]米脂县志编辑委员会:《米脂县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32-35

[2]何国建:《昊天厚土-米脂人文探微》,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173

[3]杨豪中、卢渊、王志平:《米脂传统石雕及其整体性保护》,《美术观察》,2008.9:114

[4]仲富兰:《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57-59

[5]卢渊、杨豪中:《米脂传统建筑石雕民俗文化探微》,《飞天》,2010.8下:78-79

[6]杨豪中、张蔚萍、卢渊:《非物质与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研究――陕西凤翔泥塑及其建筑环境保护》,《建筑文化》,2007,6:36-38.

卢 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石雕技术范文第5篇

金山石雕,以木渎金山及其附近出产的金山花岗石为材料,艺人以金山、藏书、枫桥金山石三大产区的细石匠为主,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吴中地方特色传统工艺。

走进苏州市金山石雕艺术有限公司(下称“金山石雕公司”),位于苏州木渎的近百亩园区内,第一眼就能望见整齐码放的各类石头,这些就是都是何根金、何建青父子辛苦收集而来的。

这家代表着当代金山石雕工艺水平的公司成立于1997年,由何根金及其子何建青创办,经过近20年的发展,这家公司已经拥有自主矿石开采工场、石材加工和工艺石雕工厂、石雕工程公司等产业链企业。2009年,正式成为“中华老字号”会员单位。从一家小作坊,发展成拥有高级工艺师2名,工艺师20名,专业石匠50多人的现代企业,使金山石雕这一元代就出现的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根基。

传承:工匠精神的渊薮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自给自足的不发达年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天经地义的事。因为有了金山石矿的资源,于是有了以石为业的石匠,有了源远流长的石雕工艺,苏州金山的石雕工艺闻名大江南北。

今年已经77岁的何根金,可以说一辈子都在钻研金山石雕这门手艺。实际上,勤奋好学的何根金在金山石雕上的造诣在他二三十岁时就已经被业界认可。早在1976年时,北京雕塑厂承接了国家下达的为几内亚纪念碑雕塑战士、妇女、儿童等人物的“国礼”任务,何根金被北京雕塑厂选调北上参与创作。

最终,这件作品由作为珍贵礼物赠送给几内亚总统杜尔,作品将非洲人民的形貌精神刻画得栩栩如生,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石雕工艺通过我们的作品走出去,代表了我们国家的传统工艺的最高水平,被世界瞩目,这对于我们匠人来说是非常自豪的。”何根金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说。

这次北上参与国礼创作的经历,让何根金至今记忆犹新。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一个青年工匠,这次与北京雕塑厂以及其他地区选派来的优秀工匠一起合作,让他长了很多见识,同时因为他的虚心和勤奋,很多老师傅也对他倾囊相授,这对其后来在金山石雕上的钻研和创新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

像何根金、何建青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旧时被称作“细匠”,他们通过努力,将金山石雕的采料、劈石、左右开弓、冰梅纹、狮子含珠、断柱接柱、石拱桥建筑、摩崖石刻和碑刻等绝技保留了下来。

作为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山石雕不仅有实用价值、技艺传承价值,更有文化艺术价值。特别是在今天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当许多传统手艺开始被现代化浪潮逐渐湮灭的时候,一种“留住技艺,就是留住我们的生活”的紧迫感,在何根金、何建青这样的传承人心中就显得特别强烈。

以前苏州地区从事石雕行业的人员达到数千人,另外还有上千的外来打工者,但关闭了采石宕口,对当地的石料产业意味着永久性的“断粮”。于是,众多小企业倒闭了,许多从业人员也下岗了,政府部门正在积极引导他们转向其他行业,而外来的打工者则多已返乡了。现在能生存下来的都是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它们都留有比较充足的库存,或者只能转变经营策略,转从安徽、福建等地买进石料加工。

对此,金山石雕公司早有准备,何建青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透露,公司的库存大概还可以用三年,早在企业成立之初,他们已经开始向外采购石料并尝试用其他材料替代。原料虽然不同,但只要选用得当,苏州香山帮技艺中的石雕技艺依然能很好的传承并源远流长。

筹谋:金山石雕的未来大业

总理在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上曾经强调,弘扬工匠精神,永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重视,这给了我们这些传统技艺领域的“细匠”以很大的鼓舞。

如果说何根金是将金山石雕的工艺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之后实现了石雕工艺的大幅度提升的话,那么何建青则是技艺传承的基础上,在石雕产业的道路上实现了突破。

出生于1963年的何建青,既是苏州市金山石雕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也是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山石雕的代表性传承人。迄今为止,何建青已经从事石雕创意制作二十多年,在石雕作品的研究、创意和制作上深得父亲何根金的真传,并且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发展。尤其在继承传统的技术基础上,制作了不少雕刻作品,深受中外客户的好评。资料显示,何建青对城市雕塑制作和装饰工程中为美化城市和优化环境作出的贡献和为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也是他能够跻身金山石雕代表性传承人身份的主要原因。

在雕刻这个行当,传统手工技艺主要有画、塑、凿、刻、雕、磨、钻、镂、削、切、接等加工工艺和技巧。众所周知,金山石雕技艺师徒相承,父子相传。做“细匠”的,即从事雕刻类加工的正因为有一套绝技,才被世人刮目相看,才能在2007年跻身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何建青的风格特点则是从原来的基础上吸收了南、北石雕流派的精华,结合现代的加工工艺设备,逐渐形成了何氏雕刻的艺术风格特点。

虽然金山石雕的艺术效果令人惊叹,但这却是一门艰苦的技艺,包含着众多的工序,不但需要创作者有较高的审美观和艺术价值观,而且也是一门艰苦的体力活。在追求至臻的雕刻技术修养之外,何建青一直在探索如何让金山石雕技术在现代建筑等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及如何让企业的规模与日俱增,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够让金山石雕这门艺术得到更好地传承。

何建青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介绍,公司为拓展业务和保证质量,金山石雕艺术公司组建了自己的施工队伍,并且拿下了“园林古建”的建筑资质,可以提供从生产到安装的一条龙服务,在一系列石雕绝技的基础上拥有自己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

对于一家专擅并从事金山石雕艺术的公司而言,何建青在企业业务的开拓方面无疑是具有突破意义的,尤其是何建青在企业运营和品牌缔造方面的前瞻性,更是让金山石雕这块儿企业招牌在业内逐渐地被叫响。

通过金山石雕作品的应用和普及来吸引世人的聚焦,另一方面,则通过企业品牌的运营,来推动一个产业的递变。这些,都是何氏父子传承金山石雕遗产的坚持和突破。

“总体来讲,中华老字号在市场上体量很小,在从产品到品牌的传承道路上还任重而道远,我们也希望政府能够对老字号的企业在扶持政策、税收等方面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怀,让更多的传统匠人能够将濒临失传的手艺打造成可以传承的企业和品牌,为老字号的大家庭添砖加瓦,在国际上诠释‘中国创造’的力量。”何根金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说。

石雕技术范文第6篇

昔日不知名,今朝放异彩。从量变到质变,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用了6年的时间。而这6年,学校只坚持做了一件事情——围绕区域经济铸造特色品牌专业。一手强石雕,一手抓烹饪,双轨并行,双拳出击,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以惊人的气势成功“逆袭”。

民间工艺 石都宏扬“绝雕”

作为青田县的一张“文化金名片”,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的石雕专业带有浓厚的青田色彩,在浙江省内一枝独秀。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青田县,位于浙江中南部,境内山口、方山等地盛产“叶蜡石”,以灯光冻、封门青、黄金耀等油脂状冻石为上品,质地温润,色彩斑斓,纹理奇特,价比黄金,是雕篆首选石材。青田石与寿山石、昌化石、巴林石并称“中国四大名石”。

有名石就有绝雕。源远流长的青田石雕工艺已有6000年的悠久历史。根据对出土文物的考证,“菘泽文化”早期的“青田石黄”是青田石雕的最早印证。目前,青田县已建成以山口镇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的生产工厂及创作工作室1300余家,全县从事石雕创作、生产、经营的已有3万多人,年产值近20亿元。石雕由此成为青田县的支柱产业,各类石雕作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誉海内外。

随着石雕产业的迅猛发展,石雕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矛盾一时难解。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青田石雕这一传统民间特色工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顺应发展需求,于1993年开办石雕工艺专业。2008年,青田县委、县政府着眼打造“中国石文化之都”,出台专项扶持政策,设立每年150万元的石雕专项资金,依托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现有的优质办学资源,采用“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模式,创办了青田县石雕艺术学校。

从一个特色专业,到一所石雕艺术学校,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坚持走精品化、特色化的办学路子。

白雪梅是学校石雕专业组组长。时值周末,她与组员童友松又一次来到山口石雕工厂,与浙江省石雕大师裘良军探讨如何编写教材《精雕修细》中关于细坯技巧的细节。深入一线实地调研,白雪梅牺牲周末时间已是家常便饭,虽然很辛苦,但是她非常乐意。“只有深入行业调研,梳理和整理石雕理论与经验,才是填补青田石雕技艺理论短板的最佳途径。这是一件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对青田石雕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白雪梅边说边向记者展示《精雕修细》教材,而这仅仅是6本核心教材、5本项目教材中的一本。

除编写地方特色教材外,学校还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2009级石雕(2)班的华杰已经开始在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徐永丽的工作室工作。与华杰一样,所有石雕专业的高三学生都是在高三开学伊始,就被学校安排到石雕工厂或大师工作室进行技艺提升。三分之一时间在工厂跟师傅学技能,三分之二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这正是青田石雕专业特有的“现代学徒制”。近年来,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对石雕工艺专业学生的课程以工作岗位能力培养及任务引领的实践教学操作为方向进行教学改革,如“项目教学法”“选课制”“分层次培养教学”等,实现了传统技能和现代教学新方法的有效结合。

在学校石雕操作室内,青田石雕行业的资深艺人陈长青老师正在为学生们上课,手把手地传授动物创作技艺。作为学校的特聘教师,陈长青每周四、周五都会到学校上课,项灵君老师每周一、周二来校上课。学校不仅特聘陈长青、项灵君当教师,还特聘倪东方等6位国家级大师和陈小甫等26位省级大师担任石雕专业学生的“西席”。“有了石雕艺术学校,有了一批批石雕专业的学生,石雕艺术就不怕后继乏人了。”正是出于对“指尖艺术”的热爱,老艺术家们对指导学生乐此不疲。

雄厚的师资换来的是毕业生们的光明前途。夏国军校长向记者介绍,石雕专业一个班30多名学生中,有3至5个出类拔萃的学生,可以选择拜国家级大师为师,成为“入室弟子”,未来极有可能成为新的大师;部分学生则可选择升学进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深造,成为高级技师;其余学生则可以选择直接就业,月薪也有三千到五千元。

为提升学校办学层次,提高学校内涵,2012年,学校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实行石雕工艺专业“3+2”联合办学。2013年6月5日,学校还与中国美院签定了《开展石雕人才培养工作合作意见书》。今后,学校将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为实现中国美院青田石雕艺术学院的目标而努力。

国际厨师 侨乡打好“侨牌”

2009年,邱中伟同学获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学生技能比赛中餐冷拼项目二等奖;2010年,李奏同学在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学生技能比赛暨选拔参加全国中职烹饪技能大赛中取得一等奖;2011年,叶挺同学获浙江省中职学校烹饪专业学生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选拔赛食品雕刻项目二等奖……

近年来,学校烹饪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浙江省中职学生烹饪专业技能比赛各大奖项,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丽水增光添彩。在今年4月举办的浙江省中职技能烹饪比赛中,高二学生季新飞和赖幼升以出色的刀工崭露头角,又一次获得奖牌。

学生技术精湛与学校专业的厚重历史底蕴息息相关。细细数来,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的烹饪专业已有28年的历史,是浙江省最早创办烹饪专业的学校之一。谈及开设烹饪专业的初因,夏国军校长直言“就是为了抓住侨乡这一实际县情”。

早在1985年,青田就被誉为“华侨之乡”。如今全县50万人口中,有25万华侨分布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出国人员高达1万人。值得一提的是,青田华侨中从事餐饮行业的占了大部分。“在海外的中餐馆中,总能看到青田厨师忙碌的身影。”夏国军校长说。

以侨乡背景为依托,学校烹饪专业培养的学生也以进军国际市场为目标。红案操作室内,正在精心烹制红烧鱼的吴康浩同学告诉记者,因为父母、亲戚都在意大利,自己也会选择出国就业。

据最新统计,该专业的毕业生85%以上实现出国就业,为青田华侨在海外开设的中餐馆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学校也因此被外界誉为“国际厨师生产线”。

学校倾力做大做强烹饪专业,以实训接轨国际作为第一招。从简单的平底锅到各式专业的锅铲,从小巧的榨汁机到大型复杂的烤炉,在学校的西餐实训室内,这套来自瑞典的原装西餐设备已经成为学生们的“新宠”。“专业的设备,拟真的环境,才能切实满足西餐烹饪教学的全部需求。”对此,夏国军校长笑言:“再花80万也值得!”

与此同时,学校积极提升专业层次,把构建“院校联办”模式作为第二招。从2009年开始,学校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签订了“3+2”联合办学协议,每年招收1个班40名学生进入“3+2”大专班学习。大专班的开设,大大增强了烹饪专业的魅力。与赖幼升一样选择先进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再考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学生不在少数。

为了帮助出国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顺利就业,有针对性地开设小语种培训班被学校视为第三招。除了英语课,还增设了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德语等课程。“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在高二开学初选修一门小语种进行实用性口语培训。”在赖幼升的课程表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星期都安排了两节小语种培训课。他说,每个培训班由50名左右的学生组成,培训课程全部免费。如果有意愿,还可以参加其他兴趣班和社团来提升口语的能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淀,烹饪专业作为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的老牌专业展现出朝气蓬勃的生命力。从2008年开始,烹饪专业连续6年保持在6个班、300名学生的招生规模,成为侨乡学子报考的第一志愿。去年,学校餐旅服务实训基地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

上一篇:足球理论教学范文 下一篇:新闻传播学理论范文

友情链接